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三要素:茶底、仓储、时间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熟普洱茶底 生普洱茶底 普洱茶时间

【www.cy316.com - 熟普洱茶底】

普洱茶三要素,严格说优质普洱茶三要素,或说普洱茶令人爱好、着迷的三要素。还有很多的一大部份人,拿起一个随便的普洱茶,就以为是普洱茶了。至少可以说,普洱茶的概念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很模糊的。概念模糊对普洱茶是不利的,对买茶,喝茶,藏茶的人也是不利的。我们做某事,起码要知道为什么,应该怎么样。普洱茶的内涵极丰富,我们在这里只说三个重要的要素,更多的留待另外的篇章。

三要素:茶底、仓储、时间。茶底,用适合转化的茶菁和适合转化的制程所生产的茶。普洱茶需要后陈化,而且要漫长的时间。没有漫长时间的后陈化,我们只能说是云南晒青茶(新的生普)。当然,有人说我就喜欢喝新的生普,这是我们不能反对的。但显然云南晒青茶不能涵蕴普洱茶,普洱茶却能涵蕴云南晒青茶。这是普洱茶需要时间陈化的很好说明。

严格说,新生普只能算是半成品,经过后陈化而成才是成品。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普洱茶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想一夜而成是不可能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岁月的历练。当我们拿出一饼陈茶,明显会感到岁月的痕迹,沉甸甸的,一种厚重感悠然而生;拿起一饼新茶,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普洱茶令人着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一些能穿越时空的东西,也许更令人着迷吧。关键它还有变化,变得更好喝。给人或希冀、或想像,或惊喜……

漫长的时间,一定是需要很好的仓库保存。如果没有很好的仓储,茶可能耐不住岁月天气的摧残,或受潮发霉,或吸到异味、杂味。这样的说,不但不能称优质普洱茶,连普洱茶都称不上了。普洱茶漫长的后陈化,既要大自然的伟大的力量,又不能受到伤害,损害,所以一流的仓储是至关重要的。

新茶的时候,我们要挑选的是茶底,茶底的好坏,是日后茶品的基础。旧茶我们要看它的仓储。无论买茶、品茶、藏茶,茶底、仓储,时间都是普洱茶三个最重要的要素。抓住这三要素,心中就有底了。当然,要掌握这三要素,还要茶友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才能掌握的。我们在这里只是理论性地提出来而已。供茶友去参考。

cy316.Com精选阅读

普洱茶三要素之——论茶底的重要性


我们之前说过,普洱茶的三要素分别是仓储、叶底、时间,这篇讲的是普洱茶的茶底。茶底是普洱茶的根本,本源。离开茶底,就脱离了根本,成了无本之源。巧妇难为无米炊是也。因此,脱离了茶底,后面的二个因素都不用说了。不少人认为,所有普洱茶都会越放越好,越陈越香。因此,我们有必须理清一个概念。我们常常打个这样的譬如,橙皮永远放不出陈皮,就算新会柑皮不是其特殊的工艺,也不会放出陈皮。所以,我们说茶底有三方面的含意:一、符合制造普洱茶的茶菁,这应该是特指云南特定茶区所出产的茶菁。并不是任一茶菁都可以制造普洱茶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也。可能有茶友会说,这不是多余吗?普洱茶那有不是云南的茶菁的?非也,利益驱动,市场会五花百门,千奇百怪的,举个较为明显的例子吧,有些茶的成品售价,比云南最便宜的茶菁还要低都有的。一种可能就是老板喜欢赔本,一种可能就是用了其它地方的茶菁。如果,茶底压根不是云南特定的茶菁,怎么放,放多久,还是白放的。二、茶菁的优与劣,是云南特定的茶菁,就入了大围了。但云南茶,或者说任何地方的茶都有优劣之别,品质都不会一致。一说到茶质又会带出,古树、台地、有机、生态、大树、小树………等等一系列的名词。名词,花样可多种多样,但这些都是表象,茶的实质万变不离其中,主要体现在有益的内含物质丰富,不良的刺激性较小,就是好茶,相之,就是劣茶。变化,或说后陈化需要有物质,不可能无中生有的。有才可生有。事实上,很多茶友都所经验的,同等条件存放,有的茶品会越放越香浓,而有的茶品会越放越寡淡。其实这就是原来茶底的优劣之别了。所以,选优与劣茶底存放是决定普洱茶未来茶品的关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做这件事,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这叫自觉,也是自由的。三、正常工艺,指没有把茶菁做坏的工艺。普洱茶能继续后陈化,跟它传统的工艺有关。按采摘→杀青→揉捻→晒青,特别强调和关健的是晒青,由于是阳光正常温度进行,它使茶叶得以保留活性,这是奠定了其后陈化的基础。如果,不是常温晒青,而是高温烘青,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要特别指出,正常工艺和没有把茶菁做坏的工艺呢?因为现在市场上,有的为了新茶现喝的效果好,会采用一些急进的方法,破坏了茶的活性。如果,要买新茶自己存放,选择茶底很重要。

普洱茶的叶底三要素是什么?叶底开展度又是什么?


