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气候与普洱茶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润土普洱茶 普洱茶土味 普洱与普洱茶

润土普洱茶。

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为中国茶的发源地之一,其地理特点是纬度低,地形起伏大(最低海拔76.4m,最高6663.6m)。

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但海拔差异大,即使在同一县不同乡村,温度也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有着「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1.地形

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而变化的,通常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便降低0.6℃。而温度决定着茶树酶的活性,进而又影响到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和积累。因此,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叶原料,鲜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等影响茶叶品质的成分的含量也不一样。

2.温度

除海拔外,温度同样会对茶树带来不同的变化。天气越热,阳光越强,植物生长就越迅速,茶的风味就越粗厚扎实。同时,气温越高,对制茶来说,制茶时间就会越短、发酵就越完整,茶的口感风味就越重。

相反的,天气冷,植物生长就缓慢,茶品质所具有的风味就会更细致。同时,随着气温下降,制茶时间会相对拉长,发酵度也没那么高,茶的口感会偏优雅柔顺。

3.雨量

除此之外,降雨的多寡也对茶叶品质带来影响。大致说来,在海拔2000米以内的高山,雨量是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茶树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纤维素较不易形成,从而使茶树鲜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粗老,但若茶树吸收过多水份,茶质将显得单薄。

云南这样独特的气候环境,茶树在此繁衍生长,相对于其他茶种,普洱茶风味的千变万化自是不足为奇。

cy316.Com精选阅读

普洱茶投资:烟台市场还不成“气候”


被誉为“喝得起的古董”。2007年神话破灭后,经过近6年沉寂,以云南老班章古树茶为代表的高端价格至少涨了50%,最高甚至达到每公斤近万元。如果有人投资高端,肯定能赚一笔。烟台的投资情况怎样?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投资在烟台尚未形成气候,烟台市场上还是以自喝为主,中低端茶依然是销售主流。

“听说今年价格又暴涨了,赶紧过来买几饼!”6日上午,在烟台大世界茶城,记者遇到了前来买茶的市民张丽红。然而,在连逛了四五家店后,张丽红小声嘀咕:“价格涨幅并不大呀!”张丽红介绍,她是一名普洱爱好者,平时只喝,今年以来频频见到价格暴涨的消息,“真怕有一天买不起,所以想买些存着。”

“多买点藏着,既可收藏升值,自己饮用也很有乐趣。”许多普洱爱好者介绍,“陈”是的核心,在存储过程中缓慢发酵,的品质会得到提升。

“今年价格暴涨的,其实只是以云南老班章古树茶为代表的高端。”在烟台中正茶叶市场经营“欲庄”的王玉强介绍,近4年连续干旱,产量减产,再加上一批投资客强势介入,部分云南老班章古树的春茶价格翻了一倍,有的甚至卖到每公斤近万元。

“今年涨价的高端,采摘的古树至少要在300年以上。”王玉强说,这样的高端除了在神秘的高端茶庄可能会出现,在烟台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可以说是“有价无市”,“每年产量也就在20吨上下,差不多都被北京、上海以及广东、福建、港台这样的高消费地区拿走了。”

连日来,记者走访烟台三站茶叶批发市场、烟台大世界茶城以及烟台中正茶叶市场,很难见到真正的老班章古树茶。

烟台市场上还是以自喝为主

在高新区一家高校做教师的李女士坦言,高端动辄几千块钱一饼(七两左右),根本不在消费考虑范围内。据了解,烟台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以自喝的中低端茶为主。

“可以说是茶叶市场投资色彩最浓的,但烟台市场并没有形成投资的气候。”来自台湾的李先生直言,台湾投资客对市场最初的爆发,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与李先生抱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孙涛,为了能喝到好茶,他常去云南,他说:“投资在烟台根本没形成气候。”

“80%左右的顾客还是会选购中低端茶。”王玉强介绍,每公斤400-1600元的一直都是销售主力。其中,看好降血脂、减肥、降压等功效的顾客占了六成以上。

“烟台的圈子还太小,大家无处交流,因此也就很少有机会将自己手里的变现。”孙涛说。

在王玉强的茶庄,记者见到几位资深普洱爱好者存放在他店里的散茶。“不要说价格,在烟台市面上根本买不着。”王玉强说,烟台普洱爱好者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好茶可以拿出部分跟同好分享,出手却舍不得。

