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负责美好,茶只是引导

发布时间 : 2020-06-28
你是绿茶 玫瑰你花茶 你泡的花茶

你是绿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你负责美好,茶只是引导”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你负责美好,茶只是引导”相关知识!

想了解《你负责美好,茶只是引导》知识吗,丰富的《你负责美好,茶只是引导》内容等你来看!

你只管美好,茶只是引导,释放了美好而已。

每一次品味与回味都是一次旅行,从迷乱的思绪中回到当下,又从当下的清晰中敞开自我。渐渐的迷恋上这样的感觉,其实,谁都知道,讨好我们的不是那有形的物事,而是沉浸其中的自己。

一杯茶,令我们得以穿越时空,啜饮千古文化长河的滋养和力量。

每个喜欢茶的人,都在通过这样一件古老的事件,穿越文化,所有精心的设计,都是为了使之自然畅达。人心亦然。

无论怎样的器皿,选择的唯一理由,是让内心欢喜,让她更能引导,释放本来的香味和美好。

初涉茶道的人更在意器物的精美,走得愈深越喜欢那些朴拙的茶器,那传统的回归,会把刻意的浮沫掠去。于是,最大的讲究就是不讲究。

所有的物事,都是有生命的,每一分来自自然的美好,都在宣扬着自然而然的生活美学,而只有心意相通的事物,才可以读懂心的共鸣。

这些与生俱来的美感与想象,只是需要一个引子,让花回归花的娇态,让茶回归茶的释怀。

新人相识必饮酒,老友相约必饮茶。所以酒可以助兴,但茶已经不需要太多言语了。

清新的风、简单的器,顺遂的思,引导的茶,在真正感受过之后,一切自然美好。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你负责美好,茶只是引导》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文化精选阅读

美好观音韵


说起安溪铁观音,最让人魂牵梦系的莫过于观音韵。可当你问起韵为何物时,往往得到一些语焉不详的回答。去问评茶师,他会给你一堆生涩的专业术语。去问老茶客,他会顾左右而言它,说什么观音韵可遇不可求,很久没有喝到有韵的茶了,遗憾之情溢于言表。总之,铁观音被蒙上一层扑朔迷离的面纱。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正是凭借卓然不群的韵味,安溪铁观音倾倒无数茶人,风靡神州的大江南北。这种事实说明,观音韵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换句话讲,观音韵是可以认识的,自然也可以表达清楚。

深厚内质是观音韵的物质基础

《文心雕龙》这样解释:同声相应曰韵。一个人唱歌,动听倒是动听,说到韵未免勉强,但要是二重唱、三重唱,那种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的感觉就有了韵的味道。世间美好事物何止千万,但人们却不轻易用韵去描述它们,原因在于人们在使用韵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予了韵更加丰富的内涵,当然也就显得韵的格外珍贵。

古人有语:幽韵如云,言其柔也。有韵的事物,并不咄咄逼人,而是温情脉脉。同样是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让人感极而悲,显然无韵可言。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让人其喜洋洋,自然韵从心生。韵,犹如春日细雨,润物无声;又如冬日暖阳,体贴周至。柔和含蓄是韵的本色。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这个美丽的传说把韵演绎得形象生动。韵来如山倒,让人感到震撼。韵去如抽丝,呈现一种渐行渐弱的曲线状态,让人觉得余音袅袅,意犹未尽。延绵持久是韵的特征。

人若有韵,则言辞谈吐,莫不温文尔雅;举手投足,莫不妥帖合宜;一颦一笑,莫不风情万种。这种种优雅有致的表现,究根到底,都是一个人深厚内涵的外在流露。东施效颦,仅仅是外在的模仿,没有充实的底蕴,形似而神不似,自然不得西施真韵。可见,深厚内涵是韵的物质基础。

琴有韵,然而对牛弹之,牛却不买账。古诗有韵,然而对文学不敢兴趣的人却不领情。韵,固然是客观存在,然而必须通过主观感觉去感受。韵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要依赖客体的理解领悟,所以说,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

综上所述,所谓韵,就是主体给予客体的那种浑厚饱满、柔和含蓄、延绵持久的美好感受,是主体深厚内涵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的一种共鸣。

理清了韵的内涵,再来面对观音韵的问题,就能真正识得观音韵的庐山真面目。茶类万千,只要加工得法,冲瀹得宜,味道都很美好,为何只有少数如铁观音这样的茶能冠之以韵?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即铁观音的品质特别优异,味道特别美好。

