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韵独特,伟岸厚重

发布时间 : 2020-08-27
普洱茶厚重 茶韵红茶 自然韵黑茶

普洱茶厚重。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普洱茶:茶韵独特,伟岸厚重》内容,感谢阅读!

年前,购置年货时,一位糖饼批发店的老板请我们品尝了他珍藏的普洱茶。看着老板脸上骄傲的神情,便可以知道,这普洱茶是上品。我们一边冲泡着普洱生茶,一边品尝着糕点,话题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快了。不知不觉,普洱茶被冲泡的次数太多,味道已经十分淡了。

最近,我发现越来越多朋友的家里都会备一些普洱茶,用于招待来客和自个儿养生。普洱茶主要的产区在云南省,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普洱茶分为生茶与熟茶,肝火旺盛、易激动或易冲动的人适合饮用普洱生茶,肠胃养生者可饮用普洱熟茶。近几年来,普洱茶的市场如火如荼。普洱茶渐渐地走入了平常百姓家。

曾经,有人这样评说普洱茶:如果把茶比喻为画,那么西湖龙井像是明清时期的小品,体现的是江南风景的雅致;乌龙茶则如同宋代的工笔花鸟画中极艳极鲜的溪水崖石;而普洱茶却能独立于外,像是秦汉时期的石刻,饱经风雨沧桑,伟岸而厚重。

石刻,是历史,是韵味。我们将普洱茶与千年前的石刻作比较,可见普洱茶的韵味悠长。在普洱茶中,没有热烈的苦涩,没有唯一的个性,它是独特的,不仅适合饮用的人群广泛,而且适合饮用的季节多。不外乎,普洱茶愈来愈受追捧了。CY316.coM

普洱茶,如秦汉时期石刻,伟岸且厚重。茶韵独特,令人回味悠长。

关于本文《普洱茶:茶韵独特,伟岸厚重》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cy316.cOM编辑推荐

武夷岩茶独特之处“岩韵”


什么是武夷岩茶的“岩韵”?如何认定、表述之,众说不一:有的说它有品种香,有的说它是地土香,有的说它具有风土香,有的说它具“香清甘活”,有的说是石头味,有的说是粽叶香,有的说是青苔味,有的说是“杯底香”,凡此等等。

“岩韵”二字,可能是从民国福建示范茶厂林馥泉茶师《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第七章“科学之审评”中的“山骨”、“喉韵”及“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的“山骨”、“岩骨”中衍化升华而来的。

其实,武夷岩茶之“岩韵”是有其具体表现的,可以通过口鼻感官体味出来的,并非虚无缥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武夷山茶乡,自古以来茶农就用“岩味”厚薄来区分岩茶的优次。当然“味”是比较好感觉和好表达的。经专家、文人上升为“岩韵”后,就出现了各种版本的诠释。

如今在不少名茶中,也嵌上了“韵”字,如安溪铁观音之“音韵”,普洱茶之“陈韵”,潮安凤凰水仙之“山韵”,台湾冻顶乌龙之“喉韵”,岭头单枞之“蜜韵”,黄山毛峰之“冷韵”,西湖龙井之“雅韵”,等等。这些茶韵当都有其内涵,只是有的易于感觉,有的难于言传而已。

以铁观音与武夷岩茶较之,前者既是一种茶树品种,又是一个商品茶品牌,其“音韵”当以品种香味为主,安溪茶人黄建璋概括说;武夷岩茶则以生长独特地域为主,因为岩茶:一是界定了生长在武夷山市内,二是此范围内自然环境独特,三是武夷岩茶是个总称,包含了多个品种(有的滋味、香气不同),所以说“岩韵”当是武夷岩茶共有的独特风格。

武夷山茶农、茶人评论武夷岩茶的感觉有:“不轻飘”、“有东西”、“有骨头”、“厚重”、“长久”、“齿颊生香”、“过喉润滑”等朴实的表达。总之,武夷岩茶有其独特风格。乌龙茶泰斗张天福高度归纳其因果是“由于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的熏陶,遂使岩茶品具特殊的‘岩骨花香’的‘岩韵’”。

