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说:普洱茶断代与分期的探讨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普洱茶 普洱茶 普洱茶的熟茶

普洱茶普洱茶。

2015年5月15日,我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及业内人士交流和分享了“中期普洱茶”的价值,把中期普洱茶的时间断代认定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

在将交流情况整理公开后,我们的“中期普洱茶”价值概念引起了一些共鸣和讨论。其实从建立一个分类体系的角度看,仅仅只有中期茶是远远不够的,无异于切割了文化的历史与未来。为此,我们还应当回答“为什么称中期茶”?,“除了中期茶,还有什么”?

一、普洱茶的“大年份”分类的梳理

自古以来,理论问题都是专家教授说了算,理论框架都是学术精英或智库权威建立的。然而普洱茶却是个例外,有一个新词叫“意见领袖”,用在普洱茶上实在是贴切,因为普洱茶的很多理论最先都是由他们提出来的,从文化的角度看,民间先行一步也未必是坏事。

由于普洱茶有适宜于长期保存和越陈越香的特点,除了历史和文化,产品也比其他茶类多了一些故事,正因为如此,不同时期的普洱茶产品如何区分、如何称呼、如何定义?“意见领袖”众说纷纭。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业内人士对普洱茶的“大年份”分类是如何表达的。

由于无法考据不同的划分方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我们姑且以“意见领袖”代之。“意见领袖”们对“大年份”的主流称呼可以概括为三个字:代、级、期,加上三个动词后,领袖们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三派:

断代派

把普洱茶的“大年份”从“中生代普洱茶”这个概念扩展,划分为“中生代普洱茶”——“新生代普洱茶”——老茶。在断代派中,也有业界明星把中期茶称为“新生代普洱茶”。

品级派

这一派主要通过普洱茶的陈化年份和价格,把近百年普洱茶产品大致分为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级茶。

分期派

以普洱茶成品成型时间分期,以“中期茶”为核心,中期茶前面的是老茶,中期茶后面的是新茶,更多的倾向于从普通茶友接触最多的10年左右的茶品中来划分。

用地质学方法来测定的冰期和冰期以前的时代,把地质时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断代派借用地质时代的分类标准,突出了普洱茶历史的悠久,但特定名词不容易被消费者理解,而且在“中生代普洱茶”之前改换了另外一个分类概念。

品级派通过普洱茶的陈化年份和价格,生动的再现了百年普洱茶产品大观,突出了文物价值和价格导向,但用程度副词来表示时间的跨度,可能让圈外人容易把茶叶的等级和时间的等级混淆了。而且号级茶之前的历史未能描述;印级茶和七子级茶之间又可能相互重叠;七子级茶之后的茶品也很难准确表达。

分期派比较简单地从新茶、老茶的角度来分类,通俗易懂。但弱化普洱茶厚重的历史,而且忽视了对普洱茶友熟知且形象展现时代特色的号级(期)茶和印级(期)茶,不利于把普洱茶的差异化产品特色揭示出来。

排除对断代时间的争议,我们从纯称呼的角度将三种意见列表如下:

表中可以发现每种称呼都不够完整,这也正是行业没有对普洱茶产品的“大年份”分类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原因。

二、普洱茶的“大年份”分类依据探讨

稍微对普洱茶这个概念有一定研究的茶友都知道,由于在国家强制推行食品生产许可(QS)制度以前,普洱茶执行食品标签制度有比较大的差距,很多产品并不标注生产日期。如何从时间上判断一款普洱茶,既是一个不应绕开的话题,又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而且在行业内也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人从卖茶的角度认为,五至十年的普洱茶就算是一款老普洱茶了;有人从喝茶的角度上则认为,起码五十年以上的普洱茶才算是老茶。WwW.cY316.cOm

要确立一个普洱茶分期体系,首先要有一个依据。如果单从日历时间上来界定一款普洱茶,那却是相当不客观、不准确的行为。举个例子,1999年12月出产的普洱茶和2000年1月出产的普洱茶,它俩在时间界定上来说被划归为两个年份,这是不科学的。因此,对普洱茶的分期,可以主要从三个标准来定义:一是相对的时间长度,二是特定的政治经济调整和转折阶段,三是行业政策和代表性事件。把这三个标准合在一起考虑才能相对更加客观地对“大年份”分类。

在分类名称的选用上,也应该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尊重历史的原则,要通过分类和名称的选用看得清普洱茶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其次是兼顾业内和业外的原则,普洱茶首先是一种消费品,并且是一种带有后期陈化和收藏价值的消费品;再次是标准和名称的一致性原则,同时要满足可追溯和可延伸的拓展需求。从而实现客观分类和科学定义。

三、普洱茶的“大年份”断代建议

根据这样的标准和原则,我们可以给以普洱茶产品为核心的普洱茶历史作出这样一个以“时期”对“大年份”进行断代的框架体系:

1、远期普洱茶

史料稀少,信息模糊的普洱茶,清光绪年间以前的普洱茶。光绪年间(1875——1908年),“同庆号”等茶号在易武等地风生水起;永昌祥等迤西商号在下关的普洱茶加工从作坊走向规模化生产工厂。这期间的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原属车里宣慰司管辖孟乌与乌德“准让法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滇南的蒙自、思茅、河口、易武、猛烈,滇西的腾越等先后开关,在法国等帝国主义高压之下,边关被迫打开。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潮影响下,普洱茶行业走进了一个被迫开放的时代。

