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凉,人也凉了

发布时间 : 2020-08-08
茶也会过期 凉了的黑茶 乌龙茶凉了

茶也会过期。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凉,人也凉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凉,人也凉了”相关知识!

想了解《茶凉,人也凉了》知识吗,丰富的《茶凉,人也凉了》内容等你来看!

午后,阳光写意的从宽大的落地窗洒进来,暖暖的抚摸着我的脸,躺在竹椅上,身边一桌,桌上一壶,壶畔一杯,杯中有茗。风从窗口轻轻拂过,而我眯着眼睛,看麻雀在草地上踯躅跳跃。阳光永远都是这么美好,一伸手,就盈住了一大捧,把手撤回,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你永远拥有却永远也得不到,然而,这就是世间最美好的和谐,让我们还是尽情享受吧!

墙外的树叶哗哗作响,风渐渐猛了。只是那些枯黄的流叶飘逸地跳着最后一段华尔兹。每一个弧度,每一条划线。都是那么圆润。这不是壮烈,而是从容,而是淡定,乘兴而来,兴尽而去,勿需多言,十足快意。人生或许就应该如此吧!拥一身暖阳,品一齿香茶,闲看鸟斗,且听叶鸣。这个午后确实是快意十足!

然而树影却在悄悄移动,那步履稳健却让人难免有些仓促。因为任何人都无法也无权挽留。满面歉意的挽留,还不如迈开步伐,放胆去追求。因而那些飘然而逝的东西往往只掌握在少数敢于追求的人的手中。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只是个狭义的概念。面对无限的空间与永恒的时间,的确,人类卑微,脆弱的几近芦苇,但是,相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人又是强健的无可匹敌的不死小强。人可以随意愿左右自己的人生,更有甚者,可以随意左右他人的人生。只要他愿意。恐怕没有谁不愿意如此,野心家往往比登顶者多上那么好几倍,中间差了点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恍惚间,庭院早就盈上了一片红色,宽大的落地窗,将一幅秋阳晚景映入我的眼帘。透过纵横交错的树丫,那远阳晚逝,天际仍留有一抹殷红,浮在那无边的黑暗之上,或许,那就是希望的影子吧!

茶凉,人也凉了,还是奏一曲盆盏的欢歌吧!我可不想腹中空空的迎接明天的日出。

茶文化精选阅读

只因有茶,此生不再薄凉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只因有茶,此生不再薄凉》内容,感谢阅读!

只因有茶,不停的在行走茶路。时间久了,便会有一种“途中即家舍,家舍即途中”的感觉。

只因有茶,每日满满正能量。我始终相信,生活因有茶而变得精彩,生活因有茶会对每一个明天充满希望。

只因有茶,学会了记录点滴感动。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即至雅。茶水洗心,心如明镜。或许,你会在每个清晨醒来,对镜梳妆,素颜静默,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只是,再也与过往无关,仅有的只是现在,在一盏茶的光阴里,徘徊,记下一点一滴。

只因有茶,都想开间茶馆。在某个临水的地方,不招摇,不繁闹。有一些古旧,一些单薄,生意冷清,甚至被人遗忘,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还有那么,那么一个客人。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首歌,听到无韵;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

只因有茶,愈喜独坐在绿苔滋长的窗前,泡一壶闲茶。不去管,那南飞燕子,何日才可以返家。不去问,那一叶小舟,又会放逐到哪里的天涯。不去想,那些走过的岁月,到底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如果可以,只愿做一株遗世的梅花,守着寂寞的年华,在老去的渡口,和某个归人,一起静看日落烟霞。

只因有茶,遇见爱的温馨。喜欢闲暇时,煮一壶茶,品一盏清欢,留一份淡然萦于心间。生活在这热闹繁琐的世界里,容我修一段清喜的时光,坐在每个晨起暮落的光阴里,将日子轻描素写,用缕缕情怀铭记下生命中,遇见一份爱的温馨情动。

只因有茶,爱有来生。“你若不认得我,我就说:你的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你便知那人是我”。

只因有茶,全国结友识友,得缘而聚,此生偌长的光阴里,不再薄凉和寡淡。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只因有茶,此生不再薄凉》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非茶,茶也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宋代学士苏东坡曾说过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可谓一语中的,茶即是禅,禅亦为茶,佛教之修炼境界也可为喝茶之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是茶。

第一种境界是喝茶是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虽然茶起源于神农氏还只是一个传说,但却揭示了茶来源于普通百姓日常劳动的事实。可以断定,当初中国人将茶作为饮品,主要是由于茶能解渴甚至药用等本身之特性;茶最早也流行于民间,并由民间逐步流向王公贵族阶层。总之,茶为饮者之始,茶只是茶,并无后人所赋于的种种哲理与玄妙,这也算是喝茶最朴素的境界了。

