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泡茶九华挂绿“昔在九江水,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发布时间 : 2019-12-19
九岗山黑茶 九夫花茶 红茶九号

【www.cy316.com - 九岗山黑茶】

九华挂绿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的境内,它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古代称其为九子山。九华山共有九峰,形状酷似莲花。九华山方圆约为100公里,群峰峙立,最高的山峰叫做十五峰,海拔为1431米。游人最喜欢登临的山峰是天台峰,海拔为1323米。九华山上有着壮美的景色,苍松如海且耀竹满坡,古刹林立中更显文化意蕴,更有众多的山泉和飞瀑汇成“天河绿水”的奇观。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有诗赞美这天河绿水的壮景:“昔在九江水,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由此可见,九华挂绿自古就是一大胜景,游人通常以目睹龙池瀑布为一大快事。这龙池瀑布既能发出霹山裂石的声音,又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如果沿“龙池瀑布”向北进行攀登,走到神女峰和翠微峰之间的山下时,就会遥看碧桃岩瀑布,那凌空起舞的飞舞瀑布,瀑流出如珠帘、如玉柱的水光,给人异常奇妙之感。等到人们到近前观看时,瀑布的水体呈现出澄碧的明净状态,跳跃跌宕。

精选阅读

九华毛峰的由来


传说,唐末时,有一僧一道因慕地藏菩萨之名从四川来九华山修行,修行期间不食米粮,仅以野草、野果等为食,日子一久,出现了头晕身肿的病症,无奈,二人只好自寻草药医治,结果发现将采回的茶叶煮饮后,病症有逐渐减轻的趋向,一段时间后居然“药”到病除。此种茶叶即是九华毛峰。

话说金乔觉——金地藏的化身,从新罗国渡海来,入唐求法,吃尽千辛万苦,才找到这仙气悠悠的九华山。“袈裟借地”,得山主闵公让和的施舍,将这九华九十九峰做了他的道场。那年春天,春雨连绵,一连半个多月,九华山沉浸在浓雾细雨之中。金地藏坐岩洞中,诵经不歇。忽儿,隐隐听到耳边听见起“辟叭、辟叭”的声音,原来是茶籽,是新罗国王子金地藏来唐的前一天深夜,遭父王废弃的母后,含泪将她亲手采来的王家香茶籽,缝在金地藏的衣襟里的。来之不易,后来,金地藏将发了芽的茶籽取出,种在他禅修的南台(神光岭)向阳的山坡上。茶籽入土,日日见长。不出三月,竟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满山飘香。

这里所产的九华佛茶朝夕吸纳高山雾露之滋润,独吮奇花异草之灵气,汤色碧绿,回味甘爽。同时由于高山气候之缘故,昼夜温差大,而方圆百里人烟稀少,茶园无病虫害,无农药和工业污染,是天然有机生态茶园。

九华毛峰茶叶简介


九华毛峰又名九华佛茶,属绿茶类。产于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黄石村。相传在唐代末年昭宗天复年间(901~904),有一僧一道在九华山之巅的天台山后一石洞中修行,以采集树根和其他野果为食,由于长时期营养不良,头昏脑胀,面部浮肿。后来采回了野生新鲜茶叶煮饮。结果治好了病。为了方便饮用,继而将茶晒干收藏。

九华毛峰,产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区,是绿茶类名茶之一。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青阳县,被誉为“圣茶”的九华毛峰就产于此山。安徽省的黄山及九华山都出产毛峰。从品质上说,九华毛峰仅次于黄山毛峰,是安徽的主要名茶。九华毛峰中品质最优的是十王峰南麓道僧洞的黄石溪毛峰和十王峰北麓下闵园的闵园毛峰。黄石溪的茶树生长环境优越:“峰峦九九,天台芳华;泉流潺潺,雾蒙露滴;云烟冉冉,竹啸松鸣;百花盈盈,山水漂香。九华毛峰常日晒在溪边一块石板上,天长日久,这块石板上便渐渐留印下黄褐色的斑痕。

