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叶 香 气 的 辨 别

发布时间 : 2020-11-25
白茶的粽叶香 普洱茶的茶气 糯香大叶晒青茶

白茶的粽叶香。

菁 味

委凋不足,发酵程度不够。〔下雨菁,制茶环境气候不良〕。

生叶炒菁未熟透。

生叶或梗未炒熟。  

火焦味〔火味〕

炒菁温度太高,炒菁程度不均,部分生叶炒焦。

茶叶经高温〔140℃以上〕长时间〔4小时以上〕烘焙。

干燥温度太高,茶叶烧焦。  

烟 味

热风炉内层,出现裂缝或小孔,燃烧油或柴木之烟气,渗入热风,进入干燥机。

炭焙时,茶末,茶角或茶叶,不小心掉入焙炉,起烟,被茶吸收。  

杂 味

采茶〔尤其剪采〕不注意,将具有浓烈恶臭之杂草,一并采摘制作。

工厂卫生未注意,夜间制茶时,具恶臭之昆虫,掉入揉捻机内,与茶叶混揉。

制茶用具,不清洁,带异味。

制茶环境,不清洁。

泡茶用具,不清洁,带异味或手带异味,〔如抽烟,涂有护手霜〕抓取茶样。  

闷 味

生叶委凋时,高温闷制。

热团揉时,闷制太久。

初干时,投入量超出干燥机排气量,茶叶在高温,高湿下受闷。

油 味

制茶机械,润滑油脂,不注意掉入茶叶中。  

陈茶味〔油耗味〕

茶叶贮放不当,油脂氧化引起。

cy316.com扩展阅读

各类茶通用术语(形,气,汤,叶,味)


1干茶形状术语

显毫 tippy 茸毛含量特别多。 同义词 茸毛显露

锋苗 tip 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 body 茶身轻重。

重实 heavy body 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轻飘 light 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匀整 evenly 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同义词 匀齐、匀称

脱档 unsymmetry 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匀净 neat 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 straight 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同义词 平直

弯曲 bend 不直,呈钩状或弓状。 同义词 钩曲;(耳环)

平伏 flat and even 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紧结 tightly 卷紧而结实。

紧直 tight and straight 卷紧而圆直。

紧实 tight and heavy 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 fat and bold 芽叶肥嫩身骨重。 同义词 雄壮

壮实 sturdy 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粗实 coarse and bold 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粗松 coarse and loose 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松条 loose 卷紧度较差。 同义词 松泡

松扁 loose and flat 不紧而呈平扁状。

扁块 flat and round 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圆浑 roundy 条索圆而紧结。

圆直 roundy and straight 条索圆浑而挺直。 同义词 浑直

扁条 flaty 条形扁,欠圆浑。

短钝 short and blunt 茶条折断,无锋苗。 同义词,短秃

短碎 short and broken 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松碎 loose and broken 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 heavy lower parts 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爆点 blister 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破口 chop 折、切断口痕迹显露。

干茶色泽术语

油润 bloom 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枯暗 dry dull 色泽枯燥,无光泽。

调匀 even colour 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 mixed 叶色不一,形状不一。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香气术语

高香 high aroma 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 pure and normal 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平正 normal 较低,但无异杂气。

低 low 低微,但无粗气。

钝浊 stunt 滞钝不爽。

闷气 sulks odour 沉闷不爽。

粗气 harsh odour 粗老叶的气息。

青臭气 green odour 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

高火 high-fired 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香气。

老火 over-fired 火气程度重于高火。

陈气 stale odour 茶叶陈化的气息。

3汤色术语

清澈 clear 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 fresh brilliant 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鲜明 fresh bright 新鲜明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深 deep 茶汤颜色深。

浅 light colour 茶汤色浅似水。

明亮 bright 茶汤清净透明。

暗 dull 不透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混浊 suspension 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沉淀物 precipitate 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劣异气 gone-off and tainted odour 烟、焦、酸、馊、霉等茶叶劣变或污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气息。使用时应指明属何种劣异气。