“可能大家最初都不抱投资目的,所以,入手量本来就很少。自己能喝上好茶是件美事,出手、投资根本不可能。”王玉强说。

易武普洱茶区的地理优势及气候条件


易武是一古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距勐腊县城约110公里,距勐醒30余公里,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气候比勐腊和勐棒坝子清凉。易武镇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易武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根据历史记载,易武在清初时候“准以汉人伍善甫授易武土把总”。“土把总”就是当地的土司。伍善甫是抵御外侮捍卫边疆有功之臣,从而当了这里的土司,相沿世袭,直到1927年设置镇越县后,易武为第五区。1930年时,将镇越县政府从勐腊迁到易武来。1933年又以易武土司所属之地,划为第一区,辖易武镇。易武很长时间以来就是边地一个重要小镇。

距易武镇里许,有一座山,山并不高,却青翠秀丽,树木葱郁,山边有两个古山洞,一是水洞,一是旱洞。水洞很深,弯弯曲曲,据说长达数里,人可进入,但进去后容易迷路。距易武镇约5公里处,茅草地山边,磨者河畔,两岸山峰,悬岩绝壁,奇石连锁,呈现“一线天”峡谷。一步似可跨越,因而叫作天生桥。下面水流湍急,若风沙骤起,声似雷霆。从天生桥上向下看,深达数十丈,大有长江巫峡气势,风景难得。易武地名为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个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

易武一带最早是古蹼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以后,随着六大茶山名声越来越大,尤其是列为贡茶后,内地人大量迁入六大茶山,包括四川人、石屏人等,他们或种茶、或经营茶叶生意,现在易武、倚邦一带还有大量石屏人的后裔在种茶或经营茶生意,他们乡音不改。麻黑村63户几乎都是石屏后裔,进入麻黑就像到了石屏。

麻黑村63户几乎都是石屏后裔,进入麻黑就像到了石屏。茶叶不仅是易武一带的大宗商品,也是整个云南赖以挣钱的大宗商品,历史上由于茶业的发展,易武曾是中国边疆商业繁荣的小镇,人们把收集来的茶叶运到香港、印度、老挝、泰国去卖,也有的运到思茅、普洱、下关,再由藏商运到西藏,易武茶业兴盛时有茶庄、商号几十家,每天有五、六百匹骡马、牛帮在易武集散,一系列在普洱茶历史上著名茶庄在易武出现。如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安乐号、乾利贞号、鸿庆号等。

易武茶区包含整个易武乡的产茶区,也包含着过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区老树茶比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易武老树茶是标准的大叶种茶,具有条索黑亮、较长、由于茶地分到各家各户,因此要对茶叶产量作出很准确的统计是不可能的,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易武每年老树茶产量在60-70吨。当然随着茶价上升,茶农对茶园管理投入增多,产量已在逐年上升。

多样性立体气候造就普洱茶高原仓


说起沱茶、紧茶、铁饼、销法沱等产品线,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下关沱茶。头顶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及原料储备企业、国家茶叶技术加工研发分中心、中华老字号等八项国家级桂冠,在普洱茶仓储概念还未完全兴起之前,下关沱荼就一直默默践行着原料陈化的理念。以拼配技术见长的下关,用不同年份、不同原料产地、不同等级的毛茶,拼配出了各种滋味口感的茶品,并为自己的产品线构筑起了别人难以模仿、难以超越的防火墙。如今随着仓储概念的勃然兴起,下关沱茶在原料仓储的基础上,从战略层面着手谋划布局仓储事业……

褚九云是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安徽农大茶学专业的他,在下关沱茶从事茶叶加工技术管理工作已逾30年,对原产地仓储颇有见解。他认为,原产地仓储这个概念很好,毕竟云南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世界茶树的发源地。

在褚九云的理论体系中,我们说的原产地实际上就是高原仓,因为云南高原,海拔从景洪的五六百米到迪庆五六千米的雪山,云南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海拔都500米以上。就普洱茶核心产区的平均海拔来说,西双版纳在1000米左右,普洱市在米左右,临沧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云南人喜欢用这句话来介绍自己的气候特点。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云南各地的气候差异比较。

