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星茶艺师 为中国茶代言—18个城市冠军带你品读勐海茶 勐海味

发布时间 : 2020-04-03
勐海味普洱茶 普洱茶勐海味 云南勐海普洱茶

勐海味普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茗星茶艺师 为中国茶代言—18个城市冠军带你品读勐海茶 勐海味”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茗星茶艺师为中国茶代言—18个城市冠军带你品读勐海茶勐海味

山水有程,道路无疆!

懂茶,是一个过程。喝茶喝的是茶的味道,懂茶是懂茶的一生。

懂茶,先喝茶,然而仅仅喝茶是不够的。

离茶更近,我们懂茶才会更多。懂茶更多,喝茶才更有韵味。

离茶最近,莫过于茶树。茶味最浓,莫过于茶山。

游学,古已有之。

游学,是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

春秋时期,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增长弟子学识,开阔弟子视野。可见,游学是学习的重要过程。

孔子于游中问学教学,游中求仕入仕,游中生情怡情,游中悟道传道。

游学,既是游玩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本着“弘中国茶艺之维美、寻传统文化之脉络、品茶山无尽之壮美”的宗旨,2018年11月22日—11月26日,茗星茶艺师18个城市冠军选手游学勐海,行走茶山,习茶艺,论茶事。同时,也是坦洋工夫杯·茗星茶艺师第五届全国评选大赛年度总决赛的赛前集训。

茗星茶艺师游学以“茶艺师行走游学茶山、竞技习茶艺茶的赛事”形式让更多的人关注茶、关注勐海茶、喜欢茶文化。同时,联动更多的茶事活动,助推茶文化、茶旅游、茶产区、茶产业的经济发展,擦亮中国文化名片。

在短短的游学行程中,中共勐海县县委书记洪国正出席茶艺师游学活动并致欢迎辞,洪书记为选手们介绍了勐海县的茶业概况并语重心长地提出希望,鼓励选手们为发展中国茶产业,弘扬中国茶文化做出贡献。

中共勐海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应玫、玉帕新副县长全程关注并与见面交谈,政协王崇兰副主席更是全程陪同选手游学,品读勐海茶·勐海味。

茗星茶艺师勐海游学的五天四夜,历经多地,品读勐海,寻访茶企,游历茶山。

特邀嘉宾

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勐海县县委书记洪国正

中共勐海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应玫

勐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玉帕新

勐海县政协副主席王崇兰

勐海县文体旅游局局长刀林东

勐海县勐海茶业局局长田华

云南普洱茶专家、云南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升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岩坎

导师介绍

何青元

现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主持工作)

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茶叶加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

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

西双版纳普洱茶研究院院长

中国勐海茶研究中心主任

《云南茶叶》主编等

林治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华茶通典》(养生典)副典长

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青海省茶叶协会名誉会长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

朱澄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国家一级评茶师

茗星茶艺师各分赛区特聘评委

day1

——勐海——

初到勐海,中共勐海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应玫、勐海县政协副主席王崇兰亲自接待陪同。茗星茶艺师和嘉宾导师欢聚一堂,热情地为选手介绍勐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勐海的茶、勐海的少数民族文化。

day2

——雨林庄园、南本老寨——

作为行程中的第一站,也是重头戏。雨林庄园是茗星茶艺师们最期待的地方。

走进核心腹地、走进源头,是见证真实的寻源之旅,是雨林之旅的核心。而雨林庄园,是雨林古茶坊的总部,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古树茶体验中心。

23日早晨,在雨林庄园的安排下导师和茗星茶艺师选手们对雨林庄园进行参观。从产品、包装、制作等多个角度了解茶叶,雨林研发中心10000余个标准茶样是茶艺师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在雨林的安排下从庄园出发,前往南本老寨参观、游学、拍摄,是接下来的行程。在南本老寨,导师和茶艺师们参观上千年的野生过渡型茶树,了解古树茶的生长特征、生长环境,更清晰的了解古树茶。

下午,茶艺师们走进了南糯山古茶园,参观南糯山3000余亩的古茶园及800余年的茶王树。古茶园和茶王树,是爱茶人不能不看的!

傍晚时光,最宜彻夜长谈。经历过一天的游学,茶艺师们有万千话语想要诉说。导师和茶艺师们在雨林庄园进行了一天的行程的分享互动、交流。

day3

——陈升号、勐景来——

既然到了勐海,不能不去陈升号,陈升号成为第三天游学的重点。

24日,茶艺师们早早就搭上了前往陈升号的车辆。陈升号董事长陈升河老先生亲自为大家参观介绍茶厂。

勐海以普洱出名,陈升号以优质普洱而闻名,陈升号一行让茶艺师们对普洱茶有了更好的认识。随后,茶艺师们前往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参观、学习、拍摄。导师何青元所长破例让大家参观了“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由名家讲解、实地学习,让各位选手都觉得受益匪浅。

下午,导师带领茶艺师们前往勐景来景区。勐景来位于勐海县境内,有“中缅第一寨”之称。纯天然的傣族自然村落,让茶艺师留恋其中。

day4

——老班章、贺开古茶园——

25日,茶艺师们不止游览了老班章、曼召古法造纸、贺开古茶园,还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岩坎为大家讲解造纸并体验。

行茶山,看茶树,访茶园,一系列的活动,让茶艺师们获益良多,也感慨万千!

