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行:景迈山——千年布朗古寨翁基

发布时间 : 2019-12-09
千年白茶 千年普洱茶 普洱茶古茶山

千年白茶。

景迈山上的众多寨子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翁基。初秋的景迈山,色彩日渐斑斓。那天早上,当太阳将自己的第一缕光芒洒向芒景村委会所在的这个山谷时,我正站在布朗公主山庄的露台上极目远眺。云雾从山谷底不断往上升腾,渐渐地笼罩了整个山谷,停留在一座伸入山谷的山岗顶部。金色的阳光,突然间洒在这座山岗茂密的林木上。远远望去,林木间隐藏着一片房舍,黝黑的屋顶上冒着几缕炊烟。就在那一刻,我被眼前这迷幻得充满诗意的景致震住了。

山岗上的这座村寨就是翁基,一个古朴而原始的布朗族寨子。我们无从知晓翁基是不是景迈山上最早的布朗族村寨,但一定与这个山谷里布朗族山寨的布局有着莫大关联。在布朗语中,“翁基”的本意是看卦,意为看卦选址的地方。据说当布朗族的先祖带领族人迁徙到芒景时,不知道该把寨子建到哪里,于是找人来看卦选址,而当年看卦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翁基。翁基也的确具有这样的地理优势,如今当我们站在翁基的高度极目远眺这个山谷时,可以看到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等布朗族村寨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密林掩映下的山腰。在这个历史久远的古村寨,布朗族生态文化保留和传承完整,古旧的干栏式建筑在参天古树的掩映下,古朴得让人仿佛看到时间在这里停住了脚步。

翁基古寨最醒目的是一座寺庙以及一棵巨大的柏树。柏树高达20余米,据当地人介绍,其根部径围有11米。关于柏树,在寨子中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翁基后山有妖龙为恶,为解除苦难,一佛爷来村头打坐诵经,点化恶龙。日久天长,恶龙终受感化而变身成为柏树,与古寺相伴相生,最终绿荫蔽天,成为人们纳凉的好地方。整个寨子全是干栏式的建筑,现今还完整保留着布朗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布朗族的干栏式建筑可粗分为两层,屋顶是陡峭的坡面,一楼主要用来堆放家里的杂物,二楼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而在二楼的房舍外一般还有一块露台,用来清洗衣物、晾晒各种东西或是纳凉小憩。走进古旧的寨子,好客的布朗族人家便会盛情相邀,为你冲泡一杯普洱。

1986年出生的倪罗,是土生土长的翁基村民。在布朗族传统文化中,“倪”是排行老二的意思。“以前房顶都是茅草,现在随着条件的改善,已经改为用挂瓦覆盖了。”倪罗边泡茶边介绍说。虽然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但精明能干的他近年来抓住茶所带来的机遇,不但建起了自己的加工厂注册了自己的茶品牌,还在寨子边盖起来崭新的房子。房子是仿布朗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倪罗说这种传统民居的造价要比混凝土结构的新建筑高出40%多。

现在的翁基,因完整保留着布朗族的生态文化和历史传承,加上原始风貌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民族特色突出的缘故,被誉为“千年布朗古寨”。在政府的重点保护和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古村落的整体格局和风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漫步翁基,蓝天白云下古旧的干栏瓦房,连片的传统民居,居高临下的翁基古寺,身穿布朗服装的老人,让整个寨子一片古朴。与景迈山上成片的古茶树一同经历过千年风雨的翁基和其他古村落,如同古茶树一样沉淀了上千年的时光,至今散发着醇厚的余香。

cY316.com延伸阅读

简要介绍千年古茶园—景迈!


景迈古茶园是1000多年以前他们的祖先叭岩冷遗留下来的。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

景迈种茶有近2000年的历史。

景迈古茶山由糯岗、景迈、勐本、芒埂、上芒景、下芒洪、翁洼、翁基、老酒房等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村寨组成。

芒景、景迈古茶园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典范,也是普洱茶的原生地。整个景迈茶区所产出的普洱茶(尤以普洱茶生茶为主)的口感都是一脉相承的,浓郁的兰花香是景迈茶最大的特点之一。当然景迈山上各村寨所产的茶叶在口感和味道上也都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

2007年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显著的保护利用民间文化遗产成效,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整个古茶园占地面积2.8万亩,实有茶树采摘面积1.2万亩。

景迈的古茶园面积在云南省境内古茶园连片面积是最大的。景迈古茶园生态环境好,茶树没经过人为矮化,而且同山上原生古树混生在一起

多植物混生是景迈茶香气独特而强烈的源泉之一,

茶树的枝干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

景迈茶入口即甜且从头甜到尾水,茶汤厚重饱满,涩感若有似无地隐于口腔两侧,生津迅速且明显。二水开始,涩感转向舌头下侧,比入口时略有明显,回甘出现于靠近喉咙的位置。回甘和喉韵持久。继而嘴里甜韵悠悠,汤感鲜爽,茶汤入口,是森林的气息、山野韵味十足尤为惊喜。景迈茶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

探秘中国最美古茶山——景迈山|图阅景迈山②


在云缅边境不远处,有一座云雾缭绕神奇的的千年茶山——景迈山,这座山除了不乏古老茶树外还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竟然隐匿了一座以普洱茶为主题的精品庄园酒店——柏联普洱茶庄园。

