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施甸:古茶树1400多亩35000多株,销售量达5吨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普洱茶古茶树 古达普洱茶 古茶树普洱茶

普洱茶古茶树。

“存了四个多月的秋茶,陈化发酵,挂杯蜜香,非常俏销。刚刚向广东发了600多斤的古树茶和1000多斤的乔木茶,收入20多万元。”提起今年的古茶销售,在施甸县和尚田做古树茶加工生意的周加彪侃侃而谈。

6年前,到临沧从事工程机械施工时,经常接触临沧茶叶的周加彪对古树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3年,在旧城施工时,周加彪意外发现大亮山脚下的旧城乡和尚田有一片300多年的古茶园,他随后与当地的20多户群众签订了30多年的古茶园流转协议,对荒芜了多年的50多亩古茶园进行清理改造,依托这里的5000多株原生态古茶树,进行古茶制作销售。

周加彪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茶园里,受到家人采茶、制茶、喝茶的熏陶,对茶叶有很深的感情。”

在流转古茶园后,周加彪在两年时间里多次前往临沧和西双版纳学习古树茶制作技术和茶园管理技术,开始经营和尚田古树茶。此外,周加彪还多次将自己加工的古树茶送给省古普茶协会和广东,请专家品尝鉴定,根据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不断改进技术,力争精益求精。wwW.Cy316.cOm

随着古树茶加工技术的日益改进,周加彪推出了和尚田古树茶和亮山红茶叶多个品牌,接到了多个大订单,他的茶叶也销售到了广东、湖南等地,其中的古树茶饼和“龙珠”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专用茶。周加彪说:“施甸大部分古茶树种植区的土质、生态、日照比较符合优质生态古树茶的标准,只是一直缺乏加工技术,市场销售量少。通过改进技术,加以包装和营销,古树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

近年来,施甸县采取原产地保护和资源圃保存的方式,加大对古茶树的保护力度,还通过培训强化企业和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使茶产业向省力化、清洁化、无害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引导群众和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解决茶叶的销售渠道和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打造出了“永年”、“古普”等古树茶品牌。该县茶桑站站长杨国育介绍:“全县有古茶树1400多亩35000多株,销售产量达5吨多,实现收入350多万元元。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产区保山:古茶树介绍


保山是茶树原产地区域之一,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打摩山,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道人山、瓦度黑龙井大岩子、阿贯山、以及高黎贡山东坡一带有成片的荒野茶及散生和近缘野生茶和进化型野生古茶树,多分布于海拔1700-2500米的高山密林中,植株为乔木或半乔木型,树高5-15米,群众俗称大树茶。在保山市坝湾乡的大中寨、摆落塘、帮陇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县团田乡,龙陵县镇安小田坝、施甸县姚关摆马村还续存有三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大茶树。尤其在保山市坝湾乡德昂旧寨,进入寨子在庭院、地埂边到处可见上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1、团田大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保山市腾冲县团田乡(腾冲是云南较早开发利用茶树的地方,种植茶树的历史悠久)。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2—9米,树幅1.3~5.0米,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叶大,叶形椭圆或卵圆。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较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6克,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4%,茶多酚33.0%,咖啡碱5.0%,儿茶素总量22.8%,故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与该品种风格较近似的还有“腾冲浦川大折浪茶”、“腾冲文家塘大口搽”等。2、漭水大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乡黄家寨。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5—9米,树幅4.0—5.5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4.9%,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26.7%,水浸出物50.0%。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发现昌宁:42个群落 15万株古茶树


