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煤炒茶改电制茶 茶叶品质显著提升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叶制茶机械 湖北黑茶 黑茶湖北

【www.cy316.com - 茶叶制茶机械】

近几十年来,湖北为了解决因煤炭炒茶而导致环境质量低下的现状,全面推行利用电力进行茶叶生产,不但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茶叶品质还得到了显著提升。电制茶不仅提高了制茶速度,还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截至目前,湖北共有205家使用电制茶的茶企,煤炒茶改电制茶是未来该省茶叶发展的重点。。

电制茶

煤炒茶是多年来广泛存在于中国茶叶产地的一种落后的制茶工艺。据恩施州茶叶协会会长苏方俊介绍,20世纪八九十年代,鄂西山区以柴炒茶为主,10多年前,为了保护森林,掀起了柴改煤的浪潮。近几年,为了保护环境,又实行了煤改电。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湖北省通过电气化改造制茶企业达205家。

日前在恩施州举行的2017国际茶业大会披露,如今全球茶叶产量达到了550万吨,竞争异常激烈。新一轮煤改电,是中国提升茶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些制茶企业负责人认为,煤炒茶不仅耗费人力,而且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同时,茶叶也极容易生成一种叫蒽醌的物质,品质因此受到影响。

煤改电,正是破解顽疾的药方。在2015年完成全电气化改造之前,恩施州宣恩县伍台昌臣茶叶有限公司的珠茶生产线共有66组132口炒锅,全部使用燃煤进行炒制。炒茶的时候,温度、火候的控制全靠工作人员按经验操作,每个工人只能操作5口锅左右,热量不均衡是制约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如今的情况却大为不同。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时兵说,实施电气化改造以后,可以输入相应数据完成自动化控制,每个工人可以操作20余口锅,实现恒温,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茶叶品质。

电制茶

2016年,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茶叶3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已与38家小微企业抱团建立起13800亩的出口茶叶基地。

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主产区,恩施州的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40万亩,2016年茶叶产量达到9.5万吨。目前全州已有51家高端茶厂实现全电式制茶。

制茶工艺的升级推动茶叶整体竞争力提升。在2017国际茶业大会期间,恩施州5家茶企分别与俄罗斯、比利时、哈萨克斯坦、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企业签订了外贸合同,7个外贸合同交易总额3978万美元。

位于恩施州鹤峰县的湖北省鹤峰鑫农茶叶有限公司拿到了7个合同中的两个,交易总额800万美元。据悉,该企业生产设备全部采用电力动力,年用电量65万千瓦时。

全电式制茶也让中小茶厂焕发生机。“茶叶的品质上去了,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规模一年比一年大”,黄登华的茶厂目前年产值已达2000多万元,其中三分之二为电制茶创造。他的茶叶合作社也成为香饽饽,吸引了300多户农户参与,与初创立时相比增加了超过10倍。

“全电式制茶主要做名优茶,让茶厂的产值提高了30%。”黄登华说。

cy316.cOM编辑推荐

手工炒制茶|手工炒制高级茶


手工炒制的绿茶比一般绿茶形美质优,香浓味醇,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手工炒制”的概念在春茶市场上炒得如火如荼。不过,专家指出,在选择春茶时,消费者大可不必过分追求手工炒制的概念。

目前市场上打着手工炒制旗号的茶叶通常价格都要高于机械炒制的茶叶。茶叶是手工炒制还是机械炒制并不是判断茶叶好坏的唯一标准。

消费者在选择明前茶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一些商家以陈充新,用陈茶来代替新茶。李永泉建议消费者从三个方面来分辨陈茶与新茶。首先,从色泽上来看,陈茶由于搁置时间过久,氧化后颜色会暗一些。其次,从香气上来看,陈茶的香气肯定会降低。最后,就要去品茶,陈茶肯定会有陈味。

高档茶的炒制:

(-)青锅

1 下叶量

每锅投入摊放叶75-200g,具体的下叶量,视制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

鲜叶下锅温度70-80℃,以鲜叶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适宜。随着茶叶逐渐干燥,温度要随之降低。