初初踏足这里,除了空气中飘溢的茶香,吸引视线停留的还有花园内朴实的装饰,这里没有星级酒店的奢华,却有着星级酒店没有的精致。

简单的红砖堆砌,石缸盛水,绿叶黄花舒展摇曳,衬就一角风情。

原木地板无漆,原生态在这庄园中无处不现,如同一位退隐山林的达官贵人,已然到达返朴归真的境界。

满目翠绿的生态茶园在晨雾笼罩中如仙境般清新宜人,在林中的傣式小木屋在晨露中若隐若现。

一晚安寝,选一个优美的清晨,在小木屋阳台前席地而坐,面对着翠绿的茶田,深深吸一口饱含负离子的空气,品味着瑜珈与自然的和谐一体。

人生的高度或许不在前呼后拥,也不在高床软枕,满屋绫罗,只能要山涧林内隐世而居,品茶赏花,看书写作,夏听虫鸣,秋数落叶便是人生最美好归处。

轻轻抚摸着这些原木桌椅,它们不经太多雕塑粉饰,却静静地散发着遗世而独有的气质。

水瓶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星座,终其一生在自己的世界内极大的限度去追求自由,风象的特质使得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在人群背后却默默地检视着一颗高冷的心。只有独自的时候才是自我流露的时刻,风象星相的人或许最终都适合归隐田园,来保留那一份孤芳自赏。

透过如国画般秀美的落地红木窗框,分隔着深山的清逸,树木的婆娑,安享着空间的静谧,心灵的放空。

园内花开正好,捧一撮芳香到唇边与花儿细语,趁春色仍在莫负春光。

茶坊内工人正在忙碌地制作茶饼,一饼饼成品整齐地排列着,静静地等待送到识茶人手中。

在园林中摆下一茶具,取甘泉之水,取上乘古树之茶,高冲低泡,轻品慢尝,体味那一抹甘甜在唇齿间流转,听轻风吹拂,枝林沙沙如同自然轻奏悠然乐曲。

登高远眺,站在这座神奇的千年茶山高处,感受天人合一,天地融合的美妙境界。

云海在山林间飘渺,虽不算风起云涌,惊涛拍岸,却也在高低浮沉,意象万千,此刻无须多想多言,只与自然和谐相应,拥抱山林。

茶山行:普洱景迈山寻茶记


今年清明节前,我有机会探访了一座古老而又神秘茶山——普洱景迈山。

顺着进山的弯道开车前行,一座座连片的原始森林徐徐展现在我的眼前,这里山峦起伏、古树参天、云海茫茫,一路上只见美丽的茶场一片连着一片。再往里走,路边上的酒店、客栈一幢接一幢。藏于大山深处的古茶山让我展开了无尽的想象——是茶山养育了村民,还是村民养育了茶山?藏于深山这座不同寻常的古茶山将会带给我怎样的感受。

车拐了几个弯,山洼里绿树映衬下灰瓦木栏式的糯岗傣族村寨终于到了。村寨里大部分村民的房子已经是重建的新房,但依然还保留着傣族传统的木栏式古朴建筑风格,只是房子下面关牲畜的地方如今成了停放摩托车、拖拉机和汽车的地方,条件好的村民还在村里开起了客栈。顺着空气中弥漫着的茶香味,我来到了一户村民家。晒干、拣剔的茶板上,还留有刚刚晒出来的春茶的气味。屋后被一片古茶树包围着,主人休闲地坐在房檐下喝茶,旁边几个纸箱装满了新茶,静静等待茶商前来收购。由于他的茶是茶商事先定下的,他只卖了一点给我,并憨厚地笑道;“不好喝可以打电话来骂我。”

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但每年清明节后,这里便会涌来全国各地茶商,在这里停留居住,觅一份千年的古,品一杯清凉甘甜的香。

景迈山分布着一百多万株古茶树,在七万亩的原始森林中混交生长,古茶树与原始森林休戚与共,互相润泽,湿润的大气环境让古茶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常相厮守,不离不弃。

景迈山上的古茶树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沉淀,需要多少定力才能让他们生生不息生存下来,才能造就如今景迈山上的千年古意,恩泽景迈山上的世居村民,让他们子子孙孙生存繁衍下来,让千年万年古茶树在一代代村民的手中散发出弥久愈香的气味。

走进景迈山,就像走进了一个精神家园。景迈山的古茶树千年不衰保存下来,得益于世世代代世居于此的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村民。景迈山上,村寨星罗棋布,森林、茶林、村寨没有明显的界线,村民生活在茶林里,他们把先祖留下来的茶树视为茶神,把大自然视为他们的精神家园,用一种虔诚的态度来祭祀敬奉,以树为生、为树为命,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历经千年沧桑,茶已融进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茶就是这里的灵魂。正因有了这强大的精神支撑,这才繁衍下了一座座秀美山川,守护下了这与茶树相依为命、共生共死的精神家园,赋予了景迈山古茶树更多的精神内涵。

茶山行指南 | 冰岛、易武、景迈山篇


随着春茶季大幕开启,一年一度茶山行,也成为茶山最重要的事情,全国各地的茶人像候鸟一样,从四面八方奔赴茶山。茶山行,是了解云南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少数民族风俗的一个极好体验。茶要喝,茶山依旧要行。可对大多数人来说,云南茶山对多数人来说是是一个未知的环境,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在茶山行之前,要对目的地茶山做衣、食、住、行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战,不上无准备茶山。根据云南主要的普洱茶产区,整理了一份云南茶山旅游手册。

目前云南普洱茶比较火的山头集中在临沧、西双版纳、普洱三个地州上,小编在三个茶区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目的地,对茶山行做一个茶山旅游攻略。

1、临沧茶区代表——冰岛

冰岛茶是整个云南普洱茶最火热的山头,冰岛村也成为了众多普洱茶发烧友的朝圣之地。冰岛村位于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离临沧市约70公里。

