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寒”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胃寒 普洱茶寒性 普洱茶寒吗

【www.cy316.com - 普洱茶胃寒】

经常听到有人说,要按体质喝茶。因此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人们常常用“寒、温、平、热”来说明一款茶的茶性。比如寒性体质的人不能喝寒性的茶,要喝温热性质的茶。而普洱茶就更复杂了,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又根据年份的长短,新茶是寒性的,而陈年老茶是温性的。那么,这些说法有没有依据?普洱茶的寒,又是从何而来呢?

唐代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后半部分论述了茶叶的使用时写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宋代黄庭坚《煎茶赋》云:“寒中瘠气,莫甚于茶。

元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里写到:“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九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wWw.cY316.coM

从这些古典医学和茶学的书籍上来看,茶应该都是属于寒性的。而要了解茶真正的性质,我我们得来解析一下茶的成分。茶叶中的咖啡碱不仅是茶叶化学成份的组成物质,也是茶树区别于其它植物的主要特征。茶的寒性主要是针对茶内的特性物质咖啡碱来说的,咖啡碱含量的高低就决定了茶的寒性的大小。而咖啡碱的含量却又瘦很多因素的影响。

在缺医少药的古代,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人们得了热病时,发现通过煮茶水喝可以促进排尿以泄热,并能镇痛。由于当时的医学条件以及对现代化学常识认知的缺乏,古人不知道这是咖啡碱在起作用,而只是从表象上看到它能解热症,医者跟患者就把能够去热病的物质属性统称为“寒”,进而人们约定俗成地用“寒”来表示茶的特性了。

茶树体内的咖啡碱分布,以叶部最多,茎梗中较少,花果中更少。新梢中的咖啡碱是以嫩的芽叶含量最多,老叶最少。因此咖啡碱在新梢中的含量是随芽叶的老化而减少。在不同品种中,云南大叶种比中、小叶种咖啡碱含量高。在不同季节中,夏、秋茶含量比春茶高。在不同栽培条件中,遮荫和施肥的,常比露天和不施肥的含量高。

茶树中咖啡碱的含量会随茶树的生长季节、环境、品种、生长部位、加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茶的性质是由上述综合条件来的结果。所以茶的寒性就是从咖啡碱那儿来的。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的“烟熏味”从何而来?


关于普洱茶烟熏味形成原因的问题,业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说法,茶叶中的烟熏味究竟是怎么来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初制所的搭建不符合规范,炒茶时产生的烟不能顺畅排出,在炒制过程中被茶叶吸附,最突出的是用几块石头搭一下灶架,上面放一口锅就炒茶了。炒制过程中锅边烟就被茶叶吸附了。

2.传统铁锅杀青,有的灶台不是很严密,或是烧柴口设在屋内,烟气灌进锅里。

3.很多制茶的地方有火炕,如果没有专门的烘房,茶农就会把茶叶拿到炕上烘干,因此有了烟熏味。

4.茶叶杀青时,一锅杀不完,但是茶叶中的部分果胶物质已经析出并粘附在锅壁,久而久之果胶就会糊掉。后面几锅杀青前不洗锅的话,茶叶就会有糊味和烟味。

5.杀青的锅壁太薄,受热非常快,鲜叶入锅后翻炒不到位就会产生烟熏味。

6.雨水茶:采茶这天如果天上下着雨,鲜叶含水量大,加之失水不到位,茶叶入锅就会起烟,造成烟熏味。

7.采用机器杀青时,鲜叶从一边进去另一边出来,整个杀青机的中间没有排气装置。如果杀青机温度很高,鲜叶的含水量很高,茶叶也会产生烟味。

8.过去少数民族的生活和起居在同一场所,有时候茶叶在室外没有晒干,他们会搬到室内。烧火做饭产生的烟味会被茶叶吸收。

9.仓储不当产生烟味。

10.醒茶不及时。比如茶叶从低温高湿的地区被运到高温低湿的地区,没有及时醒茶或者醒茶不当都有可能产生烟味。

烟熏味通常都产生于毛茶的初制加工环节,主要是因初制加工场所条件比较简陋、初制技术不规范造成的,当然也不排除其它的可能。

文革砖:普洱茶江湖的传说从何而来?


