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普洱茶的三大价值?

发布时间 : 2019-12-04
什么是普洱茶 大益茶普洱茶 普洱茶大叶

【www.cy316.com - 什么是普洱茶】

利用微生物渥堆发酵而得的普洱熟茶,因其汤色红亮诱人、口感醇和柔顺、喝后不影响睡眠、解腻降脂等优势占据着普洱茶的半壁江山。好的普洱茶,更是健康价值、送礼价值、收藏价值兼备,具有修身养性意义的健康茶品。

健康价值

“喝茶健康,健康喝茶,喝健康茶”,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喝茶常识。这其中的喝茶健康,就是指茶的健康价值。

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上班族来说,由于工作或环境因素影响,肠胃功能降低,胃寒、胃痛常有发生,再加上应酬饮酒,更加重了肠胃的负担与伤害。而现代研究证实,在适宜的浓度下,粘稠、甘滑、醇厚的茶汤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普洱熟茶在制作和存储过程中,自身的很多物质进行了本质性的分解和重组,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体寒、敏感体质的群体提供了一类可以饮用的健康饮品,适合各个年龄段、各种体质、各个地域的人们在各个季节适量饮用。且普洱熟茶茶性温和,对人体有一定的提神作用却不会导致过于兴奋而扰乱规律作息。

同时,普洱熟茶在发酵过程中,又产生了不少新的营养物质,表现出了新的保健作用:降血脂、降血压、抗动脉硬化、养胃护胃,预防糖尿病、化解胆固醇、抑制脂肪肝等病症,常被人们称作“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窈窕茶”。

并且由云南农业大学邵宛芳教授发起,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昆明医科大学组成研究团队,历经数年,围绕普洱茶独特保健功效及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进行动物实验。

出版的《普洱茶保健功效》一书中,以实验结果证实:

1.普洱茶有降血脂、减肥,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血管作用

2.普洱熟茶能预防脂肪肝

3.普洱茶有降血糖、辅助治疗糖尿病作用

4.普洱茶有抗氧化衰老、防辐射作用

5.普洱茶有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抗疲劳能力作用

这样具备科学实验依据的结论,有力证明了普洱茶的养生保健功效。普洱熟茶虽不是药物,却可以通过日常品饮带给人们养生的好处。在中国人日益注重健康,以食养调理身体逐渐盛行的当今,普洱熟茶不失为一种好的品饮选择。

送礼价值

在现代生活高压、人类亚健康状况日益明显的当代,茶饮作为风靡全球的时尚养生品,“喝茶健康”、“送茶送健康”观念更是深入人心。茶礼有文化、有品味、能常饮,以茶待客、以茶相赠是对客人的重视与尊重,佳节送礼,茶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普洱茶作为茶礼,更有文化。它独特的陈香和风味以及“越陈越香”的特点,更是送领导送长辈的绝佳选择。普洱熟茶温和、醇润,深沉而睿智,是难得的不受品饮人群品饮时间限制的健康佳饮。送礼不仅不会出错,而且更显体面而有品味。对于有些常年烟不离手的长辈而言,送普洱熟茶更是投其所好,因为这不仅是送一份心意,更是一份健康。

生意场上,一份茶礼大方得体不失礼数,迅速拉近彼此距离,更容易与客户达成长期而稳定的合作。无论天南地北,人们对普洱茶的认知都是相通的,普洱熟茶滋味口感适众性强,无论是之前是否喝茶的客户,都不会对它排斥。且普洱熟茶香气多变,枣香、糯香、药香、陈香明显,能为收到礼物的人带来别样的品饮体验,更能传达送礼人的一份细腻、贴心。

普洱茶有着历经岁月磨炼而愈久弥香的风韵,寓意着一种愈久弥坚的情谊,具备一份优秀礼品几乎所有的特质,为人接受,为人喜爱,能有效起到增进彼此感情的作用。

收藏价值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赋予人们品饮享受的当下,更在于时间赋予它特有的“越陈越香”的收藏价值。喝普洱茶的人,家里多多少少都会存一些普洱熟茶,因为普洱茶从一出生,在具有品饮价值的同时就兼具投资价值。正是它这种天然的活性以及其带来的品质的不断提升,让它呈现不断提升的市场价值。

普洱熟茶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茶性变得更加温和,口感更加温顺,陈化时间大大缩短,只要3到5年即可得到具有高品质陈化的茶品,因此,它更容易被迅速品饮及消耗掉,由此加速了市场的流通性,不断增加熟茶的市场空间,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普洱熟茶的追逐又上一台阶,普通的普洱熟茶已经不能让茶友们满足了,用顶级优质的山头纯料、古树原料、有机原料发酵制作的普洱熟茶,正在成为普洱茶收藏届的新宠。

当然,这种茶也不是如此轻易得到的,一般因为山头纯料稀少,整合难度大,发酵难度巨大,市面上正规品牌出品的山头古树纯料熟茶往往“一片难求”,更显得珍稀珍贵,市场空间亦更为巨大。

好的普洱茶,不仅能带给人身心的愉悦,更具有良好的社交、收藏等附加价值;好的普洱熟茶,不仅能带来品饮的享受,更具有健康、送礼和收藏三大价值。

在健康茶生活的意识越来越为普罗大众所推崇,在茶叶市场不断走向专业化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更全面地了解茶的价值,普洱茶的价值,普洱熟茶的价值,因为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往往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四大价值|特殊工艺价值(三)


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

它最核心的技术是独有的三个特性,是隐藏在“晒青”工艺流程表面下的关键技术,也是“晒青”工艺质量关键控制点,具体包括:

加工环境的特殊性要求

“晒青”工艺的加工场所主要以露天晒场为主,屋内加工为辅。

这就要求加工场地除了相对干净之外,还有一个特殊要求,即自然环境中大量的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我们说,加工场地的干净在任何地区都能实现,但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存在,且这个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又是这个自然环境的独有,就比较难实现。云南各地普洱茶所表现的不同“风味”,除了各地大叶种茶叶存在细微的差别外,更多地是因为不同地域微生物菌群差异造成。云南普洱茶自古就有“一山一味”的说法,这种“风味”的差异性不仅使普洱茶“百花齐放”,同时也增添了普洱茶人追逐不同茶品的乐趣。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我们不怕普洱茶存在的各种“风味”,怕的是普洱茶没有“风味”,因为没有“风味”的普洱茶一定是加工场所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制作工艺出现的“硬伤”所致。云南有经验的普洱茶制作者非常注重“晒青”毛茶的品鉴,并根据品鉴的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取舍。所谓“看茶制茶”高水平的发挥,就是从“晒青”毛茶的品鉴开始的。

笔者在云南曾听到一个有趣的事例,一位茶农对自家屋内的一批“晒青”毛茶出现品质下降给出了一个答案:是他家的“茶虫子”病了。这里所说的“茶虫子”其实就是微生物菌群。虽然他不知道微生物菌群是什么,但他清楚,导致他茶叶品质下降的原因不是他的“手艺”,而是他家的“茶虫子”——微生物菌群产生变异所致。

因此,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主要是有氧菌,对“晒青”过程中茶叶的“干预”,对普洱茶品质的走向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普洱茶的“晒青”过程,必须在符合自然环境要求的场所完成。具体有三点:

1.“晒青”的加工场地应处在云南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特定的子系统之中,最好是临近原始森林,其自然植物茂密,多物种并存。这样的环境必然会生成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其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它最具特点的自然属性。

2.“晒青”场地除了要求它特有的自然属性外,还要求其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这种高度的要求最好在800米以上,具有早晚温差较大的特点。这种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及温差的要求便于微生物菌群的“优胜劣汰”,其适应性极强。

3.“晒青”加工的场地与生活区应有一定距离,避免生活污水及垃圾对微生物菌群造成“危害”,并对“晒青”毛茶产生“二次污染”。

普洱茶未来三大核心价值之保健养生!