4叶底术语

细嫩 fine and tender 芽头多。叶子细小嫩软。

柔嫩 soft and tender 嫩而柔软。

柔软 soft 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

匀 even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均匀一致。

杂 uneven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不一致。

嫩匀 tender and even 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

肥厚 fat and thick 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 open 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同义词 舒展

摊张 open leaf 老叶摊开。

粗老 coarse 叶质粗梗,叶脉显露。

皱缩 shrink 叶质老,叶面卷缩起皱纹。

瘦薄 thin 芽头瘦小,叶张单薄少肉。

薄硬 thin and hard 叶质老瘦薄较硬。

破碎 broken 断碎、破碎叶片多。

鲜亮 fresh bright 鲜艳明亮。

暗杂 dull and mixed 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硬杂 hard and mixed 叶质粗老、坚硬、多梗、色泽驳杂。

焦斑 scorch batch 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5滋味术语

回甘 sweet after taste 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 heavy and thick 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 mellow and thick 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浓醇 heavy and mellow 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醇正 mellow and normal 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 mellow 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 neutral 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 plain and thin 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同义词 和淡;清淡;平淡

涩 astringency 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粗 harsh 粗糙滞钝。

青涩 green and astringency 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 bitter 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 ripe taste 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高火味 high-fire taste 高火气的茶叶,在尝味时也有火气味。

老火味 over-fired taste 近似带焦的味感。

陈味 stale taste 陈变的滋味。

劣异味 gone-off and tainted taste 烟、焦、酸、馊、霉等茶叶劣变或污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味感。使用时应指明属何种劣异味。

闻香识茶,品香辨韵(下篇):如何品味茶香?如何靠茶香辨别茶类?


上篇补充

有不少茶友阅读上篇后,留言给我交流,说上篇中谈到茶的“工艺香”时,还应该补充上“包装之香、存放之香、冲泡之香”,像黑茶的笋壳、竹篾、棕叶、箬叶等外包装物的香味,也会影响或入茶香中,进而带来独特的茶香韵叶,也是历史传统,就有了相应的竹香、清香、棕香等;而存放过程中的氧化、不同环境的自然之气、陈香或木香等,在存放之中,又增加了不少茶的香味;而冲泡之香,就更丰富变化了,不同的水、不同的人、不同的境、不同的器、不同的民族等,都会带来相应的冲泡后茶香的不同变化,让人着迷。

此外,还应补充上“心香”,茶香除物质的芳香,通过鼻腔的嗅觉、口腔的味觉感受之外,还有精神之香,心灵之香,心香一瓣。

说香

香气之于人的感官与心灵,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是物质的,也是心灵的精神家园的。

香,原指谷物成熟后的气味,引申为气味芬芳的嗅觉之美。而嗅觉不能完全表达完丰富多变的茶香时,人们加入了味觉、心香感应来形容对应。

许慎《说文解字》指出:“香,芳也。从黍从甘。”说明香味最早被认定为来自谷物。把香解释为“芳”,芳就是香草。许慎是用香草散发出的香味来解释“香”,属于植物本身的气味之美。

古往今来,人们关注各种香气,并且记录,唯有南宋人洪刍的《香谱》、叶廷珪的《名香谱》和陈敬的《香谱》,此外还有《汉宫香方》《香严三昧》之类,大多失传。

埃及开罗有个香气博物馆,陈列出500多种香气,五花八门的香味、香气,沁人心脾,陶冶心灵,给人无限的美感和嗅觉享受。

茶香真香

而茶香,是人们品茶时感觉到的一种嗅觉、味觉、心灵的统感之美。茶香,由性质不同、含量差异不同的众多物质组成的混合之物,据施兆鹏等研究,迄今为止,茶学界已经鉴别出的茶叶香气物质大约有650种左右。

根据科学分析,茶叶芳香物质的组织成分,大约可以分为十五大类:碳氢化合物、醇类、酮类、酸类、醛类、内酯类、酚类、过氧化物类、含硫化合物类、吡啶类、吡嗪类、喹啉类、芳胺类及其它。

茶有草气,

闻香识茶,品香辨韵(上篇):如何品味茶香?如何靠茶香辨别茶类?