3、手法

先用抖、拓,使茶叶散发水分,待茶叶发软时加用搭。手势要轻松,炒3min左右,当芽叶开始干瘪,水分明显减少时,温度可适当降低,此时要减少抖的动作,这个阶段锅中茶叶不能有爆声,如有爆声,茶叶颜色就会发黄,副茶会增多。之后,随着茶叶逐步干燥,再度减少抖的动作,增加搭、棕的手法,促使茶叶表面光滑,身子不糙。炒至梗子干瘪、梗叶色泽一致,约达七成平时即可起锅。每锅茶叶的干度要一致。

青锅时间需18min左右。炒制时,温度不可大起大落,手法要随势应变,手势开始宜轻,尔后适当加重。开始手势重了,茶汁会溢出,茶叶颜色发黑,条索会太紧;后阶段手势轻了,茶叶会形成“空壳燥”。所以,必须看菜做茶,准确掌握炒制手法、手势和温度,这是提高龙井绿茶品质的关键。

4、簸

将青锅叶用大软口畚箕簸出片、末,每次上簸量不要超过500g。

5、分筛

将簸后的青锅叶用3号方眼筛提出头子,筛底再用4号筛过筛,分出大(头子)、中(中筛)、小(细头)3档。青锅叶分筛是为了分开大小,有利辉锅,否则,长短不一,大小不匀的青锅叶混在一起辉锅,必然产生茶叶干燥不匀,容易脱档、断头,降低茶叶品质。同时,大、中、小3档青锅叶的辉锅方法也不一样,如小的细头是要设法做扁一点,使外形看起来大一点;大的头子要做得小一点,这样使大小不匀的茶叶,做好以后外形上看起来基本一致。

6、还潮

把分筛为大、中、小3档的青锅叶分别放在小勃篮里,轻轻用手压实,使它还潮。如果天气干燥,茶叶不易还潮,可用清洁的白布浸湿后盖在上面,促使茶叶还潮。青锅叶外干内湿,水分分布不均匀,还潮是为了使茶叶水分分布达到里外均匀、梗叶均匀。还潮到青锅叶松软时即可辉锅。经过还潮的茶叶,辉锅时不易断碎,干燥均匀,炒出来的干茶外形大小匀整,色泽一致。

(二)辉锅

1、头子挥锅

(1)下叶量:每锅投叶200-2509,具体视炒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下叶锅温55 ℃左右,随后可适当降低一些,茶叶起锅前要适当加温。

(3)手法:开始用拓,并适当抖几下,如果青锅叶较潮,可以多抖几下。待叶子转热后,采用轻抓、轻推、轻捺的手法。如果转热后茶叶尚潮,便要再多抖几下,否则,水分不易散发,制成的干茶易发黑。炒到茶叶转燥高手(不粘手)时,改用抓、推、凉的手法,动作逐步用力,同时,茶叶在手中不断地进行里外交换,这样,可使茶叶做得扁一些、光洁一些。龙井绿茶光、扁、平、直的外形以及颜色,在青锅时就已打好基础,辉锅的作用在于将青锅时做好的扁平条索固定下来,并增进茶条的光洁度。龙井绿茶是靠手与茶叶、茶叶与茶叶、茶叶与锅子的相互磨擦,才能使外形光扁平直、条素均匀。所以,辉锅时必须准确地运用抓、推、捺的手法,相互交替,密切配合好,而且手中的茶叶要能均匀地里外交换,进多少出多少,大部分茶叶应掌握手中,祸中茶叶只能是少量,留作交换。此外,用力要由轻逐步到重,再由重逐步到轻,茶叶炒到快干时,不能太用力,只要守住茶叶尽量不让它“逃”出手外,如此一直炒到梗、叶干燥程度相同,最大的茶叶手折即断时,就可起锅。茶叶一定要炒干,起锅前温度要高一点,这样方能保持茶叶色泽不变。辉锅时间为22min左右。

