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的制茶史绿茶的制茶史

发布时间 : 2019-12-02
制绿茶过程 制绿茶机械 制绿茶机器

制绿茶过程。

下面是茶经网绿茶栏目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绿茶的制茶史绿茶的制茶史”的内容,让大家了解更多绿茶相关的知识,希望丰富的“绿茶的制茶史绿茶的制茶史”内容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绿茶是不发酵茶,其加工工艺较多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清汤绿叶、收敛性强,有抗衰、防癌、杀菌、消炎等功效。绿茶也是六大茶类中的基本茶,它有下几个关键词:

生产历史最长:公元780年,陆羽写成《茶经》,自茶经诞生以前至明朝中期,绿茶是仅有的茶类,其加工工艺经过不断的演化,沿袭至今;www.cy316.cOm

产量最大:我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产茶大国,200多万吨茶年产量中,绿茶的产量占70%;

品类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茶叶种类有六百余种,其中百分之80以上为绿茶;

产地最广:在我们四大产茶区中,均有绿茶的分布;

普及度最高:因绿茶产量大,产地广,是市面上最容易见到的茶叶种类,饮用广泛,其普及程度远高于其他五大茶类……

绿茶种类繁多,按照加工方式的不同,绿茶细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今天我们分两步——从制茶史的演变、加工方式的差异解析绿茶制茶史。

制茶史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至初唐:晒青饼

唐朝以前,茶叶的加工方式比较简单,采摘下来的鲜叶直接晒干或烘干,这是晒青工艺的萌芽。因古代交通不便,散茶不利于运输,茶叶吸水性强,散茶不利于储存。因此,古人将茶叶和以米糕,压制成饼,称为晒青饼。

从唐朝到宋朝:从茶饼到龙凤团茶

晒青饼加工方式粗放,有极强的青草味,经过反复实践,唐朝时,发明了蒸青制茶。将鲜叶蒸后捣碎、制饼穿孔、贯串烘干。

蒸青饼虽去除了青草气,但滋味苦涩,于是古人又加以洗涤茶叶的工序,将蒸后的茶叶先用冷水快冲,再压榨去汁,制成茶饼,降低茶的苦涩味,这便是宋时的龙凤团茶制作工艺——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

从宋朝晚期到明朝初年:蒸青散茶

龙凤团茶的制茶过程中,茶叶蒸青后,以冷水快冲,冷却茶叶温度,保持了茶叶的鲜绿。但压榨去汁的做法,夺走了茶真味,这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为了改善蒸青茶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茶叶加工逐渐采取茶叶蒸青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于是诞生了蒸青散茶。从宋朝到元朝,蒸青团茶和散茶并存。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书,废团改散,团茶推出历史舞台,蒸青散茶在明朝初年大为流行。

明代:从蒸青到炒青

蒸汽杀青的绿茶虽保留了茶叶的香气,但存在香气不够浓郁的缺点。明代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香气的炒青技术。从明至清,炒青技术不断完善,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非常相似。

cY316.com延伸阅读

绿茶制茶流程,绿茶的采摘、制作方式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是一种品质非常高的茶叶,对于制作也有严格的要求,具体如下!

绿茶的制作步骤

1、采茶青

选择在晴朗的天气,在晌午开始采摘茶叶,用竹篮盛放鲜叶,保持鲜叶在透气的环境中,不能让鲜叶处于闷热环境中,切记不要在大雾天或者雨后立即采摘茶叶。

2、萎凋

采摘好的鲜叶要摊放在广口的竹制容器中,散失茶青中多余的水分,一般萎凋时间大约2~3小时,谨记不要将刚下山的茶青立即下锅制作。

3、柴火锅杀青

经过萎凋后的鲜叶首先倒入热锅中进行杀青,热锅的温度控制在200度左右,在热锅中杀青大约10分钟,然后导入冷锅中继续制作大约10分钟,冷锅温度大约150度左右。

传统手工绿茶是用柴火锅炒茶,锅温由制茶师傅感知决定,锅温低了,就会出现杀青杀不透,从而茶叶香气出不来,锅温高了就会出现,茶叶被烧焦,直接影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因此本道工序,锅温控制是关键点。

4、烘焙

杀青完成之后,需要将茶叶用专用烘焙工具,反复多次烘焙,干茶内残留水分只能控制在2%之内,避免干茶内活性酶继续发酵,造成返青,从而改变茶的口感。这道工序的重点是重复烘焙干茶,既不能烧焦干茶,也不能烘焙不彻底,水分残留太多。