衣:冰岛村隶属于双江县勐库镇,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度变化相对较小,但因为海拔差异,昼夜温差较大。春季茶乡行时候温度回升,准备衣物的时候,备厚一点的外衣即可,鞋子在茶山建议穿舒适的运动鞋。

食:冰岛村是一个傣族村子,吃饭一般都是在勐库镇解决,很少在村子吃。勐库镇有很多的好吃的,尤其大家可以尝试当地有名的华侨米干,也可以吃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傣味,春天云南都有吃花传统,勐库有作者最心心念念白花煮蚕豆米。当然,也可以回到双江县城,去体验双江特色小吃,也可以吃具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风味的美食。双江多数才都相对较辣,不能吃辣要提前沟通。

住:冰岛村茶山行,一般都选择住在勐库镇,从勐库镇去到冰岛村大概有40分钟车程。也可以住在双江县城,从县城出发去冰岛大概有1个半小时车程,如果行程不是安排过紧,可以考虑住在县城,县城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好一些。

行:冰岛村所在的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离云南省会昆明距离约600公里,临沧暂时未开通,只能通过汽车或者飞机转汽车。路途相对遥远,在自驾的时候要对汽车做好安全检查,也要在路途中注意休息,不要疲劳驾驶。坐飞机的话,有昆明飞临沧的飞机,整个飞行时间大概一个小时,机场到冰岛村大概有1个半小时左右车程,如果需要乘坐客车话,还需要到临沧市区去转乘。冰岛村道路相对好走,但也需要谨慎驾驶。昆明飞临沧的飞机经常晚点,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看什么:冰岛村因为冰岛茶而声名远播,去冰岛村也是为了去看冰岛老寨茶树,根据著名茶树专家虞富莲老师考察和分析,冰岛村就有:冰岛大叶、冰岛特大叶、冰岛特大叶、冰岛黑大叶、冰岛筒状大叶、冰岛黄大叶等不同形态的大叶种茶树。冰岛茶园是勐勐土司的私产,冰岛村也是勐库地区海拔最高的傣族寨,也是勐库地区唯一一个高山傣族寨子。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留出一天时间去爬勐库大雪山,去看世界上最大的古茶树群。

特别提醒:

双江少数民族有以酒待客的风俗,喝酒的时候,不能喝完的话,不能和敬酒的人碰杯。

冰岛村茶树特别金贵,不建议要攀爬茶树。

2、西双版纳茶区代表——易武

西双版纳是云南最著名的普洱茶产区,而易武茶区则是西双版纳茶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茶区,既有丰富的古树茶资源,也有深厚的普洱茶历史。七村八寨、茶马古道、茶人茶事构成了易武丰富多姿的一面。

易武茶区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城北部,距勐腊县城110公里,紧靠中老边境,包括易武茶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衣: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变化相对较小,但昼夜温差大,春季茶乡行时候温度相对较高,所以准备衣服时候,备厚一点的外衣即可,鞋子在茶山建议穿舒适的运动鞋,易武茶区的路,远远比临沧茶山路艰难。

食:易武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在易武吃特色农家菜、竹筒茶、竹筒排骨如果去离易武镇相对近高山寨等村寨,建议在镇上吃饭,村子一般没有餐馆。

住:易武茶山行,一般选择住在易武镇,易武镇上有大量客栈,整体住宿条件学相对较好,去离镇上相对近一点茶山的时候也可以返回镇上住。

行:从昆明到易武镇的距离约630公里,自驾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如果从昆明坐飞机到西双版纳,整个飞行时间大概在1个小时,再转车到易武,从西双版纳到易武的车程大概是2个半小时。到易武镇上,根据行程安排,选择相应的交通工具。要去到同庆河等比较远的地方,需要乘坐摩托车,所以需要找当地村民做向导。

3、普洱茶区代表——景迈山

景迈山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

景迈山,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常年云雾缭绕,茶树生长在海拔1100米到1700米的山间,茶林与森林交错生长在一起。景迈山有着1800多年茶叶种植史,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是现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普洱茶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古茶山,被誉为“茶树资源的博物馆”。

衣:景迈山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四季的温差变化相对较小,春季茶乡行的时候温度相对较高,所以准备衣服时候,备厚一点的外衣即可,在茶山建议穿舒适的运动鞋。

食:景迈山是普洱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景迈山的旅游配套设施会相对较好。在景迈山可以尝试各种茶菜:茶叶炒鸡蛋,凉拌茶叶等。

住:由于景迈山的名气加大,普洱茶出名;茶商、游客日益增多,在山上住宿不是难事。景迈、芒景大寨均有客栈。建议住在翁基和糯干,体验一下古寨风情。

行:从昆明到景迈距离近700公里,自驾时间相对较长。因为路途相对遥远,所以在自驾的时候要对汽车做好安全检查,也要在路途中注意休息,不要疲劳驾驶。随着景迈山机场的开通,去景迈的时间能够大大地缩短,从机场到景迈古茶山也就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看什么:景迈山古茶林、山龛茶祖节(4月)、千年布朗古寨翁基、傣族水寨糯干、帕艾冷寺、哎冷山-茶魂台、茶祖庙。

禁忌:布朗族认为柏树、榕树、菩提树是神树,女人是不能爬神树的。

除了这些攻略以外,你还需要带上以下东西:

1、安全第一的意识。茶树要看,但是也要注意安全,有些过于偏远的茶山,不建议去,因为山高路难,安全不可控。一定要结伴而行,不可单独行动,多一个人多一份照应。

2、常用药品的储备。创可贴、云南白药气雾剂、藿香正气水以及简单包扎药品还是要准备好。

3、要记得购买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给自己多一份保护。

4、如果发现自己有高原反应,要做休息调整。如果不能适应的话,要立即停止行程。

茶山行:茶话景迈傣家人的茶山情


拍摄茶山黑话的这一路,我们第一站来到景迈。

去的地方是景迈村的依迪家,从车上下来,中午的阳光如一道金色的水笔,涂抹在村子延延展展的小道上,向着光芒消失的地方望去,成对的鸡咕咕而来,如一场盛大的欢迎。

金色阳光的边沿是柔和的光晕,将村子和村间的一切渲染地温柔明亮,这一刻大概明白“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是一件多么雀跃的事情。

依迪特意穿了粉色的傣族服装迎接我们,他正当壮年,因常年光照而黑金的皮肤让人想到一切可以形容年轻生命的赞美词。

依迪一家人都羞涩而友善。拍摄中需要依迪和小黑互动聊天,一时无法适应镜头的依迪拘谨地笑着,不时用手擦着额头,为每个人添加茶水,黝黑面孔因为羞涩而更显红涨。

依迪的妻子亦不善言辞,我坐在门口的时候,她走过来冲我笑着,不知该说些什么,我赞她衣服好看,她就赶忙给我介绍起她的衣服来,深紫色裹着金线的裙子把她女性婀娜的身形衬托完美,走路时左右摆动却不显得夸张,如同行走的流水一样,炎热的天气里最凉爽的风景大概如此。

等待下午太阳稍稍从头顶偏移开,我们跟着依迪一家去他们的茶地采茶。茶树比我们要高半个身子,依迪的妻子将裙子系起,身姿矫捷地攀到树顶,手上动作飞快,只觉得一个晃神间半米深的竹筐已经过半。

放学归来的小女儿也来帮手,小姑娘刚刚长到茶树枝干高,要举起手才能将最下面的茶叶采到,妈妈帮她把遮阳的帽子系好,小姑娘也默默开始劳作,她人小手小,采的不如妈妈快,缺一丝不苟,像个做作业的小学生。一时间母女俩专心致志地采茶,只听见树枝震颤的声响和茶叶篓里沙沙的摩擦声。

劳动起来的人们自有一种专注的可爱样子,时间在这一家人的手尖儿里溜走,亦如一日日阳光抚爱过的茶叶,他们让人想起一切踏实可信赖的人事,因为时间积累而成的,最是珍贵无二。

第二日我们去古茶园,依迪带着放假的小女儿和我们同行,路上小姑娘口渴,依迪在身边找到芭蕉叶卷成水瓢的样子倒水给女儿,顺手摘下更大的叶子倒扣在小女孩的头上,遮挡大剌剌的太阳。因拍摄现场需要安静,父女俩几乎没有用言语交流,他们黑亮的眼睛望向对方,眼神中透着柔软的光,只需要为你做好,你看到了就可以明了。

古茶园拍摄过半的时候,依迪的妻子骑着摩托车从远处赶来,她刚刚采完今日的茶,顺带来接小女孩回家。依迪将女儿抱上车,妻子正了正车头慢悠悠地骑起来,参天古树的缝隙里流下夕阳的余晖,将母女俩的前路照的金灿灿的,前方是叫做家的那个地方,依迪回头望着妻女,好像从未离开那里一步。我恰好看到这样的一家人,想起大学时候读《生命无法承受之轻》,里面的女主角萨日娜用尽一生的力气,从一个人逃到另一个人,一个住所转入另一个住所,而穷尽一切挣扎,渴望的不过是一个泛着黄色灯光的家。家是依迪的一部分,无需承受和承担,它浑然自在地融入他的生命,如同阳光融入他黑亮的皮肤。

我们去的那几日正是这个傣族村寨最忙碌的时节,春茶采了要当日炒出来,接着就是晒青,环环相扣,每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茶农这段时间每天都要抄茶到午夜2—3点,抄茶后还要马上喝上一泡,品评工艺,以便在第二日的工艺中加以改善。

我惊叹他们如此辛劳,依迪却豪爽一笑,忙过这段就好,泼水节到了的时候,春茶就采摘的差不多啦,到时候整个村子的人慰劳自己,庆祝收获。要摆上几天的长桌宴,晚上有小孩子最喜欢的彩色礼花,白天就在村子的广场上蓄满水池,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幼都会走到街上,用泼水的方式祝福辛劳定会有所得的每个街坊。

我实在热爱这个丰富的勤勉的傣寨。劳作的辛苦是为了欢庆的喜乐,归田有禽,热爱家庭。大概每个田园牧歌的梦,都做到了依迪的家门口吧。

布朗山的茶及布朗古寨


布朗山的古茶

布朗山是中国最古老的三座茶山之一,这里生长着古老的老班章正山古树茶。“老班章”所产的茶叶,滋味厚重、浓烈、霸道,初饮如伟岸的汉子,风骨刚健,气势雄浑,回味则有刚中有柔、强中有媚的风情。有茶人称赞老班章茶是普洱茶中的王子,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云南“六大古茶山”最早指澜沧江北岸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江北六大古茶山。到了清朝,随着勐海茶区的逐渐兴旺,茶叶产制中心转移到以勐海为核心的江南古六大茶山,即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南峤和景迈等六大茶山。六大茶山最高年产茶达4000吨。布朗山布朗族乡位于勐海县东南部,东与景洪市勐龙镇交界,南和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70.1公里,西北连打洛镇,东北连勐混镇。全乡地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极其适合茶叶的生长.

