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英国红茶与中国奶茶的“结亲”之谜!

发布时间 : 2020-08-24
英国的红茶 英国红茶的冲泡方法 如何泡英国红茶

【www.cy316.com - 英国的红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揭秘:英国红茶与中国奶茶的“结亲”之谜!”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英国红茶早已享誉全球,但追根溯源,英国的红茶却是来自中国的。在过去的几百年中,红茶已成为英国人重要的饮料。如今,享用一杯独特的英国红茶已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标志。

中国的红茶之所以能够在英国风行起来,首先应该归功于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她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后,便经常在宫中举办茶道,开始使中国的红茶受到英国上层社会的青睐。此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也步她的后尘,喜欢在室内摆设中国的陶瓷茶具,并点缀以中国的屏风,还时不时举办茶会,邀请皇亲贵族、知心好友品尝红茶。

在红茶文化的熏陶下,下午茶几乎成了英国民众的“必修课”。英国人喝茶的方式与中国人大相径庭。中国人讲究的是一杯清茶在手,喝的是那股清新芳香的气味;英国人喝起茶来则要复杂许多,他们首先要在茶水中加牛奶和糖,制成奶茶,同时还要佐以饼干、糕点等边吃边喝。

中国至今仍是世界红茶主要产地之一,其中又以汤色红艳透亮,略带兰花味的祁门红茶最负盛名。中国红茶在西方流行的过程中,不断地适应着西方人的口味,慢慢地发展成为奶茶。此后在中国台湾,又有人在西方奶茶的基础上,以独特的配方配制出时尚可口的珍珠奶茶。

传统的中国红茶,先是传入英国,演绎成英国红茶,后来又回到中国,成为了珍珠奶茶。它用不同的风味,满足着人们日益挑剔的味蕾。WWW.cY316.com

小编推荐

中国与英国茶文化的差异


从饮茶文化的发源来讲,最早于下午喝茶的民族,理应是一向以茶文化著称的古代中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下午茶发展为一种既定习俗的文化方式,则是英国人。

本期《中国故事》将介绍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茶文化,比较其饮茶习惯及发展现状,以此探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中国茶文化的发明者:陆羽。780年,茶圣陆羽著《茶经》,将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英国下午茶的发明者: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1840年一位英国上流社会的女士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在下午时分因百无聊赖,让女仆准备了少量的烤面包片、奶油和红茶。这种简便的饮食方式很快就成为了英国贵族们打发下午时光的一种绝佳方式。

中国的茶叶产地分布辽阔,多以南方为主,而不同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中国茶叶的多样性特点。

英国本土不产茶叶,他们的茶叶主要来源于印度。18世纪80年代,英国一名植物采集学家RobertFortune从中国将茶树种子带到印度,并在印度培植出十万株以上的茶树苗。1826年,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树,从此便开始了英国茶文化。

中国人喜欢将整片茶叶放在开水里,在氤氲的热气中欣赏盛开的茶叶花,品茗清新的茶叶香。

英国人喜欢用装袋的茶叶末代替茶叶,连袋一起放进热水杯里,一小袋只泡一杯茶。特此,他们还发明了过滤杯。英国人在茶里加入牛奶盒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变成了甜饮料。

中国人饮茶,“一壶茶、一碟小菜、粗茶淡饭足以。”惯用的茶具为紫砂,因为紫砂可以保留茶香,日久即便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英国人讲究茶具的精致,通常为瓷器或银器古代宫廷,贵族们喜欢用中国茶具招待宾客,以显示自己高尚的品味。今时今日,用瓷器茶壶、滤匙、小碟子、糖罐、奶盅瓶、茶匙。

中国的茶点造型精致小巧,搭配上也有讲究: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所谓甜配绿:即甜食搭配绿茶来喝,如用各式甜糕、凤梨酥等配绿茶;酸配红:即酸的食品搭配红茶来喝,如用水果、柠檬片、蜜饯等配红茶;瓜子配乌龙:即咸的食物搭配乌龙茶来喝,如用瓜子、花生米、橄榄等配乌龙茶。

茶点也是英国下午茶中必备的,而吃茶点要分三部曲:食用茶点要自下而上、口味由淡而重。三层茶点的底层通常是三明治和咸味点心;第二层多放松饼和;最后一层是蛋糕和水果塔。

中国人喝茶比较随性,没有时间的束缚。在中国人看来,品茶是种精神激励与情感寄托。

典型的英国家庭则有时间规划,一天至少喝5次:早晨醒来,主人会靠在床上喝一杯醒早茶“EarlyMorningTea”;11点,红茶+茶点“Eleven’s”;中午,午餐时喝奶茶;下午4点,下午茶“AfternoonTea”;晚上睡前喝告别茶“AfterDinnerTea”。

中国茶馆很简易,几处木桌椅随处摆放,室内室外都可以。有些茶馆里还有电视机,俨然一片家的味道。较大的茶馆里会摆台唱大戏,满足味蕾的同时,满足视听感受。

英国的“茶馆”相对要讲究许多,环境强调优雅的格调,抑或伴有优美的音乐、美丽的鲜花、蜡烛、气球等。

“开茶节”是中国许多茶叶之乡特有的节日,为了迎接茶叶采摘时节的到来,往往伴随着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英国每年都会在白金汉宫举办正式的下午茶会。男士着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女士则穿白色洋装、戴洋帽。

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品茶都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现象。而流传至今,总归会有所发展变化。

现如今的中国年轻人,更多钟情于花茶、果茶、奶茶,少了品茶时的精神感受,多了甜香般的味蕾享受。

英国的下午茶,也不再仅限于饮茶。随着饮料品种的越来越多样化,英国年轻人带入了欧美的习惯,喝咖啡渐渐流行起来,过去的teabreak渐渐被coffeebreak所取代。