普洱茶以其独特风格进入国际市场后,已受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普洱茶的药用、保健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中医认为普洱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老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气、利尿、通便等沉降功效。故普洱茶一直被誉为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

清朝的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卷六中有这样的记载:“普洱茶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之过夜即愈……”此外,柴萼的《梵天庐丛录》,还有《思茅厅采访》、《物理小识》、《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

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科学研究证明,普洱茶在以下方面有不少优于其他茶类的独到功能。

一.减肥

普洱茶内含的皂甙和维生素P高于其他茶类,对化油腻、降血脂、减肥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法国、西德、意大利、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普洱茶有着减肥茶、瘦身茶、美容茶、益寿茶、窈窕茶、刮油茶的美称。

【巴黎亨利伦多医院·贝纳尔贾可托教授】临床实验证明,饮用普洱茶对脂肪新陈代谢作用明显。每日3碗的饮用量,可以使血脂含量在一个月内下降25%。

【巴黎圣安东尼医学临床教学主任爱米尔·卡罗比医师】临床实验结果也证明:普洱茶对减少类脂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在接受试验的人当中,4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减肥效果,抗类脂化合物的影响明显,30%的被实验者通过饮用普洱茶,降低了胆固醇。这一试验结果在法国报刊发表后,不仅对法国大有影响,而且扩散到欧洲一些国家,使得过去在外销中名不见经传的普洱茶,在西欧声名鹊起。

【昆明医学院梁明达、胡美英教授】研究也证明,长期饮用普洱茶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而且能使其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减少;并有杀死癌细胞、抗突变、防癌功能及减肥降血脂作用。

二.防癌、抗癌

云南西双版纳、普洱,是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日本医学界】在研究普洱茶之后,得出了普洱茶具有抗癌作用的结论,因而在日本掀起“普洱茶”热。我国科学研究者用细胞培养及电子显微镜方法研究发现,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甚至常人喝茶百分之一的浓度,就有明显的作用。

普洱茶中茶多酚及其氧化、降解、络合产物,都是重要的抗癌防癌成份。普洱茶还富含各种丰富的抗癌维生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E等,用电子检测法观察普洱茶共三十种化学元素,多数为抗癌的重要微量元素。

癌症患者长期饮用普洱茶后,癌细胞多边形收缩变圆,伪足缩量减少,失去贴附及游走能力,甚至脱落浮起消失;残留者也变小变圆浓缩,核固缩,染色质凝结或消失,核及浆内出现空泡,核仁固缩或碎裂消失,染色体痉缩或相互凝结,核糖体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纲扩张;RNA合成减少,核分裂停止。这些变化证明,癌细胞在普洱茶的药理作用下,由变性趋向死亡。

此外,普洱茶对冠心病、肝炎等疾病的防治也是有益的。

三.降压、降脂、抗动脉硬化

【昆明医学院】临床实验也证明:使用云南普洱茶医治高血脂55例,与降脂药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云南普洱茶的疗效还高于安妥明,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

【台湾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经微菌发酵的普洱茶,降血脂效果佳。饮用之后,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故对老年人和高血压与脑动脉硬化患者,均有良好作用。

【台湾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进行各种茶的研究,也进一步发现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孙璐西指出,普洱茶是一种经过微菌发酵成的后发酵茶,散发出陈香气,深受广东一带民众的青睐,也是港式茶楼中常见的佐餐茶。为了解普洱茶对降血脂、防动脉硬化的效果,她用老鼠进行动物实验,结果发现可抑制坏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C)合成,避免动脉硬化、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并可增加粪便排除,降血脂的效果相当明显。

【健康(1985年12月,日本杂志)】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此外,普洱茶制作过程中特殊的渥堆工艺,使黄酮类物质以黄酮苷形式存在,黄酮苷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血管硬化的重要物质。

四.护理肠胃

在适宜的浓度之下饮用普洱熟茶,非但不会对肠胃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茶水在进入人体肠胃之后,会形成一层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长期饮用普洱茶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

五.抗衰老

饮用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普洱茶,抗衰老的作用优于其他茶类。实验及研究证明,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所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和儿茶素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的含量,均高于其他茶树品种。而这些,都是茶叶中抗衰老的主要成份。

值得一提的是,饮用未经氧化、发酵的普洱茶,其效果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这类茶叶保留茶叶中活性成份较多的缘故。在饮用发酵的熟制普洱茶时,其起活性作用的重要成份是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和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发酵熟制的普洱茶,由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大分子多糖类物质的转化形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加工中期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成份也是普洱茶在养生健体、延年益寿功效方面优于其他茶类的独特之处。

六.醒酒、解烟毒

由于普洱茶中的茶多酚能促进乙醇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茶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体外,减少酒醉后的危害;还可以补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维生素C,兴奋被酒精麻醉的大脑中枢。

用普洱茶解酒,绝对不会伤害脾胃,不会使醉者大量呕吐,发生反胃的痛苦。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后会形成一层粘膜附于胃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而且普洱茶内可溶性糖含量比其他茶类多,所以对解酒有特殊功效。

吸烟可促使人体血清中的维生素C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亚硝胺、尼古丁、甲醛等氧化致癌物结合,进而转变为无毒化合物或非突变物质排出体外,使得维生素C含量大大减少,导致人体内的垃圾——自由基的大量堆积,给人体留下了隐患,加剧了自由基对各种正常细胞的损伤作用。比如吸入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使细胞中氧自由基浓度增加。氧自由基对人体细胞有侵害作用,极易引起癌变反应,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C则可避免吸烟所带来的这种危害。

普洱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丰富,尤其是生茶,在正常情况下,茶叶中维生素C的浸出率可以达到80%左右,茶汤中的维生素C在摄氏90的温度下也很少被破坏。吸烟者饮茶可以摄取到适量的维生素C,特别是坚持饮生普洱茶,完全可以补充由于吸烟造成的维生素C的不足,以保持人体内产生和清除自由基的动态平衡,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

三大价值(文化价值、投资增值、保健养生)普洱茶的未来天宽地阔,很多专家潜心研究普洱茶十多年经验所得,他们说,普洱茶最核心的价值是健康养生,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普洱茶的价值,普洱茶行业第四次高峰即将来临……

当今普洱茶界“三大俗”!什么是何为?


