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茶早”高效良种茶园速生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09-30
花茶技术 白茶技术 白茶管理技术

花茶技术。

良种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提高茶树良种化水平,是实现茶叶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安徽省舒城县农业局选育的“舒茶早”茶树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型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适制绿茶,抗性强,适宜长江南、北茶区,2002年被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审定编号为国审茶2002008。

舒城县已有40h㎡“舒茶早”良种园进入盛产期,实践证明,舒茶早芽叶生育力强,发芽早、整齐,长势旺,产量高,春茶萌芽一般在3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春茶每667㎡产名优茶达50kg,产值达3000元左右,全年每667㎡产量可达250kg。由一效益好,各地正在大力发展“舒茶早”良种园,根据舒城县的实践,现将“舒茶早”高效良种园速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基地选择“舒茶早”茶树良种园选择生态条件良好,坡度在25℃以下,pH值在4.0~6.5,根部能达到的底土(100cm左右)都要保持一定的酸度,土壤中游离碳酸钙含量低于1.5%,土层深达1m以上,表土疏松层40~45cm,有机质含量2%以上,生物活性较强。年降雨量在1500cm左右,生长期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大气温度80%~90%,具有良好的通气、蓄水、保肥、保温条件。

二、茶园规划茶园规划要有力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要对地形、土质、水源、道路和生态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

当茶园坡度在15°~25°适应修建水平梯形茶园,体面以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为准,平地和坡度15°以下缓坡地等高开垦。

三、定植沟规划,施工及施底肥“舒茶早”长势旺,产量高,宜采用宽行条植(一般在定植前1个月完成开沟吊槽)。以行距150cm左右,开种植沟宽50cm、深60cm,将表土与心土分开放,向沟内覆土时,先覆表土,后腹心土。

开好宽50cm、深60cm沟后,667㎡施饼肥200kg与土拌匀后,覆30cm厚土层,再667㎡施饼肥200kg与土拌匀后,服10cm厚土层。这样形成一个离地面深15~20cm的凹形定植沟,以待良种苗定植。

如果开沟不深,底肥不足,会出现茶苗生长势弱、芽叶瘦小等不利情况。

四、良种定植1、定植时间确定移栽适期依据,一看茶苗生长动态,二看当地气候条件。当茶苗进入休眠阶段或茶苗发芽前,选择空气湿度大和土壤含水量高时期移栽茶苗适合。以10月下旬、11月上旬或3月上中旬为移栽茶苗的适期。长江以南、江淮之间可选择10月下旬、11月上旬定植;长江以北茶区可选择3月上中旬,以免长冬低温冻坏茶苗。

2、起苗选择苗高20cm以上,茎杆粗壮,根系发达的健壮茶苗。起苗前1d,用水润透苗圃园,以便起苗时多带土少伤根。起苗时应对茶苗进行挑选,大小苗分开捆起,并及时运输、定植,自起苗后72h内定植完。茶苗运会后,要摊放于避风阴凉处,并早、晚各喷1次水于叶面,以防茶苗水分过多散失。

3、定植技术茶苗定植采用凹沟深栽法,凹沟是指前面开挖的低于地表15~20cm、宽约50cm的定植沟。按行距150cm,株距33cm,每穴2~3株,大小基本一致,稍分开距离,每667㎡3000~4000株。定植后,最好将茶苗根系理直并在黄泥浆里蘸一下,立即扶正于定植沟内并填土,当填到泥门时将茶苗扶正轻轻上提,使根系自然舒展,踏实周边泥土,浇足定根水,使茶苗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在覆心土至超出泥门8cm左右,距地表10cm处。

凹沟深栽法对于干旱少雨的地区起到抗旱保苗作用。

五、幼年茶苗管理“舒茶早”幼年茶园管理总体目标是:第一年以保证成活和培育壮苗、全苗为目的,主要掌握冬季抗寒保温,夏季抗旱保湿;第二年以培养高产树冠骨干枝为目的;第三年以养蓬为主,适当采摘。

1、铺草茶树定植完成后,应在根际周围铺草4~5m厚,既能延缓地表失水,防止水土流失,保湿保墒,又能防止地温突降,同时还能抑制杂草萌发、生长。

2、间作幼龄茶园茶苗矮小,行间裸地多,土壤熟化程度不高。保水、保肥及抗逆性较弱。科学合理的行间间作,尤其是绿肥作物,可以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有利于茶苗生长发育。作物根系可以固定表土,减轻水土流失;作物茎叶可以适度遮阳,减少水分蒸发;冬季适度挡风,从而减轻茶苗冻害。

幼年茶园间作要以培育高产优质茶园为中心,采取相应措施,合理间作。①选用以豆科作物如蚕豆、豌豆、紫云英等为主的作物品种,禁止间作肥水消耗大的作物。②适时间作,合理密植:一是科学安排茬口,冬季豆科、绿肥等在10月底播种,次年4月割草翻压;夏季绿豆、红豆等梅雨季节结束后播种,秋季豆荚收获后翻压。二是合理密植,给茶苗生长留有充足的空间,避免郁蔽。③保证播种质量,加强田间肥、水、病虫草害等管理。

“舒茶早”良种长势旺、成园块。因此“舒茶早”良种园第一足龄可合理间作,第二足龄应停止间作,培养树势。

3、定型修剪定植后应立即在离地15cm处进行第一次修剪、培养树冠;次年8月或定植后2月中下旬在离地25cm处进行第三次修剪;第三年7月上中旬或定植2足龄后2月中下旬在离地35~40cm处进行第三次修剪;第四年按生产茶园进行修剪。

4、肥水管理及耕作茶苗定植后,如干旱无雨,一般需7~10d浇一次水,须连浇4次,以后根据茶苗生长情况适时浇水。

幼年茶树第一年一般不需施肥,第二年施纯氮8~10kg,第三年是纯氮12~15kg,分春、夏、秋3次施入,做到前促后控。春季施40%,在2月中下旬结合浅耕进行,深度一般在7~10cm; 夏季施45%,在5月中旬结合上旬结合深耕进行,深度一般在15~20cm;第三年起在10月上旬结合深耕亩施农家肥2000kg、饼肥150kg作基肥;第四年进入生产茶园管理。

