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虫害--茶树白蛾蜡蝉

发布时间 : 2020-12-07
茶树和白茶树 白茶树分类 白茶树苗

【www.cy316.com - 茶树和白茶树】

学名 Lawana imitata Melichar 同翅目,蛾蜡蝉科。别名白鸡、白翅蜡蝉、紫络蛾蜡蝉。分布偏南,北限未过南岭,近年浙江缙云、湖南宜章、湖北武汉时有发生。寄主 茶、油茶、柑橘、荔枝、龙眼、芒果、桃、李、梅、木菠萝、咖啡、石榴、无花果、木瓜、梨、胡椒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吸食枝条和嫩梢汁液,使其生长不良,叶片萎缩而弯曲,重者枝枯果落,影响产量和质量。排泄物可诱致煤污病发生。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9—21.3mm,碧绿或黄白色,被白色蜡粉。头尖,触角刚毛状,复眼圆形,黑褐色。中胸背板上具3条纵脊。前翅略呈三角形,粉绿或黄白色,具蜡光,翅脉密布呈网状,翅外缘平直,臀角尖而突出。径脉和臀脉中段黄色,臀脉中段分支处分泌蜡粉较多,集中于翅室前端成一小点。后翅白或淡黄色,半透明。卵长椭圆形, 淡黄白色,表面具细网纹。若虫体长8mm,白色,稍扁平,全体布满棉絮状蜡质物,翅芽末端平截,腹未有成束粗长蜡丝。 生活习性 南方年生2代,以成虫在枝叶间越冬。翌年2—3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交配,产卵于嫩枝、叶柄组织中,互相连接成长条形卵块,产卵期较长,3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卵发生期,6月上旬始见第1代成虫,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第2代卵发生期,第2代成虫9月中旬始见,为害至11月陆续越冬。初孵若虫群聚嫩梢上为害,随生长渐分散为3—5头小群活动为害。成虫、若虫均善跳跃。4—5月和8—9月为1、2代若虫盛发期。 防治方法 (1)剪除有虫枝条,集中烧毁。(2)用捕虫网捕杀成虫,用扫把刷掉若虫,集中处理。(3)为害期药剂防治 于成虫产卵前、产卵初期或若虫初孵群集未分散期施药为宜,用药种类和方法参见碧蛾蜡蝉。

精选阅读

白蛾蜡蝉


学名 Lawana imitata Melichar 同翅目,蛾蜡蝉科。别名白鸡、白翅蜡蝉、紫络蛾蜡蝉。分布偏南,北限未过南岭,近年浙江缙云、湖南宜章、湖北武汉时有发生。

寄主 茶、油茶、柑橘、荔枝、龙眼、芒果、桃、李、梅、木菠萝、咖啡、石榴、无花果、木瓜、梨、胡椒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吸食枝条和嫩梢汁液,使其生长不良,叶片萎缩而弯曲,重者枝枯果落,影响产量和质量。排泄物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9—21.3mm,碧绿或黄白色,被白色蜡粉。头尖,触角刚毛状,复眼圆形,黑褐色。中胸背板上具3条纵脊。前翅略呈三角形,粉绿或黄白色,具蜡光,翅脉密布呈网状,翅外缘平直,臀角尖而突出。径脉和臀脉中段黄色,臀脉中段分支处分泌蜡粉较多,集中于翅室前端成一小点。后翅白或淡黄色,半透明。卵长椭圆形,淡黄白色,表面具细网纹。若虫体长8mm,白色,稍扁平,全体布满棉絮状蜡质物,翅芽末端平截,腹未有成束粗长蜡丝。 生活习性 南方年生2代,以成虫在枝叶间越冬。翌年2—3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交配,产卵于嫩枝、叶柄组织中,互相连接成长条形卵块,产卵期较长,3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卵发生期,6月上旬始见第1代成虫,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第2代卵发生期,第2代成虫9月中旬始见,为害至11月陆续越冬。初孵若虫群聚嫩梢上为害,随生长渐分散为3—5头小群活动为害。成虫、若虫均善跳跃。4—5月和8—9月为1、2代若虫盛发期。 防治方法 (1)剪除有虫枝条,集中烧毁。(2)用捕虫网捕杀成虫,用扫把刷掉若虫,集中处理。(3)为害期药剂防治 于成虫产卵前、产卵初期或若虫初孵群集未分散期施药为宜,用药种类和方法参见碧蛾蜡蝉。

茶树虫害--茶树八点广翅蜡蝉


学名 Ricania speculum (Walker)同翅目,广翅蜡蝉科。别名八点蜡蝉、八点光蝉、桔八点光蝉、咖啡黑褐蛾蜡蝉、黑羽衣、白雄鸡。分布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

