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评茶,先从认识自己的口腔感觉开始

发布时间 : 2019-12-04
喝黑茶的感觉 红茶评茶术语 认识乌龙茶

【www.cy316.com - 喝黑茶的感觉】

专家评茶是非常硬性的标准,规范的程序,固定的指标。严格说这更适合评定茶的等级,对于能否满足人的身理,心理的需要,则是另当别论。何况专家那套严谨烦琐的评茶程序也未必适合普通茶友。所以,茶友应该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评茶方法。

我们这里还是不是说具体的方法,具体会因人因茶而异,这里只是说其中之“理”。因为明白其中之“理”,可因人因茶去评茶。

“茶”是复杂多样的,初接触茶的人会只看到“全牛”,无从入手;就算喝茶很久的人,也会被其中之纷繁错综,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明白其中之“理”,就看不见“全牛”,只见其经络,游刃有余。

各种各样的茶,花式品样多到不可胜数。如果,要每一个品种试完,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的。但如何能在多不胜数的茶中找到好茶,适合自己的茶,这是要学会的,这是作为茶友,爱茶之人必须的。

茶不断地演化,有新品种的发现,有工艺的改进;有为迎合市场的需要,改变版本,工艺的……等等,叠加原有的组合排列,可说是多不胜数,错综而纷繁。但如果把各种各样的茶其中的“各种各样”抽象出来,就只有“茶”了,把茶的其他属性抽象出来,就只有“饮品”。即茶,饮品也。

饮品,人身理,心理之需要也。人最熟悉最通常的饮品莫过于水,这里指的水只是无色无味干净的普通水。水应该是人最普通的饮品,人一出生最早除喝“奶”之外,就是喝水了。水因为其中性,是人体补充水份最好的饮品。所以,我们小时候最早喝得最多的是水。后来因为调节口味的需要,才添加多种味道和颜色到水中,成为各种各样的饮品。喝各种各样的饮品,也是到我们稍大一点年龄的时候,身体有了相应的承受能力。

我们长大后,习惯于喝各式各样的饮品,反而疏忽了水。极小去细品水的真味。老子说,“上善若水”。水至柔至善,顺应万物。我们平常喝的各种饮品都是从水演绎来的。茶也不例外,水为茶之母。我们认识茶,就要先从认识水开始。

水因为太普通,以至人们不太注意到它,并不由干它不重要。像空气,不是因为,灰霾,PM2.5,人们不会注意它,重视它一样。

古人云,五色乱目,五味乱口,五音乱耳。正好是个说明,我们平常喝各色各样的饮品,大多被各种饮品表面的味道所吸引,而很少留意自己的口腔感觉。我们喝干净的水,起码不会破坏口腔原来的感觉,它原来怎样就怎样,不管是好和不好。但喝加了各种“味”、“色”、“香”的饮品,是会改变口腔原来的感觉的。学评茶,先从认识自己的口腔感觉开始,这是入门的钥匙,没有钥匙是无从入门的。

小编推荐

学喝普洱熟茶,从这六点开始。


普洱熟茶虽没有普洱生茶的味道多变,但它还是有它独特的风味,如何去感受普洱熟茶的“香甜醇厚滑”,怎么喝懂它呢?

品鉴普洱熟茶主要的六个方面是:厚度、滑度、润度、甜度、纯度、香气。

1、厚度

熟普的厚度,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用舌尖搅拌茶汤,感受搅拌的力量和口腔被撞击的感觉,你就会充分感受到它的饱满丰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粘稠感。

厚度和茶汤浓度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时,在口感上就会比较浓厚稠密。

2、滑度

滑度指的是熟茶的“油润感”,类似喝鸡汤或米汤一样的感觉,通常很滑的茶,喝过后会有一种“留下了一层油”的感觉,这个需要和“没有苦涩味所以很容易咽下去”的感觉做区分。

其实滑度也是和茶汤的厚度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较为明显。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就会有“锁喉”之感。

3、润度

好的普洱熟茶入口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干涸之感。资深的品茗高手,极其重视喉润的特色。这个润度对于熟普来说是必须的,优质的熟普品饮过后给人的感觉一定是温润如玉、如沐春风的。

冲泡了三四泡之后的熟茶汤,喉咙清爽滋润,嘴巴不干不燥,咽下去之后整个肚子是温暖舒适的,这就是熟茶的润度的体现。

4、甜度

甜度算是品鉴熟茶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方面,好的熟茶在茶汤还未入口之时就能闻到甜香,此外,熟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因此这甜度也更加明显了!茶汤入口之后与舌面接触就能很快感受到甜度,并且会在口腔里蔓延开来,绵长持久。

5、纯度

纯度是熟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的环境是否卫生、方法是否正确、发酵程度是否合适、储存环境是否理想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