2、中筛挥锅

(1)下叶量:每锅投叶200g 左右。

(2)火力;下叶锅温55℃左右,以后适当降低。

(3)手法:开始用拓的手法,很少用抖(因为中筛茶叶不会结块),炒到茶叶转热时改用抓、推、捺的手法,交替进行,以推、捺为主。如嫌茶叶不够扁,可以加磨、压的手法,使茶叶炒得扁平一些。其他与头子辉锅相同。

3、细头辉锅

(1)下叶量:每锅授叶200g左右。

(2)火力:下叶锅温50t左右,以后适当降低。要求火力均匀,不能太高,因为细头水分少,容易炒焦和发黄。

(3)手法:开始用拓,不能抖,并可适当加点温,促使茶叶发软,随即采用轻抓、轻推、轻捺手法,待茶叶转热回软时逐步用力。由于细头茶叶细小,要把细小的茶叶做得扁大一些,必须用抓、推和抓、捺的手法,也可增加磨、压的手法,才能把茶叶做得扁大一些,以尽量把细头茶叶做得接近中筛茶,这样,3档茶叶拼堆后外形就显得均称协调。火力要适当,茶叶要炒干,至茶叶白毛脱净即可起锅,每锅炒制时间为20min左右。

4、干茶分筛与粗头复炒

将炒好的头子、中筛、细头3种干茶用4号方眼筛筛几下,将细头筛出,用一只勃篮盛接,再继续筛出中筛到另一只动篮,篮面粗头进行复炒。复炒时要适当加温,使粗头转热回软,炒干再筛(用4号筛),筛后的粗头再炒,如此一直炒到茶叶全部过筛为止。然后将细头用软口畚箕簸去片末和白毛球,最后把干茶拼在一起,即可装袋。

菌肥能有效提升茶叶品质


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聚焦三农》报道05年-07年茶叶售价创新高,能以几十元至一百多元价格售出,茶农有利可进,直至07年下半年形势突变价格跌至十元至四元不等,茶农为另辟新路,开始种起了咖啡,有些人不太赞成此种做法。普洱市做为以茶叶为经济支柱的重要产地,还是应该坚守原业,为让茶叶流入市场售出高价,用有机肥种植能提升茶叶品质,这样能售出好的价格。茶叶转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而施用有机肥只是有机种植的一部分,怎样能确保能升茶叶品质呢?

好品质的茶叶出自好山好水,普洱市因盛产普洱茶而闻名天下。可是再好的茶叶也需要科学种植和管理。最早产出的普洱茶是靠天然长成后人工采摘,其生存环境优越可谓是吸天地精华而生长自然茶叶品质好,可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和茶农对茶树的开发以及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导致茶叶品质的低劣。所以价钱自然低廉,一直不能使茶农收入,还怎么谈普洱茶品质。

那么,怎样的茶叶的种植完全接近自然生长状态呢,下面对茶树的种植做下介绍。

1、做底肥: 底肥也叫基肥,树生长的健壮与否和施入底肥有很大关系,那么一亩地茶树可用有机肥8000斤,金宝贝菌肥5公斤。其目的是通过有机肥补充茶树的营养物质,保证有树的健壮,而菌肥则通过微生物在其根部活动,疏松土壤透气性以及调节植物体生长各种营养分配。

2、根外追肥可采用叶喷和沟施方法,同时配用增添着色剂,其可通过枝叶和茎部吸收使茶叶口感更沁香。

想想,单用有机肥也有严重不足,如简单自然发酵(有的根本不经发酵)的畜禽粪便、厩肥,其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共生,“坏蛋影响好蛋”,易引发多种病虫害,而且还很容易出现烧根、烧苗,危害苗木健康。建议在使用有机肥的同时使用微生物菌肥。因为微生物菌肥不仅能培肥地力、活化土壤,减少养分流失,消除或减轻化肥污染,还能提供微量元素及分泌生长激素,促使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和抗寒、抗重茬等能力。市场上金宝贝微生物菌肥有效功能活菌数高出国际数倍,全芽孢,含有超强固氮解磷解钾菌,生态环保,效果极佳。

