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技术——眉形绿茶精制

发布时间 : 2020-11-11
绿茶精华功效 绿茶精粹平衡 花茶技术

绿茶精华功效。

眉形绿茶精制

茶叶精制,顾名思义是精工细作的意思。长炒青的绿毛茶,经精制整形后,概称眉茶,中国的眉茶有屯绿、舒绿、姿绿、饶绿、杭绿等,其制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的筛路类同。

浙江省的眉茶分杭绿、温绿、遂绿,现在以杭绿为例加以说明。杭绿全省统一为12个筛号茶:4、5、6、7、8、10、12、24、34、80、100孔茶。

外销眉茶花色级档

眉茶

出口代号

茶厂用

加工

浙江代号

上海代号

特珍

特一

特二

9371

9370

珍眉2级

珍眉3级

81201

81301

81251

81351

珍眉

珍一

珍二

珍三

珍四

珍不列

9369

9368

9367

9366

3008

珍眉4级

珍眉5级

珍眉6级

珍眉7级

珍眉7(二)

81401

81501

81601

81701

81701(二)

81451

81551

81651

81751

81751(二)

雨茶

一级

8147

雨茶1级

83101

83151

秀眉

特秀

秀一

秀三

8117

加工

9380

特针3级

秀二

秀三

84301

85201

85301

84351

85251

85351

片茶

34403

茶片

86001

86051

碎茶

87101

87151

粗未

89101

89151

细未

89201

89251

外销眉茶分特珍、珍眉、雨茶、秀眉、片茶、碎茶、粗未和细未。在每个品名中又分若干个级档。例如珍眉又分为珍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珍眉不列级。外销眉茶出口,一般不报茶名,而采用代号,例如特珍一级,用9371、珍眉一级为9369。这些茶都是由长炒青绿毛茶经精制而成。出口眉茶的花色级档如上表所列。

贸易样编唛和加工样板唛不同,贸易样按出口茶号编唛。加工样编唛一般由一个中文字和五个阿拉伯数字(由出口公司定)。中文字为厂名称称,阿拉伯数第一个数为年份,第二个数为品名(珍眉为1,贡熙为2,雨茶为3,特秀为4,秀二、秀三为5,片为6),第三个数为级别,第四、五个数为流水号码。如“名81201”为名茶厂1988年珍眉2级第一批出厂样。

中国绿茶是工夫茶之一,精制筛分,甚为精细,基本分为三路—本身路、圆身路和筋梗路。

(1)本身路

工艺流程为:毛茶复火——滚条——筛分——毛撩——前紧门——复撩——机拣——风选(剖扇、复扇)——电拣——手拣——补火——车色——净茶分筛——后紧门——净撩——清风——入库待拼——匀堆装箱(见“本身路工艺流图”)。

复火:将炒青毛茶用烘干机复火。烘至含水分5-6%。

滚条:烘后趁热投入八角型的滚筒内滚条,使茶身紧结、脱钩。滚条时间一般为60-70分钟。

筛分:滚条后的毛茶进行分筛,4孔底的茶叶按本身路加工,4孔面的茶叶经一次切后复筛出的4孔底仍并入本身路。分筛的茶叶经一次切后复筛出的4孔底仍并入本身路。分筛的筛网配置如上图。

毛抖:分筛出的4-7孔茶分别上抖筛机,初步分茶叶的粗细,产抖出外形粗大的茶条与圆头茶和外形较细的筋梗。7孔筛号茶的抖头并入5、6孔筛号茶复科,4、5孔筛号的抖头入圆身路。抖筛筛网配置如表。