纯度好的茶汤喝起来是非常干净舒服的,即使是不偏好熟茶的茶友品饮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如果喝起来有异味,说明在制作的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是后期存放的时候被污染了。

6、香气

不同的原料和拼配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香气,这也是熟茶的魅力之一。渥堆工艺会使得新熟茶有一些“渥堆味”,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纯熟的工艺和严格的生产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气味,并且在两三年的转化后,渥堆味就会褪去,展现出更饱满圆润的滋味。

陈香是熟茶最基础的香气,若存储得当,经过五年以上转化的熟茶会进一步升华,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香气,例如樟香、参香、药香、枣香、陈香、木香等。不过这是由茶品品质、存放环境和漫长的时间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饼茶的原料本来就不好,那再怎么转化也不会有惊喜。

好的熟茶自己是会说话的。古董行当里有个词语叫“大开门”,意思是真正的古董的气质一眼看上去就能感受到,根本不需要费尽心力去鉴别。茶品也是如此,好茶喝起来的身心之感是不需要华丽辞藻去描述的,那是一种天人合一、身心和谐的境界。

与其羡慕别人会“品茶”,不如自己先来学会“评茶”!


评价普洱茶的优劣要看它的外型、质量、口感等,而评价一杯好的普洱茶汤主要看茶色、口感,而口感有很多种如茶性、茶质、回甘等。每一个指标的评价聚合就能对一款茶做出准确而专业的评价。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希望用这样方式普及茶叶知识,让茶友对普洱茶评审专业术语和指标有一个轮廓的了解,无论是买茶还是喝茶,能评价好一款茶是选茶的开始,对于生喝茶来说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云南普洱茶的茶汤感觉艺术


常言道,龙井品味,乌龙闻香,普洱赏色。普洱茶作为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许多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组成,每一个要素与要素之间又是相互牵连的。

人的眼睛就是视觉的快门,普洱茶的茶汤艺术,集中表现在由视觉转移到味觉上的"口感"感觉效应上。包括:味道、水性、喉韵、回甘、生津等要素。茶汤中的感觉艺术可通过视觉产生出"眼睛的感觉",甚至是"齿颊行为间的感觉"等等。

从普洱茶开汤后的茶汤色彩上讲,茶汤就有冷暖感和远近感:黄、红、栗色等汤色,会给人一种温暖、舒心、亲和的感觉。同时,会让人有一种空间变小、人的距离被拉近的感觉。这种茶汤,称为"暖色茶汤"。换言之,紫、黑色等汤色,会给人一种寒冷感,让人的味觉产生一种不洁净。这种茶汤,称为"冷色茶汤"。另外,茶汤的色感、温度感,还能够引起人体生理上的变化,譬如:热情奔放的红艳茶汤,与宁静、淡泊的自然色调截然相反,红艳能给人带来跳跃、奔放的心情。华丽富贵的金色茶汤,让人产生一种春暖花开的感觉。置身于金色融融、鸟语花香的世界,不仅消除了烟熏火燎的繁琐与枯燥,都市里的喧嚣生活所带来的烦恼也一扫而空。

心理学认为,视觉和味觉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普洱茶的茶汤物质作用于舌头上的味蕾,就会引起味觉,出现味道。普洱茶的"汤色"、"香气"是提高品茗者味觉的感受性的基本元素。在混浊、异味的茶汤刺激下,人的视觉感受性会降低,味觉心理也会异常。这些都是不同感觉间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汤色,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印象和不同的心理感受。譬如:普洱茶的“青饼”冲泡出来的金黄色茶汤,给人的视觉印象是向往,汤色给人的心理感受是"静寂";10年的"琥珀色茶汤"给人以无尽遐想的视觉印象,汤色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柔和和烂漫;20年的"枣红色茶汤"给人的视觉印象是热情,茶汤颜色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温心;30年以上的"枣红色略带油光茶汤"给人的视觉印象是华丽、大气,汤色映衬出尊严、永恒、权力,给人以不动,严肃、端庄的心理感受。

品茗实验告诉我们,一些令人耀眼舒心的"宝石红茶汤","琥珀色茶汤"、"枣红色茶汤"的刺激,能引起瞳孔散大,某些浑浊无光泽的"青黄茶汤"和"黑褐茶汤"的刺激,能引起瞳孔缩小。人们还发现,品茗者对茶汤的观赏、细闻、品尝和欣赏也会在瞳孔上有所表现。红艳光泽的茶汤,淡淡的樟香气味,条索肥壮的茶叶品质,瞳孔也会随之产生一些适度性的扩张反应。

