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君香茗,韵传层峰——龙润茶助力徽创君泊圆满开展高端茶艺鉴赏活动 ...

发布时间 : 2020-11-24
花茶君 君品鉴白茶 花茶君豪哥

花茶君。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待君香茗,韵传层峰——龙润茶助力徽创君泊圆满开展高端茶艺鉴赏活动 ...”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待君香茗,韵传层峰——龙润茶助力徽创君泊圆满开展高端茶艺鉴赏活动 ...”相关知识!

2019年12月14日,龙润茶华东区与龙润茶安徽分公司,应徽创君泊营销中心及塔朵冷餐邀请,于合肥举办了一场“待君香茗·韵传层峰——徽创君泊高端茶艺鉴赏活动”。虽然冬至将近,气温愈低,合肥市笼罩在一团寒气之下,但徽创君泊营销中心之内,各方嘉宾因一杯茶,一场关于茶的主题活动,欢聚于此。

茶汤初沸,茶烟袅袅。活动开始,首先由徽创君泊领导向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为大家介绍了徽创集团地产项目徽创君泊。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润茶安徽分公司培训经理王春文老师为现场嘉宾带来了一场《中国茶文化》主题讲解,简述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养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饮料,在诸多古籍记载中经常被提及,茶一度被作为药用,现如今,茶也被重视养生的人群视为佳品。龙润茶华东区杨皓文老师为现场嘉宾进行了《以茶养身,茶味知识》主题分享,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茶类及如何鉴赏一杯好茶进行了讲解。

随后,龙润茶王春文老师再度登台为大家带来茶艺表演,王老师双手持三才杯,同时冲泡龙润百家姓生熟茶,杯盏起落间,优雅从容,赢得了在场嘉宾的阵阵掌声。在冲泡的同时,王老师还为大家讲解如何泡好一杯龙润普洱茶,并带领大家动手进行茶艺实操,嘉宾们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嘉宾们品尝着自己动手冲泡香茗,相互敬茶。最后,活动在嘉宾们推杯换盏的欢笑声中圆满举行。欢迎大家喝龙润百家姓茶,喝自家好茶!

cy316.com编辑推荐

盖碗君的前世今生


士兵打战需要熟练掌握自己的武器才能上战场,我们爱喝茶的人泡茶当然需要了解茶器才能泡出一手好茶啦。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茶器里一个重要的角色盖碗君,让各位详细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1、历史

相传,盖碗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崔宁与其女儿都特别喜爱喝茶,那时的茶杯没有衬底非常烫手,于是崔宁的女儿就奇思妙想发明了木盘子来托茶杯。但茶杯容易滑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

2、发展

基于兴趣,她后来把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们称赞不已。到后来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四川成都地区诞生了。

3、寓意

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顾名思义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用盖碗品茶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4、材料

根据制作的原料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白瓷盖碗、汝窑盖碗和青花瓷盖碗。白瓷盖碗最便宜,像小编这样的屌丝就爱用。汝窑盖碗更适合土豪,老板们的佳选。盖碗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对做工的要求却比较高。因为盖碗要做得严丝合缝,手绘要精美,做起来是比较难的。

5、使用

盖碗早期是个人使用,也就是冲泡与饮用合二为一,在清朝最为盛行使用盖碗来喝茶。后来盖碗被当作茶壶来使用,因为使用盖碗泡茶更易于观察汤色和掌握浓度,并且清洗起来也比茶壶容易得多。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器,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6、优点

使用盖碗泡茶最大的优点是它适合泡任何种类的茶,不像玻璃杯只适合泡绿茶,其他茶都不适宜,而紫砂壶不宜泡绿茶。

7、名人

记得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可见,连鲁迅先生也比较青睐于使用盖碗泡茶。

所以,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盖碗都是不错的选择。

茶道物语,物道君语


不知何时起,常听人抱怨:中国没有茶道,火力一炒,沸水一泡,满满一大杯就可以喝一整天,好不讲究。

可“讲究”就是中国的茶道吗?非要像日本人一样一招一式,拘泥于程序?

