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铁观音茶园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09-29
白茶管理技术 红茶铁观音 铁观音茶汤

白茶管理技术。

近年来,铁观音成品茶在市场上俏销,价格走高,发展铁观音密生茶园,见效快、效益高。但铁观音好喝不好栽,尤以幼龄茶树管理要求最为严格,只有了解掌握铁观音的栽培特性,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措施,才能实现新植铁观音茶树速生快长、高产优质,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铁观音栽培特性1、铁观音根系不发达,根部受伤后不易愈合,抗干旱、抗寒能力差。其须根少,且横向分布多,纵向分布不深。除草、翻耕太深太近易损伤其根系,造成死苗;定植时,土没压紧或定根水不足,或定植后遇上高温干旱,不及时灌溉也会死苗。所以铁观音成活率较低,要比常规茶成活率低25%。

2、铁观音顶端优势强。须及时打顶促分枝,长出更多新生芽叶,才能提高产量。

3、铁观音花蕾多、结果多。大量花果会消耗养分,须及时摘除,否则芽叶生长慢、投产迟、产量低。

4、适应性较差。铁观音对土壤要求较高,只有在粘壤质厚层土壤地,铁观音才能生长良好、品质佳。

二、铁观音幼龄茶园的管理措施1、覆盖防旱护苗。新定植的茶苗,抗逆性较差,既怕干又怕晒。可用稻草覆盖全园,厚度5厘米;或用蘑菇土覆盖,既可降低土面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做好水份管理,满足茶树对水分的需求。

2、及时补苗。铁观音成活率较低,须做好查苗补苗工作,每穴留2株。

3、疏花疏果。当茶苗出现花蕾时,要及时摘除,减少养分消耗。

4、合理施肥。定植前施足底肥的,每年可再施4-5次肥,于每轮新芽萌发时施用,每次亩施复合肥5-10公斤、尿素3-5公斤,离根茎15厘米处挖沟或挖穴施下,并覆土。底肥不足的,应采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于每年冬季结合浅耕施足基肥,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

5、中耕除草。铁观音根系分布较浅,为避免弄伤根系,可采用人工拔草,并把杂草覆盖在茶苗边,同时不能经常翻耕,可于每年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浅中耕除草。

6、整形修剪。采用打顶代剪定型,就是在茶苗定植前留茎20厘米高剪去上面部分。春茶长出来后,采去离土面25厘米以上的顶梢和较长的侧梢,以后在各轮新梢萌发后,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8厘米进行打顶。全年树冠约可提高20-25厘米。WwW.Cy316.coM

7、病虫防治。经常检查茶园,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并严格遵守采收安全间隔期。

精选阅读

新茶园开发与幼龄茶园管理技术


1.茶园土壤准备:种植前土壤要深翻80cm,结合深施有机肥,每亩施厩肥1000-1500kg,使土肥相融,平整后最好再种1-2季绿肥,待绿肥开花下荚时深埋,使土壤熟化,然后种茶。为了防止茶树种植后很难将肥料施入深层土壤,从而影响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需加强底肥的施用。挖深度和宽度分别为30cm的种植沟,沟内于种茶前一个月亩施栏肥5吨和100kg的钙镁磷肥。

2.种植方式和密度:常规生产茶园适宜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单行条栽:行距1.5m,株距0.33m,每穴种3株,每亩茶园约1333丛,需茶苗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大行距1.5m,小行距0.4m,株距0.33m,每亩约2470丛,每丛2-3株,每亩约需6000株茶苗,太密太稀都是不适宜的。

3.移栽: 在移栽时要按种植密度定线,开宽30cm、深40cm的沟,沟底施有机肥,肥上加土后定植茶苗,定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加土后一手轻提茶苗,一手将土压实,茶苗“泥门”平地。定植后要浇1次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每5-7天浇水1次。10-11月或2-3月均可进行移栽。

新定植茶苗根系尚未恢复时,要注意浇水,并及时松土和行间铺草,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伏旱高温期间要在茶苗西南边插上松枝、稻草等遮阳物进行遮荫。移栽当年不施化肥,旱季浇稀薄的粪水3-5次,第2年可开始施化肥。冬季培土壅根,根周围要铺草防冻。

4.定型修剪:移栽后第2年的2月底3月初,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在离地15cm处剪去上面枝条,剪后留养新梢,到第3年春茶前,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修剪,并继续留养,这时千万不能采摘;第4年再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进行弧形轻修剪。5足龄后,当树高达60-70cm以上,树冠幅度80-90cm时,便可逐步投入正式采摘,要绝对防止过早采摘。