中国铁观音走向英国


2008年11月5日,到访中国的英国皇室成员安德鲁王子在北京“中国会”会所欣喜的接受了来自中国铁观音制茶世家肖文华先生赠送的为其选择的顶级中国茶叶--华祥苑英伦风尚系列铁观音。此次活动作为英国皇室王子访华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英国皇室历史悠久的下午茶文化,安德鲁王子与中方代表一道品茶并就中英茶文化的渊源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作为此次活动主要推动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华祥苑作为中国茶叶的代表,一方面是因为华祥苑继承了中国铁观音制茶世家的优良传统,一直秉承“明志、高远、人茶合一”的制茶理念;另一方面,一直将“传播中国古老茶文化”为己任,不断推动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的国际间交流,并因此得到了多个国内外组织的认可,其中包括“联合国丝绸之路投资论坛”。

众所周知,欧洲的下午茶传统起源于英国,而他们对于茶叶的喜爱则可以追溯到中国,丝绸之路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国的茶叶出口到欧洲,并首先受到皇室成员的欢迎并逐步传播到民间,发展成了现在的正统英式下午茶。

与会期间,安德鲁王子饶有兴趣地听着肖文华先生关于中英茶叶贸易历史与肖氏制茶世家的家族典故,并邀请肖文华先生前往英国投资,扩大中国茶的欧洲影响力。肖文华先生当即与安德鲁王子约定,在活动结束后将会在华祥苑全国150家门店推出“茶在欧洲”的图片展,以此,让更多中国人了解茶文化在英国的发展。安德鲁王子对肖文华先生此举表示赞赏。

英国怎样偷走了中国的茶?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萨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不仅包括位于摩洛哥的军事重镇丹吉尔(Tangier)、印度大陆的明珠城市孟买,以及价值80万英镑的财宝,还有中国茶具和茶叶。这是英国人最早接触到茶。很快,这种典雅浪漫的东方饮品就风靡了英国上流阶层。其实,英国人当时喝不到口感最好的新茶。茶叶从中国运到英国,至少需要8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爱好吃糖的英国贵族发明了往红茶里放牛奶和糖的喝法,日久天长,这种暴殄天物的土豪作风居然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英伦茶文化。到了18世纪中期,不仅是上流阶层,就连普通的工人也已经手不释杯。英国人一早到晚都在喝茶,每天的下午茶更是必不可少,就像一首英国民谣里唱的:“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一切瞬间为茶而停了。”

唯一令英国不爽的是,中国垄断了茶。欧洲人对如何制茶所知甚少。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发明了动植物命名双名法和生物分类系统,但饶是博学如林奈,也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他认为绿茶和红茶来自两种不同的茶树,一种叫绿茶树(TheaViridis),一种叫红茶树(Theabohea)。到了17世纪,茶叶在中国的出口中就超过了丝绸和陶瓷,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品。中国生产的茶叶,有五分之一出口到了英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出现了贸易逆差。

后来,英国发现了一个纠正贸易失衡的办法,那就是把鸦片从印度出口到中国。鸦片是从罂粟中提炼而成,生鸦片有一股刺鼻的尿碱味道,经过烧煮和发酵,就成了吸毒者使用的熟鸦片,熟鸦片会发出一种强烈的香甜气味。清朝晚期,鸦片在中国流传甚广,一开始是王公贵族们吸食,到最后已经遍及贩夫走卒。1822-1837年,鸦片销售增长了5倍。白银开始反向流动,源源不断地流出中国。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引起英国的不满。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得到了巨额赔款和清朝割让的香港,而且强迫中国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但它又开始担心,万一中国纵容国内种植鸦片,不再从英国属地印度进口,该如何是好?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东印度公司尤其重视这一问题。东印度公司在1600年获得了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但这一垄断权到了1833年已经被撤销。东印度公司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个能够确保其基业长青的办法,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中国把茶偷过来。

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叫罗伯特.福钱(RobertFortune)的园艺师。福钱出生在苏格兰边境的小镇Edrom,小时候在教会学校读过几年书,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但他是中国开埠之后,第一个到中国的英国园艺师。从1843年到1846年,福钱在中国各地跑了三年,到处搜集植物标本和种子。他把很多中国花卉引入了英国:荷包牡丹(Bleedingheart)、蒲葵、紫藤、栀子花、芫花、金桔,等等。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举国上下,都有对园艺的狂热。从民众来说,这是因为工业革命破坏了田园生活,英国的中产阶级迫不及待地想在阳台后院,种点花花草草,算是寄托了一种怅然若失的乡愁;从大英帝国来说,这是一种极好的殖民地策略,通过植物的移植,比如把橡胶种到东南亚,把甘蔗种到加勒比海,大英帝国找到了很多发财的机会。

回到英国之后,福钱在切尔西草药园(ChelseaPhysicGarden)做园长。切尔西草药园始建于1673年,是英国第二古老的植物园。1848年5月7日,著名的植物学家罗伊尔教授(JohnForbesRoyle)到花园里拜访福钱。他是代表东印度公司,邀请福钱再次前往中国的。东印度公司一直尝试在印度种植茶叶。1824年阿萨姆并入印度版图,但英国人一直不知道拿这块荒凉的地方干啥才好。后来,一对茶商兄弟在阿萨姆的山岭上发现了野生茶树。当地人并不喝茶,但他们会把茶树叶子含在嘴里起镇静作用。东印度公司还在云雾缭绕、降水丰沛的喜马拉雅山区尝试种植茶树,他们用的树种来自中国,大多来自广东地区,而广东并非上等的茶叶产地。印度产的第一批茶叶运到伦敦之后,伦敦的茶商一致觉得,这些茶看起来品相很好,但就是没有中国的茶那样有一股清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生产出一流品质的茶,只能到中国最好的茶叶产区,把中国的茶种、制茶技术统统偷过来。