蔡澜先生曾经说,日本茶道本源自古老中国陆羽先生的《茶经》,几百年过去,中国人喝茶早就不局限于此。而所谓的茶道,只要真情流露,就有禅味。有禅味,道即生。

喝茶,就是这么简单。

也许你会说,潮汕工夫茶里的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一招一式不都很麻烦,为什么也是茶道?

确实,但于潮汕人而言,这样的仪式不是矫揉造作,反倒是顺手拈来,是一个很舒服的过程。

况且对于潮汕人而言,喝茶就重在于舒服!

不如呷茶去

《风味潮汕》里黄东明一家每日早早就得开门做生意——卖牛肉丸粉,这天送走最后一波吃早饭的食客,他们一家三口才有时间歇息。

难得的空档,换做别人多半是喝口水找个地补觉,但他们却是泡起茶来,你一杯我一杯,就当是“休息”了。

禁不住好奇,问了身边一位潮汕朋友:

“你们对喝茶都这么执着么?”

“只不过是习惯了。”

茶道,各人有各自的理解,本无孰高孰低之分,只是在追求茶要有“道”、讲究技艺的当下,我更希望喝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些仪式可以顺手拈来地去做,而不过分追求,一些讲究可以自然而然地而不非要规规矩矩,看重真正需要的,就是简单。

这样喝一口茶,才会达到恰到好处的舒服,而“舒服”,就是对茶道最好的描述。

中国的茶道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简单,就是茶道!

很喜欢《瓦尔登湖》里的一句话:简单,是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

人生,纵然有很多风景,纵然有很多需求,可当我们去剔除了不喜欢的、不舒服的,只看重真正需要的、真正的想做的,就能回到一种简单的状态。

简单喝茶,简单生活,人生亦如此。

玲珑茶赋 君若好茶,当冠玲珑


玲珑茶赋

罗霄巍巍,清泉潺潺,云海飘浮,雾露弥漫,沐天地之灵气,吸山水之精华,借村姑之巧手,融华夏之文化,育玲珑之神茶,播桂东之盛名。玲珑茶者,王者风范,玉之品质,乃极品也!

玲珑茶兮,其传久矣。明末清初,民多疾苦,幸圣仙之山母,救村民于水火,摘枝头之嫩芽,授制茶之妙法。玲珑茶者,闻之赏心,观之悦目,乃仙茶也!

玲珑茶兮,其形奇矣。形同碎索,状若环钩。窈窕淑女,曼妙身姿。拨纤云而弄巧,着翠裙裹羞颜,佩翠环而生辉,给藤蔓以缠绵。玲珑茶者,细如雀舌,曲似蟠龙,乃贡茶也!

玲珑茶兮,其色秀矣。素毫羞露,玉体茸茸,小家碧玉,欲说还休。一枪舞得新娘笑,两旗争展占先魁。叶如处子朵朵翠,又似娇娘百媚生。玲珑茶者,汤色清澈,叶绿如初,乃和茶也!

玲珑茶兮,其香妙矣。香凝素瓷,芳溢农舍。西施晓妆清芬袭,黛玉抚琴咏相思。空谷佳人来作伴,低呤浅唱易安词。玲珑茶者,香远益清,心旷神怡,乃圣茶也!

玲珑茶兮,其味醇矣。喉咽玉乳,舌留余甘。石涌清泉生态美,茶生峻岭味更甜。华佗采茶来入药,扁鹊品茗笑窗前。玲珑茶者,舒胸补气,益智延年,乃寿茶也!

君若好茶,当冠玲珑。提壶邀明月,生火煮佳茗。乾坤一壶定,清风两腋生。寒夜客来茶当酒,共饮一杯成知音。美哉,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玲珑!

