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 : 2020-11-24
全自动绿茶生产线机械 花茶技术 花茶机械

全自动绿茶生产线机械。

有机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起来的新生事物,以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的三无特点远销欧、美、日和国内市场。生态优越,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无工业污染,尤其是独特的地理环境,给有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机茶的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保证季节,是有机茶生产的最佳操作方式,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机械化生产有机茶为三个内容:一是茶园耕作机械化,二是茶园修剪采茶机械化,三是茶叶加工机械化。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机械化茶园条件:

1、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土层深厚、条播、茶树长势良好。

2、地块宽度30—50行,长度50—100米,茶树行距1.5—1.8米。

3、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通行机械。

4、茶园应留好排蓄水条件,布局品种力求单一,使其生产一致,发芽整齐。

5、茶园内开沟深度要求达到50—60厘米,投产茶园应每年或隔年二次在茶园内进行深度15—25厘米深翻,在9—11月份翻耕时要结合施基肥。

6、春茶前,必须在2月下旬,浅耕除草,深度10厘米以上,春茶结束后,进行松土除草,深度5厘米—10厘米,7月—8月进行深度10厘米伏耕,用茶园中耕机操作,但陡坡茶园不宜全面中耕,以防雨季水土流失。

二、茶园修剪和采茶机械化

修剪:根据茶树生产情况,茶叶机械化修剪方法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5种。

1、定型修剪

为幼龄茶树定型修剪:目的为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张,为建立广阔密集的丰产型茶树奠定基础。

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二次定型修剪,5月份一次,7月底前再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度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经投产的茶园进行轻修剪,时间为每年1—2次,春茶或夏茶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为茶园持续性发展所需的一种方法。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瓜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害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在二三十年内,树冠上部已衰败的投产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左右以上树冠剪除,重新培育,在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养分充足,生长健壮,能在7月上旬前萌发,剪后增施有机肥,当年夏茶后7~8月份进行修剪,从地面起35~40厘米处全部可用修剪机剪平。

5、台刈

为提高产量,根据茶园生长产量情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用台刈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10~20厘米处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的茶园应加强留叶蓬,加快形成投产树冠。

台刈茶园二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刈后的第二年起,在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机械采摘茶叶条件:

(1)茶叶发芽齐,直立型叶形。

(2)坡地行距1.5—1.2米,缓坡10度以下,平地茶园行距1.5—1.8米。

(3)已培育好适合机采的树冠。

两次采摘法:

(1)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第一次。

(2)经10天后第二轮一芽三叶期。

茶片采摘法:

春茶后是害虫生长旺季,茶树开始长虫,把长了虫子的茶树头用采茶机修剪后,装运到山下,消灭了90%以上的病虫,起到植保作用,而且不使修剪后的茶树头被雨水、风冲刮掉,起到了茶叶二次升值的作用。

单人采茶机:采茶时每台每日抵人工采摘工效18个劳动日,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

双人采茶机:每天每台工作量可达2300斤,正副机手配合,切割高度过高漏叶,影响产量;过低老梗老叶增多,质量不高,机手采时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幼龄茶园每行一次就可以,主副操作机手必须与手扶集叶者速度一致。

三、茶叶加工机械技术

加工机械及设备安装人员环境等必须符合食品生产要求。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

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应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荫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计。

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份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名优茶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清高。目前蒸汽杀青机的投产,能快速高温杀青,热风排湿、脱水冷却一次完成,是名优绿茶加工配套的绿神机。

1、龙井茶制作工艺

鲜叶→进厂——摊放→杀青(青锅)→辉锅(手感掌握开始5—6分钟)→挺头子→整理→入仓

2、天目青顶

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6CHW系列—3型机)

3、普陀佛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4、珠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6CR—265机)→甩干(6CPC—100CC型机)→对锅20k公斤/次→大锅(40—50公斤)→散热(一整夜,含水量为6%)→入仓

5、精制珠茶

栋梗(6CJJ—82A型茶叶阶梯栋梗机)→拼和→圆筛(6CY—S40型茶叶平面圆筛机)→风选(6CFX—35型风力选别机)→分筛→入仓

6、煎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干→精揉→烘干→入库

7、精制煎茶

精制(精揉机HCA—120型)→齿切(6CCC—110型茶叶齿切机2—3厘米)→分筛→入库

8、茶片加工工艺

用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进场摊放→切碎机切碎→切断为5—10厘米长的茶树头子→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机→成茶片