茶区跑得多了,一般的古茶树、古茶山,很难再有震撼效果。我们仅仅把临近昌宁县城田园镇的漭水乡、温泉镇几处古茶山、古茶园粗粗一圈跑下来,内心却着实又被震撼了一把。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地结合部,1933年由保山永昌、顺宁凤庆析置设县,取两地名后一字为县名,隶属保山市。昌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河流密布,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个水系,分属北部澜沧江水系和南部怒江水系。唐代昌宁县全境属永昌节度地,如今发现大量野生茶的澜沧江流域,正好处在银生、永昌两节度地之间;《昌宁县志》载,明洪武年间,右甸碧云寺的《碧云仙茶》曾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明景泰年间《云南图经志书》载,“孟通山(今勐统)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民国《云南行政纪实》载,昌宁境内,百年老茶树触目皆是。昌宁的古茶树资源,1994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主编的《茶树原产地——云南》一书中有记载;l997年,西南农业大学刘勤晋教授实地考证了田园镇石佛山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鉴定较大的6株古茶树属大理茶亚系栽培型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2006年,由中国工程院茶叶专家陈宗懋院士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担任组长的专家组,对昌宁古茶树树龄、古茶树群落年限以及分类、茶叶品质进行了鉴定。虞富莲当年在《中国茶叶》上撰写《昌宁的古茶树资源》一文,指出昌宁的古茶树有分3种情况: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其中野生型“分类上多属于大理茶种”,“多生长在田边地坎或房前寨后,是早先民从原始林中挖掘野茶所栽,在百年以上古茶园中也间有混种”,“树龄在四五百年的典型植株有”茶山河、唐家河的红裤茶,沿江河、联席的报洪茶,田园镇石佛山的柳叶青茶;“栽培型茶树分类上属于普洱茶种和茶种,目前古茶园中的茶树多为这一类型,分布较成片,但多呈‘满天星’状栽培,以漭水镇黄家寨、温泉乡破石头村最为集中,树龄一二百年”,代表植株有黄家寨大茶、温泉原(袁)头茶;过渡性茶树可能是大理茶种茶树与普洱茶种茶树自然杂交的后代,“其中典型的植株有田园镇石佛山刘仁家屋后的一株茶树”。

巴达古茶山


巴达古茶山位于勐海县西部,2005年巴达与西定合并统称西定乡,目前巴达古茶山属于西定乡。

说起巴达茶山,国内外茶叶界人士对它都很熟悉,1962年云南省茶科所的张顺高、刘献荣两同志在巴达贺松寨背后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棵树龄达1700年的野生大茶树。从那以后巴达就没有寂寞过,年年都有国内外专家、学者、茶界人士前去光顾。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内巴达1700年代茶王树巨幅照片作为迎宾照片悬挂在展厅入口处,仰视过它的人已不知其数。巴达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2004年,云南省和西双版纳州组织对巴达贺松大黑山考察,证实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原始古茶树群落6000多亩。

巴达为布朗语意为有仙人脚迹的地方,巴达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巴达也有大面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贺松大黑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各个布朗族村寨。巴达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兑、曼帕纳等布朗族寨。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以及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

章朗是布朗族古寨,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园,这就是云南人常说的“濮人种茶”的定律。章朗古茶园分布在章朗寨子附近的树林里,有近千亩之多,但这些古茶园摞荒的时间太久,大部分没有刈复出来,茶园里草深齐腰,还长着许多阔叶木。章朗的古茶树看上去没有南糯山、老曼峨的古茶树年代久远,树围在七八十公分的占多数,茶树大多没有砍过稍尖,树高五六公尺,采摘不容易。尽管章朗古茶原料已卖到200多元1公斤,但村民们并没有花大功夫去修复古茶园,分析原因,可能一是劳动力不够,二是荒草杂木太多太深,茶树又高不易采摘。现有两三家勐海茶商在章朗设点收茶,但每天能收到的茶叶并不多。章朗离勐海县城五六十公里,被层层大山阻隔,受汉文化影响不深,寨子里很多老人至今还不会讲汉话。章朗的缅寺是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寨子中建得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缅寺,寺里的佛房房顶涂着金粉,寺内有大大小小八个佛塔,尤其是那个涂着金粉的佛龛有三四公尺高,四面镂空,雕着人物花草,其艺术构思和工艺技术令人吃惊。从缅寺建筑来看,章朗的布朗人对建筑艺术、绘画、佛教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下,布朗人是如何建造出如此辉煌的寺庙,真难诠释。

章朗的古茶园与常绿阔叶林伴在一起,从古至今从未沾过烟尘浊气、洁净如仙叶,喝上一杯章朗茶能得到一种宁神入化的享受。

去章朗的路况尚可,吉普车可开到寨子边。

巴达除了章朗有古茶园,曼迈兑离章朗20多公里,也是一个布朗族大寨,现有114户人家,曼迈兑的古茶园紧挨寨子,从路边一直延伸到坡顶。寨子里的布朗人说四十年前还有上千亩古茶园,如今仅剩下一半了。