普洱茶的叶底三要素是什么?是嫩度、色泽、匀度。下面给大家谈谈叶底的三要素。

一、叶底三要素:

1.嫩度

嫩度:芽头及嫩叶的含量和总体叶质的老嫩。将叶底其平摊开来,看其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初展还是一芽二三叶等。辨别叶片整体的老嫰程度,除了眼看外,还可用手来揿压。手指揿压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起的表示叶质老。叶脉不隆起平滑如绸缎的为嫩;叶脉隆起触手的为老。普洱茶叶底隐藏着的秘密叶子边缘锯齿平和的为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叶肉厚软的为最佳,代表嫩度好、内含物质丰富,多为高山优质茶原料;柔软但薄的一般,又硬又薄的最差。

2、色泽

色泽:叶底的色泽能非常直观地反应一款茶的原料和加工优劣。Ⅰ.颜色要正常,具备该茶类应有的颜色要求。若有爆点(雨天茶)、焦叶、红叶、红梗子、叶片糜烂就不好。Ⅱ.色泽要亮!亮,并非叶子自己会发光,而是一种鲜活、润泽、饱满、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充满活力的明亮,就像早春雨后刚刚萌发的树芽,那种富有生命力的明亮,是夏、秋的树叶所无法具备的。

3.匀度

匀度:看一款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否较统一。匀度相对比较次要,一款茶蒸压的“泡”、“铁”定位,干燥的程度,及您取茶的方式皆要相应考虑。匀度多与采摘加工管理有关。若茶农采茶马虎,叶底反映大小不匀整。加工时,将不同山头、不同批次采摘的茶不加辨别地混和加工,亦会匀度欠佳。匀度差,代表采茶做茶不严谨、不规范、不认真。叶底的一致性要从叶面色泽是否一致,芽、叶、梗的形态是否有明显的出入,叶面特征即叶形、叶缘、叶脉等是否均匀一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评鉴。

二、叶底开展度

普洱茶经过若干次冲泡后,叶面应该能够渐次展开最后完全舒展。毛茶制程控制到位且后期储存良好的普洱茶,一般经过六次冲泡即可完全舒展。稍经冲泡即可完全舒展的普洱茶,一般是茶菁过于粗老,揉捻没有到位,这样的茶叶通常耐泡度比较差。久经冲泡而叶面却很难完全舒展或只有小幅度展开的普洱茶,生茶则意味着或揉捻过度或杀青温度过高或后期储存过程中过于高温高湿,而熟茶则反映出发酵过度甚至可能已经形成了“烧心”现象。

看完这辑,您是否也跃跃欲试,当即就将您喝净的叶底摊开,实战一番,从此莫要小瞧了那位茶会中默默在一旁抠茶渣的茶友,自然也莫撇开茶品口感,单凭叶底孤行!

细说普洱茶之—:茶底、仓储、时间


我们在前行中,更多的不是害怕路途的遥远,畏惧途中的险阻,而是找不到方向,看不到胜利希望时候的彷徨。路是人走出来的,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说的话,细想这句话,说了几方面的问题,一,未成路之前,需要有人去走;二,走出之人觉得可行;三,照着走的人觉得方便,方可多人走。多人走自然就成了路。

成了路,方向,目标,胜利之类的问题,是不在话下的。但未成路之前,要走出一条路,方向、目标,能否成功之类是很成问题的。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探问一下问题的本源、实质,目标是什么,方向在那里,也会自然而然的清晰起来。但这样问题未免过于简单,在我们探路,寻路的途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干扰,受很多假象所迷惘,以至使我们心理蒙蔽,迷失方向。

普洱茶现在也处于正走未走之路,虽然普洱茶已有悠久历史,但以前的普洱茶跟现在的普洱茶不在同一概念下,所以是没有照搬的经验的。我们得走出一条可行之路,才会成普洱茶之路。接下来,我们将深度解读现今普洱茶的本源和实质。

