“茶”与“菜”在古代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红茶与普尔茶有什幺区别 红茶与熟茶有什么区别 黑茶与普洱茶的区别

红茶与普尔茶有什幺区别。

有人说“茶”与“菜”在古人眼中没啥区别,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茶”的由来和它在最早的时候有哪些指代,还有为什么会有人说它是“菜”呢,在古代茶叶市场行情如何,有什么特别的?

“槚(ji)”“蔎(sh)”“荈(chu n)”都曾指代过茶叶

油条,是北京人都爱吃的早点。可到了天津,这种吃食被称作“果子”。天津煎饼与北京不同,用油条代替了薄脆。因此,天津煎饼学名“煎饼果子”。油条,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可是相隔两百里路,叫法已经有了很大差别。要是在广东,油条则被叫做“油炸鬼”。不明就里的人,很难想象这几种名字说的是一种东西。

中国地大物博,食品往往存在“一物多名”的现象。茶,当年也是如此。《茶经·一之源》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由此可见,起码在陆羽生活的唐代,茶至少就拥有着五个名字。

这里面除了茶,只有“茗”字如今还在使用。比如,“喝茶”和“品茗”两个词至今仍可通用。只是品茗二字,听起来要更为文雅一些。“茗”字因为雅致,也经常可以用到名字中。例如《红楼梦》中,宝玉的书童就叫“茗烟”。反而是“茶”字,很少见人拿来起名字。可能是人们都觉得“茶”字,说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而“茗”字,表达的则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一类之茶吧。起名字是大事,自然要用个文雅些的字了。

至于“槚(ji)”“蔎(sh)”“荈(chu n)”,如今已经成了生僻字。若是茶叶包装上出现了这些字,估计消费者都不知道是卖什么的了。其实在唐代以前,这些字都曾指代过茶叶。比如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皓,就赐给大臣韦曜“茶荈”以代酒。晋朝左思《娇女诗》中,也有“心为茶荈剧”的诗句。

茶这些五花八门名字的产生,很可能是跟各个产地的方言不同有关。例如西汉扬雄《方言》中,就明确记载“蜀西南人谓荼曰蔎”。中国茶叶种植,最早就是在西南地区。可仅是四川一省,对于茶叶的叫法也不相同。例如“葭萌”二字,也是蜀人对于茶的称谓。

可以说茶叶发展初期,各地都根据自己的习惯来给茶叶命名。一不需要报批,二不需要通告,开心就好。

“茶”字,可以说是这种饮品的第一个商标

比起“荈”“蔎”“槚”这几个字,“荼”字的使用其实更为广泛。“荼”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但要注意,《诗经》不少篇章中说到的“荼”字不是指茶。《尔雅·释草》中记载,荼是苦菜的意思。当然,这个苦菜具体指什么也没说清楚。其实在古人眼中,可能茶与菜也没什么区别。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粥。而茶吃起来,也具有苦涩的口感。所以像《诗·邺·谷风》里的“谁谓苦荼”,到底说的是茶还是苦菜,至今仍存有争议。

但可以肯定,“荼”字确实是“茶”的别称。至于古人何时启动“荼”字中“茶”的含义,则多少有些令人不好琢磨。由此也可见,早期名字的不确定,为人们辨识茶叶带来了困难。就像如今新电影发布一样,总要给媒体一份通稿以便统一口径。化解名字的复杂性,成了茶叶传播所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只是差了一个笔画,但从荼到茶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茶经·一之源》明确说,“茶”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这部书是唐玄宗所撰,本应有三十卷,如今已经散佚。按现有的资料来推测,《开元文字音义》是一部与《说文》《字林》类似的字书。我们可以说,将“荼”省去一笔,定为现在的“茶”字,是唐玄宗以御撰的形式定下来的。“荼”中茶的含义,终于被正式剥离出来了。新鲜事物的出现,总要面临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期。从“荼”到“茶”,也并不例外。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唐韵正》中记述了游览泰山的见闻。他看到了唐代大历十四年(公元779)的碑文上,赫然刻着“荼药”二字。唐代贞元十四年(公元798)的碑文上,刻着“荼宴”二字。但是会昌元年(公元841)柳公权书《玄秘塔碑铭》和大中九年(公元855)裴休书《圭峰禅师碑》上,就都用了“茶”字。