曼迈兑不仅有古茶园,曼迈兑的新式茶园也十分壮观。1989年勐海茶厂在巴达建万亩茶山,其3号基地就是在曼迈兑,现基地管理很好,茶叶长得非常旺盛,一级级的茶园像绿色天梯砌在山上。从曼迈兑到西定乡政府20多公里的路两边的山坡上几乎都是茶园,勐海茶厂的1号基地、2号基地、3号基地都在这条路的两边,这条路被称为茶园观光路。

巴达、西定过去各属一乡,现两乡合并统称西定乡。巴达以茶园夺目,西定则以风光争秀。西定的云海是西双版纳州的一张名片,实在是奇美壮观,清晨站在西定街丫口观云海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从丫口往下看山下的勐遮坝被云海盖满,只有坝子边乌龟山的山尖在云海里时隐时现,太阳出来云海洒满金光,如佛光普照祥云升腾,慢慢地云海化作薄雾向山上漂移,薄雾如轻纱飘进竹林、寨子,西定变成一幅幅水墨画。

【多图】螃蟹脚:百年古茶树上的寄生精灵


在云南澜沧等老茶区的古茶树上,寄生着一种叫螃蟹脚的寄生植物。它和老茶树长在一起,吸了茶树的灵气,自己也成精了。

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为绿色(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小珊瑚,带毫,如蟹足,故被当地人称为“螃蟹脚”。

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时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较浓药香味儿。

螃蟹脚通常在上百年的古茶树上才能找到,因其生长极为缓慢,加之过量采摘,野生的已极为稀少。

正宗古茶树上的螃蟹脚味道清香,入口爽滑,回甘强烈,生津止渴。《中药大辞典》载:其“辛苦温,祛风,活血,除湿,止咳祛痰”。

据医学专家考证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

螃蟹脚既可单独饮用,也可与普洱茶茶熟茶一起冲泡,还可以用来煲鸡汤。

不过,螃蟹脚性凉不可多喝,一般人每月饮用两次就够了。

螃蟹脚辨别

目前市面上的假螃蟹脚有两种,一种根本就是用普通的茶叶假冒,另一种则并非生长在古茶树上的正宗螃蟹脚,而是其他杂木上的寄生植物。

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古茶树上的螃蟹脚枝节较为短圆,晒干后色彩应为褐黄。而杂木树上的螃蟹脚枝节扁长,有突出条纹,色彩发绿。

巴达古茶山介绍


以拥有贺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茶树王”而驰名的巴达古茶山,位于县境南端,与缅甸接壤,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西定有栽培型古茶园1215亩。品种系种,分布在海拔1400米的山坡地带,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O.5-0.63米之间,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质软,叶色黄绿。

云南古树茶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介绍位置那些地方


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

保山市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在昌宁县、滕冲县、龙陵县镇安、保山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在保山隆阳的德昂日寨、大中寨、摆落塘、邦龙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滕冲蒲川乡、龙陵镇安小田坝、施甸关摆马村等处生长,树龄在300~800年左右。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树的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面积1.5万亩。保山已发现茶祖植物2个茶系,5个茶种。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21iens1s和滇细茶种C.i112w2diesis为主,栽培茶中以普洱茶种C.2ss2米ic2和茶种C.sinensis分布较广泛,腊茶种在瓦渡乡有少量分布。

龙陵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

龙陵具古茶树资源,其中一株树高18.2米,树幅5.8米,干径123厘米,树型乔木,姿直立,叶片长宽13.3米×6.6米,叶菊圆形,叶厚有光泽,叶色深绿。芽叶茸毛稀少花大,平均花径5.8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5裂。

腾冲县野生古茶树资源分布

腾冲县野生古茶树,其中一株树高7.7米,对幅2.5米,干径29.3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7.5厘米×6.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平滑、叶质厚,叶色深绿。芽毛稀少,芽色微紫,平均花径4.8厘米。子房有毛,柱头5裂。