碧螺春的炒制过程,碧螺春茶叶炒制全流程


碧螺春茶叶是我国十大传统茗茶之一,碧螺春茶叶的炒制过程要求十分精细,想要炒制出上好的碧螺春,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从采摘时间到炒制过程中的每个小细节,都要十分注意,今天小编就带您一起了解一下碧螺春茶叶的炒制过程。

1、采摘

碧螺春采摘时间一般在明前的头几天,这时候的茶树刚刚发出新芽,孕育了一个冬季的嫩芽,很厚、很小、很嫩,青芽中有茶碱,采多了,手指就被茶碱染黑了,严重时还会开裂,裂口碰到青芽汁非常疼,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2、挑拣

茶叶采回,必须及时精心捡剔,剔除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为的是保持芽叶均整一致。老茶农们熟练的手起手落,在桌上磕一下指尖拣下的叶片,留下鲜嫩的芽芯。这个过程很枯燥,很漫长,但为了制出好茶,却是必经之路。

3、杀青

要求锅温达到200℃,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4、揉捻

要求锅温70℃以上,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太松不利紧条,太紧则会使茶叶溢出,在锅面结“锅巴”,力度的拿捏,凭借的全是手上的经验。

5、搓团显毫

当茶叶达六、七成干时,保持锅温在50-60℃,开始搓团。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这时候深吸一口气,满肺都是碧螺春的清香。

6、烘干

保持锅温在30-40℃,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蒸发水分的目的,待茶叶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整个炒茶过程大概要花费40分钟左右。

上等碧螺春茶叶

注意要点:上好的碧螺春讲究新鲜,一般是清晨采茶,中午前后捡剔质量不好的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碧螺春炒制在平底锅或者斜锅内进行,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道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也就是搓团焙干工序。

龙井茶如何炒制?龙井茶的炒制方法


龙井茶作为中国名茶,其制作技艺渊源流长这里给大家介绍下龙井茶的炒制方法:

一、龙井茶炒制的火候

龙井茶炒制,火候掌握是否恰当,关系重大。火力过高,茶叶易出现焦边、爆点,产生焦味,有损品质;火力过低,茶叶容易出现红梗,茶汤发红,也会影响茶叶品质。

在炒制时,一般感到在制叶能滑溜不粘锅,表明火力适当。如果芽叶拓不起来,并有较大的爆声,表明火力过度,温度太高,要马上降温;如果没有爆声,芽叶同样拓 不起来,表明火力不足,温度太低,要马上升温。在温度没有及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下,为避免茶叶出现焦边或红梗,可以采取左手托起茶叶,右手用油抹布在锅里 涂一些制茶专用油润滑锅子的办法,作短暂的等候处理。不同鲜叶原料,要求的火力是不一样的,炒制高档茶原料的火力应该低一些,中档茶原料的火力应高一些, 低档茶原料比较粗大,要求火力更高一些,以后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炒制过程中芽叶的水分是逐渐减少的。

一般说来,青锅时芽叶下锅温度,1~7级鲜叶原料掌握 在75~115℃,8~10级鲜叶原料(粗老茶)掌握在140~180℃;辉锅时的温度,高中档茶掌握在50~65℃。温度过高,成品茶颜色泛黄,甚至出 现焦斑,产生焦味;温度过低,成品茶颜色发黑,汤色发暗,滋味不鲜爽,香气也差。所以,炒制龙井茶时,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都必须根据原料的大小老嫩和炒制过程中鲜叶失水的多少,灵活地掌握火候。

龙井茶

二、龙井茶炒制的手法与手势

人们都说龙井茶是一种工艺品,是用手精心制作出来的。的确,由于龙井茶炒制工艺复杂多变,而且茶叶级别不同其炒制手法也不一样,所以直到今天,高档龙井茶仍然主要靠手工炒制。