今日人们口渴之际端杯即饮,漫长的商业谈判和政治商谈之中举杯随饮,无聊之际闲坐茶楼小饮打发时间,都算是喝茶之朴素境界,此时人们并不太在意如何冲泡和茶之味道。

第二种境界是喝茶不是茶。

茶流入王公贵族之后,喝茶被赋于了各种哲理和思想,人们喝的已经不再是茶。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茶道、茶艺、茶文化即是喝茶不是茶的典型表现。

就如茶道,人们认识不一,有最简单的以茶水待客之道之说,也有如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认为的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之谈,还有周作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之论。不管论述简单复杂,凡事一旦上升为道,就会被赋予一种超乎寻常的哲理与玄妙,一以言之,即是茶以载道。

因此,时空不同,所载之道也即不同了,譬如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道家强调天人和一;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敬、清、寂,要求人们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朝鲜茶道则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要求人们处事不偏不倚,不枉不正,都充分体现了喝茶不是茶的特点。

今日茶之流行于中国社会各界的最大原因应在于茶可载道,通俗的说是茶是可以任人强奸和意淫的。商人眼里喝茶是制造金钱,文人眼里喝茶是创作,政客眼里喝茶是谋权,僧人眼里喝茶是求禅,道家弟子则喝出重生、贵生、养生之念。

第三种境界是喝茶还是茶。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道破喝茶之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这与佛教之禅相似,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所谓茶道、茶艺、茶文化,透过浮华背后还是原本之茶也。只是此时之茶,已然与朴素境界之喝茶有本质之飞跃,就如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一样,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已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月明星朗,纵俗务繁杂,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解放被囚禁已久的行性。

一人品茗,一杯茶,一个世界,就这样静静地品,慢慢地尝,想着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生活,感恩的心思随着微笑浮上来,满口醇香。若是好友闲暇时坐在一起品茗,闲谈着身边大小事情,或好或坏,都在这一盏茶间,可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所谓能所双泯,物我两忘,回归自然,如是而已。

茶凉时水静了, 水静时茶清了


茶从离开茶树那一刻起,

就期待着与水相逢。

水唤醒茶,茶成就水;

水包容茶,茶激荡水;

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

泡茶如人生,需恰到好处:

时间短了,茶没有入味,淡了;

时间长了,入味太浓,苦了……

茶与水的缘,

许是因万年前溪边婆娑的小树,

此时才牵手相随;

水与茶的份,

许是千年前嫩叶上留连的珠露,

今朝才倾身相许……

味因水觉甘美,

心因茶而和宁。

茶终于寂静,

水终于无音。

茶凉时水静了,

水静时茶清了。

时光悠远,世事淡然。

有一种情怀,淡香如茶;

有一种人生,清澈如水……

水甘味真,茶清梦好!

你是谁的茶,在等哪杯水?

不管是否不小心茶爱上了水,

还是水遇见了茶;

请记得随时随地都要爱上自己。

爱那个为爱疯狂的你;

爱那个为爱纠结的你;

爱那个为爱开心的你;

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遇见一个喜欢一直陪你喝茶的人!

也说普洱茶


普洱茶发源地在云南。然而,将普洱茶以藏存转陈旧的方式来品饮是广东省一带的传统,尤其是香港。旧普洱茶不但是港人的日常饮料,同时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及美洲各地,所以香港一地可以说是陈旧普洱茶的推广地。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还与其有个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转熟后的普洱茶,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裂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置于干燥处自然阴干。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往外地。云南地处祖国边疆,西双版纳地处云南边陲,山高水险,古时交通极为艰难,茶叶的外运全靠马帮牛帮,山路上耽搁的时间很长,有的路段马帮一年只能走两趟,牛帮则一年只能走一转,茶在马背、牛背上长时间颠簸,日晒雨淋,使其内含物质徐徐转化,导致普洱茶的独特泽更明、陈香风味更浓,药效功能倍增。很多古籍,如柴萼的《梵天卢丛录》,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物理小识》、《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都有普洱茶能解毒、治病的记载。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使普洱茶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品鉴普洱茶要注重其内涵。有茶道专家将普洱内涵概括为“五德”、“四品”、“三原则”。“五德”即“健、奇、厚、和、真”。健:养生保健之健,“天行健”之生命价值观之健;奇:产地原料加工及陈香之奇,民族文化背景之奇,变化迷人之奇;厚:形貌之厚,气韵之厚,涵容不同茶具和口味之厚;和:性非寒非热之中和,涵容不同文化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茶之和;真:由天然自然之真,风华万种却性纯而真,由外表大智若愚而内质绚丽多彩而真。“四品”即味、气、韵、境。“三原则”指原产地原材料在原地加工,即“好茶三原则”。