普洱茶三要素:茶底、仓储、时间。

茶底有三方面的含意:一、符合制造普洱茶的茶菁;二、茶菁的优与劣;三、正常的工艺,指没有把茶菁做坏的工艺。

仓储,通常指的纯干仓。只说纯干仓未免过于笼统,纯是什么意思呢?正常的环境里,空气含有一定的水份,只不过或多或少而已,多则湿度大,小则湿度细。显然这里的“纯”不是绝对的意思,也就是纯干仓,不是空气里绝对没有水份的仓库的意思。按有利于普洱茶变化,也不是需要绝对的“干”。

时间,漫长的岁月。只要我们认真审视“时间”这—命题,你会肃然起敬。因为,它不能造假,不能重来,过了就过了。而且,我们的生命也是由不同的时间“段”组成的。可以说,我们过了“某”时间段,即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已经完成(缩短)了一段。所以,时间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任凭你多富有,也不可能把时间买回来。

泡茶三要素 新手茶友必看


茶是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地区产茶,不少人把饮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方法。不过,很多人对茶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用量: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应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茶、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水温: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时间: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

茶树的阴面与阳面:普洱茶山三要素“少、贵、久”


茶山三要素:少、贵、久

绝对不要谈普洱茶三大茶区(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易武、莽枝、倚邦、革登、蛮砖、攸乐),现在连小屁孩都会背了。

要想控住气场,非得这样不可:“老班章村长今年送来的新茶,他自己都舍不得喝,毕竟那颗大茶树,一年才能采至多5斤。”

这话不能接,别人要是问,值多少钱就俗了。而且,一个连老班章的市场价都不知道的人,配喝这稀有的茶吗?更不能问,怎么那么大的茶树才有5斤,茶采多了伤茶树啊!

在我大冰岛,去了保证你喝到吐

这还不是标准答案,要是恰好,也有人带了点冰岛茶来给你鉴赏。照例,开泡之前,有许多问题,但只需要一个就足够杀敌。“是阴面还是阳面?”“这茶采的是茶树向阳面还是背阴面?”

答不上来就对了。这个时候,就可以从身后的杂乱的茶柜抽出一块茶砖,“让你们见识见识,40多年的茶是什么滋味。”这个时候笑容,绝对要莫测高深。别人想买块回去学习学习,你要大声惊呼:“1块?知道不知道这个茶砖全世界存不超过3块,能闻到香味就不错了。”

终于可以喝茶了。一个特牛的人会自己泡茶吗?不会。要是你连个泡茶小妹、小弟都没有,怎么能混出个名堂来?

你的任务只能是评点、引导,即便是茶泡得不好,也是小弟小妹不熟悉茶性使然,跟你没有关系。

口诀也是有的:香气靠冲,颜色靠吊,茶气嘛,靠绕了。

发了霉的港仓普洱茶,一定要先用热气蒸蒸,美名曰“去味”,来点橄榄碳烧起,名曰“增香”,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点香,那是土八路干的事情,凡事过了就“夺味”了。

谈到日本生铁壶的时候,要感慨几句:“日本的老铁壶都被中国人买光了。”再加一句“兄弟我在日本的时候”会有加分。说说可以,但千万不要写生铁壶可以让云南高原水温到100°,万一被方舟子看见就麻烦了。

深圳净水三千,每次去都能喝到好茶

宋代兔毫盏那是传说,明代青花瓷那是歌,清代的曼声壶,有的也是仿品,不妨不妨,其他名家辗转到你手上的还是有几把的,其中最关键是养了多久——那种不泡茶,在5米开外就能闻到茶香的足够,况且,现在谁不认识几个景德镇工艺大师啊。周高起推崇的大家要时刻提起,咱喝得是明茶氛围,千万不要穿越到清代啊,弄出一个王世襄的清代,就和韩寒没有什么区别了。

茶桌,当然是黄花梨、紫檀木、老鸡翅木这个级别的。

能喝出山头、年份的人,最早是张岱;能品出水不同的人,更早,叫陆羽。

你不是“张羽”再生,至少那刻他们要灵魂附体。熟背中国工业区的分布,其方圆百公里的水不能点到,重点选有雪山背景的矿泉水。

△有一双好看的手,会加分

说茶“回甘”、“滋津”是你的事情么?不是。你要说“舌底鸣泉”,“禅茶一味”,“人淡如菊”,最后回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上。