陆羽写作《茶经》,初稿完成于公元758~761年。这个时候的唐朝文坛,可以说还是“荼”“茶”二字并用。而陆羽在写作中,则非常明确地选用了“茶”字,通篇不用“荼”字,就是为了不让人产生混淆。最后的书名定为《茶经》,也对“茶”字的推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茶经》成书半个多世纪后,“茶”字终于得以为大众所接受。至于其他那些曾用名,则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茶”字的广泛使用,使得这种“南方嘉木”具有了统一的标识。也只有如此,它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行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商品。“茶”字,可以说是这种饮品的第一个商标。在这个商标的确立和推广上,陆羽的《茶经》功不可没。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不法商贩用槐、柳的嫩芽来充当茶叶

茶叶造假,自古以来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以次充好”。唐代以前,人们对茶的认识还很少。很多人甚至没有见过真正的茶叶长什么样子。所以最开始的造假手段,简直要用简单粗暴来形容。《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茶学专著。其中就记载了茶叶造假的手法:“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柳芽

茶叶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春茶如同春雨,昂贵而稀少。若是以夏天的茶,充当春茶来销售,商品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而若是再将“卉莽”掺杂其中,那产生的暴利可想而知。

那么,“卉莽”到底是什么呢?唐代《本草拾遗》中记载:“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发气。市人有用槐、柳初生嫩芽叶杂之。”

可见,唐代槐、柳的嫩芽可以用来充当茶叶。这样拙劣的手法,如今估计是行不通了。唐代,茶叶刚刚变成普及全国的饮品,大众对于它的认知度还很模糊。很多人对于茶还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不法商贩,也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唐朝茶叶造假的手段,竟然被英国人学会了

到后来,唐朝茶叶造假的手段,竟然被英国人学会了。原来茶叶刚刚风靡英国时,情况与唐朝非常相似。人们热烈追捧这种东方神秘饮品,却又对它知之甚少。而茶叶在18世纪的欧洲,价格逼近奢侈品。既有如饥似渴的市场需求,又有不透明的产品信息。一时间,英国的奸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当时,他们在中国的茶叶中加入了桂樱、甘草。更有甚者,雇佣穷人满大街回收喝过的茶叶渣。当然,他们不是为了做茶叶枕头。不法商贩竟然将茶叶渣烘干后兑入商品茶中出售。1784年,连查尔斯三世都注意到了劣质茶叶的问题。当时的一篇文字,描述了奸商们的行为:

“将梣(木樨科落叶乔木)的叶子晒干,再用火烤一下,而后摊在地上。用脚踩踏直至细碎。然后把细碎的叶子放入有羊粪水的桶里浸泡,之后取出再摊在地上晾干。”

由此可见,当年英国人可真是把《茶经》“读透了”。

不要说老百姓,有时候奸商连皇帝都敢骗。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记载:“比又有贪利之民,购求外焙已采之芽,假以制造,研碎已成之饼,易以范模,虽名氏、采制似之,其肤理色泽,何所逃于鉴赏哉。”

发展到宋代,造假手段稍有进步。从滥竽充数,变成了以次充好。起码,掺杂“卉莽”的拙劣戏法不再用了。调转思路,又在产区上动起了手脚。造假蔚然成风,结果都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笔者揣测,宋徽宗本人肯定是见过甚至喝过这种假茶。不然的话,怎么会有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呢?幸亏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懂茶的皇帝之一,不然,一不留神也会做了冤大头。

茶叶生产,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影响。所以,一般茶品前面还要冠以产地,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福鼎白茶等。用普通产区冒充知名产区的茶叶,是如今重要的作伪手段。其实,明清时期“产区造假”问题就相当严重。晚明黄龙德《茶说》中记载:“其余杭浙等产,皆冒虎丘、天池之名,宣、池等产,尽假松萝之号。此乱真之品,不足珍赏者也。”

由于茶叶作假防不胜防,所以历代茶书中一般都会用一定的篇幅介绍辨伪方法。客观上,也为后人记录下了很多茶叶作伪手段。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茶叶造假,只可蒙骗一时。真的,假不了;假的,它也永远不能成真!

古今中外,茶叶造假都是让爱茶人头疼的事情。

《茶经新解:茶圣陆羽的饮茶智慧》

cy316.cOM编辑推荐

无公害、绿色与有机食品有何区别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农资的使用,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加之环境污染等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国农产品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农产品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严重障碍,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污染和安全问题,农业部遵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公害食品传动计划”。

除此之外,目前正在我国市场上推广的认证食品还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那么,这些食品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据专家介绍,无公害食品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是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1.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2.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3.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

有机食品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奶制品、禽畜产品、峰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与其它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第二,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它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第三,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它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普洱茶饼茶与散茶有何区别?