综合武夷山茶界前辈林馥泉、陈书省、叶先顺、姚月明等茶师及茶农和茶叶专家黄建安、施兆鹏等的《安溪茶与岩茶的比较》说法,就武夷岩茶的主要特征和“岩韵”的表述讲点看法。要体味“岩韵”,先要掌握武夷岩茶之特征:岩茶,形为眉状,条索紧致;色呈褐绿,火功高者乌润;香气清正幽远,以具花香、果香为佳,杯底香显;茶水色泽清澈鲜丽,多为橙黄,也有金黄;滋味醇厚芬芳,略有苦涩,入口后很快甘甜,齿颊留香,过喉润滑,滞留长久。岩茶品质优次,主要取决于茶水滋味;泡饮,要“八泡有余味”,水色淡而味尤存,曰厚;叶底软亮,有部分有红边或红点,即“绿叶红镶边”。武夷岩茶重在吃水,以味取香,因此品评时应以茶水为主。

在以上岩茶特征中,最为突出、最优异,有别于其他乌龙茶的感官味觉,概括起来即是武夷岩茶的“岩韵”,即: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

普洱茶泡不出茶韵?


为什么很多茶友泡普洱茶泡不出茶韵呢?造成普洱茶韵不足的原因有很多:

其一是茶树本身的质量问题;茶树龄小或生长在养分不足的土地上,必须依赖人工的肥料来补充成长所需,采摘这种类型茶树的叶子所制成的茶品,自然转化而成的茶韵也趋于单调。

其二是雨季来临,水分充足,茶树根含水量增加,茶叶成长快速,茶质就稀释薄化了,不够耐泡的茶品,在还没来得及转化丰富的韵味之前,茶汤就已经转趋平淡无味。

其三就是为迎合市场快速销售需求而言的新生普洱茶,以延长萎凋时间,使得茶品转趋黄茶、红茶的茶性;或是制程中温度过高,转向绿茶的风格——新茶陈款式茶品且鲜香过度追求香气的表现,这样的普洱茶由于过早试放茶质能量,丧失茶叶后期韵味表现,具体的现象例如:耐泡度减低、陈放日久则香气散逸、茶质趋于平淡无味等自然无法品味到真普洱陈年韵味。

老普洱茶的风韵依赖其自身的自然陈化,后续的酵素作用是至要关键。不当的仓储将直接影响茶韵的表现,空间杂物堆积、空气异味浑浊,久之茶叶就感染了这些杂异之气,而降低了品赏时美韵感受。但更重要的是,收藏的空间如果湿气太重、温度过高,虽然茶叶的陈化速度加快,但是茶质会受到影响,不但有一股特殊的仓味,取代了茶叶原本的真性气息,而且在冲泡过程中,茶汤偏薄带水味,滋味呆板而少变化,这样自然不是好的茶韵表现。

中茶六堡茶的独特茶气与茶韵


和朋友吃完晚饭,信步来到一家茶庄,朋友是茶叶发烧友,见了茶叶就心痒痒了,马上提议进去喝杯茶消化消化肚子里的酒肉。最近看报道说六堡茶最能助消化清肠胃,因此专门问茶庄姑娘有没有六堡茶,姑娘笑答:“我们刚进有中茶牌六堡茶,你来的正好。”

入座后,姑娘奉上中茶六堡茶,熟练地开始展示那吸引人的泡茶技艺。香茗在前,看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是品茶者对茶的初步认识和了解,而在我身旁这位“资深茶友”眼中,茶的色香味俱全固然重要,“茶气”与“茶韵”更是评判一盏茶是否优质的“金科玉律”——

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一段恰到好处地注解了饮茶时茶气与茶韵给人的感觉——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看似离奇的感受,其实包含着茶气与茶韵中自我意识感、平衡感、生命意识感、身体动作感这些感官的感知。

茶气与茶香不同,一般所谓茶气主要是指一款茶的浓度较明显的茶,是衡量一款六堡茶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茶韵则指一口茶汤在口中“品”的过程的后半部分(包括口中停留阶段、咽下阶段和咽后阶段),茶汤对口腔的刺激产生各种感受,并综合其他品茶因素给人的大脑形成的复合感受,包括由此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和由之产生的更为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称之为茶韵。茶韵基于茶质、水以及影响到茶汤质量的各种因素,并综合环境、经验与修养等等所有的一切,让人因品茶而得到的精神享受,因此,也可综合判断一杯六堡茶的总体品质。

听了老友的介绍,我捧起杯中的中茶六堡茶,细细品味起来,真的感觉到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浓而不涩,香而不腻,喉咙间有股清凉回甘的感受,与以前喝过的其他茶叶真不一样。