全中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特都体现在云南复杂的立体性气候中,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基于云种特殊的气候环境,结合多年来原料仓的实践经验,褚九云根据温度、湿度、纬度和海拔,对高原仓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也就是高原仓可分为南高原仓、中高原仓、北原仓三大类北纬23°以南区域为南高原仓,主要包括西双版纳全部,普洱市大部分地区,临沧市双江、耿马一带。这一区域地处热带亚热带,降雨量大,空气相对潮湿,属于低纬度的高温高湿地带。就普洱茶仓储的转化速度来说,要明显比中高原仓、北高原仓更偶尔会有湿仓的中高原仓主要指北纬23°-25°之间的区域,主要包括普洱市的景谷、镇沉、景东带,以及临沧市的大部,大理州的南涧等地。中高原仓的特点是,海拔比南高原仓更对来随着维度的升高,温度、湿度。

说都更低更平和北高原仓指北纬25°-27°之间的大理、昆明一带区域,为典型的高原季风气候,空气比较干燥,转化相对最慢,但香气保存得较好。北纬27°线再往北,转化的效果就基本不行了褚九云介绍说,普洱茶的仓储从世界范围内看来,从理论到市场的确形成了湿仓、干仓的概念。高原仓整体上属于干仓,沿海一带及台港澳等地区整体上属于湿仓,介于干仓与湿仓之间的是大马仓。大马仓与高原仓相比,温度、湿度都要更高,但与广东、香港相比,虽然温度要更高但湿度却不高,湿仓味较轻,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大马仓为什么湿度相对低呢?因为马来西亚虽然更靠近赤道,但刚好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空气对流区,湿度分散得快,空气也比较清新,所以大马仓的湿度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高。这使得大马仓既有一定的干仓特点,陈化又比较快。分析过各地仓储的特点和效果后,褚九云认为温度、湿度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仓储品质特征。

澜沧江普洱茶区的气候特点及地理优势


澜沧江普洱茶区在我国云南省,那里山高林多,气侯变化很大。你知道澜沧江普洱茶区气候地理有哪些特点吗?澜沧江普洱茶区有哪些风光,有哪些特色吗?澜沧江附近有哪些茶树品种吗?这些茶树有哪些特点呢?

一、澜沧江普洱茶区的气侯特点

澜沧江变化大,导致流域内气候差异很大,气温及降水量一般由北向南递增,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量越少。澜沧江流域跨越几个气候带,源头地区(青海南部)属高寒气候,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量少,年平均气温-3~3℃,最热月平均气温6~12℃,年降水量400~800mm。

二、澜沧江普洱茶区的地理优势

1、澜沧(cāng)江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2、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79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内1247公里,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3、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公里,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

4、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348万千瓦,干流为2088万千瓦,约占全流域89%。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

2019年气候干旱对普洱茶品质究竟有何影响?


植物的生长,依赖于气候,气象条件有利,能促进产量增加;反之,气象条件不利,会造成减产。对于作物来说“风调雨顺”是农户们最喜闻乐见的。

然而对于高品质的云南普洱茶,而言,旱并不见得是一件只坏不好的事情。“大旱之年,普洱茶的品质到底是优是劣?”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仔细讨论一番。

2019春季,又逢大旱

根据云南气象台发布的报道,2019年春季的降水量比往年同期偏少42%,是近5年降水偏少最明显的年份,属于严重的干旱。

4月26日,在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2019年云南春茶产销及价格指数公告》中指出:“2019年云南春茶在去年“拉尼娜”效应和今年“厄尔尼诺年”气候轮流夹击下,雨热分布不均,茶树生长各地表现不一,茶季缩短...”