龙井茶的炒制,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都是动作连贯,一锅到底而且一气呵成的。龙井茶炒制统称有十大手法,如果把全程的炒茶动作分解开来,大体可以归纳为12种手法,即抖、搭、拓、捺、甩、抓、推、磨、压、荡、扣、扎。各种手法的作用如下:

抖:作用是散发叶内水分,青锅、辉锅时都要用上。

搭:作用是使茶叶变宽、扁,主要用在青锅及辉锅中茶叶下锅阶段。

拓:作用是把锅中的茶叶托于手中,便于抖,也能使茶叶变扁平,青锅与辉锅均要用上。

甩:作用是使茶叶从锅边上落到锅底,自然排列整齐,并使发软的叶片在滚动中包住芽头。同时,也使手中的茶叶进行里外交换,以及起到整理茶叶条索的作用,使茶叶条索整齐均匀。甩主要用于青锅。

捺:作用是使茶叶光洁、滑润、扁平。青锅、辉锅均要用上。

抓:作用是使手中的茶叶里外交换,整理条索,把茶叶抓紧、抓直。抓主要用在辉锅和低档茶的青锅。

推:作用是使茶叶光、扁、平,只用于辉锅。

磨:作用比推更强,使茶叶更加扁平、光滑。磨只用于辉锅。

压:作用是双手用力压扁茶条(右手压着茶时,则左手压在右手上;左手压着茶时,则右手压在左手上),压多与磨结合进行,促使茶叶更加扁平、光滑。压只用于辉锅。

荡:作用是使粘结在锅壁上的茶叶落入锅底。在青锅和辉锅时,茶叶(特别是碎片)在下锅阶段很容易粘在锅壁上,这时,用手按着茶叶在锅壁上荡一个圆圈,就能把粘 在锅壁上的茶叶全部荡落到锅底。另外,在青锅或辉锅的起锅时,用手按着茶叶荡一个圆圈,就能将整锅的茶叶一下子集于手中一次性抹进畚箕里,使出叶干净、利 索。

扣:作用是使茶叶条索紧直均匀。用于低档茶的青锅及辉锅。

扎:作用比扣更强,使茶叶条索更加紧直匀齐。用于低档茶的青锅和辉锅。

龙井茶炒制中,12种炒制手法不是依次单独使用的,而是互相结合穿插进行的,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不论是高档茶还是低档茶,都要用到其中的某几种手法。比如 炒制高档龙井茶的青锅,就要用到抖、搭、拓、甩、捺、荡6种手法,主要是使茶叶色泽明亮,条索阔狭整齐均匀。又如炒制高档龙井茶的辉锅,先是用抖、搭、拓 3种手法(时间很短),后用抓、捺、推、磨等手法,目的是使辉锅后的干茶进一步达到色泽明亮、条索整齐均匀。

总之,炒制各档龙井茶要根据鲜叶的色泽、老嫩、大小,准确地掌握火候,灵活地穿插运用其中的几种手法。如辉锅茶叶条索太紧,可多用推、捺、磨、压等手法,就可使茶叶条索宽扁一些;若辉锅茶叶条索太 宽,可多用抓、扣几种手法,就可以使茶叶条索紧细一些。又如辉锅时下锅的茶叶颜色太黑,则可适当多抖几下,开始不能太用力,待茶叶散失部分水分,再逐步用力,这样就可使茶叶色泽明亮一些。总之,龙井茶炒制的十大手法,要灵活应用,密切配合火候,看茶炒茶,才能炒制出具有光、扁、平、直的外形和清汤绿叶特点,色、味、形俱佳的龙井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炒制龙井茶,不但要学会手法,还要掌握好手势,手势掌握不好,要想炒好龙井茶也是困难的。炒制龙井茶的12种手法和各种手势,是根据龙井茶的特点和茶叶的等级情况互相配合并且不断变化的。一般说来,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茶叶从下锅到起锅要变化几种手法炒制,手法变了,手势同样也得变。譬如高档龙井茶的青锅, 是用抖、搭、拓、甩、捺5种手法,其抖、拓手法的手势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微张带弯曲,做到手贴茶,茶贴锅,轻轻地把茶叶从锅底向锅壁上拓起来(不能太用 力,用力过大会使茶汁流出,从而导致干茶色泽发黑),拓到近锅边时把茶叶托在手中,提到离灶面5~10cm高处将手中茶叶全部抖落到锅底(抖时整只手抖动 三四下),这是茶叶下锅初期的手法手势。