5.施肥:采摘茶园每年10月上旬必须及时施下基肥,每亩施100-150kg“百禾福”或150-200kg菜籽饼加30kg中茶1号肥,或1000-1500kg厩肥另加40kg中茶1号肥。追肥用量,幼龄茶园采用按龄定氮,2龄茶园年追纯氮2.5-3.0kg/亩,3-4龄茶园年追纯氮5.0-7.0kg/亩,4-5龄茶园年追纯氮7.5-10kg/亩,分春、夏两季施入。成龄采摘茶园采用按产量定氮,每生产100kg干茶追施纯氮12-15kg,分3次施入,即2月底3月初力争早施催芽肥,5月中下旬追施夏肥,8月底9月初追施秋肥。磷钾肥采用因缺补缺的办法施用。春茶前为了提早发芽,在芽膨大时喷施“爱农”(500倍)叶面肥,或天源氨基酸液肥(300倍)2-3次。夏秋茶期间,为了提高氨基酸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各喷施2-4次“爱农”(500倍)或天源氨基酸液肥(300-600倍)。喷施时注意喷洒叶背,促进吸收。

6.土壤管理: 春天要浅耕(10cm深),以后每茶季结束,都要结合除草进行浅耕松土,疏松因采茶而踏实的表层土壤。伏旱到来之前,应在行间铺草保墒,有条件的地区要进行灌溉防止干旱缺水。茶季结束后结合施基肥和埋草进行行间深耕,深耕时要做到中间深(25-30cm),丛下近根处浅(10-15cm),尽量减少伤根。

7.采摘: 春茶特级龙井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1-3级龙井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芽长约等于叶;4-5级龙井茶的采摘标准以一芽二叶为主,并含有一定比例的一芽三叶及幼嫩的对夹叶。当茶园有5%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以采摘。开采初期应2-3天采1次,细水长流地将符合标准的茶芽尽量采下。春茶生长旺季,新梢生长迅速,当新梢生长超过制作龙井茶采摘标准时,可按制大宗眉茶(炒青)标准采。春茶以采为主,前期不留叶,后期可留一片大叶采,或留一批芽叶不采。常规生产茶园,夏、秋茶按大宗茶标准留一叶采,或分批留叶采。9月初气温下降,秋雨来临,可适当按龙井茶标准采完秋龙井后再采大宗茶。9月下旬或10月初停产封园。

8.采摘茶园修剪: 龙井43分枝密,采摘次数多,养分分散,极易形成“鸡爪枝”,所以要及时进行轻修剪。不生产高级茶,只生产大宗茶的茶园,可以每年或隔年在春茶前(2月中下旬)进行轻修剪,剪去茶丛3-5cm的叶层。如生产名优茶,春茶前修剪会推迟早春发芽时间,影响高档名优茶产量,必须改为春茶后进行轻修剪,或者在越冬前的10月上中旬修剪。据试验,越冬前轻修剪比春茶前轻修剪,春茶开采期提早5-7天,高档名优茶增产14%以上。经过几年采摘以后,小分枝不断增多,结节枝层次进一步增加,茶树高度也不断提高。这时,在春茶后要立即进行深修剪,剪去茶丛15-20cm的枝叶,留养夏茶,秋茶打顶采,采高养低,第2年春即可投产,一般4-5年要进行一次深修剪。经过4-5次的深修剪后,当树势明显衰老,产量明显下降,品质降低时,要进行重修剪或台刈,使茶树更新复壮。

9.防治病虫害: 在生产季节要注意观察,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发现病虫,要及时采取措施。若用化学防治,必须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掌握施药时间和用量,有的放矢地对靶施药。秋末可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以减轻来年病虫的危害。

10.防冻: 每年晚冬或早春要密切注意气象报告,特别要注意“倒春寒”天气。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冻,如茶丛覆盖、熏烟、喷施防冻叶面肥等等。