近日,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成员参加了“内蒙古考察行”活动,笔者有幸与国家高级评茶师、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鲁文锋先生,就文革砖进行了一次交流!

鲁文锋先生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历年收藏了清末宋聘号、1952年红印、88青饼、92方砖等古董老茶,2016年被推举为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堪称名副其实的“普洱藏家”!

“文革砖”并非一个具体的茶名,鲁文锋认为,它是类似红印、雪印、小绿印、绿大树一类的名号,由台湾茶商取名而来,以使茶品朗朗上口,更具辨识性。

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景谷茶厂当时都有生产,主要销往西藏,作为藏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内飞上同时选用了汉语和藏语标识,其中又以印有“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的250克边销砖的产销量最大,也最出名。

而文革1976年才算结束,但是按当时普洱茶的分布,大概是饼茶供港澳台及出口,沱茶供四川重庆地区,砖茶供边疆游牧地区,而且边疆人民不喝熟茶,所以75、76年的熟茶砖即便有也应当不多。

勐海茶厂生产的文革砖,表面上都压有一张四四方方的内飞,内飞上用中文和藏语注明了八中牌的商标,并且还在落款上注明了“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的字样。

冲泡后,茶汤呈现深栗色、明艳通透,如葡萄酒一般美丽。茶汤入口饱满丰富,香气厚重,水性沙滑,令人非常之愉悦。

普洱茶知识:七子饼茶名称从何而来?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是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普洱老茶比黄金还贵?这些老茶从何而来?


最近一段时间普洱老茶圈比较的热闹,有为某款茶产地互怼的,有为某名人出售了某款茶被质疑而起风波的等等。其实这些在我看来都属正常,大家都知道老茶的价值比较高,有的动则几万几十万一饼,比黄金还贵,起风波有争执就正常了,有的是为利益而争,有的是为学术而争,当然也有为卖假茶而争。我们的茶友近期也总在问老茶的事,也有不少茶友将他们已经购买的老茶或准备购买的老茶寄来给我让我品鉴。说真话这可是一个很难干的活,确实不好下结论,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下面几点聊一聊我对老茶的看法。

第一对于普洱老茶来说,通常是指出厂20年以上的茶。也就是出自于50、60、70、80、90年代的茶叫老茶,越往前越稀有。市场上比较多见的是70、80、90年代的,可问题是那些年代普洱茶的产量很有限,尤其是60-80年代的产量就更小了。那时生产的普洱茶绝大部分都销售到了广东、香港、马来西亚一带,这是因为那里的华侨比较多,他们有喝普洱茶的传统。反观普洱茶的产地云南,除了茶产区的人喝一点之外,其余大多数地方都是不喝普洱茶的,更没有存普洱茶的传统。

记得我小时候,大约在70年代中期,我父亲的广东朋友常请他帮忙购买普洱茶,每次都是买的下关沱茶,量不是特别多。我们家也试着喝了一下,但都感到不怎么好喝,慢慢的也就不喝了,还是喝绿茶。我也问过父亲为什么他们要经常购买这种茶,又不怎么好喝,他回答说云南的沱茶耐泡,比广东产的耐泡很多,茶味重价格又便宜,喝沱茶可以帮他们省不少的钱。对于省钱这事我是尤为记得,当年大家的收入都不高,大部分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30-40元之间,当年的学徒工一个月18块钱,30-40块相对来说是比较正常的收入,收入要达到70-80块钱那就是高收入,因此在生活上能节省一点是一点,不会有分毫的浪费。