机械化加工有机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利用,并且起到了植保的作用,农民增加了收入,满足了客户对茶片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新路子,能使茶叶生产进行二次升值。

小编推荐

[上第名茶] 有机茶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起来的新生事物,以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的三无特点远销欧、美、日和国内市场。生态优越,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无工业污染,尤其是独特的地理环境,给有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机茶的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保证季节,是有机茶生产的最佳操作方式,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机械化生产有机茶为三个内容:一是茶园耕作机械化,二是茶园修剪采茶机械化,三是茶叶加工机械化。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机械化茶园条件:

1、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土层深厚、条播、茶树长势良好。

2、地块宽度30—50行,长度50—100米,茶树行距1.5—1.8米。

3、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通行机械。

4、茶园应留好排蓄水条件,布局品种力求单一,使其生产一致,发芽整齐。

5、茶园内开沟深度要求达到50—60厘米,投产茶园应每年或隔年二次在茶园内进行深度15—25厘米深翻,在9—11月份翻耕时要结合施基肥。

6、春茶前,必须在2月下旬,浅耕除草,深度10厘米以上,春茶结束后,进行松土除草,深度5厘米—10厘米,7月—8月进行深度10厘米伏耕,用茶园中耕机操作,但陡坡茶园不宜全面中耕,以防雨季水土流失。

二、茶园修剪和采茶机械化

修剪:根据茶树生产情况,茶叶机械化修剪方法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5种。

1、定型修剪

为幼龄茶树定型修剪:目的为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张,为建立广阔密集的丰产型茶树奠定基础。

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二次定型修剪,5月份一次,7月底前再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度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经投产的茶园进行轻修剪,时间为每年1—2次,春茶或夏茶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为茶园持续性发展所需的一种方法。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瓜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害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在二三十年内,树冠上部已衰败的投产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左右以上树冠剪除,重新培育,在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养分充足,生长健壮,能在7月上旬前萌发,剪后增施有机肥,当年夏茶后7~8月份进行修剪,从地面起35~40厘米处全部可用修剪机剪平。

5、台刈

为提高产量,根据茶园生长产量情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用台刈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10~20厘米处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的茶园应加强留叶蓬,加快形成投产树冠。

台刈茶园二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刈后的第二年起,在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机械采摘茶叶条件:

(1)茶叶发芽齐,直立型叶形。

(2)坡地行距1.5—1.2米,缓坡10度以下,平地茶园行距1.5—1.8米。

(3)已培育好适合机采的树冠。

两次采摘法:

(1)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第一次。

(2)经10天后第二轮一芽三叶期。

茶片采摘法:

春茶后是害虫生长旺季,茶树开始长虫,把长了虫子的茶树头用采茶机修剪后,装运到山下,消灭了90%以上的病虫,起到植保作用,而且不使修剪后的茶树头被雨水、风冲刮掉,起到了茶叶二次升值的作用。

单人采茶机:采茶时每台每日抵人工采摘工效18个劳动日,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

双人采茶机:每天每台工作量可达2300斤,正副机手配合,切割高度过高漏叶,影响产量;过低老梗老叶增多,质量不高,机手采时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幼龄茶园每行一次就可以,主副操作机手必须与手扶集叶者速度一致。

三、茶叶加工机械技术

加工机械及设备安装人员环境等必须符合食品生产要求。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

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应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荫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计。

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份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名优茶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清高。目前蒸汽杀青机的投产,能快速高温杀青,热风排湿、脱水冷却一次完成,是名优绿茶加工配套的绿神机。

1、龙井茶制作工艺

鲜叶→进厂——摊放→杀青(青锅)→辉锅(手感掌握开始5—6分钟)→挺头子→整理→入仓

2、天目青顶

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6CHW系列—3型机)

3、普陀佛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4、珠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6CR—265机)→甩干(6CPC—100CC型机)→对锅20k公斤/次→大锅(40—50公斤)→散热(一整夜,含水量为6%)→入仓

5、精制珠茶

栋梗(6CJJ—82A型茶叶阶梯栋梗机)→拼和→圆筛(6CY—S40型茶叶平面圆筛机)→风选(6CFX—35型风力选别机)→分筛→入仓

6、煎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干→精揉→烘干→入库

7、精制煎茶

精制(精揉机HCA—120型)→齿切(6CCC—110型茶叶齿切机2—3厘米)→分筛→入库

8、茶片加工工艺

用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进场摊放→切碎机切碎→切断为5—10厘米长的茶树头子→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机→成茶片