茶园幼龄期的栽培管理


1、深耕改土。水是组成茶树有机体的重要成分,深耕改土,可以蓄水、保水,确保茶树根系生长发育良好。深耕时,表土、心土不要打乱,分别放在内侧和外沟,填上时表土入沟底,心土铺上面。深耕的深度需在50厘米以上。 2、移栽。移栽时间要因地因品种而定,一般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中旬,或秋末冬初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宜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躁天气或下雨天气移栽。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0.33米,每亩用苗4000余株(3株为一丛)。种植沟内每亩施菜籽饼肥400千克、腐熟畜禽粪2000~4000千克。种苗应选择1~2级苗,起苗前1~2天浇灌一次透水,使苗床土壤湿润,以减少起苗根系损伤。起苗时根系带土,带土移栽,适当深栽(埋没根颈处为适度),不露须根,舒展根系,适当压紧,浇定根水,基部盖松土,铺草覆盖。 3、幼苗期管理。勤锄草、勤浇灌,施薄肥,及时防治病虫,以达到保苗、齐苗和壮苗。幼龄茶园须人工锄草,禁用化学农药,年除草4次,对多年生茶苗,尽可能先在苗际30厘米范围内用手拔草,防止松动茶苗,影响生长,后在行间进行锄草。 4、定型修剪。主要是抑制茶树顶端优势,促进分枝生长,增加分枝层和枝数,培养形成丰满树冠,这是茶树优质高产栽培的基础措施之一。幼龄茶树必须进行三次定型修剪,不同品种,生长习性不同,故整枝修剪技术也不同。一般第一次离地面20厘来处剪出主枝;第二次培养骨干枝,在树高超过35厘米时剪口离地面30~35厘米;第三次形成丰产树冠骨架,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5厘米,要求剪平,剪去弱枝和病虫枝。

“幼龄茶园”管理方法介绍


茶树幼龄期指从定植开始至正式投产这一时期,一般为3年。

(一)肥水管理:茶苗种后第一年,主要工作是保苗,在苗木成活之前不需要施肥,管理的重点是浇水、遮荫、除草保苗。茶苗成活后就可进行常规的幼龄期管理,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树龄小,需肥量不大,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增加施肥量。施肥应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每年追肥3~4次,在芽梢萌动前20天左右,在幼苗傍10~20cm处挖浅沟施入,每次亩施尿素5~15kg,或0.5%~1%尿素液,春追肥时需加施硫酸钾7~12.5kg。每年秋冬季施一次有机肥,施肥量,亩施1000 -2000kg 有机肥或饼肥50 -100kg 加10 -20kg 磷肥。

(二)土壤耕作:(1)浅耕:一般耕深10~15cm,目的是疏松土壤,耕除杂草,一般每年进行三次,即2、3月份,5、6月份和7、8、9月份。可选择晴天结合施追肥进行。茶园壁上的杂草一般以拔除或刈除为宜,不宜用除草剂。(2)深耕一般每年只进行一次或隔年进行一次,也可用隔行深耕的方式进行两年完成,在每年茶季结束后早进行,配合施基肥。一般耕深15~25cm,深耕部位应距茶树远些。(3)茶园覆盖:①铺草覆盖,铺草厚度约10cm,亩用干草1000kg左右。②地膜覆盖:具有保苗全苗的作用,早春可提高土温,防止杂草生长。能有利茶树生长,提高茶叶品质。(4)间作套种:幼龄茶园耕作空间较大,可以套种2~3季绿肥,在绿肥开花前把茎叶割下埋入土中,一般每季绿肥可割青2~3次,绿肥品种主要有印度豇豆、花生豌豆、紫云英、日本草、黄花苜蓿等。梯壁种植爬地兰、黄花茶等。

(三)幼年茶树的定型修剪

茶树幼年阶段的定型修剪,是根据顶端生长优势的原理,采用人为的修剪措施,解除顶端优势,促使良好的骨干枝和树冠的形成。实践证明,幼龄茶树修剪和适宜时期于越冬芽萌发前一个月左右(约为早春2月)进行最好,对土质佳、肥水管理好、且幼树生长快的茶园,可一年定剪二次,分别于春茶前的2~3月间进行一次定剪,于7~9月间再进行一次定剪(但要注意防止高温干旱),生产上采用平剪为宜。(1)第一次定剪。茶苗移栽后当苗高25-30cm以上并有2~3个第一层分枝,并达到上述标准的茶苗占75%时,进行定剪,其定剪高度,灌木品种(铁观音为灌木品种)离地15~20cm处开剪,小乔木(半乔木)品种离地25-30cm开剪。(2)第二次定剪。当树高达到35~55cm时,宜在第一次定剪的高度上,再提高15~20cm开剪,即灌木品种离地30~40cm,小乔木离地40~50cm高度开剪。(3)第三次定剪。宜在第二次定剪的基础上再提高10~15cm开剪,此次修剪的目的主要是 促进形成采摘面。(4)第四、五次定剪。依照不同品种的定型高度逐次在前几次修剪的基础上增加5~10cm左右,一般生产上掌握的定剪高度,灌木品种 80cm 左右,小乔木品种 100cm 左右。