5、筛选

手工制作的茶叶,难免会出现个别烧焦的叶片,这些叶片也会影响茶汤的整体口感,为了保证茶叶的高端品质,最后需要将干茶中的烧焦叶片挑选出来,这样泡出来的茶汤口感将更加完美。

6、保存

绿茶制作完成以后,一定要放冰箱里冷藏保存,这样的目的是保持绿茶持续性的香气和滋味不会散失,低温能大大降低酶的活性,也就阻碍了干茶的变质,冷藏的绿茶也就能更持久的保留其本身的滋味。

绿茶的采摘季节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一般产自安徽、浙江、湖南、四川、湖北等地。由于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在江南茶区,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此时的芽质比较好。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相对后期的茶更高,而焗油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这时的茶叶口感香而味醇。再者清明前茶较少受到农药污染,特别是早起的春茶,更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因此诸多明前采制的高档茶叶特别受到茶友的青睐。

绿茶采摘标准

一直以来,茶叶都是有采摘标准的,但是茶叶采摘的标准因制茶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同一类茶,因品质等级不同,标准差别也很悬殊。

采摘标准多为1芽2- - 3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档名优茶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各种名优茶均要求采摘1芽1叶,初展的幼嫩芽叶或1芽2叶初展芽叶,因只有极幼嫩的芽叶才能加工成美观、精致、内含物丰富的特殊产品。

综上所得,制造绿茶的方法通常以晒青、摊青、摇青、多次炒青、多次揉捻和烘青,制造步骤较为繁琐,而且制造出来的绿茶香气不足,所以制作一定要非常的讲究!

绿茶制茶过程,绿茶怎么保存?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绿茶在整个的制作过程中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具体如下!

绿茶的制作过程

1、采青

选择在晴朗的天气,在晌午开始采摘茶叶,用竹篮盛放鲜叶,保持鲜叶在透气的环境中,不能让鲜叶处于闷热环境中,切记不要在大雾天或者雨后立即采摘茶叶。

2、萎凋

采摘好的鲜叶要摊放在广口的竹制容器中,散失茶青中多余的水分,一般萎凋时间大约2~3小时,谨记不要将刚下山的茶青立即下锅制作。

3、杀青

经过萎凋后的鲜叶首先倒入热锅中进行杀青,热锅的温度控制在200度左右,在热锅中杀青大约10分钟,然后导入冷锅中继续制作大约10分钟,冷锅温度大约150度左右。

传统手工绿茶是用柴火锅炒茶,锅温由制茶师傅感知决定,锅温低了,就会出现杀青杀不透,从而茶叶香气出不来,锅温高了就会出现,茶叶被烧焦,直接影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因此本道工序,锅温控制是关键点。

4、烘焙

杀青完成之后,需要将茶叶用专用烘焙工具,反复多次烘焙,干茶内残留水分只能控制在2%之内,避免干茶内活性酶继续发酵,造成返青,从而改变茶的口感。这道工序的重点是重复烘焙干茶,既不能烧焦干茶,也不能烘焙不彻底,水分残留太多。

5、筛选

手工制作的茶叶,难免会出现个别烧焦的叶片,这些叶片也会影响茶汤的整体口感,为了保证茶叶的高端品质,最后需要将干茶中的烧焦叶片挑选出来,这样泡出来的茶汤口感将更加完美。

6、保存

绿茶制作完成以后,一定要放冰箱里冷藏保存,这样的目的是保持绿茶持续性的香气和滋味不会散失,低温能大大降低酶的活性,也就阻碍了干茶的变质,冷藏的绿茶也就能更持久的保留其本身的滋味。

绿茶的保存方式

1、瓦罐储茶法

此法古代就有,明人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云:“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外泄也。”茶叶含水量不能超过6%,可用生石灰除湿,具体操作方法同石灰块保存法。

2、罐藏法

容器选用装糕点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属听、箱、罐、盒,或铁或铝或纸或纸品,或方或圆或扁或不规则形。重要的是茶要干燥,袋口封好,此法简便,取用方便。

3、塑料袋贮茶法

选用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茶叶可以事先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然后置于食品袋内,封口即成。

4、水瓶贮茶法

可用保温不佳而废弃的热水瓶,内充干燥的绿茶,盖好瓶塞,用蜡封口。

5、冰箱保存法

绿茶装入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然后置于冰箱冷冻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时间长、效果好,但袋口一定要封牢,封严实,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损绿茶茶叶的品质。

综上所述,绿茶对于制作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也因为绿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国对于每一个步骤的严格把控,这样也才更好的保证了绿茶的品质!

