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重点村寨一览

发布时间 : 2019-12-09
山红茶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红茶是正山小种吗

山红茶。

1、景迈-芒埂村

芒埂位于景迈山东北侧,村落整体建筑风貌保存相对协调,村落布置在紧邻山脊线的北侧,村寨建筑由南向北逐层降低。芒埂与勐本村寨临近,村落格局相似,均呈向心型布局。芒埂的村落中心由相邻的萨迪寺、寨心以及萨迪冢共同组成,金水塘等水体景观布局在临近村寨核心的位置,体现了傣族民族习俗与水体的紧密联系。

2、景迈-勐本村

勐本位于景迈山东北侧,与芒埂相邻。村落布置在紧邻山脊线的北侧,村寨建筑由南向北逐层降低。勐本村落格局呈向心型布局。勐本村落寺庙(金塔佛寺)与寨心分离,村落建筑以寨心为中心。

3、景迈-景迈大寨

景迈大寨,位于景迈山北坡,由于经济发展较快,村落建筑的整体风貌中新建建筑较多。村落建筑朝向东北侧,整体格局沿西南向东北逐层降低。村落东侧为大寨竜山,傣族居民死后均埋葬于此。村落西南侧紧靠景迈山主峰,有茶马古道(古茶道)从村落南侧蜿蜒而上。村落中心由大寨佛寺、大寨神泉组成,邻近的周边建筑显现出一种向心式布局;随着离村寨中心的距离的增加,村寨建筑逐渐摆脱了向心布局的控制,显现出规整格网状布局形态。

4、景迈-糯干

糯干老寨,位于景迈山西北侧,为传统的村寨,其传统景观格局也最为鲜明。整体建筑风貌保存良好,属于遗产区内完整保存的两个古村落之一。村寨选址于山坳处,除寺庙和观景台分别位于北侧和南侧的山丘上占据制高点以外,村落内部地势变化较小。糯干老寨呈典型的向心式布局,村寨中心即为寨心,寺庙与寨心分离位于北侧山丘的制高点处。因相对地势较低,溪流湖泊在此汇聚;村落中水系顺应建筑肌理,最终在村口汇聚,成为构成村落格局的要素。

5、芒景-芒景上寨

芒景上寨位于景迈山南部布朗族村寨的中部,由北向南依次是包括芒景新寨、芒景上寨两部分。芒景上寨的西北侧为帕艾冷寺,为芒景上、下寨的重要宗教场所,为了纪念布朗族的祖先帕艾冷而兴建。上寨最北端山上为蜂神树,是一颗百年老榕树,是布朗人的植物崇拜对象。上寨以寨心呈向心布局,寨心处有纪念七公主的公主泉及公主榕。上、下寨之间后建有展示普洱茶发展历史的芒景茶博物馆。

6、芒景-芒景下寨

芒景下寨位于景迈山南部布朗族村寨的中部,位于芒景上寨南侧。下寨民居围绕寨心呈向心布局,最东端为古柏树,北部山区留有巴郎部落遗址、巴郎战壕遗址、公主坟以及布朗族山康节最重要的祭祀场地茶魂台。在山间林地建立信仰场所,保留多处帕艾冷和七公主的神话传说景点,是最能体现帕艾冷祖先文化和普洱茶演化历史的村寨。

7、芒景-芒洪村

芒洪位居芒景最南端,全寨最西边为八角塔,是佛教传入布朗山区的见证。寨子以此向东布局,其寨心是村寨寨心石崇拜的体现,芒洪民居围绕寨心而建,向心布局是源于布朗族村民相信寨心神能庇护保佑族民。茶树王被芒洪视为神树,是布朗村民自然崇拜茶神的表现。

8、芒景-翁基村

翁基与糯干是整个景迈-芒景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两个村寨,整体建筑风貌保存良好。村寨最北端是村寨信仰空间——翁基古寺所在。翁基古寺是景迈山上最古老的佛寺。翁基古寺西侧有古柏一棵,根部径为达11米,树高20余米,据推测树龄在2000到3000年前,古柏与古寺相伴相生,绿荫遮天,被村民称为“古柏听经”。翁基村寨民居建筑部分被外部车型道路与翁基古寺分开。翁基寨心位于翁基村落中心位置,民居建筑围绕寨心呈典型的向心式布局,北端建筑密集,到南面渐少,呈大致的倒三角形,至最南端公共建筑风雨亭处终止。

小编推荐

探秘中国最美古茶山——景迈山|图阅景迈山②


在云缅边境不远处,有一座云雾缭绕神奇的的千年茶山——景迈山,这座山除了不乏古老茶树外还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竟然隐匿了一座以普洱茶为主题的精品庄园酒店——柏联普洱茶庄园。

初初踏足这里,除了空气中飘溢的茶香,吸引视线停留的还有花园内朴实的装饰,这里没有星级酒店的奢华,却有着星级酒店没有的精致。

简单的红砖堆砌,石缸盛水,绿叶黄花舒展摇曳,衬就一角风情。

原木地板无漆,原生态在这庄园中无处不现,如同一位退隐山林的达官贵人,已然到达返朴归真的境界。

满目翠绿的生态茶园在晨雾笼罩中如仙境般清新宜人,在林中的傣式小木屋在晨露中若隐若现。

一晚安寝,选一个优美的清晨,在小木屋阳台前席地而坐,面对着翠绿的茶田,深深吸一口饱含负离子的空气,品味着瑜珈与自然的和谐一体。

人生的高度或许不在前呼后拥,也不在高床软枕,满屋绫罗,只能要山涧林内隐世而居,品茶赏花,看书写作,夏听虫鸣,秋数落叶便是人生最美好归处。

轻轻抚摸着这些原木桌椅,它们不经太多雕塑粉饰,却静静地散发着遗世而独有的气质。

水瓶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星座,终其一生在自己的世界内极大的限度去追求自由,风象的特质使得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在人群背后却默默地检视着一颗高冷的心。只有独自的时候才是自我流露的时刻,风象星相的人或许最终都适合归隐田园,来保留那一份孤芳自赏。