晚上的篝火晚会,更是让茶艺师们载歌载舞,在欢乐中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Day5

——大益庄园——

26号,茶艺师和导师们都显得依依不舍,大家共同期待12月15日茗星茶艺师深圳总决赛的相遇。

5天4夜的茗星茶艺师勐海茶山游学,是享受,更是感受。走进古茶山,体验茶文化,感受无尽茶趣,领略万千茶韵,留下茶路的美好记忆。

18个分赛区,31场专业赛事

涉及茶企、培训机构超500家

参与选手近千人

决出

茗星茶艺师18人

茶艺师游学

看茶树、爬茶山、学茶技

茗星茶艺师,为中国茶代言

“茗星”决战

尽在

12月15日

2018深圳秋季茶博会

坦洋工夫杯·茗星茶艺师第五届全国评选大赛年度总决赛

群星逐鹿

谁能摘到桂冠

2018深圳秋季茶博会邀您现场见证

茗星茶艺师全国总冠军的诞生

茶经网扩展阅读

美茶艺师全国十强出炉,看看谁为闽翁代言?


12月10日,在北方大雪纷飞的时候,湖南长沙却因一场全国瞩目的《最美茶艺师》十强晋级赛而到处洋溢着冬日暖阳般的热烈氛围,这场由湖南卫视茶频道举办的茶界盛会已经是第三季了,汇聚了全国各地热爱茶文化、精通茶艺的高手精英,在此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而闽翁白茶作为本次大赛福建赛区独家总冠名的茶企,全程参与了本次盛事,闽翁品牌创始人翁文侃先生本次也作为特约嘉宾见证本次全国十强选手的诞生,并顺利地抽中十强中的热门选手——唯二的男选手敬贤成为闽翁白茶的代言人!蜕变Transformation

与闽翁精心打磨一泡好茶一样,在十强赛的前几天,全国20强选手经过名师培训、明星辅导员、告白茶会的集中训练,他们,完成了蜕变。

最终由闽翁白茶总冠名赞助的福建赛区选手洪婷婷顺利挺进十强,将在后面的比赛中与来自全国的优秀茶艺师们角逐最后的冠军。

十强风采抢先看

(排名不分先后)

洪婷婷

黄宇婷

敬贤

宋锦文

陈九鲤

纪丹霞

聂玉珍

秦瑜

方京京

陈涵

结缘Becomeattachedto

本次十强赛颁奖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就是湖南卫视茶频道邀请全国的10家赞助商进行现场抽签,与十强选手“结对子”,抽中的选手将成为这个品牌的代言人。本次进入最后十强的选手个个身怀绝技,不仅都有自己对茶艺独到的见解,同时多才多艺,对于闽翁白茶来说能否抽中与闽翁白茶有温度、有态度气质吻合的选手呢?答案是肯定的。

手气不俗,闽翁抽中“潜力股”

最终,闽翁白茶抽中了本次十强选手中唯二的男选手——来自上海赛区,长相帅气、气质飘逸,冠军的有力竞争者敬贤。

敬賢:跟随国内众多知名学者,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东方生活方式与器物美学的研习。

师从中国人文茶道首倡者、《人文茶席》作者、践行者王迎新老师,修学人文茶道与陶瓷艺术研习,专注东方美学与文化。

人文茶道学人践行者

向心茶事首倡者

报刊传媒杂志茶事作者

中国问鼎汝瓷茶事顾问

寒夜茶香茶馆茶事讲师

而在这些金灿灿的头衔背后,闽翁更看重的是他对茶的独到见解以及与闽翁品牌在理念上的完美契合。

同心同行Concentric

敬贤在报名宣言上写着:“因茶向心,因茶见心;天地大美,人文化成”,与闽翁白茶倡导的“活色天香”的理念不谋而合,遵循自然制茶,遵循自然匠心,与天同造,以茶为媒,将原本就潜藏在天地万物之中的大美融入生活的艺术之中,一旦如此,人便能够直面自然,为生活的艺术注入新的内涵。茶就不再是诗意的消遣,而成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以茶为媒,青春不止

最美茶艺师十强已经出炉,

这却不是终点,

闽翁将和闽翁白茶品牌的代言人敬贤一起,

为传播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而同心同行!