绿茶的制茶历史简析


绿茶是不发酵茶,其加工工艺较多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清汤绿叶、收敛性强,有抗衰、防癌、杀菌、消炎等功效。绿茶也是六大茶类中的基本茶,它有下几个关键词:

生产历史最长——公元780年,陆羽写成《茶经》,自茶经诞生以前至明朝中期,绿茶是仅有的茶类,其加工工艺经过不断的演化,沿袭至今;

产量最大——我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产茶大国,200多万吨茶年产量中,绿茶的产量占70%;

品类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茶叶种类有六百余种,其中百分之80以上为绿茶;

产地最广——在我们四大产茶区中,均有绿茶的分布;

普及度最高——因绿茶产量大,产地广,是市面上最容易见到的茶叶种类,饮用广泛,其普及程度远高于其他五大茶类……

绿茶种类繁多,按照加工方式的不同,绿茶细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今天我们分两步——从制茶史的演变、加工方式的差异解析绿茶制茶史。

制茶史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至初唐——晒青饼

唐朝以前,茶叶的加工方式比较简单,采摘下来的鲜叶直接晒干或烘干,这是晒青工艺的萌芽。因古代交通不便,散茶不利于运输,茶叶吸水性强,散茶不利于储存。因此,古人将茶叶和以米糕,压制成饼,称为晒青饼。

从唐朝到宋朝——从茶饼到龙凤团茶

晒青饼加工方式粗放,有极强的青草味,经过反复实践,唐朝时,发明了蒸青制茶。将鲜叶蒸后捣碎、制饼穿孔、贯串烘干。

蒸青饼虽去除了青草气,但滋味苦涩,于是古人又加以洗涤茶叶的工序,将蒸后的茶叶先用冷水快冲,再压榨去汁,制成茶饼,降低茶的苦涩味,这便是宋时的龙凤团茶制作工艺——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

从宋朝晚期到明朝初年——蒸青散茶

龙凤团茶的制茶过程中,茶叶蒸青后,以冷水快冲,冷却茶叶温度,保持了茶叶的鲜绿。但压榨去汁的做法,夺走了茶真味,这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为了改善蒸青茶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茶叶加工逐渐采取茶叶蒸青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于是诞生了蒸青散茶。从宋朝到元朝,蒸青团茶和散茶并存。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书,废团改散,团茶推出历史舞台,蒸青散茶在明朝初年大为流行。

明代——从蒸青到炒青

蒸汽杀青的绿茶虽保留了茶叶的香气,但存在香气不够浓郁的缺点。明代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香气的炒青技术。从明至清,炒青技术不断完善,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非常相似。

绿茶的种类

绿茶按照杀青及干燥方式的不同,分为四大类:

波澜壮阔的云南绿茶史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波澜壮阔的云南绿茶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绿茶是中国最主要的茶类,为国人独宠。“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茶联,把婀娜温婉、纯净通透淡雅的绿茶拉到了我们身边,就算是下里巴人为了解渴的牛饮,也是那清凉生津的绿茶,可以消除掉辛苦劳作的疲惫。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千亿云茶产业搞得如火如荼,有被英国女王钟情的滇红;有厚重又市场火爆的普洱,被全国茶人认可赞扬。但是总觉得少了什么,有些被云南当地人喜爱并且真实消耗掉的饮品却非常冷清,没有人关注它,没有人研究它,那就是云南绿茶。

云南传统晒青绿茶

云南在历史上长期生产晒青绿茶,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粗朴的茶类,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日常饮用最多的茶,流行于云南各地的烤茶都是以晒青绿茶作为原料煮饮。

云南晒青绿茶也被称作“滇青”,滇青的生产加工工序相对简单:首先是杀青,滇青大多采用锅式杀青,大叶种持嫩性很高,杀青时焖抖结合;然后是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可以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最后是干燥,日晒干燥是晒青绿茶区分于其它绿茶的根本,在阳光下缓慢干燥,形成晒青绿茶独特的风味品质。

滇青成品分为5个花色:春蕊、春芽、春尖、滇配、春玉。滇青干茶墨绿润泽,汤色黄绿清亮,香气清香浓郁,滋味浓爽,生津解渴祛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量被云南省内消耗,同时也主销山东、济南和西北地区,用滇配压制成沱茶后也大量在成都、重庆、武汉等地区销售。