玩山头“三大俗”:班章,冰岛,薄荷塘。

茶山行“三大俗”:爬树,炒茶,进晒场。

秀装备“三大俗”:越野,单反,飞大疆。

晒伙食“三大俗”:土鸡,烧烤,苞谷酿。

茶包装“三大俗”:书法,水墨,红印章。

批新茶“三大俗”:青气,水气,香不扬。

喝老茶“三大俗”:茶气,体感,湿脊梁。

恶心茶“三大俗”:虫屎,化石,古董缸。

茶金融“三大俗”:开盘,打新,成交量。

玩仓储“三大俗”:石灰,木炭,紫砂缸。

谈生意“三大俗”:合影,碰杯,K歌房。

茶博会“三大俗”:吸粉,颁奖,水流觞。

做枪手“三大俗”:审评,排名,积分榜。

装大腕“三大俗”:单株,古树,纯干仓。

扮专业“三大俗”:鞋套,白帽,白衣裳。

装茶人“三大俗”:情怀,初心,发癫狂。

扮大师“三大俗”:骂街,直播,出书忙。

装土豪“三大俗”:炒作,拍卖,封茶王。

扮风雅“三大俗”:练字,盘串,古琴响。

造声势“三大俗”:朝圣,游学,大课堂。

大益普洱茶的核心价值


大益茶人的根本使命是为天下爱茶之人提供适合各自需要的普洱茶。大益茶品源自自然环境下生产的茶叶,经过先进的加工工艺,再经受时间的千锤百炼,越陈越香。因此,经过梳理、研讨后,将产地价值O(Origin)、工艺价值T(Technology)、年份价值A(Age)作为大益茶的三大核心价值,构成了大益核心价值体系。

原料上: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独特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大叶种茶成为普回茶原料最为主要的品种特性。与中小叶种相比,大叶种茶在叶片结构与内质上存在非常大有优势。

产地上:云南主要土壤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等,PH值在5.0-6.2之间,属于弱酸性。极适合茶树的生长。土层深厚对茶树生长有利,一般要求超过80cm。大益勐海古生茶园落在火山带上,土壤土质源自火山土,造就原料品质优良的土壤保证。

气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温度在15-30度,云南大部分地区全年的气温均在此范围之内,富含有机物。

水分:茶树最适宜的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茶树要求土壤相对持水量在60%-90%之间,以70%一80%为宜。空气湿度以80%-90%为宜。

云南全年平均降雨量在1150mm左右,茶树种植的主要区域存在于海拔800-1800米之间,年降水量在1300一1800毫米,普遍为高山雾多,雨水充足。造就原料品质肥嫩叶壮,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品质清新爽口。

光照:云南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清新,大气层密度小,阳光透过率高,经年太阳高角度大,日照射数长。同时,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雾日多,造就普洱茶原料滋味醛厚,鲜爽性好,内含成分丰富。

普洱茶的四大价值——特殊工艺的价值


在中国古代制茶工艺史上,人类从发现茶树到加工茶叶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三种工艺思路。

一是炒青或烘青的“保鲜”法(也可称为“做鲜”法),如绿茶系列。这种加工方法,以新鲜为特色,具备绝对的“鲜爽”,新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最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品质迅速下降,过了保质期的绿茶(保质期一般为十二个月),快速进入霉变的过程,干茶发黄,茶汤混浊,难以入口;因此绿茶的品饮讲究的是“第一时间”。

二是炒青或烘青加发酵的方法,如乌龙茶的轻发酵、红茶的全发酵等;这种加工方法,新生产出来的品质最佳,过了保质期(一般不超过二十四个月)虽然干茶表面颜色相对保持不变,但茶叶内含营养物质大量衰减,已不再具备品饮价值,实质上进入木质化的过程。也可称为“形存质亡”。

三是晒青加发酵的方法,如普洱茶等。新生产出来品质一般,个别的新茶甚至难于入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普洱茶通常称之的“陈化过程”,其茶叶品质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这种加工方法后续的演变是逐渐膏化过程,茶汤红润通透,入口滑感极强,有入口即化的感觉。

也许有人会问,这三种工艺思路哪一种更好呢?

笔者认为,由于三种工艺思路侧重点不同,其产品最终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也不同,不能简单地将三种工艺思路相比较,去探讨谁优谁劣的问题。

单就普洱茶而言,如果我们深入普洱茶的制作现场,尤其是掌握传统普洱茶制作的要领,你会发现,普洱茶是一亇表面看似简单,又是“易学难精”的茶品,其技术含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社会上经常存在这样一个误解,认为绿茶的制作工艺远比普洱茶的要“精”。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两种工艺,会有一个发现,如果说绿茶体现的更多是“制作技巧”的话,普洱茶则是在“技巧”之外,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自然界特定微生物菌群的利用上。

这是因为普洱茶采用的是固态发酵技术,虽然这种技术较为原始,但是,对自然界中微生物菌群的利用,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环节。这就要求,普洱茶的制作者除了一只眼睛盯着茶叶及制茶“技巧”外,另一只眼睛始终在观察、体会周围微生物菌群的变化,采取适度的调整手段。

说的更明确一点,普洱茶的制作从一开始就走出一条特殊的工艺路线,这套工艺路线有自已完整的工艺体系,整个的工艺程序都是围绕最原始的生物发酵技术进行的。与其它茶类不同,它是通过发酵手段将云南大叶种茶叶与云南特有的微生物菌种“多次融合”而产生的特殊茶类。它更偏重持续发酵后的“演化结果”。

“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是它始终遵循的工艺主题,也是普洱茶特殊工艺的核心价值。

以普洱茶出现的膏化现象为例,我们知道,普洱茶的后续演变即没有出现绿茶的霉变,也没有出现乌龙茶与红茶的木质化倾向,而表现出“膏化现象”。而这种“膏化现象”一般是在普洱茶存放五十年以上才逐步显现,当存放百年以上的普洱茶,这种“膏化现象”就更为明显。目前茶业界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普洱茶存放五十年,甚至七十年以上,已不具备品饮的价值,其依据主要是以感官审评为主,没有任何化学分析数据为证据,仍然属于主观臆断。

那么,普洱茶的“膏化现象”代表什么?简单地说有两点特质:

一是具备大量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营养物质(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普洱茶四大价值----药用成分及药用机理的价值》详细阐述);二是历经漫长岁月仍然是不腐、不败、不霉。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以北京故宫现存的茶品为例,虽然清朝时期有大量的各地名茶上贡至清朝皇宫,但能留存下来的唯有普洱茶两个品种:一是普洱茶团(又名万寿龙团);另一个则是普洱茶膏(至今仍在故宫珍宝馆展出)。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两款普洱茶产品能够经历少说也有上百年历史,没有出现霉变及腐败呢?答案只有一亇------普洱茶特殊加工工艺所致。

那么,普洱茶加工工艺到底是什么?它的特殊性又是什么?这种特殊的工艺价值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探寻普洱茶特殊加工工艺之迷。

一、独有的晒青工艺----普洱茶发酵前的预处理

一提到“晒青”,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它是普洱茶制作者及普洱茶爱好者经常使用的专业用语,也是《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的关健词之一。

虽然我们熟悉“晒青”一词,但对它的理解也经常流于表面,对它隐藏的技术秘密更是了解甚少。以云南现有的普洱茶生产为例,很多企业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质量问题,绝大部分的原因是“晒青”工艺出现的漏洞,有些企业甚至根本就不采用“晒青”工艺,其产品质量的低劣也就在所难免。

很多人只知道普洱茶是生物发酵的技术,甚至知道,只要是发酵,就离不开微生物菌群的“干预”。但有一点,却是被经常忽略的,那就是,发酵是一个体系,有一亇完整的过程,而非某几道工序所能决定的。

“晒青”是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初级加工阶段,是普洱茶发酵前对茶菁的预处理。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对茶菁相对脱水和“整条”的基础上,完成茶菁与自然界微生物菌群的第一次“自然接种”。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自然接种”主要是以有氧菌为主;“晒青”之后的毛茶在压制紧压茶(俗称的自然发酵)与现代熟茶的渥堆工艺(人工发酵)则实现第二次“自然接种”,此次的微生物菌群与第一次不同,是以厌氧菌为主。由此,我们说,“晒青”工艺不仅是普洱茶关键技术之一,而且是绝对不能“弱化”和轻易改变的工艺技术。