详解云南保山昌宁、龙陵、腾冲三县古茶树资源分布概况


保山古茶树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茶树面积和茶叶品种及年产量、保山市内昌宁县古树茶资源、龙陵县古树茶资源、腾冲县古树茶资源以及茶区各茶树的简介。

1.茶区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

地处云南省西部,地势北高南低而南贯穿,澜沧江通过东部,在云南四个主要产茶区中,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雨量最少、辖区保山市、昌宁、腾冲、龙陵、施甸等地,都有大面积的茶叶生产。保山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是云南“滇红”及普洱茶的重要产地,1986至1987年,昌宁、腾冲、龙陵三县被列为全国首批优秀茶基地县和国家出口红茶商品基地县。先全市有1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15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2.茶树面积和茶叶品种及年产量

2005年末,保山茶叶面积35.42万亩,产量1396.5万公斤,产值2亿元,农民茶叶收入1.6亿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九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涉茶人员6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4,茶农45万人。茶叶发展集中在全市25个主产茶乡镇,这些乡镇中40%的农民家庭收入来自茶叶。茶产业产值达全市生产总值的5.4%,成为该区的支柱型产业,现居云南省第四位。有茶叶初制加工企业560个,初精合一茶厂55个,茶叶精制生产线30条,初精制生产能力2500万公斤,初具茶叶产业化经营企业15个,有包括红茶、绿茶、普洱茶、花茶等,近年来普洱茶及以生产普洱茶为原料的晒青绿茶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普洱茶生产企业达50多家,产量3000吨,普洱茶花色品种30多个。该区茶叶产品有50多个品牌及系列产品,其中35个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名优茶及优质产品称号,有17个茶叶品牌及花色品种获得无公害有机茶及绿色食品认证。清凉山、高黎贡山、尼诺、宁红等是该区著名的茶叶品牌。

A、昌宁县古树茶资源

位于澜沧江中下游米明山秀水之间,境内气候十里不同天,海拔相对高度较大,形成了低热、温热、温凉、高寒的立体气候。森林覆盖率达46.7%。昌宁县境内的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型古树茶,茶园主要有箐茶和包洪茶。箐茶与1981年发现在街水炉阿甘梁子原始森林内,一般树高700——800厘米。树幅300*500厘米,胸径8——10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质薄软,叶面微微隆起,芽有多层鳞包裹,叶面积71厘米。包洪茶属于大理茶种类,在大田坝乡和漭水镇相联界的狮子塘梁子原始森林中,分布的野生古树茶资源,其中最大的一株高1000厘米,树幅600*700厘米,胸径15厘米。栽培型古树茶、茶园主要品种有理茶、腾子茶盒昌宁大茶。

B、龙陵县古树茶资源

其中一株树高18.2米,树幅5.8米,干径123厘米,数型乔木,树资直立,叶片长宽13.3*6.6厘米,叶椭圆形,叶厚有光泽,叶色深绿。芽叶茸毛稀少。花大,平均花径5.8厘米,花瓣11片,子房有毛,柱头5裂。

C、腾冲县古树茶资源

其中一株树高7.7米,对幅2.5米,干径29.3米,数型乔木,树资直立,叶片长宽17.5*6.6厘米。主要形态特征:叶椭圆形、叶面光滑、叶质厚,叶色深绿。芽毛稀少,芽色微紫,平均花径4.8厘米。子房有毛,柱头5裂。

3、茶区各茶山简介

(1)漭水镇沿江村羊圈坡野生古树树群。此地海拔2340米,古茶树群分布较集中,100多米地坎上有基部直径40多厘米以上大茶树20株,株距3米左右,属大理茶。

(2)漭水镇漭水村黄家寨栽培型古茶树群。此地海拔在1840米,古茶树群分布面积达100亩,其中较古老茶树400多株相对集中,树龄在500年以上。

(3)漭水镇沿江村茶山河保家洼子野生古茶树。此地海拔2348米,有野生“红裤茶”“报洪茶”群。

(4)温泉乡联席村破石头栽培型古茶树。此地属栽培型古茶树群,其中最大一株高5.8米,树幅5.1*5.4米,基部茎围2.6米,基部有四个分枝,小乔木批张型,叶色绿,茸毛多。属普洱茶,当地人称原(袁)头茶,是云南作为茶树原产地的见证之一。据国家“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鉴定评价”研究结果,该茶树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高,制茶品质优,香气高。