“黄石”,天台区暴流经洞侧而下,自成一溪,故又称此地为“黄石溪”。后来亦将这一带采制的茶叶取名为“黄石溪茶叶”。九华毛峰为历史名茶。历史上称闵园茶、黄石溪茶,产于佛教圣地九华山及九华山山脉南北邻近地域。主产区位于下闵园、黄石溪、庙前等地。为了加快池州市茶叶经济的发展,扩大池州茶叶知名度,提高池州茶叶市场竞争力。2003年成立了池州市茶业协会,对池州市的茶叶进行品牌整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九华佛茶”证明商标,制定了“九华佛茶”的质量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九华毛峰制造工艺


九华毛峰于4月中、下旬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初展,按鲜叶芽叶组成分三等。一等:一芽一、二叶占80%以上,基本上无对夹叶;二等:一芽一、二叶占60~80%,有少量对夹叶;三等:一芽一、二叶占40~60%,有少量初展的一芽三叶。同时要求无表面水,无鱼叶、茶果等杂质。采回的鲜叶摊放待制。

九华毛峰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杀青用桶锅,投叶前锅温上升到150~160℃,要求锅温稳定,先高后低,出叶时保持125~135℃左右。投叶量0.5公斤左右,嫩叶适当减少。杀青时间约6~7分钟。杀青以抖为主,抖闷结合,要杀透杀匀,无焦叶红梗。杀青过程减重率35~40%。杀青叶出锅后放在小簸箕内,撼簸二三下,散热去湿,簸除焦叶、碎片。

揉捻:轻揉1~2分钟,待茶汁溢出,有粘手感,基本成条即可。揉捻时,结合解块散热2~3次。每锅杀青叶,单揉单烘,及时烘焙。

烘焙:烘干分毛火和足火。毛火用三只烘笼,按温度90℃、80℃、70℃,先高后低,顺序移动。第一、二只烘笼投叶量为一锅杀青叶,第三只烘笼为二锅杀青叶。掌握高温、勤翻,翻匀摊平的原则。毛火叶含水率不低于8~10%,下烘后摊凉。足火文火慢烘,温度60~50℃,每烘笼投叶3~4公斤,烘6~8小时,干茶含水率3~5%,下烘后趁热装筒。

九华毛峰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稍曲,匀齐显毫,色泽绿润稍泛黄,香气高长,火功饱满,汤色绿黄明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柔软匀亮成朵。

九华佛茶采制工艺


九华佛茶产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以地方群体茶树良种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而成,因产地位于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及周边区域而得名。

九华佛茶外形扁直,色泽翠绿,香气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叶底绿亮匀整。其采制工艺如下:

1、鲜叶采摘 于清明前后采摘。采摘标准:特级茶以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一级茶以一芽一叶为主,二级茶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三级茶以一芽二叶为主。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新鲜、完整、匀净,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紫芽叶、破碎叶及病虫害叶。

2、摊青 在清洁卫生、阴凉通风处进行。鲜叶摊放在干净的水泥地或竹匾上,摊叶厚度2~5m,摊青时间4~6h,以鲜叶表面光泽减退、叶枝稍变软、香气溢出、含水率在75%左右时为适度。

3、杀青 用40~60型滚筒杀青机。投叶口筒体温度200~250℃,前高后低。出叶口处配置电风扇。杀青程度以叶色转暗绿、茶香显露、手捏成团、无焦边、无红变、含水率在60%左右时为适度。

4、做形 特级茶用电炒锅。投叶量200~250g,锅温80~100℃,以理条为主,并不是抛杨,散失水分,至茶条不粘手时,将锅温降至60~80℃,抖、理、捺、翻等手法交替进行,制茶条扁直、有刺手感时出锅摊晾。一至三级茶用理条机。槽温70~90℃,投叶量以茶叶覆盖槽体三分之一左右容积为适度。茶条理至芽与叶并直、稍硬挺时,放入加压棒加压2~3min,然后解压继续理条,至茶条在理条机中发出“沙沙”声(约七成干)时,起叶摊晾。

5、烘干 用烘笼炭火烘焙,分初烘和足干。初烘烘顶温度80~90℃,铺叶厚度1~3cm,烘至约九成干时下烘摊晾。足干烘顶温度60~70℃,铺叶厚度3~5cm,以手捻茶叶成粉末,含水率在6%以下时为适度。烘焙时翻叶要勤,手势要轻,倒叶要净。