现代云南绿茶的诞生

云南最早出现炒青、烘青、蒸青的年代已不可考。

1897年,海关出口记录有云南生产的“greentea"已经不可考证当年生产出口的茶是什么样的。翻看文献资料,能够找到最早较为详细的记录是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昭通大关县有生产翠华茶;以及同时期石林宜良县聘请川人,制作宝洪茶,宝洪茶当年工艺已不可考,但应和四川各类名茶相似,现在按照龙井工艺复原的新“宝洪茶”应该不同于当时的茶。

1938年,冯绍裘在凤庆试制了红茶、绿茶各一罐,邮寄香港试销,认为云南红茶、绿茶均品质优异,很快脱销,这次试制的绿茶明确记录为烘青绿茶。在40年代初期,中茶公司派任童衣云任墨江茶厂厂长,引进日本技术开始生产蒸青茶,同时聘请浙江的汤仁良任技术主任,负责烘青茶生产。

同时期宜良茶厂招收龙井技师生产炒青,佛海茶厂(后改名勐海茶厂)制作绿茶出口,包括昆明茶厂、昌宁、大渡岗等地区都开始生产绿茶。

茶叶换外汇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极端落后的工农业生产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围堵,我们国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为了争取国际上的支持和援助,新中国在云南地区大力推广滇红生产技术,将滇红茶基本都出口到苏联和东欧地区。而与滇红茶争夺原料的滇绿茶则受到抑制生产,除了少部分保留基本不进行加工,例如在1952年,全省生产95%都是红茶,有的年份甚至趋近100%,就这样35年几乎没有生产绿茶,滇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数据来源:《茶叶进出口志》)

1987年到2002年的名优绿茶

1984年以前,茶叶都归国家统购统销,期间滇红茶出口由于生产成本高,又有斯里兰卡、印度等地CTC红茶竞争,亏损严重。在1987年全面放开茶叶自由市场贸易后出现改制私人茶厂,这一时期,全国茶业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红改绿”的名优茶运动,云南也加入了这场改革。

这个时期,楚雄广通由于交通上的优势出现了云南最大的茶叶贸易市场,大量生产的云南绿茶被销往内地兄弟省份。为了迎合国内的消费习惯,习惯喝淡雅的小叶种绿茶,如龙井等,思茅市(现普洱市)聘请了大量浙江茶工进行茶叶生产加工。由于云南早春茶2月就可以进行生产,所以很多浙江人先来云南做茶到3月份时再回浙江,思茅生产的扁形茶当时也多运往浙江做龙井、旗枪茶拼配。

由于云南长时期几十年只进行红茶生产,各茶厂都是红茶生产设备,所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譬如揉捻机上,红茶的揉捻机楞骨比较高,这样对茶叶的破碎率比较大,且当时云南工人缺乏生产绿茶的经验,揉捻绿茶想当然的按照红茶参数来设置,每分钟50~60转,揉捻半个小时,这样破碎率过高造成了云南当时生产的绿茶苦涩味极重,不被市场接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云南茶叶技术生产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和探索,1986年发明制作的蒸酶茶就很好通过蒸汽杀青等技术工艺解决了云南绿茶苦涩味重的问题。成为了当时老百姓家中最常见的茶,是老百姓的口粮茶,无论各种大小型会议,或者家庭会客,随处可见蒸酶茶的影子。

80、90年代云南探索绿茶做出了巨大努力。1992年在南巡讲话全面放开市场的情况下云南省进行了第一次全省的名优茶评比,共计评出53个省级名优绿茶。这个时期全国茶叶大战打得非常惨烈,云南思茅的五一生态茶、版纳的大渡岗绿茶、保山的炒青磨锅茶、凤庆的早春绿、还有传统的晒青绿茶分头突破,但是由于长时间内地对云南绿茶认知不足,还有“计划经济的惯性”,云南绿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1993至1994年期间,云南绿茶省外销售赊账严重,大量三角债、链条债迫使大量绿茶生产企业倒闭,最终经过辛苦的拼搏云南绿茶在省外花茶窨制原料上终于取得一席之地,每年大约一年约上千万公斤的绿茶被用作花茶茶胚,这个情况至今已经持续二十多年。