根本没有存茶这个概念,也没有多余的钱来存,基本上是喝多少买多少。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大家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喝茶也慢慢开始讲究起来了,绿茶尤其是花茶开始大行其道,普洱茶喝的人就更少了。我90年代初去广东好几次,无论是茶楼、大排档或者朋友的家中很少喝到普洱茶,基本上是绿茶、铁观音之类,少数会喝到红茶,这从普洱茶厂的衰落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举个例子,昆明茶厂就在林街上(大家可以用百度地图查一下书林街),那是昆明的市中心。我有一朋友就住在隔壁,90年代的中后期常见到茶厂的工人在附近摆摊出售茶叶,一打听说是有部分工资是发茶叶抵的。最后昆明茶厂彻底的消失了,这可是中茶公司下属的云南四大茶厂之一啊,倒闭了。其实当时勐海、下关的日子好不到哪里去,能按时足额的发工资已是万幸,只有凤庆茶厂的日子好过一些,因为当时他们生产的红茶是出口创汇的,连他们厂的货车都是日本进口的Hino,也就是日野的货车,那可是很牛的货车,当时可是万人羡慕。其次,云南大渡岗的绿茶和盈江梁河一带的磨锅茶很受市场的认可,临沧的蒸酶也比较吃香,当时云南这个市场基本没普洱茶什么事。

普洱茶第一次出现转机应该是90年代中后期,有部分台商、港商到云南来,将昆明、勐海、下关茶厂的积压货以极低的价格买走,后来的就将积压在供销社及商业局仓储里的也买了七七八八。但这并没有迅速将普洱茶带火,现在想起来这就是炒老茶的前奏,按炒股的套路这是收集等码的阶段。

顺便说一句,当时他们买走的茶并不是很多,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过去一直是计划经济,厂里的产量都是上级部门下达计划按计划生产的,上级部门是按下达计划的量来划拨资金的,生产多少调走多少,库存并不多。

普洱茶中的枣香、樟香、参香、荷香从何而来?


普洱茶的香气是多种多样的,生茶和熟茶也不同,主要是因为茶叶在制作和存储过程中,游离态的氨基酸和芳香烃在不同条件下分解而产生。

生茶多为:花蜜香、兰花香、梅子香、槟榔香……

熟茶多为:糯香、枣香、参香、药香、樟香、荷香……

简单的解释一下上面提到的香型:

1、枣香。

枣香的形成需要相对粗老的叶片发酵制作,青壮细嫩的茶箐是发酵不出枣香的,所以,枣香型的普洱茶最常见的就是老梗老叶子的比例相当的多,也是普洱茶中比较低档的品类。枣香还可以分为:生枣香、熟枣香、黑枣香。

2、樟香。

樟香的形成其实和樟树没有任何关系,樟香通常出现在经过广东香港传统仓仓储过的茶品中。闻起来有点类似旧木头箱子的味道,也有很多北方人认为这是湿仓的味道,樟香在北方不大被人接受,在广东一带比较受欢迎。樟香根据茶品的不同可以分为:青樟香(生茶),樟香(熟茶)。

3、参香。

参香出现在樟香茶品之中,通常是樟香的茶品在经过干仓存储,一段时间后,樟香退下去,就会出现参香。参香如果接着在纯干仓的环境下转化,会转化出药香、木香,这个转化到此就会结束,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4、荷香。

荷香其实要分两种,一种是荷花香,一种是荷叶香。通常市面说的荷香,是指荷叶香,这个则是需要细嫩的芽叶(最起码要一级以上的茶箐)发酵制作的熟茶,再经过5年以上的干仓仓储,才能转化出来的,类似干荷叶的一种清香。而荷花香,则是通过不同等级的茶箐,依照配方混合,并人为的控制发酵程度,就可以做出。

古树茶的香气滋味从何而来?