品茗普洱,茶汤红艳、陈韵芳香能让品茗者陶醉入迷。品茗者利用心理学上的感知觉相互作用原理,把普洱茶的“汤”和“色”这两种不同质的感官刺激交织在一起,使视觉和味觉互相作用,以视觉促进味觉,形成了普洱茶独有的汤色视觉艺术,也就是我们常常说得“茶色生香”。

普洱茶的"红亮"是鉴别普洱茶陈期的重要指标。茶汤褐黑乌浓,汤色混浊不清,伴有悬浮物的则为劣质普洱茶。

细说普洱之——评茶(五)


虽然不健康占据了我们的大多数,或说是一种常态,但我们还是由健康说起吧!人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应该是精神饱满,心情愉悦;血气畅顺,呼吸匀称而自然;静心感应全身各处都无不适与痛感;或说都是舒服的。如果,专门去单独感应口腔的感觉,应该是口水清甜;津液淅出恰到好处,润泽口腔各部位;舌面,上腭、两颊润滑;咽喉畅通,无啖,无任何粘连物;口气清新,无异味。更佳状态,还可达到舌底鸣泉,口水甘甜。

但这大概也是理想状态,普通人不易达到。修道之人也许会达到,或偶尔会达到。如果,达到这样的状态,试什么茶都不难了,入口就可以评判一个茶的好坏了,它优点和缺点都会明于心中。如果,用这理想状态去评茶,大概也免去了许多复杂与争呦。茶常常会有个体主观的争呦,你说不好,他偏要说好,如果再加一句,“我喜欢!”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其实茶是客观的,平摆着在那里,好是好,不好是不好。但因为有了个体千差万别的口感,才会有,有人喝出好,有人喝出不好。但如果,用这一理想状态去评茶,就会,好是好,不好是不好。

噎,既然这是理想状态,普通人无法达到,这与我们何关,说了岂不是白说。我们说人知道与不知道是两回事。不知道是在“梦”中,知道是在“觉”中。用社会作个譬如,理想的社会应该是社会的最高标准,人人都向往的。因为这样人才会去努力,去奋斗,去实现它。如果,我们不知有一“理想社会”,那么社会,人生就没了方向,迷糊了,像在梦中一样。

对于茶来说,我们知道有理想的身体状态,理想的口感,还不仅“梦”中与“觉”中的问题,起码让我们清楚知道”茶“的主观与客观之别,主观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状态,相应的口感是千差万别的,这可以说是变的,是主观的;茶是客观的,它平摆放着,好是好,不好是不好,是不变的,是客观的。免去了主观与客观相混淆的不必要争呦,让许多人越弄越糊涂。明白这些,我们可以诚意,正心去学茶,评茶了。

认识茶膏


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摘自《普洱茶膏--一一种被遗忘的养生文化》

茶膏始于南唐、成于宋、兴于清、盛于当代,是选用百年、千年古茶树乔木茶叶原料,通过186道秘制工艺、历时72天,将茶叶有益成分提取、浓缩而成的膏状固体。古时君王御享,现代政商精英名流专属。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这期间,茶膏沿着民贡(唐代的贡茶分为民贡与官焙两种,由地方官吏将上等的好茶主动向朝廷进献)这条线浮上水面的。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它贡茶以多少担计算。茶膏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是其它贡茶所不能比拟的。茶膏成于宋代

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宋代将此方法获得的茶膏,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做为独立的茶品纳入宋代的茶品名录。如北宋第一位茶著者陶谷(公元907——960年)在撰写《茗荈录》时,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虽然《茗荈录》主要记述茶事的十八个趣闻,但我们从这些描述中看到这两款茶膏的名称,标志茶膏做为独立产品的存在。二是在饼茶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将饼茶表面用茶膏涂层,以增加饼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泽。相比唐代制茶中“含膏”工艺而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到了清代,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1729年,云南土司向雍正皇帝进贡普洱茶膏,随后雍正令御茶房督造御用普洱茶膏。随后历代帝王和王公贵族都对普洱茶膏喜爱有加。

普洱茶干评


普洱茶感官审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干茶审评、取样称量、冲泡、开汤审评。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俗称干看和湿看,即干评和湿评。感官审评品质的结果一般来说主要以湿评内质(茶品冲泡后的汤色、滋味、香气、叶底等项目)为主要依据,而干评可以提供前期参数,取样、冲泡可保持审评结果科学。

干评主要是从茶品外形的四个因子来审评(形状、整碎、净度、色泽):

(1)形状指各类茶品的外形规格,如茶品的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压制茶的外形审评产品压制的形状、松紧度、匀整度;分里茶、面茶的压制茶,还应审评是否起层脱面,包心是否外露等。

(2)整碎一是指上中下各段茶比例是否匀称,二是指茶品个体条索(或颗粒)的大小、长短和粗细是否均匀,整碎的好坏要视茶品整体感觉。毛茶基本上要求保持茶品的自然形态,完整的为好,断碎的为差,精制茶主要评比各号口茶的拼配比例是否恰当。