福钱很快就上路了。他先到了上海,雇了一位姓王的“康白度”(comprador,即买办)。王是安徽人,家里就是种茶的。福钱从上海出发,经过杭州,辗转到了安徽。中国官府对茶叶生产一向管制甚严,鸦片战争之后民间的排外情绪日涨,福钱自然不能招摇过街,他穿上了一套长袍大褂,剃了头,头发上缝了一条假辫子,还学了几句含混不清的中国话,比如:“我是从长城以外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

王家在安徽休宁县松萝山,这里地处安徽南端,距离黄山很近,峰峦攒簇,松萝掩映,危石戛泉,幽岩密箐。松萝山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特别适合茶树生长。福钱可能是第一个亲身造访茶园的外国人,他把整个茶叶制作的过程从头到尾记录了下来。有些工序让福钱倍感困惑。他注意到制茶的工人把一堆粉末状的东西掺进茶叶,有一些他认出来了,是一种叫普鲁士蓝的染料,还有一种闻起来有臭鸡蛋的味道,其实是生石膏。他问工人,为什么要掺这些东西啊?工人狡黠地一笑:为了糊弄老外啊,老外喜欢茶叶看起来很绿,越绿,他们就愿意掏更多的钱。福钱大概估算了一下,100磅的茶叶里,差不多掺了1磅半的石膏!

福钱从安徽买了大批的茶苗和茶籽,运回上海。1849年1月,福钱把第一批茶苗、茶籽发出,运往印度。他接着开始了第二趟探险,这次是到武夷山寻找红茶。英国人更喜欢红茶,因为喝红茶能放糖,喝绿茶不能。凯萨琳公主的嫁妆里带的就有几箱正山小种。福钱可能是第一个通过实地调查,弄清楚红茶和绿茶区别的英国人。红茶喝绿茶的差别,在于多了一道发酵工艺。福钱在武夷山找到了一种上好的乌龙茶:大红袍。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英国当时进口了大量武夷山的乌龙茶,正是因为武夷山乌龙茶茶色较黑,英国人才将所有的红茶笼统称为“黑茶”(blacktea)。

从武夷山回到上海,福钱收到了来自印度的坏消息。他的茶苗和茶籽几乎全军覆没。福钱寄出了上万株茶苗,还有几箱茶籽。这批货从香港出发,先是在海路上被耽误了两个月,到三月船才到加尔各答,然后沿恒河逆流而上,到达阿拉哈巴德(Allahabad)。由于恒河水位太低,又耽搁了一个月,到五月才到达喜马拉雅山区萨哈兰普尔(Saharanpur)的茶园。东印度公司打算在这里大面积种植福钱从中国运来的茶树。福钱寄出的茶苗和茶籽到达加尔各答的时候还状况良好,到了阿拉哈巴德,好奇的警官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打开了运送茶苗和茶籽的箱子。等货到了萨哈兰普尔,13000多株茶苗,只有1000株存活,而且这1000株都布满了霉菌。这1000株茶苗被移种到喜马拉雅茶园之后,当地的负责人执意要给茶树浇水,这样又把大部分茶苗浇死了。最后只剩下80株大难不死。福钱运过来的茶籽呢?情况更糟。没有一颗发芽,全部发霉烂掉了。

福钱接到这样的坏消息,真是欲哭无泪。再搜集茶苗茶籽并不困难,但怎样才能把茶苗和茶籽不远千里地运到印度?这时,福钱想起了英国医生沃德(NathanielBagshawWard)在1830年发明的“沃德箱”。沃德箱是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植物在沃德箱里可以长时期存活。白天,植物可以利用土壤里的潮气和二氧化碳完成光合作用,晚上,植物释放氧气,潮气在玻璃壁上凝结成水滴,流入土壤再供给植物。沃德箱中的植物生长异常缓慢,但不会枯死。福钱先用红茶茶籽做实验,他把茶籽放在桑树苗的土壤里,再把桑树苗装进玻璃箱,运到印度。结果非常成功,所有的茶籽都发芽了。

于是,福钱开始准备凯旋而归。他把采购来的茶苗和茶籽小心翼翼地放进沃德箱,总共达两万株。福钱还带上了制作茶叶需要的全套工具:火炉、炒锅、锅铲,以及种植茶树的各种农具。福钱准备了制茶时为了添加香味经常使用的植物:茉莉、香柠檬。最让福钱得意的是,他还雇佣了八个手艺精湛的茶农,带他们一起去印度。按照福钱的要求,这八个茶农都来自偏僻的山区,因为福钱不信任通商口岸的中国人,觉得他们不够淳朴老实,这八个茶农还必须来自种茶世家,因为福钱知道,手艺都是世世代代的经验传承下来的。福钱想得还更周到,他又找了两个专门做茶具的巧匠。印度生产的茶叶之所以品质不佳,有一个原因就是贮存茶叶的容器太过粗糙,密封性不好。