古树茶的香气滋味,品饮感受是优于茶的,但又是什么造就了古树茶香气滋味的终极真相呢?笔者在阅读完了虞富莲老师的《中国古茶树》一书,在其中找到了真相,总结了十点,供你参考。

1、茶多酚(TeaPolyphenols)亦称茶鞣酸、茶单宁,约占干茶物质的10%—25%(大于24%为高多酚含量),主要组成成分为儿茶素、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类。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儿茶素为主体的黄烷醇类,占茶多酚的一半以上,占茶叶干物质中的20%左右。它对成品的色、香、味、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儿茶素亦称儿茶酸(Catechin),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分酯型和非酯型两类。茶树新梢是形成儿茶素的主要部位,它存在于叶细胞的液胞中,约占茶叶干物质的16-23%。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味和收敛性,是赋予茶叶色、香、味的重要物质基础。儿茶素是茶叶中最具有药效作用的活性组分。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先后生成氧化聚合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物质。

3、茶黄素(Theaflavin,TF),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聚合物之一,红茶中含量在0.1-0.4%,用大叶种或幼嫩叶加工的红茶比中小叶种或较老叶加工的红茶含量高。茶黄素水溶液呈鲜明的橙黄色,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是红茶色泽和滋味的核心成分之一,它的含量高低决定着红茶汤色的亮度和金圈的厚薄以及滋味的鲜爽度。与咖啡碱、红茶素等形成的络合物在温度较低时会出现乳凝,这是造成红茶“冷后浑”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4、茶红素(Thearubigin,TR),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聚合物之一。红茶中一般含量在6%-15%,呈棕红色。轻萎凋和快速揉捻(切)可以获得较高含量的茶红素。它是红茶茶汤汤色红艳、滋味甘醇的主要成分,有较强的收敛性。

5、茶褐素(Theabrownin,TB),儿茶素在红茶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聚合物之一。红茶中一般含量为4%-9%,有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而成,呈深褐色,是红茶汤色发暗和滋味淡薄、无收敛性的重要因素。红茶加工时,重萎凋、长时间高温缺氧发酵是茶褐素生成的主要原因。茶褐素亦是普洱茶的主要成分之一。香气物质(Aromasubstances)挥发性物质的总称,主要是醇类化合物。

6、芳樟醇(Linalool):又称沉香醇,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在茶树体内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又葡糖苷水解酶水解后才成为游离的芳樟醇。具有铃兰香气,在新梢中芽的含量较高,从一叶、二叶、三叶到茎依次递减。一般大叶茶含量高于小叶茶,春茶又高于夏秋茶。在红茶制作的揉捻、发酵、干燥过程中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

7、香叶醇(GeranIol):亦称牻牛儿醇。在茶树体内也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而得,具有玫瑰香气。新梢各部位的春夏茶含量与芳樟醇相似,只是大叶茶含量较低,中小叶茶含量较高。安徽祁门种含量高出其他中小叶品种几十倍,因此使“祁红”具有明显的玫瑰香气特征。

8、橙花叔醇(NerolIdol):倍半萜烯醇类。在茶树体内亦以葡糖苷形式存在。具有木香、花香和水果百合韵,是乌龙茶及花香型名优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亦是绿茶中最具有抗菌力的成分。乌龙茶在制作过程中会显著增加。

9、2-苯乙醇(2-Phenylethanol):亦称β-苯乙醇。芳环醇类。亦具有玫瑰香气,亦糖苷形式存在于鲜叶和成品茶中,不同叶位的含量由芽、一叶、二叶、三叶依次递减。经β-葡糖苷酶水解后,鲜叶中含量明显增加。安徽和福建红茶中的含量高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

10、顺-3-乙烯醛(Z-3-Hexenal):亦称青叶醛。是茶叶的挥发性成分,具有青草气,当浓度低于0.1%时呈新鲜水果香,故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鲜叶必须先经过摊放,以降低青叶醛含量,减少青草气。芳樟醇与顺-3-乙烯醛的比值可用来判断红茶香气品质优劣。

普洱茶香型:枣香、樟香、参香、荷香从何而来?如何分?