九华毛峰茶采制工艺


九华毛峰茶是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脉一带,该地朝雾晚露,茶、竹、松交相辉映,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名山名茶远扬海内外。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赛会上同获金奖的“天台云雾”和“九华龙芽”,即为现在的“黄石溪毛峰”和“九华龙芽”,是九华毛峰的极品,其品质特征为外形纤细完整稍卷曲,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内质香气清高持久,有兰花香和熟板栗香两种香型;滋味鲜爽醇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匀嫩完整。现将其采制工艺简述如下。

1、鲜叶采摘 采摘时间为清明至谷雨前后。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采摘时,老嫩不同、品种不同的鲜叶要分别盛放,严格做到“四采四不采”,即采完整芽叶不采对夹叶,采肥壮芽叶不采瘦弱叶,采正常健康芽叶不采病虫叶,采晴天叶不采雨水叶。

2、摊放 鲜叶采回后先要将不符合标准的芽叶剔除,然后均匀摊放在簸盘里,厚度不超过3cm,时间4~5小时,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清香微露、鲜叶含水量达65%左右时便可付制。

3、杀青 在事先磨洗光滑的深底平锅内进行。锅温为140~160℃,投叶量约为0.5kg。操作手法必须掌握翻得快、扬得高、撒得开、捞得净。必须杀透,杀匀,以杀青叶外表失去光泽,手握柔软而不粘手,闻之有清香为适度。杀青叶应及时散热、排除水闷气,并簸去焦末、碎片。

4、揉捻 手工操作,方法为双手虎口相对,紧握茶团朝一个方向滚揉,手势要轻,避免揉碎芽叶,损耗白毫。揉时2~3分钟,其间解块l~2次,以防闷黄。以芽叶揉紧成条、茶汁溢出为适度。

5、干燥 分毛火和足火两步进行。穴1:雪毛火。器具配置为1口杀青锅配4个烘笼,温度控制在80~100℃,从第一烘到第四烘温度逐渐降低。要求做到高温、快速、薄摊。烘至叶色变暗、略有刺手感、达七八成干时下烘摊凉l~2小时。穴2:雪足火。采用低温慢烘,分两段进行,先以3~4烘毛火叶并1笼烘足火,温度控制在50~70℃,烘至九成干时再将几笼并一笼,在制叶量1.5~2kg,在40℃左右的温度下继续长烘?穴约需一整夜?雪。至含水量5%~6%、叶色显翠绿时下烘。烘时每隔10分钟翻动一次,翻时应将烘笼端离火源,以防茶末掉入火中产生烟焦味。翻动手势要轻,以免碰掉锋苗,产生断碎。

6、整理包装 达足干的产品要剔除茶梗、夹杂物,簸去老片,才能分级装入铁桶贮存待销。

九华佛茶制作工艺流程


九华佛茶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采摘,只对一芽二叶初展的进行采摘,要求无表面水,无鱼叶、茶果等杂质;采摘后按叶片老嫩程度和采摘先后顺序摊放待制,制作工序为杀青、揉捻及烘焙,火候温度是这三道工序中最关键的,只有把握得当,才能制造出顶级的九华佛茶。

等级

九华佛茶被誉为“圣茶”,分一、二、三级,购买时需仔细挑选;一级最好,为一芽一、二叶占80%以上,且无对夹叶,二级次之,为一芽一、二叶占60-80%,允许有少量的对夹叶,三级最次,为一芽一、二叶占40-60%,并有少量初展的一芽三叶。

九华佛茶制作工艺流程

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摊凉、做形、烘干、拣剔、包装。其独特之处是做形,利用理条机分二次理条,期间摊凉加压,手工压扁,理条机理直,达到九华佛茶独特外形。

杀青:

杀青用桶锅,投叶前锅温上升到 150~160℃,要求锅温稳定,先高后低,出叶时保持 125~135℃左右。投叶量 0.5公斤左右,嫩叶适当减少。杀青时间约 6~7分钟。杀青以抖为主,抖闷结合,要杀透杀匀,无焦叶红梗。杀青过程减重率 35~40%。杀青叶出锅后放在小簸箕内,撼簸二三下,散热去湿,簸除焦叶、碎片。

揉捻:

轻揉 1~2分钟,待茶汁溢出,有粘手感,基本成条即可。揉捻时,结合解块散热2~3次。每锅杀青叶,单揉单烘,及时烘焙。

烘焙:

烘干分毛火和足火。毛火用三只烘笼,按温度90℃、80℃、70℃,先高后低,顺序移动。第一、二只烘笼投叶量为一锅杀青叶,第三只烘笼为二锅杀青叶。掌握高温、勤翻,翻匀摊平的原则。毛火叶含水率不低于 8~10%,下烘后摊凉。足火文火慢烘,温度 60~50℃,每烘笼投叶 3~4公斤,烘 6~8小时,干茶含水率 3~5%,下烘后趁热装筒。

九华佛茶的历史文化及发展


九华佛茶的历史和文化

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一座以佛教与茶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山势雄峻,九座主峰均在海拨千米以上,秀出云表,清奇多姿。山中雨量充沛,清溪细流,涌泉飞瀑。林木葱笼,杂花生树。生态环境良好,茶树资源丰富。

九华佛茶就产于九华山及其周边地区,它是以地方茶树良种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其外形扁直呈佛手状。九华佛茶历史悠久,其前身是九华毛峰,犹以前山下闵园的闵园毛峰和后山黄石溪的黄石毛峰最为著名,而九华毛峰可以追溯到宋明时期的九华茶。

一 九华山之茶

(一) 九华山茶肇始于唐

金地藏有一首情真意切的《送童子下山》诗: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拈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诗中写到“烹茗瓯中罢弄花”,可见当时金地藏与其弟子们也是饮茶的。但此诗颔联又作“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罢弄花。”,如果如此,则该诗与茶无涉。

南宋陈崖在其《九华诗集》“煎茶峰”诗中自注:“昔金地藏招道侣于峰前,汲泉烹茗。”又注:“广化寺钟楼其上”。由此可知,在九华山有座煎茶峰,其峰在宋代的广化寺钟楼的上面,而山峰的得名是因为金地藏常于峰前汲泉煎茶。陈崖“煎茶峰”诗再次说明金地藏不仅自己喜欢饮茶,还经常煎茶招待道侣。当然,仅凭此诗我们还不能确定,金地藏招待道侣的茶是九华山土产茶,还是山外茶。

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封演是唐玄宗天宝进士,其生活时代与金乔觉大致同时。江淮泛指江南、淮南,是唐代茶叶的主要产地。其时,安徽的霍山黄芽、潜山天柱茶、宣城丫山横纹茶、祁门方茶,都是当时的全国名茶,而作为江南名山的九华山产茶也不足为怪。

《封氏闻见记》又载:“(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供佛徒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游人,在佛门被广受欢迎,寺院僧人饮茶成风。唐开元以后,原本不产茶的北方,受禅宗佛教饮茶风尚的影响,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九华山地处盛产茶的江南,于盛唐、中唐时种茶是极有可能的,九华山上僧人饮茶更是理所当然。

(二)九华山茶初兴于宋

南宋时的左丞相周必大遍游九华,曾撰写《九华山录》,他游九华,“至化城寺,……谒金地藏塔,……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北苑在建州建安(今福建省建阳县),所产龙凤团茶专供皇家,是有宋一代最脍炙人口的名茶。周必大在品尝九华山土产茶后,评价其滋味可与以北苑茶媲美。显然,宋代九华山不仅产茶,而且茶的品质优异,甚至接近当时最负盛名的北苑贡茶。

陈崖《九华诗集》“茗地源”诗有:“暖风吹长紫芽茎,人向山头就水烹。”并自注:“晏生岩北溪上,产茗味殊佳。”可见,九华山晏生岩北溪上所产茶,其味特别好。陈崖此说与周必大的评价相一致,由此足见宋代九华山之茶以其卓越的品质而崭露头角。

然而,宋代九华山所产茶是什么样的茶?唐代茶有粗、散、末、饼四类,而以饼茶为主。宋代茶有片、散两类,此外尚有用散茶磨制而成的末茶。所谓片茶,也就是团饼茶,以建州的龙团凤饼贡茶最为著名。但在建州之外,则逐渐改饼为散,所谓散茶,当时乃为蒸青绿茶。宋代,连唐时最著名的生产阳羡贡茶的义兴也改生产散茶。北宋葛常之在文中说:“自建茶入贡,阳羡不复研膏,谓之草茶而已”,草茶即散茶。从南宋时起,虽然宫廷推崇北苑贡茶,仍为团饼茶,但在民间却开始风尚起散茶来,及至元朝,散茶进一步普及开来。其时,象江西洪州的双井茶、浙江的日铸茶都是当时的散茶中的名茶。九华山也不例外,其茶当为蒸青绿茶。