那么,普洱茶的“晒青”工艺到底包括那些内容,它的特殊性又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晒青”工艺是普洱茶从茶叶采摘到初级加工若干道工序的总称。它具体包括:採摘,脱水,回软,杀青,揉捻,晒干,复揉,分拣等。

它最核心的技术是独有的三个特性,是隐藏在“晒青”工艺流程表面下的关键技术,也是“晒青”工艺质量关键控制点,具体包括:

1、加工环境的特殊性要求

“晒青”工艺的加工场所主要以露天晒场为主,屋内加工为辅。这就要求加

工场地除了相对干净之外,还有一亇特殊要求,即自然环境中大量的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我们说,加工场地的干净在任何地区都能实现,但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存在,且这个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又是这个自然环境的独有,就比较难实现。云南各地普洱茶所表现的不同“风味”,除了各地大叶种茶叶存在细微的差别外,更多地是因为不同地域微生物菌群差异造成。云南普洱茶自古就有“一山一味”的说法,这种“风味”的差异性不仅使普洱茶“百花齐放”,同时也增添了普洱茶人追逐不同茶品的乐趣。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我们不怕普洱茶存在的各种“风味”,怕的是普洱茶没有“风味”,因为没有“风味”的普洱茶一定是加工场所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制作工艺出现的“硬伤”所致。云南有经验的普洱茶制作者非常注重“晒青”毛茶的品鉴,并根据品鉴的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取舍。所谓“看茶制茶”高水平的发挥,就是从“晒青”毛茶的品鉴开始的。

笔者在云南曾听到一亇有趣的事例,一位茶农对自家屋内的一批“晒青”毛茶出现品质下降给出了一亇答案:是他家的“虫子”病了。这里所说的“虫子”其实就是微生物菌群。虽然他不知道微生物菌群是什么,但他清楚,导致他茶叶品质下降的原因不是他的“手艺”,而是他家的“虫子”----微生物菌群产生变异所致。

因此,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主要是有氧菌,对“晒青”过程中茶叶的“干预”,对普洱茶品质的走向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普洱茶的“晒青”过程,必须在符合自然环境要求的场所完成。具体有三点:

“晒青”的加工场地应处在云南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特定的子系统之中,最好是临近原始森林,其自然植物茂密,多物种并存。这样的环境必然会生成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其微生物菌群的多样胜与丰富性是它最具特点的自然属性。

“晒青”场地除了要求它特有的自然属性外,还要求其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这种高度的要求最好在800米以上,具有早晚温差较大的特点。这种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及温差的要求便于微生物菌群的“优胜劣汰”,使其适应性极强。

“晒青”加工的场地与生活区应有一定距离,避免生活污水及垃圾对微生物菌群造成“危害”,并对“晒青”毛茶产生“二次污染”。

2、加工过程温度的特性

在普洱茶“晒青”工艺中,温度的掌控是其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云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普洱茶制作方式,其温度的掌控十分严格,一般都不超过65℃。也就是说65℃是普洱茶的品质未来走向好与坏“临界线”。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茶叶中内含的各种化学“酶”,在超过65℃后,立即“失活”。而这些“酶”往往有“催化剂”的效能,是普洱茶发醇过程中必需具有的“活性因子”。

在这方面,普洱茶界也存在一些争论:

一是认为普洱茶“杀青”工序与绿茶的“炒青”相似,都是在铁锅高温状态下完成,其温度都是90℃----100℃之间。一些人认为,晒青毛茶,甚至普洱茶生茶就是绿茶。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一过程,我们会发现,普洱茶鲜叶在高温铁锅里的“杀青”是翻炒的过程,当茶叶接触到高温的铁锅壁时,停留的时间极“短”,几乎是瞬间,又通过翻炒的方式将茶叶抛向空中,让空气的温度迅速使茶叶降温,其叶片的温度始终不超过65℃。而且整个的过程大概在三----五分钟内完成。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鲜叶迅速脱水,茶叶变得越来越柔软,为下一道工序“揉捻”做准备。这与绿茶的“炒青”绝然相反,绿茶是将鲜叶在铁锅内“高温炒制”,其茶叶始终不离铁锅,铁锅的温度一般在100℃左右,茶叶的温度也在75℃以上。如绿茶经典茶品龙井茶的炒制,虽然分“青锅”和“辉锅”两种工艺,但无论是青锅还是辉锅,都是动作连贯,一锅到底,并一气呵成。绿茶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两点考虑:一是绿茶的主要工序(除包装以外)必需在铁锅内完成,是鲜叶到成品一锅到底,一气呵成的过程,是成品的完成,不是半成品的概念;二是高温的过程,破坏茶叶固有的“酶”,使其失去活性,不使成品产生变化,将茶叶的品质“定格”。同时,这种高温过程也可提高茶叶的香气(俗称高温提香),使成品茶带有明显即饮性特征,愈是新出锅的茶叶品质愈好,反之,品质会迅速下降。

二是对茶叶中的“酶”认识不足。很多人清楚普洱茶是发酵的技术,但对发酵过程,尤其是发酵底物内含多种物质所能达到的发酵“动能”认识不足。一些普洱茶企业干脆抛弃“晒青”做法,采用“烘青”手段(茶叶的温度在75℃以上)。他们认为“烘青”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以解决普洱茶规模化生产问题,因为“晒青”工艺毕竟受场地、天气等因素的制约,产量及生产周期受到局限;同时,“烘青”工艺也使得新生产的普洱茶在香气方面好于“晒青”茶,品尝起来较“晒青”茶柔和。但是他们不知道,“烘青”这种高温的手段恰恰对茶叶中的“酶”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而普洱茶缺少这些“酶”做催化剂,其发酵是不成立的,而没有发酵机理的普洱茶不是普洱茶。目前市场上很多普洱茶存在一个现象,D出品的普洱茶,试泡之后,品质尚可,但存放几年后,品质却愈来愈差,存在“形存质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烘青”造成。

由此,我们可以说,65℃是普洱茶的“生死界”,这不仅体现在晒青中温度的掌控,同时,在普洱茶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尤其是进入到“自然发酵”与“人工发酵”阶段,这一界线的把握更为严格。

3、重力揉捻的特性

中国的六大茶类都有揉捻的工序。很多茶类的揉捻工序主要是为了整形,一

般采用“轻揉为主”的方式,基本上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且揉捻的时间极短。目的是使茶叶成条率高,破碎率低,保持原茶成色,揉捻之后的干茶,其外表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

而普洱茶的揉捻则不同,是采取重力揉捻的方式,并且是多次揉捻完成。普洱茶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呢?原因有四点:

一是普洱茶选用的茶叶与绿茶不同。绿茶选用的茶叶基本上以芽头为主,有纯芽头的,有一芽一叶的,也有一芽两叶的,其茶叶的外观形态具有体形较小、娇嫩的特性。只适合“轻揉为主”的方式。但普洱茶由于选用乔木大叶种,其茶叶很少有嫩芽,且叶片的形态多以肥厚、硕大为主。如果采用绿茶类的揉捻方式根本操作不了。实际上,说普洱茶的揉捻是重力揉捻,还不如说“重力揉搓”更为贴切;

二是揉捻的温度不同。绿茶揉捻的过程在铁锅内高温完成。普洱茶则是在铁锅之外,或在竹篾上、或在宽大的木板上、或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完成,在常温状态下的过程。