从形态上来讲,普洱茶分为饼茶和散茶,那么除了这个差别,还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普洱饼茶与散茶的定义普洱散茶,又名晒青毛茶,以一芽两叶或者一芽三叶、单片叶等作为采制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制茶工艺,杀青、揉捻、日晒等。这样的普洱茶保持着零散的状态,条索分明。普洱饼茶,就是普洱散茶经过高温蒸压压制成饼以后的普洱茶。普洱散茶的优势优势一:散茶的鲜爽度高,条索完整度好尤其是新制的散茶,会保留茶叶原汁原味的香味和鲜甜,鲜爽度也会优于饼茶,而且没有经过重力压制,它的条索就会非常的清晰鲜明。优势二:方便冲泡、观察叶底散茶的茶叶不需要用茶针撬开,可以即泡即取,还能够非常仔细的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叶底等,非常清晰的看出茶叶的原料品质。普洱饼茶的优势优势一:饼茶的丰富度高、层次感强散茶通过高温蒸压压成饼,使得饼茶在凝聚力和平衡感上会优于散茶,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干燥,用棉纸包装,笋壳扎筒存放,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这样长期存储的饼茶香气和滋味都会优于散茶。优势二:方便储存,后期陈化好压制后的饼茶体积变小,便于长期存放,相比于散茶,饼茶的占地面积小,而且在搬运中容易断碎。饼茶相对接触空气的面积会比较小,因而后发酵会相对缓慢,但是更加充分。有这一特点取决于普洱茶具有后期陈化的特质,越陈越香。优势三:方便运输被压制成饼茶以后,普洱茶的运输就方便很多,减少了茶叶因为路途颠簸而断碎的情况,因而,对于没有经过压制的普洱散茶不适合长途运输。综上,普洱饼茶在各方面比较有优势,而散茶比较容易看到每一片茶叶的品质,直观。

品饮性价比与投资性价比有何区别


同一年份,同样产自波尔多的红酒价格可能相差数十倍。一瓶82年的拉菲天价,一饼普通红酒不过几欧元。两者都是合理的存在,它们背后对应的则是红酒的投资属性与品饮属性。普洱茶与红酒有很多共性,同为能喝的古董,又同为农产品的精细化产物。所以在谈论一款普洱茶是否具有性价比,就要考虑角度问题。就说名山古寨茶,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大白菜班章最具投资性价比。因为它们是普洱茶市场的硬通货,就算贬值等到行情好的时候,又会涨回来。但从品饮的角度来说,其价格又显得不那么划算。这就与82年拉菲有异曲同工之妙。若从喝的角度来说,尤其是个人在家中品饮。在没有接待重要客人的前提下,大白菜班章并不是首选茶。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土豪到把大白菜当口粮的地步,同样山头、不同品牌、同样做工的茶叶,价格不到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的产品不算少。既然喝的是味道,那茶汤进到肚子里,还有品牌的概念吗?所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普洱茶在收藏、品饮两个方向的发展。如果谈收藏性价比,那我们谈的是品牌、谈的是企业影响力、产品地位、产品背后聚集的资金以及收藏圈对产品的态度。最后综合评定一款是否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倘若谈品饮性价比,那就要考虑用料的细致程度、产品的味道、零售价、后期转化等等。其中口感与价格则是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同样口感的茶,最便宜的那个一定是最好的。所以,买茶的时候就要考虑,是投资在前还是品饮在前,出发点不一样,最后购买的茶叶一定不一样。

寿眉与贡眉有何区别?哪个好?


对于平时喜欢喝白茶的茶友来说,都应该熟悉白茶的四个等级,即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但喝了很久的白茶,许多茶友对贡眉和寿眉还是分布太清楚。那么寿眉与贡眉有何区别?哪个好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看看。

一、寿眉与贡眉的区别

1、寿眉

首先,我们先来对寿眉进行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包括采摘原料、制作工艺、外形和内质等。那么寿眉的原料采用的是低级的大白茶或者菜茶。制作工艺即白茶的制作工艺,并且取一芽二三叶经萎凋烘焙而成。寿眉的外形其貌不扬,有人形容其为扫起来的落叶,以灰绿色为主,形状稍卷曲、自然美。泡开后,汤色为琥珀色,清澈透明;香气鲜纯;滋味醇爽。寿眉的采摘时期通常较晚,最早也得四月下旬,所以五月以后才能喝到新寿眉。