“中茶丁酉红印杯”茗星茶艺师济南分赛区决赛结果揭晓


“中茶丁酉红印杯”茗星茶艺师济南分赛区决赛结果揭晓

一杯清茶,释放出无限空间,

玉液琼浆中,茶味灵韵天成。

每片茶的嫩芽恰似红尘中的芸芸众生,

每位茶艺师正是芸芸众生中的艺术家。

5月26日—29日,华巨臣第11届中国(济南)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五届茶文化节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高新区)隆重举行,期间,由华巨臣主办的“中茶丁酉红印杯”茗星茶艺师第四届全国评选大赛·济南分赛区决赛在展会现场茶文化活动区精彩上演。

现场,选手们大显才艺,向我们展示了泉城茶人的风貌和茶文化风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比赛的精彩瞬间吧!比赛结果,小编将在文末为您揭晓哦!

选手风采展示

1、董娜

单位:济南禅茗轩茶行

主题:一叶禅心

冲泡一杯茶,找到最初的你!满山的芬芳汇集杯中,一缕茶香人生味隽永。让我们一起泡一杯茶吧,让心灵回归自然!

​2、公晓雪

单位:翠微茶坊

主题:一片冰心在玉壶

北纬35度,滨海之畔,有北方嘉木历经冰雪,迎春萌生。唯其初叶,壮硕厚实,清香馥郁,方可精制而成,谓之“冰心片”。每一片芽叶均精挑细选,每一片芽心追求至美至善,唯其形、其味、其质,方可显品质高贵之真谛。

3、秦红瑜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主题:雨碎江南

味蕾上蛰伏的绿茶香,总荡漾在江南的文字里,一遍遍地吟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妩媚的江南,历来是词章里最柔情最艳丽的字句。草长莺飞的夏日,如带的晨曦擦亮如染的山影。一抹绿茶,是唐宋诗人遗失的手帕,在我心中随风飘荡。

4、姜苗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主题:传承

中国茶,传承千年,源远流长。那一抹清香与淡雅,是众多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穷其一生所追求的美。道法自然,于喧嚣中品味宁静之美。茶香千年,在传承中感受静心之物。这是我的茶心,过去、未来,我会一直保持这份初心,寻茶、泡茶、品茶、爱茶,兜兜转转,循环不息。

5、苏明洁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主题:一片树叶清尘心

我们出生在新时代,网络、电子产品将我们的眼界打开,却也让我们躁动不安。茶,一片树叶却可清人内心,让人收获半亩纯净的心田。茶静人心,它留住浮躁中的宁静,让灵魂归旧故里。

6、孙嘉泽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主题:儒茶雅香

小小一席茶台,可见主人心性,既要美观又要实用,还要与时令、心绪呼应,极讲究儒之雅、禅之静、道之自然。

7、王舒月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主题:夏日参茶,梦入茶境

夏日,闷热的让人烦躁。打盹之时,不觉进入茶的世界,梦游茶境。品一杯绿茶,却似乎让燥热的空气变得宁静且安稳。“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茶中窥人生,总能得到些不一样的感受。

8、张童羽

单位:山东师大附属小学

主题:茶香书韵

捧一本书,沏一杯茶,在茶香中品味悠悠的书韵。饮茶是一种情趣,让我的心安静下来,看着那一片片细小、纤弱的茶叶在轻盈升腾的水雾中,是那样的婀娜多姿,美不胜收。读书则是一种乐趣,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增加了我的自信,品茶和读书永远伴随着我快乐的成长!

9、张玉蕾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主题:小城雨巷

江南水乡,淅淅沥沥的雨滴浸润在小巷的青石板上,滴答滴答谱写了雨巷寂静的时光。姑娘撑着油纸伞,踱步在小巷。小巷里茶香四溢,北方姑娘被雨巷悠扬的茶香和壶中舞动的茶芽所吸引,也被茶人口中轻述的茶文化之美所感染,内心的浮躁平息,抛去了在繁华都市中的无所适从,寻到了自己内心一方纯净的天地。

10、赵薇

单位:双髻娘山单丛茶

主题:潮州·茶时光

潮汕功夫茶是我国最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冲泡的大多为水仙、凤凰单丛。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茶早已融入潮汕人的生活,变为一种生活态度。无论嘉宴盛会,或闲处独居,于百忙之中,或闲情逸致,无不以茶享受生活,享受一盏茶时光。

评委嘉宾阵容强大

出席本次茶艺师决赛的评委嘉宾阵容强大,他们分别是:中茶协茶文化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薛德全老师,茶学专业讲师、禾境茶书院创始人之一冷雪老师,山东青年茶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郑海萍老师,山东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丽霞老师以及金卫东老师。