茶,最具灵性之处,不仅在于滋味层次,而在香韵幽雅、变幻无穷。

一片叶子,中华人神奇的使它呈现出莫测的香清甘活。

鲜叶的香气组成大致有86种芳香物质,加工成绿茶,会有260多种,而如果制成红茶或乌龙茶,更会惊人的多达400-500多种。这就是乌龙茶香气迷人、丰富多变之所在,从低沸点到高沸点的芳香物质都包括了,明白了香气,也就更加理解了岩茶、凤凰单丛为什么受广泛了。

茶香的形成

茶香很多种,其形成茶界普遍归纳称之为:品种香、地域香、工艺香。

品种香,是茶树的基因,无论种植、移植到哪里、做成什么茶,都要有它自己的品种类型香型特点,每一个品种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存在着。

地域香,有相应茶品的不可复制、不可移植性。因为海拔、山场、气候、土壤、水份、温湿度、光照、遮盖、朝向等等,一地一茶,一茶一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比如云南各著名山头,有共性,但又有细微的香气滋味的个性化差异。茶中最明显的武夷岩茶,因其独特的丹霞地貌,盆景式茶园,三坑两涧、九曲十八弯、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非岩不茶、非茶不岩,岩岩有茶,因而得名岩茶,形成不同小气候小山场小坑涧的不同韵味的茶,才有了正岩、半岩、洲岩等的明显区分,这也就是“岩韵”的奥妙。

工艺香,茶香最明显、最大的形成及变化,也就在工艺香。制作工艺从茶鲜叶采摘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不同的采制级别、不同的采摘时间和季节、不同的采摘气候、甚至不同的采摘手法轻重,再到鲜叶不同的运输方式、不同的摊放时长、摊放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摊放方式,进而到制作师傅水平、复杂的制作加工过程、温湿度的把握,再加上不同的拼配、匀堆、筛份等,每一步都对茶香影响很大,因而也就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茶香。

在茶香面前,我们永远充满着未知,是入门的学习者。工艺香是茶生产加工工艺,是一代代茶师不断探索的经验集大成。

茶香的感知

“我们感知香气由嗅觉来完成,嗅觉是一种感官感受的知觉,由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共同参与。具体来说,香气分子首先与空气结合,形成气味受体,气味受体回旋进入鼻腔隔膜处,嗅觉受体细胞被激活,发出电信号。电信号在嗅小球中传导,最终被大脑中的嗅觉区域神经所感知。

在人体的所有感觉中,嗅觉是最为神秘的,一个人能够识别和记忆的气味可达10000多种。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揭开了嗅觉的神秘面纱。他们宣布发现了约含1000个不同基因的气味受体基因大家族,这些基因构成了相同数量的受体类型,位于嗅觉细胞内。尽管气味受体只有约1000种,但它们可以自由排列组合,从而识别不同的气味。气味分子接触到嗅觉受体,引发一系列酶级联反应,实现神经传导,最终我们的大脑感知到了不同的气味,并保存成某种记忆模式。”----《破解嗅觉之谜》

闻香和品香

人类通过鼻腔感知气体,这被称为“闻香”;通口腔感知不同食物食品的香气,我们称之为“品香”。

林翔云《香味世界》言:“香是没有基本味的,而且形容香气的词汇太少,人们便借助口腔味道来弥补香叶的不足,如甜、酸、苦、辛、涩等。舌头感知的食物滋味和鼻子闻到的气味是不一样的。但二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吃饭、喝茶时奇妙的感觉体验。我们还有另外一种给香命名的方法,那就是将香味独立化,如茉莉香、玫瑰香、槐花香、姜花香、苹果香、柠檬香等等。”