2、贡眉

其次,再来对贡眉的特征来个全面了解,当然也是包括它的采用原料以及外形和内质等。那么贡眉最初采用的原料是菜茶,用菜茶做的贡眉要求采摘一芽二三叶,但由于菜茶的量太少,贡眉也用原料较差的大白茶制作。至于它的命名,是由于形状瘦小,形状像眉毛。贡眉是可以进行级别划分,即一级贡眉、二级贡眉、三级贡眉、四级贡眉。寿眉待四月下旬芽叶长粗老后才可以做寿眉;而贡眉的话,其一般采摘标准的一芽两叶或三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寿眉和贡眉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将寿眉称为贡眉,其实寿眉与贡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白茶。它们有共同的别称叫“小白”,源于它们的原料—菜茶,与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大白”区分开来。不过现在基本采用品质较差的大白茶作为原料。总之,寿眉与贡眉如果一定要区分,唯一的区别就是品质的不同。通常贡眉的品质要比寿眉高一些,介于白牡丹与寿眉之间。

二、寿眉与贡眉哪个好?

寿眉与贡眉哪个要好些的话,可以根据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其实两者都是差不多的。那么如果是从品质上来看的话,贡眉的品级要比寿眉稍微高一些。因为贡眉使用的原料是种茶树品种,而有些寿眉是使用普通的大白茶或水仙作为原料的。并且,有记载称,寿眉和贡眉是同一种茶。不过,两者的区别还是有的,只是不大而已。简单的说贡眉就是升级版的寿眉。但是,从功效上来看,寿眉和贡眉的功效都是一样的,无论喝哪一个对身体都有好处。所以两者差不多,选择上就看个人喜好了。

三、贡眉和寿眉的共同功效

从以上我们可以得知,贡眉和寿眉的功效都是基本上是一样的,两者都是非常好的保健茶。有助于清肝明目,降火治疗牙疼,让你从此不害怕上火;还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三高以及保护肝脏。如果是冬天的话,是最适合喝老寿眉的,因为它有很好的散热作用。另外,贡眉和寿眉中还有着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茶多酚、维生素、锌等微量元素。经常适量饮用能生津解渴、提神、清肝明目等,也是目前公认的绿色健康茶种类。

闽北乌龙茶与闽南乌龙茶有何区别?


导读:闽北乌龙茶根据品种和产地不同,有闽北水仙、闽北乌龙、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奇种、品种(乌龙、梅占、观音、雪梨、奇兰、佛手等)、普通名枞(金柳条、金锁匙、千里香、不知春等)、名岩名枞(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矢等)。

闽北乌龙做青时发酵程度较重,揉捻时无包揉工序,因而条索壮结弯曲,干茶色泽较乌润,香气为熟香型,汤色橙黄明亮,叶底三红七绿,红镶边明显。而闽南乌龙茶做青时发酵程度较轻,揉捻较重,干燥过程间有包揉工序,形成外形卷曲,壮结重实,干茶色泽较砂绿润,香气为清香细长型,叶底绿叶红点或红镶边。

闽北乌龙茶根据品种和产地不同,有闽北水仙、闽北乌龙、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奇种、品种(乌龙、梅占、观音、雪梨、奇兰、佛手等)、普通名枞(金柳条、金锁匙、千里香、不知春等)、名岩名枞(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矢等)。其中武夷岩茶如武夷水仙、武夷肉桂等香味具特殊的“岩韵”,汤色橙红浓艳,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肥软、绿叶红镶边。

闽南乌龙茶根据品种不同有安溪铁观音、安溪色种、永春佛手、闽南水仙、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福建单枞等。除安溪铁观音外,安溪县内的毛蟹、本山、大叶乌龙黄金桂、奇兰等品种统称为安溪色种。

野放茶与野生茶的区别?什么是野生茶有何特点


普洱茶最近几年的新宠——“野茶”,市面上对野茶的定义有很多种,野生茶,野放茶。而我理解的野茶是既有较高的茶叶营养价值,且易于品尝、口感绝佳,最关键的一点是生态、天然的大树茶。

为什么我没有说是“古树茶”,因为古树茶是基于百年以上的时间基础的,并不属于“野茶”——也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野放茶”行列,而且目前我们所指的野放茶,是解放初期、计划经济时期人工种植的普洱茶“实生苗”老树种,区别于台地茶的“十四号”“一百号”“紫鹃”等新的品种。现今为止,野放茶的茶龄在50—70年之间居多,由于这些年对于“生态”“有机”的茶叶品质追求狂热,很多野放茶茶龄逐渐降低,10年以上的荒地茶也逐渐被接受为野放茶。