机械化加工有机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利用,并且起到了植保的作用,农民增加了收入,满足了客户对茶片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新路子,能使茶叶生产进行二次升值。

有机茶机械化生产可提高茶叶质量


一、茶园耕作机械化

开发机械化茶园要求选择平地或缓坡集中连片,有规则的茶园,坡度一般不超过15º,土层深厚,地块宽度30~50行,茶树行距1.5~1.8米,长度50~100米;田头宽度不少于2~3米,田间路做到块块相连,路路相通,适合机械通行。茶园应留好排蓄水设施,布局一致。

二、茶园修剪

根据茶园生产情况,茶树机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种。

1.定型修剪 主要用于幼龄茶树定型,以培养骨架,促进分枝,控制树冠高度,加速横向扩展。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投产的茶园进行每年1~2次的轻修剪,春茶或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爪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采摘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长、树冠上部已衰败的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以上树冠剪除。剪后增施有机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发。当年夏茶采摘后7~8月份再进行重剪,从离地面35~40厘米处全部用修剪机剪平。

5.台割 根据茶园生长状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进行台割,即将老茶树离地10~20厘米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应留叶蓬,加快新发树冠的生长。台割茶园2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割后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处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三、机械化采茶

机械采摘分两次进行,茶片采摘有单人和双人采摘机。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进行;10天后一芽三叶期时进行第二轮。单人机日采茶工效相当于人工18倍,但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双人机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采茶工作量可达1650千克。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的茶叶,切割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茶叶质量。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四、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阴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为宜。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分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名茶制作工艺为:

龙井茶:鲜叶—摊放—杀青(青锅)—辉锅—挺头子—整理—入仓。

天日青顶: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

普陀佛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珠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º6CR-265揉捻机)—甩干(6CPC-100CC甩干机)—对锅(20千克/次)—大锅(40~50千克)—散热(12小时)—入仓。

茶片加工工艺: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摊放—切碎(5~10厘米)—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成茶。机械化加工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再次利用,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实现了茶叶生产的二次升值。

农办机18号文件:《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了《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通知书,旨在指导茶农对茶园的机械化生产工作,农业部办公厅于12月14日发出通知,具体如下通知和指导意见如下:

农办机〔2017〕18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机(农业、农牧)局(厅、委、办):

茶叶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为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升茶园机械化水平,促进茶园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了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技术指导意见”),现予以印发。

请各地在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技术内容,逐步规范茶园种植模式,完善本地区的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作业规范,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部办公厅

2017年12月14日

《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茶园机械化生产主要包括茶园建植与改造、茶园管理、茶叶采收等内容。茶园生产机械化程度低,长期依赖人工作业,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快推进。

在一定区域内,提倡标准化作业,茶树品种、耕作模式、种植规格、机具作业幅宽、作业机具的配置等应尽量规范一致,并充分考虑绿色生产发展的要求。

一、茶园建植与改造

(一)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应注意保持水土,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1.茶园应建于平地或缓坡地。坡度≤15°的缓坡地应进行等高开垦;坡度在15°~25°的以梯级茶园进行建设施工。

2.道路建设与修整。主道一般宽4m,是茶园的交通道;支道一般宽2.5m,是运输耕作等机具的运行道路;生产管理作业道宽度一般在1m以上。

3.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二)茶园整地

新建茶园应先进行初垦作业,将沟壑地块填平整成坡地,一般要求坡度≤25°,耕作深度70cm~80cm。适用机械:挖掘机、铲车、装载机、深耕犁、深松机等。复垦深度30cm,通常采用轮式拖拉机配套圆盘耙、旋耕机等进行作业。

新建茶园应采用150cm以上大行距种植,使用挖掘机、大型开沟机等进行开沟,开沟尺寸一般不低于:上口80cm,底宽65cm,沟深70cm。

(三)茶苗种植

1.品种选择。新建茶园优先选择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

2.开沟施肥。移栽前按种植行开施肥沟,底肥深度30cm~40cm,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与土壤拌和、覆土,施肥后仍有8cm~10cm的深度。

3.移栽定植。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等高种植,每穴移栽茶树苗2株~3株,株与株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20cm以上。移栽后及时浇水。

4.初次修剪。栽苗、浇水后进行初次修剪,从离地15cm~20cm处剪去上部主轴,以减少植株水分蒸腾。

5.铺草保墒。初次修剪后及时铺草,铺草厚度5cm~10cm,宽度80cm~100cm,亩均铺草600kg~800kg,使根际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二、茶园管理