(5)石佛山古茶树群。田园镇新华村石佛山海拔2140米,古茶树群分布面积较大,其中有较大古茶树5株,最大一株茶树当地俗称“柳叶青”,基部茎围3.03米,树高14.8米,树幅6*8.4米,1997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刘勤晋教授到实地考证该茶树属大理茶亚系栽培型古茶树,树龄在1000年以上。

(6)温泉乡联席村芭蕉林野生古茶树群。此地古茶树群分布面积较大,茶树基部直径60厘米以上的大茶树有1000株以上,其中最大茶树高15米,基部茎围2.85米,树幅6*6米,属于大理茶。

巴达古茶山简介及巴达山普洱茶的品质特点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

以拥有贺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茶树王”而驰名的巴达古茶山,位于县境南端,与缅甸接壤,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介绍布朗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族学研究者常来章朗作考察研究。

章朗是布朗族古寨,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园,这就是云南人常说的“濮人种茶”的定律。章朗古茶园分布在章朗寨子附近的树林里,有近千亩之多,但这些古茶园摞荒的时间太久,大部分没有刈复出来,茶园里草深齐腰,还长着许多阔叶木。章朗的古茶树看上去没有南糯山、老曼峨的古茶树年代久远,树围在七八十公分的占多数,茶树大多没有砍过稍尖,树高五六公尺,采摘不容易。尽管章朗古茶原料已卖到200多远1公斤,但村民们并没有花大功夫去修复古茶园,分析原因,可能一是劳动力不够,二是荒草杂木太多太深,茶树又高不易采摘。现有两三家勐海茶商在章朗设点收茶,但每天能收到的茶叶并不多。章朗丽勐海县城五六十公里,被层层大山阻隔,受汉文化影响不深,寨子里很多老人至今还不会讲汉话,要了解章朗寨的历史真不容易。章朗过去交通不便,比较封闭落后,三十年前还是刀耕火种,可这个十分封闭,生产力又落后的寨子如何能盖出了个金碧辉煌的缅寺来真让人弄不明白。章朗的缅寺是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寨子中建得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缅寺,寺里的佛房房顶涂着金粉,寺内有大大小小八个佛塔,太阳底下金晃晃的刺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尤其是那个涂着金粉的佛龛有三四公尺高,四面镂空,雕着人物花草,其艺术构思和工艺技术令人吃惊。从缅寺建筑来看,章朗的布朗人对建筑艺术、绘画、佛教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下布朗人是如何创造出剩余财富来建如此辉煌的寺庙,真难诠释,对布朗族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应去章朗古寨看看,一定有文章可做。

巴达古茶山的特点:

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

巴达古茶山:千年茶王的野性基因_巴达古茶山普洱茶特点


绝大部分人印象中的茶园,是秩序与驯服的象征,茶株都像菜地里种植的蔬菜一般,排列成整理齐齐的方阵。但勐海人眼中的茶园,则是大巧不工的创意,茶树就像挑剔的仙家灵草,只长在灵气汇聚的地方。

勐海人之所以对茶树的认识如此别具一格,是因为勐海身处野性的热带雨林怀抱之中。而茶树,就像热带雨林中的原始物种一样,还保持着最纯正的基因。勐海人是幸运的,在其它地方的茶客味蕾只能接触到被人工驯服的台地茶时,勐海人却品尝到古色古香的“勐海味”古树茶,甚至在西双版纳人迹罕至的丛林中,还有保存完好的野茶树基因库。

巴达山正是勐海众多野茶树基因库中最有代表性的样本。

地处勐海县和缅甸交界处的西定乡曼佤村贺松村民小组,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在茶痴们的眼中,这里却是一处圣地。因为,这里是世界最大野生茶树“巴达茶王树”仙逝的地方。

“2012年9月27日晚上,我正在家里吃晚饭,村民江搓神色慌张地跑到我家,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茶王树死了’。我听说后,连忙放下碗筷,拿着手电筒提着刀就和江搓一起进山,看到倒地后砸成三段的茶王树时,我和江搓都哭了!”壮硕的哈尼族汉子则罗坐在古树根制作的茶台前,端着一杯普洱茶,神色凝重地回忆发现“巴达茶王树”仙逝的情景。

“我哭了,江搓当时也哭了,我把这事向村人宣布时,全村人都哭了!”