首先,茶叶同其它作物一样,也是看天吃饭,需要有良好的气候的:气温适宜、雨水充裕。

因此2019年云南大部分高山区传统茶园受到气候影响导致:?茶树芽叶瘦薄泛黄;?春茶大面减产。

最终导致2019年春季普洱茶条索细而泛黄,春茶采期缩短,大量减产,春季后期原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因此,过于干旱对茶产业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

旱的好处:高山古树“旱出高品质”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2019年,在整个茶产业影响之下,对于云南高山区有一定树龄的高品质茶园来说,“干旱”并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原因有以下几点:

干旱:茶叶“香高汤甜”

云南高山区乔木茶树龄大、根系发达,汲养能力强。春季干旱,茶叶生长速度缓慢,完全靠根部在冬季所吸收储备的养分而发芽。茶树会主动吸收更深土壤里的营养物质,来提高细胞保水能力。

因此茶叶虽然瘦黄,但与正常年份相比,同等重量的茶叶,内涵物质高,茶汤会呈现“香高汤甜,经久耐泡”的特点。

干旱普洱茶:转化底蕴更强

前面已经说到,干旱使同等重量的春茶蕴含更多的内含物质,这样的茶品,对于后续存放转化来说,自然底蕴更强,未来呈现的口感会更加饱满且多元化,品饮和收藏价值也会更高。

干旱“年份茶”:值得收藏

随着越来越多人对普洱茶的了解,大家都知道:普洱茶讲究内在品质。

很少有人还停留在“茶品外观”这样单一角度,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口感品质的核心点上,内质的重要性已经远大于过去说的“卖相”。

就云南临沧产区来说,2019年春茶普遍品质优异,香气、甜润度较往年更突出,结合气候来看,确实受到“旱”的影响很大。

当然,千百年来,不论什么气候,云南的大山,都是这里的茶天然的栖息地,这里的茶天地滋养而生。每年的茶,都有独特的魅力。

多年经验来看,2019年,可能成为2010年以后又一个值得收藏爱好者重点关注的年份。

可以发现,大旱之年的品质大多优于平顺之年。我们称这样的干旱天年为“普洱茶的品质大年”。

以茶纪录岁月的滋味,或许是世间最美妙的方式。也许多年以后,对这个旱季记忆不再深刻,但一款茶会为你留下2019这个春天难得的味道。

普洱茶与健康:附录,普洱与普洱茶(二)


三、普洱茶的见证古茶树

在普洱市9县1区内,茶树类型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活化石,还有景谷盆地发现的距今3540万年前的第三纪渐新世的茶树祖先——“景谷宽叶木兰化石”(新种)。在景谷、景东、澜沧发现的第三纪中新世较宽叶木兰晚、距今2500万年前的已进化为野生大茶树祖先的“中华木兰”化石。在景谷小黑江上游、景谷河东山及威远江下游高山地带,发现有成片的野生茶树,在黄草坝、顺南光山、大黑龙塘、大中山、大绿山等地,也分布有野生茶树。从大茶树广泛群居看,宁洱县处于茶组植物的起源中心范围之内。今思茅地区的野生茶树林,有树龄在2700余年的古茶树王、千余年的过渡型古茶树和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可谓是天然的茶树博物馆。

1952年,西双版纳佛海茶叶试验站在勐海县南糯山深箐中间发现3株野生大茶树,有一棵已枯死,科学工作者锯其干,从年轮推断,树龄已有800多年。当地哈尼人把它称为“茶王树说是55代前的祖先种植的。南糯山茶王树被科学工作者确定为栽培型茶树。

1961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张顺高先生在勐海县巴达公社的原始森林中发现9棵更高大、更古老的茶树。其中一棵高32.12米,胸径1.03米,据科学工作者估计,树龄在1700年以上。巴达大茶树被专家确定为野生茶树。

1991年3月,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思茅地区茶叶学会理事长何仕华先生等人在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发现了一棵大茶树,树高11.8米,根干径1.1米。经组织专家考察论证,认为邦崴大茶树的树龄在千年以上,是介于野生与栽培之间、原始与进化之间的过渡型茶树,定名为“邦崴古茶树”,肯定它与南糯茶王树、“巴达茶王树”并称世界三大古茶树。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的生殖器官(花和果)是野生型的,它的营养器官(芽叶和枝梢)是栽培型的,它反映了茶树发源与早期驯化利用同源这一规律。

巴达大茶树、邦崴古茶树、南糯茶王树形成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的完整系列。这三棵古茶树的发现,证明茶树起源与驯化栽培在地理上同源,对于茶树起源、茶树资源学、茶树驯化生物学和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均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提供了茶叶起源于云南、起源于普洱市的历史依据。