铁观音的内含物特别丰富,这是其它茶所无法比拟的。从品种看,铁观音的近亲品种本山,叶张瘦薄,制作出来的成品茶无韵可言。从原料看,铁观音采摘中开面以上的鲜叶,鲜叶里的各种元素含量处于最高值。名优绿茶都选用嫩芽为原料,有机储备显得不足,成品茶的滋味与铁观音相比,都会显得淡薄。从工艺看,铁观音经过摇青,梗部的有机物能随水分输送到叶面,与叶面的有机物融合产生生化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把梗部的有机物充分利用起来,提高了成品茶的质量。这也是绿茶、红茶所不具备的。

余意延绵是观音韵的精神体验

铁观音的内含物丰富,品质自然特别优异,那特别之处又体现在哪里?就香气而言,对于人的感觉器官,从舒适度讲,果香胜于板栗香、薯香,花香胜于果香,花香有桂花香、兰花香、栀子花香、茉莉花香,最为幽雅的当数兰花香,它被孔子誉为王者之香。所有茶中能显兰花香的只有铁观音,并且香气很足,可以用馥郁来描述。这种天然的、馥郁的兰花香,最容易让人陶醉其中,这也是韵的组成元素之一。

就滋味而言,醇厚回甘就不必再说,奇特之处在于铁观音能呈现独一无二的酸甜感,这是铁观音的标签式的特征。这种酸甜感除了增加茶汤的多元味感之外,还能让感觉器官受到更加鲜灵明锐的刺激,增强包括牙床在内的感官细胞的敏感性,捕获到更加微妙的美味,从而生成韵的感觉。

观音韵很美好,干茶闻之就有淡淡清香,让人对开汤怀有一种期待心理。冲入开水,如兰似桂的茶香四溢,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未尝甘玉露,先闻圣妙香,这是得韵的前奏。倒出茶汤,抿一小口,轻轻吮吸打转,鲜爽明锐的滋味刺激着味蕾,茶汤里源源不断析出的芳香物质霎时布满口腔空间,并且有明显的向喉咙、鼻腔弥漫之势。嘴里含着茶汤,犹如含着一团柔软温润之物,口感绵柔顺滑,不吞而自咽。茶汤入喉,若有冰凉之感,呼一口气,一股香气喷鼻而出。口腔、喉咙、鼻腔受到一种饱满、绵柔、持续的美妙刺激,细胞的活力被激发,处于一种含蓄的兴奋状态,并且通过神经系统把这种愉悦的信号传达到全身各处。喝完一杯,齿颊留香、甘津濡濡。随着美妙刺激的积累,人就产生一种情思爽朗、舒畅通泰、如痴如醉、甚至是飘然欲仙的感觉。这种感觉延绵持久,妙不可言,人们能够体验得到,却难以描述清楚,就用一个韵字涵盖了之,实在贴切传神。音韵的感觉是有强弱之别、风格之分的。当然,铁观音因为品种差异、地域分布、田间管理、初制水平、冲泡技艺等等的区别,韵也呈现多彩多姿的状态。

综上所述,所谓观音韵,就是以铁观音卓然不群的品质为物质基础,以天然馥郁的兰花香、酸甜明锐的滋味为主要特征,以口腔、喉咙、鼻腔受到丰盈饱满、圆润柔和的美好刺激为内容,以达到身体轻盈通泰、精神愉悦舒畅,余意延绵持久为标志的综合体验。是铁观音的香气、滋味与人之间产生的一种强烈共鸣,是天地人种的和谐统一。

喝一次铁观音,就能得到一次观音韵的熏陶,获得一次愉悦美妙的体验。而长时间喝铁观音,则可以获得观音韵之外的韵味,这韵外之韵涉及到生活智慧,人生价值,生命意义,此话说来就更长了。

茶味引导禅味 禅道提升茶境


“茶禅一味”,即以茶味喻其禅味,并由茶味之体悟为媒介,陟于禅味之获得、领悟。茶味系禅味之指月之指,而禅味为茶味指月之月。两者间之亦一亦异的兴味,由茶至禅,将对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生价值趋向的提纯,人格情趣品位的升华,发挥出难以抑制的增上作用;弥漫出潜移默化的对法界、有情众生的熏陶力、熏修力——“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茶香清淡中自可品人生沉浮,禅境恬静中方可安躁动人心。有人说过,人生之旅,重要的并非目的,而恰恰是一路走过时的道道风景线,是面对人生斑斓纷呈般风光的心情。但愿,我们能坚守住那份淳朴、那份宁静、那份恬淡。也许,这就是当代人对“禅茶一味”深情期许的渊源。