幼龄期间要贯彻“以养为主,适当打顶”的采养方法,可在茶梢生长达到定剪高度以上时进行打顶采,既得到产量,又能促进枝梢成熟健壮,但要坚决防止早采、强采和乱采。

(四)病、虫、草综合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1)农业防治。①开发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②分批、多次采摘新梢,抑制假眼小绿叶蝉、炭疽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③秋末初冬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害虫的种群密度。④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2)物理防治。①采用人 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及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②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③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及时清除杂草。(3)生物防治。①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捕食螨、寄生蜂、食虫鸟等有益 生物。②利用生物源农药防治,以菌治虫,利用日僵菌891防治茶丽纹象甲,利用韦柏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园蚧,利用茶毛虫病毒制剂“8010”防茶毛虫。推广应用霸BTA防治小绿叶蝉。以菌治病,利用农抗101防治茶云纹叶枯病。(3)化学防治。①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②控制施药量,确保安全间隔期。③宜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喷;茶丛下部害虫建议侧位低容量喷雾。④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草甘磷除草剂。⑤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矿物源农药。秋茶季结束后全园喷施0.5-1度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幼龄茶园间作荞麦技术


荞麦全身都是宝:花是重要的蜜源;茎杆可做饲料及沤肥;荞壳也是很好的保健材料;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素、镁、钾、钙、铁、锌、铜、硒等及其他禾谷类粮食所缺乏的芦丁和叶绿素,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可制成城乡人民喜爱的各种辅助食品,有降血脂、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血糖的功效,同时还有清凉、消炎、帮助消化、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荞麦适应性广、耐寒、耐瘠、耐酸,即便在新开垦的土地上都可以种植。其生长期短(60-90天),不需要过多的养分和氮素,在比较凉爽的气候下开花。早在民国年间,荞麦在云南省梁河县山区和半山区就有种植且与玉米、马铃薯和萝卜等轮作。荞麦在晚秋种植,既可弥补前期其他作物的损失,又能充分利用秋季前期和中期的耕地水分和热量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粮增收。梁河县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而干湿季分明(干季为头年1 1月至次年4月,5至10月为雨季),宜茶自然条件优越,但茶区冬春旱情比较严重。全县现有幼龄茶园二万亩左右,大多位于海拔1400-2000m的山区和半山区,其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及高山黄壤性酸性土壤适宜养生长且可达到取长补短目的。荞麦的生长期和盛花期是在秋末冬初,既可避开当地的高温(>26℃)期7-8月及茶树的生长期(3月中旬至1 1月上旬);同时又可抑制茶园杂草的滋生,减少土壤水分蒸腾,且秸杆、落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抗旱、防霜、防冻、肥培地力作用。为提高幼龄茶园管理质量和增加茶农收入、降低茶园管理成本,梁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以茶为主,茶叶主业优先、作物套种合理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认真抓好抓实幼龄茶园间套种矮杆作物的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目前在平山乡幼龄茶园中充分合理利用茶树行间空地间作的荞麦长势喜人,丰收在即。主要关键技术措施如下。

一、 整 地

播种前应首先对所选茶园结合定型修剪、除草、施肥进行一次全面中耕,以达到疏松土壤、去除杂草、肥培地力的目的。茶苗根部附近用手拔除杂草,苗根30cm以内浅锄6~7cm松土除草,在30cm以外的行间进行20-30cm左右的深耕,并翻土埋草(剪下的枝叶),同时亩施人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kg或复合肥15~20kgo提土培根,敲碎土块,做到地面平整、表土疏松、清除杂物。

二选种及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因地制宜选用甜荞或苦荞。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弃除瘪粒、破损粒、小籽粒,选留粒大饱满、均匀、种皮为淡绿色、无病虫、无霉变的新种。

2.播前种子处理:种子处理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保证全苗、壮苗。方法有晒种、浸种、拌种等。晒种是在播种前选择晴天连续晒种1-2天,进行阳光紫外线消毒;浸种有提高出苗率和减轻病虫害作用,用35-40C的温水浸种10-15min,浮粒捞出弃掉,再把沉在下面的饱粒捞出凉干即可;拌种是取3~5kg草木灰在水中浸泡1-2天,在播种当天用草木灰液喷撒种子,10kg种子洒草木灰液lkg,并把草木灰残渣混在种子中拌匀,经3-4h后种子不结块,即可播种,能提高产量。

三、适时播种与合理间作

1.播种时间:秋季中后期,即9-10月,宜早不宜迟。

2.播种量:3.5-4.Okgi亩。

3.播种要求及方法:做到不毁茶园、不占茶带、不伤茶苗、从行间居中套作。每两条茶行间采用人工开浅沟条播或穴播为宜,开沟或打塘的深度为5~10cm;采取顺沟均匀撒播或按塘距20-25cm左右穴播;播种后,浅土覆盖,覆土2cm为好,不要超过3cm,这样有利荞种破土出苗。荞麦种植行与茶树不能靠得太近,至少应有30cm以上的距离,以不影响茶园生长。