1851年2月,福钱带着他的茶苗茶籽和雇工,从上海启程。3月15日,他们到了加尔各答。4月,福钱一行来到了萨哈兰普尔的茶园。所有的茶籽都发芽了,长势喜人。福钱数了一下,至少有12,838株茶树,迁居到了喜马拉雅山区的茶园。此后,不到20年的时间,印度大量种植茶树,培育出了大吉岭等世界一流的红茶。中国对茶叶的垄断地位从此被打破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盗窃。就好比有人窃取了可口可乐的配方、微软的Windows代码,或是Google的搜索算法,英国从中国偷走了茶。但无论是福钱,还是东印度公司,都没有觉得有丝毫的不安和愧疚。相反,他们觉得这是一次伟大的探险,一次胜利的攫取。凡是人所有的,他们都想要有。他们豪情万丈、理直气壮,因为,那是另一个民族的“野心时代”。

中国铁观音已走入英国


2008年11月5日,到访中国的英国皇室成员安德鲁王子在北京“中国会”会所欣喜的接受了来自中国铁观音制茶世家肖文华先生赠送的为其选择的顶级中国茶叶--华祥苑英伦风尚系列铁观音。此次活动作为英国皇室王子访华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英国皇室历史悠久的下午茶文化,安德鲁王子与中方代表一道品茶并就中英茶文化的渊源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作为此次活动主要推动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华祥苑作为中国茶叶的代表,一方面是因为华祥苑继承了中国铁观音制茶世家的优良传统,一直秉承“明志、高远、人茶合一”的制茶理念;另一方面,一直将“传播中国古老茶文化”为己任,不断推动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的国际间交流,并因此得到了多个国内外组织的认可,其中包括“联合国丝绸之路投资论坛”。

众所周知,欧洲的下午茶传统起源于英国,而他们对于茶叶的喜爱则可以追溯到中国,丝绸之路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国的茶叶出口到欧洲,并首先受到皇室成员的欢迎并逐步传播到民间,发展成了现在的正统英式下午茶。

与会期间,安德鲁王子饶有兴趣地听着肖文华先生关于中英茶叶贸易历史与肖氏制茶世家的家族典故,并邀请肖文华先生前往英国投资,扩大中国茶的欧洲影响力。肖文华先生当即与安德鲁王子约定,在活动结束后将会在华祥苑全国150家门店推出“茶在欧洲”的图片展,以此,让更多中国人了解茶文化在英国的发展。安德鲁王子对肖文华先生此举表示赞赏。

中国茶PK英国咖啡


茶与咖啡,分别被视为中西文化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中,英国也以爱好饮茶而著称。英国人的饮茶习惯是逐渐形成的,而咖啡在英国一度也颇为流行。

从饮茶文化来讲,我国是茶的鼻祖,是最早接触茶的,所以理所应当的“下午茶”必须是我们这边出去的。虽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饮茶文化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国。在1661年的时候,葡萄牙的公主凯瑟琳和英国的查理二世王子联姻,由于这位公主大人非常喜欢喝茶,于是把饮茶习惯一同“嫁到”了英国去,英国人才开始接触到茶。

17世纪,英国的上流社会个个都是土豪,早餐都吃得非常丰盛,但是苦逼得是他们的晚餐要等到晚上8点。想想在中国的家庭中,一般都是下午5、6点就吃晚饭的,可想而知这段时间还是要垫垫肚子的。继而,为了补充能量,英国人就开始习惯在下午3、4点左右吃点点心,喝点茶。期间有一位白富美的女伯爵安娜玛丽亚非常懂得享受,或者说是有钱任性,每天准点都会差遣女仆为她精心准备一壶红茶和点心,在享受这种过程的时候,这个安娜玛丽还邀请了各种闺蜜好友。很快,这种轻松、悠闲的下午茶便开始在上流社会中流行开来。

关于咖啡的发现众说纷纭,其中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将其归功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咖法地区的牧童卡尔迪。卡尔迪在放羊时偶然注意到,羊群吃了咖啡的叶片与果子后异常兴奋,他也好奇地加以尝试,由此揭开了咖啡的秘密。此后,咖啡逐渐影响到隔红海相望的阿拉伯地区,至15世纪末,在阿拉伯社会已非常普遍。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1536年占领了重要的咖啡产地—也门,咖啡在帝国境内传播开来。欧洲人自土耳其那里接触到咖啡。1652年,希腊人罗塞在伦敦开设了首家咖啡馆。咖啡作为新兴饮料受到极大欢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支付一便士即可入内,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成为颇具影响的公共场所。罗塞在开设咖啡馆后,曾经张贴海报宣传咖啡的功效:促进消化、治疗眼疾、治疗头痛、防治肺炎与咳嗽等肺部疾病、调节体液失调、预防流产、治疗脾脏疾病、解除踝关节风寒、抑制头晕、振奋精神等。

地理大发现之后,茶得以进入西方并于17世纪上半叶进入英国,但其社会影响较为有限。到了17世纪末,饮茶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他也张贴海报予以宣传:饮茶能延年益寿,醒脑提神,提高记忆力;治疗心脏与胃肠功能衰退,促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清除脾脏方面的障碍,对膀胱石及砂淋症颇为有效;能治疗水肿坏血,借助发汗与排尿而洗涤血液,以防传染。当时人认为两者均具有“万能良药”的性质,并无优劣区别。

其实,咖啡在英国社会的流行,主要在于具备两个有利因素:首先,运输条件的优势。当时咖啡的主要产地在也门,与英国距离较近,这与从中国运输茶叶相比更为便捷,而且咖啡比茶更早地进入了英国,所以咖啡占有先机。其次,由于运输距离近,咖啡的价格相对低廉,而“茶比咖啡贵得多,进入伦敦后很久还是稀有之物”。因此自17世纪中期至后半叶,欧洲兴起势不可挡的“咖啡热”,英国亦不例外。