1996年11月,经国家、省、地的10人专家组考察论证鉴定,认定生长在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镇沅县千家寨最高大的两株野生型1号古茶树(树高25.6米,基部干径1.2米,树龄2700年,2号古茶树树高19.5米,基部干径1.02米,树龄2500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树。2001年4月,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全体代表在树旁立了“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碑。上海吉尼斯总部派人亲临研讨会,颁发了“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一吉尼斯之最”的牌匾和证书。

周红杰副教授在其所著的〈云南普洱茶〉中说:“据罗平、师宗县志考证,早在2100多年前,罗平、师宗一带已进行了野生茶树人工驯化栽培。另据傣文记载,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云南已有茶树栽培。”

古茶树的发现,解决了在国际上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问题,明确了世界茶树原产地不是在印度,而是在中国。在此之前,由于阿萨姆野茶树的发现,印度坚持世界茶树原产地在印度。华南农业大学的李斌教授指出: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古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高。根据科学理论,植物染色体的进化是从对称性的物种向不对称性的核型演化,具对称性的物种较不对称性物种更原始的结论,邦崴古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印度阿萨姆种其染色体组型的对称性较邦崴古茶树核型小,与云南大叶种的核型相近,这三个品种都属于同类型核型,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起源。

木秀于林而被风摧的普洱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的品种也是种类繁多,光常见的茶类就有六大种: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这些茶类下面的各种小茶类,再加上各个地区还有一些不太知名的本地茶,可以说是多不胜数啊。

中国茶叶品类这么多,各自有不同的价值,其中最有收藏价值的就是普洱茶了。当然普洱茶的收藏价值高,不会是无故产生的收藏价值,同时也说明了它的品饮价值十分之高,不然就算再耐放也不可能会有这么高的收藏价值。

普洱茶产自云南,常见的茶叶为紧压型茶叶,一般是饼茶、沱茶、砖茶、瓜茶、散茶等这些状态,因为不同的加工方法,被分为生茶与熟茶,新制作出来的生茶口感偏为强烈霸道类型,年份长远的老茶慢慢的口感也转为温和,而熟茶不同与生茶,经过了人工的发西酵技术,使得茶汤口感开始就十分的温让人很容易接受。

对于普洱茶笔者是十分的喜欢,生活空闲之余便会坐在茶桌面前,烧水冲茶然后就静静的品尝。普洱茶汤初入口的苦涩之味相当浓厚,虽然苦味可以迅速的化开,但还是有人说普洱茶开始的汤味“苦若生命”,能让有一些生活经历的人品出生活的苦味;茶过三杯再入口时,苦涩之味完全化开,只留下是甘甜与不停的生津的感觉,有人说普洱茶汤苦过之后“甜如爱情”,苦过之后能让人感受到如爱情般的甘甜;漫长的甘甜过后,茶汤开始渐渐的变淡,淡淡的余香“犹如清风”沁人心脾的感觉,总体来说普洱茶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的一位智者。

普洱茶无疑是款好茶,好茶最近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恶意中害,但是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有真正优秀的东西,才会被别人有意的伤害,或许这也是一次机会,小树只有经历过了真正的大风雨,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普洱茶树在深山中能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这点小风雨对它来说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普洱茶与健康:附录,普洱与普洱茶(三)


四、发展中的普洱市和宁洱县

宁洱县全称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县城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处横断山系南段,无量山脉南部边缘,地跨北回归线。全县辖7乡2镇87个村公所(办事处),居住着哈尼、彝、汉、傣、白、拉祜、回等19个民族,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8.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9.14万人,占总人口的50%。农业人口为15万人。

为了更好地促进普洱茶的产业发展,弘扬普洱茶文化,2007年4月,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普洱县更名为宁洱县。