2、号期普洱茶

即主要由私人茶号、商号生产普洱茶的时期。是指从清光绪年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公私合营前后期间的私人茶庄制成的茶品。以临安帮、川帮、鹤庆帮、腾冲帮、喜洲帮为首的茶号及其分号遍布滇南、滇西各地加工和运销普洱茶,全面开拓了内销、边销和侨销普洱茶市场。普洱茶名重天下、全川人士盛赞下关沱茶是这一时期的盛况。随着50年代初公私合营的完成,又一个相对封闭和垄断的时期开始。

也有“意见领袖”提出,号级茶是指从上世纪初起至1938年创立的“中国云南茶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止期间的茶品,这种分期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清朝末期大量茶号的茶品被排除了;1938年创立的“中茶公司”及其下属的四大茶厂在1938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产量和私人茶号相比份额太少,不足以改变茶号的主体地位。同庆号、福元昌号、宋骋号、永昌祥、茂恒、复春和等精品普洱茶都在这一时期生产,没有理由不归入号期茶。

3、印期普洱茶

产品以“中茶”商标茶印为主的时期。1952年起,八个“中”字围绕一个茶字的“八中”商标开启了印期茶时代,下关茶厂生产的一款被产品说明及介绍文字环绕的“八中”茶印包纸包着的复兴沱茶成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无争议印期茶。尽管有“意见领袖”认为“中茶”商标在注册之前就已使用在先了,但无论是否真实,也不足以改变新中国之后大一统的“中茶印”时代来临。

这个时段内包括了业内比较流行的“印级茶”及“七子级茶”的两个分时段。因为“印级茶”及“七子级茶”的都是以中茶商标为主体依据,而且这一时期中茶体系的国有企业,除了少数的像“宝焰”商标等调整外,也没有重大的商标变更事项,因此,合在一起为中茶商标的印级时期,应该更为科学一些。

4、中期普洱茶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5年以前生产的成品普洱茶。我们从三组关键词出发来对普洱茶作为断代参考:第一组是“文革”、“人工后发酵”、“唛号”等,这代表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茶业环境;第二组是“经济建设”、“茶叶流通体制”、“中茶”牌等,这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茶叶流通体制改革,在这个改革之后,茶叶从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改变为集体和个体参与的经营体制,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茶”商标从可以不用到不可乱用;第三组是“公司制”、“国退民进”、“炒作”等,这代表了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所进行的公司制改革,2004年前后的国退民进现象以及即将开启的“普洱茶“热词时代。

由于粉碎“四人帮”和人工后发酵工艺都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期普洱茶本应从这个时候开始符合重大事件原则,但以“中茶”商标为标识的包装形象和茶叶统购统销的主体地位没有随着重大事件的发生而改变。之所以把上世纪80年代定义为中期普洱茶开始的时间,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刚好是茶叶流通体制改革,很多不同所有制的茶企都开始生产茶叶,而且从原料、加工工艺及营销方式都带来极大的调整。这种重大的调整也必然使茶叶的内质、外形、包装等都会有相应的调整。而把2005年定义为中期普洱茶的截止时间,是因为在这一时间左右,云南的国有和国有控股茶企基本上结束了运营,转为股份制私营企业延续运行。那么,从一个放开的时代到另一个更为开放的时代来作为中期普洱茶断代的时间标准,相对也更为合理和客观。

5、当期普洱茶

从2005年以后生产的普洱茶。这是一个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洗牌时代。借用一句流行语: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切都无需解释!

当然,几十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体制的调整、行业政策和代表性事件的变化,中期普洱茶和当期普洱茶的断代时间也必定会随之后移。就目前来看:以远期普洱茶(清光绪年间)、号期普洱茶(20世纪50年代初)、印期普洱茶(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期普洱茶(2004年前后)、当期普洱茶这样的断代作为普洱茶的分期可能是比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

按照以上的普洱茶分期结果,我们发现了一个契合点,那就是上层建筑的开放或者封闭成为不同分期的转折点。远期普洱茶到号期普洱茶是从闭关到开关;号期普洱茶到印期普洱茶是从开放到垄断;印期普洱茶到中期普洱茶是从垄断到放开;中期普洱茶到当期普洱茶是从放开到更开放。

历史就是这样的轮回,普洱茶也只是历史长河之沧海一粟。

小编推荐

探讨普洱茶中的“苦”


苦本来是茶的原性,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的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祖先长期的驯化,有“野生型”茶树而到“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主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安逸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直至常人能饮用并把它视为美味珍品。先苦后才能回甘,并带给普洱茶品茗者那种真道的启示。是以苦味能列入普洱茶品茗的范畴中,和其他茶味道并驾齐驱。

普洱茶之所以会苦,是因为其中含有“咖啡碱”。茶之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为这些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品茗者,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成回甘喉韵功效,同时也籍此启示苦的真道。

对普洱茶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能力情况,而泡出适当苦味程度的茶汤。

白马非马:普洱茶核心仓储概念辨识与断代仓储概念_辨识_断代


要梳理仓储概念,搞清楚仓储的前世今生,首先我们要对核心的几个仓储概念进行辨识。纲举目张,从核心出发,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庞杂的仓储体系。

白马非马认为湿仓、干仓、自然仓、技术仓、港仓、速成仓、慢养仓、旅行仓之间的关系是:

干仓是对湿仓的否定。自然仓是干仓的2.0。技术仓源自港仓,已经发展到3.0。港仓是普洱茶仓储的源头活水,湿仓、干仓也源自港仓。

港仓体系很复杂,不等于湿仓,因为干仓88青也是在香港存放的,这表明港仓也有干仓。在香港茶人眼里,港仓不是湿仓,而是一种专业放仓技术。一代技术仓,是香港人做旧的技术,以湿仓为主。二代技术仓,是香港人在湿仓基础上改进,所放茶品变得健康安全得多。三代技术仓跟港仓关系不大,其不仅仅靠经验,而是科技深度介入,茶叶仓储变成微生物研究的一门分支学科。第三代技术仓,其实是科技仓。其区别在于,技术仓来自经验,科技仓来自实验。

速成仓、慢养仓,讲的是仓储转化快慢问题。港仓、广东仓、大马仓等地域仓,都可以归为速成仓。昆明仓、北方仓可以归为慢养仓。

速成仓与慢养仓相结合的产物,就是旅行仓。其又叫移仓,就是通过移动库存,让茶叶在不同的仓储环境中进行存放,从而吸收速成仓与慢养仓的不同特点,加快转化时间,综合提升品质,堪称普洱茶仓储的拼配。

原料仓是基础。2005年以前,不但年份茶交易占主导,而且茶厂都会储备充足的原料,压茶的时候往往会拼一些老料进去。2005年以后,大家都去追捧新茶,初制出来的原料往往很快就用于生产,用老料的比例很少。2015年开始,随着中期茶交易的火热,大家重新重视原料的储备,原料仓的建设成为茶企最基础的的核心工程之一。

普洱茶数十年的仓储史就是,湿仓时代到干仓时代,再到未来的健康仓时代。

1、断代

湿仓时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2005年。

干仓时代:2005年至今,自然仓为主,技术仓为辅。

未来是健康仓时代:干与湿弱化,自然存放与人工干预将强化,大家不再纠结采用的是什么仓,对各种仓会包容。大家更关心的是,仓储是否健康、安全,品质是否好,以及各自有什么不同的风味。未来,科技仓将崛起,与自然仓并驾齐驱。

2、自然仓与技术仓

干仓时代的仓储是,以自然仓为主,技术仓为辅。

自然仓源自干仓的自然存放,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之理念。干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5—2008的干仓1.0,即干仓非专业的探索阶段,主张自然通风存放。二是2008至今的干仓2.0,也就是自然仓阶段,干仓进入了专业化仓储阶段,主张自然密封存放。干仓发展到自然仓,表明其已经拥有一套较成熟的专业仓储体系。

技术仓源自湿仓做旧技术,主张人工深入干预,目前已经发展到3.0。在干仓时代,以自然仓为主,技术仓为辅。目前已经进入技术仓的3.0,如果在微生物与仓储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在未来,科技仓(技术仓3.0)与自然仓将并驾齐驱,开启普洱茶仓储的全新时代。到那时大家不再纠结茶叶干不干,湿不湿,而强调的是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的自然存放,还是积极进行人工干预微生物的存放。

普洱茶茶气的深度探讨


古往今来饮茶品茗者千千万万,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美妙的境界?一来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

云南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水热资源丰富。从第四纪地质年代,一千多万年以来,最后几次冰河时期,都未受到袭击。保有最原始的森林,部是树干粗大而高数十丈,树根深入地层,常绿阔叶乔木的大森林。这些森林吸取地层下丰盛的矿物和养分,通过新陈代谢,落叶归根,形成极为肥沃的红壤土的历史,距今已有五六万千年之久,形成世界上最占老土壤之一。红壤土最为适合植物的生长,加上气候的适中,云南有“植物王国”的美誉。云南普洱茶属大叶种茶,古老茶园都是乔木形态,茶叶厚大,儿茶素、矿物质等成分特高,相对的有机锗也较丰富,因此云南普洱茶实为补气的饮料之一。茶所以能提神,是因为越是新鲜而绿色的茶叶中,含有越多的咖啡喊刺激性成分。这些成分如在人体内刺激了脑神经,就形成精神兴奋,达到提神作用。新鲜青绿的普洱茶,和陈期短的青生普洱茶,所含的刺激性成分比其他茶种都来得多,饮后对提神功效特别强。茶气,对普洱茶品茗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云南大茶山所生产的乔木大叶种老茶树普洱茶,茶叶内所含成分浓酽而丰富,制造为成茶后,经过长期储藏陈化,茶中多糖类和有机锗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品饮陈年普洱茶茶汤后,有机锗进入品茗者体内,达到补气功效。古往今来饮茶品茗者千千万万,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美妙的境界?一来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茶气对大多数品茗者来说,还是非常含糊的。如有人说“这道茶的气很强”,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茶香很强;二是指茶汤很浓;三是指茶叶所舍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酽;四是指茶叶中成分很重,茶汤苦、涩味很强:五是,只有极少数品茗者,由于体认茶气的气感,而正确指出了茶气很强。普洱茶品茗,以温喝最为适宜,如太热喝,热气盖过了茶气,结果只是血液循环加速而发汗;如果茶汤凉后才喝,凉汤降低了体温,不易引起热感,无法臻至飘然欲仙境界!有经验的普洱茶品茗者,对茶气是特别敏感的,当茶汤饮进口中,就已经能分辩出茶气的强弱,气强者对口腔会形成一种“劲道”的感受。就比如一位中医将某种药材放到口中咬嚼,就能分辨出其药性是热性或寒性的。喝了茶气强的茶汤,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有一般热气在胸腹中竣荡、腾然毛孔也因之松弛开放,微汗或汗气徐徐得以舒发。再继续品饮,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一直喝到七碗茶时,茶气生清风,使人飘扬欲仙!