5、病虫害防治参照生产茶园管理。

六、生产茶园管理1、越冬前茶园行间铺草冬前行间铺草不仅对茶树防冻有积极作用,而且春季有利提高地温,保水增墒,防止雨水冲刷,有利于茶芽早发,另外草料腐烂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改良土壤结构,一般铺草8~10cm厚,每亩需用草1200kg左右。

2、修剪茶树修剪是塑造丰产优质高效树型的重要手段,通过修剪,改变和刺激茶树生理平衡,抑制顶端优势,控制高度,促使树体侧枝生长发育,培育矮而宽的采摘蓬面,从而达到采摘面大,提高采摘指数,芽头壮而密的目的。

修剪时间一般是5月上中旬(春茶结束后),春茶后机剪,茶树蓬面平整,发芽整齐,便于夏、秋茶机采。开采园地一次修剪,一般离地55~60cm或以剪蓬5~10cm为宜,第二年修建离地80cm修建,以后每年在上一次剪口上提高2~5cm,最后确定树高90cm为最佳定剪。

3、施足及耕作科学合理,种类搭配,用量适当,适时施肥。“舒茶早”产量高,全面667㎡施尿素100kg,是其他良种园施肥量的1.3倍左右,一般分春、夏、秋三季施入,秋季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具体要求为:①早施催芽肥:“舒茶早”良种发芽早,3月上旬萌发,故催芽肥要在2月上旬前施入,以利茶树根系吸收,促进早春茶芽萌发、生长,一般每667㎡施尿素40kg,结合浅耕进行,深度一般在7~10cm,施后覆土。②适时喷施叶面肥:叶面喷施是茶树营养的一种补充,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能促进芽叶早发、壮发,一般在2月中旬及茶树采摘前10d左右各喷1次,应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3点以后喷施,8h内遇雨应补喷;叶面叶背都应均匀喷雾,一般选用茶叶特效营养液、氨基酸微肥等喷施,配制时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③及时追肥:由于春茶生产是茶树体内消耗了大量能量,春茶后要及时给茶树补充营养,一般在5月上中旬,667㎡施尿素45kg,结合中耕进行,深度在10cm左右,施足覆土。④深秋重施基肥:茶树深秋施肥对次年春季茶树越冬芽早发、壮发起关键作用,以有机肥为主,配施一些速效氮肥,一般在667㎡施农家肥1500kg、饼肥150kg、45%复合肥40kg,结合茶园深耕进行,在行间沿树冠垂直边缘开沟深20cm左右,施后覆土。

4、适时提早开采茶园早采、嫩采,具有增加发芽伦次,发芽密度,提高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具体采摘要求为:一是按标准、分批、及时采。一般当树冠有15~20个芽头/0.1111㎡,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二是采用提手采,不能采用掐采,以防止红梗、降低茶叶品质。

5、病虫草害防治茶树病虫草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残降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一般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掌握防治适期施药;严格按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严格按要求选用吡虫啉、BT制剂、苦参碱、昆虫病毒制剂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六六六、氰戊菊酯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小编推荐

油茶速生快长栽培技术


目前正是南方油茶种植准备工作的关键时候,农户推广应用油茶速生快长栽培技术,可以达到缩短油茶生长期限,提早开花结果,比一般种植油茶6-7年开花结果可提早3-4年,这是一个很有推广价值的做法,其详细技术如下:

一、整地:采用大穴回表土、水平通带的方法进行。秋季清山,全面铲地晒干并堆烧草皮泥。打大穴,长宽深为1×0.8×0.5米左右,穴内填满表土并混合一些草皮泥。填表土的关键是要高于周围地表10厘米,以免表土下沉后穴内低于周围地面而形成积水。穴内表土下沉,油茶苗成活率低,这是直播苗发芽后不久便有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雨水过多,表土下陷会造成积水,对油茶成活生长很不利,即使成活,也会生长不良。

二、造林:用一年生平均苗高30厘米的粗壮、根系好的实生苗,在苗木冬末春初新芽未萌动前进行造林。株行距为3.0×3.5米或2.5×3.0米,亩植60-80株。苗木种植深度比在苗圃地要深4厘米左右,选择阴雨天进行,成活率可达95%以上。

三、管理:造林的第一年间种黄豆或花生,但间种的作物不能过近树根,一般要距离30厘米。若作物种根距离太近,油茶幼苗会因作物阴蔽而死。当年5-6月,每株茶树施用磷肥混碳铵0.05公斤,在阴雨天进行。每年冬季应施上适当的堆肥和火烧土。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只要加强管理,提高苗木长势,会很少有病虫害发生。个别植株有少量炭疽病,可用人工摘除病叶即停止病害蔓延。

茶树良种乌牛早优质栽培技术


一、特征特性

该品种无性繁殖,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植株大小中等,树姿半开张。原产浙江省永嘉县罗溪乡。叶绿色,有光泽,椭圆或卵圆形,茸毛中等,叶面微隆起。芽叶尚壮,一芽三叶,百芽重40.5克。一般3月中下旬发芽,开采期早,育芽力和持嫩性强,抗性强,结实少,单产高。适制绿茶和扁形绿茶,品质良好。适宜在绿茶区作搭配品种种植。

二、栽培技术

1.栽植规格 采用一二条的条栽密植,每亩种1500~2000丛,每丛2~3株,每亩需茶苗4000~4500株,行株距为1.5米×0.33米。

2.种前土壤深翻,分层施入基肥 深翻50厘米以上。亩施基肥量,厩肥2000~2500千克,菜饼50~100千克,磷肥25~50千克,厩肥施入下层,磷肥施入上层,饼肥居中。