“张羽”是一个不错的绰号,在茶界,没有个号怎么混?某某斋(堂)主人,某某协会会长,某某泡手,某某品鉴师,不能老是茶痴、茶怪、茶疯子乱下去

你现在明白了,喝茶其实与茶没有多少关系,长物志而已,比得是谁拥有的长物多而已。

普洱茶的北方仓储——北方存放普洱茶切记三大要素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坊间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说是北方地区平均温湿度低,陈化速度过慢。甚至在一些南方茶商或港商的概念之中,云南生产出的生茶,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湿仓的处理后才是成品(关于湿仓的话题,将有后续论述)。这种概念实际上是片面的——茶品陈化的快慢与优劣,并不能以单一个体的口感作标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是茶种正确,制程正常的普洱茶品,其后续的转变必须以品饮群体的生活习惯与文化背景作为标准。举例来说,北京人对于普洱茶的品饮取向,必然以其自身的体质与习惯为准,而不能以粤港人士的取向为凭依。

从另一角度来说,现代人能够品饮到的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以往多仓储于南方,随着普洱茶的推广方才逐渐进入北方市场,北方人在无从选择(对于同年份普洱茶品而言)下只有品饮这些茶品,并非是说这样的仓储(相对高温高湿的南方仓储)就是最优选择或仓储标准。若是这些茶品一直存放于北方呢?会不会有另外一种转化结果?因此在没有完全对应的茶品进行比对时,不能武断的说“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

仓储的干湿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仓储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消费者品饮习惯。对于华南茶友而言,华东仓储就显得“过干”;对于华东茶友而言,华北仓储又显得“过干”;而西北仓储的茶品在华北茶友面前,又是十足十的“干仓”了。若是以对于仓储的调控而言,实际上在相对低温、干燥的北方更容易建立优质的仓储。盖因增湿、增温相对而言较除湿、降温容易且成本低,风险相对更低。

附录:北方存放普洱茶切记三大要素

一、恒定的温度: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

二、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这样放置的茶,茶气都给吹走、茶味都给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所以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另外,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是会变味的。因此,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三、适度的湿度:现在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解密:普洱茶仓储关键要素_普洱茶如何保存?


导读:关于普洱茶的仓储,石老师曾于业界首倡干仓仓储,但“干仓”之“干”也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合理的。现在经常会听闻一种更为极端的“干仓”,追求低温、低湿、通风仓储。这就很有必要予以厘清了。

温湿度

仓储的温湿度是关系到普洱茶转化速度和转化风格的关键。确保仓储环境的温湿度保持在合理的区间,既可确保茶品的转化速度,又可保证茶品的转化风格是存茶者所希望的。过于低端的环境温湿度会使得茶品转化速度过慢,显然不是茶主所期望的预期。一般而言,保持接近存茶地自然环境的温湿度,仅仅在一些极端环境时进行调节,可以确保茶品的茶性转化结果更为适合仓储第常住民的体质。

极端环境的调节

比如在我国南方地区每年如梅雨季节等湿度过高的时节,通过选择相对干爽的环境,并用抽湿机等对环境进行人工干预,可以避免茶品的霉变。在我国北方秋冬温湿度均较低的季节,选择有供暖的环境存放茶品,通过在仓储环境中放置储水容器等方式适当提高仓储湿度,可以保证茶品保持一定的转化速度。

通风度

所谓“通风”也应是有度的。强通风环境,茶品会快速氧化产生油哈味,会严重损害茶质。而密封性过强的环境,茶品会更容易由于厌氧菌的比例增加产生异味。若是新制茶品或是新出仓茶品,茶品含水量较高,在通风性差的仓储环境下茶品会从内部开始发霉。

普洱茶仓储,应保持相对不通风环境。当人处于茶品仓储环境中,没有气闷感,点燃火柴火焰稳定无晃动。

【深度】普洱茶仓储需要考量的要素


无论是家庭存茶还是专业存茶,温度、湿度、通风度、异味、光照、重压度等都是需要考量的要素。

这些要素,有一些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之下可以产生不同的仓储风格——也就是说,并无绝对好坏,只是看存茶者自己的取舍。比如:温度、湿度。茶品仓储条件的温湿度条件有多种组合,可将其简单分为四种,即: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低温低湿。

所谓高温高湿,是指茶品长期仓储与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甚至达到100%)的不通风环境。普洱生茶在这样的环境中会由外而内的快速生长白霜,时间过久会导致茶品的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迅速软化转甜,但完全丧失普洱茶应有的茶质茶性。汤色黑红不清亮,若过度熟化则叶底出现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

熟茶若经过高温高湿仓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若再经过适当的往返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参香出现。