说到日本的茶道,凡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了解者:日本茶道实际上就是中国唐宋时代茶文化的翻版。而事实正是如此。至今在日本所广泛流传的茶道、香道、佛具、唱念梵呗,以及寺院建筑风格等,无不渗透着中国唐宋文化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继承,比之于中国大地,更为完整、更为正统而忠实。其中的茶道,事实上在中国唐代以后,不但已经拥有了作为“形而下”之器的各种精致的茶具,饮茶方式,以及由茶具、水、茶叶三者所构成的茶文化外表,更通过其香溢四壁的淡雅、回味无穷的清冽,而达到其“形而上”之道——茶道。

道者,赋予茶文化以形而上之意义,佛教所倡导的茶禅一味,则是这种茶道的最为隽永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对夹山寺院的修复建设和夹山茶禅文化的挖掘弘扬极为关切,曾先后为夹山大雄宝殿、天王殿、灵泉禅院题词,并赠“茶禅一味”墨宝一帧,以示对夹山茶禅文化之源的推崇。中国佛学界泰斗、中国茶禅学会理事长吴立民先生,为夹山题词:“茶禅一味夹山寺,茶道源头《碧岩录》”。这一切,无疑涉及到了据传首次提出“茶禅一味”的两宋交接时代的临济法门的关键性人物——《碧岩录》的作者圜悟克勤禅师。

他提出的“茶禅一味”,是修学的方法,也是禅悟的境界,更是茶道的灵魂。尽管事实上关于圜悟克勤禅师赠日本佛教界“茶禅一味”匾额一说,至今既无原件可查,又无史书明文记载可查,仅仅是凭日本方面的传说,以及关于夹山的传言而已。但是,这一切,都无不源自于隋唐时代的中国茶文化的发达和普及,由此与寺院文化的结合,并最终成就其禅意修学与茶文化融合的结果。确实,在圜悟克勤禅师的《圜悟心要》、《碧岩录》、《击节录》中,可以提炼归纳出“茶禅一味”之意趣,无怪乎日本国一代茶道宗师将自己的茶道著作以《茶禅同一味》命名,乃是得圜悟克勤系禅学在日本的真传——一休禅师及再传弟子珠光禅师的真髓之故。

日本茶道之宗师千宗休说茶道之宗旨在于“和敬清寂”。其孙千宗旦在《茶禅同一味》中总结到:“吃茶以禅道为主,源于紫野大德寺一休禅师。其故为,一休禅师之法弟子南都称名寺珠光嗜茶,日日行茶事。一休禅师见而后曰:‘茶应合乎佛法妙道。将禅意移入点茶,为众生而自观心法,如是行茶道。’故本朝茶祖从珠光始。其后,武野绍鸥随大德寺古岳禅师、泉州左海之南宗寺普通禅师参禅。千利休亦向大德寺古溪禅师参禅。上述大德皆为世人所熟知”。茶本无形,从点茶到品茶,如果无禅味之存在,茶者,仅是解渴之世用而已。故禅味乃是茶之道,茶之魂。“茶事以禅道为宗”。或如禅宗之惯用之考量方式,茶乃指月之“指”,“唯有专于茶道修行,方为茶道本愿,点茶全在禅法,工夫在了解自性”。以茶为修行之指,放为茶道之本旨,由点茶至禅法,由禅法之禅味,由禅味以至于了解诸法之本性空寂;即于淡淡茶味中明心见性,于无形中了悟诸法自性,契合禅意密境。可谓是如茶如禅,是茶非茶,是禅非禅,茶味引导禅味,禅道提升茶境,以达“和敬清寂”之茶禅相融、茶禅一味之境界。

茶的生命,尽是美好


在我眼里,茶是有生命的,她的每一刻生命,尽是美好。听到这话,肯定会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了,不妨且听我细细道来。

茶的生命,在葱茏的山林中,在曼妙的云雾里,在勃发的枝头上。千种茶品,万种滋味。茶生于山野,不同的海拔、土壤、气候,孕育出各有特色的香醇。待到第一场春雨的来临,冬眠了一个季节的茶精灵们迫不及待露出嫩绿的小芽,这似有似无的绿在朦胧的山间,别有一番世外桃源的美感。这其中,有日月的精华、有雨露的爱抚、有土壤的呵护,怎能说茶是没有生命之物呢?