君烹茶可用过那梅上雪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君烹茶可用过那梅上雪》,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说的是贾母带着刘姥姥及小姐太太一干人等,到妙玉所在的栊翠庵喝茶一事。想那妙玉纵是清高,遇上贾府里至高无上的当家人也要放下架子的,忙去烹了茶,用了极其讲究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捧与贾母。茶当然是好茶,极投贾母脾气的老君眉,连泡茶的水也不一般,旧年蠲的雨水。我不知旧年积攒的雨水到底好在何处,现在谁会用雨水泡茶呢?我倒是尝过雨水的,年幼时母亲喜欢在下雨天里用桶接了檐下的雨水,烧饭,泡茶,说那是天水,好着呢。

果然妙玉招待黛玉、宝钗的体己茶就是雪水煮出来的,茶具是更为稀罕的古玩奇珍,宝玉用的便是妙玉平时喝茶的绿玉斗。只是这三位并不识得妙玉冷漠外表下的如火热情和那一杯清香茶饮,连冰雪聪明的黛玉亦天真地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而遭了妙玉的冷笑,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指茶味不凡,轻飙浮云之美),如何吃得?”呵呵,刚才那般恭敬地捧给贾母的雨水煮的茶,竟是妙玉瞧不上眼的。

读到这里,我仿佛见到姑苏城外,那一片静穆古寺之中的香雪海,孤高自傲的妙玉正顶着寒风,用她那只鬼脸青的花瓮精心收集一朵朵梅花上的积雪。那花与雪中有她的情与希望,那贮藏了一瓮埋在地下的梅花雪间,有她的爱与寄托,随着一缕缕茶香,缓缓释放出来,只可惜怡红公子哪里识得槛外人的真正心事。一个是枉自嗟叹,一个是空劳牵挂,这彷徨于俗世之外的妙玉,不也在情天恨海里艰难泅渡么?

生活于今天的浮躁世界里,想要学古人去喝梅花上的雪煮出来的茶,做梦吧。不过,如乡贤郑板桥写过的“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却是不难,而且非常优雅写意,情趣盎然。窗外雪花飞舞,扫上一盆来烧茶岂不是好?“蟹眼已过鱼眼生,嗖嗖欲作松风鸣”,炉上茶水初沸,茶香四溢,这读书人就着一碗如豆青灯苦读,沉醉于书本之中乐而忘返,哪里还记得现实世界里的雪与茶。

关于本文《君烹茶可用过那梅上雪》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事君谟善别“石岩白”典故


各种关于茶的资料中鉴别水的不少,如唐代陆羽鉴别南零水、谷帘泉等,可是关于品鉴名茶的却不多。如果说陆羽善于鉴别水,那么蔡褒则是善于鉴别茶的中国第一位品茶师。

《茶事拾遗》里面记录了蔡襄品鉴茶茗的一桩轶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宥一座能仁寺,寺院里面生长着一株称得上优良品种的茶树,住在寺里面的和尚从这株茶树上采下嫩芽精心制作八饼团茶,命名为“石岩白”。他们把其中的四饼送给蔡襄,另外的四饼则请人送给了住在京师汴粱的一个名叫王禹玉的朝臣。

一年多过去了,蔡襄被召回到朝廷任职,这样蔡襄就和王禹玉在一起同殿做事,闲暇的时候,蔡襄就去拜访王禹玉。王禹玉早就听说蔡襄“茶专家”的大名,这次蔡襄登门,王禹玉十分重视,就让仆人在茶桶中挑选出最好的茶来招待蔡襄。

茶好了,蔡襄端起茶瓯还没有尝上一口,就对王禹玉说:“这茶很像能仁寺的 ‘石岩白’,您怎么也有这种茶?”王禹玉听了不相信蔡襄闻味即能辨茶的本领,于是命仆人拿来茶叶上的签贴,一看,果然就是“石岩白”。王禹玉十分惊讶,对蔡襄钦佩不已。蔡襄在当时可以说是茶学界的权威,在宋朝的茶界具有极高的声望,一般精于论茶的人只要是有蔡襄在场就都缄口不敢发表意见,恐怕贻笑大方。

可是事情也有例外,就有一位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出奇地胜了蔡襄一场。治平二年(1065年),蔡襄到杭州做知府。在此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名为周韶的妓女的“挑战”。周韶比较会写诗,而且她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收藏一些“奇茗”。当她听说这位知府竟然就是茶学权威蔡襄,她就将所藏的“奇茗”全部拿出来,竭尽才智,和蔡襄题诗品茗,斗茶争胜。结果竞令人大跌眼镜: “君谟屈焉!”此外,宋人江休复《嘉桔杂志》里面也有这样一则记载,蔡襄和苏舜元斗茶,拿出了上好的茶,选用的水是天下第二泉——惠山泉。苏舜元的茶虽然稍次于蔡襄,可是他用来煎茶的水却是竹沥水,结果竟然赢了和蔡襄的这场比赛。