南宋陈崖“煎茶峰”诗:“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乳花。”“缓火烘来活水煎,山头卓锡取清泉。”宋代九华山所产之茶应为芽茶或叶茶。

(三)九华山茶驰名于明清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录”之“产茶有名者”中有“池州之九华”。

清代,刘源长《茶史》“茶之名产”记:“九华山有‘空梗茶’,是金地藏所植。大抵烟霞云雾之中,气常温润,与地所植,味自不同。”

陆廷灿《续茶经》“八之出”记:“《通志》:池州府属青阳、石棣、建德,俱产茶。贵池亦有之,九华山闵公墓茶,四方称之。”

九华山茶在明清时期已驰名全国,为当时的名茶。明朝初年,朱元章颁旨罢贡团饼茶,客观上促进了散茶的发展。明朝前期,沿续宋元以来的蒸青绿茶。到了后期,除在浙江长兴罗岕还产蒸青绿茶外,已都改生产烘青或炒青绿茶。明朝前期的九华茶当属蒸青绿茶,晚明以后的九华茶应是烘青绿茶。据记载,九华山历史名茶有“天台云雾”、“龙池云雾”、“东岩雀舌”、“九华龙芽”、“南苔空心”、“肉身仙茗”等,而据考证,“天台云雾”即现代的“黄石溪毛峰”,“龙池云雾”即现代的“闵园毛峰”。

(四)九华山茶业大发展于当代

1915年,黄石溪毛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是九华茶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但随后是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九华山茶业发展缓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九华山的茶业才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林鹤松教授主持省科委下达的“九华山名优茶开发”科研项目,研制开发九华名优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世纪初,池州市进一步整合茶叶品牌,确立了以“九华佛茶”作为主打产品的战略,使九华佛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泡茶九道工序介绍


沏茶工序

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二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九曲红梅


游杭州灵山风景区时,切莫错过品赏灵山佳茗的良机。当你游览了“灵山幼景”、“清虚洞天”等神奇莫测的洞天世界后,不妨到那灵山脚下的“九曲红梅茶室”休息片刻,泡上一杯独具风味的九曲红梅茶,润润喉,暖暖胃,领略灵山土特产的滋味,可谓不虚此行。

九曲红梅茶简称“九曲红”,也称“九曲乌龙”,源于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灵山生产“九曲红梅”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据说太平天国期间,福建武夷农民纷向浙北迁徙,在灵山一带落户,开荒种粮、裁茶,以谋生计。南来的农民中有的善制红茶,所制红茶为杭城茶行、茶号收购,沿袭至今。九曲红梅茶是浙江省目前28种名茶中住的红茶。其茶外形弯曲紧细如鱼钩、似蚕蚁、芽叶长12毫米左右,条索紧结,表面多呈白毫,色泽乌润,若是以灵山泉水冲泡,但见杯中茶汤鲜亮红艳,有如水中红梅,滋味鲜爽可口,有暖胃、健脾、明目、提神之功能,其品质可与我国著名的安徽祁门红茶相媲美。

“高山云雾好茶”。九曲红梅茶产于杭州市郊的湖埠、仁桥、大坞山一带,尤以湖埠大湖山所产品质最佳。大湖山山高500余米,山顶为一盆地,沙质土壤,土地肥沃,四周山峦,环抱,林木葱郁,遮避风雪,掩映秋阳;地临钱塘江畔,江水蒸腾,山上朝夕云雾缭绕,极宜茶树生长,故所产茶叶品质特佳。然而,由于灵山地处偏僻,旧时交通不便,九曲红梅茶犹如养在深山人不识的闺阁佳人,一直默默无闻,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九曲红梅茶得以扬名神州,声播海外,这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动人的故事。

灵山古称湖埠,旧有湖埠十景之说。十景之一“双狮滴潭”的水潭,俗名笠壳塘。在笠壳塘旁边的朝阳山坡地上生长着18棵茶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这18棵茶树生长得郁郁葱葱,显得格外茁壮茂盛。