毛撩:分筛后的4-24孔茶经毛抖后要作撩筛(毛撩),高档要经过3次撩筛。筛网配置如表。

前紧门:4-6孔茶毛撩后复抖,也称前紧门,目的是抖去筋梗,分级取坯,提高纯度。筛网配置如表6。

复撩:前紧门后的4、5、6孔茶和剖扇后的7孔茶进行一次复撩,方法与毛撩同。

机拣:拣出较长的筋梗。用阶梯工拣梗机,第一格开沟大,二、三、四格开沟小。

眉茶精制中的抖筛、撩筛、前紧门、后紧门的净筛筛网配置,可参照下列各表进行。

抖筛筛网配置

等级

4孔茶

5孔茶

6孔茶

7孔茶

一级坯

二级坯

三级坯

四级坯

五级坯

六级坯

7,7 .05,12,14

7,7 .05,12,12

7,7.05,12,12

6.05,7,11,12

6.05,7,11,12

6.05,7,11,12

7,7.05,14,14

7,7.05,14,14

7,7.05,14,14

6.05,7,121,12

6.05,7,12,12

6.05,7,12,12

7.05,8,16,16

7.05,8,16,16

7.05,8,14,16

7.05,8,14,16

7.05,8,14,16

7.05,8,14,16

8,8.05,18,18

8,8.05,18,18

8,8.05,18,18

8,8.05,18,18

8,8.05,18,20

8,8.05,18,20

撩筛筛网配置

孔茶

4

5

6

7

8

10

12

14

16

24

筛孔

3.05

3

7

4

3.05

8

4.05

4

10

5.05

5

12

6.05

6

12

8.05

8

16

10

9

20

12

10

24

12

12

24

18

16

28

前紧门(抖)筛配置

等级

4孔茶

5孔茶

6孔茶

一级坯

二级坯

三级坯

四级坯

五级坯

六级坯

7.05,8,12,14

7.05,8,12,14

7.05,8,12,14

7.05,8,12,12

7.05,8,12,12

7.05,8,12,12

7.05,8,14,16

7.05,8,14,14

7.05,8,14,14

7.05,8,14,14

7.05,8,14,14

7.05,8,14,14

8,8.05,16,18

8,8.05,16,18

8,8.05,16,18

7.05,8,14,16

7.05,8,14,16

7.05,8,14,16

后紧门筛网配置

等级

4孔茶

5孔茶

6孔茶

7孔茶

特一

特二

雨茶

珍一

珍二

珍三

珍四

不列级

特秀

秀二

8,8.05,16,18

8,8.05,16,18

7,7.05,16,18

7,7.05,14,16

6.05,7,14,16

6.05,7,14,16

6.05,7,14,16

8,8.05,16,18

8,8.05,16,18

7,7.05,16,18

7,7.05,16,18

7,7.05,14,16

6.05,7,14,16

6.05,7,14,16

8.05,9,18,18

8.05,9,18,18

7,7.05,18,18

10,11

10,11,光板

10,11,光板

10,11,光板

9,9.05,20,20

9,9.05,20,20

9,9.05,20,20

11,12光板

11,12

11,12

本圆身路筋梗 筋里筋机电拣头

切分 切分 切分

5 6 7 8 10 12-147-10 12-24 6-6 7-8 10-24

撩筛&

cy316.cOM编辑推荐

珠茶精制术语


珠茶路

以毛茶经第一次分筛能通过4--孔的较圆紧、重实的茶为原料的精制工艺流程。

以毛茶头、孔重质茶、珠茶路、孔撩头为原料的精制工艺流程。

雨茶路

以各路抖筛底茶为原料的精制工艺流程。

熟抖

各级5~10孔轻身茶经炒车,分、撩、扇后上抖筛。

抖雨茶

利用抖筛,分离条形茶中的圆形,腰圆形茶和圆形茶中的条形茶。

生撩

不经炒车直接上撩筛。

熟撩

经炒车后的各级各孔轻身茶的第二次(复)撩筛。

净撩

为保证各级各孔筛号茶规格匀齐而进行的最后一次撩筛,一般指最后风选定级前的撩筛。

风选取坯

各筛号茶通过风选分别轻、重和皖其重实程度初步定出各孔茶的等级。

熟取

经炒车、分筛、熟撩的各级各孔茶的风选,进一步分清轻重、确定等级,但于抖筛或净撩。

净取

各级各孔茶的最后一次或二次风选,使符合半成品的质量要求。第一次风选,称第一次净取。第二次风选,称第二次净取。

珠茶精制


旧时,圆毛茶的采购与精制加工全由茶商创办的茶栈经营,均是作坊式的手工操作,后来,有的茶栈在个别工序中开始应用机械操作。精制时,筛分用筛孔大小不一的多面竹筛,茶叶用竹筛筛在荸篮内,反复筛分成大不不同的筛号茶。头子茶经木砻磨碎后再筛分。各号茶叶再用木质风车,手摇风轮分别轻重,接着在斜锅中辉炒,最后要在圆形的平锅中辉磨光车色。各茶栈之间技术垄断同,制作工艺差异较大,质量标准不一。

茶栈因经营规模和加式方法的不同,分为“洋庄茶栈”和“土庄茶栈”。

洋庄茶栈,生产规模较大,又称“大栈”,其加工工艺繁复,产品分二十多个花色,名称为:顶蚕、正蚕、蚕目、中目、虾目、副虾、头圆、二圆、麻珠、珍珠、宝珠、蛟珠、芝珠及珍眉、针眉、秀眉、熙春等。合成一大帮,称“大帮茶”。土庄茶栈生产规模小,故又称“小栈”。加工工序较为简单,花色品种仅为五六种,通常为一、二、三号珠茶和一、二号雨茶,俗称“三圆二长”。

50年代初期,产品品种等级其本稳定为八个花色。但精制工艺较繁杂,炒茶、手拣、筛分、风选需反复多次。之后各种珠茶精制机械相继研制成功,60年代适应机械生产的珠茶精制工艺基本定型,并相应建立了一整套技术管理制度和办法,实现了珠茶精制机械化和联装自动化生产。

珠茶的品质规格分为特级,1-4级,5级之二,不列级,雨茶1-2级,碎茶1-2号,秀眉3级等,各种级别的珠茶习惯上用茶号表示,如特级珠茶又叫3505,一级称9372等。近几年来,珠茶又有新的规格出现,如3503、9675等。

目前,全国珠茶精制加工仍集中在绍兴市,全市大约有100家左右的精制厂,嵊州三界茶厂及绍兴茶厂都是国内茶界知名度甚高的大型珠茶加工企业,建厂均有近50年历史。

珠茶精制分原身、轧货、雨茶三路进行,其中原身路原料为从圆毛茶中直接筛分出来的各孔颗粒形茶,茶叶外形圆紧、叶质细嫩。轧货路原料为较粗大的毛茶头经过轧切断碎后筛分出的各孔茶叶,茶叶较粗老、香味较差。雨茶路原料为从原身茶与轧货茶的抖筛工序抖筛下的各孔长条形茶叶中嫩度较好的茶叶。原身路和轧货路均由生取、炒车、熟取、净取、匀堆装箱等作业阶段组成,雨茶路则由熟取、净取、匀堆装箱等作业阶段组成。原身路须经过分筛、风扇、撩筛、炒车、抖雨茶、拣剔、匀堆装箱等17道工序,轧货路有19道 工序,雨茶路则为9道工序。生取是毛茶投料先不进行加温作业而直接分筛取料,其主要任务是分路定级,做到各级各孔在制品的大 小、轻重基本一致。这一工段对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决定性作用。

炒车即珠茶精制的加温作业,以往滚炒和车色在两种机器上加工,后来,嵊州三界茶厂和绍兴茶厂改用联合炒车机炒车。它由上下两只八角滚筒组成,下筒为滚炒,上筒为车色,车色不另加温,而是利用下筒之余热,目前珠茶精制厂均应用这一机械。炒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珠茶的圆紧度,使色泽绿润起霜。绍兴茶厂为了增加这一效果,对部分半成品在炒车后,再用条龙炒锅机磨头。

熟取净取工段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点阶段,这一工段需进行大量的筛、抖、扇、拣作业,工序较繁复。绍兴茶厂按茶叶的不同品类,分重货、轻货、雨茶和下段茶四条流水线进行。由于茶叶质量规格不同,四条流水线的工艺亦有差别:重货流水线作业是熟抖、净撩、净扇、定级出段。轻货流水线是熟抖、熟撩、熟扇、熟抖、机拣、净撩、净扇。雨茶路是分筛定级、机拣、净撩、净扇。下段茶作业是抖筛割末,净扇定级出段。这一工段总的要求做到筛档正、分级清、圆长分清、杂质除净、按质取料,正确定型定级。