所谓高温低湿,指茶品长期存放于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65%以下的环境。如新生茶存储在这种环境过久,茶品易产生入口不快之酸化现象,如加上环境不通风则酸化现象更为明显。此类高温低湿的通风环境,一般茶商用来快速退仓,能让仓味与白霜迅速消失。但若经验不足,控制失当,虽仓味消失,然白霜犹存且出现茶菁黑而不亮的现象,口感会接近熟茶。

所谓低温高湿,是指茶品长期存储于温度26℃以下,相对湿度却在85%以上(甚至达到100%)的不通风环境中。这种环境多见于普洱茶的广东仓储。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低温”是相对于香港仓储而言,如若与我国北方仓储相比,又可以算是高温了。不同的环境条件适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生长,比如港仓中的微生物以黑曲霉为主,而广东仓储则以白地霉为主。不同的微生物种群会导致茶品转化的差异。这种仓储环境下的茶品会转化出类似土腥气的味道。

所谓低温低湿,是指茶品长时间存储于温度26℃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但不通风的环境之中。目前许多茶仓都是这种环境条件。如此虽仓储耗时较长,但此法较可保存茶性,稍控制得当,不易产生熟化或劣变现象,此类茶仓的白霜是藉由茶品自身湿气所生,内外较均匀分布,对于茶品后期的陈化有正向的作用。

与高温高湿仓储类似,熟茶在这种环境中同样会产生樟香,如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也会导致参香的出现,不过相较于高温高湿仓储,低温低湿仓储茶品需要的时间较长,不过熟茶的茶性茶质也会有较为完整的保持。

除了温湿度以外,其它仓储要素往往都是单向的选择。比如异味,无论是香味还是臭味,对于茶品而言都是负面的,因此存茶环境一定要隔绝异味。光照也是对茶品绝对有害的,其中对茶品损害最大的就是紫外线。茶品存储环境的通风度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过度通风会导致茶品快速氧化,会让茶品内质的快速损失,而完全密封又会导致茶品转化速度过慢。毕竟广东潮湿季节的仓储环境对于全国多数地区都是异数。对于家庭存茶者而言,一个温湿度计是必须的,若是在南方或华东沿海地区,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过度潮湿的,一个密闭性比较好的存茶空间(比如门窗密封性良好的书房)和抽湿机也是很有必要的——根据经验,专门的抽湿机比空调抽湿效果要好,因为空调抽湿会有异味,有一定风险。

至于重压,由于私人存茶很少能遇到,所以一事一议即可。

若是存茶数量有限,那么书房的书柜顶部是非常好的位置。普洱茶的存放,只要茶品保持原饼包装,装入无异味的纸箱,然后封箱(很多人会忽略一点:尽量不要使用异味过大的封箱胶带),扔到书柜上面,忘了它,ok。

至于正在喝的茶品,以前我是存放在类似文件袋的茶叶袋,后来发现存茶盒比茶叶袋更为合适,可以在拿取之间尽量保持茶叶条索的完整性,同时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放茶空间。

在个人存茶经验中,也遇到过几次茶品报废的情况,结合与茶友交流中听到的一些情况,总结如下:

1、通风过度

2、吸收异味报废(包含环境异味或是存茶包装物异味)

3、日晒报废

4、发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若茶叶发出的是白色的菌丝,实际上并不影响茶品的品饮,只要在合适环境慢慢退仓(过快过慢都不合适,过快退仓会导致白霜无法褪去)。但若茶品上长的是黄色、绿色或黑色的菌丝,则一定要丢弃了。

茶友在存普洱茶时,还需注意茶品的紧压形式与紧压程度对于仓储结果的影响。

紧压茶在最开始的两年内,由于紧压过程的加温加湿加压给茶品带来的影响,其转化速度会快过散茶(基于同样原料制程的前提之下)。而三五年之后,当紧压茶品由于紧压带来的增速条件释放殆尽后,散茶的转化速度就会逐渐追上并赶超。不过紧压茶毕竟经过了一个散茶所未曾经历的加温加湿加压的过程,其与散茶的转化方向会有所区隔。比如散茶茶质在存储过程中的逸散损失会大于紧压茶,散茶的香气就会不如同样原料同等年份的紧压茶。

对于紧压茶而言,砖饼沱等不同形式本身并不会給茶品的转化带来明显的不同。只是在过去制作沱茶大多选取级数较高、较为细嫩的原料,而砖茶则大多由偏粗老的原料制作,最后茶品转化的不同往往来自于原料(毛茶)而非紧压形制。