3.开种植沟 茶苗定植前应先开好种植沟,以便苗木运到后能及时定植。一般可预先开沟深30~45厘米,宽30厘米,定植前适当修整。

4.移栽,浇返青水 移栽时苗要扶正,每株稍微分开,使茶苗根系在穴内能自由伸展,另一手填土,立稳苗木,继续填土,填到一半时,用手压紧根际土壤,使土与根系紧密结合,后再继续填土,填至根颈处为止,再充分压紧土壤,移植深浅要适当。茶苗移栽后应立即浇1次水,过数天苗返青后,再薄施人粪尿或0.5%~1.0%浓度的尿素液1次,促进根系生长。

三、移栽后管理要点

茶苗定植前土壤已进行深翻,一般可视杂草发生情况每年进行1~2次,深度以7~10厘米为宜。秋冬季节注意防旱、防冻、补缺和淘汰劣苗。

植后第2年亩需施纯氮10千克,第3年25千克,第4年30~35千克,以后年份按每年生产7~8千克茶施纯氮1千克计算,氮磷钾比例为4∶1∶1,按基肥40%,追肥60%分次施用,并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第1次定型剪高度为离地15~20厘米,第2次定剪在第1次高度上再提高15~20厘米,经过2次定剪后,每年只需轻修剪即可。第1次定剪后,长至40厘米以上的进行采摘,春茶多留,二茶少留,秋茶不留。3~4年生时,春茶留2叶采,夏茶留1叶采,秋茶留鱼叶采,以后视树势酌情留1新叶采,将树高控制在70厘米以内。

茶园速成栽培技术


无性系良种茶园速成栽种技术,具有提高新茶园茶树移栽成活率,使新建茶园提前投产、提早开采,促进形成高产高效花园等作用。试验表明,一般定植后第3年,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茶30公斤左右,第4年即可进入丰产期,每667平方米产茶70~80公斤。具体技术如下:1.选择适用良种选用的良种应具备早生、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制性广等特性,并将早、中、晚无性系品种合理搭配,提高市场应变能力。2.适当密植,凹沟深栽①开种植沟。选择宜种茶树的地块,平整园地。采用双行条栽的茶园,按大行距100~120厘米确定茶行,然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沟宽50厘米、深50厘米,底层挖松10厘米;单行条栽茶园按行距110厘米开种植沟,沟宽30厘米、深50厘米,底层挖松10厘米。开沟时要求将表土与心土分开放,沟内先覆表土,后覆心土。②施基肥、覆好土。在种植沟内施足基肥,底层每667平方米施堆杂肥、牛猪栏粪2吨,然后覆土10厘米,并拌和,再覆表土10厘米;第二层施入饼肥或茶树专用肥100公斤以上;最后回填生土10厘米。间隔一段时间,待肥、土下沉后,留下20厘米左右深的凹沟,等待种植。③栽植。将茶苗分成大小两类,分别栽植。采用双条栽,小行距33厘米,丛距30厘米;单条栽丛距33厘米。茶苗双行错开排列在种植沟内,每丛2株,理直根系,扶正茶苗并覆土,用手轻提茶苗,让根系自然舒展,然后覆土,踏实,浇足定根水。在离茶苗根颈部8厘米外施上面肥(茶树专用肥或复合肥)再覆土,种植沟凹陷距地面10厘米。“凹沟深栽”能起到暂时的蓄水作用,稍有干旱,表土失水也不致于影响根系失水,这是抗早保苗的有效措施。3.提前完成三次定型修剪定植后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以减少茶苗的水分蒸腾,高度掌握在15~20厘米。第二次定型修剪可在茶苗定植后的次年8月份,或定植一足龄后的2月中下旬进行,临剪高度在第一次定型的基础上提高10~15厘米。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一年的早春或7月上中旬进行,高度在第二次基础上再提高10~15厘米,总高度掌握在45厘米左右。通过三次定型修剪,基本可培育出良好的骨干枝,为高产打下基础。4.强化苗期管理第一年以保证成活为目的,主要掌握冬季抗寒保温、夏季抗旱保湿,适当施用稀薄肥料。抗寒保温可在茶行铺草,667平方米用干草500~1000公斤,铺在茶苗两侧。第二年以培养高产树冠为目的,每667平方米用尿素25~30公斤,适当加用磷钾肥。同时要及时做好除草和防病治虫工作。秋冬季施用土杂肥20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第三年可适当采摘。每667平方米用肥量为尿素30~40公斤加适当的磷钾肥,其他管理与成龄茶园相同。

茶园覆盖栽培技术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名优茶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运用各种设施和技术手段进行反季节栽培,争取茶树早发芽、早采摘、早上市,以早取胜,这对提高种茶经济效益和满足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塑料大棚覆盖和遮阳网覆盖栽培以其“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在茶叶生产中应运而生。它是把设施园艺中的遮阳网的遮阳作用,人为调节和改善茶树生产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生理、生态环境,促使茶芽在早春提前萌发,提高茶叶品质。