这样炒到茶叶开始发软时,增加搭的手法,这时抖、拓的手势还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微张带弯曲,把茶叶从锅底向锅壁上 部拓起来,拓到锅边时把茶叶托在手中,在离灶面5~10cm高处将手中茶叶抖下30%,此时改用搭的手法,其手势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并拢翘起,手掌放平, 将留在手中70%的茶叶连手带叶搭到锅底中心位置,再把茶叶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逐渐减少抖的次数,增加搭的次数,直到青锅叶起锅为止。低档茶叶比较粗大,青锅开始时还是用抖、拓的手法和手势炒制,炒到茶叶发软时可用抓、扣两种手法。

抓的手势是大拇指叉开并微微弯曲,四指微张并弯曲得较大。如果茶叶比较 粗大,可以采用抓、扣、扎3种手法,因为扣、扎的手势其五个指头的弯曲度更大,这样能把茶叶条索做得更紧更直。低档茶叶只要先做紧做直,以后做扁就比较容 易,采用推、磨、压3种手法就能把茶叶做扁。高、中档龙井茶的辉锅主要采用抖、搭、拓、抓、推、捺、磨、压几种手法穿插运用,其基本手法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微张,五个手指都要微微弯曲(炒低档茶时,弯曲度稍大一些)。

这就是龙井茶的炒制技艺,古法传承结合现代技艺,才有名传天下的龙井茶。

扁形茶炒制机


扁形茶炒制机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机器,按传统的龙井茶炒制工艺设计,具有抖、带、压、捺、磨等人工炒制龙井茶的各种动作,是这两年推广最快的一种扁形茶加工设备。

(一)结构与工作原理该机主要由电机、炒锅、摆动轴、炒手、翻板、加热系统组成。炒锅为底面呈圆弧状的长槽形,加热系统用于给炒锅加温。炒手用钢板制成,外包棉花和耐热布,炒手置于炒锅内,在炒手滞后的位置上,还安装了一个翻板,翻板的作用将茶叶抖散。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摆动轴做不同的运动,以适应炒制扁形茶动作的要求。该机的传动机构设计得比较巧妙,由导向轮和齿条组成,导向轮上设有导向槽,导向槽中以若干凸起的隔离块进行分岔,隔离块末端为夹角可调的活动连接,改变隔离块末端的夹角即形成不同轨迹的导向槽,齿条与导向轮通过销子相配合,销子在导向槽部的运动转换为齿条的往复运动,使炒手在槽锅内做压、推、磨动作。炒手上有压力调节装置,可以改变炒手与槽锅之间的间隙,从而改变了炒手给茶叶施加的压力。

机器可以做青锅作业,也可做焊锅作业。开机后,当锅温达到要求时,投入鲜叶或杀青叶,炒手压住茶叶沿锅壁移动;当推到一定高度时,炒手离开茶叶,茶叶沿锅壁滑下,并在翻板的作用下抖散茶叶;当茶叶滑到锅底时,炒手再次下压,重复炒茶动作。当茶叶体积缩小时,调整炒手与锅壁间的距离,增加压力。该机炒制的扁形茶扁平光滑,色泽绿翠,芽叶完整,断碎率低。