在茶中,从鼻腔里进入的“闻香”,从口腔进入再返上来被嗅觉神经捕捉的“品香”,前者来得直接,后者持久;而国人习惯对美好的东西用“品”来表达,比如品茶,而不是说“喝茶”,焚香闻香而说“品香”,一个“品”字,有了升华和回味,带来了更多的精神愉悦,茶也从“解渴”功用,进而越发的精神享受和审美情趣了。

香型关联

对于很多人来说,品茶的核心永远是在乎茶之香气与滋味。特别对于那些刚接触茶的人,香气的愉悦性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滋味不过于浓烈,但闻起来香香的茶,那便是好茶。

茶叶中的香气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所谓“清香”、“鲜爽”、“甜香”、“花香”等等都是人的嗅觉对各种香气协调一致的一种综合反应。从实质上来看,各种香气类型都是有其一定的物质基础的。

闻香识茶

茶有多香。或优雅,或浓烈;或清新,或陈醇……茶叶中散发出的迷人香气,总是令人愉悦。那氤氤氲氲的茶香里,有青山的秀,有白云的净,有清泉的甘。那飘渺的茶香里,有阳光的暖,有清风的柔,有雨露的洌。那隐隐约约的茶香里,有诗情画意的香,有佛禅的自在香,有仙道的逍遥香。茶香起时,清心爽目;茶香浓时,沁人心脾。

毫香型白毫显露,冲泡时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称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正常制茶过程均可能会有毫香。如银针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则有嫩香带毫香。如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嫩香型茶叶是一种鲜嫩香气。凡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如各种毛尖、毛峰等,如都匀毛尖、紫阳毛尖、峨眉峨蕊、雁荡毛峰等。

花香型茶叶散发出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会有一些花香特点。如属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绿茶、红茶。青茶如铁观音、包种、凤凰单枞、水仙、浪菜、台湾青茶等有明显的花香。花茶,不同茶品有其各自的花香,其中以茉莉花香占的比例较大。绿茶中如桐城、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等有幽雅的兰花香。

果香型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茶中有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红茶常带有苹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红工夫等。

清香型茶叶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制茶及时正常的绿茶等;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青茶类摇青、做青程度偏轻及火工不足的,香气也属此香型。清香属绿茶的典型香,如竹叶青、恩施玉露、蒙顶黄芽;此外如清香型铁观音也是此香型。

甜香型茶叶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凡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红茶制法,可能会出现这些特点。甜香为工夫红茶的典型香型,如宜红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等。

火香型茶叶鲜叶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烘焙火温高、充足、糖类焦糖化。该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及锅巴香在内。如属此类型的有黄大茶、武夷岩茶等。

陈醇香型茶叶,像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后发酵等一系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陈醇香型。很多普洱茶爱好者所推崇的“越陈越香”及“陈韵”,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香型。

松烟香型茶叶多是在制造干燥工序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烟的茶叶,一般具有松烟香。属此香型的茶有小种红茶、沩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很多时候也是各种香型的综合呈现,可能以一种或几种为主。

茶还有“茶气”?“茶气”的等级划分


但凡爱茶之人对卢仝的《七碗茶》并不陌生:“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可以说,卢仝的《七碗茶》代表着“茶气”宣泄的最高境界,可遇不可求。由此可见,茶气在品茶中,占有极重要的分量。甚至于,老茶人们往往以“茶气”的强弱,作为判断一款好茶与老茶的指标。

只是中国是个茶事极为丰富的国度,泱泱大国中,盛产茶树的疆土绵延数千里,茶叶的品种也多达数千种。如果不进行合理定义,对于“茶气”的合理感知难免会有纷乱的感觉。当然,对于茶气的等级排序,幻想找到一个绝对定量的结论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茶道精神的。笔者在此只是想分享个人的经验沉淀、资料求证与逻辑推理的结果而已。

第一等级:老茶

老茶主要指那些可以长期陈化的黑茶类的茶品。科研研究表明:老茶的陈化是一个大分子到小分子的渐变过程。由于小分子更易溶于水的结果,陈化后的老茶茶汤会越来越通透,茶汤的内含物也越来越容易被身体吸收、感知,并产生茶气体验。