热点探讨:“普洱茶属于什么茶类?”


导语:“普洱茶属于什么茶类”,这个问题相信每一个了解过普洱茶的茶友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这个疑问也是普洱茶延续至今的一个争议,难有定论。在2008年普洱茶国标定义出台之前,“什么是普洱茶”都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问题,但国标定义出台后也并未给普洱茶一个具体的分类。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争议,才让普洱茶身上的这层面纱更加神秘,引得无数茶人努力想将其揭开。接下来,笔者便将自己的认识与了解同各位茶友分享。

一、从定义上区分

现行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111-2008,该标准给普洱茶的定义是:(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备独特的品质特征。根据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根据该定义,普洱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生产地必须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11个州市,639个乡镇);2、原料必须为云南大叶种晒青茶;3、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以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4、具备独特的品质特征。

在很多国内权威书籍和茶叶辞典中,普洱茶是被列为黑茶一类的,如《制茶学》《中国茶经》等,但是从定义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单原料一点普洱茶与黑茶便大相径庭,黑茶的原料主要是小叶种茶粗老叶,而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的。其实从原料这一点来说,普洱茶已经可以区分于其他六大茶类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了。

二、从工艺区分

普洱茶的加工工艺要从两个部分来说。

1、大叶种晒青茶的加工工艺

大叶种晒青茶的工艺主要步骤为“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干燥”五步,对于具体做法在上一篇

探讨介于生茶与熟茶之间的普洱茶品质


探讨介于生茶与熟茶之间的普洱茶品质这个问题,在云南茶行业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您能理解这个问题,那么对于普洱茶来说你都懂了。因为这是没有标准,但行业中无时不刻都会出现在你身边的茶品,然而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

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普洱茶中的历史。在这里涉及到的是地域性范围和晒青毛茶这两个问题。

普洱茶国标出来之前,普洱茶制作地域是很广大的,除了原料的出产地云南一部分区域,还有外省(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域)也是在制作普洱茶的。另外,以前云南做出的茶并不都叫普洱茶(七子圆(元)茶、女儿茶、大黑茶等),名称繁多,名称上的不同对应的是工艺原料品种品质的差异。国标出来后,在现今统一为普洱茶。那么这个地域性现今被缩小到云南省内。然而现今市场都希望差异化的结果就是现在普洱茶又被市场定义出很多名称叫法,有带工艺叫法的,有带原料产地名称叫法的,有带年份叫法的,这是必然结果。

晒青毛茶,这放在现今来说,虽然普洱茶国标没有具体说明这个茶类(现在云南地方也没这个标准),但大家都默认这是普洱茶原料。但晒青毛茶是属于中国茶叶分类标准里绿茶类下的一个考虑工艺命名的茶叶类。讲真,说普洱茶原料是绿茶,这非常有理有据,那么是否也意味着晒青毛茶口感可以偏绿茶味?而现在大部分炒喝的名山名寨晒青毛茶,不就是晒青毛茶——绿茶么?以后谁还说云南没好的绿茶,冰岛、曼松、薄荷塘、老班章、困鹿山、昔归甩你一脸。在国标之前,云南有个茶叶标准对于晒青毛茶有个工艺——熟成。这个工艺是指晒青毛茶在储存一定时间之后变成普洱茶。也就是晒青毛茶这个散茶在熟成之后就是普洱茶(散茶)。另外则是晒青毛茶渥堆发酵之后变成普洱茶熟茶(散茶)。

如果你看到这里,那么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正题:介于生茶和熟茶之间的普洱茶品质探讨。看到上面的普洱茶历史,我想你应该很容易想到这些普洱茶是什么?以下讨论基于食品安全内。

老生茶

在普洱茶国标之内,散生茶是不存在的,所以忽略不算。所以老生茶也就只有普洱茶(生茶)这类。老生茶的形成是基于多方面因素,我在这列举几个大家参考:

1.商家销售不完的普洱茶,积压多年形成。

2.基于普洱茶长期保质期,故意储存形成。

3.通过研究相关陈年茶品,利用技术形成。

老生茶不同的形成方法,在最终市场中辗转存销之后,品质非常多样化,而是否符合每个人喝茶人的口味,我想不用多说,大家都心中有数。在前些年,一位老茶友发出过一个观点:所有茶类茶叶最终陈化之后滋味趋于一致。但这对于我们来说没啥意义,就像我们人最后都会死去一样。我们能否找到一款老生茶滋味口感的一些共通性,再在这些共通性上横向对比呢?答案是肯定的。

仓储状况:看茶饼、嗅茶饼、捏茶饼、闻湿茶、看茶汤、喝茶汤这些基本的操作就可以判断一款老生茶的仓储状况了。

生津回甘:普洱茶,生津回甘这项指标基本上能评判出一款茶的优秀与否。因为这项指标越优秀,喝茶人越喜欢,就这么简单。如果一款老生茶,老到这项指标都没了,我在想是否还有喝的必要。

香气体感:普洱茶的香气无非就是鼻子闻到的和口腔里感受到的,前者在普洱茶中重要层度不高,重点是口腔里感受到的。对于香气,不同人对于香气描述不同,实际感受很重要,不要尽听描述。体感这就更简单了,一款茶你喝得爽说明这款茶符合你。但有时这种爽的感觉不准确,多喝多尝试更能确定。

