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长白盾蚧

发布时间 : 2020-12-04
老茶树 观音茶树 茶树和白茶树

【www.cy316.com - 老茶树】

学名 10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同翅目,盾蚧科。别名长白蚧、长白介壳虫、梨长白介壳虫、日本长白蚧、茶虱子等。异名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宁夏、青海、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寄主 茶、苹果、梨、李、梅、柑桔、柿、枇杷、山楂、无花果等。 为害特点 以若虫、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致受害茶园树势衰弱,叶片瘦小、稀少,茶园未老先衰。该虫还可在短期内形成紧密的聚落,布满枝干或叶片,造成严重落叶,发芽大减,连续受害2—3年,枝条枯死或整丛连片死亡。是茶树上毁灭性害虫。形态特征 介壳雌成蚧壳长1.68一1.80mm,纺锤形,暗棕色,其上具一层白色不透明蜡质物,一个壳点,头端突出。雄蚧壳长形,白色,壳点突出在头端。成虫雌成虫体长0.6—1.4mm,梨形,浅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mm一0.7mm,浅紫色,头部色较深,1对翅,白色半 透明,腹末具一针状交尾器。卵长0.23mm,宽约0.11mm,椭圆形,浅紫色。若虫体长0.2一0.31mm,触角5节,足3对,腹末具尾毛2根。雌虫共3龄,雄虫2龄。一龄末期体长0.39mm,体背覆一层白色蜡质介壳。二龄若虫体长0.36一0.92mm,体色有淡紫或淡黄、橙黄及紫黄等,触角及足消失,体背介壳灰白色。三龄若虫浅黄色,腹部末端3、4节向前拱起。前蛹长0.63一0.92mm,长椭圆形,浅紫色。蛹长0.66一0.85mm,细长,淡紫色至紫色。触角、翅芽、足均出现,腹末生一针状交配器。 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茶区年生3代,以末龄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雌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第一、二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三代历时较长。各虫态历期: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把卵产在介壳内,每雌产卵10一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中爬出来。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旺盛,初孵若虫活泼善爬,经2—5小时,把口器插入茶树组织内固定虫体并吸取汁液,固定一小时后即分泌出白色蜡质介壳覆盖在体背上。雌虫共3龄,后变为成虫;雄虫2龄,二龄后变为前蛹。一、二代分布在叶片上多于枝干,雄虫多栖息在叶缘或边缘齿刻之间,雌虫多分布在枝干上或叶背中脉附近。第三代雌雄均分布在枝干中、下部,叶片上少见。茶树生长茂密、枝条及皮层嫩薄受害重。长白蚧生育适温20一25℃,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生。茶园郁蔽、偏施、过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幼龄茶园及台刈复壮茶园受害重。防治方法 (1)严防有蚧壳虫苗木运到新茶区。(2)受害重茶园应进行台刈更新,台刘后加强管理,防止残存的长白蚧蔓延。(3)预测长白蚧卵孵盛期 方法可采用玻管预测法,即用玻管在室内测定孵化虫数最多的日期,再向后推3—4天,即是防治适期。二是用镜检预测法,即镜检长白蚧雌虫产卵率达84%,再向后推加该代卵的平均历期,即是孵化盛期。三是相关预测法,根据3月和4月均温的高低,预测其盛孵末期,调查百叶有虫150一250头时,即达到防治指标。防治重点应该放在若虫孵化较整齐的1—2代。(4)在若虫盛孵末期及时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爱卡士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第三代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原油乳剂25倍液防治。也可在秋冬季喷洒0.5。石硫合剂。喷药质量对防效影响很大,强调均匀周到。

精选阅读

长白盾蚧


学名 10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同翅目,盾蚧科。别名长白蚧、长白介壳虫、梨长白介壳虫、日本长白蚧、茶虱子等。异名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宁夏、青海、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寄主 茶、苹果、梨、李、梅、柑桔、柿、枇杷、山楂、无花果等。

为害特点 以若虫、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致受害茶园树势衰弱,叶片瘦小、稀少,茶园未老先衰。该虫还可在短期内形成紧密的聚落,布满枝干或叶片,造成严重落叶,发芽大减,连续受害2—3年,枝条枯死或整丛连片死亡。是茶树上毁灭性害虫。