匀堆装箱是精制的最后一环,亦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一工段包括发茶、输茶、卸茶、出茶、拌和、司磅、扦样、装箱等工作程序。

乌龙茶精制


乌龙茶精制分为手工作业和机械化作业。机械化作业又因厂、因设备不同而异,故精制方法有多级拼配付制,单级收回;有定级付制,主产品收回;也有单级付制,单级收回等。现将多级拼配付制,单级收回的精制工艺简述如下。

乌龙茶精制工艺为:投料 筛分 风选 拣剔 打堆 烘焙 摊凉 匀摊 装箱九道工序。

一、投料

根据原料拼配方案付投。付投时,注意检测毛茶水分。如毛茶含水量超过8~9%,不易筛制,须经复火干燥后再制。否则,可直接筛制,时产控制在0.9~1吨。

二、筛分

筛分是整理毛茶形状和淘汰劣异。毛茶先经滚筒筛机初分大小,然后再轻平面圆筛机分离成各筛号茶,使各号茶的外形相近似。

三、风选

经筛分处理后形成的各筛号茶及筛头茶,分别进入风选机进行风选,从六个出口产生出砂头茶、正茶、子口茶、副子口茶、草毛和轻片。砂头茶经坠沙处理,正茶进入下道工序,子口茶及副子口茶再经手拣,分成重质片和轻质片,达到正茶中没有轻片,轻片中不含草毛。

四、拣剔

拣副包括机械拣剔和手工拣剔。主要是除去粗老畸形的茶条、拣出茶子、茶梗。经筛分处理后的中、上段茶,先经73型拣梗机拣剔后,再经阶段式梗机或静电拣梗机拣梗,产生出正茶及一号梗、二号梗等。正茶及三口茶再经手工拣剔后,做到“三清一净”,即茶中的梗、片、杂物清,地下茶净,这样就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五、打堆

根据小样拼配比例的要求,将各筛号茶按比例打堆,每堆数量500公斤左右。

六、烘焙

烘焙是乌龙茶形成独特滋味的关键。其一般火功的要求是:低温慢焙,高级茶温度宜低,时间家短;低级茶温度宜高,时间宜长。

七、摊凉

经烘焙后的茶叶,温度达60~80℃,须经冷风机进行冷却,然后进入拼配堆房摊凉,使茶叶滋味更醇。

八、匀堆

经冷却后的茶叶分别进入粗、中、细三个堆房,通过测算粗中细三号茶的配比,把结果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将得到的数据经处理后传到电子皮带秤上的压力传感器及测速器,从而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