(3)净度主要是指茶品中茶类夹杂物(梗、籽、朴、片等)和非茶类夹杂物(杂草、树叶等及其他)含量的多少。不含夹杂物的净度好,反之则净度差。

(4)色泽茶品外形的色泽主要从色度和光泽度来看。色度即指茶品的颜色及色的深浅程度,光泽度指茶品接受外来光线后,一部分被茶品吸收,一部分被反射,形成茶品色面的亮暗程度。干茶的色度比颜色深浅,光泽度可以从润枯、鲜暗、匀杂等方面评比。色泽好的茶品带有油润感,色泽差的茶品呈暗灰色。

深浅

首先看色泽是否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要求,一般情况下,原料细嫩的茶品,颜色深,随着级别下降颜色渐浅。

润枯

“润”表示茶品色面油润光滑,反光强。一般反映鲜叶嫩而新鲜,加工及时合理,是品质好的标志。“枯”是有色而无光泽或光泽差,表示鲜叶老或加工不当,茶品品质差。

鲜暗

“鲜”为色泽鲜艳、鲜活,表示成品新鲜度,为新茶所具有的色泽。“暗”表示茶色深且无光泽,一般为鲜叶粗老或储运不当、初制不当或茶品陈化所致。

匀杂

匀表示色调调和一致。色不一致,茶中多黄片、青条、筋梗等谓之杂。

十四公子学茶记(三):从三方面让你快速认识普洱熟茶


今天十四将带领大家从三个方面,快速简单的来了解普洱茶熟茶是一种什么样的茶,以及它是怎么变“熟”的。

一、普洱熟茶的定义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制品。色泽褐红,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

二、普洱熟茶发展史

到2015年为止,普洱熟茶工艺的发展一共可划分为四代。

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卢铸勋,其所做的“熟茶”实质上是仿老茶;

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为吴启英、邹炳良,就是今天主流的大堆发酵工艺;

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为周红杰,其强调的是微生物菌群接种;

第四代就是现在的清洁化生产,强调离地发酵,第四代的技术吸取了之前的经验,但还需要时间和市场去验证。

其中第一代的代表人物卢铸勋,在红茶试做失败之后,却意外做成了熟茶,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熟茶在他的带领下走向辉煌,而他也因此成为了“熟茶之父”。

三、普洱熟茶的形成过程

1、技术:普洱熟茶采用“渥堆”发酵技术,从1973年开始重新进行尝试,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通过人工采用一些技术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到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渥堆,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普洱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在茶堆上覆盖麻布,促进茶叶酵素发挥作用,使晒青毛茶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经过渥堆后的茶叶,随着渥堆程度的差异,颜色会由绿转黄、栗红、栗黑。

既然说到了渥堆,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的诞生背景:云南自古是茶叶的原乡,土地面积广大,又地处边陲,人口密度较低,所以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程度较小,也使得茶树保留了最原始的“野性”,这类原始的茶树品种茶质厚重,从茶树采摘下来后,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制成毛茶。如果要直接饮用,估计许多人的肠胃会不胜负荷,因为茶性实在太寒太烈了。早年因为交通不发达,通过茶马古道来运输的茶叶,在长时间的旅程中,都已经又经历了一次转化,再加上香港茶楼不经意的存茶行为,使得普洱茶越陈越佳的口碑不胫而走。然而随着饮茶人口的增加,茶叶需求量的增大,云南的茶人开始苦苦思考加速茶叶陈化的方式,而渥堆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研制出来的制茶工序。

2、发酵:发酵前需要做好,检验水质,养地,制作工具,下料四个方面的工作。

3、工具:在进行普洱茶的发酵需要用到很多操作工具,有的可以买到,有的需要专门定制。

4、渥堆发酵:做好上述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茶叶的渥堆发酵了。

渥堆的作用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使微生物对茶叶产生直接作用,形成其特有的香味和颜色;二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对茶叶的间接作用,主要影响茶叶的味道。相信大部分的茶友都喝过普洱熟茶,只是你们并不清楚,普洱熟茶的味道为何如此独特。那么看了这一段,你就会知道啦。渥堆进行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连带效果,即茶叶中的氨基酸被微生物分解后成为氮源利用物,部分氨基酸减少的同时,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明显增加,如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这些专业化学术语,看看就可以啦)。知道了渥堆的作用你就知道普洱熟茶少了这一工序是没法成为熟茶的哦。

综上,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普洱熟茶进行了介绍,知道了它是什么样的茶,以及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那么希望大家在看了以后,会让你在学习普洱熟茶的时候得到一定的帮助哦!