茶的生命,在茶女的手心中,更在茶农的汗水里。“辛勤劳作汗水撒,浇灌翠绿山间茶。待到谷雨采芽叶,浸润肺腑乐开花。”这是一首描写茶农辛勤劳作的诗歌,茶农以茶为生,更将茶当做儿女般疼爱。从种茶、采茶、制茶,茶的生命无不饱含茶农的心血。

茶的生命,在品饮者的口中。我们常称茶为复活草,正是因为当她被人们所品饮时,才得到复活。她努力生长,历经磨练,才成为了人们手中的饮品。她的内质、加工工艺、藏储经历、冲泡过程,无不凝聚了种茶之人、做茶之人、爱茶之人、品茶之人的心血和期待,这样的茶当然是有生命的呢!细细品味,你是否随着她的甘醇一同感受到了这一路的历程。

茶有生命,可不仅仅是单纯的饮品,而是充满情怀、鲜活的生命。

只是新茶等故人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只是新茶等故人》内容,感谢阅读!

一杯英式茶,是先往茶杯里倒牛奶还是先倒茶?传统的习惯是先倒牛奶,后注入茶汤。这个问题似乎称不上问题,但一有了传统,便有了所谓标准答案。这个传统来源于几百年前英国人对瓷器的珍爱。因为担心滚烫的茶水会把轻薄珍贵的瓷器烫裂,先倒入牛奶再倒茶,这样就降低了茶的温度,保护了瓷器。

“一杯茶”,于英国人而言,可谓兹事体大,承接高贵传统,事关端庄礼仪,关乎阶层文化。

英国本土不产茶,茶的故乡在中国。中国茶进入英国,是十七世纪中叶的事。1658年9月30日,英国《莫丘里斯报》刊出一家咖啡店为进口的中国茶叶所做的广告,这是全世界第一份有关茶的报纸广告。茶船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到达英国的港口,当然就不再是寻常之物了,层层税赋之后,茶成了只有上流社会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爱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之后,带动了英国王室贵族掀起品饮中国茶的风潮,日后又逐步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下午茶文化。这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令英国的饮茶文化一出现,就贴上了高贵华美的标签:茶室要精心布置,环境要优美宜人,一应器具也需精致优雅,与之相伴的还有一套相关的礼仪。饮茶,不仅是口感的享受、精神的愉悦,更成为上流社会时髦的社交风尚,并一直绵延流传至今。

而远在茶的输出国,茶的身价则要平民得多。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乃生活之一味。一杯在手,万世俱足。茶,更多地代表了一种闲适自足的生活方式。“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以茶入心,以茶论道,茶文化的精髓已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近代的林语堂极为推崇饮茶。崇尚西方文明的他,对茶却是绝对的东方立场。他认为只有中国人的饮茶最正宗地道。他甚至讽喻加了牛奶和糖的英国茶是“三河县老妈子的笑话”以致“简直没有喝铁观音的资格”。

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中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的日常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型的人类发明。”“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味蕾的诚实,抵过一切文化与潮流的激荡和洗礼。一杯茶,映照出性情,流露出趣味,甚至蕴涵了充满哲思的人生意味。

我曾经拜访过福建安溪的一位评茶师。几撮铁观音,几只盖碗杯,几把小汤匙,茶与人,人与茶,在滚沸的水汽与弥漫的香气间,心神交汇。观色、闻香、余韵、回甘,香、甜、苦、涩的味道融合得怎样,其“性格”“实力”如何,每次冲泡品饮过后,评茶师都要将每种茶的个性特点进行比较并表述出来,让人印象深刻。那种探寻极致体会茶境的功力,让人想起这里名震茶史的蔡襄。这位宋代著名的茶学专家和书法大家,是福建莆田人,他善制茶,亦精于品茶、鉴茶,他的一部《茶录》,令中国人的品茶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