普洱茶膏独特的发酵过程


天地独酿普洱茶,乔木古树生茶山。

茶膏千年终不衰,缘自原料本天然。

上有苍天的古树,下有百草奇花,更身披藤蔓、苔藓、地衣、螃蟹脚,这就是普洱茶膏的原料,云南特有的古树奇木——乔木大叶种古茶树,千百年来,他们和热带雨林和谐共生,汲取低纬度横断山脉的天然灵气沉淀、沉淀,再沉淀,最后经由人类的智慧凝结成茶的琥珀——普洱茶膏。

研究过茶膏发展史的人或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上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其他茶类的茶膏,为什么只有普洱茶膏流传下来,且独以普洱茶膏为上品?

中国的茶膏自唐代开始有了它的雏形,到了宋代工艺已经成熟,如宋代的“玉蝉膏”就是以白茶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可这些产品为什么到后来都销声匿迹了呢?

甚至,对于当今的喝茶人而言,只要一提起“茶膏”两字,就是指普洱茶膏,而无须再缀上“普洱”两字。换句话说,“茶膏”已成为“普洱茶膏”的代名词。

为什么?很多人在问。中国各地有那么多的好茶,难道只有普洱茶可进行这种“膏类”的深加工,其他茶为什么不行?

原因有两点:

一是原料本身的优势。

绿茶与乌龙茶分别为小叶种与中叶种,其茶叶本身内含物质太少。绿茶不耐泡是茶人皆知的事实。乌龙茶强于绿茶,但可提取与浓缩的物质仍然与大叶种的普洱茶不能相比,实际上是差别很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云南茶人用大叶种茶制作的龙井、碧螺春及铁观音,虽然外观没有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漂亮,或者说做工尚属粗糙,但耐泡度绝对超过它们。

二是具有独特的发酵过程。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茶膏”的产生,没有发酵的基础,是很难生成的。因为发酵的过程是大分子被逐步降解而转化为小分子的过程。未发酵的茶或发酵不充分的茶,其内含大多是大分子物质,而这些大分子物质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将其“提取”出来,其品质都是极差的。绿茶是不发酵茶,甚至忌讳发酵。因此,将绿茶硬性做成“茶膏”,其汤色必然混浊,苦涩味极重,失去了绿茶原有的“鲜爽”。同样,铁观音虽然进行了轻发酵,但也由于发酵度不够,其制成的“茶膏”也同样是汤色混浊,味觉极差,脱离了原茶的本质。其实,就发酵而言,同样适用于普洱茶。如果普洱茶不经过发酵的过程,同样制作不了“茶膏”。

因此,普洱茶膏的原料以两种为最佳:一是人工发酵的普洱熟茶;二是陈化50年以上的“老普洱”。除此之外的普洱茶,都很难制成真正意义的“茶膏”。 普洱茶膏的制作,不是为了制作“膏体”物质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以浓缩茶叶精华,为人体的健康服务。

普洱茶膏就属于发酵食品。没有发酵这个载体,恐怕会早已退出茶叶家族,不可能成为皇宫贡品的角色,更不可能担当“国礼”的大任。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原料与发酵的特殊要求,必然造成后人对唐宋时期研究成果的自然抛弃。我们中国人是一个特别务实的民族,也特别重视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所以,当宋代的“茶膏”失传后,其工艺却被巧妙地保留下来。今天我们应当看到,宋代茶膏的彻底失传,其真正的原因还是与品质有关。

天地独酝—云南普洱

云南因有世上最美的云、最美的土而被称为彩云南、七彩地。上天赐爱这块土地,将离不开云的茶树最先留给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与茶有缘,茶生这里得天独厚,不仅树干高直而且叶面肥大,得了一个天地独有的好名字——普洱茶。

普洱茶四奇:

(一)第一奇——奇在木本,独有的乔木大叶种茶树

1.乔木大叶种表现为多区域、成片状的存在,为云南独有;

2.乔木大叶种茶相比其他产区的茶叶营养成分更高、更丰富;

3.具有特殊的“长寿基因”;