认识真正的古树茶


古树茶生长之源

有了古茶树的基本概念,我们再深入看看古茶树到底生长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之中。整体归纳起来而言,就是三个字——原生态。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古茶树或者小片古茶园,堪称原始森林中的遗珠。曾经那里都是先民种植的大面积茶园,经历漫长的岁月和变迁,有些茶树抵挡不住时间,逐渐死去,有些茶树被移栽他处,有些则被战火烧毁,有些则因为各种原因被茶农砍伐……那些幸存下来的古树茶们藏身于村寨周围的森林之中,它们已经与蔓延山脉的整个森林融为一体。脚下的庞大根系深入土壤之中,枝叶在山谷的云雾之中呼吸,随着日出月落苏醒沉睡,萌芽落叶,年复一年,适应了此山此地环境的古茶树逐渐孕育出自己独特的风味特点,也就造就了古树茶一山一味、百寨百味的独特优势。

不仅如此,这些经历时间考验的古茶树,抗病能力强,高度适应气候,植株自然稀疏分布,不易爆发病虫害,完全不需要农药化肥。而且,少数民族的种植方式也没有打药施肥的传统习惯。这样的自然环境与种植方式就保证了古树茶纯净安全的本质。

纯净安全的茶品,对当下的来说堪称难得,而古树茶就这样悄悄为我们营造出一片净土。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从食品安全这个最基础的角度意识到古树茶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真正纯净无污染安全健康的饮品,它的健康价值不容忽视。

品饮古树茶的收获

在安全的基础,古树茶带给品茶者的品饮感受到底如何呢?它是否真的具有这样神奇的美丽,让无数茶人都趋之若鹜呢?

品鉴过真正古树茶的茶人们或许总有种说不出的感受,让他们念念不忘,又不知道如何分享,导致了出现了更多看似神秘的描述,掺杂着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在口耳相传中,被添油加醋成为另一种与古树茶本身并无关系的传说。然而,真正古树茶却在这样的以讹传讹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甚至让不少茶友不得不渐渐远离了古树茶。

这一杯古树茶前的迷雾,我们试图用二十个字来逐渐揭开:茶香奇特、滋味醇厚、生津强烈、回甘持久、个性鲜明。

香,是当我们端起一杯茶时的第一感受。蒸腾的热气携带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可以说在一瞬间就抓住了品茶者的注意力。随后,我们入口品饮,便能感觉到其茶汤醇厚饱满,充盈了口腔,而且混合这汤水中的香气,带给口腔、咽喉,乃至整个身体的都是舒畅的感受。生津的感觉因不同的茶品而产生的部位不同,但强烈程度不相上下。回甘不是直白的甜,而口腔后部返出的一种甘甜感。品鉴过真正优质的古树茶之后,我们的身体会记住这样的感受,最终成为一直以来的记忆,帮助我们再度寻找这样的品饮感受。

而古树茶更加鲜明的代表了云南普洱茶一山一味、百寨百味的特色,因此,不同村寨的古树茶个性鲜明,让品鉴充满了乐趣。

所以,从品饮角度而言,品古树茶确实能带来从体感到心灵的愉悦感受,其品饮价值极高。

古树茶之珍贵稀有

既然古树茶纯净安全,又具有很高的品饮价值,那么消费者一定比较好奇,每年云南古树茶的产量有多少?能不能满足广大茶友的需求呢?首先,我们得首先从云南普洱茶及古树茶的产量数据开始。云南茶叶的总产量约为13.4万吨,其中,古树茶产量不超过5000吨,占比在5%以下。这就是古树茶真实的产量情况。

古树茶的产量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限制。首先,目前仍然能够生产的古茶树、古茶园数量有限,特别是与日益扩张的台地茶园相比,可以说是寥若晨星。不仅如此,古树茶的采摘困难、发芽周期长、发芽率低,导致其产量非常有限。到过真正古茶园的人应该对古茶树印象深刻,树形高大,可以达到3-4米,采摘需要爬上树或者搭上竹子木棍,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一天能采摘的鲜叶不过10-15公斤,这样的生产效率跟台地茶园是无法比较的。更为特殊的是,古树茶的发芽先后参差不齐,很容易出现先发的芽头已经长老,后发的芽头还不足以采摘的局面,导致产量的进一步减少。

从宏观层面来看,古茶树目前仅存于云南,其他区域可能有个别植株,但已经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价值。所以,古树茶是无法复制的资源这一点毋庸置疑。量少、质优,让古树茶天然就具有了收藏品的价值属性。

普洱茶之核心价值:越陈越香

说到收藏普洱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越陈越香。随着普洱茶在全国收到追捧,这四个字也随之走遍了大江南北,被无数藏茶者奉为圭臬。然而,我们却常常没有真正意识到普洱茶要实现“越陈越香”需要各方面的条件具足,否则,“越陈越香”也只是无法落地的一句空话。