形态特征 介壳雌成蚧壳长1.68一1.80mm,纺锤形,暗棕色,其上具一层白色不透明蜡质物,一个壳点,头端突出。雄蚧壳长形,白色,壳点突出在头端。成虫雌成虫体长0.6—1.4mm,梨形,浅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mm一0.7mm,浅紫色,头部色较深,1对翅,白色半透明,腹末具一针状交尾器。卵长0.23mm,宽约0.11mm,椭圆形,浅紫色。若虫体长0.2一0.31mm,触角5节,足3对,腹末具尾毛2根。雌虫共3龄,雄虫2龄。一龄末期体长0.39mm,体背覆一层白色蜡质介壳。二龄若虫体长0.36一0.92mm,体色有淡紫或淡黄、橙黄及紫黄等,触角及足消失,体背介壳灰白色。三龄若虫浅黄色,腹部末端3、4节向前拱起。前蛹长0.63一0.92mm,长椭圆形,浅紫色。蛹长0.66一0.85mm,细长,淡紫色至紫色。触角、翅芽、足均出现,腹末生一针状交配器。

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安徽、湖南茶区年生3代,以末龄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雌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第一、二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三代历时较长。各虫态历期: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把卵产在介壳内,每雌产卵10一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中爬出来。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旺盛,初孵若虫活泼善爬,经2—5小时,把口器插入茶树组织内固定虫体并吸取汁液,固定一小时后即分泌出白色蜡质介壳覆盖在体背上。雌虫共3龄,后变为成虫;雄虫2龄,二龄后变为前蛹。一、二代分布在叶片上多于枝干,雄虫多栖息在叶缘或边缘齿刻之间,雌虫多分布在枝干上或叶背中脉附近。第三代雌雄均分布在枝干中、下部,叶片上少见。茶树生长茂密、枝条及皮层嫩薄受害重。长白蚧生育适温20一25℃,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生。茶园郁蔽、偏施、过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幼龄茶园及台刈复壮茶园受害重。

防治方法 (1)严防有蚧壳虫苗木运到新茶区。(2)受害重茶园应进行台刈更新,台刘后加强管理,防止残存的长白蚧蔓延。(3)预测长白蚧卵孵盛期 方法可采用玻管预测法,即用玻管在室内测定孵化虫数最多的日期,再向后推3—4天,即是防治适期。二是用镜检预测法,即镜检长白蚧雌虫产卵率达84%,再向后推加该代卵的平均历期,即是孵化盛期。三是相关预测法,根据3月和4月均温的高低,预测其盛孵末期,调查百叶有虫150一250头时,即达到防治指标。防治重点应该放在若虫孵化较整齐的1—2代。(4)在若虫盛孵末期及时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爱卡士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第三代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原油乳剂25倍液防治。也可在秋冬季喷洒0.5。石硫合剂。喷药质量对防效影响很大,强调均匀周到。

茶树苏铁褐点盾蚧


学名 Pinnaspis aspidistrae (Signoret)属同翅目,盾蚧科。别名梨形蚧、蚌盾蚧、柑桔并盾蚧、百合并盾蚧、百合复角蚧、叶兰长介壳虫。分布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寄主 茶、山茶、柑桔、橙、苏铁、山楂、苎麻、芭蕉、胡椒、番荔枝、使君子等。为害特点 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和果实的汁液,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较大,长约lmm,从后胸开始膨大,头顶钝圆,后腹部稍狭, 这样后胸和腹部开始3节之侧边大大突出于虫体轮廓之外。触角具l长细毛。前气门四周有1群密集圆盘状腺。臀叶3对。中臀叶外侧具3个凹刻故呈梯状,正上方高度硬化,其上端圆形,似一短棒。第2对臀叶分裂成2叶。雌虫介壳长形,头端宽圆,腹部稍尖,具2个蜕皮壳,位于头端。雄虫体长0.9mm,介壳较小,长形,两端近似平行,背面具纵沟纹,蜕皮壳位于头顶且突出,红 色。卵长0.18mm,椭圆形,鲜黄色。初孵若虫体长约0.2mm,卵圆形,扁平,鲜黄色。眼暗紫色;触角、足发达。(右) 生活习性 山西年生2代,以受精雌虫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雌虫开始吸食为害,5月产卵在母壳下。初孵若虫从母壳下爬出,分散转移到枝、叶或果实上固着为害,进入7—8月羽化为成虫,交配后产卵。第二代若虫孵化后分散转移固着为害,10月羽化为成虫,交配后雄成虫即死亡,雌成虫继续为害至深秋越冬。天敌主要有瓢虫、寄生蜂。防治方法 参见茶梨蚧。

茶树虫害--茶树苏铁褐点盾蚧


学名 Pinnaspis aspidistrae (Signoret)属同翅目,盾蚧科。别名梨形蚧、蚌盾蚧、柑桔并盾蚧、百合并盾蚧、百合复角蚧、叶兰长介壳虫。分布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寄主 茶、山茶、柑桔、橙、苏铁、山楂、苎麻、芭蕉、胡椒、番荔枝、使君子等。