四、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1.除草:在幼苗长至6-8cm时,结合间苗(使苗分布均匀)进行第一次人工除草;第二次在开花前进行,并结合培土,可防 荞麦倒伏,有利高产。

2.病虫害防治:秋荞的生长期间,大都避开了病虫害白高峰期,相对其他作物来说,病虫害不是特别严重。以开花其防虫为主,苗期防虫为辅。若发现危害时,应及时对症下药对粘虫、草地螟和钩刺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2001倍液喷雾;还可用功夫、敌杀死等农药兑水600-700倍液啦雾防治。蚜虫用0.3u/o莫比郎3000倍液喷雾。

3.授粉:荞麦属异花授粉作物,开花时以昆虫、风力主粉为主,并结合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盛花期进行人-授粉,时间以晴天早上9:00~11:00为宜,两人拉着长绳或1‘竿横向轻动植株达到授粉目的,一般2~3天一次,要进行2-3次。

五、适时收获

由于荞麦植株上下开花结实的时间早晚不一,籽粒成褰不一致,边开花边结籽,又易落粒,故不能等全株成熟后才趔行收获。当荞麦全株的籽粒有扔以上变成黑褐色时,就面收割。提倡清晨收割,收割时轻割轻放,就地脱粒。脱粒后术荞杆均匀覆盖在茶行间,上用少量泥土散压可起到增温、侈湿、防霜、防冻、防草和培肥土壤等作用,有利于茶苗安全走冬及下年春茶发育成长。幼龄茶园的管理是建立丰产茶园的基础,通过实践证明:幼龄茶园冬季套种荞麦是一项稳定茶产业、增加农民出入的好举措。

幼龄无性系茶园夏秋季管理、茶叶生产技术要点


近四年来,我县共新建茶园三万余亩,其中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当前部分先期新建的已进入初采期,一些地方已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有部分茶园,因管理、采摘、加工、销售诸方面工作未能全面跟上,茶树长势、生产效果,不甚理想,必须高度重视。夏秋季节,特别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 修剪施肥。春茶前未修剪茶园,一律在五月中旬前全面修剪并施肥。标准按茶叶局下发有关技术资料执行。对两足龄以上、春梢未及时采摘茶园,要先打顶采尽一芽二、三叶鲜叶,加工绿月茶或炒青,减少浪费、增加收入,然后再行修剪。

二、合理间种。幼年茶树,树冠较小,覆盖率低,可以在行间种植部分株型较矮的豆科作物或蔬菜。通过间作,既可以增加土地产出,又可抑制杂草、保墒防旱。

三、 生产加工。茶厂要利用春夏茶间隙搞好设备配备检修、夏秋茶市场拓展工作。根据茶树育芽状况,及时采摘,充分生产加工,增加茶农和茶厂收入。可以生产的茶叶品种有:芽茶(采单芽)、翠兰茶(采一芽一、二叶初展,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绿月茶(采一芽二三叶和初生马口叶)等。

四、 施肥铺草。到九月上中旬(北坡及高寒山区可提前二十天左右),重施一次基肥,如饼肥、沼肥、厩肥、人粪等,并封园养树。在冬季到来之前,利用农作物秸杆或山林槎草铺于茶树行间增温防冻,保护无性系茶树安全越冬。

幼龄茶园管理与速成高产措施


茶树种植后,在幼龄阶段,通过合理定型修剪,加强培育,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以及防治病虫害,培养壮、宽、密、茂的树型结构,就能取得速成高产的效果,同时也为今后的高稳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各地各茶区的经验,幼龄茶园应主要抓好以下几条技术措施。

1、抗旱防冻,保苗全苗。茶树是一种喜湿厌水,需阳耐荫的亚热带作物,旱热往往使茶苗叶片遭到焦枯脱落,严重时整株茶苗被晒死,因此,要经常浅耕松土,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避免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并在6月下旬亩施用200公斤左右七、八成稀的人粪尿。大旱来临前,就地取材在茶园行间铺草复盖,茅草、树叶、麦杆、稻草等材料,这是茶区多年的传统经验,国外也广泛应用。利用茶园周围的青草、小杂树等进行割青复盖,既能抗旱抑草,又有利于水土保持,这些青草等腐烂后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还能增加土层,疏松熟化土壤。有条件的场、专业户在6月上旬大旱来临前,采用松枝,绿肥杆、铁芒萁等材料插在茶苗西南向17-20cm,能起到降温、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在旱情长期威胁情况下,还可采用喷灌和灌溉的办法来保全苗。