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族迁到布朗山的历史已有1000年。老曼峨是布朗族在布朗山最早建立的寨子之一,其种茶历史已有900多年。至今,老曼峨寨子共有128户614人,现存古茶园3205亩,分布在该村四周的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左右,该寨还有新茶园852亩。老班章、新班章均是哈尼族村,原为一个村,迁到布朗山建寨定居已有200多年。哈尼族也擅于栽培茶树,班章古茶园是哈尼族在布朗山栽培利用的最大、最好的一片古茶园,现存5870亩,树龄200多年。这片古茶园分布在老班章寨子周围及附近的森林中,海拔l700米~1800米,森林植被保存较好。

最大的一株古茶树基围1.73米,树高4.35米,树冠直径6.24米。老班章有新茶园720亩,新班章也有新茶园320亩。曼新龙布朗族村寨,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为大森林所环抱。曼新龙的布朗族曾经居住在景洪曼西里,后沦为傣族土司的奴隶,因不堪忍受奴役而逃离,迁徙到布朗山有200多年。曼新龙古茶园就位于寨子背后及附近的山坡上、森林中,是布朗族的祖先逃到曼新龙后所种植,现存150多亩。古茶树主干基部直径在0.2米~0.6米之间,树高3米,属于普洱茶种,树龄200多年。

细数老曼峨千年古寨伴茶园


尽管近年来老班章的名气盖过了布朗山其他任何村寨,但是作为一个有着近1400年历史的古老村寨,作为最早在布朗山植茶的世居古老民族,老曼峨布朗族寨无疑更具古茶山“圣地”的意味。站在高山上远远望去,被绿色丛林包围的老曼峨寨依山傍水,一幢幢新式蓝色琉璃瓦顶的干栏式建筑耸立在山林间,最上方的建筑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佛寺,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丝毫看不出古旧的气息。

进寨后,走进一户户布朗人家里,即刻就可让你感受到这里处处散发出一股古老、质朴而神圣的气息,飘荡在寨里每一个角落。老曼峨四周还保存着3205亩古茶园,遍布于寨边的莽莽丛林中。这里的古茶园集中连片,年代排列齐全,是濮人种茶的历史档案馆。茶园中的古茶树千姿百态地铺展在山坡上,古茶树直径超过40厘米的非常多,一棵棵古茶树长得盘根错节,虬劲多枝,有的高达10多米。

老曼峨茶味极苦,当地人将老曼峨乃至整个布朗山茶区从老曼峨引种繁衍的茶称为苦茶种。由于其苦得深而透,老曼峨的苦茶由此充当了加工普洱茶的“味精”,众多茶厂和茶商在生产加工普洱茶饼时,往往用老曼峨的茶做拼配,以提高和丰富茶饼的口感和滋味。近年来,也有资深的“发烧友”逐步习惯并喜欢上了苦得彻底而极富穿透力的老曼峨古树纯料茶。特别是存放几年后的老曼峨茶,转化后的苦味有所减弱,但其酽重的滋味、强劲的回甘,让老茶客们沉醉不已。

近年来,老曼峨古树茶在相邻的老班章、新班章茶涨幅的带动下,也一路攀升。茶叶价格上涨后,村民管理茶园的积极性更高了,不仅继续保持了古茶园中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专门制定了严格的村规民约,对古茶园加以管理和保护。与此同时,村民们植茶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新植了一部分茶园,或者直接管理起森林中无人认养的野茶。据说,千年之前,这里的布朗先民也是如此植茶的。这些野茶叶面厚而柔韧、多毛,与州内其他茶山上的野茶截然不同。最为奇特的是,当地人在新植茶园时,直接将原始森林中生长的小野生茶树挖出后进行移栽。移植后,在2年内不死,即可成活。

就茶味而言,老曼峨的苦要更胜于老班章,对此一见钟情的不多。不过,就人情味而言,老曼峨的布朗人却更具亲和力。寨里弥漫着浓厚的人文底蕴,古老的传统伦理仍在维系。淳朴的布朗族村民尊老爱幼,友善相处。在农闲季节,每天晚上村民们年长的,纷纷围在篝火边,聊着家事和农事。年轻的,则聚在寨场,学跳民族舞,开展各种健康的文娱活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遵从于村规民约,不仅受老人们的监督,也受佛寺里僧侣们的言传身教。他们对信仰的虔诚,触动人们的心灵。每天清晨6点钟,村里的喇叭就响起来了,播出的是佛寺里的僧侣清脆悦耳的诵经声。寨里的信徒携带糯米饭等斋饭,自发涌向佛寺,供奉佛祖,向大佛爷和众僧侣布施。

古老的茶树和村寨,共同繁衍了布朗山千年的族史、茶事。在这个世居于山巅上、密林中的布朗山村寨里,人们热情的面孔、亲切的笑容、虔诚的信仰、平和的生活状态,无不触动人的心灵。就连这里所有的古茶树、牲畜都仿佛充满了灵性和友善,与各自的主人们一同构成村寨群体密不可分的一份子。走进老曼峨,仿佛走进了一条悠远的时光隧道,让人返璞归真,彷佛重回“濮人植茶”的原始时代。

茶山行:朝圣之山景迈古茶山_景迈茶怎么样?


年轻的时候,我曾无数次路过景迈山下那个小镇,可一次也没认真停留过。因为街道上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猪屎遍地;连街边的小餐馆也被人们取名为“邋遢一号”、“邋遢二号”……后来,著名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来到这里曾说:“这么山青水秀的地方,街道却脏得让人下不了脚,政府到哪里去了?”