为害特点 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和果实的汁液,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较大,长约lmm,从后胸开始膨大,头顶钝圆,后腹部稍狭, 这样后胸和腹部开始3节之侧边大大突出于虫体轮廓之外。触角具l长细毛。前气门四周有1群密集圆盘状腺。臀叶3对。中臀叶外侧具3个凹刻故呈梯状,正上方高度硬化,其上端圆形,似一短棒。第2对臀叶分裂成2叶。雌虫介壳长形,头端宽圆,腹部稍尖,具2个蜕皮壳,位于头端。雄虫体长0.9mm,介壳较小,长形,两端近似平行,背面具纵沟纹,蜕皮壳位于头顶且突出,红

色。卵长0.18mm,椭圆形,鲜黄色。初孵若虫体长约0.2mm,卵圆形,扁平,鲜黄色。眼暗紫色;触角、足发达。(右)

生活习性 山西年生2代,以受精雌虫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翌春寄主萌动后,越冬雌虫开始吸食为害,5月产卵在母壳下。初孵若虫从母壳下爬出,分散转移到枝、叶或果实上固着为害,进入7—8月羽化为成虫,交配后产卵。第二代若虫孵化后分散转移固着为害,10月羽化为成虫,交配后雄成虫即死亡,雌成虫继续为害至深秋越冬。天敌主要有瓢虫、寄生蜂。

防治方法 参见茶梨蚧。

长白蚧


拉丁学名:Lopholeucaspis japomca Cock.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0.6~1;4毫米,梨形,淡黄色,无翅。雄成虫体长0.5~0.7毫米,淡紫色,头部色较深,翅1对,白色半透胡,腹未有一针状交尾器。卵椭圆形,长经约0.23毫米,宽约0.11毫米。淡紫色,卵壳白色。初孵若虫椭圆形,浅紫色,触角和足发达,腹末有尾毛2根,能爬行。1龄若虫后期体长约0.39毫米,2龄若虫体长0.36~0.92毫米,体色有淡黄、淡紫和橙黄色等多种,触角和足退化,3龄若虫淡黄色,梨形。前蛹淡黄色,长椭圆形,长0.6~O.9毫米,腹末有尾毛2根。蛹紫色。长o.66~o.85毫米,腹末有一针状交尾器。长白蚧的介壳灰白色,较细长,前端较窄,后端稍宽,头端背面有一褐色壳点。雌虫介壳在灰白色蜡壳内还有一层褐色盾壳,雄虫介壳较雌介壳小,内无褐色盾壳。 为害作物:茶叶 为害症状: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被害茶园树势生长衰弱,叶片稀少瘦小,茶园未老先衰,产量质量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大面积茶园死亡。 发病特点:在浙江、湖南省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雌若虫和雄虫前蛹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时雄成虫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第1、2、3代若虫孵化盛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l、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而第3代孵化期持续时间长,。虫口在茶丛中的分布部位随代别、性别而异,一般枝干上的虫数最多,雌虫几乎全部分布在枝干上,雄虫则第l、2代多数分布在叶缘的锯齿间,第3代多数分布在枝干上。各虫态历期为:卵期13~20天,若虫期23~32天,雌成虫寿命23~30天。雌成虫产卵于介壳内,每雌产卵量10~30粒。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下爬出,爬动数小时后,找到适合的部位,将口器插入茶树组织中固定,并分泌白色蜡质覆盖于体表。雌虫共3龄,雄虫2龄。 在茶园郁蔽、偏施氮肥、树势生长衰弱的茶树有利于发生。幼龄茶园和合刈复壮茶园受害较重。长白蚧远距离传播的途径主要在于调运带虫的苗木。在一个小范围内,风是传播的主要媒介。 防治方法: (1)加强对茶苗的检疫,防止把有蚧的苗木传入新区。 (2)受害严重、叶片稀少、树势衰老的茶园可进行合刈更新,合刈后应加强肥培管理和喷药防治,以预防残留在树椿上的少量长百蚧虫口迅速蔓延滋长。 常用药剂: 喹硫磷扑虱灵

茶长白蚧


茶长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是华东和中南地区重要的茶树害虫。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梨、苹果等多种植物。以若虫、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上刺吸汁液为害。受害茶树发芽稀少,树势衰弱,末老先衰,严重时大量落叶,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  雌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5毫米,狭长略作弯茄状,后端稍宽、前端有一褐色壳点。雌介壳下面还有一层暗褐色盾壳,生活史后期、田间常见的是暗褐色盾壳。雌成虫梨形、淡黄色。雄成虫体细弱,具翅一对,体淡紫色,腹未有交尾器。卵椭圆形,淡紫色,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椭圆形,淡紫色,有足、触角,腹未有2根尾毛,可爬行。固定后在体背 茶长白蚧分泌蜡质形成介壳。雌若虫固定在枝干上。雄若虫喜固定在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上,介壳细长、灰白色。雄蛹长椭圆形,淡紫色。 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第1—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1、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 防治方法  (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喹硫磷、50%马拉硫磷、40%水胺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茶长白蚧的防治