茶树原生长在亚热带温暖的环境中,形成了喜湿怕寒的特性,它不怕风吹雨打,只怕低温霜冻,茶树冻害使幼苗细胞间水分结冰,形成“冰晶”使细胞内原生质遭到机械损伤;严冬空气干燥、阳光辐射又使茶苗蒸发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充,特别当风雪交加、土壤冰冻时威胁更大、常使抗寒性差的品种幼树根劲处出现裂伤状冻害,严重时树皮脱落直到茶树死亡。因此,在寒潮霜冻来临前,在茶树根颈部培土10厘米左右,到第二年春天再扒开,有条件的最好在茶行间铺上覆盖物。在秋冬季增施厩肥、堆肥、焦泥炭等热性有机肥料,并配合施用磷钾肥,既能提高土温,又能增强茶树抵抗力。在行间套种紫云英,圆叶决明,简舌腕豆等秋、冬季绿肥时,绿肥要提早播种、及时管理,扩大越冬前地面覆盖度。此法可比不套种绿钯的提高土温2~3℃;此 外,对长期遭冻害的茶园,应在茶园的西北方向风口处,设置挡风障和营造防风林。

2、茶园土壤耕作与覆盖。茶园土壤耕作,能够疏松土层、减少根系生长过程中的机械阻力;增强土壤通透性和蓄水能力;切断土壤毛细管道、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耕除杂草、避免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及茶园病虫害的滋生蔓延。耕作中配合施有机肥,利于土壤熟化,为高产优质创造基础条件。同时,应注意不当耕作,会造成坡地茶园土壤的冲刷,加速土壤有机质的消耗,在损伤较多根系的情况下,还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这样就失去了耕作的意义。

在耕作技术下应掌握:①彻底除去杂草、力求把杂草埋入土中做肥。②根据茶树根系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耕作深度和范围,少伤根系,并结合施肥使伤根快愈。③选择适当的耕作时间、配合铺草覆盖等管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让耕作发挥其最大效益。

具体分浅耕和深耕两种:

①浅耕,一般耕深10~15cm,茶行中部土壤可耕深些,而靠近茶头部分则应浅些,幼龄茶树由于根系分布浅则更应浅些。浅耕目的是疏松土壤,耕除杂草,大约每年进行二至四次。若每年进行三次的可在二三月春茶萌发前(惊蛰至春风)、五六月春茶采后(小满至芒种)和七八月夏茶采后(小暑至大暑),选择晴天结合施追肥进行。多雨季节,浅耕锄下的杂草容易再生复活,把草分堆埋入土中去效果好。一般选雨后旱前进行为好,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耕除后吸收更多的雨水供茶树利用,达到抗旱目的。茶园梯壁上的杂草一般以拨除或刈除为宜,不宜削除,否则会导致梯壁逐年内移或崩塌。同时对于一些葡匐性藤蔓植物加以保护,以免土壤侵蚀。耕作时,可用四齿耙,具有少伤根的优点,采用机械耕除的可选用C-12型茶园耕作机。

②深耕,深耕结合施有机肥,有利于土壤熟化、根系下扎、增加土壤孔隙;提高蓄水力。一般每年只进行一次或隔年进行一次,也可用隔行深耕的方式,进行两年完成。在每年茶季结束后早进行,配合施有机肥,使受伤根系在翌年春茶萌发前基本恢复。一般耕深20~30cm,结合开基肥沟。幼龄茶园深耕部位应距茶树远些,近茶头的土壤耕浅些。衰老茶可适当地多除去部份粗老侧根,多施肥,促进新根再生而更新茶树作用。

③茶园覆盖,A、铺草覆盖,茶园铺草是项简单易行的土壤管理措施,凡有草料来源的地方都可采用。如山野青杂草,稿杆、芦苇、树皮、木屑、落叶等均可就地取材。茶园铺草可以防止土壤冲刷,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源,防止杂草生长,保蓄土壤水分和稳定土温等作用,能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铺草厚度应达10cm以上,每亩用干草1000公斤以上,如草料不足,也可以幼龄茶园及增产潜力大的茶园上应用,待铺草腐烂后也可埋入土壤、增加有机质。B、地膜覆盖,特别是幼龄茶园的保苗全苗有一定作用,主要是早春可提高土温,利于茶树萌发生长;防止杂草生长,集中养分供应幼树生长,还能提高茶叶品质,但因地膜价格高,成本高很难全面推广。