透过如国画般秀美的落地红木窗框,分隔着深山的清逸,树木的婆娑,安享着空间的静谧,心灵的放空。

园内花开正好,捧一撮芳香到唇边与花儿细语,趁春色仍在莫负春光。

茶坊内工人正在忙碌地制作茶饼,一饼饼成品整齐地排列着,静静地等待送到识茶人手中。

在园林中摆下一茶具,取甘泉之水,取上乘古树之茶,高冲低泡,轻品慢尝,体味那一抹甘甜在唇齿间流转,听轻风吹拂,枝林沙沙如同自然轻奏悠然乐曲。

登高远眺,站在这座神奇的千年茶山高处,感受天人合一,天地融合的美妙境界。

云海在山林间飘渺,虽不算风起云涌,惊涛拍岸,却也在高低浮沉,意象万千,此刻无须多想多言,只与自然和谐相应,拥抱山林。

“冰岛”普洱茶主要有哪些村寨_普洱茶皇后村寨一览表


野塘花飞,梅花辞岁,无需多日,便是一六年的清明节!“明前茶”这个看似平淡无奇却又风华绝代的名字,从出生的一天起,就成了天下茶人费劲移山心力想要争取的东西!如越之西子,如唐之玉环,想来将那“石榴裙”换成明前茶的茶汤,恐怕也不乏“做鬼也风流”的春风词笔!

勐库冰岛——天下茶人心头永远的朱砂痣,熠熠生辉!领教过其“缠绵悱恻”的人,十有八九早已跌入其汤中,不得自拔,实乃天下茶人生命灵魂唯一之所系,得之吾幸,不得吾命也!毋庸置疑,今年的勐库山头又是一副群雄逐鹿的景象!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只是知道有“冰岛茶”这个名字,便一股脑冲上山头,五彩缤纷的山头名称绝对会让你找不到北,未免贻笑大方!换句话说,勐库冰岛又岂止一家呢?

1、冰岛老寨——普洱茶皇后

冰岛老寨茶应属正宗,其地处勐库最北边,古树不过百来颗,其茶入口绵,落口甜,涩不凝,苦不滞,汤感厚,滋味足,饮时口感清爽,历久弥香;饮后回味绵长,余韵无穷!被冠以“普洱茶皇后”的美誉,又岂是浪得虚名呢?然冰岛老寨古树产量极少,物以稀为贵,茶中臻品,无需多言,至于真假之别,恐怕不乏此类

探访“世界茶源”之景迈山_景迈山普洱茶怎么样?


普洱市不仅拥有距今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至今还存活着2700余年的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茶树王”和野生茶树群落,还有澜沧县邦崴千年过渡型茶树为代表的一批过渡型古茶树,也有澜沧县景迈山1800余年的栽培型万亩古茶园。

截至2013年,国际茶业委员会正式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近日笔者对普洱市26座古茶山逐一探访,为每位爱茶、爱普洱的人展现“世界茶源”普洱的神秘魅力。

景迈山:茶的传承与突破

说起普洱的茶,自然想到景迈山万亩古茶林。澜沧江畔的景迈山,是中国著名古茶山之一,因这里有种植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目前共有可采古茶面积近1.2万亩。景迈古茶,滋味厚重,茶香浓郁,让每个人味蕾回味无穷。千百年来,“茶”是生活在这里的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信仰。

茶文化千年传承,景迈山用茶与世界对话。2010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工作悄然启动,2012年9月,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12年11月,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3月,如期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遗文本等文件。

保护:古茶林的申遗路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局长卢寒介绍,景迈山古茶林目前规划申报的总面积26万余亩,涉及15个古村落,1494户6128人。其中,遗产区面积10余万亩,包含景迈大寨、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糯岗、芒埂、勐本、翁基等10个传统村寨。

保护为先,制定完善法规体系,澜沧县先后出台一系列地方性的政策法规,保护景迈山古茶树和古村落,目前正在修订《澜沧县景迈山保护条例》。同时根据申遗和传统村落保护要求,景迈村和芒景村分别制定《景迈村茶叶市场管理公约》《芒景村保护利用古茶园公约》,从村级层面提出管理保护古茶林的具体措施。

景迈山实行“减法”保护措施,成立澜沧县文化遗产管理中心、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森林公安景迈芒景古茶园派出所,县、镇、村三级保护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引导景迈山居民到遗产区外惠民镇上已规划范围内新建住房,逐步减少遗产区的人流和车流,保持遗产区原有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当地群众经过民主决策,在关键路口自发设立关卡,禁止山外的茶叶、未审批的建筑材料、违禁农药化肥等流入景迈山。