颁奖现场

最终获奖名单

冠军:张童羽

亚军:张玉蕾

季军:王舒月

最具魅力奖:赵薇

最佳创新奖:秦红瑜

最佳风采奖:姜苗

最佳人气奖:张童羽

优秀奖:公晓雪、孙嘉泽、董娜、苏明洁

本次茶博会由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济南茶叶集团(第一茶市)、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华巨臣第11届济南茶博会组委会、济南日报、《茶情报》承办,禾境茶书院、58速运、顺丰速运、《茶悦世界》微刊、济南兰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决赛现场茶艺表演异彩纷呈,吸引了众多爱茶之人驻足观看。“中茶丁酉红印杯”茗星茶艺师第四届全国评选·济南分赛区决赛的举办,充分激发了当地茶艺师追求茶艺之道的热情,比赛也集中展示了茶艺之美,更促进了当地茶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东莞十大茶艺师评选冠军出炉


东莞十大茶艺师冠军曾少娟。

这里,时而唢呐震天,欢声笑语,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景象;时而香烛袅袅,禅声绕梁,让人仿佛步入宁静深远的古庙大寺:这里,有茶喝,有戏看,有美女相伴,这不是综艺节目的演播现场,而是来自16名茶艺师们的精彩表演。

9月4日上午10点,由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主办的“茶艺丽人滴滴香浓”东莞首届十大茶艺师评选决赛落下帷幕,进入决赛的16名茶艺师们各显神通,最终产生十强选手,15号选手曾少娟夺得桂冠。

现场茶艺表演让观众耳目一新

决赛的16名选手被分成两组,逐一登台表演,和初赛相比,进入决赛的选手们发挥的空间更大,从表演节目、音乐、服装、茶具都是由选手自行准备。有宁静的“禅茶”,有热闹的“新娘茶”,与其说这是一个茶艺表演的现场,不如说这是让观众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点上一炷香,身后潺潺的流水声,选手周春丽位于舞台中央,配着淡淡的解说词,整个现场笼罩在一片安宁祥和之中,她的恬淡也让评委大加赞赏,被称为“是一段具有佛性的表演”。

一声长长的唢呐声打破了宁静,一位身披霞帔,蒙着红盖头的新娘出现在现场,在初赛中以一句“爱喝茶的男人不变坏,爱喝茶的的女人最可爱”被大家所熟悉的选手曹丽,这次再一次给大家带来惊喜。她表演的“新娘茶”,是一场糅合了舞蹈、戏剧以及茶艺的表演。当她端着“桂花白糖茶”款款走向评委席,对着肖鸿评委说道,“请公公用茶”,现场笑声一片。

“是谁?用那纤纤柔指摘到了它,让它从枯老的树枝上流入温润的掌心里?”选手钟晓希,从古朴的屏风后款款走来,全场的观众不由眼前一亮,她把对历史茶文化,对黑茶的理解,糅进像诗歌一样的解说词,缓缓道出,高挑的身材,优雅的姿态,让所有人都沉浸在她的“历史的情韵”当中。

16名选手亮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让人眼花缭乱。简朴和华丽相间、激情与恬淡并存,现场很多观众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拍摄,“没想到茶艺表演还可以这样表演,真是让人惊喜。”一位摄影爱好者这样说。

东莞十大茶艺师评选活动现场。

冠军

上场前让朋友讲故事解压

经过整整一天的紧张比赛,到下午五点钟,十强选手终于产生,曾少娟、钟晓希、雷海燕分别夺得了冠、亚、季军。

一床草席,一位身着汉代服饰的美女席地而跪,低头颔首,带着浅浅的笑,先以炭火煮水,再加以茶末,这幅景象似曾相识,在汉朝的某个宫廷里,或是在某一宁静的田园小屋边,无论远看近看,这就是一幅古代仕女图。

15号选手曾少娟带着浓浓的古韵惊艳登场,举手投足间的柔美和娴熟让人难以忘怀。她堪称完美的表演让在场的评委连连赞叹,“我几乎是屏住呼吸看完的”“温婉优雅,犹如古代茶女下凡”就连一向以严格、犀利著称的吴珊老师都不由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茶艺表演”。

获得冠军的曾少娟说,虽然场上她看起来淡定,在上场前是非常紧张,“我还叫我朋友给我讲故事缓解一下压力”,得知获奖后,她笑得像个孩子,“晚上要请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一起去唱歌”。

05号选手钟晓希,凭借着韵味十足的表演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亚军,钟晓希目前在东莞一家茶艺馆工作,每天和茶打交道的她,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茶韵。她说比赛的节目从解说词到茶具搭配,都是来自自己的想法,从报名开始,她就一直在准备,对于赢得比赛,她坦言自信心很重要,“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把自己所想的表达出来”。