三是工序安排的前后不同。绿茶类的揉捻属于茶叶加工最后一道工序,是茶叶内质到外观的最后一次“定形”,是成品的概念。但普洱茶则不同,是茶叶进入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其工序属于普洱茶的前端工序之一。离成品普洱茶还有很大的距离;

四是普洱茶采用“重力揉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碎,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也是普洱茶在茶叶发酵前对所选茶叶进行的初级氧化阶段。而这一条恰恰是绿茶类茶叶揉捻的“大忌”,绿茶的“轻揉”,是绝不能将茶叶表面的膜破坏,一旦破坏,茶叶会被迅速氧化,品质也会产生改变。

因此,晒青工艺过程的“重力揉捻”(也可称“重力揉搓”)是普洱茶非常关键的工序,是奠定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基础。很多普洱茶的制作者在“揉捻”的工序中,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揉搓”----传统工艺称为“复揉”。这种“复揉”的目的,实际上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补充,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完成的更为彻底。

二、独有的拼配工艺----普洱茶品质的再优化和再提高的“秘密”

普洱茶一直有“纯料”与“拼配”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普洱茶“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是传统普洱茶制作的基本规则,这是因为:一是古代普洱茶的制作者由于受交通不便的束缚,不可能将不同产区的茶叶“融到一起”。因此,古代流传下来的普洱茶制作工艺没有“拼配”一说;二是“拼配”的提法是一些现代制茶企业为了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的一种说辞,缺乏普洱茶制作的“正宗性”。“拼配”工艺加工出的普洱茶属于“鸡尾茶”,缺乏正宗的“韵味”,其产品的品质也必然大打折扣,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普洱茶的“拼配”是品质再优化和再提高的一种工艺手段,经典的普洱茶产品一定有其独特的“保密配方”,而这个配方的核心内容就是“拼配”。

那么,谁的观点更具合理性呢?首先,是我们对“拼配”概念应如何界定。

普洱茶的“拼配”涵盖很多内容,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等级的拼配、不同茶山的拼配、不同茶种的拼配、季节的拼配、年份的拼配、发酵度的拼配。以普洱茶等级拼配为例,它是普洱茶拼配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普洱茶紧压茶产品,无论是新茶,还是流传下来年份较长的老茶,将它们剖析会发现,其底、面、内的茶叶等级都有差别,那怕这种差别极为细小,都有独特的拼配技术在里面,一饼普洱茶的“层次感”离不开等级拼配的技巧。只是这种等级的拼配存在级别差距大和小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拼配自古至今是广泛存在的。很多人提到的“纯料”或“一口料”,更多的是指没有将不同区域的的茶叶“混到”一起而已,是普洱茶拼配中的某一项,而不代表全部,不能简单认为釆用“纯料”或“一口料”的普洱茶就没有其它的拼配技术。说的更直白一点,普洱茶的拼配是一个大的概念,绝非只局限某一点。

其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夹心茶”及将非云南产区的茶叶混入普洱茶之中,

是一种造假行为,不属于普洱茶拼配的范畴。普洱茶的拼配是一项高超的技术,是普洱茶制作者通过拼配工艺将普洱茶品质再优化与再提高的过程,不能将任何的以次充好、甚至造假的原因归罪于普洱茶的拼配。就如不法商贩用工业甲醇和敌敌畏勾对出的“假白酒”一样,虽然也釆用白酒的“勾兑”技术,但却不能将“假白酒”的出现降罪于白酒的“勾兑”技术一样。

说到这里,戓许我们还有疑问,即普洱茶的拼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一、普洱茶的拼配源于中药“配伍”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理论中,对病症比较单纯的病,一般采用“单方”的方法,即一味中药对症下药,而对较复杂的病,往往采取两味以上的中药,即中药的“配伍”的方法,很多的中药配方高达二十几味中药。普洱茶在古代,直至清朝,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这是因为:1、中国的中医理论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他们认为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茶品,同时具有“减油腻、醒酒”等具有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饮品。清代著名的药学家赵学敏在著述《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将普洱茶以药材的名义纳入其中;2、古代的普洱茶制作者很多具有精通中医药材的背景。云南本身不仅是茶叶的产地,也是药材的生产地和集散地,普洱茶受中医“配伍”的影响有特定环境及人材的基础。

二、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生产基本来自当时的茶叶集散地,为普洱茶的拼配提供了资源保障

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普洱茶每一次热点的转移及经典茶品的出现,都伴随着茶叶集散地的转移和兴起。因此,所谓的交通不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以云南易武小镇为例。在清朝道光年间,当六大茶山的“盟主”倚邦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的始发地,从而开创了普洱茶的“易武时代”。这一期间,成千上万的人涌进易武,开茶园,建茶庄。几十年间,百里易武,山山茶园,处处茶香,商旅来往不绝,马帮塞途盈路,一派兴旺景象。这个时期,六大茶山60%至70%的茶叶,都集中在这个地方加工、销售,并沿着十一条通向境外的道路,销往四面八方。我们现在熟知的普洱茶经典茶品,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易武的,如同庆号、乾利真宋聘号、同兴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同昌号、庆春号等。

三、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

我们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差别。如何判断这种差异,以及将这种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重组”与“融合”,创造一种更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是从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以紫芽茶为例,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茶者,紫者为上”,指的就是紫芽茶。它所含的氨基酸、类黄硐等物质高于云南很多产区的晒青毛料,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花青素是什么?简单地说,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它对人体有多种好处,能够增强人体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但是,如果单制紫芽茶,即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其效果很差,汤色混浊、苦涩味极重,人们饮用后,会因“药性太大”而使身体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但将它拼配进其它的原料之中,或以其它晒青毛茶为主,以它为辅,其含量控制在五分之一以内,其汤色、口感、内含物均有极大的提高。如果说紫芽茶更多地体现茶叶的药用价值的话,适度配置则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中药理论本身就坚持适配的原则,不是量大就好。剂量大反而容易出现偏差。

四、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梯级转化

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层次感。以饼茶后续发酵为例,它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适度,即不能太密实(紧压过度),又不能太松弛(间隙太大)。而要想达到这一工艺要求,仅靠物理的办法(石模与机器压制)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茶叶内含大量的纤维物质,而纤维物质是有弹性的,既使压制时采用重压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复。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原料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或五级茶“添实补缺”。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梯级转化。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品级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所选用的毛抖品级度,越高越好,甚至有人追捧纯芽头(一级料)制成的饼茶。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纯芽头制成的饼茶,极容易造成紧压“过密过实”的现象,使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恰恰不利于普洱茶后续的发酵。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误解,认为普洱茶的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越少。这是因为普洱茶原料的鉴别套用了绿茶及其它茶类的感官审评方法,与传统普洱茶鉴别有很大区别。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过于饼茶的主要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底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实际上,在现代的普洱茶制作工艺上,对原料的鉴别也一直存在两套标准,一套是借用了绿茶感官审评方法的标准;另一套则是普洱茶制作者或企业“秘而不宣”并实际采用的标准。两套标准差异很大,其普洱茶的拼配就是参照“秘而不宣”的标准升华出的新境界。

五、普洱茶的拼配是一项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

凡是经典的普洱茶产品,无论是流传上百年的老茶,还是近几十年“新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茶性”,只要我们深入体会,都会找到它们的差别,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异化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会使我们的味觉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久久不忘。这种感觉,或者说品质,不是简单的“纯料”和“一口料”所能赋予的。更多的是普洱茶制作者长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的拼配技术的结出的“硕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个空间既使在现代也仍然十分广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主題。