普洱茶的香气是多种多样的,生茶和熟茶也不同,主要是因为茶叶在制作和存储过程中,游离态的氨基酸和芳香烃在不同条件下分解而产生。

生茶多为:花蜜香、兰花香、梅子香、槟榔香……

熟茶多为:糯香、枣香、参香、药香、樟香、荷香……

简单的解释一下四款香型:

1、花蜜香

新生茶中最常见的花蜜香主要是由茶叶本身的香气物质构成的,而花香的种类、蜜香的轻重也会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茶树品种等因素影响,无需人工添加,也与我们所栽培的茶树周边生长什么样的香气和植物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

2、兰花香

之所以产生兰花香,是因为古树茶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芳香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等。某些地区的古树茶受雨林地理、周围植被和气候的影响,其芳香物质为兰花香韵。加上轻重得宜的揉捻,就使得茶汤滋味中富含兰花香气。

3、樟香

樟香的形成其实和樟树没有任何关系,樟香通常出现在经过广东香港传统仓仓储过的茶品中。闻起来有点类似旧木头箱子的味道,也有很多北方人认为这是湿仓的味道,樟香在北方不大被人接受,在广东一带比较受欢迎。樟香根据茶品的不同可以分为:青樟香(生茶),樟香(熟茶)。

4、参香

参香出现在樟香茶品之中,通常是樟香的茶品在经过干仓存储,一段时间后,樟香退下去,就会出现参香。参香如果接着在纯干仓的环境下转化,会转化出药香、木香,这个转化到此就会结束,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普洱茶香气的产生和影响因素普洱茶的香气从何而来?


很多长年喝茶的老茶友们都特别喜欢闻茶的香气,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香气,而普洱茶的香气比较丰富,常见的香气有蜜香、清香、糖香、枣香等二十几种香气,那么这些香气都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

其实,普洱茶的香气是其重要的品质特点之一,我们知道,影响一款普洱茶品质的四个要素是:原料、工艺、仓储和冲泡,自然,普洱茶香气的产生和影响因素也是这四个因素。

第一,原料

对于茶叶香气影响最大的是新鲜茶叶本身所含的氨基酸类、胡萝卜素、芳香烃、糖类其他氧化物等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香气需要酶类。这些特制的数量和种类多少是影响茶叶香气的最基本的原因,影响这些物质多少的影响则为茶树的品种、地域、温度、空气温度、光照的强度,土壤的环境不同,叶子的老嫩程序不同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为比较基础的影响因素。

第二,工艺

1、不同的茶叶的加工工艺可以决定一款茶叶的香气;

2、加工方法中制作过程的差异,如:温度、干燥度、干燥的方式、以及加热时间的不同也会影响一款茶的香气上的不同。例如:杀青过程中,杀青的温度过高、杀青的温度不足、杀青正常,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在茶叶的香气上有着明显不同的区别;

3、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因为茶叶中的酶物质和空气氧化而形成的新的茶叶香气。

第三,仓储

大家都知道茶叶本身是有很强的吸附性的,能吸水气和异味这些东西。而这个特性就导致了,仓储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异味对茶叶的香气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茶叶内的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其他有机物质在空气中极容易氧化,所以不同的仓储条件对于茶叶的香气产生也是很大的影响的。

第四,冲泡

新普洱茶的冲泡,水温的高低可以左右泡出来的茶香气的浓淡,高部的方式更有利于香气的空出。这些都能影响一款茶叶的香气。

喝茶的人都会先闻后饮,所以一款茶有好的香气能给品饮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感,从茶香也茶叶们也能感受到茶叶从新鲜的叶子到制程加工到仓储过程中的种种不同,让茶友们对于普洱茶文化有更加深的体会。

普洱茶的香从何而来?普洱生熟茶的香型主要有哪些种类


普洱茶的香气是多种多样的,生茶和熟茶也不同,主要是因为茶叶在制作和存储过程中,游离态的氨基酸和芳香烃在不同条件下分解而产生。生茶多为花蜜香、兰花香、梅子香、槟榔香……熟茶多为糯香、枣香、参香、药香、樟香、荷香……简单的解释一下常见的几款香型。