在众多的选手当中,14号选手雷海燕当属特别的一个,这位场上资历最浅的茶艺师堪称一匹黑马。没有装饰的屏风,没有点缀的花卉,她沉静地安坐在茶车前,纤纤素指摆弄着茶具,微微的茶香仿佛从她的每一个毛细孔里冒出来,自然纯朴让人褪去了一切繁华浮躁,最终雷海燕以高分获得了活动的季军。“你的气质非常适合做茶艺,很淡定,看起来非常舒服。”评委杨征玲这样评价她。

东莞十大茶艺师评选活动现场。

颁奖茶博会现场将颁发奖品

在比赛结束时,评委吴珊老师,信手拈来一段禅茶表演,让在场所有的选手和观众过目难忘,“男人都喜欢懂茶艺的女人,懂茶艺的女人应该都有美好的爱情”,看完这些精彩表演,东莞报业集团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谭军波忍不住感慨。

9月10日,国际会展中心上午10点,2010年东莞茶博会的现场,将给这次茶艺师评选活动十强选手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

东莞十大茶艺师评选活动现场。

中国茶具历史奇闻,带你穿越带你飞


中国人爱喝茶,喝的讲究,从一把茶叶,一盏杯具,一座紫砂壶都必须井井有条,泡茶时每个步骤仔细完成,方能称为一杯好茶,笑请君来,共话天下。

喝茶人都讲究茶具精致,自茶叶出现之时,便有了茶具,一只只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铭文,都是历史发展的反映。茶具如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小编整理了自隋朝起至清朝历代的茶具典故,爱茶的你,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共用一具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西晋(公元265-316年)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鼎当属茶具,说明我国在隋唐以前,汉代以后,尽管已有出土的专用茶具出现,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内的饮具之间,区分也并不十分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是共用的。

唐朝茶具史巅峰

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件件高雅精致,不但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时至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更有灰承、炭挝、夹、纸囊、碾、罗合、水方等多达28种泡茶器具,从生碳、煎茶、拂尘、量茶、倒茶、洗茶等器具应有尽有,每一个步骤的尽显玄机。

宋代点茶饮法

宋代的饮茶方法与唐代相比,已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是唐人用煎茶法饮茶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

到了南宋,用点茶法饮茶更是大行其道。但宋人饮茶之法,无论是前期的煎茶法与点茶法并存,还是后期的以点茶法为主,其法都来自唐代,因此,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大致一样,只是煎茶的,已逐渐为点茶的瓶所替代。北宋蔡襄在他的《茶录》中,专门写了论茶器,说到当时茶器有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

元代承前启后

元代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在茶文化发展史上,虽然找不到一本茶事专著,但仍可以从诗词、书画中找到一些有关茶具的踪影。可以说,元代茶文化的发展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过度时期。

除了传承宋代的点茶法饮茶之外,更第一次出现了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方式。

明代小茶壶问世

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比唐、宋时又有大的进展。特别表现在饮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是出现了小茶壶,二是茶盏的形和色有了大的变化。

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在这一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色泽和造型、品种和式样,都进入了穷极精巧的新时期。

清代红茶首次出现

清代,茶类有了很大的发展,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但这些茶的形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在这种情况下,清代的茶具无论是种类和形式,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

从古代到现代,茶饮流传至今已然发展成为一种固定形态的文化,茶具使用的变迁与茶叶的更新更成为中国茶文化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你手中持茶具亲自泡一杯香茶时,也许历史的延年流转就正从指尖缓缓流过。

芈月,竟是中国茶的代言人


话说在芈八子生活的战国时期,茶还没成为普遍的饮品。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更是没有一个国家会喝茶。《周礼天官膳夫》中记载:凡王饮六清。也就是说,周王平时要喝的饮料是六清。

后面注解中称六清为水、浆、醴、凉、医、酏。其中水自不用解释,浆是米汁,醴是淡酒,凉是凉汤,医是浊浆,酏是薄粥。很显然,六清里面并没有茶。可以说,茶在先秦时代还属于非主流饮品。估计,芈八子小时候都没有喝过茶。

她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后来的老公却意外的成了中国茶叶的推广大使。

茶,巴蜀专利

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流行喝茶的只有偏安一隅的巴国和蜀国。中国茶起源于西南,这已经得到了生物学界的普遍认可。大致说,以大娄山和横断山脉为主体的云贵高原以及江河纵横的巴蜀地区是茶叶的原产地。晋代史学家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巴蜀人已经将茶叶作为稀世珍宝进贡给周武王了。所列贡单中特意提到:

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篛香茗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贡品茶已经非是野生,而是人工栽培的园中香茗了。由此可见,古巴国中对于茶叶的开发利用已经非常成熟了。

古巴国之西,是当时的蜀国,其境内也生产茶叶。西汉扬雄《方言》记载:

蜀人谓茶曰葭萌

而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末代蜀王的弟弟就叫葭萌。后来,他所在的封地(今四川广元市境内)也叫作葭萌了。蜀王的弟弟,放在清朝也是亲王级别了。他不仅以茶作名,还以茶名其封邑,可见茶在古蜀国也非常流行。

秦惠文王灭巴蜀

芈八子的老公,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惠文王。他是秦孝公的儿子,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王的君主。秦惠文王一上台,就先车裂了大名鼎鼎的商鞅。由此可见,他绝不是甘于平庸的君主。其实,芈八子老公即位之时情况不容乐观,秦国,也正被强敌环视。东面,韩、赵、魏、燕、楚五国联军准备灭秦。西面,还有西戎义渠虎视眈眈。义渠王,后来还与芈八子有染。

战争摧毁了王朝,也打破了文化壁垒。至此,流行于巴蜀一带的饮茶习俗开始向外传播。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中说: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这里说的秦人取蜀,也就是芈八子老公秦惠文王兴兵伐巴蜀的光荣事迹了。

如果没有秦惠文王的野心,茶叶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走出巴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秦惠文王倒算是推广中国茶的有功之臣。陆羽、卢仝、甚至诸葛亮,都曾被尊为茶祖。那芈八子的老公,又要算是这几位茶祖的老前辈了。

芈八子,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掌权的女主。《后汉书》称唯秦芈太后始摄政事。同时,她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太后。汉承秦制,后来皇帝的母亲才都尊称太后。托老公秦惠文王的福,芈八子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喝到茶的太后。

中国茶艺简史


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茶艺出自茶道,首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可见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式。而唐代贡茶的发展,又对推动宫廷茶艺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条件。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时的贡茶地区已发展到十六个郡,可见规模之大。唐代李肇《国史补》载,当时各地为了使进贡的茶能赶上宫廷清明宴,还出现了日夜兼程将茶送往京城的急程茶。

古代的中国茶艺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茶道,比如百姓招待客人的客来敬茶、广东、福建的客家功夫茶,还有少数民族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虽然里面也蕴含着茶的道和艺,但与日常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偏重实用而非日本那种表演色彩很浓的茶道。

茶艺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茶艺。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艺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勐海茶区布朗山旅游


布朗山,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位于西双版纳州境西南边沿,坐落在西双版纳勐混、打洛与勐龙之间,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西双版纳布朗山峦起伏连绵、深谷纵横,地理环境复杂,西双版纳布朗山总面积为1016.34平方公里。西双版纳布朗山这片山地,北部高耸,西南部低矮。

北部的三垛峰和三堕山的海拔都在2000米左右;而西双版纳布朗山西南部最低点的海拔却仅有533米,南北相对高差达140多米。在起伏连绵的山岭中,散布着50多个村寨,聚居着10000多布朗族和3000多哈尼族。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口,占西双版纳全州布朗族的29.93%,是布朗族最主要的聚居地。

景点

勐囡百丈崖瀑布、仙人脚、原始森林、布朗山寨风情、班章古茶园。

交通

景洪大勐龙有道路通往(景洪——大勐龙——布朗山,90多公里),勐海客运站每天有班车至布朗山(勐海——布朗山,90多公里),适合自助旅游。

布朗山上有小旅馆提供住宿,条件一般,10元至几十元都有。

饮食

布朗山以布朗族民族风味为主。布朗山属高寒山区乡,有著名的“班章茶”,章家辣椒等产品;

气候

布朗山昼夜温差大,请带足保暖防寒衣物,并备防蚊虫等常用药品;特别是雨季昼夜温差大,白天暖和,但早晚较冷,要带防寒衣物及雨具、应急药等。

勐海茶的发迹史


勐海茶的第一次兴起是在清末民国,普洱茶南洋通道的开辟,将勐海茶带入黄金时代。1940年代日寇犯边,这一通道已经废弛,而解放后虽然香港人民钟爱菊花普洱,但大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普洱茶只能通过中茶公司这一狭窄的通道与香港对接。这样一来,勐海茶厂只沦为生产车间,而不能参与到海外蓬勃发展的普洱茶运动中去,勐海茶从而陷入空前的尴尬之中,面对大陆市场,被绿茶边缘化;面对海外市场,被消费市场边缘化。勐海茶由此沦为守着金山要饭的花子,一直到普洱茶的价值再度被港台人突然发现,掀起了一场越陈越香的茶叶革命,勐海县的茶山资源影响力被放大,才把勐海茶从苦海中打捞出来,供在普洱茶的神坛上,勐海也因之再次成为普洱茶的圣地,成为普洱茶产地话语权的中心。