宁洱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为367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为291.10万亩,耕地面积(含轮歇地)为62.8万亩,宜农、宜林、宜牧的荒山灌丛为1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65%,林木蓄积量为1236万立方米,是滇南林区之一。有岩盐、煤、铜、铁、铅、锌等矿藏资源和石灰石、彩色石等建材资源。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长5000米以上的河流有121条。水能蕴产量6.9万千克,财政收入6556万元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39元,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磨思二级公路贯穿县城,德梅、景普公路改扩建完工,磨思高速公路也将开工,这将大大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交通状况。2006年,普洱县投入160万元资金,实施了14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科技普及深入村村寨寨,基本上形成了县、乡、村、组四级科技推广网络。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了“普六”、“普九”和扫除青少年文盲工作,并获得“中华扫盲奖”。全县高考再创佳绩,考生上线498人,上线率达87.4%,居全市榜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铺开,参合12.4万人参合率达87.8%;完成了14个村卫生室建设和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国债建设项目,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通过了评审验收;全县有医院14个,各行政村均创建起了卫生室,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扶贫工作进展顺利,投入扶贫资金3265万元,实施了17个整村推进项目和上海对口帮扶项目、宝钢援建项目。计划生育、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3%,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完成县内古茶树的普查工作,发现野生茶林12.1万亩,有力地证明了普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的结论。成功地举办了云南普洱茶协会成立大会、首届云南百年经典普洱茶品鉴会等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普洱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民族团结誓词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成功地举行了挂牌仪式等系列活动。全县乡(镇)建起了文化站、广播电视(台)站,各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74.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6.7%。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玄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先进县”荣誉称号。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资源优势,突出

地方特色,重点加强了茶叶、林产工业、咖啡和农业产业经营等方面的建设。民族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基本上形成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融为一体的普洱民族文化。

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全县各族人民将把繁荣、富裕、文明的普洱新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普洱市不仅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还是普洱茶的故乡,已成功举办了六次中国普洱茶叶节,使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普洱茶文化得到了弘扬。普洱市正在迈步走向建立中国茶城的目标。全市各族人民将乘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中国一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东风,以茶建城、以茶文化兴城、以茶产业强城,把普洱这座美丽的城市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具品位的真正茶城;建成人文、生态、经济融为一体、协调发展的名副其实的绿海明珠;建成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使普洱成为招商引资条件最优、投资开发环境最好的、祖国西南边陲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园林城市。

为了打造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独具品位的东方茶城,建成一个全国著名的茶产业基地和茶叶交易市场,普洱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中国茶城”的战略规划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兴茶工程,实现茶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以普洱茶牵引旅游经济。近年来,极具特色的普洱茶文化促进了云南普洱市别具一格的茶文化旅游,并且带动了该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以古茶树、古茶林为依托的,极具活力的茶文化旅游有了新的发展,正在形成以观光茶园、古普洱茶街、天然神奇茶树博物馆等景点为主题的旅游精品线路。

普洱茶与健康:附录,普洱与普洱茶(一)


附录

一、普洱与普洱茶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土归流,普洱置府,领1县3厅1司(即宁洱县、思茅厅、威远厅、他郎厅、车里宣慰司)。清雍正十三年置宁洱县为郡治,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月1日,改宁洱县为普洱县。1985年12月15日,改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07年4月8日,改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时将思茅市改为普洱市。

传统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经蒸压、自然干燥、贮放定的时间而形成的。现代普洱茶制作,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作为原料,经适度潮水微生物固态发酵形成半成品后筛分形成级号散茶。然后把散茶按所需产品要求拼合后再蒸压,形成砖、饼、沱、柱等整形茶。

普洱生茶品质形成的主要成因是自然氧化,特点是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普洱熟茶品质形成的主要成因是微生物的作用,其特征是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普洱市的优势产业。据介绍,目前,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在54万多亩,总产量达1.8万吨,总产值达2.28亿元,106万多人从事茶叶种植;有初、精制茶叶加工企业157户,从业人员达1.2万多,年加工能力为2.8万吨。茶叶产业已成为普洱市的骨干产业之一。茶产业作为普洱市的产业群中的一个优势产业,是该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拳头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云南大叶种茶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对形成普洱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特多,银色争辉,叶片大而质软,新梢生长期长,持嫩性好,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都高于一般中小叶种茶树。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在酶促作用以及微生物和水的湿热作用下,其内含物发生了一系列的氧化、聚合分解、降解和缩合反应,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等都大量减少,因此,茶树品种中内含基质茶多酚、氨基酸等重要化合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优质普洱茶的形成。