对于多数人来说,景迈山这个名称他们并不熟悉,知名度远比不过现今西双版纳境内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和南糯山等地。但它在几年之内就名声鹊起,国内外知名度越来越大,除了这座茶山身处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出产的茶叶品质优良之外,被精心保护的生态环境和古朴深厚的多民族茶文化风貌,让远道而来的旅行者们无不深感震撼,被誉为“一座山的博物馆”、“古农耕文明和茶叶种植文化的活化石”、世界茶人的“朝圣之山”。

七年前,我和一位朋友来到景迈山,目光所及之处,让我们惊叹:一片片的古茶林与古木参天的森林混生在一起,两、三人高的千年古茶树上,满身披挂着数不清的寄生植物,小花草藤,野果山菌,甚至还有幽香的兰花和石斛;鸟儿在树上合唱,松鼠在林冠跳跃,不时山猫野狸从草丛灌木间窜过;这种多种生物混生的古茶林竟有两万多亩,孩童和老人爬在树上采摘茶叶,茶林中飘荡着幽远的古歌;沿着林间的小路,可以看到在林莽中时隐时现的布朗族、傣族山寨的灰色屋顶;竹木结构的竹楼,连屋顶上也长着地衣、苔藓;恍惚间使人有些分不清是村在林中,还是林在村中;人在现代,还是在远古……这幅人类原生态的生活图景使他万分珍爱。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因为发展滞后而被动保留下来的稀有资源;我也看到了山里因封闭带来的贫困和周边硬环境的极端落后。

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许多人苦口婆心地说服山上的人们要保留自已和茶林生态融为一体的建筑特色和生活风貌,政府协调停止了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矿产开发;在景迈山,上世纪60、70年代有人把古树茶林视为低产林大量砍伐,改造为和内地一样的梯田“高产台地茶”。后来,景迈山上茶农们重新将那些台地茶重新间苗野放,改造为生物多样性的有机茶林或疏林茶园。事实证明,真正生态的才是高附加值的,几十年后,百年后这里不又是一片片古茶林了吗?而今,景迈人称种茶为绿色生态茶,价格要高出原先的台地茶两三倍。

五年前,一对企业家夫妇来到景迈山,同样被这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风貌深深打动,经过精心谋划,勾画出一座美轮美奂的茶庄园的蓝图。庄园,无论在当时和现在,都是能包容人们众多向往和遐想的一个词。那是一些激情迸发的日日夜夜,我和同伴有幸参与了那些不断碰撞出灵感和思想火花的日子。五年,这对企业家夫妇率领着他们的团队呕心沥血,在一个最缺乏基本建设条件的边远之地,奉献出了一个他们梦想中集种植、生产、仓储、旅游为一体的景迈山茶庄园。

在现行的体制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一颗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一片珍爱传统的人文情怀,这无疑是一种前瞻性的眼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它应当凝聚成一种信念,一种内心里坚守不渝的操守,这样对我们未来发展才有保障,才有希望。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说: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粗绳,紧连着土地……它使你仍旧与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树干,你的眼睛可以为一首古诗流泪,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前的作者对话。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

五年、七年,旅行者和问茶人看到的是一座最美的茶山,而开拓者们记住的却是艰辛过程中的那些难忘的细节,历史留给人们的最大财富却是那些曾经拥有的激情。

景迈古茶山:承载千年茶文化的博物馆


景迈古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的景迈山上,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等村,居民以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为主。海拔在1100米-1570米之间,年降水量1400-1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8℃,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利于茶叶内在物质的聚合;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保护非常完整;土壤为沙粒赤红壤,富含各种微量元素,透水、透气性好,是高品质茶叶生长的黄金区域。

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有茶叶面积2.8万亩,其中古茶园1.64万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古朴的村庄仿佛镶嵌在森林中,有数百年历史的干栏式建筑。只有走近才能看清哪些间杂在参天古树之下的茶树,错落有致,稀疏合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飞鸟在树枝上筑巢,不同昆虫在茶林共栖。景迈山常年云雾缭绕,到这里看茶园、古树,观古村落、古寺庙,赏日出日落、云海奇景,体验采茶、制茶的艰辛与乐趣。这些让每一个进山的人痴迷陶醉、流连忘返,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超脱。

景迈山的茶树没有经过人为矮化,外形上都显得沧桑凝重、饱经风霜。茶树的枝干上寄生了很多苔藓、石斛等附生物,其中有一种俗称“螃蟹脚”的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学名“扁枝槲寄生属扁杆灯芯草”,常饮可防治血管硬化,有消炎祛痰、清热利尿等功效。成为景迈山古茶之外又一大招牌产品,市场价居然比古茶还要贵。

景迈山古茶的品质汤色黄绿明亮,蜜香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持久。如今,这种汲取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景迈山古茶成为了中外客商和普洱茶人争相品饮、收藏的上上佳品。

1950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代表团成员去北京参加新中国一周年国庆观礼。景迈山上布朗族头人苏里亚背着一袋珍贵的“腊各信”(小雀嘴尖茶)在中南海亲手送给毛主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普洱市用景迈山古树茶专门特制的“奥运国礼茶”赠送给各国元首。

景迈山上各民族都信奉叭艾冷为茶祖,如今苏里亚的儿子苏国文成为景迈山上祭茶祖活动领头人。这项盛大的祭茶祖大典以剽牛仪式为高潮,村民们不分民族,都围着祭台,敲着象脚鼓,打起釯锣,跳着舞蹈,吃百家饭,整个活动神秘而隆重,时间可长达数天,有数千人参与,经常会有国内外知名人士参加这项祭祀活动。

据《布朗族言志》和布朗族地方史《奔闷》等有关史料记载,景迈山栽培茶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佛历713年(公元180年),迄今已有1830多年。景迈山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2012年9月,以景迈山为代表的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2012年11月,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园入选第三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以一座茶山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景迈山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紧的地方,一千多年来,不管山里山外风云变幻,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这里就似乎注定成为了茶树生长的圣地,茶人心中的圣山。

茶山行:临沧勐库大雪山,千年之前的生命繁衍


导读:2018,沐浴春风与阳光,茶人一年一度的忙碌生活已经开始。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推出春茶系列报道“这个春天我在茶山”栏目。在这里,您将看到各大茶区的春茶情况,感受茶园人文生态,感悟茶叶市场行情,一起足不出户走茶山!