轻度发酵熟茶

说普洱茶熟茶大家都知道,但熟茶中的轻度发酵熟茶,也许大家有接触过,口感有点像生茶又像熟茶。别看现在熟茶发酵技术不断进步,但对于轻发酵熟茶的把握或者缺陷还不是很令人满意。

轻发酵熟茶最想达到的品质口感目的是:香气好,生津回甘好,苦涩去掉,茶汤粘稠度高等等。

渥堆发酵技术来说,香气的选择决定很难,只能从原料来预估或者调配添加香。具体还得看发酵出来的结果。

熟茶的发明,从口感上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去掉苦涩味的一个过程,但去掉苦涩的过程同时也把生津回甘去掉了。留下的则是茶叶中的甜味。所以正常熟茶中评论熟茶一般用甜度来描述,不用生津回甘。在制作熟茶区域,一般这个甜度用甜水(水甜)好差描述。轻发酵熟茶想有生津回甘,那么对应点苦涩去不掉就是一个问题。

茶汤粘稠度,一个是指眼睛看得见的茶汤淡稠,另一个是指口腔中感觉到的粘稠,口腔中的粘稠度重要程度高于眼见的。

目前已知的一些茶企,虽然早就研究这个工艺的茶品,但投放市场后效果不是很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虽然轻发酵熟茶有转化空间,但陈化后的茶品品质还不是很好。另外,熟茶的后期变化,前几年一般是净化工艺带来的杂感(水味、燥感等)。后几年则是香气、汤感的慢慢转变,而甜度这个是一开始就决定的,后期变动不大。

而说到熟茶甜度这个问题,芽和梗相对叶更甜些。而茶汤粘稠度方面,芽相比叶梗更优秀。从拼配熟茶来看,生熟配普洱茶也有一些茶企在尝试,但总的来说,还是会遇到轻度发酵熟茶的问题。这些年一些专研熟茶的茶企,对于轻度发酵熟茶这个工艺不闻不问,专心研究现喝口感优秀的茶品,这方面的进步很大,同时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探讨|令人着迷的普洱茶烟味是如何产生的?


普洱茶的烟味由来:普洱茶的烟香来自于陈化过程中,茶叶的多种内含物质与空气接触发生转化后,所生成的独特香气,尤其是在干仓存储的环境中。一些茶友发现,好的普洱茶,不论生,熟,前提必须是优秀的茶质,陈化一段时间,生茶3-5年,熟茶15-20年,会产生烟香、而且这种烟香有别于柴火的烟味,是一种很自然的香气。同时会带着阶段性的出现和消失的特点。比如这一段时间茶品出现烟香,隔一段喝又消失了,这样的烟香才是干净纯净的,是真正能够溶于茶汤中,闻起来会令人产生一种愉悦感的。

随着时间的转化,普洱茶中的烟味有可能会变成一种独特的口感,或有跳跃感,或有层次感,或像是有生命一样,这也是普洱茶好玩有趣的地方。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存下来的茶叶会变成什么样子,什么香型。或许到时会有不一样惊喜出现。

以下是其他茶友的评价:

@伦语_茶:好像秋茶带烟香多点,一般都在布朗地区么,有多少认为烟味就是白菜孔雀的特点,白菜就是班章的标准,多少人把烟味叫成班章味,白菜味,作为一个喝了十多年普洱的人,以前都不喜欢有烟味的茶,不过后来转化出来有烟味的茶较甜。

@钱其:烟香并非什么神奇的东西,临沧茶区有很多地方的茶都有这个味,这跟工艺没关系,是地域和茶树品种的特点。

@大雨不愁:烟味个人觉得不宜多提,烟味大部分是因为制程的原因造成的瑕疵,新人很难去区分。

@今年春天不下雨:跟岩茶的烘培火烟味不同,普洱茶的烟味成因很多,后期口感滋味变化也很大,奇妙。

@浮云般的休闲:淡淡的飘忽不定的烟味有时挺令人着迷,太浓了反而不舒服。这是不是跟醒茶时间的长短有关呢?

@林树夏的茶:也分,烟味的品类。有的烟味太重。新茶有烟味的。中期茶有烟味的。

@飞啊飞:我觉得楼主说的烟味应该叫烟香或者烟韵,是茶叶转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类似于香烟气味的多层次香气,令人愉悦陶醉。下关甲沱的烟味与原料和工艺有关,并不是甲沱自身转化后出现的香气。

@亚力苏:工艺加入的烟味只会越来越淡,老树茶的烟香是由弱转强,就好似老人家自身带的老人味,小孩只带有奶酥味。

普洱茶口味方向探讨:做加法还是减法?


前置条件:

1、在未来可以陈化的前提下;

2、只注重口感和体感(舒服、不舒服),不讨论“气”那些比较玄的问题。

3、正常的普洱茶新茶口味:苦、涩、(野生茶)酸、生津回甘、鲜(口腔香味)

正题:

在目前的普洱茶界里,随着普洱茶口感品质的固化,在大家都使用类似的工艺之后,做出来的茶品不同点仅在原料上面。由此,一些厂商为打破这个固化情况。在正常的普洱茶新茶制作商做要么做了加法,要么做了减法。

加法:

1、拼入花草等其他植物,类似的茶品有玫瑰普洱、糯米香普洱茶、菊花普洱、辣木籽普洱、陈皮普洱、甘草普洱等等。这类茶品严格划分已经不属于普洱茶,属于再加工茶或者是代用茶。

2、冲泡好普洱之后再加上白糖、醋、柠檬等等其他东西。使得滋味更独特。

减法:

1、利用加工技术使普洱茶新茶原本的某些滋味减少甚至无。比如苦味、涩味、酸味。但相应的耐泡度以及以后的存放会受到影响。由于技术的不同,生熟茶的制作又出现几个情况,一是新生茶滋味做成老生茶(做旧),二是新熟茶滋味做成新生茶(做新)。

2、绿茶、红茶化,也就是口感接近这两种茶,这两种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香和甜,只不过一个汤色不同而已。

近两年来,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方向,都有一些厂商不断的出新茶品,未来的普洱茶还是普洱茶吗?