英国也有茶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凯瑟琳公主,不但把茶叶和茶具当嫁妆,而且在婚后大力推行以茶代酒,不但引领了饮茶风潮,而且激发了制茶工艺的创新。中国是产茶大国,喝茶大多喜欢清饮,注重季节、产地、等级的分别,并格外讲究烹茶之水,很少用几种茶混合搭配。而英国茶更讲究配制。英国不产茶,长途运输也不利于茶的储存,所以英国茶主要以便于储存的红茶为主。英国成为世界公认的红茶大国,可以说其“调配”技术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英国茶就是一种“调配”的游戏。在英国,专业的调茶师每天要品尝上百种茶,不但和中国的评茶师一样,要细细记下每一种茶微妙的口感,更重要的是还要从中寻找茶叶搭配的秘密。以最常见的伯爵茶为例,其中必不可少的原料是佛手柑。伯爵茶往往以云南滇红为基茶,搭配印度大吉岭红茶作为补充,再加入佛手柑、金盏花、红花。典型的伯爵茶悠远的香味里常混杂着淡淡的辛辣味道,当然同样是伯爵茶,不同的调茶师调出的风格也会有所不同。而一杯简单的英式早餐茶,也至少混杂着三种茶:斯里兰卡茶、阿萨姆茶和肯尼亚茶。三种茶的口感、香气、浓度混合搭配,再加入牛奶,一杯香气浓郁的早餐茶,几乎成了英国的国茶。

如果说中国人的饮茶带有某种艺术家的性情,禅茶一味,无俗忘我,天人合一,引导人进入一个冥想人生的境界,那么英国茶可以说是带有发明家的乐趣,黑加仑、柠檬、百香果、玫瑰、薄荷……他们在大自然中细细找寻、发现、品味、拼配,享受发现之乐,创造之乐,茶,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工具,也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小道具。

走过许多地方,也喝了不少茶,常常浮现在脑海里的却是一幅纸上的“茶”:乡间茶楼,临窗一角,芦帘上卷。小方桌上茶壶一把,茶盅三只。茶客已走,窗外新月初上,天如水、月如钩。疏朗的几笔墨痕,引人遐思的静谧与简朴,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美学大师朱光潜称他“从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一茶一世界,东西共交辉。每一种茶都令人心动,每一杯茶都会遇到它的有缘人。世界很大,时间很快,记得停下来,喝杯茶吧——“没什么/只是月亮等我们/没什么/只是新茶等故人/没什么/只是岁月等春风/山河等古今。”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只是新茶等故人》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它只是极其平淡的味道


曾经有一段时间,极其痴狂地恋上了茶。

在冬季,在家里,在浓郁的节日气氛的笼罩中,每天捧着一个透明的杯子,抓几颗铁观音,不是最好的,只是极普通的那种,放到杯子里,刚起炉的热气腾腾的开水倾泻而下……然后严严实实地盖上盖儿,看着那些刚才还是一小颗一小颗的茶叶在里头舒展开,像刚睡醒的娃娃,纷纷张开了惺忪的眼睛,伸着懒腰。过一会儿再看时,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纤细而狭长的叶儿完全铺展开来了,宛如一个个明眸善睐,能歌善舞的女子,在那一壶水中旁若无人,翩然而舞……柔软的腰肢,轻盈的舞姿,纤巧的模样。仿佛看到了点点曲调中泛起了杨丽萍的极富灵性的舞蹈《雀之灵》,曼妙至极。

喜欢以茶喻人生,没有咖啡的浓烈以及苦涩,没有异国的陌生,也没有酒的所谓的奔流吧!茶,它只是极其平淡的味道,不浓不烈,独立于一壶中,有独到的芳醇,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品味得到。几片茶叶,或许是南方极平常的山头上的一枝,也或许是饮了高山朝露的毛尖,但在一把小瓷壶中,在一屡袅袅升腾的水气中,它的生命又活了,在一泓山泉的孕育中它再一次让生命如春天般绽放开来。

喜欢那段静静品茶的时光,真有那种似水年华的感觉,而其中又不乏那种暖暖的味道。看着那几脉叶儿的生命在沸水中舒畅,又决然屹立于自己的舞台上,漠然无视的目光,一个人的舞蹈,绝美,而又如落花般的绚烂无比。也正是那些支脉活脱脱把一个枯死的灵魂再次演绎,也再一次把生命的真谛诠释到了另一种境界,也是另一种极致。

一些茶句,一些美好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一些茶句,一些美好》内容,感谢阅读!