澜沧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华告诉笔者,该县加大景迈山自然景观保护力度,从县、镇、村三级抽30人为古茶林监测员,建立完善监测系统。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在遗产区范围内从事开山采矿、挖沙取土及可能改变遗产区地形地貌的活动,严禁擅自移栽、砍伐古茶树和古树,严厉查处毁林、盗林等违法行为。在遗产区实施退耕还林990余亩,生态恢复造林500余亩,生态茶园改造3万余亩,划定公益林6.8万余亩。

笔者获悉,自2007年以来,普洱市和澜沧县政府共在惠民旅游小镇、景迈山古茶林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项目上投入近2.8亿元,用于规划编制、环境整治、村落风貌改造、村庄美化、生态恢复等工作。积极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目前,已申请到项目资金3850余万元,翁基、糯岗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传承:茶叶承载的信仰

春茶飘香,一大早,景迈大寨的岩俄帕翻身起床。原始森林采摘回来的古树茶鲜叶,经过一整夜的摊晾萎凋后,是翻炒杀青的好时候。手工杀青、手工揉捻,如此传统制茶,他从长辈传承并坚守如初。几道工序后,茶叶薄薄摊开在阳光下晾晒干燥,景迈山上每个茶农都制作的普洱晒青茶里,都有活生生的阳光和兰花香。

在景迈山,千年传承的不仅仅是手工制茶的古法,更有流淌在每个茶农心中对自然的敬畏。每年4月,景迈山古茶林里,正是春茶繁茂时节,山上的布朗族都要举办“山康节”,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祭茶祖。在芒景村的岩冷山上,布朗族人祭祀茶祖,向千年古茶树顶礼膜拜,表达对祖先和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景迈山布朗族,一千多年前迁徙至此,以茶树为信仰,传承至今。今年,年过古稀的苏国文仍劳作如常,与茶相守,还在孜孜不倦发扬布朗族的茶文化。他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坚持亲手制作传统晒青茶。千百年来,景迈山上的布朗人将茶树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来敬重、供奉、传承,近乎原始的布朗族烤茶传统至今保留在村民的日常。如今,茶已经完全融入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家家种茶,户户饮茶,可谓“无茶不成事”。

“对自然和茶树的信仰和尊重,让景迈山留下满山原始森林、千年古茶园及一个个传统村落。来到景迈山,这片天、地、人合一的古茶园总是令人不禁赞叹。芒景村翁基村民小组,是一个被景迈山原始森林滋养千年的古村寨,环抱在原始森林和千年古茶林中,融于山水之间。古寨、古茶,古寺、古柏,一草一物,都能让人感受到村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普洱古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说。

“在古寨的露台上拣晒茶叶,在原生态的山林间喝茶谈笑,好不快活。”在外做茶叶生意多年的南海明,每年都要把重要的生意伙伴带到景迈山住上几天。在他看来,被茶香浸润千年的景迈山,更能让客户体验普洱古树茶的魅力。近年来,景迈山古树茶因其原生态的生长模式受到市场的追捧,古树茶价格逐年攀升,不少村民一年茶叶收入可达10余万元。然而,景迈山的茶文化近千年却几乎从未改变。

创新:“茶文化+旅游”的价值

笔者获悉,建在景迈山上的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联动发展运营模式,目前已拥有社员228户,茶园1万余亩,年可加工生产销售优质普洱茶310吨,产值3000万元,可辐射带动周边50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在发展好茶产业的同时,合作社拓展视野、拓宽思路,投资300万元建设茶楼、宾馆和餐厅,实现了茶叶生产、餐饮休闲、旅游度假一体化的经营发展,成为茶产业、旅游文化产业资源综合开发企业。

2015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入选为“2015年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景区”。今年,《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了感受春天的10个最佳旅行地,普洱市景迈山名列榜首。目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回到古茶飘香的地方。”每到春茶上市,景迈山上游人如织。澜沧古茶公司已连续举办8年的“回家之旅”吸引了2000余海内外茶人。公司每年的“回家之旅”活动,将茶文化和茶山游融合,通过举行祭茶神、制茶体验、古茶盛宴、茶缘会等特色活动,已成为整个普洱茶行业内的新风尚。

始建于1966年的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以景迈山等地古茶树为原料,生产纯正地道的普洱茶,凭借优异的种茶、制茶经验和技术,澜沧古茶成为普洱茶市场的知名品牌。此外公司还拥有高产优质茶园5000余亩,茶叶初制所9个,年加工能力可达3000吨以上,是普洱市茶产业龙头企业。今年活动期间,澜沧古茶宣布成立“春億古茶文化基金”,将专注普洱茶文化传承、景迈山古树生态环境养护等问题,唤醒人们对古茶林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助力景迈山古茶林申遗。

目前,景迈山普洱茶文化的旅游名片正名声鹊起。旅游业催生的经济价值,激发了对景迈山茶文化和生态资源保护的自觉。在景迈山,富裕起来的村民越来越珍视千百年的古树茶、生态优美的原始森林、古朴的村落风貌,随着景迈山的游客和茶人越来越多,当地群众更能理解原生态所带来的价值。

笔者得知,为了规范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普洱市加强景迈山传统民居的保护和提升改造,严格控制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外观,对新建房屋整体包木和更换挂瓦的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已供应木材、挂瓦,统一制作与古朴民居风貌相近的木桶套,给太阳能热水器“穿衣戴帽”,让其与周边环境风貌一致。景迈、芒景两个村新建房屋227户,提升改造341户。同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族文化传承点、观景台、指示标识牌、遗产区简介牌等旅游服务设施。