在英国,咖啡馆是一个男性化的场所,常常兼营陪宿等生意,女性群体被排斥在外。有社会人士假借妇女的口气对咖啡予以批判。1674年,小册子《妇女抵制咖啡呼吁书》痛陈咖啡在英国所导致的不良变化,认为以前英国男士充满男子气魄,如今却失去了昔日的威仪,罪魁祸首即饮用咖啡。1675年,小册子《啤酒店女老板反对咖啡陈情书》痛斥咖啡为无照经营的商品,颜色像磨碎的煤炭,咖啡馆破坏了英国人善结人缘的美德。对咖啡的批判显示,英国社会出现了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其出发点主要基于社会道德乃至经济利益。

相比之下,进入18世纪后,茶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为了能够随时饮茶,饮茶者在家中也备好茶叶与茶具,饮茶日益渗入家庭生活。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好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女士们在家中品茗强化了饮茶的家庭化趋向。茶在咖啡馆占有一席之地,在私人空间亦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咖啡则仅与公共生活相联系,这与咖啡的特性有关:当时饮用咖啡需要自己烘焙研磨,“随意选取一些咖啡豆,放进烤盘或之类的器具里,用小火不断翻炒防止烤焦。咖啡豆最初是白色的,烤干后会变成棕色,然后变成黑色。当烤成棕色即将变黑的时候放在研钵里碾磨,磨碎后倒进密封的瓶子里”,繁复的工序超出了个人的加工能力。而饮茶则极为方便,所以在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均可以传播开来,尤其在私人空间占据优势。随着饮茶在英国的普及,下午茶孕育而生,它既是温馨家庭氛围的体现,亦可以成为社会交往的场域,极大地丰富了饮茶的社会功能,对咖啡构成挑战。

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促进了茶在英国的传播。最初,荷兰为中西茶贸易的开创者与掌控者,英国人购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应量极小。后来,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逐渐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得以改善。1690年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时“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而香料贸易渐趋衰落之后,荷兰通过将咖啡引种到东印度群岛获得新的经济资源,“1723年销售的咖啡就达到了1200万磅。这样随着欧洲人养成喝咖啡的爱好,荷兰人也就成了这种外来饮料的主要供应者”。荷兰成为咖啡的主要供应者,茶叶则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中国茶叶在英国的沉浮历史


英国掀起反对饮茶运动

茶在16世纪进入英国后在贵族之间得到流行,但茶普及到平民要等到18世纪。在这期间茶的推广应用遇到了很人的反对,反对饮茶的理由主要有两点,这两点的反对理由让人看起来感觉到很可笑,但也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残酷事实。

反对饮茶的第一点是饮茶有害于健康。在英国掀起反对喝茶运动,饮茶有害于健康的著名人物之一是约翰卫斯理(JohnWesley)。他是英国卫理公会的创始人,他利用自己饮茶的体会向自己的信徒灌输喝茶无论是从肉体来讲还是精神来讲都是不可取。他发表了《茶友的公开信》,信中主要描述了他29年前他在牛津大学的时候,有一天身体突然出现了中风现象,每天用完早餐后手就会不停地颤抖,当他戒掉早餐时喝的茶后,令人想不到是中风症状也就跟着消失了,后来他尝试着减少饮茶的数量,并在喝茶时多放入砂糖和牛奶,中风症状也会消失。他后来在伦敦也作了调查,发现爱喝茶人的容易导致体力和神经的衰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决定以身作则从自己开始戒茶。他并召集信众把茶戒掉,并把自己和信众一起节约下的钱捐献给贫困的人。但令人可笑的是他这样的博爱主义并没有坚持到底,晚年他在医生的建议下又喝起了茶,他并在每个星期日把卫理公会里的宣教士召集到自己的家里,在早餐时用瓷器大王专门为他做的茶壶给大家泡茶饮用,这些有头无尾的行动给他的禁茶运动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第二点反对饮茶的理由是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英国的农学者和经济学者曾这样提出谬论,喝茶的行为会浪费很多工作时间,无论是男性还是特别爱好茶的女性,他们为了饮茶忘记了做工。长期下去的话会使英国的工业法发展倒退,喝茶的时间如果都用到工作上的话经济会更加发达。还有饮茶会使体力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提倡不要饮用茶。

对于茶的来讲有反对者,但同时也有赞美者,英国18-19世纪大诗人柯勒律治曾经写过这样的好诗句:因为有茶喝要感谢上帝!没有茶的世界真是难以想像,没有茶的生活让人无法生活!我庆幸自己出生在有茶喝的世界。这是英国诗人对茶叶最大的赞誉,和反对喝茶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茶取代了英国的其他生活饮料

说起英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是非常浅显,饮食文化比起中国来讲晚了上千年,中国从5世纪起饮食文化便已经是很发达了。阿拉伯国家的饮食是从十一世纪开始发达,意大利饮食受阿拉伯饮食文化的影响十五世纪开始在调理法上做文章,法国也追其后从十六世纪开始下功夫研究饮食调理法。中欧的饮食调理法更是落后,那时候中欧的国家是以农牧食品为主,所以饮食不像现在的中欧料理,他们把养的农畜杀掉作为各种料理,因那个时候食品的保存主要是以盐为主,即使后来使用的很多香辛料也都是通过阿拉伯山商人从东南亚洲,印度进口倒卖过去的。著名的意大利亚画家列昂纳多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所画的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是世界众说周知的。作为将要升天的教主来讲,最后一次晚餐,在古时候那一定是很丰盛的,但从留下的画像来看,《最后的晚餐》里人物前面的料理好象很简单,更谈不上丰盛豪华了。按正常推理来讲画里面的服饰,料理,道具一定是以那个时候的生活为参照画成的。所以从这幅画上我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那时候的饮食生活情景,英国饮食文化作为意大利的后者所以就更落后了。