(二)使用操作先手动将炒手升至高点,打开加热电源开关,当锅温达到要求时,抹上炒茶用油,开始炒制。将炒手压力调至最小处,炒手离锅最远,用换挡按钮,将动作转换至第一步,投入鲜叶炒制。此时,炒手不对茶叶施压,以翻炒为主。当鲜叶中失去一定水分开始变软时,慢慢施压,动作转换至第二步,即磨一下。炒至一定扁度时,再更换到第三步,即磨2下。当茶叶呈扁平状、含水量炒至25%左右时,将动作切换回第一步状态,将炒手升至高点,关闭电机电源,将茶叶取出。再准备重新炒制。焯锅时,采用的温度相对要低些,锅温在160℃时即可投入青锅叶,当茶叶变柔软时,可以加压炒制;茶叶炒到后期时,可以加压重一些,磨的动作多一些。投放鲜叶数量应适中。投叶量过少,工效下降,易焦变;投叶量过多,翻炒不匀,色泽易暗。

改良茶叶地里的土壤可提升茶叶品质


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发现,安溪铁观音之所以有特殊的韵味,除了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作用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产地土壤中含有的特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茶树次生代谢,合成较为特殊的茶叶芳香物质,形成所谓的观音韵。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茶农大多通过大量使用化肥来提高茶叶单产,造成对土壤有机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掠夺性摄取,而茶园管理时又未能及时补充,导致土壤营养失衡、肥力下降,影响茶叶质量。因此茶园土壤改良对提高茶叶质量、保持茶叶品质优势至关重要,现从以下几方面引导茶农实施土壤改良:

首先是进行肥料改革。大力推广使用以羊粪为主的农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其次是推广配方施肥。根据茶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表明,分发茶园施肥建议卡,帮助茶农进行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效果十分明显。同时,还须注意引导茶农施用含微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菌群,活化土壤。

第三是推行茶园覆盖。针对茶园土表裸露且土壤严重酸化的问题,在茶园管理上引导茶农采用稻草进行园面覆盖,既能中和土壤酸碱度,又能保水保土保肥,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限制杂草生长。另外组织引导茶农在茶园内种植豌豆、黄豆等经济作物,增加茶园有机质。

第四是开展茶园翻耕。发动群众开展茶园翻耕及施用羊粪、花生藤等茶园管理工作,使茶园翻耕成为茶农管理茶园的日常事项。

实施土壤改良可提升茶叶品质


笔者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发现,安溪铁观音之所以有特殊的韵味,除了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的作用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产地土壤中含有的特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茶树次生代谢,合成较为特殊的茶叶芳香物质,形成所谓的观音韵。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茶农大多通过大量使用化肥来提高茶叶单产,造成对土壤有机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掠夺性摄取,而茶园管理时又未能及时补充,导致土壤营养失衡、肥力下降,影响茶叶质量。因此茶园土壤改良对提高茶叶质量、保持茶叶品质优势至关重要,现从以下几方面引导茶农实施土壤改良:

首先是进行肥料改革。大力推广使用以羊粪为主的农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其次是推广配方施肥。根据茶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表明,分发茶园施肥建议卡,帮助茶农进行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平衡土壤营养成分,效果十分明显。同时,还须注意引导茶农施用含微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菌群,活化土壤。

第三是推行茶园覆盖。针对茶园土表裸露且土壤严重酸化的问题,在茶园管理上引导茶农采用稻草进行园面覆盖,既能中和土壤酸碱度,又能保水保土保肥,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限制杂草生长。另外组织引导茶农在茶园内种植豌豆、黄豆等经济作物,增加茶园有机质。

第四是开展茶园翻耕。发动群众开展茶园翻耕及施用羊粪、花生藤等茶园管理工作,使茶园翻耕成为茶农管理茶园的日常事项。

了解不同茶叶的炒制方法


有朋友会问一些常见的茶叶是怎么炒制出来的呢?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不同茶叶的炒制方法。

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为以锅炒而成的炒菁绿茶,比方龙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温蒸汽蒸煮的蒸菁绿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气浓、后者有新鲜新绿感。