1929年的清明时节,当地农沈仁春在这18棵茶树上采摘了一批又小又嫩的清明头茶,经过精心的制作,加工成两斤左右上好的九曲红梅茶,亲自送到当时在杭州孤山举行的西湖博览会上参加评定。那披满淡黄色的绒毛的成茶,条萦紧密,弯曲如鱼钩,似蚕蚁的外形,引起了与会评定茶者的好奇,等到用开水一冲泡,始时,但见杯中茶芽舒展,曲曲伸伸,像小鱼儿在水中上下浮动;继而,茶水汤色呈鲜亮红艳,且得香气馥郁扑鼻,看上去茶叶朵朵艳红,犹如水中红梅,绚丽悦目;一下子吸引了在场的众多茶人。经过与会评茶专家的一一品赏,称赞此茶叶甘爽口,品茗如同喝桂圆汤,回味无穷;其品质胜过慕名的安徽祁门功夫红茶,因而在众多的参评红茶之中一举得冠,荣幸地列入当时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后,杭州的灵山九曲红梅荼还到美国,参加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荣获一等金质奖章。

茶之八难九香九德


茶有八难:一造,二别,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瀹,八饮。

采焙不精,非造也;辩形认色,非别也;镂金刻玉,非器也;幽暗无明,非火也;粗老浊重,非水也;不知茶时,非投也;不谙茶理,非瀹也;吸香啜味,非饮也。

茶有九香

茶之香:香有清浊,有沉浮,有短长,有阴阳,有出世入世之分,有婉约粗放之别。今略分为:浓香、甜香、幽香清香。

浓香如姚黄魏紫,如太真浴罢,香气馥郁。

甜香如月下秋桂,如豆蔻梢头二月初,其情最娇。

幽香如空谷幽兰,如潇湘馆里黛玉抚琴,其韵独高。

清香如夏荷初露,如西子晓妆,清芬袭人。

浓香、甜香、幽香、清香都有婉约粗放之别,婉约则香气幽雅深长,粗放则粗疏短浅,茶香以婉约为贵,粗放为贱。

茶有九香:清、幽、甘、柔、浓、烈、逸、冷、真。

干茶有香,摇茶有香,润(洗)茶有香,瀹茶有香,注茶有香,瓯(壶)盖有香,盏底留香,茶汤有香,茶汤凉后有余香。

干茶香清,摇茶香嫩;润茶香幽,瀹茶香柔;注茶香逸,茶汤香真,凉后香冷;瓯(壶)盖香甘,盏底香浓。一茶而得九香,最能益茶德,最能见人品,最能发茶真性,也最能起人幽思。

茶有九德

茶有九德:清、香、甘、和、空、俭、时、仁、真

清:可以清心。名茶多出产于深山幽谷中,外形清秀,香味清幽,最具有大自然的清明灵秀之气,最能清人心神。

香:如兰斯馨。茶有真香,香气悠远深长,起人幽思,极品茶还应具有兰花般高雅的香气。

甘:苦尽甘来。茶有真味,滋味甘淡清醇,小苦而微甘,耐人品味。

和:中气平和。茶的香、味以“和”为贵,饮茶后应有一种“平和”之气润泽于五脏六腑间,久不能去,谓之和。中国茶叶品牌网cyppw.com

空:“五蕴”皆空。茶的香、味又以鲜活、空灵为贵,饮茶后不留不滞,就叫做空。

俭:饮而有节。茶不可多饮,不可过饮;茶品及茶具不可过求奢侈,总以节俭为茶人美德。

时:知时而动。采之以时,造之以时,投之以时,瀹之以时,饮之以时。茶之时义大矣。

仁:生仁爱心。茶德仁,自抽芽、展叶、采摘、揉碾、发酵、烘焙到成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是对苦难的升华,也是对道德的升华,所谓“杀身成仁”,茶之谓也。仁者“爱茶”,唯有仁人志士才能体会出茶的仁德,并生仁爱之心。

真:得天地真情。茶有真香真味,香气清幽,滋味甘淡,能使人领略到大自然的清明空灵之意,不仅能澄心净虑,更能品饮出天地真情,人间真情,甚至悟出茶中“至道”,是为真。

其中“俭”字与《茶经》相符,也最能体现茶以及茶人的品德修养;仁德,是茶九德的核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