关键字:茶,茶园,栽培,大棚,覆盖

(一)塑料大棚覆盖栽培技术

塑料大棚茶园的特点与常规露天茶园相比,大棚覆盖茶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能有效地提高气温和地温。大棚覆盖后可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小气候环境空间,塑料薄膜容易透过太阳短波辐射,阻止地面及物体的长波辐射,当太阳辐射透过薄膜进入大棚后,由于塑料薄膜的密封和阻隔作用,热量在棚内积累,使棚内温度高于外界,从而形成了温室效应。据1991年2月11日至3月14日在浙江省萧山市测定,大棚内日平易气温比露天茶园高出11.9℃,日平均地温高4.2℃,温差十分明显。其次,可提高棚内空气湿度湿度。由于棚内气温明显高于棚外,棚内水分的蒸发和蒸腾比棚外大得多,且能绝大部分滞留在棚内,所以棚内湿度要显著高于棚外。在通常情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高达85%以上,尤其是在阴天或早、晚,人进入大棚内好似置身于高山云雾之中,这为茶树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当然,长期过高的湿度环境也有不利影响,高湿可能引发病害的发生和繁衍。再次,能增加有效积温,提早茶芽萌发。大棚内小气候的改善,特别是温度的升高,使茶树有效积温比棚外茶树显著增加。据浙江省萧山市测定,在1993年12月12日至翌年3月11日共90天中,棚内茶园比露天茶园有效积温高223.3℃,从而促使大棚茶园茶树提早发芽,提前开采。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是大棚茶园的又一特点。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但由于棚内茶叶可提前15--20天开采,名茶的“时新”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也因此得到体现。如浙江省萧山市闻堰镇黄山林场1733平方米大棚茶园,1991年2月24日至3月19日,共生产龙井茶32.25千克,平均价每千克400元,收入12900元,除去大棚成本费(包括材料、搭棚、管理等费用)6281元,平均利润为每667平方炉2546元。因此,茶园覆盖塑料大棚,对于名茶产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茶园塑料大棚的设计原理与结构塑料大棚之所以能在科季外界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保证棚内茶树仍处生长状态,在于它具有良好的采光性和保温性,能最大限度地使日光进入棚内。进入棚内的日光一部分被茶树吸收利用,另一部分被棚体、地面等吸收,转化为热能,使棚内温度升高。此外,塑料大棚具有较好的保温性,保证棚内热量最低限度地外逸,从而为冬季茶树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热量。要做到以上几点,在塑料大棚的设计上,首先,务必要做到最大限度地采光,特别是在冬春弱光季节和高纬度地区,更应最大限度地使阳光透射到棚内。光线的进入量与棚面的大小、大棚骨架材料的粗细、大棚方位、采光材料(即薄膜)的透光性以及棚面角度等有关。骨架材料在保证坚固的前提下要昼缩小体积,以减少遮阳面积。采光材料应选用透光率好且具有较好保温性的塑料薄膜,棚面角度(棚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也是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问题,根据计算,棚面角宜大不宜小,以增大阳光的透射率,减小反射率。其次,还要考虑到尽量把热量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冬季,塑料大棚内的茶树之所以还能生长,是因为棚内的温度能保持在8--10℃或更高。要使棚内温度达到这一水平,要求做好保温工作,减少各部位的热量损失。因此,大棚各连接处的接合应严密,门缝要小,并应及时修补破损处,换气放热要按程序严格进行,尤其下午3小时以后,应尽力做好保温工作,避免热量散发。与其他作物的塑料大棚相比,茶园塑料大棚的结构较复杂,建造难度也较大。塑料大棚一般都在投产的成龄茶园中搭建,其高度要求达到3米左右,跨度以3--5条茶行(5--8米)为宜,长度以40--50米为宜,即一栋大棚净栽培面积为300平方米左右。建筑材料主要视投资小的可采用竹木结构。不论采用何种建材,都要考虑有一定的牢固度和保温性。

1.茶园塑料大棚搭建材料选择与准备

(1)棚架材料与规格。棚架可选用水泥柱钢架结构、竹木结构或蔬菜专用钢架等。竹木结构的大棚成本低廉,使用寿命为3--5年;水泥钢架结构的大棚牢固耐用,透光性好,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可节省每年的维修费用。

(2)覆盖薄膜的选择与特性。近年来,农用薄膜工业发展很快,种类繁多。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有聚氯乙烯农膜、聚乙烯农膜、地膜以有各种功能性农膜(如有色膜、长寿膜、无滴膜、保温隔热膜等等),种类不同,其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有很大差异,用途也不一样。根据浙江省稆地试用结果来看,在茶园中进行大棚覆盖宜采用无色透明的无滴长寿聚乙烯薄膜,厚度在0.08毫米(8丝)左右,每667平方米用量为100-150千克,可用电烙铁烫接成与所需面积相符的整块大膜。无滴长寿聚乙烯薄膜具有以下特性:

○1透光性。薄膜对可见光的各种组成成分没有特殊的吸收作用,即对光质没有影响。透光率约在75%--80%左右,仅稍次于玻璃(85%--90%)。尤其是薄膜能透过紫外线和红外线,从而促进茶树对磷和铝的吸收,对茶树体内维生素和各种色素的形成及干物质的积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均起到很大作用。

○2保温性。薄膜的导热率在80%--84%之间,其保温性能良好,仅次于玻璃。

○3保湿性。薄膜的一个很大特点是防水不透气,覆盖后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散失,增加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在阴天或夜间常达到饱和状态。

○4长寿性。薄膜使用寿命不仅与本身性质有关,还与阳光照射的强度和时间密切相关,一般随着使用时间和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脆老化和破裂。而茶园中普遍使用的长寿膜,由于在化学合成时加入了抗氧化剂和抗光剂,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聚乙烯大棚膜的使用寿命,防止由于棚膜破裂而造成棚温急降,影响茶树生长。

○⑤防雾滴。在大棚使用过程中,由于棚内与棚外的温差,棚内地面散发的水蒸汽不断凝结于膜内表面,形成了一些密布雾状水滴。由于水珠对阳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可使棚内光的透过量减少20%--30%,从而严重影响棚温的升高,使茶树受光不足而对生长不利,而且聚集水滴的“透镜”作用有可能烧伤茶树嫩芽。用无滴膜就可以避免雾状水珠的产生,减少光的反射、散射,使薄膜的透光率比普通农膜明显提高,从而增强了光合作用,也提高了棚内的温度,保证了茶叶高产优质。

2、茶园塑料大棚的覆盖技术

(1)覆盖茶园的选择。应选择相对海拔较低、东南朝向、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或缓坡、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长势良好的高产密植茶园作为覆盖园。在茶树品种方面,应选择乌牛早、龙井43、迎霜等特早生或进生的无性系良种茶园进行覆盖,以提早名优茶上市时间,提高产量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一般群体种,尤其是迟芽、稀芽以及瓜子种等茶树品种均不宜用作大棚覆盖。

(2)覆盖时间。生产实践表明,大棚覆盖时间的早晚对茶叶开采期影响很大,适当提早覆盖时间,对提早名优茶的开采期效果明显。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其最佳的搭棚时间也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以在霜冻来临前(浙江茶区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建成为宜。若覆盖过迟,往往起不到促使春芽早发的作用。