要不怎么说强中自有强中手呢,却也看得出宋代茶人之多,学问之深。

茶艺学习鉴赏及品茗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学习之茶文化表演如何入门首先是要多了解不同的茶道的程序,只有明白多了,才能提高自己的茶艺表演内容。

1、鉴赏佳茗:茶艺小姐用茶则从茶盒中取出毛尖置于赏茶盘中,因茶叶的直观性较强,现在由茶艺小姐以示各位来宾鉴赏干茶。

2、备器:我们的茶艺小姐已经在清洗玉手,为泡茶做好准备。将倒置的玻璃杯,转动手腕,使杯口朝上,用玻璃杯泡茶欣赏名茶,具有独到之处,其名茶的茶汤姿色历历在目,可让你清清楚楚的看到杯中世界。

3、洗杯、温杯洁器具:在茶杯中冲入适量开水,清洁茶杯,随后将水倒出,这一道也叫清洁茶具,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使饮茶者更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好茶独得天地之精华,洗尽凡间尘埃。

4、入杯吉祥意:现在茶艺小姐,用茶则将茶叶分别投入玻璃杯内,茶用量大约3克,好茶投放量较多,投茶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一投入,不违背茶圣洁的物性,以祈求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

5、湿润毛尖露芳容:也叫初泡,初泡采用“回旋注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浸润茶芽,浸润的茶芽已散发出缕缕的茶香。

6、回青沏茶表敬意茶艺小姐提举随手泡将水注入杯内,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喻意对客人的三次鞠躬。提壶高冲的同时,可使您观赏到新绿的茶芽翩翩起舞的仙姿,领略茶姑娘的风韵,现在缕缕茶香已经扑面而来。

7、敬奉宾客一盏茶:请茶艺小姐为各位敬茶。请大家共享这清香的茶水。鲁迅先生说过:“有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茶是中国的骄傲,茶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是爱茶人,同是茶中人。

8、观色、闻香、细品茶:下面请您先观汤色信阳毛尖外形—清绿明亮,再闻香—香气清高、清香幽雅,最后品味—滋味鲜醇回甘,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携新绿一杯,宾客共赏,评信阳毛尖之色、香、味,闻:香高馥郁、清爽沁入鼻息,观:芽尖碧绿,轻舒漫卷水底,品:绒毫细微,凭虚凌波于水面。

茶史: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


中国茶史第一人陆羽,字鸿渐,昵称渐儿,当时人们把他煮的茶唤作渐儿茶。

他的身世凄苦。他是个西湖弃儿,被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拾得收养。其貌不扬,还有些口吃,长大后不愿削发为僧,逃到戏班子当了优伶后来他采茶觅泉,颂经吟诗,每每至日暮,才号泣而归。唐代宗曾封他太子文学,他没有接受,留在了民间,留在了他宿命的历史位置上。

相传,智积禅师是位嗜茶的和尚,而且非陆羽煮的茶不饮。后来陆羽云游他乡,智积就此停止饮茶。后来皇上(代宗)召智积进宫,每天命宫中煮茶名手奉上名茶,一再劝智积品饮,希望得到他的赞美,但智积总是尝上一口,便默默放下了。代宗不服,密召陆羽进宫,由他烹茶,再端给智积,智积照例喝了一口,立即惊讶地说:渐儿何时归来?代宗惊问何出此言,智积笑道:方才饮的是渐儿茶。代宗至此才心服口服,让陆羽出来见过师傅。

这个故事有另一个版本,主角之一的智积法师换成了国师佛光和尚,陆羽的远游也有了理由,是奉帝命遍访天下名泉,其他的,完全相同。陆羽的茶艺之精,和尚的知茶之神,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故事里,似乎还有什么,在触动我的心。

传说是不是真实的,我不知道,但是历史上的记载,陆羽受到的待遇不是这样的。宋代王讜《唐语体》和《新唐书列传》的《陆羽传》告诉我们:御史大夫李季卿把他召来,然后只因他衣着寒素,又没有谄媚讨好地玩炫目的茶艺花招,就看不起他,先是不行礼,后来又叫人用三十文打发他走了。区区三十文,简直是打发叫花子,这样的轻蔑无礼,使倔强清高的陆羽感到无比屈辱和愤怒,以至于写下了《毁茶论》来发泄心中的愤慨。《茶经》的作者写《毁茶论》,谁能想象他的尊严受到怎样的伤害?