春天,最适合访茶,与其捧着茶杯感叹,不如深入密林探秘,一杯茶的生涩和甘美,总有它的源头。车出勐库,路开始巅簸,但丝毫没动摇近百名探秘者的心。每个人都想知道,那些大雪山里的古茶树是否安然无恙。勐库是大叶种茶的故乡,而勐库大雪山12000多亩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就是大叶种茶的源头。当然,古茶树也未必知道,世上已有炒得沸沸扬扬的冰岛茶,正享尽市场的热捧,正在流通中陡增财富。

进入林区,不疾不徐的绿风扑面,似有轻吻的期图,却又难以触击。有人数着脚步,似在丈量离古茶树还有多远,有人默默前行,祈祷不要落雨,因为就在离开县城的时候,惊雷还一再表明要下一场雨的决心。我喜欢原始森林的“暗天无日”,经过树叶筛落神秘的天光,好让人们完成某种穿越,从一杯茶到一棵古茶树,从现实到千年之前的生命繁衍。

如果探秘古茶源,是为私欲的砝码加重,那你就是对古茶的玷污。年轻时去寺院,高僧就曾告诉我过,拜佛,不是弯下身子,而是放下傲慢。探秘古茶源,同样需要谦卑与自省,在一棵古茶面前,人没有品头论足的资格。

我足足走了两个小时,才看见2号古茶树。几十级木头搭起的阶梯,拥挤着人群,木栅栏将古茶树与人隔开。尽管我使用了10-20超广角镜头,还是找不到能容纳下2号古茶的拍摄点。它实在老了,树皮皹裂,苔痕满面,一人无法合围,但它又表现出惊人的年轻,没有枯枝残叶,新芽肥硕,叶绿芽翠。

如果不是仔细辨识,一般人是很难将古茶树与周围的古树区分开来的,因为岁月均等地给了它们墨绿色的礼服,而长叶子的枝柯又离地面很远。如果说这2号茶树让你惊呀不已,那么一号古茶就会让你合不下嘴了。一号茶树株高16.8米,基围3.25米,胸围3.1米,树幅13.7×10.6米。这是当年测出的数值,时间又过去多年,如果再给它测一测胸围,它肯定比原先丰腴,如果再量一量基围,它一定比那时的健硕。

韩国来的茶人,他们用母语吟诵着什么,是对古茶的景仰,还是感激,我不得而知,但从他们声泪俱下的表情看,勐库大雪山的古茶源,有他们心中藏了很久的图腾吧。我与古茶来了张合影,它将随我回到故乡,在人散去一轮新月如钩的夜晚陪我静默、怀想。站在1号古茶树面前,相信每一个爱茶的人面对大茶树婆娑姿容,内心的震撼无法免疫。不用亲身合围,就知道1号古茶的挺拔足以让每一位爱茶人单膝落地,不为请安,只为仰止。

茶商屈膝,肯定在祈愿,得益于勐库大叶种茶资源,他的日子不再是清汤寡水,此刻他该忏悔还是谢罪呢?专家们则把古茶当作教材,比对,推理,分析出古茶之源的定论已经靠谱,不是因为专家有能耐,而是古茶树还活在这个世界。溯流而上是古茶树的千年,一粒子实在印度洋起程的暖气流与太平洋气流的交汇中诞下胚胎,而它终是饱食充盈的雨量,汲纳原始森林不算少的营养,才长到了青春与暮年。

站在古茶树前,我知道它实在扯不上年轻了,它身上有岁月的痕迹,几千年形成的苔藓苍桑得有些恣意。这是四月,置身勐库大雪山的古茶尚在传诵春的消息,一芽二叶与勐库茶农手里摘采的一致,只是从千年的古茶树上萌动的芽,似是卯足了力量,才舒芽展叶。毕竟,古茶太老,而春风肤浅。

2002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野生古茶树考察组,才对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进行了现场考察,经分析研究得出了科学结论:勐库野生古茶树是一个野生茶树物种,树龄都在千年以上,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可以制茶饮用。毋庸质疑,勐库大雪山古茶源由于所处的地方海拔最高、密度最大、面积最广、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大理茶种群落,它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茶种原产于我国云南,而双江自治县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既然有如此定论,探秘是有些高估了自己,在千年古茶树那里,不论你拥有多少研究茶的资历,不论你发了多少茶的“洋财”,都应该放下自己,在谦卑的位子上坐好,然后聆听古茶树的诉说。这么老了,春风唤醒,一样吐出雀舌、旗枪、嫩蕊,在寂寞的历史长河中,活出千岁的年纪。绝对有芳魂,在皹裂的树上神闲气定,否则就不会有像我一样的子民,以朝圣者的姿态千里迢迢赶来。

回到论坛,不论专家还是茶人,都心怀忧戚,他们担心发现变成破坏的缺口,古茶树从此不得安宁了。他们发言的内容变成为保护古茶的疾呼与主张。是的,古茶树像人,老了就像个婴孩,羸弱而经不住打搅。来本就劫后余生,而现在,除了得防自然的灾害,还要时刻提防利欲熏心者的觊觎。