景迈山普洱茶特点


1、树龄古老,古茶园的茶树主要以百年的茶树为主。整个古茶园占地面积2.8万亩,实有茶树采摘面积1.2万亩。是普洱茶的原生地。

2、生态环境好,茶树没经过人为矮化,而且同山上原生古树混生在一起,这种混生正是景迈茶香气独特而强烈的源泉之一,由于这些茶树树龄甚高,所以在外形上都显得历尽沧桑、饱含风霜。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

3、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与森林混生,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

4、甜味明显而持久。景迈的的甜是直接的快速来,同时又是持久的。

5、苦弱涩显,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

6、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景迈制茶有充分捻揉的的传统,条索较紧结黑细,同时长于山野中有古树避光,且生长周期长,因此色泽黑亮。

7、耐冲泡,一般可以到20泡。

8、兰花香储存得当,香气越存越显。

景迈山上过茶瘾,老子跟着儿子姓|图阅景迈山③


北回归线穿过的景迈山因“蜜香”普洱茶而声名大震,这座隐藏在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的大山因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茶之瘾君子和探秘者。

景迈山普洱茶具有特别的兰花香,香气突显,浓郁且持久,有强烈山野之气,茶痴们评曰:“普洱茶中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景迈为妃”。这次来普洱我买了几斤各种等级的景迈普洱,回家后越喝越喜欢,以为“妃”这个词算是委屈了景迈普洱。转念一想:历朝历代皇上将“后”多是供起来做一个后宫样板,宠幸的却是“妃”,我就乐意接受“景迈普洱似妃”这样一个定义了。

“最美普洱行”的第六天,在湄公河旅游集团的策划组织下,乐途十二星座达人们来到了景迈山,穿古茶林,访古茶村,亲密接触古茶树,一起品普洱,吃茶餐,住茶庄,倾听古茶树的传说和故事。

遍寻景迈山古茶林探茶香奥秘

汽车一路颠簸沿着盘旋的山路进入景迈山,云雾在山间缭绕,绝美的景色加上对古茶的向往让我兴致丝毫不减。

景迈古茶山是中国六大茶山之一,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由景迈、芒景、芒洪等9个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村寨组成,如今这里被称为“绿三角”旅游环线。

站在山顶观景台上,眼前的景迈山似一片绿色海洋。闭上眼睛,空气中有细细茶香。

我在《墨江太阳在此转身想生双胞胎赶紧来》这篇

还记得景迈山的传说吗?


景迈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平均海拔约1400米,大量栽培型乔木古茶树与各种树木混杂共生。据《布朗族言志》史料记载,佛历713年(公元180年)布朗族在景迈山发现了野生茶,而开始尝试在林下驯化、栽培茶叶,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保存完好的1870公顷古茶园中有古茶树113万株,发现最老的茶树树龄有1400多年,大约有10%的茶树树龄在500—1000年,约30%左右茶树在300—500年。

傣族·金马鹿的传说

景迈为傣语,景:新;迈:城。傣族人迁徙到景迈山是由一只金马鹿带路的。

在很久以前,在勐卯豪法一带居住着一支庞大的傣族部落,那时的部落非常落后,人们以游猎和采摘野果野菜为生。随着人数的与日俱增,食物逐渐缺乏,这时部落王子召糯腊(傣名),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安身之处。佛历四三九年(公元前106年),召糥腊南下迁徙,沿着澜沧江顺流而下,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临沧,当时此地荒无人烟,但当他们看到澜沧江流域美丽的自然风光时,一部分人便定居下来。但召糥腊继续沿着澜沧江南下,来到澜沧江以西,就是现在的澜沧县境内,他带着大家建村立寨,安顿于此。

有一天,召糥腊在山上狩猎,突然,发现一只金马鹿在悠闲的吃草,他和猎手不假思索地追了过去,可怎么也追不上,人快马鹿快,人慢马鹿慢,不知道追了多少天,后追到了今天的景迈山,马鹿就消失不见了,召糥腊看到这里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土地肥沃,是居所的绝佳之选。于是他决定回去带着妻子和部落人一起来这里定居,后来,景迈傣族村民说他们的租先迁徙到景迈山是由一只金马鹿带路来的。

布朗族传说

据考证澜沧江流域是茶的起源地,而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是最早利用野生古茶和最早栽培、训化古茶树的民族。

在布朗族传说中,布朗祖先叭岩冷种植茶园,并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叭岩冷也就成为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的茶人,成为茶祖。相传西双版纳的傣族土司曾把第七个公主嫁给叭岩冷。现在景迈山芒景村有供奉茶祖叭岩冷的庙宇和七公主亭。

景迈山古茶园占地2.8万亩,实际采摘面积10003亩。高空俯瞰的古茶园。

茶山行:普洱景迈山寻茶记


今年清明节前,我有机会探访了一座古老而又神秘茶山——普洱景迈山。

顺着进山的弯道开车前行,一座座连片的原始森林徐徐展现在我的眼前,这里山峦起伏、古树参天、云海茫茫,一路上只见美丽的茶场一片连着一片。再往里走,路边上的酒店、客栈一幢接一幢。藏于大山深处的古茶山让我展开了无尽的想象——是茶山养育了村民,还是村民养育了茶山?藏于深山这座不同寻常的古茶山将会带给我怎样的感受。