那么,普洱茶的拼配具体内容是什么?它的“秘方”到底有哪些?恕笔者直言,由于普洱茶拼配工艺是很多茶人及企业的“机密”,其特有的“秘方”属知识产权范畴,笔者不能泄漏。这里只能提供拼配的六项方法,供读者体会:

1、等级的拼配;

2、不同茶山的拼配;

3、不同茶种的拼配;

4、季节的拼配;

5、年份的拼配;

6、发酵度的拼配。

三、独有的发酵过程----自然发酵与人工发酵

发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体验”,我们每一天接触到的酱油、醋、酒类、酸奶等很多食品都属于发酵食品。它已经罗织在我们周围,形成了一个“大家族”,我们每人每天最少会食用其中两种以上的发酵食品。而且,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接触到的发酵食品会越来越多。这其中,普洱茶做为历史流传下来的最经典的发酵食品,会愈来愈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也自然会被更多的人接受与喜爱。

凡是发酵食品,其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一套发酵体系。普洱茶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它更具自身的特色,堪称发酵食品中的“一绝”。

普洱茶的发酵由三大部分组成:初级发酵、准发酵(也可称二次发酵)、后续发酵。

普洱茶的初级发酵是在晒青毛茶过程中,通过特殊环境中微生物菌群自然接种完成,它是在普洱茶进入准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由于它具有微生物菌群的“干预”,加之晒青过程对茶菁有较大改变,已具备发酵的特质,故称之谓初级发酵;

准发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发酵(普洱生茶),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

工艺,是将晒青毛茶经过蒸压成固态形状,有团、饼、沱、砖等形状;二是人工发酵(普洱熟茶),是现代发明的新工艺,是将晒青毛茶通过“渥堆”发酵的方法快速发酵,再蒸压成固态形状----团、饼、沱、砖。我们之所以将这两个工艺过程称为“准发酵”,是因为它们并没有完成所有的发酵过程,无论是普洱生茶还是普洱熟茶都有“年份”的要求,都需要后续发酵,确定普洱茶最佳品饮时间及品质,只是要求时间不同罢了。虽然普洱熟茶具有较明显的即饮性特点,但存放三年以上的熟普洱与新出堆(指渥堆)的熟普洱其品质差距仍然很大,都需要后续发酵的过程。

也许有人会问,白酒也属于“年份”酒,也有陈化之说,难道白酒的发酵也是“准发酵”?你见过白酒有“准发酵”的说法吗?换言之,此提法是无稽之谈,是哗众取宠。我们说,这恰恰就是普洱茶与白酒发酵重要区别。我们知道,白酒在经过对发酵底物----粮食和薯类等发酵后,又通过蒸馏的方法,将食用乙醇提取。这种将发酵底物与食用乙醇分离的方法,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固态发酵过程。如果说白酒后续的“陈化”仍然属于发酵过程的话,那是已经上升到“液体发酵”范畴,与固态发酵有本质上的区别。

而普洱茶则不同,不管是新茶,还是“百年老茶”,除了它们表面上颜色产生了变化外,其它方面都保留它最初的“物理形态”或“感官外形”,始终以团、饼、沱、砖等形式存在,并没有终结或改变发酵过程。而且,普洱茶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更重要的发酵过程是在普洱茶固形后,出现的后续的发酵阶段,即我们通常提到的“后发酵”。否则,“后发酵”之说,便显得牵强;

后续发酵,也是我们俗称的“后发酵”。它是普洱茶在紧压成团、饼、沱、砖等形态后,进入固态发酵最后一个过程----品质再造。这个过程与前两个发酵过程不同,如果说前两个过程是在普洱茶制作者或企业完成的话,那么最后的一个过程,则是由存茶者(或商家、或消费者、戓生产企业)完成的。普洱茶自古就有“存茶一说”,存茶并不是摆着好看,或者因为它是“稀缺资源”。而是“存茶者”依据各自对普洱茶的理解,通过存储中温度与湿度等诸多因素的把握,总结出一套或若干套的方法,将普洱茶“锻造”出更优异的茶品,准确地说,是品质再造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过程。

很多“存茶者”与云南的茶山,以及生产普洱茶的企业有很深的渊源,而且存茶过程的诸多经验,如干仓、湿仓之说等等,都付诸了“存茶者”大量的实践与智慧。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动”关系,是绿茶及其它茶类很难看到的。应当说,传统普洱茶制作工艺不仅仅是云南普洱茶制作者及生产企业的独创,更多地体现茶山----生产者----消费者的“群体智慧”。这种“互动”的关系,唯普洱茶界独有,也是普洱茶独特价值的体现。(笔者将在《普洱茶四大价值(三)----普洱茶陈化的价值》中详细论述,这里暂不详述)。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普洱茶的发酵不但自成体系,而且内涵独特。

由于这个体系太庞大、太繁杂。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篇

普洱茶的三大支点


三大支点

1、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人更加重视生命质量、普洱茶卓越的保健养生功能,满足了这一要求。

2、在保健功能的基础上,普洱茶的消费更是一种文化消费。没有哪一种无酒精饮料像普洱茶这样承载了这样丰富的文化因子;这与当今社会多元化文化价值观相符合。

3、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尤其是人工发酵的熟茶,可以做到口感的标注化,这是普洱茶占领国际市场的优势功能,最终形成强大的“类红酒产业”。(当然,对国内的老普洱茶迷来说,变化万千青饼别具魅力)

五大原则

第一原则:关于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物质基础特点有三:

1、原料是云南大叶种;

2、工艺是晒青工艺;

3、品质越陈越香。

第二原则:普洱茶的三大价值:

1、保健功能

2、文化价值

3、投资价值

第三原则:关于什么样的普洱茶是好:即强调正宗,强调原产地保护的实用理性原则:“好茶三原则”:原产地的原材料在原地加工。

第四原则:普洱茶文化精神的特点;必须以云南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基础,所以普洱茶文化既与“和敬廉美”、“精行俭德”“七义一心”“和敬清寂”等茶文化精神有相通之处,又有自身特点:可以尝试归纳为五个字――即“普洱茶五德说”:健、奇、厚、和、真。

第五原则:品鉴普洱茶要把物质基础和感观体验结合,七个字:质、形、色、香、味、气、韵。

五德

普洱茶的五德是什么?

五德分别是:健、奇、厚、和、真

健:养生保健之健;“天行健”之生命价值之健;

奇:产地原料加工及沉香之奇;民族文化背景之奇;变化迷人之奇;

厚:形貌之厚;气韵之厚;涵容不同茶具喝口味之厚;

和:性非寒非热之中和;涵容不同文化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茶之和;

真:由天然自然之真;风华万种却性纯而真;外表大智若愚而内质绚丽多彩而真。

普洱茶四大价值|特殊工艺价值(四)


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

加工过程温度的特性

在普洱茶“晒青”工艺中,温度的掌控是其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云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普洱茶制作方式,其温度的掌控十分严格,一般都不超过60℃。也就是说60℃是普洱茶的品质在未来走向好与坏的“临界线”。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茶叶中内含的各种化学“酶”,在超过60℃后,立即“失活”。而这些“酶”往往有“催化剂”的效能,是普洱茶发醇过程中必需具有的“活性因子”。在这方面,普洱茶界也存在一些争论:

一是认为普洱茶“杀青”工序与绿茶的“炒青”相似,都是在铁锅高温状态下完成,其温度都是90℃----100℃之间。一些人认为,晒青毛茶,甚至普洱茶生茶就是绿茶。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一过程,我们会发现,普洱茶鲜叶在高温铁锅里的“杀青”是翻炒的过程,当茶叶接触到高温的铁锅壁时,停留的时间极“短”,几乎是瞬间,又通过翻炒的方式将茶叶抛向空中,让空气的温度迅速使茶叶降温,其叶片的温度始终不超过60℃。而且整个的过程大概在三----五分钟内即告完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鲜叶迅速脱水,茶叶变得柔软,为下一道工序“揉捻”做准备。这与绿茶的“炒青”绝然相反,绿茶是将鲜叶在铁锅内“高温炒制”,其茶叶始终不离铁锅,铁锅的温度一般在100℃左右,茶叶的温度也在75℃以上。如绿茶经典茶品龙井茶的炒制,虽然分“青锅”和“辉锅”两种工艺,但无论是青锅还是辉锅,都是动作连贯,一锅到底,并一气呵成。绿茶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两点考虑:一是绿茶的主要工序(除包装以外)必需在铁锅内完成,是鲜叶到成品一锅到底,一气呵成的过程,是成品的完成,不是半成品的概念;二是高温的过程,破坏茶叶固有的“酶”,使其失去活性,不使成品产生变化,将茶叶的品质“定格”。同时,这种高温过程也可提高茶叶的香气(俗称高温提香),使成品茶带有明显即饮性特征,愈是新出锅的茶叶品质愈好,反之,品质会迅速下降。

二是对茶叶中的“酶”认识不足。很多人清楚普洱茶是发酵的技术,但对发酵过程,尤其是发酵底物内含多种物质所能达到的发酵“动能”认识不足。一些普洱茶企业干脆抛弃“晒青”做法,采用“烘青”手段(茶叶的温度在75℃以上)。他们认为“烘青”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以解决普洱茶规模化生产问题,因为“晒青”工艺毕竟受场地、天气等因素的制约,产量及生产周期受到局限;同时,“烘青”工艺也使得新生产的普洱茶在香气方面好于“晒青”茶,品尝起来较“晒青”茶柔和。但是他们不知道,“烘青”这种高温的手段恰恰对茶叶中的“酶”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而普洱茶缺少这些“酶”做催化剂,其发酵是不成立的,而没有发酵机理的普洱茶不是普洱茶。目前市场上很多普洱茶存在一个现象,新出品的普洱茶,试泡之后,品质尚可,但存放几年后,品质却愈来愈差,存在“形存质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烘青”造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说,60℃是普洱茶的“生死界”,这不仅体现在晒青中温度的掌控,同时,在普洱茶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尤其是进入到“自然发酵”与“人工发酵”阶段,这一界线的把握更为严格。

普洱茶四大价值|特殊工艺价值(一)


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

顺应自然的启示

在中国制茶工艺史上,人类从发现茶树到加工茶叶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三种工艺思路。

一是炒青或烘青的“保鲜”法(也可称为“做鲜”法),如绿茶系列。这种加工方法,以新鲜为特色,新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最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品质迅速下降,过了保质期(保质期一般为十二个月),快速进入霉变的过程,干茶发黄,茶汤混浊,难以入口;因此绿茶的品饮讲究的是“第一时间”。

二是炒青或烘青加发酵的方法,如乌龙茶的轻发酵、红茶的全发酵等;这种加工方法,新生产出来的品质最佳,过了保质期(一般不超过二十四个月)虽然干茶表面颜色相对保持不变,但茶叶内含营养物质大量衰减,已不再具备品饮价值,实质上进入木质化的过程。

三是晒青加发酵的方法,如普洱茶等。新生产出来品质一般,个别的新茶甚至难于入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普洱茶通常称之的“陈化过程”,其茶叶品质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这种加工方法后续的演变是数年或数十年之后逐渐膏化过程,茶汤红润通透,入口滑感极强,有入口即化的感觉。

除了以上三种工艺,白茶的制作则相对简单,仅有萎凋、干燥两步骤,在此我们暂不参与讨论。

也许有人会问,这三种工艺思路哪一种更好呢?

笔者认为,由于三种工艺思路侧重点不同,其产品最终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也不同,不能简单地将三种工艺思路相比较,去探讨谁优谁劣的问题。

如果我们深入普洱茶的制作现场,尤其是传统普洱茶制作的要领,你会发现,普洱茶是一个看似简单,又是“易学难精”的茶品,其技术含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社会上经常存在这样一个误解,认为绿茶的制作工艺远比普洱茶的要“精”。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两种工艺,会有一个发现,如果说绿茶体现的更多是“制作技巧”的话,普洱茶则是在“技巧”之外,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自然界特定微生物菌群的利用上。

这是因为普洱茶采用的是固态发酵技术,虽然这种技术较为原始,但是,对自然界中微生物菌群的利用,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环节。

说的更明确一点,普洱茶的制作从一开始就走出一条特殊的工艺路线,这套工艺路线有自已完整的工艺体系,整个的工艺程序都是围绕最原始的生物发酵技术进行的。与其它茶类不同,它是通过发酵手段将云南大叶种茶叶与云南特有的微生物菌种“多次融合”而产生的特殊茶类。它更偏重持续发酵后的“演化结果”。

“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是它始终遵循的工艺主题,也是普洱茶工艺的核心价值。

普洱茶四大价值|特殊工艺价值(五)


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

重力揉捻的特性

中国的六大茶类都有揉捻的工序。很多茶类的揉捻工序主要是为了整形,一般采用“轻揉为主”的方式,基本上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且揉捻的时间极短。目的是使茶叶成条率高,破碎率低,保持原茶成色,揉捻之后的干茶,其外表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

而普洱茶的揉捻则不同,是采取重力揉捻的方式,并且是多次揉捻完成。普洱茶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呢?原因有四点:

一是普洱茶选用的茶叶与绿茶不同。绿茶选用的茶叶基本上以芽头为主,有纯芽头的,有一芽一叶的,也有一芽两叶的,其茶叶的外观形态具有体形较小、娇嫩的特性。只适合“轻揉为主”的方式。但普洱茶由于选用乔木大叶种,其茶叶很少有嫩芽,且叶片的形态多以肥厚、硕大为主。如果采用绿茶类的揉捻方式,根本无法将内质完全揉出。实际上,说普洱茶的揉捻是重力揉捻,还不如说“重力揉搓”更为贴切。

二是揉捻的温度不同。绿茶揉捻的过程在铁锅内高温完成。普洱茶则是在铁锅之外,或在竹篾上、或在宽大的木板上、或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完成,在常温状态下的过程。

三是工序安排的前后不同。绿茶类的揉捻属于茶叶加工最后一道工序,是茶叶内质到外观的最后一次“定形”,是成品的概念。但普洱茶则不同,是茶叶进入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其工序属于普洱茶的前端工序之一。离成品普洱茶还有很大的距离。

四是普洱茶采用“重力揉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破,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也是普洱茶在茶叶发酵前对所选茶叶进行的初级氧化阶段。而这一条恰恰是绿茶类茶叶揉捻的“大忌”,绿茶的“轻揉”,是绝不能将茶叶表面的膜破坏,一旦破坏,茶叶会被迅速氧化,品质也会产生改变。

因此,晒青工艺过程的“重力揉捻”(也可称“重力揉搓”)是普洱茶非常关键的工序,是奠定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基础。很多普洱茶的制作者在“揉捻”的工序中,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揉搓”——传统工艺称为“复揉”。这种“复揉”的目的,实际上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加强,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更为彻底。

普洱茶四大价值|特殊工艺价值(二)