紧压茶的单位重量也会影响转化的效果。紧压茶的单位重量越大,其中心距离表面的距离就越远,这样一来茶品压制完成后就会越难干燥,同时内部的茶叶由于难以接触氧气会有转化不足的问题。因此过大的紧压单位重量(超过500g)是不利于茶品的后期转化的。

紧压茶的紧压程度对于茶品的转化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熟悉的铁饼和泡饼,就会因其紧压程度不同导致不同的转化方向。一般而言,紧压度越高,相对陈化速度较慢,但茶质较易保存,陈化后易出花蜜香(但紧压过度时,又容易出现茶心焦心现象)。若是紧压度较低茶品相对松散者,则陈化较快,汤质较滑,但香气表现上会相对不明显。

对于极度反对湿仓与老茶的茶友,实在是无力吐槽。普洱茶从清中后期到2001年之前,都是处于“香港历史”时期,港仓仓储是普洱茶最为主流的存放方式,熟普洱茶的工艺创制也是脱胎于香港仓储(从百度上找到的熟普洱茶的各种传说故事,以及一大票的“之父”、“之母”啥的就算了,不在本题讨论范围之内,若有人感兴趣另起题回答)。普洱茶的风潮再起也是因为大量存储于香港的老茶被饮茶人发现它未曾被发现的美好一面。

2001年以前,普洱茶的品饮文化与信息全来自香港仓储概念,港澳台品饮普洱茶多以香港湿仓茶为主,只是仓储程度上有所差异。渥堆熟茶的制程源自于港粤人工快速发酵陈化,两者在制作原理与理化分析上有所联系,均是以高温高湿不通风的方式促生菌类,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其内含物质快速转哈,以改变其香气口感。可以说,熟茶就是极致的湿仓。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创造熟茶工艺的目的,就是仿制老茶的口感,以人工快速熟化的方式达到立即适合品饮的口感——这里的适合,迎合的恰恰是普洱茶当时的主要消费者的口感。熟茶创制初期,工艺以轻发酵为主,茶品堆味强烈,主要还是交予香港湿仓仓储。自1996年开始出现大量高发酵茶品,堆味降低,不过其厚度、甘韵也随之下降。如何不降低口感而能见地、甚至没有堆杂味,是目前所有渥堆工艺的目标。熟茶工艺的目标就是代替经年的仓储,而目前在革命性的新技术出现之前,仓储仍然是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最佳方式。

最早将茶品有计划、概念性快速入仓和陈化,应源自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陈春兰老号。在那个时代香港茶楼所使用的茶饮是以大量低价的茶品供消费者无限量饮用,而绿茶、乌龙茶、铁观音之类单价过高,无法承担这种需求,故而当时价低量大的普洱茶(散茶与紧压茶)就成为首选。但是港人饮茶多习惯重烘焙乌龙、铁观音等,普洱茶(当时还没有熟茶)对其而言过于苦涩,常人将其置于地仓之中陈放。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发现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能使普洱茶快速陈化,使得茶品得以适饮。经过不断地的观察和实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即发展成刻意的人工仓储方式。五十至六十年代云南方面考察学习的洒水渥堆制程,即源自于此概念。

在1995年以前,香港老茶庄老茶人对于普洱茶的概念是一定要入仓的,且不重视年份,如果不好喝,尽管时间怎么久都是不适合品饮的。在香港老茶庄,很多都是将普洱茶的外包装纸与内飞拆下,不管年份与品牌。时至如今,一些老茶人仍认为“云南所产茶品(生茶)只是半成品,必须经过适当仓储,才能产生普洱茶之真味,才是真正的普洱茶”。因此湿仓茶的概念,不只源自于香港,也成就于香港。香港历史与湿仓历史,都是普洱茶历史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反对北方干仓的意见,也予以说明。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坊间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说是北方地区平均温湿度低,陈化速度过慢。甚至在一些南方茶商或港商的概念之中,云南生产出的生茶,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湿仓的处理后才是成品。这种概念实际上是片面的——茶品陈化的快慢与优劣,并不能以单一个体的口感作标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是茶种正确,制程正常的普洱茶品,其后续的转变必须以品饮群体的生活习惯与文化背景作为标准。举例来说,北京人对于普洱茶的品饮取向,必然以其自身的体质与习惯为准,而不能以粤港人士的取向为凭依。

从另一角度来说,现代人能够品饮到的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以往多仓储于南方,随着普洱茶的推广方才逐渐进入北方市场,北方人在无从选择(对于同年份普洱茶品而言)下只有品饮这些茶品,并非是说这样的仓储(相对高温高湿的南方仓储)就是最优选择或仓储标准。若是这些茶品一直存放于北方呢?会不会有另外一种转化结果?因此在没有完全对应的茶品进行比对时,不能武断的说“北方不适合仓储普洱茶”。