1、枣香

枣香的形成需要相对粗老的叶片或级外茶经过轻度渥堆、轻度湿仓处理后,在没有入仓或很轻的仓储下茶菁茶汤产生类似红枣干香气,青壮细嫩的茶箐是发酵不出枣香的,所以,枣香型的普洱茶最常见的就是老梗老叶子的比例相当的多,也是普洱茶中比较低档的品类。在某些特殊茶区容易出现发酵制作,枣香还可以分为:生枣香、熟枣香、黑枣香。

2、樟香

樟香的形成其实和樟树没有任何关系,樟香通常出现在经过广东香港传统仓仓储过的茶品中。青壮叶生茶在一定的高温高湿存储退仓后,茶汤所产生的特有香气。若茶品年份较短入仓较轻则为青樟香;若年份较老仓储较轻称之野樟香;若为30年以上入仓较轻则称之淡樟香。存放于低温高湿环境的生茶,易产生异香,但与香港传统仓储不同,有土腥味,亦有人称之为樟香。

樟香闻起来有点类似旧木头箱子的味道,也有很多北方人认为这是湿仓的味道,樟香在北方不大被人接受,在广东一带比较受欢迎。樟香根据茶品的不同可以分为:青樟香(生茶),樟香(熟茶)。

3、参香

参香出现在樟香茶品之中,通常是樟香的茶品在经过干仓存储,一段时间后,樟香退下去,就会出现参香。参香基本上为茶叶木质化香气,以陈年老熟茶居多,青壮叶茶品经过高度湿仓,或是轻中度湿仓经过长时间退仓后,茶汤口感类似人参香气,尤其冷汤更为接近。

参香如果接着在纯干仓的环境下转化,会转化出药香、木香,这个转化到此就会结束,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青参香是普洱生茶经过快速、瞬间高温高湿,在退完温湿度后,容易产生青参香。部分乌龙老茶存放三四十年后,亦会产生青参香。

4、荷香

荷香是特级或细嫩熟散茶经过轻发酵渥堆、轻度湿仓处理,或长时间储存于略微潮湿环境后,茶菁所产生类似干燥荷叶香气。

荷香其实要分两种,一种是荷花香,一种是荷叶香。通常市面说的荷香,是指荷叶香,这个则是需要细嫩的芽叶(最起码要一级以上的茶箐)发酵制作的熟茶,再经过5年以上的干仓仓储,才能转化出来的,类似干荷叶的一种清香(例如:勐海茶厂的白针金莲)。而荷花香,则是通过不同等级的茶箐,依照配方混合,并人为的控制发酵程度,就可以做出(例如景真茶厂的荷香蜜韵)。

普洱茶的一山一味从何而来?普洱茶水分温度光照土壤


普洱茶树,每一个山头都有不同滋味,不同的生长环境决定了普洱茶不同的滋味,在土、光、温、水的共同作用下,决定了她们最终的滋味魅力。

土壤

普洱茶树,喜欢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透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虽然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都可成活,但以酸碱度值在4.5~5.5为最佳。

茶树原产于中国云贵高原的原始森林地区,属酸性土壤,长期的系统发育使其逐渐形成了喜酸的遗传特性。同时,茶树根中有丰富的有机酸,茶树根液对酸性的缓冲力强,而对碱性的缓冲力弱,在茶树根中还共生着许多真菌类的菌丝或菌根,它们能帮助茶树根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而菌根本身也只能在酸性环境中生长。

这样就决定了在酸性土壤中,茶树能顺利的有效的吸收许多土壤养分,从而供给给每一片茶叶,我们喝到的茶汤才会醇厚。

光照

普洱茶树和其他植物一样,是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辐射能中取得其生育所必须的能量的。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部的深山密林里,演化发展中形成了适应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育的习性。漫射光下生育的茶叶新梢内含物丰富,持嫩性好,品质优良。