当然,任何事物的陈化必须具备可陈化的物质基础。老茶陈化物质变化是:茶碱和茶多酚等内含物在氧化作用下分解成多糖。多糖物质在医学上具备强壮滋补、提高免疫机能等功效。当这些多糖物质被身体吸收后,往往会引发身体内部机能的感知与反馈。这种感知与反馈就是体感。

至于对老茶的定义,因为存储环境的不同,目前很难形成共识。以至于仿佛每位茶友都有自己的个人标准,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个人觉得,如果是轻发酵生普与高等级的黑茶,需要十五到二十年。这里的高等级黑茶指的是按照【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先生的定义:安化谷雨时节之前采摘的芽尖、白毛尖,而不是筛分出来的夏茶或秋茶中的嫩茶。等级略低的茶,如安化黑茶中的二级料的千两花卷茶,一般也需要10-15年才能成为老茶,当然这也跟储存的环境有关,如果是大马仓,时间估计要缩短。

第二等级:野生茶

俗话说:在野境中生长的茶更多了份自然历练和岁月沉淀。这里有三层意思,其一,野生茶是大自然优胜劣汰的结果,具备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其二,野生茶未受到环境和人为的污染,其内含物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生态性;其三,野生茶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它不但根系发达而深厚,而且耐得住云雾、气压差与温差的洗礼。相比于人工培植的茶园茶,野生茶的香气物质更加丰富,并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

茶气表现方面,野生茶可谓柔合了天地灵气,有着综合的中庸之道。所谓“大道中庸”,这里的“中庸”指的是以柔克刚,包容绵长。具体表象为:好的茶气并非一味的霸气刺激,而是初品气韵细腻,清幽平和,再品后劲十足,余味绵长。

第三等级:古乔木或老枞

有经验的茶者都知道,乔木树的生命力比灌木长,所以云南境内有许多生命力沉淀达数百年之久的古乔木。当然灌木也有树龄长的,我们称之为老枞,如乌龙茶中的百年老枞,安化古茶山里的百年老枞等等。如果说岁月给予老人智慧,那么岁月给予老茶树的,则是综合环境与天地精华的能力。这些有着漫长生命力的茶树,都是茶气强劲的代表。

至于古茶树茶气强劲的原由,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经历过漫长岁月沉淀的茶树,其地下根系比树龄短的茶树更深厚,更具备营养摄取能力,而且其摄取的营养物质更均衡,更契合大自然的生态精髓。另一方面,出于对古树的保护与平衡,一般老树的采摘不会过于频繁,更不会泛滥。因此相比于一年多次采摘的茶园茶,古树茶的营养积淀更饱满均衡。

第四等级:岩石土壤蕴育的茶树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有云:“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意思很清晰,那就是岩石土壤蕴育出的茶树为上品。

常识告诉我们,岩石风化而成的土壤,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所以在岩石土生长的茶树直接吸收到岩石释放的矿物质后,使得茶叶的内质特别活泼。如武夷山的正岩区的岩茶,其知名的岩韵就来自特有的丹霞地貌;如安化的茶自古备受青睐,跟安化山区遍布的折页岩风化而成的土壤有关。

相信读到这里的茶友,应该明白了

辨 体 食 茶


说到茶,也许会有人说,不就是喝茶吗!茶本身就是药,喝茶就是养生,谁不会啊!价值观上也是以茶越贵也就越好的理念来辨别茶的好坏。

对于喝茶,乃至喝茶养生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的确从神农氏到今天,茶叶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茶上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可是津津乐道之余我们忽视了喝茶的根本。结合我们自身体质来说,再结合茶所具有的药性和解药性质以及茶的特性,茶还是不可以随便乱喝的。就如我们都知道人参是好东西,可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吸收和消化得了一个道理。