仓储的干湿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仓储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消费者品饮习惯。对于华南茶友而言,华东仓储就显得“过干”;对于华东茶友而言,华北仓储又显得“过干”;而西北仓储的茶品在华北茶友面前,又是十足十的“干仓”了。若是以对于仓储的调控而言,实际上在相对低温、干燥的北方更容易建立优质的仓储。盖因增湿、增温相对而言较除湿、降温容易且成本低,风险相对更低。

长时间有存储普洱茶经验的茶友,一定会发现茶品存放中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沉默期(亦称尴尬期)。茶叶成分复杂,在历经岁月的仓储过程中,因为各种内含物质之间转化的周期不一,在相互无法支持辅助之时,茶品口感会呈现无香、淡、寡、薄,甚至酸、杂等现象。此时品饮茶品,会发觉作为新茶品饮时种种优点似乎都沉默不出,故而得名。

台地茶在相对湿度70%左右、平均温度25℃左右,微通风的仓储条件下,其转化周期约为七年,而其沉默期约发生在三四年间;而古树茶在此仓储环境下,转化周期约为五至六年,其沉默期会在大致二到三年左右发生。也就是说,沉默期大约会在茶品转化周期的一半时出现。也有人将其称为哑巴期,对此亦需年份转化的红酒也有类似状况。

因为沉默期过后就是茶品转化的周期节点,因此只要度过沉默期,茶品的香气、口感就会逐渐回复。

掌握泡茶三要素,自己泡茶也好喝!


有的茶艺师泡茶很好喝,而自己泡茶却总是苦涩,这是怎么回事呢?

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今天,馆长就谈一下泡茶三要素:投茶量、冲泡水温、冲泡时间。

泡茶技术包括三要素:

(1)投茶量: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投茶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2)冲泡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3)冲泡时间:

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好茶,冲三次即可。

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泡茶三要素,在冲泡之中随意改变,趣味无穷。

普洱茶仓储:香港仓储


气候特点: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湿度超过92%,香港的自然仓储环境相比我国其它地区也是少有的潮湿。

环境对仓储的影响:香港每年的4月和5月会出现返潮,花岗岩地形地面发生渗水,地下室仓库即使架高货物,地面还是有液态水,整个仓储环境的湿度达到了过饱和。香港夏季气温特别高(超过35℃),同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茶品自身的氧化反应以及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再加上相对不通风的环境,茶仓中会格外的潮湿闷热。

仓储习惯:香港普洱茶存放的仓库有两种,一种是公设仓库,一种是私人设立的仓库。私人仓库在存放普洱茶时会定期进行翻仓,将仓库中的茶品的空间位置进行改换,避免由于仓库中温湿度分布不均造成茶品转化的程度不同,而公设仓库则不会帮助物主翻仓。一般在存放三年过后,茶品会被拿出退仓两年,退仓会选择在一个高温干燥(相对于湿度过饱和的环境)微通风的环境之下。

退仓的时间大多选择在冬天,以利用冬天相对干燥的气候将茶品中过量的水分抽出。完成了第一个仓储循环(入仓三年,退仓两年)的茶品会第一次上市贩售,在经过一两年的销售后再入仓,完成第二个仓储循环。(不同的茶庄会有不同的细节调整)。茶品从新茶到仓储完成要经过起码十二年的时间。

陈放效果:得益于香港仓储环境,这里的普洱茶入口醇滑明显,茶香气有樟香和参香两种(真正的老港仓才有)茶汤成酒红色透亮、不卡喉!

普洱茶仓储


1、湿仓(入仓、高温高湿)

是指将茶叶放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将新茶快速做旧,当老生茶卖的做旧手法。这种做法一直被茶圈诟病。

所谓高温高湿,是指茶叶长期存放于均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这样会使茶叶加快转化,香气下降,口感熟化转甜,丧失普洱茶的的特性。汤色乌、暗,叶底软烂。这种茶经过退仓之后,表面很容易出现白霜,味道也会出现参香、槟榔香等。

2、、干仓(昆明仓、自然仓)