(一)茶树修剪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整形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适用机械:选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修边机、重修机等。

1.定型修剪。定植时未进行初次修剪的新植茶园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茶苗高度达到25c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从离地15cm~20cm处剪去上部主轴(若茶苗高度未达到25cm可推迟一年修剪);当茶树高度达到50cm~60cm时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离地30cm~40cm处剪去上部枝叶,主枝留30cm高,侧枝留45cm高;当茶树高度达到75cm~90cm时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离地45cm~50cm处剪去上部枝叶。

2.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对青、壮年茶树而言,分为轻修剪和深修剪。

轻修剪:提倡弧形修剪,每年或隔年一次。修剪高度是在每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2 cm~5cm,剪去采摘面上突出枝。时间一般在春茶后或秋茶后进行。

深修剪:每4年~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的深度,为剪去树冠上绿叶层的1/2,为10cm~15cm左右,以剪尽结节、鸡爪枝为原则,剪口平滑,切忌撕裂。一般春茶结束后进行。茶行边缘修剪,有利于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

3.重修剪。茶树生长逐渐衰退,需重修剪,剪去树高的1/3~1/2。修剪时,刀口宜从上到下分几刀进行,剪口平滑,切忌撕裂。一般春茶结束后进行,5月底结束。

4.台刈。离地面5cm~10cm处砍去地上部全部枝干,重新培养树冠。使用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冲洗树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

(二)耕作与除草

合理耕作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清除杂草。耕作时应考虑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减少耕作。

1.浅耕。2月中旬至月底,结合春茶催芽肥进行春茶前耕翻,深度10cm~15cm左右,朝阳坡先耕作、阴坡后耕作。春茶结束后5月底前进行第二次浅耕,深度10cm左右。不得漏耕,若1次作业出现多处漏耕,应进行多次作业。选用小型茶园除草机、中耕机,乘用型茶园多功能管理机配套中耕除草、旋耕等机具。

2.深耕。秋茶结束后进行深耕,深度20cm~30cm,茶行中间深、两边浅。作业时应旋碎土块,平整地面,不能伤茶根和压伤茶树。选用针式深耕机、乘用型茶园多功能管理机配套深松、旋耕等机具。深耕一般结合基肥施用,可选用旋耕施肥一体机具。

(三)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应根据测土结果实行配方施肥,以商品或腐熟有机肥为主,配置相应的化肥。施肥标准由上年鲜叶产量确定,一般氮(N)用量10 kg/亩~20kg/亩,磷(P2O5)4 kg/亩~6kg/亩,钾(K2O)4 kg/亩~8kg/亩。幼龄茶园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1.施基肥。一般在秋茶结束后深施在茶行中间,深度20cm左右,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复合肥。新开垦茶园可进行开沟施肥,沟深20cm~25cm。茶树种植后尽量选用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具,不得面施、撒施。

2.追肥。追肥可与耕作联合作业。一般分春、夏、秋三季施肥,比例为5︰3︰2;如只采春茶,可按6︰4比例在分春夏两次施肥。春茶催芽肥应在开采前40天完成,一般为2月上中旬至月底,施肥深度10cm~15cm。

3.叶面施肥。施用叶面肥一般在茶叶开采前30天进行,宜避开烈日傍晚喷施,喷施后24小时无降雨。注意尽量将肥料喷到叶片背面,背负式弥雾机、风送植保机、喷杆式植保机等机械作业时应采用由下向上喷洒方式,喷杆式植保机可调整喷洒角度,风送植保机可根据茶树长势、地形,开启或关闭喷头进行喷洒作业。

(四)茶园植保

茶园主要害虫种类: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绿盲蝽、茶橙瘿螨、茶黄蓟马、茶叶瘿螨等等。

1.物理防控。主要包括灯光诱集、色板诱杀、负压捕捉等方式。

灯光诱集:一般采用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频振式诱虫灯,控制面积约30亩/盏~50亩/盏,呈棋盘状分布,灯距保持在120m~200m,安装高度距离地面1.3m~1.5m为宜。根据害虫活动规律调节开灯时间,每天开灯6h~8h为宜。每天需清理一次。