品普洱茶时首先要品香,其次要品味。此外,还要注意茶的汤色。普洱茶的汤色有五种,即宝石红、玛瑙红、琥珀红、泛青黄、褐黑。正常普洱茶汤的颜色深红明亮,汤色深红剔透是高品质普洱茶的汤色,黄、橙色过浅或深暗为不正常,汤色混浊不清则属于品质劣变。

为了充分品尝到普洱茶的特点,喝普洱茶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其中,包括选茶、备具、择水、投茶、喝法等环节都要有所讲究。喝普洱茶最好选用景德镇等地生产的专用薄胎瓷器皿,因为陶瓷器皿泡茶不走味,能较好保持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饮具最好选用专用瓷杯,水原则上应选用软水,如纯净水、矿泉水等,也可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如果是山泉水,那就更好。水温对茶汤的香气、滋味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普洱茶要求用100℃的完全沸水冲泡,才能泡出普洱茶的香味。为使茶香更加纯正,要进行温茶,即第一次冲下的沸水立即倒出,温茶可进行1—2次,要快速,以免影响茶汤的滋味。喝茶时,1分钟左右即可将茶汤倒入杯中,茶底继续喝,随着喝的次数增加,喝的时间可慢慢延长,冲1分钟作用逐渐增加至数分钟,这样泡出的普洱茶茶汤才比较均匀。

家庭饮茶之所独自一人品茗,也颇具清幽宅寂之意


明代的徐渭在《徐文长集》里面描绘了一种绝妙的品茶情境: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流白云,绿鲜苍苔,飘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孽烟。这种品茶环境是十分难得的,也是十分令人向往的,千百年来有多少人都向往这种闲云野鹤般的雅致生活。可是在现代社会,要想找到这样一种高雅空灵的空间恐怕是不太可能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闲暇时问越来越少。然而,人们还是需要一个休养身心的所在。一般来说,家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如今,茶作为饮品早已进入每一个家庭。尽管很多家庭都没有一个专供饮茶的茶室,然而,为饮茶活动营造一个有情调的角落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说将阳台、客厅,或者墙角进行一下精心的打扫和装饰,再摆上一个雅致的茶几、几个座椅,以及一些绿色植物,有条件的再挂上几幅字画,这样一个静谧的饮茶场所就布置成了。

家庭饮茶之所的特色应体现在干净、整洁、舒适、清新,而不是豪华的陈设、高档的茶具、名贵的茶叶和名泉佳水,只要家人或者三五宾朋围坐在一起,一边品着精心泡出香茶,一边叙着亲情、友情,那么虽处陋室,也是一个乐融融的温馨天地,就算是独自一人品茗,也颇具清幽宅寂之意。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就已经将这种情调表达得淋漓尽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古代人品茗时为了营造气氛,常常焚香、和乐,使得青烟、乐声、茗香,三者所散发出的气氛融为一体。

如今,如果是与友人在家中谈玄论道,也不妨效仿古人。在袅袅青烟、幽幽古乐、清清茶香所营造的氛围里,宾主之间达到了启发幽恩,神交古人的境界。

喝茶也能显摆?


莫名的优越感,实在不可取。生活里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喝茶的时候,亦是如此。

喝茶界有一条很奇怪的鄙视链条,我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规则可循。

喝花茶的鄙视喝奶茶的,喝绿茶的鄙视所有喝花草茶的;喝祁门红茶、九曲红梅的鄙视喝绿茶的;喝熟普洱茶的鄙视喝红茶、乌龙茶的;喝高端龙井、碧螺春的鄙视一切喝其他茶的。

甚至于喝中国茶的鄙视一切其他国家茶道的......总之,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茶。茶叶的好坏到底要用什么来衡量,是价格、是外观,还是口感,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毕竟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在我看来,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茶。

很多人喜欢用自己所谓的标准去评价别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喝茶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种人,他们高声阔谈自己买的茶是何种名茶,价钱是何等高贵。接而对别人的茶嗤之以鼻,进行贬低。

有些茶友喝着相较普通的茶叶时,就不敢说自己喜欢那个茶叶,生怕拉低了自己的逼格,遭人笑话。

其实喝什么茶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味,也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品味去喝自己不喜欢的茶。我们总不能人云亦云地放弃自己所爱。你可以去喝不喜欢的茶,附庸风雅。但你的味蕾和身体不会欺骗你。

汪曾祺在《夏天》一文中写到: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喜欢喝什么茶,是自己的事。一盏清茗,它能给你安心,让你口齿留香。并且你自己也享受那种快乐,它就是一杯好茶,哪有那么多的讲究,那么多的比较。喝茶、品茗,本就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加入太多虚荣和目的,那喝的到底是茶,还是你的优越感?