(3)大棚搭建方法,塑料大棚的大小、高低要根据茶树种植方式、树体姿势及搭盖材料等条件,并以便函于管理操作、经济耐用等因素来决定,各地可因地制宜地灵活掌握。竹木结构大棚,骨架主要用竹竿(竹片)和木料构成,一般跨度为5--8米,高度2.5--3.5米。施工时可按下列工序进行,即埋立柱,上拱杆,绑纵向拉杆,盖膜,上压杆,安门。在盖膜工序中,装压膜线是技术关键,它起到压紧棚膜的作用,防止风对棚面及塑料薄膜本身的毁坏。另外,紧压棚膜的作用,防止风对棚面入塑料薄膜本身的毁坏。另外,紧村棚膜还可以减少阳光的反射,增加棚内阳光的透入。压膜线多为8号铁丝,但由于铁丝吸热快,温度高,易使铁丝下的薄膜过快老化而破裂,而且铁锈还会污染棚膜,降低棚膜的透光率。以往还有用尼龙线压膜的,但由于尼龙线拉伸性大,一般不易将膜压牢,而且尼龙线不耐日晒雨淋,易老化断裂。目前已有专用的压膜线,它强度大,拉伸性小,对棚膜无损伤,一般可用3--4年。除竹木结构的大棚外,目前常见的还有竹木水泥混合结构及钢架水泥混合结构的塑料大棚,它们的建造工序与竹木结构大棚基本相同。竹木水泥混合结构大棚用水泥预制件做立柱,棚架用钢材焊接而成。钢架水泥混合结构大棚的规格完全由茶园而定,虽然一次性投资大,但其强度大,合作寿命长,透光性好。盖上薄膜后,薄膜周边应用泥土或砖石压紧。棚边向两头分别留有进出口,并配上两扇活动门,整个棚面还可设几个临时通气口,便于调节温度和生产管理操作。

3、塑料大棚覆盖茶园的管理技术

(1)测温、控温,及时通风散热。茶园覆盖后棚内升温快,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高温灼伤茶树芽叶,轻则减收,重则造成绝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大棚茶园的管理以调节温度为中心,温度管理控制得好与坏,直接决定大棚生产的成败。在没有云层的晴天,通过薄膜进入棚内的光量多,升温快,温度高,即使在严冬季节,晴天中午前后棚内温度可达30℃以上,内外温差可达25℃以上。夜间,地面辐射强,如果保温效果好,棚内外温差也可在20℃以上。晴天日出后,从9时左右到13时前后为棚内温度迅速上升阶段,从13时至14时温度缓慢下降,14时以后,温度书刊号下降,从24时至次日8时,温度较平稳。因此,除了在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温措施外,特别要重视立春后外界气温的回升情况,做到定时测量,及时控温,并仔细观察茶芽生长情况。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就要揭开通气口,进行人工通风,以降低温度,一般以控制在25℃左右为宜。此外,洒水和喷雾也是降低棚内温度较常用的方法。

(2)及时浇水,防止干旱。在持续晴天,露天气温在10℃以上时,会出现棚内无水珠滴落和土壤现象,这时须及时喷水或浇灌,一般每隔1--2天喷水一次。尤其是在茶芽萌发前后,耗水量增大,中不及时补水,会给茶芽生育带来不利,此时可结合喷水进行追施稀土微肥、尿素等叶面肥,这样既抗旱,又促进芽叶早发壮发。

(3)施足基肥,适量追肥。由于大棚茶园改变了茶树原有的休眠习惯,促使茶树在冬春季仍呈生长活动状态,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在冬春季对茶树的营养供应。一般于搭棚前即上年10月底施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饼肥150--200千克,或施相应的复合肥、土畜肥。同时,把翌年施的部分春茶催芽肥提前到10月份与基肥一起施下,以提高春茶对肥料的利用率,促进茶芽早发壮发。棚内如需追施化肥,应注意化肥的种类及用量。不要用含氯或硫化物化肥,以免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产生氯、氨、亚硝酸等气体,在密闭的大棚环境下对茶树产生毒害。通常选择尿素等挥发性小、含氮量高的化肥实行沟施,做到边施边盖土,宜少量多次。不用碳酸氢铵等挥发性强的化肥,不搞撒施,以防止肥害。在大棚拆除后,应再施一次接力肥。

(4)及时补充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在严冬和早春期间大棚常呈密闭状态,所以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来源局限于棚内本身,二氧化碳不足是大棚茶园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而且常被忽视。据测定,日出前,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最高值;日出后,随着光照的增强和气温的提高,茶树光合作用速率也提高,棚内二氧化碳被大量消耗,造成二氧化碳严重亏缺,影响茶树光合作用的进行。通风换气是补充大棚二氧化碳最常用的办法,但在严冬季节,通风换气会造成大棚内的热量损失,此时,可以通过施肥来补充二氧化碳。增施有机肥可缓解大棚内二氧化碳的供求矛盾,有的地方也有瓶装二氧化碳出售,然而,常用的方法是将碳酸氢铵与稀硫酸混合,便能生成二氧化碳。方法是,每667平方米茶园均匀放置10个塑料桶,放置高度为1.5米,每桶盛有稀硫酸(浓硫酸与水按体积比1:4配制,配制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边倒边搅拌)3.5千克(5天的用量),每天每桶分次投施碳酸氢铵,总用量为0.35千克,这样,就能保证大棚内二氧化碳的供应。5天后,更换新的稀硫酸,废水液中含有硫酸铵,可施入茶园作肥料。

(5)防治病虫害。棚内的温度、湿度适宜于小绿叶蝉、煤病等病虫害的繁殖发生,所以应予以重视,及时观察,优化防治。

(6)大棚的维护。对搭建好的大棚四周外围要用带、绳系紧加固。遇到刮大风或降雪骤冻时,要密切注意大棚状况,及时有效地防范。如有破损、倒塌,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维修。

(7)采摘。对塑料大棚茶园的茶芽萌发情况应做到勤观察、勤记录,达到采摘标准及时采摘,做到早发早采,有茶就采。如茶芽至一芽一叶初展,长度达到1.5--2厘米时即可采制高档名优茶。一般来说不得,在塑料大棚覆盖期间不应采制炒青等廉价大宗茶,否则便失去其经济意义。