对于众说纷纭的野生茶和野放茶,我觉得“野生茶”更多的是指完全野生,不曾有过人类种植和管理的痕迹,且茶质在完全天然的状态下,没有被改变过的古树茶,尤其是很多千年古树茶,其茶叶较为原始,叶片革质肥厚不易揉捻成条索,嫩叶无毫毛或者很少毫毛,其毛茶大多为墨绿色,且茶性较强,甚而带有微毒,不适宜人们长期品饮。虽然其内含物质丰富,山韵明显,耐泡程度高,但嫩叶较苦,饮用过多会导致腹泻,或者肠胃不适等。野生茶作为普洱古树茶的重要物种,应当得到保护,不宜过度采摘。它的存在也是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而野放茶则是早期人类种植的普洱茶,由于后期人们疏于管理,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自然生长,完全发挥茶叶的本质特征,根据其生长环境呈现出不同的口感、叶质,经过大自然长期优胜劣汰的筛选存活下来,完全保留着纯粹的茶叶品质,山野韵味充分,而且长期无人采摘,茶叶自身的营养价值较高,野味十足,摒弃了多年的人工痕迹,使得茶叶自身的独特性完全得到发挥,而且产量甚少,进而引得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野放茶叶质肥厚,色泽较深,嫩叶多毫毛,叶身较野生茶略薄,毛茶多呈深绿色,香气口感远超出一般茶园种植的茶叶,兼具了野生茶与茶园茶的优点,口感更为全面,同时得到周边树木滋养,其品质更胜一筹。

高山茶与平地茶有何区别?高山茶是不是越高越好?


对于喜爱品茶的人士而言,不同茶叶所冲泡出的效果是大有不同的,茶叶种植时期的一点点差别都会极大影响茶的味道。除了不同的茶叶品种,大家有根据茶叶的种植环境,分出了高山茶和平地茶,这海拔高度对茶的影响有多大呢?高山茶与平地茶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答。

高山为何出好茶?

1.雾珠加强红黄光

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

2.光照短,强度低

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

3.湿度高

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梢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4.温度低

气温随着海拔的提高而降低,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进而又影响到茶叶化学物质的转化和积累。

茶多酚和儿茶素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减少,而氨基酸则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物质基础。茶叶中的不少芳香物质也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这些香型物质,会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各种特殊的香味,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5.土壤通透性好

高山茶园土壤风化比较完全,石砾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机质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包括茶树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一应俱全,以致茶树有效品质成分和各种保健营养物质丰富;而平地茶园多属红壤粘土,不但土壤粘重,结构差,而且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含量低,因此,茶树生长往往较差,尤其是茶叶香气滋味不及高山茶。

高山茶平地茶品质有什么不同?

1.内含成分及耐泡度不同

高山的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葡萄糖及微量元素和芳香物质比较多,600米以下的则普遍较少,约前者的三分之一。这也是为什么高山云雾茶耐泡10至20泡有余香余味,而600米以下的茶只能泡5至10泡则平淡无味了呢!茶氨比例决定任何一款茶的好坏,高山茶茶氨比例接近故醇浓醇甜生津有挂杯茶香,而低山平地茶比例较远故苦涩平淡无挂杯茶香。

2.持嫩性不同

高山茶,一般半个月很柔软有嫩度厚度,春茶持嫩性可达一个月。而600米以下的茶一个星期会衰老硬化叶片也比较薄,这个从湿热叶底可以区分。

3.预防病虫害能力不同

高山茶区昼夜温差大,不利病虫害繁殖生长,尤其是冬天霜冻天长,病虫都冻死了。而低山茶区的昼夜温差小,不打农药及药物防治是不可能的。

4.土壤不同

自古以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田"。高山烂石砂壤黑土多且酸碱度合适,有机质含量高,低山丘陵黄土居多,有机质含量少。"要想有产量,必须施化肥",这个也是茶农个个知晓的效益法则。

5.茶叶变化空间不同

高山,纯料,有机肥生产的黑茶收藏后品质变化空间大,醇甜度高,耐泡且香气好。而低山丘陵平地茶生产的黑茶变化空间小,苦涩度高,内含物少,不耐泡生津度差。

高山茶越高越好吗?

仔细探究就会发现,中国名茶产区虽然几乎都位于山上,但却集中在一定的高度范围中。一般地处北纬30度左右,海拔在500-1200米左右,周围的植被要丰富,多处于山的阴暗面。

海拔和茶叶品质关系是很密切,然而海拔还是有一定限度才能出好茶。因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一般海拔太高的茶园,最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冬天低温易受冻害,夏天高温易受旱害,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茶叶内含物质成分的合成,造成茶汤口感不佳,苦味加重等。

所以,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茶园相比较而言的,也并不是说山越高茶越好。

怎么区分高山茶和平地茶?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相比而言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

高山茶新梢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

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