九、装箱

匀堆后的茶叶经手工拣剔非茶类杂物及检测碎茶的含量后,过磅装箱,即成为商品茶。

茶精制通用术语


精制

按成品茶的规格要求,对毛茶做各种技术工作(如汰除劣异、整饰外形,改进内质,调剂品质,划分等级)的总称。

毛茶

鲜叶经初制形成一定规格的茶叶初级产品。

毛茶级差系数

指各级毛茶与标准级毛茶品质之间的质量差距,用数字来表示。

毛茶归堆

按毛茶原料的品质和其他特征(如产地、茶类、等级、季节、入库时间、异味等)归类后,分别堆放。

毛茶拼和

毛茶付制前,将若干等级,季别,产地等不同类别的茶叶,按一定的比例搭配或混合。

加工定级

根据毛茶质量确定在精制时可取成品的最高级,则定为该毛茶的加工级。例如一级杭炒青加工定级为特珍一级。

取料计划

根据付制毛茶的品质情况,制订提取不同花色等级成品茶的加工计划。

单级付制多级收回

每次付制的毛茶只有一个级,制成产品有许多花色等级。

多级付制单级收回

每次付制的毛茶有二个级以上,而制成产品基本上只有一个主级。

标准级

用来比较品质水平而迁辊毛茶或成品茶。

标准干毛茶

达到标准水分的毛茶。

正品茶

一般指经精制后纳入花色等级的成品茶。

副品茶

一般指精制后未纳入花色等级的茶。

制耗

加工过程中的损耗。

正品率

某一批(次)产出的正品茶总重量与该批(次)付制标准干毛茶总重量的百分比。

副品率

某一批(次)产出的副品茶总重量与该批(次)付制标准干毛茶总重量的百分比。

制耗率

某一批(次)的制耗总重量与该批(次)付制标准干毛茶总重量的百分比。

制率

某一批(次)产出的成品茶总重量与该批(次)付制标准干毛茶总重量的百分比。

分级成品制率

某一批(次)产出的某一花色某一级(等)成品茶的重量与该批(次)付制标准干毛茶总重量的百分比。

成品级差系数

指各级成品与标准级成品品质之间的质量差距,用数字表示。

标准级产品制率

某一批(次)产品的各成品茶折合成标准级成品茶时的重量之和,与该批(次)付制标准干毛茶总重量的百分比。

质量比值

某一批(次)产出的标准级成品茶总重量与该批(次)付制标准干毛茶总重量的百分比。

分路取料

根据在制品的形态和品质,如长短、粗细、轻重、净度等,采取不同的工艺流程和相应的操作技术,分别进行取料和加工。

本身路

以毛茶(包括毛茶头前两次轧切)分筛后4孔以下的在制品茶或毛茶毛抖6孔抖筛筛下的在制品茶为原料的精制工艺流程。原料的品质特点是条索较紧细,有锋苗,叶底较嫩。

圆身路

以两次或两次以上切分或切抖的毛茶头、本身路4孔、5孔毛抖头、4孔茶净抖抖头,或部分撩头为原料的精制工艺流程。原料的品质特点是:条索较短钝,粗圆,叶底嫩度差。

长身路

以本身路4孔毛撩头、净撩头和圆身路4孔撩头茶为主要原料的精制工艺流程。原料的品质特点是:条索较松、长大、茎梗较多。

轻身路

以本身路、圆身路、长身路茶叶经风选后的第二口茶(子口茶)为主要原料的精制工艺流程。子口茶的品质特点是:茶片粗老、身骨轻,夹有较嫩断碎的芽叶。

拣头路

以各种拣头(以梗为主含少量茶叶)为原料的精制工艺流程。

筋梗路

以各路嫩度好、净度差的筋梗或机拣头、电拣头为原料的精制工艺流程。原料的品质特点是:细长弯曲、嫩度尚好,净度差,筋梗特多。

生做

毛茶原料不经过复火过程,直接筛人的精制。

熟做

毛茶原料先经过复火过程,再经筛分的精制。

复火

补火前的干燥。

补火

茶叶在制品或需匀堆装箱(袋)的茶叶最后一道干燥。

筛分

通过筛网的机械运动,使茶叶分清长短、大小、精细、轻重,它包括抖筛、分筛、撩筛、滚筒圆筛和飘筛作业。

筛孔规格

筛网每英寸(25.4mm)均匀排列的孔数。

筛号茶

茶叶通过分筛分为若干长短、大小不同的茶,统称为筛号茶。具体筛号茶一律以筛底命名,如4孔筛底5孔筛面的茶命名为4孔茶,其余类推。

先抖后圆

毛茶原料付制后先抖筛然后分筛。

先圆后抖

毛茶原料付制后先分筛然后抖筛。

顺装

撩筛安装多层筛网时,从上到下按筛孔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倒装

撩筛安装多层筛网时,从上起第一层筛网孔径较第二层小半孔或一孔,其余从上到下按筛孔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上段茶

一般指4孔、5孔及4孔以上的筛号茶。

中段茶

一般指6孔、7孔筛号茶。

下段茶

一般指8孔、10孔及10孔以下(如12孔、16孔、24孔茶)的筛号茶。

分筛

通过分筛设备,初步分离茶叶的长短或大小。

撩筛

通过筛网的平面圆周运动,使筛号茶进一步人离长短或大小,弥补分筛要求不足。

撩头挫脚

配制适当的筛网撩筛,既将不符合筛号茶规格的较长或较大的茶或梗分离,又将不符合筛号茶规格的较短或较小的茶和茶末分离。

滚筒分筛

毛茶或在制品茶通过滚筒圆筛机圆筒形筛网绕轴作圆周运动和轴向倾斜作用,初步分离茶叶长短和大小。

飘筛

通过筛风的上下振动和圆周运动的共同作用,分离在制品茶的轻重,去除筋毛。

抖筛

通过筛网的前后往复振动,分离条形茶的粗细和圆形茶的长圆。

毛抖

毛茶或在制品茶第一次抖筛。

净抖

茶叶精制一般要经抖筛2~3次,第2次筛号茶的抖筛称净料。

紧门

茶叶精制过程中筛号茶的最后一次抖筛。

抖头

抖筛作业时,不能通过筛网的较粗大、较圆的茶、茶梗及夹杂物。

抖筋

用抖筋,分离茶中的细筋梗。

抖头抽筋

配备适当的筛网抖筛,既将不符筛号茶规格的粗茶和圆、扁块头茶分离出,又将筛号茶中的细筋梗分离出。

轧切

凡不能通过规定筛孔的粗大、长条茶、拣头等头子茶,通过轧切机械剪切、挤压、破碎等作用,使能通过规定的筛孔。

拣剔

拣出或剔除不符合成品茶品质要求的茶梗、筋、朴片、茶籽及非茶类杂物等。常用的拣剔方式有手拣(人工拣剔),机拣(机械拣剔)和电拣(静电拣剔)。

拣头

被拣剔出的茶梗、筋、朴片、茶籽、非茶类杂物等(包含被误拣剔出的茶)。

头子茶

抖头、撩头、拣头等的总称。

毛茶头

毛茶第一次人筛或滚筒分筛时不能通过第一面筛网(网孔最大的筛网)的粗大茶叶。

风选

利用比重不同的茶叶在一定风力作用下具有不同的散落性,分离茶叶轻重。

关砂

利用风力,分离混要在茶叶中的砂石等较重杂物。

毛扇

筛号茶的第一次风选。

剖扇、复扇

筛号茶通过风选按其重实程度确定等级。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粗略划分等级,称剖扇;第二次精细确定等级,称复扇。

清风

筛号茶的最后一次风选,使净度符合半成品的质量规格要求。

半成品茶

经加工基本符合成品质量,待拼配的各级筛号茶。

成品茶拼配

根据成品茶的质量标准要求(一般以实物样为标准),将多种不同的筛号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组成某一确定花色等级的成品茶。

茶号

对外贸易时用来表示某一茶类品名等级茶的代号。例如9371、8147分别代表特珍一级和雨茶一级。

唛头

每批成品茶出厂时的代号,表示厂名、年别、花色、等级、批次。例如杭92107则表示杭州茶厂1992年珍眉一级第七批出厂。

乌龙茶精制产品类型


(一)福建乌龙茶主要精制产品1.武夷岩茶主要级型(1)武夷水仙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武夷奇种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3)武夷肉桂 特级、一级、二级。

(4)名丛类 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2.闽北水仙与阑北乌龙(1)闽北水仙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闽北乌龙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3.闽南乌龙茶主要级型(1)安溪铁观音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闽南色种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3)黄金桂 特级、一级。

(4)闽南水仙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5)永春香橼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此外,还有流香、一枝春、老丛水仙、八仙、白芽奇兰等。

茶业企业参照精制加工:规格,根据来料加工特点,制定企业标准的产品。在精制过程中产生的副茶,如碎茶、茶片、茶梗等也都有一定的规格。

(二)广东乌龙茶主要精制产品1.单丛茶(1)凤凰单丛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岭头单丛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此外,还有黄枝香单丛等。

2.凤凰水仙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3.饶平色种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此外,还有石古坪乌龙等。

茶业企业参照精制加工规格,根据来料加工特点,制定企业标准的产品。在精制过程中产生的副茶,:如碎茶、茶片、茶梗等也都有一定的规格。

绿茶初制技术


绿茶之精制,其目的在汰除劣杂,整饬形态,分别等级而已。故精制过程中,对形状及色泽关系最大,香气及滋味仅有少许影响。精置手续虽随茶类而异,然大致言之,不外下列数项:(1)筛分(2) 覆烚(3)拣剔(4)切断(5)茎拔(6)搧咸(7)着色(8)匀堆,兹将各过程对于品质之影响略述如次:

(1)筛分:筛分为精制作业之中心,手工精制分手筛吊筛二种,机械筛分有圆节干筛二种。绿茶之花色等级及形态整理,以及片末之汰除,均唯筛分是赖。故筛分对于形状方面,关系至大。

(2) 覆烚;覆烚一则有整形之作用,再则可增进茶叶之香味,三则可增进茶叶之色泽,四则可防止茶叶之劣变。但处理不慎,每易焦变及增加茶叶之粉未。

(3)拣剔:拣剔之目的在汰除劣杂,增进形状之美观,但与茶盘摩擦,每易增加粉末,尤以个别拣剔制为甚。

(4)切断:切断之目的在使大形之茶变细,以适合外销之需要,但切断次数大多,或切齿配合不适宜时,每易增加粉未,使茶叶过于细碎,对于色泽及滋味,亦有相当妨碍。

(5)茎拔:茎拔之目的在汰除茶梗,如机械效能优良,即可避免用人工拣剔,以节省工资。但经过多次之茎拔,茶色每易磨成黄褐色,滋味亦易受损。

(6)搧咸:搧咸之主要目的在汰除劣杂,亦有整饬形态及分别等级之作用,故仅与茶叶之形态有关。

(7)着色:着色为使茶叶色泽美观,对于色粉之选择及色粉份量之配合,必须适当,否则茶色既不美观,香味亦易受损。

(8)匀堆:匀堆为使同一花色之各号茶作适当之配合,以适应国际市场之需要,故对茶叶之品质,无论色香味均有影响。非有经验之茶师主持指导不为功。茶叶之贮运,除龙井茶须于罐底加以石灰或氯化钙以吸收一部分油脂气味及水分外,其它各种茶叶,只要能防止茶叶之劣变及不良气味之感染即可,对于茶叶品质虽无增进,但如贮运不佳,茶叶每易酦酵发霉,香气走失,滋味劣变,水色黄浊,对于品质亦有莫大妨害。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有后酦酵之作用,如作用适当,每可增进香味,但会水量过多,则后酦酵之进行,对茶叶品质当有妨碍。

茶叶精制技术


精制过程是从毛茶加工:为成品茶所经过的各作业工序构成的流水作业线全称。习惯上也叫筛制路线或筛制程序,也可称为生产程序。各地精制加工的目的和原理、筛制路线基本一致,只是因原料、设备和技术条件不同,在做法上还不完全一致。 (一)眉茶精制工艺 典型的眉茶采用“单级交叉付制,多级收回”的原则,要求正茶批批做清,副茶、脚茶基本做清。绿毛茶加工筛分路线分本身路、长身路和圆身路3路。采用6号抖筛分路,通过6号筛的归本身路,未通过的归圆身路。 本身路茶坯以做珍眉为主,圆身路以做贡熙为主。 1.本身路工艺 (1)抖筛分路 取6孔筛下的毛茶。 (2)第一次平圆筛分 分出5,6,7,8,9,10,11共7个号头的长身筛号茶。24孔底再进入40和80孔圆筛分为粗末、细末和茶灰。 ①粗选定坯 各筛号茶进行风选,风选机1~4号口依次分为二、三、五、七共4个级别的珍眉初坯,5口和6口茶可并入七级初坯,选口茶做绿片。 ②复火车色 5,6,7号粗坯分别上电热滚筒机复火,温度为110℃~120℃,热、冷车各35分钟。8号以下粗坯上滚炒,叶温80℃~90℃,时间60~80分钟,炒后除二级和三级的8号撩取撩头付拣外,其余可以不付拣,直接上圆筛机风选,做珍眉类半成品,等候匀堆。11号粗坯过风选时,硬的做特珍,软的做绿片。 ③紧门取筋和切抖 二级和三级珍眉分别紧门取筋,五级和七级粗坯不紧门。取二级珍眉用14,8.5或9孔筛,取三级用14,8.8孔筛。穿过14孔的叫丝筋,穿过9孔或8孔的是本身珍眉,紧门的头子茶为珍眉头。珍眉头过筛网8孔的切抖机反复切抖,抖头做贡熙,抖脚做三级以下切头珍眉,熟火后复套。 (3)第二次筛分 前工序的各类茶坯和经过复火的五级、七级珍眉初坯,分别过平圆机第二次筛分。珍眉用6,7,9,12孔筛;丝筋用7,8,10,12孔筛。分出5,6,7,8号珍眉和丝筋及挫脚。珍眉头贡熙过4,6孔小圆筛机筛分。4孔面交切抖机复切抖。4孔底6孔面为5号贡熙。各号丝筋要先经风选吹去较轻的做特针。取二级筋正口和三级筋正子口,二级筋和三级筋分别用16孔和18孔的抖筋机抖取筋里筋。 ①撩筛 各号珍眉,筋和筋里筋分别过撩筛,撩头上并挫脚集中另做。5号和8号撩头不并,做一筛号,5号筋的撩头付切,切后做特针。 ②精选定级 风选机各出口茶的级别,根据身骨的软硬决定上升和下降。如二级珍眉粗坯精选时,1~4口茶可依次定为二级珍眉正口、二级珍眉正子口、五级珍眉、六级珍眉或七级珍眉。正口和正子口还要复选。筋精选时,身骨硬的做珍眉,软的做特针。二级珍眉里筋精选时,正口取三级珍眉,其余做特针;三级珍眉的粗坯的8号撩头因含细筋嫩梗较多,硬的取二级、三级珍眉,软的做特针或低档珍眉。 ③拣剔 一级、二级贡熙和高、中档珍眉的7号正口茶直接手拣,其余的付阶梯拣、电拣,拣不净的再手拣。含筋梗不多的珍眉可先撩后拣。拣头或切头应先撩后拣。 ④补火车色 珍眉和贡熙和各筛号茶分别补火车色,叶温65℃~90℃,时间60~85分钟。含水率为5%~5.5%。 ⑤割脚清风 补火后产生部分碎茶,珍眉过小圆筛割脚,贡熙过抖筛机打脚,再上风选机清风,清风后待拼。 2.圆身路工艺 (1)烘干 6号抖筛上的毛茶头上烘干机烘干,风温80℃~100℃。 (2)切抖 反复切抖,筛网均为7孔。抖头取贡熙,抖脚取珍眉。 (3)第一次平圆筛分 筛网组合为4,4.5,6孔。分出4,5,6各号贡熙。4孔头交切抖机复切。4,5,6号贡熙分别过撩筛,撩头上拼,4号撩头付切抖。 ①粗选定坯 风选机1—3口茶,分别为2,3,5各号贡熙粗坯,4号以后做五级或五级以下,选口茶取绿片。 ②复火车色 各级粗坯分别上电热滚筒复火,温度llO℃~120℃,炒后车色。 ③紧门打脚 复火后产生长身茶和碎茶,紧门打脚,取三级以下珍眉。 (4)第二次筛分 取4,4.5,6孔筛网,分出4号头及4.5和6号茶。4号头和复火的头里头贡熙分加切抖,筛网用8孔。抖后过撩筛,撩后人4号。头里头用3孔撩筛,复切到合规格为止。头里头独做一个筛号。 ①精选定级5,6号贡熙粗坯精选时,圆结度好的提取一级贡熙,4号初坯最高只能取二级贡熙。头里头做三级以下贡熙。 ②拣剔 一级、二级贡熙手拣,三级以下机拣后再手拣。 ③补火车色 采用70℃~90℃叶温、60~85分钟车色,茶叶含水率控制在5%~5.5%。 ④紧门打脚清风 紧门打脚的贡熙,并入珍眉。 3.匀堆 本身路和圆身路的茶坯加工完毕就可拼配匀堆。根据出厂标准样或客户来样拼配小样,然后对照标样。如小样品质符合标准样或客户样,就可匀堆装箱出厂。现将出厂的外销绿茶花色筛号的组成列于表2-2-3。 表2-2-3外销绿茶花色筛号茶组成