车拐了几个弯,山洼里绿树映衬下灰瓦木栏式的糯岗傣族村寨终于到了。村寨里大部分村民的房子已经是重建的新房,但依然还保留着傣族传统的木栏式古朴建筑风格,只是房子下面关牲畜的地方如今成了停放摩托车、拖拉机和汽车的地方,条件好的村民还在村里开起了客栈。顺着空气中弥漫着的茶香味,我来到了一户村民家。晒干、拣剔的茶板上,还留有刚刚晒出来的春茶的气味。屋后被一片古茶树包围着,主人休闲地坐在房檐下喝茶,旁边几个纸箱装满了新茶,静静等待茶商前来收购。由于他的茶是茶商事先定下的,他只卖了一点给我,并憨厚地笑道;“不好喝可以打电话来骂我。”

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但每年清明节后,这里便会涌来全国各地茶商,在这里停留居住,觅一份千年的古,品一杯清凉甘甜的香。

景迈山分布着一百多万株古茶树,在七万亩的原始森林中混交生长,古茶树与原始森林休戚与共,互相润泽,湿润的大气环境让古茶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常相厮守,不离不弃。

景迈山上的古茶树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沉淀,需要多少定力才能让他们生生不息生存下来,才能造就如今景迈山上的千年古意,恩泽景迈山上的世居村民,让他们子子孙孙生存繁衍下来,让千年万年古茶树在一代代村民的手中散发出弥久愈香的气味。

走进景迈山,就像走进了一个精神家园。景迈山的古茶树千年不衰保存下来,得益于世世代代世居于此的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村民。景迈山上,村寨星罗棋布,森林、茶林、村寨没有明显的界线,村民生活在茶林里,他们把先祖留下来的茶树视为茶神,把大自然视为他们的精神家园,用一种虔诚的态度来祭祀敬奉,以树为生、为树为命,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历经千年沧桑,茶已融进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茶就是这里的灵魂。正因有了这强大的精神支撑,这才繁衍下了一座座秀美山川,守护下了这与茶树相依为命、共生共死的精神家园,赋予了景迈山古茶树更多的精神内涵。

景迈山|山上边采茶边唱歌的奶奶


走在景迈山的万亩茶林里,就像身处各种虫叫鸟鸣的立体环绕音当中,脚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形成了平和的节奏。我扛着摄影机与一位布朗族奶奶行走在林间小道上,奶奶时而小步行走,时而驻足等待。

我之所以拍摄这位奶奶,是因为都说她抽烟时很“性感”。说一位奶奶性感,似乎有些冒犯,但着实也想不到更恰当地形容。奶奶个子高挑,身材苗条。闲时坐在自家门前,纤细的手指夹着一根纸烟,不紧不慢。轻轻一吸,随后幽蓝泛着白边的烟雾开始在她的面前升腾消散。朦朦胧胧,似乎面无表情,但眼神却像远处山峦形成的光滑线条,幽深神秘。

“三金,拍了好噶?”奶奶费力地用带口音的普通话问我。

“拍好了,奶奶。”我笑着回答。

我拍奶奶在林间行走,她很有默契地放慢脚步,让我先走到前面架设机器,奶奶从入画到出画,一气呵成。已经走在前面的奶奶会等我收拾完机器赶上,然后一起走向她家的古茶林。

拍奶奶采茶,我想她唱首布朗族民歌,奶奶有些为难,委婉拒绝,解释自己老了唱歌不好听。于是作罢,不再强求。镜头够了,我帮奶奶采茶,很快,装茶的竹篓满了。

奶奶坐在小茶棚里休息,拿出她的干粮,把一个橘子和一个多依果硬塞到我手里。吃完午饭奶奶继续往竹篓里塞鲜叶,嘴角微微上扬,这时她尖尖的嗓子小声唱起了歌。

我原本不抽烟,知道奶奶好这口,就买了烟陪奶奶抽。我们面对面坐着,摄影机在旁边静静地录着,我们聊着今年茶叶的价格,苞谷的收成······奶奶很放松,毫无镜头恐惧感。她可能没有意识到摄影机正在录像,她只是简单地在和我聊天。

奶奶听不懂我解释了半天的纪录片到底是什么,但没关系,她告诉我“你帮了我,我也要帮你嘛!”奶奶说她其实并不习惯也不喜欢被陌生人拍照,至于原因她也说不清楚,就和我说不清纪录片到底是什么一样!

我想拍奶奶家自己养的的野生蜜蜂和蜂蜜,由于拍摄时间关系,奶奶决定提前开蜂桶让我拍。晚上八点,奶奶的老拐(老公)去外面喝酒还未回来,我和奶奶都在等他回家开蜂桶。奶奶有些着急,打了她老拐的电话,催他回家。老拐回来了,显然有些埋怨,酒未尽兴。奶奶怼了他几句,他说“喔,现在的婆娘不得了了!”

拍摄如期进行,奶奶老拐对我的拍摄相当配合,他徒手开了蜂桶,取出了蜂蜜,简单轻松。可惜时机未到,只有少量的蜂蜜,意味着浪费了一个蜂桶。拍完奶奶请我吃着甜甜的蜂蜜,但我心里着实甜不起来。

凌晨五点半,远处的山边镶上了渐变的橘黄,天空暗蓝,奶奶掏出了她的老年手机。“三金,我克(去)赕佛了,你克(去)拍嘛?”