黄茶:制作方式近似绿茶,但过程中经过闷黄,使茶叶与茶汤的颜色呈黄的微发酵的茶,发酵度约10~20%,滋味清香甘甜,如君山银针、蒙顶黄牙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白茶:把叶片采摘下来后只经过轻微的、约10~30%程度的发酵、不经过任何炒菁或揉捻动作,便直接晒干或烘干的轻发酵茶。带有细致的茸毛,滋味清淡爽滑,非常独特。特产于中国福建一带,如白毫银针、寿眉牡丹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青茶:又称乌龙茶。发酵度约为20~60%,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滋味变化多端,兼容绿茶的清绿新爽与红茶的醇厚甘美,常带有如花香、果香、谷香等多元丰富的香气,是台湾最知名的茶类。知名茶款除乌龙外还有包种、铁观音、水仙、武夷茶。

都毛尖茶炒制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是黔南三大名茶之一。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曾得优奖。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自治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可见,史籍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均作了简明的记述。

历史上毛尖茶的工艺几乎失传,1973年都匀茶 场通过调查研究,试制成功新的毛尖茶,使这一古茶重放光彩。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以优美的品质跨进了全国名茶的行列。产品除销往北京、贵阳等大城市外,还远销日本和港、澳等地,深受消费者的赞赏。

毛尖茶产于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县,以主产区团山乡茶农村的哨脚、哨上、黄河、黑沟、钱家坡所产品质最佳。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映谷溪间,林木苍郁,云雾笼罩,气候温和,平均气温 15.5℃,年有效积温4915℃,冬天不严寒,夏季无酷 暑,年降水量1404毫米,尤其是春夏之交,细雨蒙蒙,极利茶芽萌发。

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

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

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

杀青: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

揉捻:揉时长、用力重,是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

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于,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 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 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

“三绿透三黄”是毛尖茶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具体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真是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恰似神仙!

手工炒制茶是高级茶


手工炒制的绿茶比一般绿茶形美质优,香浓味醇,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现将其采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采摘:茶叶采摘要选择良种茶园,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通常在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时采。采摘时注意“四不采”,即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芽叶。采用提手采摘方法。采后挑拣大小均匀的鲜叶,及时薄摊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6-8小时,当日制作。

2杀青。杀青在直径60厘米左右的铁锅内进行。制前把锅壁磨光洗净。杀青时锅温控制在140-180℃,先高后低,手掌心距锅底30厘米左右有烫刺感时,投下叶片,每锅投鲜叶400-500克。刚下锅时,双手均匀翻炒,以焖为主。当感到叶子烫手并蒸发大量水分时,翻炒加快,以抛为主。要抛得高,撒得开,捞得净,使茶叶均匀受热,水分快速蒸发,避免焦边红叶。当叶质柔软,叶色变暗,清香扑鼻时,迅速将杀青叶取出,放入圆篾盘内抖散摊晾。

3揉捻。1锅杀青叶作1次揉捻手握茶叶,双手回转滚揉或推拉揉,力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中间解决2-3次,揉至茶汁稍溢,茶叶成条为度。

4炒坯搓条。将2锅杀青揉捻叶并为1锅进行炒坯。炒坯锅温控制在90-110℃,经反复抖炒至茶条互不黏结时,将锅温降至65-75℃开始搓条,双手掌心相对捧茶,搓压转动和抖散,用力先轻后重再轻,搓抖至茶叶有刺手感并发出沙沙响声时立即起锅摊晾。

5干燥。分烘干和炒干。烘干在竹制烘笼中进行。笼内铺放洁净的纱布,将茶坯均匀薄摊于纱布上。木炭在盆中燃烧到无烟时,开始烘焙,温度60-70℃,5-10分钟翻叶1次,烘至手捏茶叶成粉末(含水量6%以下)后停烘,稍经冷却立即包装。炒干即在锅中进行滚炒,锅温60-65℃,并2锅炒坯茶叶为1锅,滚炒时右手将茶叶沿锅壁往上推,左手将茶叶扒下,使茶叶呈弧形的自由翻落。滚炒速度先快后慢,用力先重后轻,尤其是后期茶叶接近足干,用力要轻巧,以免茶叶断碎。滚炒至手捏茶叶成粉末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