花色级别

筛号

匀堆组成

珍眉

一级

5~8

本身5~7号和8号撩头,珍眉正口和正子口

二级

5~9

本身和砻头,5~7号正口,正子口,5~7号筋,8,9号中下段茶

雨茶

6~10

与三级珍眉相似,只是以6号为面张,可多搭下段茶

三级、四级

5~10

本身路和切头,5~7号正口,正子口,5,6号筋,5~7号二级、三级贡熙筛脚

五级以下

5~10

5~10号茶

贡熙

一级

5~6

5~6号珍眉头茶和毛净头

二级

4~6

4,5,6号珍眉头和头净头

三级以下

4~8

4,5,6毛净头和头里头

特针

三级

7~11

各号筋和筋里筋,8号撩头,少数嫩筋电拣头,8~11号碎茶

秀眉

绿片

9~11

9~11号片,粗末

(二)珠茶精制加工 珠茶精制加工分珠茶路和雨茶路。 1.珠茶路 珠茶路分生取、炒车、熟(净)取和匀堆装箱4个工段。(1)珠茶生取工段包括毛茶筛分、头子切分、撩筛和风扇4个工序。 ①筛分 毛茶投料分筛,通过平面圆筛机,分筛出一级、二级,三级至六级,七级到级外茶。分筛后,5孔面的头子茶上风扇关砂付切,4~10孔茶上风扇分级,12,16,24孔茶上风扇分级作内销茶处理。36孔茶为茶末,80孔以下为茶灰。 ②头子茶切分 一级至四级毛茶5孔头子经风扇后分轻、重、均用滚切机轧切;五级毛茶经风扇分轻、重,重茶用滚切,轻茶用齿切;六级和茶朴均用齿切。 ③撩筛 通过小平面圆筛机撩筛,进一步把面张较粗大的茶叶撩出,使各孔茶颗粒大小列为一致。 撩筛口网配置:4孔茶配3,16孔口网;4.5孔茶配4,16孔口网;5孔茶配4.5,16孔口网。 ④风扇 撩筛后的各级各孔茶叶,通过分扇分级。一级重应关净砂面;二级以下以剥摊为主,进一步分清等级。经风扇后,一级5~8孔原身、轧身,分级、分孔、分轻重分别出工段,交炒车工段处理;作内销茶的各孔茶,直接上飘筛机处理。 (2)炒车工段 炒车通常用联合炒车机,下筒为滚炒,上筒为车色。炒车时要掌握好炒车温度。 (3)净取工段 经炒车后的各孔茶,形状粗细、大小发生了变化,碎茶、筋梗增加,须经撩筛、风扇、抖筛、拣剔等工序,做净各孔茶。 ①撩筛分清各孔茶的颗粒大小,割净下段茶的茶末、茶灰、面张、撩头、复撩,须尽量筛清茶叶。撩头基本上是糊块茶,交生取轧切。撩筛后,重坯交净取撩扇工段,轻坯交熟取撩,5孔轻重撩头回炒车机炒车。12~24孔也上扇,36孔茶末,80孔以下茶灰。撩后的轻身茶还需经复撩,进一步割净碎、末茶后,各孔茶外形颗粒大小匀齐,便于风扇取料。 ②风扇 经风扇,各级各孔茶轻重进一步分清,等级定正,便于抖筛和净撩。 ③抖筛 进一步分清各级各孔和长、圆,取净雨茶,提高珠茶的圆紧度。 ④拣剔 上机拣茶叶,在第一、第二道拣槽达到净梗为止,第三道达到净茶为止。 ⑤净撩和净扇取 第三次撩筛和风扇,使珠茶分出外形颗粒大小、身骨轻重,最后定型。 2.雨茶路 经珠茶路抖筛后的重、轻抖底,长短混杂,体积细长,与珠茶外形颗粒圆结不同,需单独加工。 (1)筛分 分清长短、粗细,碎末割净,便于定级。筛后头子上并复撩,各孔筛底风扇定级取料,筛脚下并复撩。 (2)风扇 风扇定级,初步确定各筛号等级。并漏取净圆茶,扇净轻片,使雨茶条索规格匀齐、轻重一致。 (3)机拣 与珠茶机拣目的相同。 (4)撩筛 机拣后的雨茶经过撩筛,撩出不合格的长茶,达到长短一致。 (5)风扇 上扇净取茶。 (6)手拣 上手拣茶。 3.拼配、匀堆、装箱 将各种不同筛号茶,按一定比例进行拼配成一个成品茶。通过拼配,达到成品质量要求,符合出厂标准。再通过机械化匀堆装箱。