我一头爬了起来,蓬头垢面地就和奶奶一道去了,心想奶奶现在都知道什么要拍了。我在翁基古寺一边拍着奶奶赕佛滴水,一边发着呆。

太阳从远处的山峦冒出了头,金色的暖光染红了我的脸,奶奶也赕完了佛,喊我一道回家!

景迈山古茶林:一款有身份的茶


“为何联动四个重要部门打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我问,“我们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景迈山品牌和标准,只要消费者看普洱茶贴有‘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就知道是可信任,有保障的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普洱市茶咖局局长卢寒给我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我们的品牌用标准做支撑,做到“四有四可”,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普洱市政府明确产区,只有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才属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树产地范围,生产加工车间需在此保护范围内,并拿到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条件具备的茶企业才能加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获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使用权。

有标识,所谓标识是消费者很熟悉的国家质量总局制作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基础上,印有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家单位的名称,联合制作具有二维码扫描功能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方便消费者扫描辨认。

有标准,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前往景迈山在界定的景迈山古茶林内对种植环境的空气进行了现场监测、对土壤、不同产地的茶叶进行了采样。

督检验中心前往景迈山在界定的景迈山古茶林内对种植环境的空气进行了现场监测、对土壤、不同产地的茶叶进行了采样,并根据实际的检测结果,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地理标准产品普洱茶GB/T22111》的联盟企业标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农药残留项目增加到100余项目,并且要求不得检出污染物限量项目增加到8个项目。

有检测,有标准就要有检测,贴有‘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志的普洱茶,每一批茶品压制之前,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派专员到申请企业的包装车间对申请检验的产品进行现场抽样,确认产品数量并封存,等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检测报告,全部项目符合联盟企业标准要求后方可面世。

有监控,在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内建设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加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企业的生茶加工车间,用于对茶产品的现场抽样、封存、包装盒加贴专用标志等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取样,封存后的产品,生产企业不得再接触该批产品。

干货分享丨普洱茶相关术语一览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

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明亮:茶汤清净透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沉淀物: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平正:较低,但无异杂气。

钝浊:滞钝不爽。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高火: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气。

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青涩: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鲜亮:鲜艳明亮。

暗杂: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焦斑: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霸气:指的是它的茶气足,苦涩虽重但回甘和生津也快。

内飞:压在茶饼正面内的那张小纸。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

内票: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支飞: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在3~5米以上。

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为1。5~3米。

半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明前茶:在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

雨前茶:在谷雨节前采摘的春茶。

山头:大家也一定有看到说这茶是班章的,或者易武的,或者景迈的等等,这些都是指茶叶原料的出产山头。

茶头:在渥堆的过程中,因为果胶含量比较多,所以凝在一起。不是茶头都好喝。茶头很耐泡,泡个30来泡没问题。一般来说茶头最好用煮的,可以把果胶慢慢的煮开来。

撒面:简单讲就是为使茶饼、茶砖、沱等的卖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一般除了散茶,只要制成形的普洱茶多半都有撒面。如果内部是8级料,撒面是6级料,那这饼茶的平均料就是7级了。不过有撒面不代表就是不好!

紫芽茶:紫芽茶是由于叶片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花青素含量过高产生的变异。芽叶一般呈紫色。

一口料:是指茶饼的原料不分面、心、底料,里外一致。但要说明的是一口料不一定是纯料。

茶膏:以前是进贡给皇帝喝的。最古老的制作方法就是一直熬煮茶叶,然后再加入特定的物质使茶汤凝固成膏状。饮用时从茶膏上刮下少许,然后用热水化开即可!

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要真正理解,单靠意会是不行的,需要多喝,慢慢就有感觉了。

茶山行指南 | 冰岛、易武、景迈山篇


随着春茶季大幕开启,一年一度茶山行,也成为茶山最重要的事情,全国各地的茶人像候鸟一样,从四面八方奔赴茶山。茶山行,是了解云南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少数民族风俗的一个极好体验。茶要喝,茶山依旧要行。可对大多数人来说,云南茶山对多数人来说是是一个未知的环境,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在茶山行之前,要对目的地茶山做衣、食、住、行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战,不上无准备茶山。根据云南主要的普洱茶产区,整理了一份云南茶山旅游手册。

目前云南普洱茶比较火的山头集中在临沧、西双版纳、普洱三个地州上,小编在三个茶区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目的地,对茶山行做一个茶山旅游攻略。

1、临沧茶区代表——冰岛

冰岛茶是整个云南普洱茶最火热的山头,冰岛村也成为了众多普洱茶发烧友的朝圣之地。冰岛村位于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离临沧市约70公里。

衣:冰岛村隶属于双江县勐库镇,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度变化相对较小,但因为海拔差异,昼夜温差较大。春季茶乡行时候温度回升,准备衣物的时候,备厚一点的外衣即可,鞋子在茶山建议穿舒适的运动鞋。

食:冰岛村是一个傣族村子,吃饭一般都是在勐库镇解决,很少在村子吃。勐库镇有很多的好吃的,尤其大家可以尝试当地有名的华侨米干,也可以吃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傣味,春天云南都有吃花传统,勐库有作者最心心念念白花煮蚕豆米。当然,也可以回到双江县城,去体验双江特色小吃,也可以吃具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风味的美食。双江多数才都相对较辣,不能吃辣要提前沟通。

住:冰岛村茶山行,一般都选择住在勐库镇,从勐库镇去到冰岛村大概有40分钟车程。也可以住在双江县城,从县城出发去冰岛大概有1个半小时车程,如果行程不是安排过紧,可以考虑住在县城,县城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好一些。