回头再看那个渐儿茶的故事。多么温暖,多么感人。原来最让人感触的,不是陆羽的神乎其技,也不是和尚的精于品茶,是哪位和尚更不重要,这个故事说的是:知音难觅。

世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世有渐儿茶,而禅师在何处?那样的相知相重,那样的知遇之恩,是多么的难得!都说渐儿茶好,可是好到什么地步?对真正的知音来说,是好到不可代替,好到不能容忍退而求其次。旁人也说渐儿茶好,皇帝也知道陆羽手段高,但是皇帝不相信,那种好是独一无二的,他更不相信,精诚所至,茶能通神,有人能通过一口茶就辨认出陆羽和其他高手的区别。

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孤苦的陆羽需要这种灵魂的温暖,我们也需要。我还愿意想象,当皇帝叫人送上那盏茶的时候,陆羽一路上备受辛苦、冷遇的陆羽,就站在侧旁的帷幕之后,他怀着坚定的信念,又难免些微的担心,侧耳倾听,他的耳朵甚至没有放过茶具接触的轻微的脆响,以及啜茶的声音,皇帝和他都知道,他,只有一口茶的机会。然而,智积没有让他久等,他惊喜而清晰地说:渐儿什么时候回来的?一口茶,他就认出了陆羽,斩钉截铁,不作他想。陆羽走出遮身的帷幕,对着师傅拜了下去,他的身子伏得那样深,因为他要掩饰自己的热泪。

皇上的赏识与灵魂无关,荣华富贵与内心无关,只是人生在世,如果没有这样的知音该是多么寂寞,多么荒凉。千古之后,怀才不遇的人,如果看到这一幕,是否要替陆羽流下忍住了的眼泪?

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

中国古代八位茶痴,君知几何?


1.陆羽

陆羽被称为考察茶事,游历巴川蜀峡,一路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辨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经过长年的积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得以面世,陆羽也被世人尊为茶圣。

2.卢仝

卢仝嗜茶成癖,他的七碗茶诗被人千载传唱。后流传到日本,并深深影响了日本的茶道。此外卢仝还著有《茶谱》,世人尊称其为茶仙。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3.皮日休

晚唐著名文学家,精通茶事,善写茶诗,他自制了一套精美的袭美茶具,写过《茶中杂咏》,为今人了解唐代茶园、茶舍、茶农、茶具以及茶业的种植、焙制、烹饮情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4.李清照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都是茶道中人,他们旅居青州时常以茶为戏: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一边饮茶,一边记忆学习,此乃饮茶助学也。

5.张岱

明末人,曾戏谑地自称茶淫枯虐。他曾联合乡人,对家乡一款没落的贡茶进行改造,使得此茶名声大噪,并更名为兰雪茶,后重新雄踞江南第一名茶的宝座。

6.乾隆

曾六下江南,微服私访的同时也饮遍了江南的名茶。乾隆一生嗜茶,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岁高龄时,乾隆欲隐退让位,有大臣劝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回曰:君不可一日无茶也!

7.蒲松龄

蒲松龄久居乡间,知识渊博,他自制了菊桑茶,具有补肾、抗衰老的药效。他在家乡设了一个茅草茶庭,为过往行人义务供茶,饮茶者不需付茶钱,只需口传故事和传说。这些用茶换来的故事,后来成为《聊斋志异》中490多篇文言体小说的素材来源。

8.汪士慎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是八怪中与茶结缘最深的一位。他一生品茶无数,对各种茶叶的形状和味道了如指掌,闲着眼睛品茶都能说出茶叶的产地,甚至是几时采摘的茶叶。他有个癖好,煮茶的水只取三种,分别是山泉、雪水和花须水。他从不喝泡茶,而是用专门的茶具煎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