色板诱杀:通过在茶园安装黄绿色板,粘虫板等进行诱杀,平均20张/亩~25张/亩,悬挂高度春季、秋季以色板底端低于茶梢顶端30cm左右,夏季以接近或不高于茶梢顶端50cm为宜。采用黄绿色板、黄灯、粘虫板、光电气色复合捕虫机等。

负压捕捉:采用背负式吸虫机、乘用式茶园吸虫机、光电气色复合捕虫机等,主要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等具有飞行能力的害虫。小型机械同时作业台数不少于3台;大型机械同时作业台数不少于2台。

2.生物和化学防控。首先选用植物源农药、病毒制剂等绿色防控产品,采用化学农药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采用背负式弥雾机、担架式喷雾机、风送植保机、喷杆式植保机等。喷雾作业应在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有风天气应顺风作业。作业时注意喷洒压力变化,保证喷洒质量,不漏施、不重施。喷施的药剂应雾化良好,不得有水滴或水珠现象。应从树冠两侧向茶丛内叶面喷施。茶树树冠面枝叶密集时,应调整喷头方向,使树冠两侧的喷头横向或斜向喷洒,使药剂喷施入茶丛内部病虫危害处。每天使用完毕,要彻底清洗施药器械,妥善处理残留药液。

3.防灾减灾。根据地域气候条件采取相应防霜冻措施。

防霜防冻:在茶园中平均1.2亩~1.5亩安装一台防霜扇,风机周边6m~8m内无障碍物。春茶抽芽前10天左右、气温低于3℃需启动防霜扇。

茶蓬喷水:在霜冻发生前,开启茶园喷灌对茶蓬表面连续喷水,间隔时间小于3分钟,有效用水量4mm/h~6mm/h。如气温降至0℃以下,则不能采取此方法,防止结冰。

(五)节水灌溉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按茶树需水、需肥规律,适时灌溉施肥,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茶园管线应埋入地下40cm以下,防止耕作破坏管路,喷头高度应高于茶蓬50cm以上,方便机械化作业。一般采用低压喷头(低射程)和中压喷头(中射程),喷头设置间距取1.0R左右(R为射程),直管设置间距1.3R,水滴直径控制在2mm左右。

三、茶叶采收

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可实行机械采摘。

大宗红、绿茶以一芽二、三叶及其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准新梢,当标准新梢达到60%~80%时,即可进行机械采摘。一般春茶采摘1次,夏茶采摘1次,秋茶采摘1次。

根据不同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可选用单人、双人采茶机,乘用型采茶机等机型采摘。采摘时进刀方向与茶芽生长方向垂直。作业时,保持发动机中速运转,作业速度以每分钟不超过30m为宜。

1.每台单人采茶机配备人员2~3名,其中机手1名,辅助人员1~2名,由边缘向中心采摘。每行茶树来回各采摘1次,去程采摘过树冠线5cm~10 cm部分,回程再采剩余部分,两次高度采摘要一致,防止中心部重复采摘。

2.每台双人采摘机配备人员3~4名,主机手1名,副机手1名,辅助人员1名,掌握采茶机剪口高度与前进速度,切口整齐,无撕裂。

日本茶叶机械化生产现状


茶园生产机械化、标准化水平高

日本茶树栽培管理的技术水平非常高,茶园规范、茶行笔直、茶蓬整齐,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生产;茶园由农户分散经营,每户约2公顷左右,但茶园集中成片,规模化程度非常高,蓬面、蓬侧、蓬顶修剪得非常整齐。

日本茶树栽培主要茶行行距1800公分,茶蓬高度在1米左右,便于机械操作;每行标准长度30米,即用手持式采茶机采摘一个来回的鲜叶基本可装满集叶袋。茶园行间普遍采用秸秆或修剪下的茶枝覆盖,既防止杂草生长,又起保湿作用,覆盖后免耕;有机肥料一般采用机械撒施。茶园内外道路完善,车行道基本是沥青路面,部分茶行间还设有轨道,适应早期的机械化作业。茶园作业机械经过多次换代提高,已能满足生产要求。

茶园耕作、茶树修剪、茶叶采摘已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日本早期的茶园耕作机械都是小型的,有浅耕机、中耕机、深耕机、施肥机。修剪和采摘机械有手持式、轨道自走式、机械传动乘用式。鲜叶运输均采用厢顶覆盖金属膜(反射阳光、起隔热作用)的微型货车。

目前,乘用型茶园管理机使用比较普遍,田间不需要铺设轨道,采用履带液压行走装置,全液压驱动,通过不同的配置可以完成深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摘等作业,具有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操作安全方便等显著特点,1台乘用型茶园管理机常年可以承担40公顷茶园管理作业量。