简单来说,“越陈越香”包含了两个概念,“陈”是时间概念,“香”是品质概念。普洱茶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含物质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口感也变得越来越醇和,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因此其相应的商品价值也会越来越高。这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基本原理,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和理论基础。

那么对于古树茶来说,在必备条件下,“越陈越香”将会被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首先,古树茶内涵物质丰富,使得其后期转化的空间极大,转化的效果远远优于普通普洱茶。在新茶阶段,就能感觉到古树茶汤质厚重、饱满,经过醇化之后,其厚重醇和的感受自然就更加凸显。其次,古树茶产量少、品质优,不少古树茶在新茶阶段已经被品饮消耗,留存下来的量自然就更为稀少。

一方面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品质却在不断提升,那么二者价值效应叠加之后,自然就会造成优质的古树老茶价格急速攀升。因此,古树茶越陈越香的“香”不仅是茶更香、味更醇,更成为备受收藏者热捧的“香饽饽”。

结语

古树茶来自自然环境优越的云南古茶山,滋吸数百年天地灵气,其质纯净,其味丰富,其韵深邃,完美体现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这是我们认识古树茶的起点与终点,也是我们品饮、赏鉴、收藏普洱茶的终极意义。

普洱茶湿评


普洱茶感官审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干茶审评、取样称量、冲泡、开汤审评。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俗称干看和湿看,即干评和湿评。感官审评品质的结果一般来说主要以湿评内质(茶品冲泡后的汤色、滋味、香气、叶底等项目)为主要依据,而干评可以提供前期参数,取样、冲泡可保持审评结果科学。

湿评主要审评茶品内质的四个因子(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1)香气香气是茶品冲泡后挥发出来的气味。茶品的香气受茶树品种、产地、季节、采制方法等因素影响,使得各类茶具有独特的香气风格,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评比香气的纯异、高低和长短。

纯异

纯指某种茶应有的香气,异指茶香中夹杂有其他气味。香气纯要区别三种情况,即茶类香、地域香和附加香。茶类香指茶类原有的香气,如普洱茶的陈香等;地域香即地方特有的香气如兰花香、花果香等;附加香为外源添加的香气,如茉莉花茶。异气指茶香不纯或沾染了外来气味,如烟焦味、酸馊、油味等。

高低

香气高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即浓、鲜、清、纯、平、粗。所谓浓指香气高,刺激性强;鲜犹如呼吸新鲜空气,有醒神爽快感;清则清爽新鲜之感,其刺激性不强;纯指香气一般,无粗异杂味。平指香气平淡但无异杂味。粗则感觉有老叶粗气。

长短

即香气的持久程度。从热嗅到冷嗅都能嗅到香气表明香气长,反之则短??嗅香气可分为热嗅、温嗅、冷嗅三个阶段。热嗅主要是闻香气是否正常(纯异),有没有异杂味(烟、焦、酸、馊、霉);温嗅主要是判定香气的高低;冷嗅主要是看香气的持久性。香气审评最适宜的叶底温度为55℃,超过65℃时感到烫鼻,低于30℃时香气低沉,不易辨别。香气审评时,还应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抽烟、涂香水、香皂洗手等都会对香气鉴别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2)汤色

茶品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泽称为汤色,又称水色,俗称汤门或水碗。茶品汤色审评主要从色度、亮度和清浊度三方面去评比。汤色审评要及时,因为溶于热水中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接触后很容易氧化变色。

色度

指茶汤颜色。茶汤汤色除与茶树品种和鲜叶老嫩有关外,主要是加工工艺决定了各类茶具有不同颜色的汤色。

亮度

指茶汤明暗的程度。亮表明射入茶汤的光线被吸收的少,反射出来的多,暗则相反,凡茶汤亮度好的品质亦好。

清浊度

指茶汤的透明程度,汤色透明无杂质,能透见底,清晰明了,汤色浑浊,漂浮杂质较多,浑不见底。

(3)滋味

良好的味感是构成茶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茶品不同的味感是因为茶品中呈味物质的数量与组成比例不同而已。味感有酸、甜、苦、辣、咸、鲜、涩等。我们之所以能感觉到味感是因为我们的舌头舌面上布满了味蕾,味蕾接触到茶汤后经过神经传递及大脑反应分析后呈现的不同味觉,舌头不同部分的味蕾也有不同的“分工”,如舌尖对甜味较为敏感,舌头两侧前部对咸味较为敏感,两侧后部则对酸味较为兴奋,舌心感觉鲜味和涩味,舌根则对苦味较为敏感。品尝茶汤的滋味,适宜温度一般在50℃左右,主要按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等来评定级次。审评茶滋味要区别其浓淡、强弱、鲜、爽、醇、和。