茶,咖啡,可可几乎在同一时代进入英国的,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做咖啡的生意时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占去先机,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得不放弃咖啡的贸易,可可在英国受到欢迎,但作为主要供应国的牙买加在1727年发生了自然灾害,使所有的可可农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为了经济贸易不得不在茶上面做文章,在降低关税的同时并大量进口茶叶,降低价格卖给消费者,茶很快在国民中得到普及,这样茶终于作为英国的主要饮料稳定下来,并随着英国向世界各国的侵略扩张普及到别的国家。

英国间谍窃取中国茶叶机密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做出种种努力,包括在其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和孟加拉等地开设茶叶种植园等,但均未获成功。

由于此时清朝奉行的是严格的闭关政策,只准许在广州进行对外贸易,于是,英国想出了派传教士盗取茶叶秘密的方法。

为了盗取茶叶的秘密,东印度公司派遣拥有植物学知识和中国经验的罗伯特·福琼前往中国。

1848年9月,福琼抵达上海。当时中国人对欧洲人很敌视。在这种情况下,福琼弄了一套中国人穿的衣服,按照中国人的方式理了发,加上了一条长辫子,打扮得让乡下的农民认不出他是欧洲人,然后他便向武夷山进发。陪同他前往的有来自产茶区的两个中国人。这两个人一个是男仆,一个是苦力,他们收了福琼的钱,便帮助他隐瞒身份。

福琼的任务充满风险。他是继葡萄牙人后第一个渗入中国内地的外国人,如果被清王朝的卫士发现,他必死无疑。

在仆人的帮助下,福琼来到了一间茶作坊,仆人磕头作揖苦苦请求,希望作坊的主人能够满足这位远道而来的尊贵士绅对于上品好茶诞生秘密的好奇心。作坊的掌柜点了点头,领他们进去参观了茶园。

福琼的中国之行,除了要给那些印度的种植园弄出来一些优质的茶树幼苗,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弄清制茶的工序。这一点福琼完全做到了。福琼从武夷山当地人那里打听到了前所未闻的茶叶秘密,并了解了茶叶的发酵处理方法,特别是知道了中国的著名茶叶产区的茶树以及茶叶生产技术后,“满载而归”回到印度。

世界茶叶版图改变

可是福琼不久后发现,他偷来的茶叶技术仍然不能生产出优质的红茶。很快,福琼认识到,只有中国的种茶和制茶人,才可以将茶叶生产的技术完整地传授给印度人。于是,他再次回到武夷桐木关招聘了8名制茶工人(6名种茶和制茶工人,两名制作茶叶罐的工人),并于1851年3月把他们以及秘密获得的茶叶树种带到了印度加尔各答。最后,这批中国茶树落户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和大吉岭。

在福琼的帮助下,印度及锡兰(今斯里兰卡)都引进了茶树工业。从此,印度横空出世,成为红茶出口第一大国。印度、锡兰等英国殖民地的红茶逐渐成为世界红茶的主流,欧洲红茶市场逐渐摆脱了对中国的依赖。

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到1903年,这个比率却上升到了59%。而当时,在世界上销售给西方人的茶叶中,中国茶叶所占的比率下降到了10%。对此,中国人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茶叶机密是怎样泄露出去的。(综合《大众日报》《世界博览》《湖南工人报》《人民政协报》)

更多普洱茶历史请访问

普洱茶爱好者乐园

中国红茶的历史与加工制造


世界茶叶市场以红茶为中心,在国际茶叶总贸易量中红茶占80%-85%红茶主要生产出口的国家开始是以中国为主,自19世纪后,中国红茶的制造向海外传播,随后世界红茶市场发生很大变化。近百年来,红茶市场在国际上的发展、红茶消费的种类和比例也有了很大变化,由百年前以中国产销的工夫红茶为主,逐渐发展为当今以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产销的红碎茶为主,中国工夫红茶比例下降,红碎茶的消费达到极盛时期,另外还有红茶再加工的各种速溶茶、袋泡茶等正在不断改变红茶市场的格局。

中国红茶的历史红茶一名,始见于明代刘基《多能事鄙》一书,明代朱升的茶诗《茗理》介绍了红茶制法。红茶生产起源于15世纪前后,确切的创制年代,至今尚难定论。福建省崇安首创小种红茶制法,是历史上最早的一种红茶。1732年后,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载有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树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茶香,。当时已有小种和工夫之分。小种红茶是红茶之祖,发祥于福建崇安县星村,产区包括武夷山范围及江西铅山,小种红茶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别,正山小种产于星村桐木一带,地势高峻,海拔1000~1500米,所产红茶又称星村小种,因品质特优,最为着名;坦洋、邵武、政和、光泽、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仿制小种,称为外山小种。正山小种,最早外销,在19世纪70年代运销欧美各国,年产达2.4万担,扬名于国际市场。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植物种志》〈1753年)中以武夷变种代表红茶品种,亦可说明武夷正山小种红茶早巳在国际上盛名。工夫红茶是在小种红茶之后,由武夷山推广传播到中国东南茶区,简化了制法,到16世纪发展为工夫红茶。

1875年前后,工夫红茶制法从福建传到安徽,原来盛产绿茶的祁门县,开始生产红茶。祁门红茶面世之后,由于生态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优良、产制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品质独具一格,成为我国工夫红茶的一枝独秀。在国际巿场上,与印度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红茶共称为世界三大高香茶。清饮可领略其独特的祁门香,加奶加糖调饮亦能香味不减,十分可口。英国上层人士尤喜饮用,曾获得群芳最的美誉,被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祁红畅销国内外,100多年来市场稳定,旺销不减。2001年祁门县被命名为中国红茶之乡。