(8)适时拆膜。拆膜时间以晚霜和低温天气“倒春寒”过后为宜(浙江茶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使大棚内茶树能适应露天自然环境,在正式揭膜前1周,白天应启开大棚两侧通风道,到傍晚关闭,这样连续锻炼数次,对揭膜后茶树生长有利。

(二)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

农用塑料遮阳网,简称遮阳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覆盖材料。它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酰胺等单丝,经定向拉伸纺织而成,具有强度高、通气功透气、重量轻、便于安装和操作等特点。它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控制网眼大小及疏密程度、色泽变化,制造出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系列产品。目前生产上大量使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幅度主要有1.6米、1.8米和2.8米等,需要加宽的,可用尼龙线在缝纫机上拼接缝合。

1、遮阳网覆盖茶园的作用

(1)遮强光,降高温。我们知道,任何作物生长对光照和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当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时,蒸腾和呼吸作用加剧,光合效率也会下降,从而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甚至凋萎枯死。应用遮阳网覆盖栽培,白天平均气温可比露天茶园降低1.8℃和0.8℃,下午2时,当外界气温35.6℃时,网下气温可降低2.6℃和1.5℃。因此,较好地避免了强光高温对茶树的危害,为茶树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减少蒸发,保湿抗旱。遮阳网覆盖栽培,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太阳能辐射,而且使风速减缓,水分蒸发比露天茶园减少60%左右,有利于保湿抗旱,保障茶树生长。

(3)保温防霜。在晚秋、冬季和早春,覆盖遮阳网茶园,夜间网下气温可提高1.0--2.8℃,能起到较好的防风、保暖、防霜作用。

(4)省工、省力、省本。由于遮阳网质轻、长寿、体积小,盖网、揭网、贮运都很方便,与传统的芦帘遮阳栽培比较,可节省成本50%--70%,节省用工25%--50%。

(5)提高品质,增加收益。各地试验均表明,茶树应用遮阳网覆盖栽培,只要应用得法,可以明显改善茶芽生长的小气候环境,调节茶树新陈代谢,使氮代谢增强,碳代谢减弱。突出表现在茶树新梢中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使酚氨比下降。同时,新梢持嫩性增强,正常芽叶比重提高,芽叶茸毛增多,叶绿素含量也有较大增加,从而使茶叶色泽更翠绿,滋味更为甘鲜爽口,有利于提高绿茶品质,特别是能明显减轻夏秋季茶叶的苦涩味,这对夏、秋茶采制名优高档绿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浙江三明茶业有限公司1995--1996年试验表明,遮阳网覆盖茶园虽然比对照茶园每667平方米增加投入388.20元(其中覆盖材料占239.56元),但是由于茶叶质量提高和平均价上升,产值增加71.46%,即每667平方米增加1587.84元,剔除增加的成本后,遮阳网覆盖茶园每667平方米可以净增收入1199.64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茶园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

茶园遮阳覆盖主要采用浮面覆盖法,即将遮阳网直接盖于茶树植株上,周边进行固定即可。此外,也可搭架进行覆盖。下面以浮面覆盖为例,详细介绍有关配套技术。

(1)覆盖材料和茶园选择。选择75号黑色遮阳网,遮光率75%,宽幅1.8米,每667平方米用量约450米。遮阳网一般可以重复使用5年。另外,还需24号细铅丝若干,并将其分成20厘米左右的小段,作固定遮阳网用。覆盖茶园应选择平地或缓坡、树势健壮、无断行缺株、发芽整齐、生长势强的高产条栽茶园。

(2)盖网时间。盖网时间掌握得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覆盖的效果。生产上遮阳网覆盖时间的确定,主要依靠观察芽叶生育情况。据浙江三明茶业有限公司杭州工场试验,在采摘前10--15天,即一芽二叶少量出现时覆盖比较适宜。此外,还可根据有效积温来确定盖网时间,当春季茶树有效积温达到100℃左右,有濞珠一芽二叶出现时,便可考虑实施覆盖。

(3)盖网方法。盖网时,沿茶行方向把75号黑色遮阳网轻轻地平铺在茶树蓬面之上,然后及时用24号铅丝段每隔2米左右把遮阳网两侧边缘固定在茶行两侧的小枝条上,把整条茶行的蓬面完全遮盖住。铅丝固定要求风吹不会散开,而又便于收拉破。遮阳网应宽松舒展地铺盖在茶树蓬面之上,让网下的幼嫩芽叶有继续伸展的余地。整个盖网过程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折断茶树蓬面上脆嫩的芽叶。

(4)开采期。春茶一般在覆盖遮阳网10--15天后,便可采摘。生产实践表明,遮阳覆盖的效果与光照时数有关,一般当遮阳网盖后经日照40小时左右达到开采适期。当然尚需掌握好茶叶嫩度与产量的关系,以求得最大的效益。采茶时,应做到边收网边采摘,以免阳光直射时间过长,失去遮阳的效果。采摘宜采用一次采摘法,即一次性把覆盖茶园的芽叶全部采收下来。有条件的,最好用采茶机采摘。

(5)其他配套农艺措施。遮阳网覆盖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作业,茶树大部分时间是处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因此,覆盖茶园与不覆盖茶园在田间管理方面无明显差别。需要强调的是,覆盖茶园更应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以增强茶叶的持嫩性;同时要加强茶树病虫防治,把病虫害降低到最大限度。

3、遮阳网在茶树育苗上的应用

用遮阳网覆盖扦插茶苗,可显著地提高扦插茶苗的发根率和出圃率。据试验测定,与传统竹帘相比,扦插60天后的茶苗发根率可以提高26.6%,出圃率提高19%,茶苗圃纯收入增加53.4%。应用遮阳网培育茶苗的技术要点如下:

(1)用竹竿搭成50厘米高的小搭棚,拱杆间距1米,棚架上盖上遮光率65%左右的黑色遮阳网。

(2)扦插后苗床要灌透水。

(3)夏季扦插,插后40--50天,再炼苗数天后,即可撤除全部覆盖物。秋季扦插,则要到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平均温度超过15℃时,再拆棚炼苗。