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重视养生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喝茶养生似乎成了我们的需求。随着中医的逐步恢复和中医养生方法的被利用,人们开始认识到喝茶养生的科学性。根据五行及无色中医的一些基础知识,我们把茶叶从季节上分成了四季养生茶,可是坚持一段时间发现有的可以,有的却有一些不适,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喝什么茶还是有讲究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喝的茶也会有不同,什么体质喝什么茶这应该是喝茶养生的根本。简单一点说,寒湿体质任何季节都不适合不发酵的茶,因为身体不吸收不消化。但是长时间喝红茶可能会上火,有时被引导高温冲泡发酵的红茶,因此上火是必然的。

怎么样才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茶品?怎么喝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呢?茶本来没有那么复杂的,一杯茶适合不适合自己,端起来喝两口,感觉舒服不舒服,喜欢不喜欢,每个人还是可以分辨得出来的。

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分辨自己的体质的,如果再稍微了解一下茶性,就能够很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了。选择好茶之后,用三到五克茶,高温闷泡三分钟左右,如果口感很浓,苦涩感很强烈,说明此茶制作过程中火温高了。这样的茶我们一般在喝的时候高温冲洗之后,打开盖,稍稍放一会儿,醒醒茶,中温快速冲泡,这样喝就没那么多火气了。反之要中温冲洗,中高温略停泡,喝起来会好很多的。

当然,喝茶养生也不是每天都要不停的喝,还是要适度。选择好了属于自己的茶后,在四季变换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季节变化,春天加一些花进去促进体内阳气生发,夏季加些柠檬,秋季调些陈皮进去,冬季加些当归、黄芪等等。喝茶养生是基础,了解茶性和辨别自身体质是根本,知道了怎么喝茶、喝什么茶,才会达到养生的目的。

什么是茶气?茶气足是怎样的表现的?


长期品茶的朋友,时常会坐在一起谈论到茶气的问题,一泡茶品饮下来,有的茶友大汗淋漓,浑身发热,有的茶友不停打气嗝,有的茶友可能感觉不到身体有什么反应,而有的会说这茶茶气很足。

茶气,作为一种喝茶的个人主观体验,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敏感度不同,所表现出的状况也大不相同。就是这样诸多的不同感受,让很多茶友十分困惑,究竟何为茶气?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茶气。

茶气是什么?

茶气,从医学生理角度去窥探茶气,实质是茶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药理作用与人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综合作用。茶气对人和人与茶气的互动产生的效应,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心境下的感受也不一样。

感受茶气也有层次之分、轻重之别,有直观感受,有重叠感受,也有多重感受,包括参与了文化、艺术、宗教的文化感情。

不过也可以这么理解,所谓的“茶气”也就是茶汤中蕴含有能够渗透和疏通人体经络的能量,此谓茶气;简单来讲茶气就是茶叶内分解过程中能量的释放,使得肌体舒适,心情愉悦。

如何感受茶气?

茶气达到了一定强度感觉,促使人体微循环运转得以改善,从而使得人除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热气在体内温流、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打嗝、排气等身体感觉,并在品饮后有一种浸沐在愉悦轻松、飘然安舒的意境感受中……

茶气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茶气进入人体内部,运行于经络中,如果达到了一定强度,就会促使毛孔打开发出微汗,并且渐渐凝聚在骨骼中,成为一股清流,浸养着全身的肌股。一般品茗者,茶气敛进其经络后,只感觉到全身体内激荡一股热气,前胸后背发热,接着毛孔发出微汗。当然也有人是因为茶汤太热而导致的发热汗,和茶气所激发出的细微轻薄的汗是有区别的。

茶气对身体反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热发汗

茶气敛进其经络后,只感觉到全身体内激荡一股热气,前胸后背发热,接着毛孔发出微汗。真正茶气到了体内,则会在胸腹处有持续的热感,且喝热水出汗多为身体正面的胸腹之间,背部很难出汗,而喝茶更多是后背脊柱出汗。

上头

一款好的茶品,闻其干茶及盖香,有宜人香气直透天灵盖;饮其茶汤,不会发生任何锁喉感觉,自然顺滑,其茶气直透后背而发热。当然很多人认为茶气从后脑往上蹿就说明茶气足,其实也不然,只能说上头只是茶气对身体的一种反应而不是绝对的。

茶气足的表现是怎样的?