干仓是“湿仓”的一个相对概念,指茶叶存放的环境温度≤25℃,湿度<70℃,透气不通风的环境自然陈放的茶叶。

这样存放的茶叶,汤色明亮、透澈,干茶饼油润有光泽。5~15年的茶滋味中常有“梅子酸”的特色,口感清爽,香气口感皆好,叶底活性强。

狭义可以理解为“昆明仓”,广义可以理解为“自然仓”。因大量的交易存储发生在昆明,大量茶叶储存在昆明,因此“昆明仓”成为了一种风格代称。茶圈中认为,只要满足“干仓”条件,各地气候不同所存放出来百花齐放的风格的“自然仓”,更得每泡皆不同的普洱茶的要义。

3、技术仓

称是建立在科学微生物的基础上,控温、控湿、控菌的茶叶深加工仓储。这种技术仓是加速茶叶陈化为目的的升级化仓储,符合食品安全。甚至于能通过培育菌种,来达到固定香型,例如玫瑰花香、桂花香等。

技术仓的在茶圈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而技术仓在市面上也不普遍。

4、仓味

一是“湿仓”的衍生,是为贬义。

二是指代高温高湿地区,例如两广、港台气候环境下存储出来的味道。

5、、退仓

有很多茶高温高湿存放时间不长,只有微入仓加快转化。刚出仓茶叶霉味重,经过高温低湿通风的环境,使不愉快的味道减退就是所谓“退仓”。

入仓又退仓的茶叶滋味薄,比较难喝出来。但此种茶香气如同湿仓茶一般,无香。

6、白霜

一是菌类残留物,是茶叶经过高温高湿环境存放后,茶叶表面菌类品种数量增多,退仓后的残留。

二是茶膏霜。这种白霜是茶叶自身的儿茶素和咖啡碱的络合物质,具有品饮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有白霜的茶膏极少见,这种茶膏又称石乳,白霜不会有任何的异味。

三是小青柑的白霜。是果皮里所含的糖分、柑油渗出,在表皮凝结的果糖霜。“果霜”是干果品质的体现,有医书说“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能利肺痰,其润能滋肺燥。”

普洱茶:时间VS仓储,谁更甚一筹?


前几天,遇到一位广东的茶友,在交流的时候他说:“非10年以上的茶不喝,只喝有年份的茶。”所以,我们便在他不知年份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盲品。对比了存放于昆明的2006年的麻黑与存放于广州的2013年麻黑古树。

两款茶汤色看上去差不多,但喝起来却是2013年的麻黑更胜一筹。当时,这位茶友就懵圈了。没错,很多朋友都听过普洱茶越陈越香,越存越好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2006年麻黑竟然没有2013年的麻黑好喝呢?

这究竟是昆明、广州两地干湿仓的问题,还是存放时间的问题呢?

由于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所以曾经有一些人为了存茶增值便把茶叶放置在湿气较重的环境中,或者人为加湿加温,加快茶叶转化的速度,使得茶叶口感滋味在短时间内达到存放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效果,给茶客造成这款茶年代久远的感觉或者说是误区,这样的存茶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湿仓。

湿仓存放的茶叶,茶叶表面的湿度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这样环境下的很多茶叶其实已经发生霉变了。虽然冲泡出来的茶汤看上去依旧红浓、口感顺滑、有陈味和类似老茶的特点,但喝起来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不舒服的。与真正存放一定年份的老茶带给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那么,存放时间很长的老茶,就一定很好喝吗?

其实,我们认为这也是要看具体情况的。一款茶无论存放多久要想好喝品质必定是要有保证的,只有原料品质好的茶才会越存越好。同时,存放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存放地气候常年干燥,那么茶叶转化会很慢,比如在昆明存了10年的茶,所转化出来的状态类似于广州正常存放3-5年的状态。一般来说,昆明仓存放的茶香气更高扬,广州仓正常存放的茶,茶汤更厚实,香气更沉稳。

那么,在存茶的过程当中,究竟是时间重要还是仓储重要呢?

我们认为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您可以思考一下存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要年代久远?还是品质良好?

相信每一个茶友都想要得到品质、口感、滋味、香气各方面都好的茶,而不是仅仅得到年代久远的感觉。

所以,如果您在广东一带气候比较潮湿的地方存茶,那么,建议您保持存茶环境适宜的温湿度。在回潮天比较湿润的时候,用抽湿机来改善存茶环境湿度过高的问题,在避光,无异味的地方存放。如果您在比较干燥的北方或者昆明,那么宁愿转化慢一点,也不要让茶在过湿的状态下转化太快,毕竟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过犹不及哦。

相信随着时间的沉淀,茶会带给你惊喜。

存茶是一个悉心等待,和茶一起慢慢变老变好的过程,有茶相伴,岁月静好的日子,你是否也多了一份期待呢?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三要素:茶底、仓储、时间》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熟普洱茶底”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