你更喜欢哪种口味的普洱茶呢?

关于普洱茶仓储经验最佳转化期的探讨关于普洱茶仓储转化思考


普洱茶讲究年份,因其茶质丰富,制程特别,萎凋——杀青——揉捻——晒青,没有破坏其内质活性,有越陈越香之美,所以如何存放好手中的普洱茶,让它的美好能在岁月里升华,并在不远的未来展示在我们面前,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普洱茶友们在存茶,其实普洱茶商也在存茶,就是一个量的问题,一方多点一方少点,如何放好普洱茶,使之越陈越香的品质能一直延续下去,正是我们要去研究的,所以小谢把作为一个普洱茶爱好者,也是茶业从业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知道的和了解的信息作一个总结跟大家分享。

目前市场上的四类普洱茶仓储环境

从上图可以看出目前市场的茶仓有四个大的仓储状态,诸位朋友可以以此作为对比进行参考。

普洱茶茶仓存放之难

在与身边茶商探讨仓储之余,大家都在感叹普洱茶仓储之难,最难是在于温湿度之控制。而普洱茶的转化却恰恰需要一定的温湿度。因普洱茶的茶料等级,压制形态不同,所需的温湿度也略有不同。

每一年的自然气候都不一样,尤其在盛行普洱茶的广东地区,每年三四月份的“回南天”,墙面、地面都挂着水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接近百分之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存好普洱茶品,让它们有个合适的转化环境,十分之困难。特别是从夏天起,南方的台风开始携带着大量雨水席卷而来,常常三四天都是雨天,有时仓库进水都要跑去仓库排水。这些都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只是尽量的找适合的存放地点,并且尽量的控制温湿度之变化。

因此而衍生的仓储费用,温湿度控制费用也是茶商的一大成本支出,尤其在如今城市的电费还分为商业用电、生活用电,成本之重可见一斑。请参看图1-2。

而之前大盛的香港港仓,要入仓存放出市场认同的适度“入仓茶品”,也是极为困难,因为香港地方狭小,仓租沉重,仓库还特别小,所以茶仓的存放技巧十分关键,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香港茶商都懂得入仓。在九十年代末,在香港回归的情况下,对香港茶市造成冲击,加上大陆开始加大普洱茶产量,而且大陆市场对普洱茶品的消费能力的提升,供港普洱茶品的降低,港人移民也使部分香港老字号茶楼关门大吉,此间由广东商及台湾的普洱茶商与普洱茶收藏家纷纷前往香港炒底。

关于一年中普洱茶品的最佳转化期的探讨

在与身边茶商探讨的时间,大家都认同在一年四季的自然气候变化中,有一个自然气候时间段是普洱茶转化的最佳时间点,这样是普洱茶在一年转化中最剧烈的时候:夏季至秋季。

进入每年的夏季,通风状态下,自然气候之高温高湿,是生普洱茶品一年中变化最大的一个时间段,茶品的内质在温度和湿度的双重影响下,开始了剧烈的转化,此时间如人在上学,开始学到知识并成长,使普洱茶品之苦涩慢慢消磨去,颇似香港茶仓“入仓”之效。而之后的秋季,通风状态下,自然之高温低湿,高温则将之前的转化环境延续,而低湿而减弱其活性,使之慢慢恢复茶叶静止的状态,不再高速变化,使之更为醇滑,则如香港茶仓“退仓”之效。请参看图1-2与图1-3。

而每年之夜晚状态下,温度与湿度都降低,普洱茶的转化速度是相对最慢了,这样普洱茶的转化期就只剩半年,而半年里会遇上雨天之阴雨天气,这个时期,又使普洱茶的转化也可能走向另一极端(霉变),所以茶友茶商都非常注意防护,尽量低温低湿,又使普洱茶转化时间减少,只剩一二个月的最佳转化期,这需要多少年来转化,才能达到所需的陈香。

之前香港传统仓的普洱茶入仓理念是:让普洱茶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类似每年夏季的最佳入仓期,存放一年即可有五年或六年陈放期之效果。然后转入类似每年秋季的最佳退仓期,以此为一个周期,能达到陈放一年有三年之转化。

因人生苦短,一饼普洱茶品,需十年时间,即可达到三十年之陈期口感,人生有多少三十年。而且现今市场上基本所有的茶商茶友都认可的普洱印级茶品,普洱号级茶品都是经过港仓,至今之口感已臻化境。

探讨:每年中普洱茶最佳转化期是什么时候?