制茶技术——绿茶制造工艺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从唐至今,经历了从饼茶到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的巨大变迁。中国茶类之多,制造技术之精湛,堪称世界之最。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的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之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现按茶叶大类,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紧压茶、花茶、速溶茶等的加工技术分别介绍如下。

(一)绿茶制造工艺

中国是世界绿茶的主产国。目前,世界绿茶的总产量约为60万吨,中国就占了65%左右;世界绿茶总产量9万吨,中国占了74%,足见中国绿茶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国绿茶生产量多面广,在全国18个产茶省区中,几乎都有绿茶生产,但主要产于浙、皖、赣3省,其次是湘、川、台等省。

绿茶按制法可分为四大类,即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这四大类绿茶,中国都有生产,尤以炒青绿茶为多。

中国炒青绿茶,按产品形态分有长炒青(如眉茶)、圆炒青(如珠茶)、扁炒青(如龙井、旗枪)等。数量以长炒青为多,经精制整形后称为眉茶。它是中国重要的外销绿茶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素负盛誉。

中国的出口绿茶,除眉茶外还有珠茶、花茶和各种名优绿茶,年出口绿茶总量近7万吨。

各地所产的名优绿茶,几乎都是手工艺品,其特点是造型优美,色泽绿润,香味鲜醇柔和,是绿茶中的佼佼者。

1、长条形绿茶初制

有人认为“红茶长于红茶树,绿茶长于绿茶树”,这是一大误解。红茶、绿茶之分,完全取决于不同的制茶工艺。绿茶制造有别于红茶和其他茶类,其关键在于初制中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着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对待,操作上应严格要求。

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锅温、投叶量、机种、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互相制约,不能机械地加以分割。

锅温:杀青要达到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产生香气等目的,就必须有一定的锅温才能实现。生产实践证明,杀青锅温过低,鲜叶下锅时听不到锅内有茶叶爆声,必然会出现红梗红叶,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杀青叶产生红变的原因,就是杀青时叶子受热不足,叶温上升缓慢,不能在短时内使酶蛋白变性凝固,相反还激化了酶的活性,致使无色的茶多酚发生酶促氧化,迅速变成红色的氧化物,这就是杀青叶产生红梗红叶的基本原因。

茶叶中酶的活性开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达到40-45℃时,酶的活性最激烈,如温度继续升高,酶的活性就开始钝化,当叶温升到70℃,酶的活性便遭破坏。因此,在杀青前期若能使叶温迅速升高到70℃以上,便能有效地防止红梗、红叶产生。

杀青温度高,固然能迅速钝化酶的活性,但温度过高对茶叶品质也不利,会使茶叶产生焦斑、爆点,尤其是嫩芽尖和叶缘易被烧焦,这是产生烟焦茶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普通温度表测定茶锅的温度,目前方法很不统一,且误差很大,还难于确切地表达杀青锅的实际温度。例如用水银温度表测定锅温,由于温度表与锅壁的接触面积小,当锅底呈暗红色时也只有300℃左右,但生铁达到暗红色时,其实际温度是500-700℃。呈橙黄色时,为1000℃左右。故采用温度表所测得的锅温远远低于锅壁的实际温度。

据试验,采用热电隅测定机械的锅式杀青,要不产生红梗红叶,锅温应不低于400℃;要不产生烟焦气,锅温应不高于470℃。为取得既无红梗红叶,又无烟焦的杀青叶,应先加盖闷杀2分钟,使叶温迅速上升到65-70℃,再揭盖扬抖杀至完成,其最佳的锅温应是430-460℃。在这个范围内,即使在黑暗条件下也看不出锅子发红,在自然光照下也仅是锅面微徽有点 “灰白”。但在生产中,杀青时往往把锅子烧得通红,其实际温度远远超过500℃,这是造成烟焦茶的主要原因。

嫩杀与老杀:所谓嫩杀,即时间适当短一点,水分适当少蒸发一点。与此相反则为老杀。一般地讲,嫩叶应当老杀,老叶应当嫩杀。因嫩叶含水多,酶的活性又强,叶的韧性大,粘性重,适当老杀有利于提高品质。老叶含水少,酶活性较低,适当嫩杀有利于形成条索,减少碎末茶。杀青程度的掌握一般靠感官鉴定一当杀青叶达到手捏成团,稍有弹性,嫩梗不易折断;色泽墨绿,叶面失去光泽,叶减重率约40%时为杀青适度。

杀青太嫩,经揉捻后碎茶片多,外形条索差,香气带生青,滋味显涩口,杀青太老,揉捻后末茶多,成条困难,亦易产生烟焦。100公斤鲜叶,经杀青后重量在63公斤左右为适度,杀青叶的含水率大致是60%。不同老嫩程度的鲜叶,杀青叶较适合的含水率如下表所列。

推荐杀青叶含水率

鲜叶嫩度

杀青叶含水指标(%)

中老

58-60

61-62

63-64

杀青叶的含水率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杀青叶含水率(%)=1—鲜叶重/杀青叶重·(1—鲜叶含水率)

示例:鲜叶的含水率假定为75%,每锅投10公斤鲜叶,经杀青完成后为6.25公斤,求杀青叶的含水率是多少?