浓淡:浓指浸出的内含物丰富,有黏厚的感觉;淡则相反,内含物少,淡薄无味。强弱:强指茶汤吮入口感到刺激性或收敛性强,吐出茶汤时间内味感增强;弱则相反,入口刺激性弱,吐出茶汤中口味平淡。鲜爽:鲜似食新鲜水果感觉,爽指爽口。醇与和:醇表示茶味尚浓,回味也爽,但刺激性欠强;和表示茶滋味平淡正常。在茶汤审评中有时会感觉不是很纯的滋味,可能与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注意区分就行。茶滋味与香气关系密切。评茶时能嗅到的各种香气,如花香、熟板栗香等,往往在评茶滋味时也能感受到。一般说香气好,茶滋味也是好的。茶香气、茶滋味鉴别有困难时可以相互辅证。

(4)叶底审评完滋味后,将叶底倒入叶底盘中,观察其嫩度、匀度和色泽。叶底的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的亮暗和叶片展开的程度等是评定茶品优次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评叶底时还应注意看叶张舒展情况,是否掺杂等,好的叶底应具备亮、嫩、厚、稍卷等几个或全部因子。

细说普洱之——评茶(十)


接前文《细说普洱之——评茶(九)》,甲、乙两款茶同时,同一条件比对,是不难评出哪款茶好坏的,同时意味着同一口感,同一条件意味着客观公平。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很容易被误解了。我们只是说甲茶和乙茶比对,评出谁好,谁不好而已。假如,甲茶比乙茶好,乙茶比甲茶差,只是甲茶跟乙茶相对而言的对比,并不能因此就可以断定甲茶就是好茶,乙茶就是不好的茶。

因为,通常情况下,其实甲茶和乙茶都不是标准。我们之前的假设是不知道甲茶和乙茶是否是好茶,两款对比,评出谁好。这样的情形,会有以下几种可能,一、甲、乙都是好茶,只是甲更好;二、甲、乙都不是好茶,只是乙更不好;三、甲是好茶,乙不是好茶。所以说甲、乙的比对,只能说,甲、乙之间谁好谁不好,并不代表好的就是好茶,不好的就是不好的茶。

我们茶聚时,通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几个人喝同一款茶,有的人觉得好喝;有的觉得一般般;有的觉得不好喝。很多人都会因此纳闷,觉得茶真的是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各个人喜欢就好,没有标准可言,从而失去了对茶的理想和追求。其实,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出现这样常见的现象并不奇怪。譬如,平常所喝的茶比这个茶要好的人,会觉得这个茶不好喝;平常所喝的茶比这个茶要差的人,会觉得这个茶好喝;平常所喝的茶跟这个茶差不多的人,会觉得这个茶一般般。

其实,好茶并非没有标准的,譬如,一个茶什么人喝了都觉得好喝,什么时候喝了都觉得好喝,还是不受他人影响,没有利益左右,自己直觉地觉得好喝,这样的茶就是绝对的好茶。遇上这样的好茶大概要缘分和福气吧!遇上这样的好茶也省了很多疑惑,对茶也有了理想和追求。对其他茶的评判也有了把握。

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登极的,或者说登极之前是崎岖的。在崎岖中前行,需要有标准,或说起码有标准。以什么茶为标准好呢?当然是大益茶,大益茶的知名度是无与伦比的。这样我们可以走少很多弯路。通过大益茶跟其他茶的对比评判,如果得出比大益茶差,性价比低的茶可以少花功夫了;如果比大益茶好,性价比高的茶,可以多对比,不断地找出更好的茶。然后用更好的茶再去对比,再去找更好的茶……直到如前所说,那个茶给任何人喝,任何时候喝都是觉得好喝,那就是真正的好茶了。

普洱茶品质的鉴评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那么你们知道怎么鉴评普洱茶品质吗?

1、外形上看不能有白霉。若有并带美味,说明发酵没有结束。但正常的普洱茶会带有灰色。

2、外形上看叶片绿色或墨绿色,外观花杂,俗称“花青”,说明发酵不匀或不彻底。

3、从汤色上看,普洱茶正常汤色是红浓明亮。如果是浑浊的汤色,是悬浮物过多,属不正常的普洱茶,其原因是发酵不匀或堆温不够,发酵过长或摊晒不好造成的。

4、从香气上看,正常的普洱茶香气纯正,具独特陈香。若有青气味,大多数是发酵不彻底所致;若有其他异味,如霉味等则属发酵掌握不好,污染所致。

5、从滋味上看,正常普洱茶以甘滑醇厚为上,忌苦味、涩味、酸味。若苦涩味重的属发酵不好。另外,滋味淡薄的茶汤,是发酵不好,或原料选用不当,或发酵过度均会造成。若有酸味,大多是发酵掌握不好,堆温不够,或摊晒不及时所致。