4.多样性的特征。

(二)第二奇——奇在工艺,独特的加工技巧

1.独有的晒青工艺

2.独有的拼配工艺

3.独有的发酵过程——自然发酵

三)第三奇——奇在陈化,品质再造的过程

1.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活”的产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酵过程的渐进,又体现出“变”的特性。这种“变”,不是数量的增减,而是“质”的改变。这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是茶汤颜色的变化。

2.普洱茶陈化过程中香气的有续变化。

(四)第四奇——奇在功效,独特的养生机理

1.普洱茶具备食品的“第三功能”

【营养功能】——即具备茶叶所需要的基础营养素,可以涵盖所有的茶类;

[感官功能】——侧重人们对茶叶中的色、香、味、形等主观偏好,满足人们品茶中的美感和愉悦的享受。

【特殊功能】——即在满足营养(第一功能)又能满足感觉(第二功能)之外,并具有对人体产生调节生理机能的茶品。称为“功能性茶品”,也称“第三功能”。

2.普洱茶“第三功能”的核心是天然植物药用成分的生物转化。

云南普洱茶的加工工艺独特


普洱茶在教科书中被归到了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理由是都属于后发酵茶,然而,普洱茶的加工与黑茶的加工有质的区别。黑茶加工过程中鲜叶至成品是连续完成的,原料嫩度的不同,加工时间长短不一。周红杰、龚加顺、杨行吉等对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的研究表明:普洱茶加工,原料基础不同,鲜叶至成品是间断的过程,云南普洱茶的前身是绿茶中的晒青毛茶。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的最大区别在于加工过程中有微生物的参与,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和保健功效,可以说,没有微生物,就没有普洱茶。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很少注意微生物的存在,殊不知微生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在茶叶大家族中,与微生物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普洱茶,研究表明,在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中微生物起了重要作用。有益的微生物对人体的作用表现在普洱茶上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形成普洱茶良好的品质特征,如甘滑、醇厚和陈香等特点;第二是于普洱茶中生成代谢有益物质以增强普洱茶保健功效,从而造就了茶类中的特色茶品。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青霉属、根霉属、灰绿曲霉、酵母属、细菌类。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有致病细菌。这些微生物中,黑曲霉、酵母菌、根霉属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或加工过程中的优势地位交替变化,由于优势菌群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最终形成了目前普洱茶厂家多种多样风味的普洱茶。

微生物生命活动和代谢产物是普洱茶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渥堆过程中,由于湿热作用为微生物的活动和代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强了酶系活动。又因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使其迅速繁衍,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同时,这些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对茶叶内含成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转化。由此可见,良好普洱茶所具有的甘滑、醇厚、活顺、陈香等品质特点与黑曲霉和酵母在普洱茶渥堆中的主从优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在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下,茶多酚的氧化、缩合,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与分解以及各产物之间的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使得色泽黄绿、滋味纯正尚涩、香气清鲜纯正的晒青毛茶转变为色泽红褐、滋味纯正回甘、香气陈醇的普洱茶。所以,微生物是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普洱茶工艺不是黑茶工艺。如果把普洱茶加工工艺连续地来看,它则应是属于区别于现有六大基本茶类的另一类茶。

感受中茶六堡茶的独特茶气与茶韵


感受中茶六堡茶的独特茶气与茶韵

和朋友吃完晚饭,信步来到一家茶庄,朋友是茶叶发烧友,见了茶叶就心痒痒了,马上提议进去喝杯茶消化消化肚子里的酒肉。最近看报道说六堡茶最能助消化清肠胃,因此专门问茶庄姑娘有没有六堡茶,姑娘笑答:“我们刚进有中茶牌六堡茶,你来的正好。”

入座后,姑娘奉上中茶六堡茶,熟练地开始展示那吸引人的泡茶技艺。香茗在前,看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是品茶者对茶的初步认识和了解,而在我身旁这位“资深茶友”眼中,茶的色香味俱全固然重要,“茶气”与“茶韵”更是评判一盏茶是否优质的“金科玉律”——

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一段恰到好处地注解了饮茶时茶气与茶韵给人的感觉——“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看似离奇的感受,其实包含着茶气与茶韵中自我意识感、平衡感、生命意识感、身体动作感这些感官的感知。