一棵树倒下,全村人都哭了,生活在大都市中,还会有人相信么?除非这树是《阿凡达》中的生命之树。而这些朴素的哈尼族村民却发自内心地认为他们是古茶王树庇护的子民!

午饭过后,第一个发现“巴达茶王树”仙逝的江搓要带我们去寻访野生茶王树生长的地方。但正当我们准备起身时,天空却下起了滂沱大雨。则罗说,野生茶王树是有灵性的,不是什么人想见就能见到的。这阵大雨,也许就是为考验我们的诚意而下的。下大雨我们无法出门,只能在则罗家和他闲聊。则罗是贺松村村支书,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开设了村里第一个茶叶加工厂。

“你可别小看这只是家庭作坊,还藏在山沟沟里,但我的茶叶却是销往全国各地的。在你们北京也有我的代销点!”雨下个不停,则罗就不停地给我们品尝他家的各种物产:红茶、绿茶、生普、熟普、野生的蜂蜜,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还有野芭蕉,刚从原始森林里采来的,味道绝对正……

则罗边让我们品尝这些自然的馈赠,一边讲述村庄和茶的故事:

贺松村,是西定乡90多个村寨中的一个。这个纯哈尼族村寨有178户855人。贺松村在巴达大黑山自然保护区边上,全村面积4.47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800毫米,虽然适宜种植粮食以及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但是因为太偏僻,像勐海其它的村落一样,千百年来一直贫穷而原始。

村庄命运的转变,要追溯到1961年。这一年,在巴达山中,发现了一株1800年树龄的野生茶树—这便是贺松村甚至整个勐海县引以为傲的“巴达山野茶王树”。随后,在巴达山野茶王树周围又发现了10余万株野生古茶树。这是茶叶史上的一个“地理大发现”。那时,正值中国和印度为茶树起源国争得不可开交之时。茶王树的发现,确定了茶树起源于中国。

从此,巴达山成了全世界茶人心中的圣地。

贺松,是距离茶王树最近的村庄,便成了寻访茶王者必到的村庄。“背靠大树好乘凉”,贺松背靠着的却是世界最大的野生茶王树,以及整个巴达山千年野生茶树群。

村里自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零星在原始森林周围种茶。但大规模种植,还是在古茶王树发现之后。目前,贺松树茶园面积达到3200亩(不含野生茶),年可采摘面积达1107亩,年产量达32吨。巴达的茶叶和野生茶王树一样,属大叶种茶,有回甘好,耐饮耐泡的特点。

“西定乡90多个自然村,村村都产茶,但是贺松,却是茶叶品质最好的一个。因茶叶卖得好,贺松的经济条件也是西定乡最好的一个!”

“贺松的茶园就在原始森林周围,因而无虫害。更重要的是,贺松村是茶王树生长的地方,是受到茶王树庇护的!”聊起茶王树时则罗神色飞扬。他说他的客户选择贺松,或多或少是因为茶王树。

听完则罗讲茶王的故事,雨也慢慢停了,则罗要下山去接慕名而来的客户。野茶树似乎在呼唤着,在江搓的带领下,我们深入野性的巴达山。

前往野生茶树群是一条村民脚踩出的路,以往村民在原始森林中开荒种地,或者牧牛放羊。但如今实行了森林保护政策后,进入原始森林的村民就少了。原始森林中,路只要没人走,一两个月就会长满植物。因而在前方带路的江搓,手提一把朴刀,边走边用刀开路。

在原始森林中穿行了大约两公里后,江搓偏离小路,开始往坡下的走去。在绕过了层层的藤蔓后,用手上的朴刀指着眼前的大树朝我们呼喊:“看到没,这是一株野生茶树!”他用朴刀清理茶树周围的杂草和茶树树干上的藤蔓。

“1705,是这棵野生茶树的编号!”同行的勐海县茶叶局副局长陈强指着挂在古茶树上的标牌让我们看。

“巴达山的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现阶段,政府所能做的就是给每一棵野生古茶树做一张“身份证”,而保护这些古茶树则主要由贺松村村民在承担。”