在与身边茶商探讨的时间,大家都认同在一年四季的自然气候变化中,有一个自然气候时间段是普洱茶转化的最佳时间点,这样是普洱茶在一年转化中最剧烈的时候:夏季至秋季。

进入每年的夏季,通风状态下,自然气候之高温高湿,是生普洱茶品一年中变化最大的一个时间段,茶品的内质在温度和湿度的双重影响下,开始了剧烈的转化,此时间如人在上学,开始学到知识并成长,使普洱茶品之苦涩慢慢消磨去,颇似香港茶仓“入仓”之效。而之后的秋季,通风状态下,自然之高温低湿,高温则将之前的转化环境延续,而低湿而减弱其活性,使之慢慢恢复茶叶静止的状态,不再高速变化,使之更为醇滑,则如香港茶仓“退仓”之效。

自然仓储状态(通风状态下)平均温度(白天、晴天)相对湿度(白天、晴天)高温高湿:30℃80°以上,高温低湿:28℃70°左右。

而每年之夜晚状态下,温度与湿度都降低,普洱茶的转化速度是相对最慢了,这样普洱茶的转化期就只剩半年,而半年里会遇上雨天之阴雨天气,这个时期,又使普洱茶的转化也可能走向另一极端(霉变),所以茶友茶商都非常注意防护,尽量低温低湿,又使普洱茶转化时间减少,只剩一二个月的最佳转化期,这需要多少年来转化,才能达到所需的陈香。

之前香港传统仓的普洱茶入仓理念是:让普洱茶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类似每年夏季的最佳入仓期,存放一年即可有五年或六年陈放期之效果。然后转入类似每年秋季的最佳退仓期,以此为一个周期,能达到陈放一年有三年之转化。

因人生苦短,一饼普洱茶品,需十年时间,即可达到三十年之陈期口感,人生有多少三十年。而且现今市场上基本所有的茶商茶友都认可的普洱印级茶品,普洱号级茶品都是经过港仓,至今之口感已臻化境。

一道普洱茶,从烧水、冲泡再出汤倒入杯中,与二三好友分享,再闲叙几句,人生一大美事。

以普洱生茶为例,探讨普洱茶的保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2007年,普洱市在正式出台的《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中,明确规定普洱茶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原料产地、质量等级、净含量、产品标准代码、卫生许可证、QS标志、生产日期、保存期等12项内容。自此,普洱茶开始强制要求标明生产日期。

同样是在2007年的《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中,对普洱的保质期有专门的注解:满足本标准的包装贮存条件,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

另外,查阅国标《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也能看到相关的内容:并非只有普洱茶没有保质期,白茶也是没有标明保质期的,一般来说,普洱或者白茶在保质期上一般都标注:适宜长期保存。

但市场上不乏有商家造假,把普洱茶做旧,标注成其他年份的来忽悠消费者是老茶,这是特别不正规的生产方式。其实,普洱茶的保质期受多方面的影响,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前提是在正常的保存条件和环境下来探讨此问题。

1、内因

最主要的就是茶叶的制作工艺,每一批茶的味道都不一样,因为每一年采摘的原料不一样,或者说制作工艺的过程中,制茶师对手艺的把控也有差异,最终呈现出来的茶叶品质就会不一样,口感也不一样。

在普洱茶杀青和干燥的工艺中,最能影响酶的活性,如果制茶师傅在杀青和干燥的过程中对温度控制不好,将会影响成品茶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特指属性,进而影响其保质期。

2、外因

就是仓储条件,如果一款茶的保质期是50年,但是在存储过程中没有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可能导致普洱茶的保质期缩短。在这个时间段中,因为其他不当因素的存在,使得其内含物质随着时间流逝的速度变快了。

茶叶形态不一样,保质期是否也不一样?

有茶友说普洱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那么它们的保质期哪个更好呢?其实这两种茶只是形态改变了,其内质不改变,不同的是茶叶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大小不同,而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普洱茶的后期转化问题,与保质期的关系并不大。

一款茶叶的水分含量是不是没有了,茶叶就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呢?

其实,空气中都含有大量的水分,其实茶叶的水分再少也是有的。一般紧压后的茶品水分含量降低至9—12%之间,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茶品发霉劣变的情况了。

网络上关于如何鉴别普洱茶是否变质,也是有一些方法的:第一,是看茶叶表面有没有发生霉变,茶汤的颜色有没有变成褐色等,茶汤的味道有没有异味等。

普洱茶仓储发展史:从香港仓到健康仓(仓储的小盘时代与健康仓时代)


5.2008年-2014年(仓储的小盘时代)

自然仓大行其道

科技仓引领未来

2007年,普洱茶价格冲顶暴跌,市场上的天量库存动不了。于是普洱茶进入了小盘时代,也就是选择古树茶、品牌茶来建仓。这时普洱茶也进入专业仓储时代,不但以东莞为代表的广东仓技术成熟,而且北方仓、西北仓、华东仓、华中仓,等各种销区地域仓兴起来了,原产地仓储也在兴起,勐海仓、思茅仓、景谷仓、临沧仓等等不一而足。

这个时期,不再是湿仓与干仓并行,而是干仓一统天下,大家都有意识地选择干仓存放,并摸索出干仓自然存放之道,于是各地的自然仓成为最主流的仓储形态。与此同时,人工控温控湿的技术仓也在兴起,并研究微生物与仓储的转化,打造科技仓。

被否定的湿仓,在这一时期借助技术仓之名义,获得新生。高温高湿虽然有弊端,但其能让微生物大量繁殖,加快茶叶转化时间。那我们通过技术手段,让微生物大量繁殖,又让杂菌与腐败菌控制在食品安全范围以内,这就是技术仓兴起的原因。

目前自然干仓大行其道,随着微生物科学深度介入普洱茶的后发酵,技术仓已经披上最时髦的外衣,将以科技仓的名义,在未来与自然仓并驾齐驱!定向培育与选择菌群就是黑科技之一,也就是今后你需要什么样风味的普洱茶,我都可以通过菌群的定向控制,来按需制定微生物配方及仓储模式,以陈化出消费者需要的口感……