寄主 茶、油茶、桑、棉、黄麻、大豆、苹果、梨、桃、杏、李、梅、樱桃、枣、栗、山楂、柑桔、咖啡、可可、洋槐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喜于嫩枝和芽、叶上刺吸汁液;产卵于当年生枝条内,影响枝条生长,重者产卵部以上枯死,削弱树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5—13.5mm,翅展23.5—26mm,黑褐色,疏被白蜡粉。触角刚毛状,短小。单眼2个,红色。翅革质密布纵横脉呈网状,前翅宽大,略呈三角形,翅面被稀薄白色蜡粉,翅上有6—7个白色透明斑,其分布:1个在前缘近端部2/5处,近半圆形;其外下方1个较大不规则形;内下方1个较小,长圆形;近前缘顶角

处1个很小,狭长;外缘有2个较大,前斑形状不规则,后斑长圆形,有的后斑被一褐斑分为2个。后翅半透明,翅脉黑色,中室端有1小白透明斑,外缘前半部有1列半圆形小白色透明斑,分布于脉间。腹部和足褐色。卵长1.2mm,长卵形,卵顶具1圆形小突起,初乳白渐变淡黄色。若虫体长5—6mm,宽3.5—4mm,体略呈钝菱形,翅芽处最宽,暗黄褐色,布有深浅不同的斑纹,体疏被白色蜡粉,貌视体呈灰白色,腹部末端有4束白色绵毛状蜡丝,呈扇状伸出,中间1对长约7mm,两侧长6mm左右,平时腹端上弯,蜡丝覆于体背以保护身体,常可作孔雀开屏状,向上直立或伸向后方。

生活习性 年生1代,以卵于枝条内越冬。山西5月间陆续孵化,为害至7月下旬开始老熟羽化,8月中旬前后为羽化盛期,成虫经20余天取食后开始交配,8月下旬一10月下旬为产卵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盛期。白天活动为害,若虫有群集性,常数头在一起排列枝上,爬行迅速善于跳跃;成虫飞行力较强且迅速,产卵于当年生枝木质部内,以直径4—5mm粗的枝背面光滑处落卵较多,每处成块产卵5—22粒,产卵孔排成1纵列,孔外带出部分木丝并覆有白色绵毛状蜡丝,极易发现与识别。每雌可产卵120一150粒,产卵期30一40天。成虫寿命50一70天,至秋后陆续死亡。

防治方法 (1)结合管理,特别注意冬春修剪,剪除有卵块的枝集中处理,减少虫源。(2)为害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兼治此虫。可喷洒茶树上常用菊酯类、有机磷及其复配药剂等,常用浓度均有较好效果。由于该虫虫体特别是若虫被有蜡粉,所用药液中如能混用含油量0.3%一0.4%的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可显著提高防效。

茶树虫害--茶树白囊蓑蛾


学名 Chalioides kondonis Matsμmura 鳞翅目,蓑蛾科。别名白囊袋蛾、白蓑蛾、白袋蛾、白避债蛾、棉条蓑蛾、桔白蓑蛾。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台湾。

寄主 茶、油茶、桃、苹果、梨、李、杏、梅、枇杷、柿、枣、石榴、柑桔、栗、核桃等果树及药用植物。

为害特点 同茶蓑蛾。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9—16mm,蛆状,足、翅退化,体黄白色至浅黄褐色微带紫色。头部小,暗黄褐色。触角小,突出;复眼黑色。各胸节及第1、2腹节背面具有光泽的硬皮

板,其中央具褐色纵线,体腹面至第7腹节各节中央皆具紫色圆点1个,3腹节后各节有浅褐色丛毛,腹部肥大,尾端收小似锥状。雄体长6一11mm,翅展18—21mm,浅褐色,密被白长毛,尾端褐色,头浅褐色,复眼黑褐色球形,触角暗褐色羽状;翅白色透明,后翅基部有白色长毛。卵椭圆形,长0.8mm,浅黄至鲜黄色。幼虫体长25—30mm,黄白色,头部橙黄至褐色,上具暗褐至黑色云状点纹;各胸节背面硬皮板褐色,中、后胸者分成2块,上有黑色点纹;8、9腹节背面具褐色大斑,臀板褐色,有胸腹足。蛹黄褐色,雌长12—16mm,雄长8—11mm。蓑囊灰白色,长圆锥形,长27—32mm,丝质紧密,上具纵隆线9条,表面无枝和叶附着。天敌有寄蝇、姬蜂、白僵菌等。 生活习性 年生l代,以低龄幼虫于蓑囊内在枝干上越冬。翌春寄主发芽展叶期幼虫开始为害,6月老熟化蛹。蛹期15—20天,6月下旬一7月羽化,雌虫仍在蓑囊里,雄虫飞来交配,产卵在蓑囊内,每雌可产卵千余粒,卵期12—13天,幼虫孵化后爬出蓑囊,爬行或吐丝下垂分散传播,在枝叶上吐丝结蓑囊,常数头在叶上群居食害叶肉,随幼虫生长,蓑囊逐渐扩大,幼虫活动时携囊而行,取食时头胸部伸出囊外,受惊扰时缩回囊内。经一段时间取食便转至枝干上越冬。