在日常茶饮中,我们常听茶友说,茶气足,以满头大汗为证,可满头大汗实为泄的一种,滋味过重或茶气较弱都可发汗。不同于冬日的一碗羊肉汤,真正是热气充盈而发热,反而味薄而淡。

“茶气强”我们可以大致这么理解:

一是指茶香很强;

二是指茶汤很浓;

三是指茶叶所含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烈;

四是指茶叶中成分很重,茶汤苦,涩味很强;

五是指少数品茗者由于体内茶气的气感,而正确指出了茶气很强。

如何辨别茶气强弱长短?

首先是香气,香气浓郁辛锐、持久清纯、强有穿透力则是强与长的表现,反之为弱和短。

再者是茶汤内含物质丰富、口感厚重并富有收敛性、回甘快等等谓之强与长,反之为弱和短。

不同茶叶的茶气是怎样的?

不同的茶叶茶气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比如像有的绿茶香浓持久,普洱茶新生茶茶气的表现香气高扬,熟茶和老茶对身体的表现则为明显的微微发汗,又比如白茶喝着感觉不怎么,喝下去,后劲十足。所以,每种茶叶的茶气都不一样。

从上面对茶气的系列概述看来,每个人对茶气的理解不同,有的是集中在茶叶上面理解,有的是喝过之后的感受,不过总的来说,所谓的茶气也就是茶叶本身所具有特性通茶冲泡散发出来的给喝茶者最直观的感受。而茶气足不足要看茶叶品质如何及各方面,每种茶的茶气基本都在茶汤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喝茶人对它们一一甄别。

茶气是什么?茶气足是怎样的表现?


长期品茶的朋友,时常会坐在一起谈论到茶气的问题,一泡茶品饮下来,有的茶友大汗淋漓,浑身发热,有的茶友不停打气嗝,有的茶友可能感觉不到身体有什么反应,而有的会说这茶茶气很足。

茶气,作为一种喝茶的个人主观体验,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敏感度不同,所表现出的状况也大不相同。就是这样诸多的不同感受,让很多茶友十分困惑,究竟何为茶气?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茶气。

茶气是什么?

茶气,从医学生理角度去窥探茶气,实质是茶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药理作用与人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综合作用。

茶气对人和人与茶气的互动产生的效应,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心境下的感受也不一样。

感受茶气也有层次之分、轻重之别,有直观感受,有重叠感受,也有多重感受,包括参与了文化、艺术、宗教的文化感情。

不过也可以这么理解,所谓的“茶气”也就是茶汤中蕴含有能够渗透和疏通人体经络的能量,此谓茶气;简单来讲茶气就是茶叶内分解过程中能量的释放,使得肌体舒适,心情愉悦。

如何感受茶气?

茶气达到了一定强度感觉,促使人体微循环运转得以改善,从而使得人除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热气在体内温流、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打嗝、排气等身体感觉,并在品饮后有一种浸沐在愉悦轻松、飘然安舒的意境感受中……

茶气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茶气进入人体内部,运行于经络中,如果达到了一定强度,就会促使毛孔打开发出微汗,并且渐渐凝聚在骨骼中,成为一股清流,浸养着全身的肌股。一般品茗者,茶气敛进其经络后,只感觉到全身体内激荡一股热气,前胸后背发热,接着毛孔发出微汗。当然也有人是因为茶汤太热而导致的发热汗,和茶气所激发出的细微轻薄的汗是有区别的。

茶气对身体反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热发汗

茶气敛进其经络后,只感觉到全身体内激荡一股热气,前胸后背发热,接着毛孔发出微汗。真正茶气到了体内,则会在胸腹处有持续的热感,且喝热水出汗多为身体正面的胸腹之间,背部很难出汗,而喝茶更多是后背脊柱出汗。

上头

一款好的茶品,闻其干茶及盖香,有宜人香气直透天灵盖;饮其茶汤,不会发生任何锁喉感觉,自然顺滑,其茶气直透后背而发热。当然很多人认为茶气从后脑往上蹿就说明茶气足,其实也不然,只能说上头只是茶气对身体的一种反应而不是绝对的。

茶气足的表现是怎样的?