湖红工夫,据史载,清咸丰3年(1875)首先在湖南安化试制成功,后在汉寿、新化、醴陵、湖阴、浏阳、平江、长沙等地相继生产。20世纪50年代,安化、平江、桃源、新化、石门、涟源均生产工夫红茶。产量曾在全国占主要位置,1988年湖南省红茶达40万担,其中工夫红茶10余万担。

宁红工夫是我国最早工夫红茶之一,主产江西修水、武宁、铜鼓等地。修水红茶始于清道光初年,1892~1894年年产逾2万担,内质香高持久似祁红,畅销欧州。

宁红工夫,据记载,问世于19世纪中叶,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产于宜昌、恩施等地。1840年湖北羊楼洞产红茶5万余担,销往俄、英等国。1876年宜红工夫出口猛增,1886年前后,出口的宜红工夫年达15万担左右,销到英、俄、西欧一带。由于品质稳定,汤色红亮,冷后浑为其主要特点,因此,声誉颇高。

台湾日月潭工夫红茶,1903年在台湾苗栗试制成功,主产地在南投县埔里镇及鱼池乡一带。1926年引进印度阿萨姆大叶种,在鱼池乡设立台湾红茶生产中心,目前制成的红茶,生产花色有日月谭工夫红茶、红碎茶等。

福建的闽红,因产区品种不同,品质互异,有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之分。我国工夫红茶闽红、祁红、湖红、宁红、宜红、台红,均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仍为我国传统的工夫红茶。19世纪中叶曾在国际茶叶市场享有极高声誉,独占世界茶叶巿场数十年之久。1886年为我国工夫红茶出口的极盛时期。

中国红茶制法的外传及演变

中国红茶制法向海外传播,最早是1827年首先传人印度尼西亚,1834年传人印度,1854年传入斯里兰卡,当时都是聘请中国制茶工人前去帮助试制,按中国传统的手工制法生产工夫红茶。1870年后,开始采用机械方法生产工夫红茶。嗣后逐渐生产分级红茶,国外称传统制法。分级红茶是在我国工夫红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为整叶茶、破叶茶与付茶的片茶、末茶。19世纪以后,印度、斯里兰卡生产的分级红茶,逐年夺取了我国工夫红茶的国际茶叶市场。20世纪20年代前后,采用ctc揉切机制法以及之后的ltp切碎制法,生产红茶的国家大部分生产了红碎茶。红碎茶发展很快,随着国际茶叶市场消费习惯的转变,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几乎垄断了整个红茶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际茶叶市场的需求,在栽培大叶种的云南、四川、广东、海南、贵州、广西及湖南等地发展红碎茶与工夫红茶。

滇红工夫属大叶种类型,1938年在云南凤庆县试制成功,是我国工夫红茶的新葩。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发展,1978年产量达160万担,出口俄、东欧各国,其中金芽茶、金尖茶曾获国际市场最高茶价,国内巿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亦颇受青睐。

川红工夫是20世纪50年代在四川宜宾等开始生产的工夫红茶,是后起之秀。早白尖以其早、嫩及优良品质,博得好评,1980年川红产量达4万担,出口俄、法、英等国。

此外,有浙江绍兴为主的越红工夫,广东英德为主的英红工夫,江苏宜兴为主的宜兴工夫,江西浮梁为主的浮红工夫,安徽霍山为主的霍红工夫等。

我国红碎茶在商业部、外贸部于1958年湖南安化采用传统制法试制一举成功。1964年外贸部、农垦部、农业部等,根据国际茶叶巿场的变化,选定云南勐海、四川新胜、湖南瓮江、广东英德、湖北芭蕉茶场(厂〉,大规模试制生产红碎茶。近40多年来,我国红碎茶的主产区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海南、重庆等省(区、市),以云南大叶种制成的红碎茶品质最优,小叶种制成的则较差。红碎茶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个茶色产品。目前我国生产有传统法红碎茶、转子制法红碎茶、ctc制法红碎茶、ltp制法红碎茶。ctc制法成品花色少,制作工艺简单,精制率高,品质优良,是当前红碎茶发展趋势。

中国红茶的加工制造我国的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其制法基本相同,均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在制造过程中,根据茶鲜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人为地促使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形的形成,其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基本上可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

小种红茶制法

1.萎凋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相结合,使鲜时散失适当水分,叶质变软,失去原有光泽,折梗不断,叶脉呈透明状,并散发特有清香为适度。

2.揉捻用小型揉捻机,每机装叶约10公斤,按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加压,中间下机解块一次,揉至茶条紧卷、茶汁外溢、粘于叶表为度,全程揉时约90分钟。

3.发酵将揉捻适度茶坯置人竹篓内,上盖布后用力压紧,放在炉灶边加温,经6~8小时、80%0以上茶坯呈红褐色、无青草气并发清香时为宜。

4.锅炒亦称过红锅是小种红茶特有的制造工序,其目的在于钝化酶促作用,停止发酵,以保存部分茶多酚,使茶汤鲜浓、滋味甜醇、叶底红亮。方法是:当锅温达200℃时,投人发酵叶1-1.5公斤。双手迅速翻炒,经2~3分钟,使发酵叶变软烫手时即可起锅。

5,复揉将过红锅的茶坯趁热放人揉捻机内揉捻6~8分钟,使条索紧结,下机后再次解块。

6,熏焙对形成小种红茶品质特征起到重要作用,既可使茶坯干燥至适度,又能吸收松烟香味,毛茶具有浓厚而纯正的松烟香气和类似桂圆汤的甜爽,活泼滋味。方法是:将复揉叶薄摊在水筛上,置于青楼的焙架上,下烧松柴,明火熏焙,室温控制在80℃左右,3小时后约八成干时的茶叶有刺手感,将火苗压小,降低温度,增大烟量,湿坯大量吸附松烟香味。做到一次干燥不翻动,一批6~9小时,手捏茶叶成末、松烟香浓烈即可。