行:冰岛村所在的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离云南省会昆明距离约600公里,临沧暂时未开通,只能通过汽车或者飞机转汽车。路途相对遥远,在自驾的时候要对汽车做好安全检查,也要在路途中注意休息,不要疲劳驾驶。坐飞机的话,有昆明飞临沧的飞机,整个飞行时间大概一个小时,机场到冰岛村大概有1个半小时左右车程,如果需要乘坐客车话,还需要到临沧市区去转乘。冰岛村道路相对好走,但也需要谨慎驾驶。昆明飞临沧的飞机经常晚点,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看什么:冰岛村因为冰岛茶而声名远播,去冰岛村也是为了去看冰岛老寨茶树,根据著名茶树专家虞富莲老师考察和分析,冰岛村就有:冰岛大叶、冰岛特大叶、冰岛特大叶、冰岛黑大叶、冰岛筒状大叶、冰岛黄大叶等不同形态的大叶种茶树。冰岛茶园是勐勐土司的私产,冰岛村也是勐库地区海拔最高的傣族寨,也是勐库地区唯一一个高山傣族寨子。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留出一天时间去爬勐库大雪山,去看世界上最大的古茶树群。

特别提醒:

双江少数民族有以酒待客的风俗,喝酒的时候,不能喝完的话,不能和敬酒的人碰杯。

冰岛村茶树特别金贵,不建议要攀爬茶树。

2、西双版纳茶区代表——易武

西双版纳是云南最著名的普洱茶产区,而易武茶区则是西双版纳茶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茶区,既有丰富的古树茶资源,也有深厚的普洱茶历史。七村八寨、茶马古道、茶人茶事构成了易武丰富多姿的一面。

易武茶区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城北部,距勐腊县城110公里,紧靠中老边境,包括易武茶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衣: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变化相对较小,但昼夜温差大,春季茶乡行时候温度相对较高,所以准备衣服时候,备厚一点的外衣即可,鞋子在茶山建议穿舒适的运动鞋,易武茶区的路,远远比临沧茶山路艰难。

食:易武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在易武吃特色农家菜、竹筒茶、竹筒排骨如果去离易武镇相对近高山寨等村寨,建议在镇上吃饭,村子一般没有餐馆。

住:易武茶山行,一般选择住在易武镇,易武镇上有大量客栈,整体住宿条件学相对较好,去离镇上相对近一点茶山的时候也可以返回镇上住。

行:从昆明到易武镇的距离约630公里,自驾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如果从昆明坐飞机到西双版纳,整个飞行时间大概在1个小时,再转车到易武,从西双版纳到易武的车程大概是2个半小时。到易武镇上,根据行程安排,选择相应的交通工具。要去到同庆河等比较远的地方,需要乘坐摩托车,所以需要找当地村民做向导。

3、普洱茶区代表——景迈山

景迈山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

景迈山,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常年云雾缭绕,茶树生长在海拔1100米到1700米的山间,茶林与森林交错生长在一起。景迈山有着1800多年茶叶种植史,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是现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普洱茶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古茶山,被誉为“茶树资源的博物馆”。

衣:景迈山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四季的温差变化相对较小,春季茶乡行的时候温度相对较高,所以准备衣服时候,备厚一点的外衣即可,在茶山建议穿舒适的运动鞋。

食:景迈山是普洱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景迈山的旅游配套设施会相对较好。在景迈山可以尝试各种茶菜:茶叶炒鸡蛋,凉拌茶叶等。

住:由于景迈山的名气加大,普洱茶出名;茶商、游客日益增多,在山上住宿不是难事。景迈、芒景大寨均有客栈。建议住在翁基和糯干,体验一下古寨风情。

行:从昆明到景迈距离近700公里,自驾时间相对较长。因为路途相对遥远,所以在自驾的时候要对汽车做好安全检查,也要在路途中注意休息,不要疲劳驾驶。随着景迈山机场的开通,去景迈的时间能够大大地缩短,从机场到景迈古茶山也就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看什么:景迈山古茶林、山龛茶祖节(4月)、千年布朗古寨翁基、傣族水寨糯干、帕艾冷寺、哎冷山-茶魂台、茶祖庙。

禁忌:布朗族认为柏树、榕树、菩提树是神树,女人是不能爬神树的。

除了这些攻略以外,你还需要带上以下东西:

1、安全第一的意识。茶树要看,但是也要注意安全,有些过于偏远的茶山,不建议去,因为山高路难,安全不可控。一定要结伴而行,不可单独行动,多一个人多一份照应。

2、常用药品的储备。创可贴、云南白药气雾剂、藿香正气水以及简单包扎药品还是要准备好。

3、要记得购买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给自己多一份保护。

4、如果发现自己有高原反应,要做休息调整。如果不能适应的话,要立即停止行程。

去景迈山听关于茶祖的故事


景迈山上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是傣族和布朗族,还有少量的拉祜族、哈尼族和佤族等。傣族主要分布在景迈村,布朗族主要分布在芒景村,两个村相隔不过几公里,在外界看来,他们是一体,虽然他们有自己的区分。但是不可否认,景迈山上的傣族和布朗族用着同样的语言和文字,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性和耕作方式,住着相同风格的干栏式民居。无需深思就能明白,山上的这两个民族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他们的渊源当然要从布朗族的茶祖帕艾冷和他的妻子:傣王的女儿七公主说起——他们高大的铜像正供奉在现在芒景村的帕艾冷寺里。关于帕艾冷与七公主的故事,苏国文自然是如数家珍了。有记载的布朗族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布朗人先民原本居住在“农当农写”(今昆明滇池周围一带),后来由于北方民族大量往南方迁徙,布朗人先民由于势力弱小,抵挡不住外来族群的侵略,被迫不断往更偏僻的南方迁徙。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布朗人不仅经受了战争的创伤,而且还经常遇到自然灾难。有一次他们遭到一场大的疾病灾难,所有的族人都觉得头脑疼痛、眼睛发黑、四肢无力,无法走动,首领艾冷只好令大家在森林里原地休息休整。这时,一位族人疼痛难忍,不知怎么,不知不觉地从树上摘下一片叶子含在嘴里面,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待他醒来时,觉得一身轻松、头脑清醒、眼睛明亮、四肢有力。他马上把自己的感觉告诉了首领艾冷。艾冷问他:“你是怎么好起来的呢?”他说:“我也说不清,我只记得自己疼痛得厉害时,含了一片叶子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待我醒来时,就觉得身上的疾病消除了。”艾冷又问他:“那你含的那片叶子是哪棵树上的?”他说:“不远,就是我靠睡的那棵树。”艾冷马上把在森林里睡倒的所有族人叫起来,让大家都来摘这棵树的叶子吃。果然过不了几天,族人们的病便慢慢好转起来。以后,艾冷对族人说:“这棵树是我们的救命树,是老天给我们派到人间来的,我们一定要记住它的树形、树叶形状。”从此,这种树就成为布朗人当时唯一的药品了。为感谢老天爷的恩赐,布朗人要离开这棵树时,所有族人都向这棵树磕头,才迈出新的迁徙步伐。在以后的迁徙途中,布朗人把寻找发现新的茶树作为族人的一种历史使命来对待。但是茶树很稀少,不容易见到,因此,他们每当发现一棵,都要在树上打上一个特别的记号,并记住其地理位置。为了把茶树与其他植物区分开来,艾冷将其命名为“腊”。经过漫长的迁徙,最后布朗人在“来干发”大山上定居下来,因为这里森林茂盛、野兽繁多,而且远离其他族群,并且山上有很多布朗人到处寻找的茶树(腊)。布朗人辛勤劳作,上山狩猎,采集野果野菜,寻找茶树。为了便于采摘,保证供给,当他们看到茶树的幼苗时,就拔回来在房前屋后种起来,看到饱满的茶果也采回来种下。就这样,茶树从一棵到数棵,从一座山种植到几座山,经数代人辛勤劳动,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古茶园。茶园的形成推动了布朗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勐巴拉纳西傣王的统治地位构成了威胁。为了控制艾冷部落,傣王先是传教,利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理念改变艾冷的意志,以归顺于他,此招被艾冷拒绝而未能得逞。之后,傣王采用武力镇压,在布朗人的顽强抵抗下,傣王部队节节败退。最后,傣王只好采用联姻的软化政策,把他最宠爱的七公主嫁给艾冷。艾冷与七公主情投意合,彼此相爱,两人结婚后,布朗族部落与傣族部落化干戈为玉帛。后来傣王把七公主任命为“南发来”(意为管理山头的女性官员),把艾冷任命为“召发来”,(意为管理山头的事务大臣)。此后艾冷就有了正式的头衔“帕”,称“帕艾冷”。帕艾冷经常被景洪傣王召孟勐召唤至傣族领地,协助傣王处理傣族的事务。“南发来”为了布朗族与傣族部落的和平,顺从大家的愿望,舍弃了坝区和皇宫的生活,上山与帕艾冷同甘共苦。七公主为布朗人带来了傣族先进的农田耕作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使布朗人逐步学会开挖梯田种植水稻,她还为布朗人带来了纺织技术,使布朗人从用树叶兽皮遮身防寒,到逐步穿上了衣裙。她深受布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被布朗族人尊称为“族母”。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景迈山上的傣族,很可能就是七公主及其部族的后代。时光流逝,傣王召孟勐年事已高,由于他终生无子,只能从七个女婿中挑选一个女婿来继承王位。在几轮测试之后,帕艾冷的德才都是最高的,六个姐夫便开始对他怀恨在心,最后他们合谋下毒手除掉了帕艾冷。帕艾冷身故的地方正是现在勐海的勐遮坝子。帕艾冷临终前给布朗人留下庄严而有哲理的遗训:“我给你们留下牛马,怕糟自然灾害死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完用光。就给你们留下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一代传给一代,决不能让其遗失。“帕艾冷死后,他的灵魂一直守护着他心爱的妻子和他牵挂的茶园和族人。有一次帕艾冷托梦给芒景汪弄的族人说:“我给你们留下茶树,人家村子烂了,你们也永远不会烂,你们在我的火塘下面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壮大。”族人问他:“以后我们要怎样来报答你呢?”帕艾冷说:“我没什么其他的要求,只要你们沿着我开始的路线,站稳脚跟,一步一步地,一代一代地走下去,每隔三年杀一头水牛、杀一只鸽子为我祭拜就行了,我会在九泉之下保佑你们平安无事、安康生活。”从此,芒景汪弄的布朗人每隔三年就要剽牛,其余两年杀五只公鸡(当鸽子)为帕艾冷祭供,这就是布朗族“茶祖节”的来历。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景迈山重点村寨一览》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