日本主要茶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树,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加上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茶园灌溉设施运用很少,仅有少量示范茶园有滴灌和微喷灌设施,根据生产需要可以随时提供足够的水分。

日本茶区在3月份常出现霜冻,为防止茶树受害,普遍采用了风力防霜技术。防霜扇安装在茶园中离地6米的高度,自动测温控制启动,向茶蓬吹风,防止霜害。一般降霜时的地表温度为0℃,而此时地面以上6—8米处存在着2—6℃的暖气层。根据气温垂直分布的逆温现象,在气温下降到3℃时,自动测温系统就会敏感地测出地面降霜温度,立即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启动防霜扇,通过防霜扇将地面以上6—8米处的较暖空气吹送下来,为茶树驱散降霜并提高树冠层温度,达到防止茶树遭受霜冻的效果。日本古田电机公司是一家有70多年历史的、生产各类工业和农业生产用风扇的专业生产企业。他们针对茶叶早春防霜冻有深入研究,日本的大部分茶园都装有防霜扇,经不断完善技术性能其防霜冻的效果稳定,并且已在韩国、西班牙及我国台湾等地的茶园、果园成功推广应用。

茶叶生产加工高度自动化

日本茶农的生产组织方式有2种:一是栽培、加工一体化的个体生产;二是农协联合生产。农协毛茶加工厂是由茶农联合,在政府扶持下建立的。农协的茶农将鲜叶交给工厂加工,茶叶出售后按其鲜叶数量、等级分成。毛茶生产线,从鲜叶进厂开始,整个加工过程全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我们参观寺田制作所时,2条生产线只需2名工人坐在计算机前监控。

茶叶加工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特别是加工过程管理的工业化,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茶叶原料不落地,使产品卫生得到了可靠保证。

有机茶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在没有任何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等的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因此,有机茶属于真正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饮品。它代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有机茶生产对环境、园地、施肥技术、病虫防治、采摘及加工等都有特殊要求,现将有关技术要求介绍如下:

1.环境选择有机茶生产产区应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产区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的铜、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物品。

2.园地选择发展有机茶园应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园地,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茶园园地生态环境优良,周围布置好绿化带,有机茶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茶园周围100米以内不能设厕所、粪坑、牲畜圈等。

3.土壤管理:①1~3年生幼龄茶园,应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培肥改良土壤。②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无污染的秸秆等覆盖土壤,减少水、土、肥流失,夏天保水防旱,冬天保温防冻。③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免)耕,提倡利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④严禁使用化学类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4.施肥技术:①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允许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一些天然矿物(如矿产硝石等)、天然腐殖酸盐类(如泥炭等)及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有机茶专用肥等。②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③每年修剪下的茶树枝叶都要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④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采用经1~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肥料。追肥采用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禽兽粪、有机茶专用肥及生物有机液肥等。

5.病虫害防治:①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②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③及时耕作、除草。④利用天敌(如蜘蛛)和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⑤及时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或灯光诱捕。⑥秋茶结束后适当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会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6.采收:①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技术标准采摘。②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机采时机器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③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千克/立方米。

7.加工技术:①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②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③加工过程只能采用物理方法和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④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它添加物。⑤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8.有机茶的理化卫生标准:水分含量≤6%(白茶和花茶≤7.5%,紧压茶为≤8.5%);粉末含量≤1%;总灰分≤6.5%(紧压茶为≤7.0%);水浸出物≥34%;铜≤3毫克/千克;铅含量≤1毫克/千克(紧压茶为2毫克/千克);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均不能检出。