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

以普洱茶出现的膏化现象为例,我们知道,普洱茶的后续演变即没有出现绿茶的霉变,也没有出现乌龙茶与红茶的木质化倾向,而表现出“膏化现象”。而这种“膏化现象”一般是在普洱茶存放五十年以上才逐步显现,存放百年的普洱茶,这种“膏化现象”就更为明显。目前茶业界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普洱茶存放五十年,甚至七十年以上,已不具备品饮的价值,其依据主要是以感官审评为主,没有任何化学分析数据为证据,仍然属于主观臆断。

那么,普洱茶的“膏化现象”代表什么?简单地说有两点特质:

一是具备大量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营养物质(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普洱茶四大价值(四)----药用成分及药用机理的价值》详细阐述);

二是历经漫长岁月仍然是不腐、不败、不霉。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以北京故宫现存的茶品为例,虽然清朝时期有大量的各地名茶上贡至清朝皇宫,但能留存下来的唯有普洱茶的三个品种:一是普洱茶团(又名万寿龙团);一是有完整竹壳包装的七子饼茶,另一个则是普洱茶膏(至今仍在故宫珍宝馆展出)。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三款普洱茶产品能够经历上百年历史,没有出现霉变及腐败呢?答案只有一个——普洱茶特殊加工工艺所致。

那么,普洱茶加工工艺到底是什么?它的特殊性又是什么?这种特殊的工艺价值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探寻普洱茶特殊加工工艺之迷。

独有的晒青工艺----普洱茶发酵前的预处理

一提到“晒青”,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它是《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的关健词之一。

虽然我们熟悉“晒青”一词,但对它的理解也经常流于表面,对它隐藏的技术秘密更是了解甚少。以云南现有的普洱茶生产为例,很多企业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质量问题,绝大部分的原因是“晒青”工艺出现的漏洞,有些企业甚至根本就不采用“晒青”工艺,其产品质量的低劣也就在所难免。

“晒青”是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初级加工阶段,是普洱茶发酵前对茶菁的预处理。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对茶菁相对脱水和“整条”的基础上,完成茶菁与自然界微生物菌群的第一次“自然接种”。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自然接种”主要是以有氧菌为主;“晒青”之后的毛茶在压制紧压茶(俗称的自然发酵)与现代熟茶的渥堆工艺(人工发酵)则实现第二次“自然接种”,此次的微生物菌群与第一次不同,是以厌氧菌为主。由此,我们说,“晒青”工艺不仅是普洱茶关键技术之一,而且是绝对不能“弱化”和轻易改变的工艺技术。

那么,普洱茶的“晒青”工艺到底包括那些内容,它的特殊性又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晒青”工艺是普洱茶从茶叶采摘到初级加工若干道工序的总称。它具体包括:①採摘,②萎凋,③杀青,④揉捻,⑤复揉,⑥晒干,⑦分拣等。

收藏普洱茶的三大重点


如何收藏普洱茶,要从普洱茶的挑选开始,选择了好的普洱才有值得收藏的价值,同时,如果认识可收藏价值的普洱茶成了第一个关键。下面给大家分析收藏普洱茶的三大重点。

1、采摘:七分老叶三分枝

首先,有升值空间的普洱茶在毛茶时就必须是优良品种,比方说春茶,因为吸收了整个冬天的养分。而夏茶是因为夏季雨水多,虽然量大但质量就差一些。作为后发酵茶,有收藏价值的普洱茶在加工前就必须具备好的潜质。如刚刚长出来的嫩芽做出的普洱茶,又叫“女儿茶”,它和饮绿茶差别不大,并非上品,而好的普洱茶应当是成熟的茶叶,并且有枝条相伴:“七分老叶,三分枝”这样的茶饼就不错。

2、储存:干仓才能出好茶

将茶叶发酵的仓库有千仓和湿仓两种。干仓指茶叶在温度、湿度适户,通风透气、清爽无杂味的环境后发酵陈放,属于自然的陈化过程,保存了普洱茶的本质真性,也增加了品茗的价值。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用来储存普洱茶的“普洱茶银行”,不少收藏普洱茶的人士将茶叶存放于此,每年只需交纳少量的保管费。“普洱茶银行”四面通风,储存茶叶的架子全部用竹木搭成,并雇有专人打扫卫生。而湿仓则是通过刻意的高温和高湿来把茶叶“做旧”。真正的好茶只有在千仓才可以出来。“如果茶叶本身是青饼,而又是经过千仓出来,那么100%会升值。”

3、品饮:粟红通透昧浓郁

很多时候,千的茶讲从包装和表面上很难识别好坏,那么就要用少量茶来冲泡:从茶水来看,好的普洱茶,茶水粟红、通透而且没有渣滓,茶味浓郁;如果伴有烟味,则有可能是因为加工时用烟烤千,而非自然晒干,这类茶是不好的;如果茶味薄,则要留神是否是夏茶加工;如果年代久远,则茶味中的野性已慢慢减淡。将普洱茶泡过后,取出茶渣,用手挤压,如果弹性很足,而且不扎手说明是好茶。

辨识普洱茶的三大秘笈


对于收藏普洱的爱好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怎么识别和收藏这种珍贵的药用茶了。

1、采摘:七分老叶三分枝。陈国璋介绍,首先,能够升值的普洱在毛茶时就必须是优良品种,比方说春茶最好,因为吸收了整个冬天的养分,而夏茶是因为夏季雨水多,虽然量大但质量不好。作为后发酵茶,有收藏价值的普洱在加工前就必须具备好的潜质。如刚刚长出来的嫩芽做出的普洱,又叫“女儿茶”,它和饮绿茶差别不大,并非上品,而好的普洱应当是成熟的茶叶,并且有枝条相伴:“七分老叶,三分枝”这样的茶饼就不错了。

2、储存:干仓才能出好茶。将茶叶发酵的仓库有干仓和湿仓两种。干仓指茶叶在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清爽无杂味的环境后发酵陈放,属于自然的陈化过程,保存了普洱茶的本质真性,也增加了品茗的价值。记者在江门的一处山谷就亲眼见识了专门用来储存普洱茶的“普洱茶银行”,不少收藏普洱茶的人士将茶叶存放于此,每年只需交纳少量的保管费。这里四面通风,储存茶叶的架子全部用竹子搭成,进入“银行”的人员必须套上鞋套。并雇有专人打扫卫生。

而湿仓则是通过刻意的高温和高湿来把茶叶“做旧”。真正的好茶只有在干仓才可以出来。“如果茶叶本身是青饼,而又是经过干仓出来,那么100%会升值,”陈国璋提醒,即使普洱茶炒卖泡沫坍塌,手上持有好茶的收藏者一定不要随意就放手。收藏普洱并非易事,要保持特定的湿度和温度,但又不能刻意做旧。“即使在干仓中,也不能靠着四壁或者地板,以防潮气入侵。”

3、品尝:栗红通透味浓郁。很多时候,干的茶饼从包装和表面上很难识别好坏,那么就要用少量茶来冲泡:从茶水来看,好的普洱,茶水栗红、通透而且没有渣滓,茶味浓郁;如果伴有烟味,则有可能是因为加工时用烟烤干,而非自然晒干,这类茶是不好的;如果茶味薄,则要留神是否是夏茶加工;如果年代久远,则茶味中的野性已慢慢减淡。将普洱泡过后,取出茶渣,用手挤压,如果弹性很足,而且不扎手说明是好茶。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什么是普洱茶的三大价值?》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什么是普洱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