防治方法 (1)结合管理及时摘除蓑囊,并注意保护天敌。(2)幼虫为害期药剂防治, 参见茶蓑蛾。

茶蛾蜡蝉


学名 Geisha distinctissima(Walker)同翅目,蛾蜡蝉科。别名碧蛾蜡蝉、绿蛾蜡蝉、黄翅羽衣、桔白蜡虫、碧蜡蝉。分布全国大部分产茶区。北起吉林,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东面临海,西至陕西南部、湖南、四川。偏南密度较大。 寄主 茶树、油茶、桑、甘蔗、花生、柑桔、柿、桃、李、杏、苹果、梨、葡萄、栗、杨梅、无花果等。

为寄特点 在两广主要为害茶树、柑桔,严重时枝、茎、叶上布满白色蜡质,致树势锐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7mm,翅展21mm,黄绿色。顶短,向前略突,侧缘脊状褐色;额长大于宽,有中脊,侧缘脊带状褐色;喙粗短,伸至中足基节;唇基色略深;复眼黑褐色,单眼黄色。前胸背板短,前缘中部呈弧形前突达复眼前沿,后缘弧形凹入,背板上有2条褐色纵带;中胸背板长,上有3条平行纵脊及2条淡褐色纵带。腹部浅黄褐色,覆白粉。前翅宽阔,外缘平直,翅脉黄色,脉纹密布似网状,红色细纹绕过顶角经外缘伸至后缘爪片末端。后翅灰白色,翅脉淡黄褐色。足胫、跗节色略深。若虫体扁平,长形,腹末截形,绿色,被白蜡粉,腹末附白色长的绵状蜡丝。 生活习性 广西年生2代,以卵越冬,也有以成虫越冬的。第1代成虫6-7月发生,第2代成虫l0月下旬至11月发生,一般若虫发生期为3一11月。卵多产在枯枝上。 防治方法 (1)疏除过密的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2)剪去枯枝,防止成虫产卵。(3)树上出现白色绵状物时,用木杆或竹杆触动树枝致若虫落地捕杀。(4)禁用棘枣等作茶园篱笆,以减少虫源。(5)药剂防治 为害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或杀螟松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茶树虫害--茶树红蜡阶


学名: 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1同翅目蜡蚧科。分布全国各产茶区。 寄主:茶、桑、柑桔、柿等64种植物。 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2.5mm,卵形,背面向上隆起。触角6节。口器较小,位于前足基节间。足小,胫节略粗,跗节顶端变细。前胸、后胸气门发达喇叭状。气门刺近半球形,其中一刺大,端尖,散生4—5个较大的刺及一些小的半球形刺。在阴门四周有成群的多孔腺。体背边缘具复孔腺集成的宽带,中部集成环状。肛板近三角形,臀裂后端边缘具长刺毛4—5根。虫体外蜡质覆盖物形似红小豆。老熟成虫的4个气门具白色蜡带4条上卷,介壳中央具一白色脐状点。雄成虫体暗红色,口器黑色,6个单眼,触角10节,浅黄色,翅半透明白色。卵椭圆形,浅紫红色。若虫扁平椭圆形,红褐色至紫红色。 生活习性:年生1代,以雌成虫在茶树枝上越冬,翌年5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每雌平均产卵约200粒,6月初若虫开始出现,8月下旬一9月上旬雄成虫羽化。 防治方法:(1)做好苗木、接穗、砧木检疫消毒。(2)保护引放天敌。(3)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4)冬季枝条上结冰凌或雾凇时,用木棍敲打树枝,虫体可随冰凌而落。(5)刚落叶或发芽前喷含油量l0%的柴油乳剂,如混用化学药剂效果更好。(6)初孵若虫分散转移 期药剂防治参见矢尖蚧。