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


茶叶清洁化生产理念自2003年提出以来,经过3年探索和实践,一些茶叶加工企业的清洁化生产程度已接近国际水平,但从茶叶生产的全程来看,清洁化管理还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指茶叶加工这一个环节,还应该包括茶园的选择与种植,以及茶叶包装、销售、贮藏等各环节。” 1、要实现全程清洁化生产,种茶时,选择茶园要充分考虑茶园与周边工厂、矿区、居民区及其他农田的间隔距离。土壤中含有的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大气中含有的各种污染物,都可能会通过根系或者叶面直接影响茶叶生产的清洁化。在选择茶园前,最好能对茶园土壤、大气、水源等进行检测。发展有机茶,更要重点考虑茶园周边可能存在的污染源。茶叶种植是目前茶叶全程清洁化中的最薄弱环节,在种植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而造成的间接污染,其中空气中的汽车尾气和燃煤产生的铅是茶树鲜叶和茶叶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还要合理选用安全的农药和化肥,严格实施安全间隔期规定,禁用垃圾肥。2、茶厂建设要按照食品厂要求设计,要有隔离室;在茶叶加工中,要尽量采用连续化的流水线生产,实现茶叶加工不落地,尽量减少人工操作而带来的污染。在加工燃料上,最好不用煤,而用液化气、柴油、电等清洁能源。茶叶加工机械,也应采用清洁化材料,要防止机器部件润滑油对茶叶污染,最好能用食品级机器润滑油。还要严格杜绝茶叶中加入添加剂,并注意防止杂物进入。3、茶叶包装材料也要严格注意,非食品用包装材料不可用于茶叶包装;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和其它有异味的物品放在一起或一起运输。4、茶叶清洁化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茶园基地清洁化●茶园环境清洁化。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茶园生态环境的污染,防止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对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的污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茶园投入品清洁化。加强茶区农药销售单位(或个人)的监督管理,严禁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实行源头控制和产区督查相结合,杜绝各类农业禁用品进入茶园。●茶园生产管理清洁化。以推进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为目标,全面开展清洁化技术宣传与培训,普及和推广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和有机肥施用。支持和鼓励茶企业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和产品认证。●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市里重点选择4—5个生态条件好,自然条件特别优越的乡、村建设生态茶叶示范基地,重点对外推介招商。(2)茶叶加工清洁化强化清洁化生产的意识,对现有生产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实现生产加工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加工环境清洁化。加快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要求对全市茶企业进行全面整改,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限期整改,到时仍不达标的企业通过关、并、转等措施,淘汰一批、保留一批、新建一批,最终实现全区茶企业的布局合理化、生产卫生标准化。●加工设备清洁化。加快茶叶加工机械的更新,淘汰陈旧、破损设备,鼓励使用微波、气热、远红外杀青、干燥及光电拣梗机等环保加工设备,并配置必备的吸尘装置和洁净卫生制茶器具。●加工能源清洁化。逐步降低煤、柴在制茶中的使用面和使用量,积极试点推广液化气、柴油、电、沼气等清洁化能源。●加工过程清洁化。加强员工生产卫生知识培训,持证上岗,按qs认证和haccp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全程卫生质量管理。(3)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整合现有的茶叶检测资源,成立黄山区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充实检测力量,完善仪器设备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在区、乡建立监测网点,对生产基地(企业)进行监控和不定期抽检,确保我区茶叶的质量卫生安全。5、关于推进茶叶清洁化加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茶叶加工中清洁能源的利用茶叶加工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主要指在茶叶加工机械上推广使用以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油、电、沼气为能源的燃具的机械设计与加工使用技术。它的先进性在于燃具可控性和耐久性好,能耗低,热效率高。从而克服烧煤、柴对茶叶和加工环境的污染,以及现有燃具存在的可控性差、不耐用问题。考虑到黄山区目前茶产业的经济现状,可先试点,再逐步推广。(2)茶叶加工中清洁设备的利用茶叶清洁加工设备主要指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发使用的微波杀青、干燥设备,气热杀青,远红外干燥设备,光电拣梗设备,金属检出装置等。它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微波磁控管的耐久性好,可控性高;红外辐射板,管质量高;光电拣梗机的设计制造技术;微波、红外干燥设备能耗低、实用化程度高,而且能够实现茶叶加工环节中的清洁化。可以在高档名茶生产中试用,并通过技术经济考核,逐步推广使用。(3)在茶叶加工中引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保护体系,是用来保护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其宗旨是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单纯靠事后检验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该系统的优点是将安全保证的重点由传统的对最终产品的检验转移到对工艺过程及原料质量进行管制。

有机茶的生产技术


一、环境选择。应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区和村庄的地区。要求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药品。 二、园地选择。应选择国家级或省级的良种园地生产的茶树种子,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