同时期云南绿茶在省内却得到了稳固的地位,云南当地长期饮茶习惯除少数民族聚居区多与内地一致以绿茶消费为主。计划经济期间物质紧缺,茶叶作为一种相对机关省份才能喝得起的象征,在市场开放后迅速占领了省内市场。在省内每个地区都高度认可当地生产的绿茶,区域特征消费半径明显。比如大理地区喜爱云龙大栗树绿茶、南涧罗伯克绿茶;镇沅地区喜爱五一生态茶;玉溪地区喜爱峨山毛峰、大关县的玉露、绿春县的马玉茶、墨江县的云针茶、还有大渡岗绿茶。在1995年以后,思茅地区开发的云南螺型绿茶,取名叫“碧螺春”成为了云南地区产量最大,销区最广的绿茶,成为新一代云南绿茶的代表。

2002年普洱热以后

在90年代茶叶大战后,云南绿茶虽然元气大伤,但活下来的企业都是久经沙场,牢牢掌握了云南内销市场,北方花茶市场。普洱热起来以后,云南绿茶退居幕后,不声张,但是稳定地做着这种没有太多文化人、茶人关注的产业。2019年云南十大名茶中还是有一家绿茶企业,就是龙生绿茶。一年2000来万的销售额是大量真正爱茶、喝茶的老百姓消耗掉了。

云南除了普洱茶,还有很多深受广大茶友喜欢的好茶,而云南绿茶则是云南人的首选,滇绿汤色碧绿,清澈明亮、滋味清香回甘,经久耐泡,内含物质丰富,消暑解渴。

云南绿茶那种甜,是你也会喜欢上的甜。

关于本文《波澜壮阔的云南绿茶史》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婺源绿茶最后的纯手工制茶


婺源绿茶简称婺绿,汉族传统名茶之一。产地在中国江西婺源。婺源县地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环抱,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最适宜栽培茶树。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2500公斤左右。“婺源绿茶”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场,乾隆年间,外销到英国;咸丰年间,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极丰。

“俞德盛”茶号所制“新六香”绿茶还远销西欧。光绪年间,茶商俞杰然建“祥馨实业花园”,种植珠兰,茉莉数千盆,为窨制花茶用。我国绿茶销往世界,婺源做了无名英雄。在所有销往世界的婺源绿茶名称中均填写为“中国绿茶”。茶出于高山之嫩叶,在云滋雾养中生长。春来发新枝时,登山采摘,小锅香柴精心烘焙制作。茶来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山中茶叶常年与山中野生兰花相伴相生,茶叶闻之隐有兰花花香,是婺源绿茶中的上品。茶鲜牙采自深山中,不用化肥,不喷农药,没有任何污染。

杀青,徒手在150到200度高温的锅内进行翻动作业,看到了吗,手上的青筋!这是一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会烫伤双手。

炒制干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一斤干茶光炒制这道工序用时需一个多小时。而且在炒制过程中火候要掌握好,茶锅热度过高,茶叶就会炒焦,热度冷了,茶坯又会水份没正常挥发,干茶的色、香、味就会差好多。

我们在品喝香茗的时候,何尝知道茶农的艰辛!想像一下,几万个牙头一个个从茶树上采下来,就是一个浩荡的工程。再用手工制成干茶,整个过程中的手、头,腰,都是很累,茶农在长时间制作过程中,只能不断换变方式,以缓解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给身体带来的疲劳和辛苦。

赶紧自己泡一杯品尝香茗,哇塞,茶香馥郁,汤色透亮,一股兰花香味从口中沁入喉咙,甘甜爽口,回味无穷。

绿茶制茶过程?简述绿茶怎么制作而成


绿茶作为我国茶叶品类中第一大类,从古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相比起青茶、黄茶、红茶、黑茶,绿茶的制作工艺要简单得多,所以下面小编就诶大家介绍一下绿茶的制作过程吧!