古往今来,爱茶人士不胜枚举,如陆羽、白居易、杜甫等等,他们留下很多品茶名句,句句珠玑,让人赞叹不已。

比如“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茶香可以作为友谊的纽带,同为爱茶之人,真诚相对,以心换心。

比如“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多有酗酒之人,神志不清,昏天黑地,逢场作戏,假中还有一层面具,如此不识真面目,遑论交心?茶却不同,一杯茶可放松身心,卸去戒备,饮茶为雅事,所谓雅是返璞归真,交往以情谊为重。

比如“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喝茶,喝的是一份自由,体会的是一份从容,茶中天地,你是唯一的主宰。

比如“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一杯茶,一本书,再有微微笑着的自己,便是最为和谐的天地。

比如“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人生一路,总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心情烦闷如何排解?且饮一杯茶,茶香涤愁绪,天风弄紫霞。

比如“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饮茶,自我品味,自得其乐。只是守在一旁看茶叶舒展,便是一种心境的升华,静观自得,自得珠玑。

太多的诗句,太多的爱茶人,品茶是品一种情怀,是品一种感觉。茶中道理是对人生的感悟,对天地的感知。待全身心沉醉其中,便是天人合一的时候。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一些茶句,一些美好》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生命里的另一种美好


想了解《茶,生命里的另一种美好》知识吗,丰富的《茶,生命里的另一种美好》内容等你来看!

生命里的另一种美好

细腻温婉

润物无声

于悄然中提醒着你

简单一点

再简单一点

生命里的另一种美好

清简纯朴

从容优雅

于无味处滋润着你

纯粹一点

再纯粹一点

生命里的另一种美好

洁净轻适

大巧若拙

于唇齿间萦绕着你

轻一点

再轻一点

生命里的另一种美好

清泉煮水

细火久工

于氤氲间熏染着你

慢一点

再慢一点

生命里的另一种美好

入梦融身

满心欢喜

于杯盏之间宠溺着你

爱一点

再爱一点

每天一茶

请对生命好一点

关于本文《茶,生命里的另一种美好》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学习茶艺表演程序过程的美好意境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学习之茶文化表演如何入门首先是要多了解不同的茶道的程序,只有明白多了,才能提高自己的茶艺表演内容。

1、鉴赏佳茗:

茶艺小姐用茶则从茶盒中取出毛尖置于赏茶盘中,因茶叶的直观性较强,现在由茶艺小姐以示各位来宾鉴赏干茶。

2、备器:

我们的茶艺小姐已经在清洗玉手,为泡茶做好准备。将倒置的玻璃杯,转动手腕,使杯口朝上。

3、洗杯、

温杯洁器具:在茶杯中冲入适量开水,清洁茶杯,随后将水倒出,这一道也叫清洁茶具,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使饮茶者更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好茶独得天地之精华,洗尽凡间尘埃。

4、入杯吉祥意:

现在茶艺小姐,用茶则将茶叶分别投入玻璃杯内,茶用量大约3克,入乡随俗地说法就是:粗茶细喝、细茶粗喝。好茶投放量较多,投茶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一投入,不违背茶圣洁的物性,以祈求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

5、湿润毛尖露芳容:

也叫初泡,初泡采用“回旋注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浸润茶芽,信阳人喝茶讲究“头道水,二道茶”,为了更清洁卫生,要把第一道茶倒掉,此又叫洗茶。浸润的茶芽已散发出缕缕的茶香,信阳毛尖以清香的花果香型而深受品茶爱好者的喜爱,俗称:鸦雀嘴、板栗香、绿豆汤。

6、回青沏茶

表敬意茶艺小姐提举随手泡将水注入杯内,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喻意对客人的三次鞠躬。提壶高冲的同时,可使您观赏到新绿的茶芽翩翩起舞的仙姿,领略茶姑娘的风韵,现在缕缕茶香已经扑面而来。

7、敬奉宾客一盏茶:

请茶艺小姐为各位敬茶。请大家共享这清香的茶水。鲁迅先生说过:“有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茶是中国的骄傲,茶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是爱茶人,同是茶中人。

8、观色、闻香、细品茶:

携新绿一杯,宾客共赏,评信阳毛尖之色、香、味,闻:香高馥郁、清爽沁入鼻息,观:芽尖碧绿,轻舒漫卷水底,品:绒毫细微,凭虚凌波于水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