3、合理施肥

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了施肥对于茶树的培养壮苗,提早成园,延长茶树生长年限及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的成效。

①茶树的营养特性

茶树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胛、钙、镁、硫、铅、锰、铁、锌、铜、钼、硼等多种,其中碳、氢、氧营养,茶树可以从水和空气中取得,在施肥上不予以考虑。此外,其余的营养成分主要靠茶树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其中茶树对氮、磷、钾消耗量最大、土壤中往往又缺,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氮磷钾三要素中,以氮的增产作用最为显著(见表一),它比不施肥的增575%;而单施磷和钾的处理比不施肥的增产仅有103%和122%;增产幅度最大的数全肥,即氮+磷+钾的处理,它比不施肥的增产861%。以(表一)可以看出三要素增产的大概次序是:氮+磷+钾>氮+磷、氮+钾>单施磷、钾或磷+钾。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料、品质很关键、其品质是受茶树品种、栽培技术措施和制茶工艺等综合影响的结果。施肥作为栽培技术措施之一,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目前看法不甚一致。从国内外有关研究的资料来看,三要素用量和比例对品质有较大影响。如施氮,能提高茶鲜叶中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含量,对绿茶的品质有所改善;若施氮过多,每亩一次施15公斤以上的水平,则能使鲜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下降而影响红茶的品质;然而,在增施氮肥,再施磷钾肥的情况下,则可使由于过多地单施氮而降低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给红茶品质造成不利的影响得到弥补。(见表二)。

②茶树对三要素养分的吸收特点。

根据测定,茶树吸收氮、钾的高峰期在每年的4月至9月,磷在4至6月和9月有吸收高峰。按经济施肥学观点,肥料应在作物吸收高峰期使用,考虑常用茶园氮(以硫酸铵为例)磷(以过磷酸钙为例),钾(以硫酸钾为例)肥的性质对肥料施用作出如下建议。至于其他品种三要素肥料据其性质作些参考,一般就可以了。

A、氮肥 氮肥在土壤中易流失,应分次施用。每次用量的比例可根据产量多少分配,施用时间安排在各茶季之前,一般在春茶前、夏茶前、秋暑茶前和采摘结束后的基肥。

B、磷肥 磷肥在土壤中易被固定, 以肥料利用率出发,应在施基肥时与有机肥拌匀后施。

C、钾肥 钾肥可以以交换性钾形式保持在土壤里,只要分春、秋二次施用即可。尤其是高产茶园和土壤缺钾的酸性红黄壤土,应施钾肥,以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

③幼龄茶园的施肥技术

茶园的施肥种类有基肥和追肥两种。幼龄茶园依苗龄不同,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每年应施入15~3吨厩肥等为基肥。追肥:一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氮肥5公斤左右(或稀人粪尿250~400公斤)于春茶前或春茶后一次施入;二龄茶树全年施标准氮肥10公斤左右(或稀人粪尿400~500公斤)春茶前施60%,春茶后施40%;三、四龄茶树全年亩施标准氮15公斤左右,可于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分别施50%、30%、20%;五、六龄茶树则以开采后的茶叶产量每生产干茶100公斤则施用纯氮20公斤,但也不是施越多越好,具体可参考表3。

4、幼龄茶树定型修剪

幼龄茶树定型修剪是抑制茶树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技生育和腋芽萌发;培养骨干技,增加分枝层次;以达到培养茶树形成“壮、宽、密、茂”的树型结构,扩大采摘面,增强树势的目的,为高稳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①定剪时间:一年春、夏、秋季皆可进行定剪,但以春茶茶芽未萌发之前的早春2、3月定剪为好。此时:A、茶树经过冬眠阶段,根部与土壤中积存丰富的养分,为新梢萌发再生提供了物质基础;B、时机好,适温多雨病虫少,有利于剪后前期新梢的整齐萌发与健康生长;C、生长期长,有利于当年培养强壮的骨干枝。有些生长迅速的品种还可于七月间进行第二次定剪,即一年可剪二次。

②定剪次数:根据茶树品质、植株高度与分枝情况而定,一般幼龄茶树需进行3-4次定剪。

③定剪高度:因树、因品种不同。第一次定剪在茶苗高30cm以上时,离地15-20cm处水平剪去;第二次要离地30-40cm(在原剪口提高15-20cm左右)剪去;第三次离地55-60cm左右剪去;第四次在离地60~70cm左右处剪成弧形,培养树冠。

一般一年定剪一次,如低海拔,肥培管理好,幼树生长迅速的,也可一年定剪2次。

④剪后管理:为了弥补茶树因修剪受到创伤,剪后要加强肥管,增施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以保证剪后萌发生长。