在日常茶饮中,我们常听茶友说,茶气足,以满头大汗为证,可满头大汗实为泄的一种,滋味过重或茶气较弱都可发汗。不同于冬日的一碗羊肉汤,真正是热气充盈而发热,反而味薄而淡。

“茶气强”我们可以大致这么理解:

一是指茶香很强;

二是指茶汤很浓;

三是指茶叶所含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烈;

四是指茶叶中成分很重,茶汤苦,涩味很强;

五是指少数品茗者由于体内茶气的气感,而正确指出了茶气很强。

如何辨别茶气强弱长短?

首先是香气,香气浓郁辛锐、持久清纯、强有穿透力则是强与长的表现,反之为弱和短。

再者是茶汤内含物质丰富、口感厚重并富有收敛性、回甘快等等谓之强与长,反之为弱和短。

不同茶叶的茶气是怎样的?

不同的茶叶茶气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比如像有的绿茶香浓持久,普洱茶新生茶茶气的表现香气高扬,熟茶和老茶对身体的表现则为明显的微微发汗,又比如白茶喝着感觉不怎么,喝下去,后劲十足。所以,每种茶叶的茶气都不一样。

从上面对茶气的系列概述看来,每个人对茶气的理解不同,有的是集中在茶叶上面理解,有的是喝过之后的感受,不过总的来说,所谓的茶气也就是茶叶本身所具有特性通茶冲泡散发出来的给喝茶者最直观的感受。而茶气足不足要看茶叶品质如何及各方面,每种茶的茶气基本都在茶汤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喝茶人对它们一一甄别。

茶有“三气”:茶气,地气,人气


常听到老茶客说“茶气足”这个词,但对大部分普通茶友来说很难理解。一方面是业内人士把茶气吹得玄乎其辞,另一方面是普通茶友对茶气一知半解。

关于茶气有很多种说法

通俗版

喝完茶身体的体感:比方说后颈背或者额头,微微发汗甚至浑身发热,大汗淋漓。两杯茶水下肚,身体不停的打嗝,上下排气。茶气很强的野生古树茶很刮肠胃,肠胃不好的茶友且注意不要喝多,以免造成茶醉,浑身乏力。

专业版

由于古树茶树根繁茂,能够深入到几十米的深层地下,吸收养分,地下水和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茶叶的内含物质自然十分丰富。

茶中多糖类和有机锗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品饮普洱茶茶汤后,有机锗进入品茗者体内,达到补气功效。茶气即为有形的茶通过无形的气作用到人体相关部位而引起的人体知觉的感知。

总之,“茶气”,就是茶所具有的能量,茶气足的茶,必是好茶。“茶气”是一种抽象无形的,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到,

有人认为,茶有“三气”,即“茶气”、“地气”、“人气”。

“地气”,乃茶之本味,一款茶,产于哪座山,哪块地,这就决定了它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人气”,即喝茶的人所形成的气场,可能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人气”也会相异,因此,相同的茶,对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历史,不同的见证。所有这些,正是野生古树茶的妙处所在。

茶姐认为,“茶水之中,蕴含有能够渗透和疏通人体经络的能量,这就是茶气。”这是对于茶气,最受认可的一种理解,但未必全面。

一切物种的进化,都是从简单到复杂,所受到的外界干扰越大,其结构就会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同样的物种和同样的人之间,越简单,越容易互动,所以,越是自然状态下的茶,其对人体经络的渗透力就越强。渗透力越强的物质,越容易令人产生更加深入和持续的感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