茶气与茶香不同,一般所谓茶气主要是指一款茶的浓度较明显的茶,是衡量一款六堡茶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茶韵则指一口茶汤在口中“品”的过程的后半部分(包括口中停留阶段、咽下阶段和咽后阶段),茶汤对口腔的刺激产生各种感受,并综合其他品茶因素给人的大脑形成的复合感受,包括由此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和由之产生的更为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称之为茶韵。茶韵基于茶质、水以及影响到茶汤质量的各种因素,并综合环境、经验与修养等等所有的一切,让人因品茶而得到的精神享受,因此,也可综合判断一杯六堡茶的总体品质。

听了老友的介绍,我捧起杯中的中茶六堡茶,细细品味起来,真的感觉到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浓而不涩,香而不腻,喉咙间有股清凉回甘的感受,与以前喝过的其他茶叶真不一样。来源:北京晨报

普洱茶陈韵:感性之美


品味普洱茶陈色也一样,全靠品茗者的感性经验。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表现在其层次性的独特口感上,这些独特的口感,就是陈化色味。学习认识而体会普洱茶陈韵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品尝,最好有前辈从旁提示指导。

陈韵是一种经过陈化后所产生出来的韵味,比如我们观看一片茶的颜色,直觉会告诉我们,那是新鲜色感,或是陈旧的感觉。在普洱茶领域中,它的陈色也一样是可以品尝出的。但如果要享受陈色所给予的感性美,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品味普洱茶陈韵的知识和经验,是一门独有的学问,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移转得来,所以显得格外困难和深奥。陈色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的感觉。品酒师手中并没有酒的年份陈化标准,靠酒含在口中,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来感觉酒的陈韵年期。

要从不同年代陈期的茶汤中,去寻找不同年份的陈色感觉。陈色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作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

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色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色中引起共鸣,得到领会,激发思古之幽情,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心灵之美的震撼,你就能感觉到什么是越陈越香了!

普洱茶贮藏独特性的研究


普洱茶是历史名茶。因其独特的加工工艺,使普洱茶具有了贮藏的独特性,即一定时间内可长期保存。在贮藏过程中,普洱茶的价值得以提高,所以,普洱茶具备了饮品和收藏的双重功能。即普洱茶除了具有饮料的属性外,还与文物古董有相同的收藏功能,越是年头久远的越是稀少,价值也越高。科学贮藏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本文就“普洱茶贮藏独特性”作一探讨。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渥堆发酵或长期自然陈化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在各类茶中,普洱茶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以其独特的陈香而誉满海内外。普洱茶的爱好者对普洱茶的陈香要求显著高涨,对刚出厂的普洱茶甚至出厂一段时间的普洱茶不愿接受,因此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存在一个仓储陈化的过程,消费者购买普洱茶后还有一个仓储陈化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对普洱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保健功效不断被认识,尤其是贮藏过程中普洱茶在一定时间内更优,促使普洱茶的贮藏成为时尚。茶叶作为一种食品,应科学贮藏。

一、普洱茶加工的独特性

因为普洱茶加工的独特性使其耐贮藏,具有了贮藏的独特性。它加工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后发酵加工上。它的后发酵加工工艺有两种:一是自然陈化,即将生茶(晒青散毛茶经蒸压成型的紧压茶)贮存于干仓中长时间自然缓慢发酵,使茶叶内的茶多酚物质缓慢的氧化变成陈香显著、汤色红浓明亮的普洱茶。二是人工渥堆发酵,即将茶叶匀堆,泼水使茶叶吸水受潮,然后把茶叶堆至一定厚度,让其自然发酵。其间要不断的翻堆。若干天后,茶叶色泽变褐,有特殊的陈香味,滋味变醇和。

二、普洱茶的贮藏独特性

普洱茶贮藏条件的独特性与其他茶是不同的。

1.其他茶的贮藏条件

(1)低温

温度升高可加速茶叶的氧化(茶叶陈化变质就是茶叶氧化的结果)。高温使茶叶中的一些原可溶于水的物质变得难溶或不溶于水,芳香物质也遭到破坏。据试验,茶叶在-5℃时,氧化过程十分缓慢;在-20℃以下,氧化过程几乎停止,可使茶叶久藏不变。

(2)干燥

干燥是两层含意:一是茶叶在贮藏前,本身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二是环境的相对湿度要低。据研究,茶叶在贮藏时的最佳含水量是3%,含水量越高,茶叶中的有益成分扩散和变化就越快,超过一定限度,茶叶就会变质。因此在贮藏前,应将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3~5%,如抓一小撮茶叶用手指轻轻捻搓,如立即变成粉末,即表明其含水量在此范围内,适宜贮藏。如含水量较高,需干燥处理以后再行贮藏。