喝什么茶,和什么人喝,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感觉。拿情怀、历史、文化来忽悠,相信茶友们也不会买账。何况我们的最初目的只是喝茶,喝得开心,最重要。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茶是最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最浓淡相宜的平常心情。喝的茶多了,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气息你最迷恋,什么样的味道最适合你。爱茶人的心态应该是最平和的。

茶的价格有高低,但茶本无贵贱之分。人也如此,不过是术业有专攻,不必用自己的优势。

茶道 饮茶之道也


喝茶,本是很平常很简单的事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知道咋整,只要将茶放入杯中用热水一沏就得。但是,茶若与“道”一掺和,那学问就大了,其繁文缛节常令宾客如坐针毡,浑身冒汗,甚至生出几分反感,干脆对其敬而远之。

茶道者,饮茶之道也。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招一数、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来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孔孟之道毕竟是从我们老祖宗那里一代代传下来的,而茶道则是舶来品,是从一个岛国那里漂洋过海传到大陆的。茶道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饮茶艺术,讲究“四规七则”,以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据说,它已成为该国促进家庭和睦、人人相亲,以及教育子女讲究礼仪、尊敬师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对于茶道,周作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的话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今天的商业化的社会中和市场化的经济里,我们将茶道这一舶来品巧妙地引入,与我国的茶文化相结合,从而使茶道的味道更加地道。与此同时,我国各民族地区的茶艺(其实也是茶道)也乘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东风而发扬光大。茶道也好,茶艺也罢,都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人们忙里偷闲和苦中作乐提供了一个绝妙的理由和机会,并成为发展旅游事业、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一个杠杆。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做过了头,都应有个“度”。若受经济利益驱使而给茶道强行扣上一顶顶神秘莫测的桂冠,人为地制造热点卖点,牵强附会,过分包装,故弄玄虚,生拉硬扯,甚至以看茶艺表演为名,行推销茶叶之实,强游客所难,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不仅玷污了茶文化,而且使人大倒胃口,产生厌烦心理。这样做完全失去了茶道的本来意义,这样的茶道还有什么意思呢?!这样的旅游无异于杀鸡取卵,今后谁还敢参加呢?!

作为茶客,也无甚必要刻意追求所谓的茶道而被其束缚手脚。把喝茶神话为一种修行,这是否太严重了?喝茶能解决我们的生理需求,并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精神享受,就很好了。旅游时观看一下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并亲口品尝一下当地的名茶,感受一下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足够了。有关部门不要搞“请君入瓮”,我们也不要见瓮就钻,还是都用一颗平常心来品茶吧。

也说人们对于茶的“喜新厌旧”


俗语说,新茶是茶,旧茶是草。这种说法在不知不觉中透露了人们对于茶的“喜新厌旧”。新茶与陈茶是相比较而言的,所谓新茶是指用当年采摘的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上一年或更早以前采制加工的茶叶即使保存良好,也统称为陈茶。

春茶,新茶中的佳品

当年的茶叶根据采摘炒制的时间又可以细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旬采制的为夏茶,7月以后采制的就算秋茶了。春茶成长期间一般没有病虫危害,不需要使用农药,茶叶不仅污染少,而且滋味鲜爽,香气浓郁,保健作用也更加明显;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含量比较高,口感苦涩;而秋茶的滋味过薄,香气浅淡,叶色发黄。

因此,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茶,通常所说的新茶也主要指春茶;为求鲜嫩,更为考究的新茶要在清明或雨水两个节气前采摘,这样的新茶叫做明前茶、雨前茶。

新茶的色香味浓,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新茶看起来色泽油亮、清新悦目,泡出的茶水清淡鲜透,口感爽洁,香气浓郁。更重要的是,新茶对于茶叶各种营养成分的保留程度是最高的,这是因为茶叶在存放过程中,营养物质会发生氧化。

陈茶,也能醇厚贴心

通常来讲,隔年的陈茶色泽枯黄、香气低沉、滋味平淡,泡出的茶水偏红偏浓,会让人觉得香陈味晦。但并非所有陈茶都一无是处,有的茶叶品种适当贮存一段时间,品质反而会得到提高,这些茶和酒一样,只要保存得当就会越藏越香。比如名茶西湖龙井和洞庭碧螺春,在生石灰缸中贮存一段时间后可以去除生涩的青草味,存后不仅叶片青翠润绿不改,泡出的茶水更是清澈晶莹、鲜醇可口。另外,不少陈年的红茶与黑茶,只要存放得当,反而变得香气馥郁、韵味深沉。

比起新茶,陈茶的贴心之处在于,氧化作用减少了茶叶中刺激性物质的含量。所以对于神经衰弱、胃肠功能较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以及老年人来说,常喝新茶容易引起心慌、胃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陈茶反而更适合饮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