茶长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是华东和西南地区重要的茶树害虫。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梨、苹果等多种植物。以若虫、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上刺吸汁液为害。受害茶树发芽稀少,树势衰弱,末老先衰,严重时大量落叶,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 雌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5毫米,狭长略作弯茄状,后虫端稍宽、前端有一褐色壳点。雌虫介壳下面还有一分层暗褐色盾壳,生长期后期,田间常见的是暗褐色盾壳。

茶长白蚧雌成虫梨形、淡黄色。雄成虫体细弱,具翅一对,体淡紫色,腹末有交尾器。卵椭圆形,淡紫色,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椭圆形,淡紫色,有足、触角,腹末有2根尾毛,可爬行。固定后在体背泌蜡质形成介壳。雌若虫固定在枝干上,雄若虫喜固定在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上,介壳细长、灰白色。雄蛹长椭圆形,淡紫色。

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第1~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1、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

防治方法 (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25%喹硫磷、50%马拉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也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怎样防治茶园长白蚧


1、长白蚧在浙江省茶区一年发生3代,受害茶树发芽稀少,芽叶瘦小,叶片变薄,严重时茶树整株枯死。大多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在浙江3月下旬初见,第一代卵在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成虫6月下旬初见;第二代卵在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中下旬为孵化高峰期,成虫在8月上旬初见;第三代卵在8月下旬开始孵化,9月上旬中旬为孵化高峰期。影响长白蚧虫量的主要因子有气候条件、环境条条件及天敌因子。 2、防治措施: 苗木检验:发展新茶园对从外地引入种苗,应严格检查,引入不带长白蚧的苗木。 修剪台刈:对受害重、茶树树势衰败的茶园,应采取深修剪或台刈措施,修剪时期应在长白蚧孵化盛末期(浙江茶区以春茶后为宜)。 保护天敌: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尤其在天敌高峰期应尽力避免施药,以保护天敌繁殖,对红点唇瓢虫密度过大的茶园,为防止相互残杀,可采取适当人工移放。 农药防治:在卵孵化盛末期采集田间嫩成叶,若百叶若虫量在150头以上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田间卵孵化盛末期。施药方式以低容量喷雾为宜,但应喷至长白蚧栖息部位。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量为20-25克),48%毒死蜱乳油(每亩用药药量为60-70毫升)。以上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天和14天。

茶树虫害--茶树蛇眼蚧


学名 Pseudaonidia duplex (Cockerell)属同翅目,盾斯科。别名樟盾蚧、山茶圆介壳虫、茶圆介壳虫、蛇眼臀网盾蚧、樟圆蚧等。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北京、四川、河北、陕西、山东、江苏、贵州;云南、福建、台湾。 寄主 茶树、油茶、樟树、柑桔、苹果;柿、桃、梨、栗、杨梅等。为害特点 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的汁液,受害严重的枝干稀疏,茶丛矮小,树势衰弱或叶片大量脱落,枝干枯死。 形态特征 介壳雌虫介壳圆形,背面隆起,直径2—3mm,暗褐色,边缘浅褐色稍带白 边,背侧有2个若虫蜕皮壳,黄褐色。成虫雌成虫体长1.1mm,卵圆形,紫色,无翅。前胸、中胸之间具1深缢沟,臀板背面具花纹。雄成虫体长0.7mm,翅展1.8mm,紫色,复眼黑色,触角10节丝状,翅白色。卵长0.2mm,椭圆形,浅紫色。初孵若虫椭圆形,浅紫色,触角、口器和足发达。2龄若虫的触角、足消失,体长0.7mm。蛹长0.7一0.8mm,长椭圆形,淡紫色。 (图右) 生活习性 浙江年生2代,台湾年生4代,以受精雌成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翌年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进入盛孵期。7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产卵,8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10月底一11月初雄成虫盛发,羽化后在枝干上迅速爬行,找寻雌虫交尾。雌成虫把卵产在介壳里,每雌产60粒,多者200余粒。初孵若虫找到适合部位把口针插入枝、叶组织里固定不动,吸食汁液,开始在体背分泌黄白色蜡质物。天敌主要有红点唇瓢虫、跳小蜂等。防治方法 (1)冬季或早春卵孵化前,剪除徒长枝和落叶未干枯的有虫枝条,可减少虫源。(2)重点防治第一代在早春剪枝后,若虫孵化盛末期,喷洒40%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800一900倍液。