一、尴尬的勐海共识

现在做普洱茶的言必称勐海,殊不知10年前的勐海茶还是低档茶叶的代名词。在滇西南最大的毛茶交易市场思茅五一停车场内,一车车的毛茶拉进市场,茶商们忙着看茶样砍价,思茅、景洪一带产的烘青茶,一芽二叶的可以给到15元一公斤,一芽一叶的可以给到30元一公斤,勐海产的茶呢,绝大多数七八元一公斤。滇西南茶区形成了茶叶经济比较优势:景洪、思茅的茶园大都为九十年代以来新开垦茶园,按照高产茶园的标准建设,种植的很多都是卖相很好的云抗10号,加上严格按照收鲜等级标准采摘,加工设备先进而且制作得法,这样一来这两个地方生产的绿茶,条索整齐、香气高扬、叶子翠绿、芽头白亮,深受甘肃与浙江茶商的追捧,他们纷纷坐镇思茅收茶,思茅也因此成了云南的名优绿茶之乡;而勐海的茶叶反其道而行之,不以卖相取胜,而靠低价来生存,跟思茅、景洪的茶叶形成错位竞争。当时,茶商们的勐海共识是,勐海民族多,很多地方穷,人也很懒,不会种茶、不会采茶,更不会制茶,这样生产的茶叶肯定是上不了台面的,只能是低劣茶叶的代表。

关于勐海茶山的封闭与落后有个经典案例布朗山曾经是扶贫失败的全国典型,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据某报称,上世纪90年代初,勐海县乡镇企业局等单位帮助曼囡布朗族寨种植了80亩橡胶,幼苗成活率高。不料移交给寨里管理后,仅一年就被野外放养的牛踩毁过半。村干部却跑到该局报告:你们种的橡胶没人管,被牛踩死了。弄得接待他的干部哭笑不得。最后,80亩橡胶仅剩下80多株(约3亩)。还有一年,布朗山部分山寨遭旱灾,旱稻缺肥虚弱,农业部门拉了两车化肥到该乡(布朗山乡)分发给受灾的布朗族农民施用。有的农民却嫌麻烦,化肥背到半路就倒掉了,觉得编织袋还结实、漂亮,就提个空袋回家。

布朗山是闭塞、落后的勐海县的一个缩影,布朗山本身就是一个大茶山,布朗族在山里种了上千年的茶,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古老的茶山被内地蓬勃发展的茶叶经济日益边缘化,甚至被邻近的景洪、思茅远远抛在后面,变得日益固步自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然,除了当地人的意识问题外,种茶不找钱,也严重制约了人们对茶园的投入,从而陷入了低投入带来的恶性循环投入不足,导致收入低,因收入太低更不愿意投入。当时,勐海很多古老茶山的现实是,大面积的茶园被大面积抛荒,得不到有效管理,采摘不按级别采摘,加工用大铁锅杀青,制程简单粗糙,没有体现现代制茶工艺精工制作的特点,这样生产出来的茶叶如何在市场上建立竞争力?勐海茶沦为低档茶的代名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如果按照绿茶的标准,可能勐海的茶叶永远没有出路,其辉煌将定格在1930年代。1930年代的勐海,因普洱茶的种植、加工与贸易重心由思茅、易武一代转移到勐海,通过英属缅甸,普洱茶源源不断销往南洋,从而开创了普洱茶继满清后的民国第二春,勐海也因活跃的茶叶贸易而被称为茶叶城。1940年代发生的两件事彻底断送了勐海茶在未来数十年的前途,一件是日军入侵中南半岛,普洱茶的南下通道彻底断绝,另一件是中茶公司入滇事件。中茶作为四大家族控股企业,在觊觎勐海茶叶经济带来的巨大财富、欲从云南地方实力派嘴里夺食的同时,决定弱化普洱茶的生产,大力发展代表时代主流的红茶、绿茶,从这时开始普洱茶就逐渐淡出了云南人民的视野,仅作为能换取宝贵外汇的特种茶安排数家茶厂定点生产。习惯于普洱茶路径的勐海茶,在云南茶叶绿茶化、红茶化的狂飙突进中日渐沉沦,虽然有80年代南糯白毫、云海白毫的崛起,大规模的开垦茶园运动使得勐海成为云南茶叶种植面积最大县等短暂辉煌,但最终还是被景洪大渡岗、思茅龙生公司与江城牛落河茶场等代表时代发展潮流的新生代在1990年代轻松超越,勐海茶也因此彻底一蹶不振,成为了市场的陪衬。

二、丰饶的贫困茶产业被边缘化的勐海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李林骏先生在《勐海茶树资源概述》中是这样描述勐海的资源优势的:

(勐海)境内生长着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4.6万亩,占全州(版纳州)古茶园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先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厚重而珍贵的财富。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有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其中:格朗和乡1.5万亩,布朗山乡0.95万亩,勐混镇0.8万亩,勐宋乡0.2万亩,西定乡0.38万亩,勐阿镇0.3万亩,勐往乡0.2万亩,打洛镇0.06万亩,勐遮镇0.05万亩,勐满镇0.04万亩,勐海镇0.03万亩。