(4)冬季土壤上冻前,要覆盖塑料薄膜保护。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包括新园建立和低产茶园改造两个内容。 (一)茶园建设 1、园地选择。茶树原产我国亚热带地区,在它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喜温湿、怕严寒,喜酸性土壤。怕碱性土壤和耐阴等一些基本特性。因此,人工栽培茶树首先要选择好与茶树在系统发育中,所获得的基本特性相适应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势条件,使茶树的生长发育有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茶树的优质、高产、高效益打下基础。 我国中、北部茶区,茶树适生条件为:光照强度最低不低于1000勒克斯;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00C;年降雨量在800或1000毫米以上;土层的深度不低于60厘米,土壤的PH在4.5-6之间,最高不得超过6.5,土壤的地下水位离地面1米以上;海拨高度在1000米以下,最高不高于1200米;地势要求平坦,20度以上山坡地不再用来开辟茶园。计划生产有机茶茶园,宜选择在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较远、高拨较高的地段建立。 2、茶园规划。新建茶园要认真做好规划。其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布局要合理、路沟要分明、茶园要富有园林化的优美环境。其茶园规划的主要内容: (1)茶园区块划分。大面积茶场,要依据地形、地貌情况,划分成若干个生产作业区,每区又划分成若干个地块。地块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这有利于耕作管理。山地茶园的地块,一般是用纵、横水沟来划分、平地和缓坡茶园,一般是用道路来划分。地块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好,但不能强求一致,不过每块茶行的走向应尽量做到一致。 (2)道路设置。茶园道路必须按需要设置,防止过多的占用好地面积和割裂地块。茶园的系统是由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组成。 干道:对内连结场部、加工厂和作业区、对外与公路相接,其宽度为6-8米。面积较小的茶场,可不设干道。 支道:是园内运输、耕作采摘等机具运行的道路,其设置一般与茶行平行并与干道相接,宽度为4-5米。 步道:是从支道能向茶园地块的道路,其设备一般与步道垂直或成一定交角,宽度为1.5米,两步道之间的距离,以50米左右为宜。 环园道:是用来与农田分界的线路,设在每片茶园的边缘,宽度为1.5米。 (3)排灌系统设置。茶树是怕旱又怕涝的作物,山地茶园还有一个水土保持问题。因此,在规划时必须把茶园排灌系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茶园的排水系统,包括纵沟和横沟。纵沟顺坡向开设,一般与茶行方向垂直,用于接纳横沟溢水;横沟依等高线开设,一般与茶行方向平行,用于拦蓄茶园流水,坡地茶园要每隔15-25米设置一条。茶园上方与林地或荒地交界处还要设置一条隔离沟,防止山水流入茶园。 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水库)、干渠、和支渠。山地茶园应利用地势较高的山洼,修建小水库、勺流灌溉。丘陵地区茶应选择水源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设置扬水站,抽水灌溉。干渠是通向作业区、支渠是通向各地块,都应设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4)防护林设置。茶园周围、干道两旁和支道一旁、房前屋后、两山相接的比风口和不宜种茶的山顶和低洼地,都应种上树木。这既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改善光质、调节寒冬和夏季气温、降低风速避免和减轻茶树的冻害和旱害,又可增加茶场的一定经济收。防护林的树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绿乔木为主,如松、杉、桂花、女贞等。 3、园地开垦。在生荒地建园,开垦时首先要清除地面上的零星杂灌木、小毛竹、乱石等;然后进行初垦,其深度50厘米,并捡去树根、竹根、草根、石块等杂物;在茶树种植前再进行一次复垦,其深度30厘米,并进一步捡尽杂物。在熟地建园,如地面不需要平整,可采取“条状深耕、回填表土”的方法进行条垦。即:从地块外缘的第一条茶行线起,挖第一条深耕沟时(沟宽67厘米,宽深50厘米),先将沟面上表土分放到未挖的地面上,然后挖沟下面的底土放在地块的坎边,作坎或移支下面地块;接着在挖第二条深耕时,将沟面上和茶行间的部分表土挖起放入第一条深耕沟底,作平后施上基肥,其余的表土挖起,接着铺在肥料上面,再将第二条深耕沟的底土平铺在第一条沟的表土上面(挖第三条沟后的底土就放在茶行间),依次逐步进行。这种深耕方法的好处:一是在建园时花工要比全垦的少;二是把表土全部集中放在沟底,等于把地面的草子、草根深埋底层,既可减少幼龄茶园的除草用工,同时还可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好的土壤条件;三是把底土挖起平铺上面,有利于土壤的熟化。在坡度15度以上的山地建园,宜开成水平梯田茶园,其梯面最小不小于1.5米,梯壁高度最高不高于1.5米;梯田开法,要先定出每层梯田的坡长,然后测出每层梯田的等高线,开工时最好从坡脚开始。 4、茶树种植。茶树种植有茶子直播和育苗(种子育苗、插播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用茶子直播或种子育苗移栽,虽然成本较低,但不能保持茶树品种的纯度,而影响茶叶产量、质量和茶叶采摘机械化的实施,已逐步不再被采用;现在在兴起的是用无性系茶树良种,通过扦插育苗进行移栽。 (1)茶树种植密度。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种植密度,其行距以1.5米为宜,单行或双行种植,丛距0.33米,双行植的小行距0.33米(含在1.5米行距内)。单行植每丛用苗3株,即:每亩需苗4000株;双行植每丛用苗2-3株,即:每亩需苗5400-8000株。 (2)开沟施肥。经复垦后的茶地,在划好茶行线后,开深35-40厘注、宽25-30厘米施肥沟,每亩混匀施入腐熟饼肥150-200公斤、磷矿粉或钙镁磷肥100公斤、腐熟烂粪100担或土杂肥300担。然后填土至离地面15-20厘米。条状深耕的茶地,在回填表土至小半沟时,将上述用量肥料施在上面,然后再回填表土盖在肥料上。 (3)茶树品种选定与移栽。我国中、北部茶区,可选用福鼎大白茶作为主栽品种,个别地区茶树不易受冻,科季最低温度又不低于-70C可选用一部分特早芽种,如福云6号等。槠叶齐生行势强、发芽期中等、红碎茶品质好,可在红茶产区发展一部分;鄂茶1号生长势强、发芽期中等,制绿茶香气高,可在绿茶产区发展一部分。白毫早发芽期较早,抗寒能力略比福鼎大白茶强,可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种植。 品种选定后,最后通过严格检疫先进少量苗木建立母本园,走自已繁殖苗子的路子,这一则苗木的成本低,二是移栽时成活率高,三则可防止从外地带进新的病虫害。若是发展的要求紧迫,需从外地调进大量苗子,必须严格进行检疫,其次要搞好苗木的快装、快运,以保持苗木的鲜活。 茶苗移栽时间可在初冬(10月下旬-11月),亦可以早春(2月中旬-3月上旬)。移栽时先用绳子牵出茶行位置,用小锄头挖好深15厘米、宽15厘米的移栽沟(若在施肥时已留好时间,就不再挖),用左手持苗,2株或3株(苗子)的根颈要理齐放入移栽沟中,使根颈与地面相平,用右手将沟边的细土偎好根,土要偎好根颈部以上4-6厘米,并顺手将苗向上轻轻提一下使根系和细土接拢,用双手在根颈周围用力朝中间挤紧,然后一次浇足定根水。每丛茶苗需用水3-4公斤(土干多浇、土湿少浇),使茶根际周围的细土能形成泥浆,让根与土更加紧接。待水全部下泄后,再培好土,搞好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距根颈15-20厘米),再盖上草。 (4)加强苗期管理。茶苗移栽后。若连续晴天,需再浇一次水,以防止茶苗失水。茶苗经过移栽,其根系受到很大损害,在较长时间内根条的吸收能力都很差,为此可在早春用0.5-1%尿素作1-2次根外追肥,以降低茶苗体内的c/N比,促进茶苗早发芽、早生长。湖北省五峰县在大面积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过程中,研究和应用了这项措施,加上茶苗的生长季节又重施了氮肥,又注意了防旱、防渍和防治病虫害,当年苗高达到40厘米以上,个别田块苗高还达到了70厘米,茶苗成活率普遍都在90%。 (二)低产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历史上留下的零星分散、长期与粮共作的茶园;二是因建园质量差、管理水平低,形成末老先衰茶园;三是尽管茶园基础好,但因树龄过大而形成的低产茶园。 对低产茶园的改造,通常是针对不同类型,采用深耕改土、增施肥料、更新树冠和改变园相等方法进行。除此,当前随着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推广,对低产茶园改造又增添了“改植换种”和“低位嫁接换种”等新的内容。改植换种,就是将原来的老茶树连根挖掉,重新规划、整地、施肥和种上无性系良种。低位嫁接换种,就是将原来的老茶树离地面0-3厘米砍去地上部分,用嫁换方法(切接、皮接)在原来老茶蔸上接上良种接穗。根据湖此省咸宁市农科所的经验,嫁换时间最好在5月份,他们嫁接方法是:一是要边砍边接,留下的树桩的砍口要平整,切不可损伤表层。二是树桩直径小于3厘米的用切接,大于3厘米的用插皮接。三是接穗的长度为3-4厘米,采用切接蹬接穗,一侧削成2厘米长斜面,另一侧削成0.6厘米小斜面,并将长斜面插入挑开的砧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四是采用培土方法代绑。五是浇足水、培好土(最好是用生土)、搞好遮阴。六是及时除草、抹芽。七是适时定剪。八是冬季结合培土防冻压枝扩蓬。