设杀青叶的含水率为X

X=1—20/12.5·(1—75/100)=60%

即杀青叶的含水率为60%。

闷杀与透杀:所谓闷杀,即茶锅上加盖杀青。所谓透杀,即揭盖扬抖杀青。正确的杀青方法,应先闷杀2分钟左右,待水汽向锅口四溢时,立即去盖进行透杀,直至杀青完成。先闷后抖可提高叶温,有利于杀匀、杀透,避免产生红梗红叶,但闷得太长,杀青叶会产生黄熟现象。若全程进行透杀,不但杀青不匀,且往往产生红梗红叶。总之,杀青时采用先闷后抖,杀青叶质量较好,工效高,燃料省。先抖后闷,则杀青不匀,易产生红梗红叶.全程透杀,杀青不匀,红梗红叶增多。采用全闷,易产生黄熟,质量也不好。闷杀时应做到嫩叶闷的时间稍短,老叶闷时稍长。

雨水叶的杀青:一般露水鲜叶,其表面含水率约为20%,雨水叶的表面含水率约30%。这么多的叶表附加水,在杀青时要吸收大量热量后才能使水分蒸发掉。因此,雨水叶杀青时必须减少投叶量,同时要适当提高锅温,才能保证杀青叶的品质。

杀青机的种类对制茶品质也有很大影响。我国目前使用的杀青机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六大类、近20余种形式。因杀青机的种类不同,效果不一样,制茶的品质也就不同。下面对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机种,它们的制茶品质特点略加介绍。

锅式类杀青机:这类杀青机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一灶一锅(如6CS- 84型单锅杀青机)、一灶二锅(如6CS-84型双锅连续杀青机)和一灶三锅(如浙江临安三锅连续杀青机),其他还有一灶多锅的形式。从使用上讲,一灶多锅能节省燃料,但随着锅子的增加,在遇出叶炒手欠灵活的情况下,易造成逐锅出叶不清,增加烟焦茶产生的机会‘从制茶工

烘青精制与花茶窨制


茶叶具有吸收其它气味的能力,花茶窨制就是依据这一特性,由茶叶配上香花窨制而成的。花茶的原料有茶叶和香花两种,我市的茶叶有烘青和珠茶等几种,香花亦有桂花和茉莉花。但主要为烘青茶胚和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

鲜叶在初制加工成烘青后,先进行精制加工,使花茶有统一的商品规格。烘青精制后称“烘青茶坯”。

烘青的精制分本身路、圆身路、子口路、筋梗路四路进行。其加工工艺同越红工夫茶、眉茶大同小异。精制加工产品分为茶坯、圆茶、碎茶、茶芯、三角片五个花色,茶坯又分为1-6级。

我市70年代中期曾发展茉莉花生产,达到相当规模。根据我市的气候条件,茉莉不能露地越冬,故需盆栽,冬季移入室内。茉莉花一年内采摘三期,梅雨季节采收的为梅花,夏至之后为伏花,秋季采收的为秋花,质量以伏花及早期秋花为佳,后期秋花及梅花质量较次。在茉莉花的生产季节,采收时间很有讲究,窨茶要求含苞怒放的茉莉花。采收过早,花朵较小,花香成分不足,过迟则窨茶前已开放,花香损失。茉莉花茶窨制的整个过程为茶坯处理、鲜花处理、窨花拌和、静置窨花、通花、续窨、起花、烘焙、提花、匀堆装箱这10道 工序。

茶叶对香气的吸收,因茶叶疏松多孔,具有毛细管作用,随着对水分的吸收而吸入香气,水分是传递香气的载体。故窨花前要对茶坯进行处理,即经过复火,使茶坯进一步干燥,降低其水分含量,提高对香气的吸收能力。复火后再将茶坯摊凉。茉莉花属“气质花”,要开花才香,不开不香,在自然条件下,茉莉花在傍晚以后开放,而为了不使香气成份损失,采摘需在未开放时。故鲜花运到茶厂后,先需进行薄摊,散失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然后运用人工方法促使茉莉花开放。做法是:将茉莉花堆积起来,达到一定温度后,再摊凉,如此反复几次,就使茉莉花开放。茶坯和茉莉花分别处理好后,就可以进行花茶窨制了。在茶坯和茉莉花拌和前,一般先在茶坯中窨以少量的白兰花,习惯上称为“白兰打底”,其作用是提高花茶香气浓度,衬托花香的鲜灵度。茉莉花和茶叶的用量有一定的比例,高档茶需用较多的茉莉花。窨花拌和要快速、均匀、并收成堆,最后在茶堆上面覆一层一先准备好的茶坯,以减少花香散失。接着是静置窨花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茉莉花由于呼吸作用而释放热量,使茶堆逐渐升温。 为使鲜花不致在不断升高的高温下“闷死”,使其逐步吐香,同时亦使茶坯不变质,在一定时间后需降低堆内温度。方法是将茶堆散开摊凉,这一工序称“通花散热”。散失热量后,为充分利用茉莉花,再将摊开的在制品重新收堆,称为“收堆续窨”。这样置几小时,到茉莉花大部分已萎凋,花色由洁白变为微黄、香气微弱时即可停止续窨。在大部分香气被茶坯吸收后,需用抖筛机将花渣及时筛出,这叫“起花”。茶坯在吸收香气的同时亦吸收了大量的水分,故需快速复火烘干 ,烘干后必须经过摊凉。从窨花拌和到烘焙的几个过程,加工上称“一窨”,茶坯 由于质量不同进行一至三窨,二窨即从窨花拌和至烘焙共进行二次,三窨为三次。一至三窨后需“提花”,提花即用少量鲜花将茶叶再窨一次,这样能增强花茶的表面香气,提高鲜灵度。提花过程的起花完成后需及时匀堆、装箱,以避免香气散失及水分增加。

明清制茶技术


明清制茶技术

历史上正式废除团饼茶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于洪武24年(1391)9月16日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即从此向皇宫进贡的只要芽叶型的蒸青散茶,并且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可以说,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

明代在茶叶生产上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绿茶生产除蒸青技术外,还产生了炒青技术,即采摘后的茶叶不须经过蒸熟,而是用热锅手炒杀青。其次是花茶的生产,明代许多花都可以用来窨制花茶如:木樨、茉莉、玫瑰、蔷薇、桅子、梅花等。乌龙茶可能在明朝中期即已出现,至今福建许多地方仍保留着这种传统的工艺特色。红茶也是起于明而盛于清,最早也是在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带。后传播到安徽、江西等地,如著名的祁门红茶就是由在福建做官的安徽人余干臣罢官后,将红茶制作技术带回安徽,从而产生了著名的“祁门工夫红茶”。

明清时期在茶叶品饮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工夫茶是适应叶茶撮泡的需要经过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炼而成的品茶技艺。工夫茶艺讲究茶具的艺术美,冲泡过程的形式美,品茶时的意境美,此外还追求环境美、音乐美。

总之,明清的茶人已经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境地,形成了工夫茶的鼎盛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