以往,村民们对茶园投入不足,把茶树种在原始森林里后,就开始靠山吃山,靠树吃树。原始森林中10多万株野生古茶树也一度成为了采摘对象。这使得野生古茶树这一重要的世界性自然、文化遗产和种质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古茶树资源包括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和野生近缘型古茶树,以及由古茶树与其它物种和环境形成的古茶园和野生茶树群落。自野生茶王树被发现后,相关部门经过多次调研,发现西定乡贺松村拥有大面积的野生茶树群落、众多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大茶树。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和人类驯化使用茶叶的古茶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古茶树资源对于研究茶树原产地、茶树群落、茶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大意义。无论从古茶树的文化底蕴还是从科研价值、生态价值、观赏价值来看,贺松野生古茶树资源是整个社会的珍贵遗产。加强对贺松野生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不仅对研究茶的栽培历史、未来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稀缺和不可复制的特性,蕴藏巨大的社会经济和茶文化的价值,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性刻不容缓。”陈强副局长说。

“那天下午像往常一样,我放牛经过这里时准备去祭拜一下茶王树。但是近前一看,老茶王树倒在地里断成了三截。我当时就哭了,感觉像是天塌下来了一样!”在丛林深处1800年茶王树倒下的地方,江搓有些酸楚地描述着。如今,当年的茶王树下建起了一座石亭,亭子中间立有一块碑,碑上有祭文《巴达山野茶王树祭》。

自从茶王树在1961年被发现之后,贺松村村民就慢慢形成了祭拜茶王树的传统。茶王树似乎也一直在庇护着贺松村。近十几年,随着茶王树名气越来越大,贺松茶的茶叶销路越来越好,村民已经把茶王树当成了村子的保护神。

鉴于茶王树的特殊性,为了防止死去的茶王树在热带雨林中迅速腐烂,政府决定把茶王树抬出深山,交由陈升号茶叶公司代为保管。

“这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对,大家希望茶王树能留在贺松,但是苦于村里没有防腐条件,最终只能把茶王树送走。送茶王树的那一天,全村人都来了,那种场景,像是出殡一样!”

茶王树死去后一年之内,巴达山野生茶树群有二三十棵相继枯死。这现象至今连茶树专家也无法解释。而贺松村民自己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古茶树都是茶王树的兄弟或臣子,他们看到古茶王树倒下,也都抑郁而死!还有人猜测,它们可能是心灰意冷,不想再让贺松人“靠树吃树”了!

从那以后,贺松人就成立了专门的野生茶树护林队,协助政府部门对未定位的野生古茶树定位编号;对已定位确认的古茶树,由村民进行认养,定期检查与管护。

如今,贺松人已经从茶王树庇护的“子民”,变成了庇护茶王树的“主人”。

巴达古茶山普洱茶的特点


以拥有贺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茶树王”而驰名的巴达古茶山,位于县境南端,与缅甸接壤,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普洱茶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佛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介绍布朗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族学研究者常来章朗作考察研究。巴达古茶山的普洱茶特点

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l.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

保山昌宁:新方酿古茶,余韵更芬芳


5月的昌宁县漭水镇,处处风和日丽,茶香四溢。这里是昌宁县古树茶加工生产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如今正是最后一拨古树春茶下树加工的黄金时节,漭水镇大大小小数十家古树茶加工企业的工人们也开足了马力,忙得不亦乐乎。

四海飘香的昌宁古树茶,让从事古树茶生产经营的厂家尝到了甜头,也收获了昌宁古树茶带来的品牌效应。据了解,今年2月份以来,已经有上海、广东、湖北、北京等地的茶叶经销商、茶文化学者等共计40余批300多人次走进昌宁。他们在参观了解当地的古茶树保护和古树茶生产经营情况的同时,也把“千年茶乡”这一金字品牌宣传推广到世界各地。那么,拥有20万株古茶树的“千年茶乡”昌宁,是如何做到让芬芳四溢的古树茶真正香飘五湖四海的?