6、从叶底上看,正常普洱茶叶底褐红,柔软富有弹性。若叶底发硬,没有弹性,多为发酵过度,或堆温过高,产生炭化,俗称“烧心”。另外,叶底软绵,没有弹性,手揉容易成泥状,说明发酵过程中水分太高,堆温不够造成,这种茶大多数有酸味或闷馊味,汤色发浊。

7、如何辨别“旧普洱茶”?所谓“旧普洱”,就“熟茶”而言,是指人工渥堆发酵后支撑的普洱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而形成上市的普洱茶;另外,也有晒青毛茶和紧压茶不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而是通过在一定环境下贮存,让其缓慢“转红”(实质上是一个缓慢氧化,后发酵过程),形成的普洱茶。“旧普洱”“陈年普洱”“老普洱”“不知年普洱”等指的就是这类茶。其品质特征:外形乌润或褐红(猪肝色)有光泽,略带灰白色,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陈香浓郁,滋味醇滑,有暖甜的韵味。醇指味清爽带有甜味,滑指茶汤稠密有质感。

8、普洱紧压茶的品质特征。依据《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平滑,整齐,端正,厚薄匀称。分洒面茶,包心茶,其洒面茶应分布均匀,不起层掉面,包心不外露。汤色红浓,陈香纯正,叶底褐红,匀齐。

普洱紧压茶是用普洱散茶压制成的饼茶、沱茶、茶砖等。青茶紧压茶是用晒青毛茶压制成的饼茶、沱茶、茶砖等。市场上叫的“旧普洱”大多是这部分茶,但好的“旧普洱”无论青、熟茶都是要经过一定时间贮存,让其转成特有的品味风格。

旧的紧压茶的品质特征:外形色泽褐红或乌润有光泽,有的略带灰白色,但整体面上看有油润的感觉;汤色红艳明亮(上好的“旧普洱”茶汤红艳明澈,生动艳丽呈红宝色);香气陈香浓郁幽长;滋味醇厚甘滑(不苦,不涩,略带收敛性),有暖甜的韵味,入口有扩张力(饱口),回味持久;叶底褐红,有光泽。概括四个字:甜暖净活。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茶?


有人问我,什么茶最好?是绿茶好还是红茶,铁观音好还是大红袍好?为此,茶界泰斗张天神说:“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很多东西,大家都喜欢分出一个好坏、高低。什么是好的?等级越高越好吗,年份越长越好吗?一年茶博会上,某“百年黑茶”卖68万一斤,自然不少人认为这茶好。曾经有个富人向人炫耀3000多元买了250克陈升的老班章,心里很是得意。但如果你就是不喜欢喝这两种茶,那它对于你来说就不算好茶。

百花有百好,茶也是这样。不同的品种,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格”和功效。红茶暖胃,绿茶除燥。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黄茶性寒,功效也跟绿茶大致相似,但口感又不同。绿茶清爽,黄茶醇厚。黑茶、红茶性温,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青茶性平。云南出普洱茶的地方很多,每个寨子出的茶口感都有差别,每个山头的茶口感差异很大,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存放的茶口感又有差别。另外,同样的茶,每一泡又都是唯一和独特的。

有人专门喜欢喝绿茶,清新爽口、清香醒神;有人喜欢大红袍,霸气十足、韵味悠长;有人喜欢红茶,红艳温情;有人喜欢生普,粗犷刚烈;有人喜熟普,甘滑柔顺、绵甜爽口。如若你喜欢平实而温馨的生活,那么不妨试一试岩茶;如若你是有故事的人,不妨品一品历久弥香、茶气深沉的普洱;如若你喜欢优雅精致的生活,不妨喝一喝醇厚、温和、展示底蕴、阅历丰厚的红茶;如若你有不如意,那就喝一杯恬淡、安逸,清心的绿茶;如若你向往姿彩绚丽,何不试试花茶。也许在某个午后或者不经意间的夜晚,你会找到那杯在等你的茶,自此不离不弃、始终如一的好茶。

有的企业打历史牌,有的打正宗牌,有的打口味牌,有的打质量牌。无论打什么牌,适合消费者口味、养生和健康需求的茶都是好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韩驰说:每种茶的性质不同,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茶。

“喝茶无高低,品茶无好坏。”众口难调,谁也做不出一款适合所有人喝的茶,所以没法说谁是最好,或者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存在“世上最好的茶”,只有更好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茶。所以,没有最好的茶,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中意的茶,不必去比较茶叶的好坏、价值的高低,只要是自己爱喝的,就是自己心中最好的茶。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学评茶,先从认识自己的口腔感觉开始》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