勐海所产茶叶具有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馥郁飘荡的独特滋味和香气,茶人称之为勐海味。勐海茶叶的香气比较复杂,有说有荷香、兰香的,有说有枣香、青香的,还有说有樟香的,如此多的香味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独特的勐海味是与勐海优越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由于品种和自然环境的统一不可分性,即使有些茶区引进勐海茶种,但因带不走勐海的自然环境条件,茶质不如勐海所产,故而国内茶学界专家作出结论:中国红茶小叶种不如大叶种,大叶种的引进区,不如原产地。

高山云雾出名茶。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怒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澜沧江西岸。属西南山原地貌,高原丘陵盆地。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沟谷纵横,崇山峻岭延绵不断。座座茶山点辍其间。雾多是勐海的气候特点,因有了雾的滋润,更使茶山生机盎然。年雾日107~160天。雾自午夜起,于无声无息之中,从平坝、山谷生出万缕云烟,茫茫雾海笼罩勐海,正午,忽然间茫茫浓雾又消失得无影无踪。雾多不但减少了茶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每天还以0.2~0.4毫米的雾露水增加地表水,提高空气的湿度。也因有了浓雾的笼罩,浓雾的滋润,才使普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茶味独特、神秘而富含多种营养素。

三、落后带来的财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当勐海茶处在风雨飘零的最低谷,勐海茶厂经营难以为继的时候,2000年左右港台商人大举入滇,深入勐海、易武等茶区挖掘普洱茶的原生态价值。原本管理不善的茶园被这些茶商视为至宝,以为这些茶树没有施放农药、化肥,而且在大森林里与其他树木共生长,深得山野之气,堪称生态茶叶中的极品。他们把这些管理疏忽的茶园称为古树茶园、野放茶园、荒山茶园,以区别于人工密植、严格管理的台地茶园,把其中栽种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茶树,称为大树茶、古树茶,以区别树龄很小的台地茶树。对于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不严,他们认为普洱茶不像绿茶以细嫩见长,芽叶相对粗老些,正好体现普洱茶醇厚的特征。至于普洱茶的工艺采用低温的杀青与日晒制程,所表现出来的香气不高扬、苦涩味重等缺点,也被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说成,普洱茶是一种内敛的茶,是一种能够越陈越香的茶。正是因为香气不扬,这才体现了普洱茶内敛、厚重的本色;正是因为普洱茶苦涩味重,才保留了茶叶的本来面目和活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好喝,从而成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茶,跟着茶客们一起慢慢变老。经过港台商人对普洱茶的重新定义,使得普洱茶正式脱离了绿茶(生茶)与黑茶(熟茶),而变成了中国最特立独行的一种茶类,按照以前绿茶的标准,普洱茶所表现的所有缺点,都被奇妙地置换成普洱茶独具特色的优点。这无疑就是茶叶的一场革命,宣告了中国茶叶除了精加工以外,还有原生态的另一条路径。更让人震撼的是,原生态路径所创造的价值远非精加工路线之能比拟,这就像市场上洋鸡的卖价不能跟土鸡相比一样。普洱茶就是这样的一种茶叶界的土鸡,靠土法放养,而不是靠台地茶的形式密集圈养,制作加工简单,尽量保持茶叶的本来面目,不做破坏茶叶内质的深加工,就像土鸡往往用来清炖,只放极少的调料,甚至不放调料,炖出来的鸡汤鲜美无比,而洋鸡呢需要黄焖或油炸,要加入大量的调味品以掩盖其肉质低劣,为其增香、增色、增味,即便这样做出来的鸡肉味道也是不能跟土鸡相比的。

落后也是一种财富,也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勐海茶是不幸的,在中国茶叶高产、精制的大潮中被日益边缘化,一种具有深厚原生态底蕴的茶叶被视为土得掉渣,除了价格低以外一无是处。勐海茶也是幸运的,就是因为勐海茶的落伍不能很好地与时代接轨,才给世人保留这样一块未经太多现代文明洗礼的古老茶山,而这块茶山将在市场消费观念大变迁时代释放出惊人的力量。大地像陶轮一样旋转,一切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价值都被重估。曾经在扶贫事业中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布朗山,在价值重估中迅速脱贫致富,以老班章为代表的布朗山茶不断创造毛茶价格的新高,成为了古树茶的标杆,而老班章的村民也通过种茶、卖茶,住上了楼房,开起了小汽车,过上了连城里人都十分艳羡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一个不断变迁与创造奇迹的时代,在价值重估中资源的力量喷薄而出,重塑着勐海茶的现在与未来,以及云南其他茶山的现在与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