绿茶的制作过程

1、采茶青

选择在晴朗的天气,在晌午开始采摘茶叶,用竹篮盛放鲜叶,保持鲜叶在透气的环境中,不能让鲜叶处于闷热环境中,切记不要在大雾天或者雨后立即采摘茶叶。

2、萎凋

采摘好的鲜叶要摊放在广口的竹制容器中,散失茶青中多余的水分,一般萎凋时间大约2~3小时,谨记不要将刚下山的茶青立即下锅制作。

3、柴火锅杀青

经过萎凋后的鲜叶首先倒入热锅中进行杀青,热锅的温度控制在200度左右,在热锅中杀青大约10分钟,然后导入冷锅中继续制作大约10分钟,冷锅温度大约150度左右。

传统手工绿茶是用柴火锅炒茶,锅温由制茶师傅感知决定,锅温低了,就会出现杀青杀不透,从而茶叶香气出不来,锅温高了就会出现,茶叶被烧焦,直接影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因此本道工序,锅温控制是关键点。

4、烘焙

杀青完成之后,需要将茶叶用专用烘焙工具,反复多次烘焙,干茶内残留水分只能控制在2%之内,避免干茶内活性酶继续发酵,造成返青,从而改变茶的口感。这道工序的重点是重复烘焙干茶,既不能烧焦干茶,也不能烘焙不彻底,水分残留太多。

5、筛选

手工制作的茶叶,难免会出现个别烧焦的叶片,这些叶片也会影响茶汤的整体口感,为了保证茶叶的高端品质,最后需要将干茶中的烧焦叶片挑选出来,这样泡出来的茶汤口感将更加完美。

6、保存

绿茶制作完成以后,一定要放冰箱里冷藏保存,这样的目的是保持绿茶持续性的香气和滋味不会散失,低温能大大降低酶的活性,也就阻碍了干茶的变质,冷藏的绿茶也就能更持久的保留其本身的滋味。

绿茶的采摘手法

1、指摘

用拇指和食指之于前端,拈新生之细芽,指端用时着力。

2、直摘

又称搔摘,用左手执树枝,右手食指靠近茶芽,拇指夹住茶芽,食指力强,拇指力弱,由食指向上着力,茶叶即折断落入掌中,此法甚为普通。

3、折摘

或称双手摘,用拇指及食指第一节夹住嫩枝,向上或向下一折,嫩枝即在被折处断落,此法可行双手摘。

4、切摘

用指甲切取之,仅行子徒长芽之采摘。

5、横摘

与直摘法相反,掌心向下,拇指朝内,靠近茶芽后,用食指压住,着力于拇指,向下采摘之。

6、取摘

为粗放之采摘,采摘末期或修剪前行之,为使右手便于采摘,先将左手插入茶芽之间隙,由右手拇指及食指夹茶芽取之。

7、扶摘

为最粗劣之采摘法,一手拉住茶枝,一手由枝下用力向上拉之,或由枝上拉下,不管老枝嫩茶,尽入手掌中。

8、留芽摘

亦称老嫩分摘法,俟茶芽伸展至三四叶时,采其第三,第四两叶,余俟芽长后再采。

以上就是制作绿茶的方式,总的来说,在制作绿茶的过程中,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什么是婺源绿茶?最后的纯手工制茶?


婺源绿茶简称婺绿,汉族传统名茶之一。产地在中国江西婺源。婺源县地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环抱,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最适宜栽培茶树。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2500公斤左右。

“婺源绿茶”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场,乾隆年间,外销到英国;咸丰年间,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极丰。“俞德盛”茶号所制“新六香”绿茶还远销西欧。光绪年间,茶商俞杰然建“祥馨实业花园”,种植珠兰,茉莉数千盆,为窨制花茶用。

我国绿茶销往世界,婺源做了无名英雄。在所有销往世界的婺源绿茶名称中均填写为“中国绿茶”。茶出于高山之嫩叶,在云滋雾养中生长。春来发新枝时,登山采摘,小锅香柴精心烘焙制作。茶来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山中茶叶常年与山中野生兰花相伴相生,茶叶闻之隐有兰花花香,是婺源绿茶中的上品。

茶鲜牙采自深山中,不用化肥,不喷农药,没有任何污染。杀青,徒手在150到200度高温的锅内进行翻动作业这是一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会烫伤双手。炒制干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一斤干茶光炒制这道工序用时需一个多小时。而且在炒制过程中火候要掌握好,茶锅热度过高,茶叶就会炒焦,热度冷了,茶坯又会水份没正常挥发,干茶的色、香、味就会差好多。

我们在品喝香茗的时候,何尝知道茶农的艰辛!想像一下,几万个牙头一个个从茶树上采下来,就是一个浩荡的工程。再用手工制成干茶,整个过程中的手、头,腰,都是很累,茶农在长时间制作过程中,只能不断换变方式,以缓解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给身体带来的疲劳和辛苦。赶紧自己泡一杯品尝香茗,茶香馥郁,汤色透亮,一股兰花香味从口中沁入喉咙,甘甜爽口,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