无性系良种茶树栽培技术


一、品种: 选用早生、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良种。主要有迎霜、翠峰、劲峰、乌牛早、菊花春、浙农139、龙井长叶等。 二、栽培技术 1、开好种植沟或定植穴:单条常规茶园在种植行开沟50x50厘米以上,密植茶园为100x60厘米。 2、施足底肥:茶苗栽前每亩施猪牛栏1.5-2.5吨,配施磷钾肥:或施200--300斤饼肥,上覆5--10厘米泥土,避免与茶苗根系接触。 3、种植规格:每丛定苗2株,常规茶园约3000株,大行距150厘米,从距30厘米;二条植约6000株,小行距40厘米,其他同上。 4、种植时间,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或翌年早春的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 5、移栽技术:a、选用符合标准的茶苗,一般要求苗高20厘米以上,基茎粗0.5厘米,做到茶苗带土移栽:6、掌握好技术要领,栽植时,要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于将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浇足定根水,然后加细土压紧,至茶苗泥门1厘米处。 三、栽后幼龄期管理 1、抗旱防冻与缺株补植:a、抗旱:移栽定植后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并在干旱季节浇水或喷灌:6、防冻:高山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如覆盖稻草等:c、无性茶苗遇到高温干旱易死苗,可预备部分茶苗种在附近的土地上,供今后缺株时补植用。 2、中耕除草:移栽定植后的良种茶园要进行除草,幼龄茶园除草应用手工拔除,做到削小拔早,不能喷洒草甘磷除草剂,以免破坏叶绿体,影响茶苗健康生长。 3、修剪:茶苗栽后进行三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在定植时进行,高度为离地15--20厘米: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3月上中旬进行,高度为离地30-35厘米:第三次在栽后第三年3月上、中旬进行,高度为离地45~50匣米。此后,按成年茶园的修剪方法管理。 4、施肥,a、基肥:时间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幼龄期每亩每年200~400斤饼肥,或堆肥2-3吨,或复合肥50-100斤。8、追肥:栽后第一年初夏用人粪尿100--200斤(或尿素4-6斤),兑水稀释后浇施,夏秋季再施追肥3-5次;以后技树龄的增长逐年增加。一般二、二年生每亩施纯氮15-30斤,三年生施纯氮50斤,四年生每亩施纯氮60-70斤。此后管理同成龄茶园。 5、采摘:幼龄期实行打头采,每个茶季后期进行打头采,采用打顶留侧、打高留低,采中留边的方法,促进分枝、培养树冠。 6、病虫害防治:同成龄茶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