光照强度不仅与茶叶的产量有关,对茶叶的品质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不论春茶或秋茶,在一定遮阴条件下,茶叶表现为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减少,有利于绿茶呈现苦涩降低、鲜爽度提高的良好滋味。

光带中的紫外线对于提高茶汤的水色及香气有一定的影响,高山所受辐射的紫外线较平地多,如此使得高山茶的香气多优于平地茶紫外线辐射多的散射光,多为我们带来香高水柔而清纯的茶滋味。

温度

温度,主要影响着茶树的生命力。茶树喜欢温暖的环境,在20~25℃中,最适宜茶树生长,而不同普洱茶树品种对于温度的喜好有所差别,一般,小叶种茶树,抗寒性与抗旱性均比大叶种茶树强。

另外,土壤的温度与茶树的生长发育也密切相关,10~25℃的土壤最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为茶树吸收营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水分

在茶树的生育中,水分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茶树体内越幼嫩的部位,含水量越高。在热量和养分满足生长要求的条件下,水分是影响茶叶产量的主导因子。茶树适宜年降雨量在1500mm,生长期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的环境。过旱会降低茶叶的产量,而降雨量大水量过多,则会使茶树烂根。一般茶树生长的土壤以含水量80%为最好,而空气湿度大于80%则能有力提高茶叶品质。

大多终年云雾缭绕的高山,或是靠近江河湖泊、水汽交融的地域,因此,云南的三大普洱茶产区,基本都分布在澜沧江两岸。

夏天喝小青柑会上火?“火味”从何而来?有态度的普洱茶


盛夏已至,青柑相随。

骄阳似火,鸟语蝉鸣,盛夏已至,小青柑也如约相随而至。本该十月份成熟的柑,被新会果农挖掘出了属于夏天的风采。这一颗颗圆润青绿的小青柑在枝叶间摇摆,等待柑农小心采摘下来,经过一系列处理,填入存放了一定时间的熟茶,再经过烘焙等工艺终于变成我们茶桌上的小青柑。

柑橘科植物特有的香气,搭配上陈放得当的熟茶,一个清新,一个醇厚,互相融合弥补,令人迷醉。茶汤趟过舌面,似一阵温柔清爽的风拂过,让人不由自主忘记了夏天的闷热。

但是也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小青柑经过烘焙,夏天饮用,会不会上火呢?

夏天喝小青柑去腻开胃

小青柑是一种四季皆宜的茶品,很多人喜欢将饮食和养生联系在一起,就好像在小青柑未出现之前,大家喜欢在夏天喝些生茶或者绿茶,清热降火。对于在炎热的夏天容易上火、便秘、长痘的人群来说,适当喝一些生茶或者绿茶,是极好的。

小青柑采用七八月份的柑果填入熟茶,柑油饱满,冲泡出来的茶汤柑味浓郁,提神醒脑。加上熟茶既能暖胃又可以去腻开胃,尤其适合在天气炎热而食欲不振的夏天饮用。

“火味”从哪里来?

一些“火味”比较重的熟茶,在品饮的时候,口腔喉咙乃至身体都可以感受到明显的燥感。熟茶火味的产生,第一是在散熟茶制作的渥堆发酵过程中,第二是普洱茶紧压时的干燥。这两种情况产生的火味可以在熟茶发酵完或者饼茶制作完之后存放一定的时间,再拿来品饮,火味即可以消散掉。如果熟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放置,依然无法散去火味,可以认为是不好的体现,这样的茶不适合拿来做小青柑的填料。

熟茶原料是小青柑重要的一部分,这两年小青柑的火爆让许多商家嗅到了商机,投入到小青柑的制作和销售中,但对于原料的选择并没有很谨慎,因此出现了很多质量良莠不齐的小青柑产品。