7,复火将经筛分拣剔后的毛茶在出售前需进行复火。高档茶与低档茶分别复火,低温长熏,吸足松烟,使含水率不超过8%。小种红茶的精制,筛、抖、扇、拣、烘之繁简,因毛茶品质而异,其原理和方法与工夫红茶大同小异。

工夫红茶制法

工夫红茶制造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初制经鲜叶验收和管理后,通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成为毛茶,再经精制的筛分、风选、拣剔、复火、拼配等工序制成工夫茶成品。工艺复杂,费工费时,技术性强,工夫红茶因此得名。

1.工夫红茶的初制(1)萎凋: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自然萎凋又分室外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室外日交萎凋只能在阳光不太强烈情况下进行,室内自然萎凋是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架上进行。萎凋槽是将鲜叶放人通气槽体中,鼓进热空气,促进萎凋进程,具有操作方便、造价较低、节省劳力、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等优点,且能较好控制萎凋质量。工夫红茶的萎凋程度,一般是以萎凋叶的含水量为指标,结合叶象变化、色泽、萎凋叶香气判断其适宜程度,其含水量细嫩叶为58%~60%,粗老叶为62%~64%。

(2)揉捻:这是形成工夫红茶品质的重要工序之一,目的是破坏叶细脆组织,使茶汁揉出,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作用;茶汁粘溢于叶表,可增进色香味浓度;使芽叶紧卷成条,美观外形。揉捻多用揉捻机,嫩叶揉时宜短,加压宜轻;老叶揉时宜长,加压宜重;气温高揉时宜短,气温低揉时宜长,加压掌握轻、重、轻原则,捻分两次。适度标志有二:一是芽叶紧卷成条;二是手紧握茶坯,茶汁外溢,松手茶团不松散,茶坯局部发红,80%以上的细脆破损。

(3)发酵:红茶发酵虽在揉捻中巳开始,尚需经发酵工序,使多酚类物质在酶促氧化聚合作用生成茶黄素和黄红素,茶坯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特点。采用发酵机控温控时发酵或在发酵室进行发酵车发酵。发酵的主要条件是温度、湿度、通气等。当时色变为黄红,具有熟苹果香,青草气消失时为发酵适度,若有带馊酸的巳发酵过度,在掌握发酵程度上宁轻勿过。

(4)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坯,采用高温供焙,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一般分毛火和足火。通过高温干燥,固定外形,保持足干,防止霉变,散发青草气,激化芳香物质,获得工夫红茶特有的甜香。工夫红茶采用烘干机或烘笼烘干,毛火叶达含水量20%-25%,足火叶含量5%~6%。

2,工夫红茶的精制

按传统分为本身路、长身路、圆身路、轻身路、碎茶路、片茶路、梗片路进行,其各路工序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大致为下:

〔1)筛分:毛茶通过筛分使茶坯大小、粗细、长短分开。

(2)切断:将筛面茶坯解体切断,由长切短,由粗切细,达到长短、粗细、体形一致。

(3)风选:利用风力作用将筛分后长短、粗细、形状相近的茶坯有轻飘重实之分,重者落近,轻者吹远,分段收集,达到分出同筛号茶的品质优次。

(4)拣剔:将茶中茶梗通过拣梗机,手拣予以剔除。

(5)干燥:分茶坯精制前的补火干燥和精制后茶叶装箱前的复火干燥,水分为6.5%。以下。

(6)拼配:先配小样,再配大堆,复验合格再行复火清风,装箱刷唛。

3,红碎茶制法

红碎茶的初制与工夫红茶的初制基本相同,只是揉切这道工序中由于使用的不同机具及其操作方法有异。

(1)萎调:红碎茶初制中,有不经萎凋的,其片茶多,内质浓强度低。各种制法对萎凋叶含水量的要求是:传统制法为61%~63%,转子制法为59%~61%,ctc制法为68%~70%,ltp加ctc制法为68%~72%萎凋的时间和程度拟随制法而适度掌握。

(2)揉切:因采用机械,工艺技术有异,其产品外形、内质也不同。我国目前有四种:一是传统揉切法,使用平盘式切茶机进行平切,产品叶、碎、片、末四类花色;二是转子揉切法,采用卧式转子机完成的;三是ctc机揉切法,茶坯通过碾碎、撕裂与卷曲成为颗粒,揉切强烈又快速,一般与洛托凡配套使用,此法具有低温、强烈、快速、精制率高、成品花色少、便于精制的特点,ctc茶颗粒紧卷重实,色泽棕黑油润,香味浓强鲜爽,汤色浓亮,叶底红匀鲜活;四是ltp机捶击法,ltp制法有单机与ctc联装切碎方法两种。

(3)发酵:有用发酵车控温、通气发酵至适度后立即送往干燥。

(4)干燥:红碎茶体型细小,茶坯含水量较高,烘干时用大功率干燥机分一次干燥和二次干燥两种,含水量为5%左右。

(5)归堆:按原料老嫩,筛切次数不同,各号按质归堆。

红碎茶的精制原理及方法与工夫红茶大体相似,加工机械的使用及工艺较为简单,嫩叶一致的鲜叶,经加工后可立即将毛茶筛分清选装箱,初精制在一条作业上完成;也有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由于各地红碎茶采用的制法不一,各套样的风格有异,精制及成品花色亦有一定差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