三、土壤管理。⑴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豆科绿肥最好,可利用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将绿肥翻埋入土,可以培肥改良土壤。⑵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未施过农药,无污染的秸秆、绿肥、蔗渣、薯藤、山青等覆盖土壤。⑶精耕细作,勤除杂草。在天气晴朗,草未结籽前结合除草进行4-5次10厘米左右的浅耕。结合秋冬季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将覆盖物和施入的肥料深埋于土中,深耕时做到行中深、根际浅、少伤根。⑷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⑸严禁使用化学类、石油类的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四、施肥技术。⑴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可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天然腐殖酸盐类、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等。⑵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的肥料,包括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⑶茶树修剪物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下的枝叶都要设法还田,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⑷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应在秋茶结束后尽早施,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在茶园开沟深施。追肥在每个茶季前开沟施入茶园,有机液肥多采用叶面喷施。

五、病虫害防治。⑴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引入。⑵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以减少病虫发生和危害。⑶及时耕作、除草,减少病虫危害。⑷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⑸调查了解病虫发生情况,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群集的幼虫卵叶或病枝、病叶。⑹采用灯光诱杀成虫。⑺秋茶结束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以减少病虫发生量。注意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六、采收。⑴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要求采摘相应嫩度的鲜叶,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采摘原则。⑵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但采茶机动力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⑶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公斤/立方米,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软包装材料。

七、加工技术。⑴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⑵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⑶加工过程只能以物理方法处理,如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⑷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⑸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有机茶生产技术(3)


4.病虫害防治

①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防止传播病虫害。

②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带病虫的枝条剪下烧掉。

③及时除草。

④利用天敌(如蜘蛛等)和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

⑤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

⑥采用灯光诱杀成虫。

⑦秋茶采摘结束后允许适量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上许可的药物,以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量。

5.采收

①机械采茶时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

②盛装鲜茶叶应使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千克/立方米,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

6.加工

①加工时只能以物理方法处理,如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

②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

7.有机茶的理化卫生标准

水分含量≤6.0% (花茶≤7.5%,紧压茶≤ 8.5%);

粉末含量≤1.0%;

总灰分含量名 6.5%(紧压茶《7.0%);

水浸生物含量≥34%;

铜含量≤30毫克/千克;

铅含量≤1毫克/千克(紧压茶≤2毫克/千克);

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均不得检出。

有机茶生产技术(1)


有机茶是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土地上,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的,在加工、包装、储运、销售过程中未受化学品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认证的茶叶。有机茶属于纯天然、高晶位、高质量的健康饮晶。现将有机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环境选择

要求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铜、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含量必须符合.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储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药品。

2、土壤与品种

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茶园周围有很好的绿化带,有机茶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有机茶种植园地的土壤应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1.5%,pH值 4.5-6.5。茶园周围100米以内不得设厕所、粪坑、牲畜圈等。1年-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要合理间作绿肥,以豆科绿肥最好,可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无农药污染的稻草、麦秆、豆秸、绿肥、蔗渣、薯藤等覆盖土壤,这样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结合秋冬季施基肥进行一次深耕,将覆盖物和施人的肥料深埋于土中。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可以免耕。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有机茶的生产技术过程


一、环境选择。应选择远离城市、工业区和村庄的地区。要求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药品。

二、园地选择。应选择国家级或省级的良种园地生产的茶树种子,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

三、土壤管理。⑴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豆科绿肥最好,可利用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将绿肥翻埋入土,可以培肥改良土壤。⑵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未施过农药,无污染的秸秆、绿肥、蔗渣、薯藤、山青等覆盖土壤。⑶精耕细作,勤除杂草。在天气晴朗,草未结籽前结合除草进行4-5次10厘米左右的浅耕。结合秋冬季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将覆盖物和施入的肥料深埋于土中,深耕时做到行中深、根际浅、少伤根。⑷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⑸严禁使用化学类、石油类的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四、施肥技术。⑴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可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天然腐殖酸盐类、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等。⑵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的肥料,包括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⑶茶树修剪物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下的枝叶都要设法还田,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⑷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应在秋茶结束后尽早施,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在茶园开沟深施。追肥在每个茶季前开沟施入茶园,有机液肥多采用叶面喷施。

五、病虫害防治。⑴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引入。⑵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以减少病虫发生和危害。⑶及时耕作、除草,减少病虫危害。⑷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⑸调查了解病虫发生情况,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群集的幼虫卵叶或病枝、病叶。⑹采用灯光诱杀成虫。⑺秋茶结束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以减少病虫发生量。注意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六、采收。⑴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要求采摘相应嫩度的鲜叶,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采摘原则。⑵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但采茶机动力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⑶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公斤/立方米,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软包装材料。

七、加工技术。⑴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⑵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⑶加工过程只能以物理方法处理,如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⑷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⑸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