普洱市所属地区是北回归线附近稀有的绿洲,属热带北缘及南亚热带地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平均湿度80%以上,气候温热湿润,区域内有哀牢山、无量山等高大山系及澜沧江、李仙江等江河水系,森林覆盖率高达70%,山上云雾缭绕,生长着大量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是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地区。作为世界茶叶发源地中心地带的普洱市,至今仍保留着茶叶生长和发展的活化石链,该地区特有的大叶种茶具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都无可比拟的独特品质。

二、野生大茶树和古茶园现场考察鉴定

2004年11月19日~2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中国普洱茶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野生大茶树和古茶园”考察组(考察鉴定专家组主任:虞富莲、副主任:蔡新),对宁洱县黎明乡茶源山、凤阳乡困卢山的野生大茶树和古茶园进行了实地考察。经分析研究,提出如下鉴定意见和建议:

一、从黎明乡茶源山野生大茶树的居群看,普洱县处于茶组植物起源中心范围之内。

二、据对凤阳乡困卢山茶园的典型植株的观测,该茶树在分类学上属普洱茶种,是栽培型茶树,习称大叶茶。从困卢山古茶园的茶树茶龄、分布密度和长势看,一一是目前已发现的保存较好,仍有栽培价值的古茶园之从而表明普洱县是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三、由于野生大茶树长期以来已经与周围环境形成了紧密的依存关系,适应性已经非常脆弱,故建议应该加以重点保护,不要随意搬迁和砍伐,尽量保持其原有的生态环境。古茶园应保持其原有的耕作方式,适当修剪病枯枝和寄生植物,防治病虫害。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可作为科普教育或旅游景点适度开发。

宁洱县境内生长着一些野生型古茶树,还生长着一些树龄在400~5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2005年,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汪云刚对宁洱县境内的野生茶树和栽培型茶树的普查结果表明,宁洱县境内共有古茶树资源12.5221万亩,其中野生型古茶树12.1621万亩,栽培型茶树3600亩。宁洱县凤阳乡宽宏村和把边乡团结村一带的白草地梁子,分布有万亩的野生茶树群落,其中团结村有野生茶林8000亩,宽宏村有野生茶林2000亩。

下关味的形成与地理气候有关


“云南空气清新,虽然转化的确慢,但香气的保存是最好的。”于是话题漂移到下关味的形成上来。而这,恰恰又与下关的地理特征和仓储不无关系。褚九云说,为什么市场上会有下关味、烟香味的说,就是因为湿度低,陈化后的茶香气很足,茶气霸道,而且比较耐泡。

下关沱茶的烟香味,并不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因为气候干燥。干燥到什么程度呢?褚九云举例说,茶叶从临沧拉到下关后,体型都要变小一些,白毫也会更显,因为干燥的空气让茶叶里的更多水分被挥发了。具体到数据,下关的相对湿度冬季最多40%,即便是雨季也就60%多。3月20日我在下关沱茶采访时,虽然刚刚下过几场小雨,但褚九云带我去隔壁办公室看湿度表,显示的也就50%。也正是这种干燥的气候,使得茶的香气提升比较快。褚九云认为,我们常说的下关沱茶烟香味,实际上就是高原仓的香味,下关味、下关香就是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产生的。

下关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水岭,苍山往东就再也没有比苍山海拔更高的山峰了。哀牢山又是普洱茶核心产区和非核产区的分水岭,哀牢山把来自印度洋的暖流挡在西南方的临沧、普洱、西双版纳这区域,所以这一线的气候特征是高温高湿,比较适合于茶树的种植。哀牢山东北边的玉溪、昆明、楚雄等地,物种就比较单一,缺水,湿度也比较低。

以苍山、哀牢山为界,就出现了茶区与非茶区,核心区与非核心区的分界。

从历史和区位来看,大理地处滇藏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是茶马古道的中心点,因而下关沱茶的原料来自全省6个州市30多个县。褚九云认为,紧压茶的好处是便于古道上的马帮运输,而且品质得以保证香气得到保持,同时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也不容易出现损坏。但做紧压茶需要蒸汽,蒸汽会让茶叶吸收大量水分。普洱、西双版纳一带气候湿润特别是易武湿度更高,要实现大规模生产,干燥就成了问题。