走“生态之路”,做“与众不同”

5月11日一早,天刚放亮,昌宁县漭水镇黄家寨古树茶厂总经理董极超就开始忙碌起来。按照预约,今天他将带8名来自上海的茶商到沿江村茶山河参观有着2000多年树龄的“古茶王”。

“每年古树茶采摘上市的季节,全国各地的古树茶经销商就一批批慕名而来。参观古茶山,订制古树茶,交流茶文化。我们的两个生产点都非常热闹,线上线下的交易也十分火爆。”董极超告诉记者。

黄家寨古树茶厂是昌宁县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古树茶生产企业,其产品也是昌宁最早走出云南的古茶品牌。“‘生态绿色、专注普洱、古法传承’是我们坚持不变的制茶宗旨,多年来我们非常注重古树茶的原料采集和古法加工的工艺,这个也是昌宁古树茶的特色。今年,我们预计生产加工百年以上古树茶22500公斤,加上生态茶,我们的销售总收入预计可以达到2000多万元。”董极超充满了自信。

记者了解到,为了真正实现古树茶的“生态绿色”,黄家寨古树茶厂对企业所属的4000多株古茶树进行划界挂牌保护,采取在古茶树下养殖蜜蜂、禁用农药等方式实行无公害管理。

几天前刚刚来到昌宁的湖北茶商喻君,已从事茶叶销售20余年,在遍访全国各地的优质茶区后,唯独对昌宁的古树茶情有独钟:“像黄家寨古树茶厂这么多年来一直秉承着做生态茶、古树茶这个宗旨,一直都没有变过,这很不容易。昌宁茶的品质,既是我需要的,也是市场需要的。”喻君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武汉开起了规模宏大的昌宁黄家寨古树茶厂武汉专卖店,成为昌宁古树茶的一级代理总经销。“我相信昌宁古树茶的品质,我的目标就是要让昌宁古树茶走进江汉平原的千家万户,实现茶农、茶企、茶商三赢。”喻君信心十足。

坚持以“生态名茶”的目标实现了,那么“与众不同”的品质怎么打造?昌宁县最早把古树茶这一产业推向省外的老茶人董林认为:“我们不搞噱头,脚踏实地,良心做茶,利用昌宁古树茶的特殊品质,用工匠之心做好每一片茶叶。”

昌宁县地处世界上最好的产茶带北纬24°线上,海拔气候适宜,自古产茶。境内有20余万株古茶树,是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素有“沧江茶源”的美誉。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昌宁地区便大规模种植茶叶,盛产优质贡茶,后经过数百年发展,慢慢成为中国四大名特优茶叶基地县之一。据普查显示,昌宁县有49个古茶山居群,百年以上古茶树面积达4.9万亩,总数20万株,基部径围50厘米以上有3.9万株。而漭水镇则是昌宁县拥有古茶树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乡镇,全镇共有古茶树居群23个,古茶树数量达45980株,其中野生型古茶树10509株,栽培型古茶树35471株。

昌宁古树茶的原料

古茶树之谜七|古茶树长寿的意义


我们之所以关注古茶树的长寿现象,其实与这些植物内含的天然药物有关。很多长寿植物都兼有药用植物的特性,如人参、红杉树、银杏树等等。药用植物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在于其中的有效成分,但植物中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又是很低的,如紫衫醇、三尖杉酯碱、喜树碱、人参皂苷RH2等,含量在万分之几或更低。由于它们是天然产物,结构异常复杂,合成也相当困难。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生物医学开始尝试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技术,即用植物细胞培养体系、微生物或酶等生物体系对天然活性化合成物进行合成或结构修饰。在天然药物的微生物转化、天然药物的酶活性物转化、天然药物的植物细胞生物转化三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突破,生物科学家才从红杉树中发现了独特抗肿瘤活性的二萜类成分,又因其新颖的骨架将其命名紫衫醇。成为全球最著名抗瘤药物之一。

还有喜树碱的发现。美国化学家Wall和Wani等人与1966年从特有的乔木植物喜树(珙桐科Nyssacea乔木)中分离出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生物碱成分,应用于治疗肝癌、胃癌和白血病等。

因此,国际生物学界普遍认为,长寿型的植物一定存在一个或多个珍贵活性药用成分。长寿首先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保山施甸:古茶树1400多亩35000多株,销售量达5吨》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