(3)密封

氧气易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茶多酚自动氧化,维生素C氧化等。再则,光照加速了各种化学反应,对茶叶的贮藏不利。所以贮藏过程中要密封隔氧、避光。

2. 普洱茶的贮藏条件

(1)流通的空气

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分,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和内含物质的变化,因而可加速茶叶的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置挂在阳台上,否则,茶味都给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所以要有适度流动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另外,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是会变味的。因此,不要将茶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2)恒定的温度

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要刻意地人为设置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20~30℃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阳照射,置于阴凉处为好。

(3)适度的湿度

“现在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忌湿。”何仕华说。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候,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分。

由此可见,普洱茶的贮藏条件和其他茶有着很大的区别。

(二)贮藏的方式

贮藏方式按环境的干燥度,茶叶含水量及作用时间可分为干仓贮藏法、湿仓贮藏法。

1.干仓贮藏法

干仓贮藏法是传统的贮藏方法。利用云南的地理优势、气候条件让其自然陈化,形成“爷做孙卖”子子孙孙循环往复独特的普洱茶文化。经自然陈化的普洱茶具有干茶结实有光泽,叶底活性柔软,汤色栗黄或深栗,新鲜自然的特点。但干仓普洱茶的自然陈化时间较长。

2.湿仓贮藏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洱茶的消费量与日俱增。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需缩短贮藏陈化时间,同时达到传统普洱茶的品质特点,采用湿气陈化就可以缩短时间。按其湿度和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重度湿仓普洱茶、中度湿仓普洱茶和轻度湿仓普洱茶。这种增大了湿度造成自然微生物适生环境,并作用于普洱茶。湿仓处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仿老茶的做法消除苦涩味,降解或聚合的结果。尤其是酯型儿茶素的减少,苦涩味改变最为明显。

研究普洱茶的品质形成需要的贮藏时间,贮藏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普洱茶茶色素的形成。干仓自然陈化的老茶,富于浓厚的文化底蕴。湿仓茶也有一定的市场,发酵时间短满足了消费者寻求口感刺激的老茶风格,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口味要求。但应注意:现代普洱茶是人工发酵茶,经过发酵同时经过仓储陈化后普洱茶的品质风味已经形成,消费者购买后可直接冲泡。若是贮藏没必要继续陈化,若是陈化不必刻意追求湿仓陈化,以免影响茶叶品质。在云南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干仓。消费者在购买到人工发酵茶的普洱茶后可以进行自然干仓陈化。若是青饼想加快陈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制好的温湿度,进行湿仓处理,以达到理想的普洱茶品质特点。

(三)普洱茶贮藏的注意事项

1.最好在干仓中陈化

普洱茶的贮藏方式有两种,根据不同的口味可以选择不同的贮藏方式。但最好干仓,因为不会发生发霉,虽然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砖变为普洱茶,此种情况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3.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吸附异味的能力很强。所以环境必须清洁无异味。放入茶叶之前,可以先洒一把干燥茶叶,吸收空气中的异味。

4.注意包装

为了便于普洱茶贮藏过程的变化,可以采用通风包装。

5.注意普洱茶的寿命

普洱茶的贮藏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的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所以在普洱茶的贮藏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当它的品质特征已经达到了最高点,必须像其他的茶类一样加以密封贮藏。如果在常温,有氧的条件下继续贮藏,就会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也就是说,普洱茶虽然贮藏的时间长,但并非是越陈越香,只能说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越陈越香。

总之,普洱茶渥堆发酵后,还有一个缓慢的后熟过程,逐渐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风味,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其陈香随后熟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根据此特点,普洱茶包装成件后,必须置于干净通风阴凉的仓库内让其自然陈化,以利于后熟作用的缓慢进行。并注意成茶的温、湿度变化,在保持茶叶品质优化的同时注意卫生,力求贮放的环境清洁无杂味,防止普洱茶被污染。对于现代人工发酵而成的普洱茶,最好采用空气流通,湿度较小的方式贮藏。新鲜自然是好普洱茶的基本条件,也只有在云南才能形成干仓自然陈化普洱茶,形成所谓“爷做孙卖”的循环现象,如此市面上才能保持有陈年普洱茶,让世世代代都能享受原生态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