6.2015-(健康仓时代)

大健康产业与年份茶交易

催生新型仓储概念

2015年以来,有三个东西需要关注:

一是普洱茶作为大健康产业,未来前途无量。

这样,普洱茶仓储将迎来健康仓时代。以后各种仓储概念会弱化,会形成自然存放与人工深入干预两大流派,不管采用何种仓储模型,其最终目的都是回归到健康之道,这就是未来将进入健康仓时代之原因。

二是普洱茶告别卖新茶的“速成普洱”时代,重回年份茶交易体系。

过去的传统工艺强调普洱茶是半成品,所以其需要通过后期仓储来将普洱茶养“熟”(不是指熟茶,是指仓储陈化的后熟作用)。只有经过“后熟”的普洱茶,才是普洱茶成品。

2005年以后,流行卖新茶,无论生茶还是熟茶的工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其实是“速成普洱”,即为了让普洱茶能尽快好喝,尽快上市交易,改变了以前的“半成品”工艺。

在生茶方面,许多人将前发酵的萎凋、渥红、闷黄、摇青工艺,绿茶的高温提香等带入普洱茶的初制中来,这些绿茶化、红茶化、黄茶化、乌龙茶化的工艺窜进来,虽然新茶就能做到苦涩度低、香甜柔,适口性好,适合现喝,但缺乏后期陈放价值。

在熟茶方面,传统工艺以轻发酵、适度发酵为主,2005年以后为了让熟茶做出来马上能喝,能尽快上市交易,采用了重发酵技术。重发酵的熟茶,口感顺滑,适口性好,发酵出来,摆放几个月就可以喝。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香气不够,喝了口腔有点干燥,没有回甘,后期转化空间不大。而轻发酵的熟茶,才做出来不好喝,需要长时间后期转化才逐渐变得越来越好喝。转化到位的轻发酵熟茶,香气好,回甘生津,具有极高的品饮价值。

今后,普洱茶要重新回归半成品工艺,让半成品在通过后期仓储熟化为成品,并形成绝大多数的新茶、中期茶以品饮消耗为主,少量精品茶长期收藏的格局。

也就是,新茶品饮消费,以前发酵与绿茶化的创新工艺为主,其适合现喝及三到五年之内喝掉。(占40%)

中期茶以传统普洱茶半成品工艺为主,后期仓储五到十多年,转化到一定程度,大量品饮消费掉。(占40%)

挑选少量精品茶长期收藏。(占20%)

三是仓储形成金字塔结构:原料仓、流通仓与精品仓各安其位。

仓储有三个层面的东西,一是原料仓,这是料头与生产厂家的战略性收储,以应对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为拼配储备原料。

二是流通仓,其模式是仓储两到三年,最多七八年,然后大规模推向市场,其是快速流转,走大货的模式。而且其是一边仓储,一边卖茶,只要有客人要,不管是新茶还是中期茶,都很乐意开仓放粮。

第三个层面是精品仓。仓储要大幅度升值,必须物以稀为贵,显然不是大货,而是精品才有长期存放的价值。大货还是要在流通仓快速变现。天量的莞仓,为什么卖不起价,变现难,其实就是搞混了流通货与投资货,大量的流通货长期投资,这无疑是莞仓的悲剧。

流通仓与精品仓可区隔建仓:大货存流通仓,以卖新茶与中期茶为主,有长期陈化价值的优质茶品入精品仓,以卖中期茶与老茶为主。二八法则,将成为普洱茶仓储发展的主流:仓储二分精品收藏,八分大货流通。

如今,普洱茶仓储已是三足鼎立,即勐海是原料仓的高地,东莞是速成仓的高地,昆明是慢养仓的高地。

至于流通仓这块,勐海会形成原产地流通仓,东莞会形成速成流通仓,昆明会形成“互联网+流通仓”。

普洱茶:普洱茶的饮用


普洱茶据专家考证,从口味上讲越长越好的观念是错误的,普洱是看茶的存放环境跟存放湿度有关系的,2年的普洱不一定比5年的差,所以喜欢普洱的朋友可以考虑买前泡一杯饮用,一般高档的普洱2-5年最佳,长时间普洱也不一定好。

普洱茶的喝法包括选茶、备具、择水、投茶、喝法5个环节。

1、选茶:喝普洱茶最好选用景德镇等地生产的专用薄胎瓷器皿,因为陶瓷器皿泡茶不走味,能较好保持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

2、备具:饮具最好选用专用瓷杯。

3、择水:水原则上应选用软水,如纯净水、矿泉水等,也可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如果是山泉水,那就更好。水温对茶汤的香气、滋味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普洱茶要求用100℃的完全沸水冲泡,才能泡出普洱茶的香味,才是正确的普洱茶喝法。

4、投茶:为了使茶香更加纯正,要进行温茶,即第一次冲下的沸水立即倒出,温茶可进行1~2次,速度要快,以免影响茶汤的滋味。

5、喝法:正式喝普洱茶时,1分钟左右即可将茶汤倒入杯中,茶底继续喝,随着喝的次数增加,喝的时间可慢慢延长,冲1分钟作用逐渐增加至数分钟,这样泡出的普洱茶茶汤才比较均匀。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新学说:普洱茶断代与分期的探讨》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新学说:普洱茶断代与分期的探讨》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