茶树角蜡蚧


学名 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同翅目,蜡蚧科。别名角蜡虫。分布河北、山东、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北、湖南、贵州。

寄主 茶、桑、柑桔、枇杷、无花果、荔枝、杨梅、芒果、石榴、苹果、梨、桃、李、杏、樱桃等。

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短椭圆形,长6—9.5mm,宽约8.7mm,高5.5mm,蜡壳灰白色,死体黄褐色微红。周缘具角状蜡块:前端3块,两侧各2块,后端1块圆锥形较大如尾,背中部隆起呈半球形。触角6节,第3节最长。足短粗,体紫红色。雄体长1.3mm,赤褐色,前翅发达,短宽微黄,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卵椭圆形,长0.3mm,紫红色。若虫初龄扁椭圆形,长0.5mm,红褐色;2龄出现蜡壳,雌蜡壳长椭圆形,乳白微红,前端具蜡突,两侧每边4块,后端2块,背面呈圆锥形稍向前弯曲;雄蜡壳椭圆形,长2—2.5mm,背面隆起较低,周围有13个蜡突。雄蛹长1.3mm,红褐色。(右)

生活习性 年生1代,以受精雌虫于枝上越冬。翌春继续为害,6月产卵于体下,卵期约1周。若虫期80一90天,雌脱3次皮羽化为成虫,雄脱2次皮为前蛹,进而化蛹,羽化期与雌同,交配后雄虫死亡,雌继续为害至越冬。初孵若虫雌多于枝上固着为害,雄多到叶上主脉两侧群集为害。天敌同日本蜡幼。

防治方法 (1)做好苗木、接穗、砧木检疫消毒。(2)保护引放天敌。(3)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4)冬季枝条上结冰凌或雾凇时,用木棍敲打树枝,虫体可随冰凌而落。(5)刚落叶或发芽前喷含油量l0%的柴油乳剂,如混用化学药剂效果更好。(6)初孵若虫分散转移 期药剂防治参见矢尖蚧。

茶树虫害--茶树吹绵蚧


学名Icerya purchasi Maskell同翅目,硕蚧科。别名绵团蚧、白蚰、白蜱等。分布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寄主茶、桑、棉、柑桔、苹果、梨、桃、樱桃、枇杷、杨梅、柠檬、葡萄、柿、栗、石榴等250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群集枝、芽、叶上吸食汁液,排泄蜜露诱致煤污病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椭圆形,体长5—7mm,暗红或桔红色,背面生黑短毛被白蜡粉向上隆起,发育到产卵期,腹末分泌出白色卵囊,卵囊上具14—16条纵脊,卵囊长4—8mm。雄体长3mm,桔红色,胸背具黑斑,触角10节似念珠状黑色,前翅紫黑色,后翅退化;腹端两突起上各生4根长毛。卵长椭圆形,长0.7mm,橙红色。若虫体椭圆形,眼、触角和足均黑色,体背覆有浅黄色蜡粉。雄蛹椭圆形,长2.5—4.5mm,桔红色。茧长椭圆形,覆有白蜡粉。 生活习性 华东与中南地区年生2—3代,四川3—4代,以若虫和雌成虫或南方以少数带卵囊的雌虫越冬。发生期不整齐。浙江2代,3月开始产卵,5月上、中旬进入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虫盛发,6月中旬始见成虫,7月中旬最多;2代卵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7月中旬出现若虫,早的当年可羽化,少数可产卵,多以2代若虫越冬。福建、广东、台湾第2代发生于7—8月,3代9—11月,少数第4代盛期出现在11月以后。台湾完成l代夏季约80天,冬季130天。交配后6—11天开始产卵,产卵期5—45天。初龄若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定居,2龄后转移到枝干上群集为害,雌成虫定居后不再移动,成熟后分泌卵囊产卵于内,每雌可产卵数百至2000粒。雄虫少,多营孤雌生殖,但越冬代雄虫较多,常在树缝隙、叶背及土中结茧化蛹。越冬代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甚多,常在5—6月成灾。天敌有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小红瓢虫及寄生菌等。防治方法 (1)保护引放澳洲瓢虫,大、小红瓢虫,红环瓢虫等。(2)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3)茶树休眠期喷波美1°一3°。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北方茶树可在发芽前喷3°一5°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0倍液、含油量5%的矿物油乳剂。(4)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药剂防治参见矢尖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