幼龄期间要贯彻“以养为主,适当打顶”的采养方法,可在茶梢生长达到定剪高度以上的进行打顶采,既采摘得到产量,又能促进枝梢成熟茁壮,坚决防止早采、强采和乱采。

幼龄茶园的栽培技术


茶叶和中药材是柘荣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探讨和摸索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有效栽培技术,笔者协同县经作站同仁经过详细调查研究,于1998年起在幼龄茶园中间种生长期短、植株直立、株体矮小、根系分布浅的中药材——白术、旱半夏,即在新植茶园间种白术,在2~3龄茶园间种旱半夏。间种结果表明,间种白术,每亩可产白术100~130kg干重;间种旱半夏,每亩可产旱半夏75~100kg干重。两者亩增纯收入在800~1200元,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白术的间种技术

白术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直立,高度为25~40cm,生长期为10~11个月,以根状茎入药。由于白术种植地块不宜连作,而且白术植株较旱半夏大,因此把白术间种在常规种植的新植茶园中。

1、适时栽种。选择表皮细嫩,顶芽饱满健壮的根状茎注意不损伤外皮,在12月至次年2月间进行栽种。种植前,幼龄茶园应先在行间深耕25~30cm,然后整畦开穴,穴深8~10cm,行距20cm,穴距15cm,同时施入基肥亩施饼肥50~60kg,稍加土盖肥后放种白术,放种时应顶芽向上,须根理直,最后盖细土2~3cm即可。亩用种白术30kg。

2、中耕除草。白术幼苗出土后要中耕,以疏松表土,清除杂草。5月中旬后,植株生长进入旺盛期,不要再中耕,行间杂草要用人工拔除。生长中后期,需结合追肥培土1~2次,以防根茎外露。

3、追肥摘蕾。白术一般需追施2次肥。第一次在幼苗期,每亩施硫酸铵10kg;第二次在盛花期,每亩施复合肥30kg。白术供药部分为根状茎,为了使营养集中到根茎部,花期现蕾时应及时将花蕾摘除留种除外,以减少养分的消耗。摘蕾一般要进行3~4次。

4、病虫防治。白术病害主要有锈病和根腐病。锈病可用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防治,根腐病用50%退菌特7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及术籽虫。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术籽虫用80%敌敌畏800~1000倍液防治。

5、及时采收。白术在种植当年11月上旬就能采收,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在白术植株茎叶硬化易折断、茎秆枯黄、叶片紫红色时。收获的根状茎应在去除须根、洗净,并切片、晒干(或烘干)后销售。

二、旱半夏的间种技术

旱半夏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为15~30cm,生长期为10个月,以块茎入药。因旱半夏较适宜在荫蔽环境中生长,所以把旱半夏间种在2~3年生的幼龄茶园中。

1、适时栽种。旱半夏采用块茎栽植,一般选择直径为12~15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块茎,在2月中下旬栽种。种植前先在幼龄茶园行间深耕20~25cm,然后整畦开沟,沟深5~6cm沟底要平,并施入基肥,亩施饼肥50~75kg,最后按行距20cm、株距3~5cm摆放块茎,每沟摆两行,芽头向上,盖土稍压即可,亩用块茎100kg。

2、田间管理。旱半夏栽后约20天出苗,待苗出齐后就要中耕松土、除草,中耕深度不应超过5cm,因旱半夏的根主要生长在12~15cm的土层中,中耕过深会伤及根系。从出苗至5月中下旬应控制水分,以促进地下部生长,并提高抗旱能力。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追肥,亩施饼肥80~100kg,加5kg尿素;8月份倒苗后,当旱半夏出新苗时,再亩施饼肥50kg。除留种外,旱半夏也要摘花穗,摘花时间在5月份花穗刚抽出时。

3、病虫防治。旱半夏的主要病害是叶斑病,可选用65%代森锌5000倍液防治。主要虫害为红天蛾,可选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

4、及时采收。在10~11月旱半夏叶片发黄时采收,采挖回来的旱半夏块茎应按大、中、小分开,放入筐内或麻袋中切忌暴晒,否则不易去皮,置流水中用棍棒捣搓或踩踏,使其外皮脱尽呈白色,然后晒干或烘干待售。

在幼龄茶园中间作白术、旱半夏,不仅可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增加产出,而且对茶园也有许多好处,如间作物的部分根、茎、叶入土腐烂后可以增加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早春能提高地温,减轻或防止茶树冻害;雨季能拦截径流,蓄水保土;平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可减少茶园管理环节,省工降本。总之,在幼龄茶园中间作白术和旱半夏药材,是一举两得的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