近代以前,茶商没有条件做大规模的干燥设施。恰恰在下关,气候干燥,紧压的普洱茶不需要进烘房,在室外摆两天就干了,普洱茶加工中非常迫切需要的干燥问题,在猛烈的下关风里,在高原干燥的季风气候下,得以完美解决。下关又恰好处于茶马古道中心点,逐渐就成为普洱茶的重要集散加工地之一。清未民初,下关聚集了四五十家普洱茶的商号,西洱河边全部都是大马店和茶号,包括喜洲、大理、腾冲、鹤庆等地的商帮,加工茶叶的厂基本都集中在下关。

下关是中国的两大风城之一,下关大甚至被大理人拿来炫耀。下关风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洋暖流吹来后,一边被最高海拔达4122米的苍山挡住,另一边被哀牢山挡住,结果只有从西洱河峡中呼啸而出,且空气又干燥,在无意中促成了下关成为普洱茶加工中心。褚力九云认为,南高原仓,北高原仓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造就了不同茶叶加工优势。大理可以说具有最好的茶叶加工优势,因此下关沱茶才会成为普洱茶中唯一一个以产品定义的地理标志产品,其他的都是集体商标。

普洱茶膏与普洱茶的区别


茶膏是普洱茶家族的重要成员,历史上云南普洱茶包括团茶、饼茶、沱茶、砖茶和茶膏五大系列,可见茶膏也是普洱茶家族的一员,同样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深加工出来的,是茶产品与原料的关系。

普洱茶膏是速溶茶的一种,是固态的,冲泡出来没有任何茶渣,普洱茶膏精选优质普洱原茶,高纯度萃取精华,连茶渣都没有,何况杂物!但茶多酚最高可达60%。好的普洱茶膏和普洱茶一样,能够长期保存,而且越陈越香。

普洱茶膏是从普洱茶中萃取的精华,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品饮价值。同普洱茶相比,茶膏的营养价值更高,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的介绍胜过普洱茶,虽然描述得有点夸张,但恰恰证明了茶膏的珍贵价值。

相比普洱茶,茶膏的便携性非常好,冲泡过程简洁方便卫生;在口感上,茶膏温和厚重,更像是品饮老茶的感觉,层次感丰富,汤色诱人。

茶为国饮

从采摘到入口需要数十道工序,除解渴外,被人们赋予越来越多的属性。唐刘贞亮曾言茶有十德:散郁气、驱睡气、驱病气、养生气、尝滋味、可行道、可修身、可雅志、表敬意、树礼仁。

茶膏为国礼

从原茶到成膏需72天186道工序。两个世纪以来,被冠以“国礼”称号。21世纪以前,普洱茶膏为皇室御品,为皇室和贵族专享,它不仅继承原茶的基本属性以外,更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普洱茶与生态


你或会问,你们所说的好茶对之于,味觉、嗅觉、视觉、口感、体感、精神靠谱吗?或问,你们是想象?还是有真的认知?还是有实物作依据呢?我们说,我们是先有了这样的认知,再去找实证;找到了实证,再进一步认知。经过了许多个来回往复,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首先,我们的认知,倒不是从茶叶来的,而是从很生态的食物得来的。我们指的生态,是纯天然的。即从不施任何化肥、农药,全靠天然生长,可以说是吸天地的灵气,生长成的食品。例如,木瓜,种子无意掉进了山里的泥土里,靠吸土壤里的养分,天然的阳光,水分,生长成的木瓜,吃起来会很鲜甜,生津,清香,那个甜不腻,不会反酸(市场上的蔗糖,由于用化肥、农药种,甜后会反酸,而且口会干),还会回甘(好的甜也会回甘)。感觉身体会心肺舒展开扬,精神爽快。

我们从纯天然生态的食物,得出了相应的口感,体感,神感。再去找相应的茶叶,但试了很多很多,找了很久,发现都不是那回事。最后才追塑到源头,从茶树的生态上找。找到了纯天然全生态的茶树,制成茶叶。品试这样的茶叶,对应纯天然全生态食物的口感,得出全生态茶叶的口感,体感,神感。而且,是经过许多的循环往复,不断的加深提高认知才得出来的。有关这样的经历故事,实在有太多太多了,留待日后慢慢细说吧!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风、土、气候与普洱茶》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