当人们带着满满的自信去完成所谓的探秘,必然的结果是:人自以为是,而古茶不屑。上帝券顾,竟然把最好的古茶安放在大雪山中,让它繁衍出一个足以让人衣食无忧的产业。

茶山行:澜沧万亩古茶园,邦崴千年茶树王_邦崴古树普洱茶特点


取天地日月之灵气和精华,酿造澜沧江流域千年古茶醇香。

追述澜沧茶叶进化史,其帕令黑山十几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邦崴过度型千年茶树王、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的形成,构成了澜沧境内完整的茶叶大规模从野生型向人工栽培型过渡的进化链,被国家内外专家学者称为“茶树自然博物馆”。

野生型古茶树群落:帕令黑山位于县境内发展河、糯扎渡和勐郎三乡镇交界处的原始森林带,海拔高2360米,各种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食澜沧野生茶树群落最集中的区域。这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澜沧江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众多的木兰科植物的进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最终进化为茶科植物和野生古茶树群落。这些茶科植物群体的存在,充分论证了澜沧江中下游流域是古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的学说。

邦崴过渡型千年茶树王:邦崴古茶山是云南西南部澜沧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千年古茶山之一。位于县境以北,为澜沧“五山”之一的扎发谷山山脉分支,是澜沧江畔早起人工移种茶树重点区域。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王的发现和专家的科学论证,为野生古茶树人工驯化过渡为栽培型茶树提供了理论和实物依据。

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古茶山是布朗族傣族和祖先早期人工进行种植云南大叶茶种的典范,也是中国境内已知人工驯化种植古茶树面积最大、年代最长的古茶山。

至今,那曾经历尽千年沧桑的古茶树仍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年年产茶不断,令人称奇叫绝。

据缅甸木埂布朗人聚居区的傣文史志记载,芒景布朗族建寨和古茶树栽培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佛历713年(公元250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是早期人类共同利用茶叶资源的典范,是普洱茶最早的原料基地。其悠久的历史价值、厚重的文化内涵、优良的品质和巨大的经济价值都是无与伦比的,堪称千年古茶的经典杰作,普洱茶文化中的瑰宝,民族精神的象征,世界之最。

走进绵延数里的古茶山腹地,历尽沧桑的原始森林与古茶林交错丛生、相依相存,融为一体。古树、古茶和奇花异草构成了一个多样化的植物大家族,成为古茶山共同的主人,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久远的传说故事。各种昆虫鸟类在林中生存繁殖,调节着生态平衡,使古茶园始终保持着纯天然的绿色生态环境。

在古老的茶园中,至今还生长着一些茶树的精灵——螃蟹脚(衍生在古茶树上、状似螃蟹的脚,故名螃蟹脚)。螃蟹脚汲取古茶树的营养精华,被称为“茶茸”。螃蟹脚性凉,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消肿、利尿、降血脂、减肥等作用,常饮可以有效防治血管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1994年以来,很多国内外茶业界专家学者来到古茶山,对茶树起源、古茶文化的延伸、民族历史变迁等专题进行了考察论证和研究,认为布朗族祖先属于古代西南边地的濮人,是最早种植和饮用茶叶的民族之一。

这对研究中国茶叶发展史、古代茶树农艺、茶叶与民族的关系、古代茶叶规模种植经营、古代茶叶贸易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解析布朗山各山各寨


茶友们常常津津乐道的布朗茶乡有班章、老曼峨等,其中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简单的说就是班章、老曼峨等是包括在布朗茶乡之中。布朗山坐落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境内,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是布朗族繁衍生息的主要家园,也是闻名的普洱茶产区,保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老曼峨寨子是著名的“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区之一,属班章村委会,有156户760人,主要以种植茶叶、稻谷为主。交谈中得知,老曼峨寨如今仍保持着3205亩古茶园,遍布在寨子四周边的莽莽丛林中。普洱茶市场兴起后,越来越多的茶商、茶叶爱好者喜欢上了老曼峨古乔木茶,先民留下的珍贵古茶园,为后代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布朗山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也是江外古六大茶山之一,是布朗族居住地,古时称濮人,是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全寨有140余户人家,600多人口,均为布朗族。布朗山乡全乡辖勐昂、章家、新龙、曼囡、吉良、曼果、班章7个村民委员会,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843人。布朗山乡有12000余亩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糯、帕点、曼新龙、曼捌、曼囡老寨和吉良等村民小组,另有台(坡)地茶园18000余亩及广布全乡的野生苦茶和甜茶,为生产优质普洱茶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保障。为此,各家各户对古茶园管理更加用心、下工夫。村里专门制定了严格的村规民约,保持好古茶园的原有生态环境,任何人都不能在古茶园中施用农药和化肥,确保老曼峨古乔木茶的独特品质。

一到春茶、秋茶采摘季节,每天都有不少省内外的茶商、普洱茶爱好者驾车来到寨子选购古乔木茶。这几年古乔木茶都稳定在120元至180元1公斤的好价格,每年都销售一空。然而茶已然融入布朗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布朗民族的一部分。对布朗人来说,茶是爱人的承诺,是亲人的叮咛,是朋友的忠契,是先人慈蔼的托嘱遗惠,更是神明对布朗人命运与生活的恩典与福照。布朗人与茶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布朗先民把族人的幸福播种在这片原始、古老的土地。外面的世界或许已然沧海桑田,布朗人依然执着守望。一年年,一代代,布朗人与茶,一直息息相通,魂牵梦绕,始终恬然相守,不离不弃。茶园似海,莽莽不语,与布朗山寨一起穿越人事悲欢,草木枯荣的绵亘岁月。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茶山行:景迈山——千年布朗古寨翁基》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千年白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