小青柑的烘焙工艺也是导致火味的一个原因,采用高温烘焙的小青柑火气比较重,建议放一段时间再喝。润元昌小青柑这几年在工艺上不断探索,多采用变温烘焙工艺,根据柑果的大小和柑皮的活性成分调整烘焙温度。没有经过高温烘焙使得柑果活性成分得以保留,柑和茶的融合度高,加之熟茶也是发酵后存放了两三年才用来填料,小青柑火气没那么大,可以放心饮用。

一般来说喝小青柑不仅不会上火,还会降火。小青柑果皮含有黄烷酮成分,具有杀菌、消炎、抗氧化等诸多生物药理活性。夏天天气燥热,容易烦闷火气大,长期积压着无法排解,就可能会引发肝气郁结,小青柑富含挥发油,常饮可以疏肝理气。

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从何而来?为什么黑曲霉掌控主动权?


无论普洱生茶还是熟茶,都需要储存起来进行“陈化”,也就是放在库房里继续自然发酵。储存普洱茶的仓库分为干仓和湿仓两种,主要差异是温湿度和通风条件。在干仓中,普洱茶的自然发酵进程缓慢,即使历经10-20年依然口味醇厚,这也是普洱老茶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湿仓实际上就是提高库房的温湿度,促进霉菌生长,加快后熟发酵进程,有点类似文物的“做旧”,但如果温湿度控制得不好会使茶叶劣变。

不过,单纯的湿仓储存并不足以产生黄曲霉毒素,毒素产生更重要的因素是劣质原料、储存不当和货物混放等原因。广州和南昌检出黄曲霉毒素的普洱茶均为湿仓储存的廉价普洱茶,普遍在每斤15元以下,最便宜的只有每斤4元。这样的茶叶本身品质不佳,仓储卫生条件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首先要强调的是,真正品质优良的普洱茶几乎不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污染。其次,普洱茶每次用量很少,大约只有5~10克,而黄曲霉毒素也不溶于水,因此在泡茶的时候,毒素不会进入茶汤,而大家喝茶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把茶叶吃下去。因此,相比大米、玉米、花生等容易被黄曲霉污染的食物,来自茶叶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实在是不足为虑。

当然,黄曲霉毒素是明确的致癌物。国际上普遍认为,致癌物没有安全的摄入量,也就是越少越好。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普洱茶时,一是不要选择过于便宜的普洱茶。二是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如果纸包上有水渍、茶饼明显发霉(比如起白霜、有霉点)或味道不好就不要购买。三是冲泡的时候观察茶汤,如果不太清亮,甚至能喝出霉味,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就别喝了。

2010年,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当地茶叶市场搜集了70个普洱茶样品,结果所有样品均被检出黄曲霉毒素,其中8个样品黄曲霉毒素超标(参照谷物的限量,每公斤5微克)。此外,也检测到另外三种真菌毒素:伏马菌素、T-2毒素和呕吐毒素。随后“普洱致癌”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令消费者疑虑重重,也令商家头疼不已。2013年的另一项调查中,从南昌某茶叶市场采集的60份普洱茶也均检测到黄曲霉毒素,其中有7个样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超过每公斤5微克,其他真菌毒素的检出情况与广州类似。

虽然黄曲霉是自然界常见霉菌,普洱茶中确实可能携带,但要真正产生毒素并不容易。黄曲霉产生毒素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温湿度、营养物质,而且还需要携带能产生毒素的基因。而普洱茶的渥堆发酵温度较高,不是黄曲霉喜欢的温度,而且普洱茶的营养成分也不适合黄曲霉的“口味”,因此渥堆中产生毒素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有研究发现,黑曲霉和黄曲霉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竞争关系。在渥堆发酵的中期,黑曲霉就已经牢牢掌控主动权。它不仅能够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和产毒,甚至能一定程度上降解黄曲霉毒素。大陆和台湾一些学者试验过,分别用能产生毒素的黄曲霉菌种故意污染晒青毛茶,然后模拟普洱茶渥堆发酵,结果发现,即使黄曲霉能够侥幸存活,它也没能产生毒素。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寒”从何而来?》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胃寒”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