茶树虫害--茶树日本蜡蚧


学名 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 同翅目,蜡蚧科。别名日本龟蜡蚧、枣龟蜡蚧、龟蜡蚧。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寄主 茶、山茶、桑、枣、柿、柑桔、无花果、芒果、苹果、梨、山楂、桃、杏、李、樱桃、梅、石榴、栗等100多种植物。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长后体背有较厚的白蜡壳,呈椭圆形,长4—5mm,背面隆起似半 球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活虫蜡壳背面谈红,边缘乳白,死后淡红色消失,初淡黄后现出虫体呈红褐色。活虫体淡褐至紫红色。雄体长1—1.4mm,淡红至紫红色,眼黑色,触角丝状,翅1对白色透明,具2条粗脉,足细小,腹末略细,性刺色淡。卵椭圆形,长0.2一0.3mm,初淡橙黄后紫红色。若虫初孵体长0.4mm,椭圆形扁平,淡红褐色,触角和足发达, 灰白色,腹未有l对长毛。固定1天后开始泌蜡丝,7—10天形成蜡壳,周边有12—15个蜡角。后期蜡壳加厚雌雄形态分化,雄与雌成虫相似,雄蜡壳长椭圆形,周围有13个蜡角似星芒状。雄蛹梭形,长lmm,棕色,性刺笔尖状。(左) 生活习性 年生l代,以受精雌虫主要在1—2年生枝上越冬。翌春寄主发芽时开始为害,虫体迅速膨大,成熟后产卵于腹下。产卵盛期:南京5月中旬,山东6月上中旬,河南6月 中旬,山西6月中下旬。每雌产卵千余粒,多者3000粒。卵期10一24天。初孵若虫多爬到嫩枝、叶柄、叶面上固着取食,8月初雌雄开始性分化,8月中旬至9月为雄化蛹期,蛹期8—20天,羽化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雄成虫寿命1—5天,交配后即死亡,雌虫陆续由叶转到枝上固着为害,至秋后越冬。可行孤雌生殖,子代均为雄性。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等。防治方法 (1)做好苗木、接穗、砧木检疫消毒。(2)保护引放天敌。(3)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4)冬季枝条上结冰凌或雾凇时,用木棍敲打树枝,虫体可随冰凌而落。(5)刚落叶或发芽前喷含油量l0%的柴油乳剂,如混用化学药剂效果更好。(6)初孵若虫分散转移 期药剂防治参见矢尖蚧。

茶树虫害--茶树角蜡蚧


学名 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同翅目,蜡蚧科。别名角蜡虫。分布河北、山东、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北、湖南、贵州。寄主 茶、桑、柑桔、枇杷、无花果、荔枝、杨梅、芒果、石榴、苹果、梨、桃、李、杏、樱桃等。为害特点 同日本蜡蚧。 形态特征 成虫雌短椭圆形,长6—9.5mm,宽约8.7mm,高5.5mm,蜡壳灰白色,死体黄褐色微红。周缘具角状蜡块:前端3块,两侧各2块,后端1块圆锥形较大如尾,背中部隆起呈半球形。触角6节,第3节最长。足短粗,体紫红色。雄体长1.3mm,赤褐色,前翅发达,短宽微黄,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卵椭圆形,长0.3mm,紫红色。若虫初龄扁椭圆形,长0.5mm,红褐色;2龄出现蜡壳,雌蜡壳长椭圆形,乳白微红,前端具蜡突,两侧每边4块,后端2块,背面呈圆锥形稍向前弯曲;雄蜡壳椭 圆形,长2—2.5mm,背面隆起较低,周围有13个蜡突。雄蛹长1.3mm,红褐色。(右) 生活习性 年生1代,以受精雌虫于枝上越冬。翌春继续为害,6月产卵于体下,卵期约1周。若虫期80一90天,雌脱3次皮羽化为成虫,雄脱2次皮为前蛹,进而化蛹,羽化期与雌同,交配后雄虫死亡,雌继续为害至越冬。初孵若虫雌多于枝上固着为害,雄多到叶上主脉两侧群集为害。天敌同日本蜡幼。防治方法 参见日本蜡蚧。

茶树虫害--茶树小绿叶蝉


学名 Empoasca flavescens (Fab.) 同翅目,叶蝉科。别名茶叶蝉、桃小浮尘子、桃小叶蝉、桃小绿叶蝉等。异名E.pirisuga Matsu. 分布除西藏、新疆、青海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地。

寄主 茶、桑、桃、杏、李、樱桃、梅、杨梅、葡萄、苹果、槟沙果、梨、山楂、柑桔、豆类、棉花、烟、禾谷类、甘蔗、芝麻、花生、向日葵、薯类等。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吸芽、叶和枝梢的汁液,被害叶初期叶面出现黄白色斑点,渐扩成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早落。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参见棉花害虫一小绿叶蝉。(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3—3.7mm,淡黄绿至绿色,复服灰褐至深褐色,无单眼,触角刚毛状,末端黑色。前胸背板、小盾片浅鲜绿色,常具白色斑点。前翅半透明,略呈革质,淡黄白色,周缘具淡绿色细边。后翅透明膜质,各足胫节端部以下淡青绿色,爪褐色;跗节3节;后足跳跃式。腹部背板色较腹板深,末端淡青绿色。头背面略短,向前突,喙微褐,基部绿色。卵长椭圆形,略弯曲,长径0.6mm,短径0.15mm,乳白色。若虫体长2.5—3.5mm,与成虫相似。

生活习性 年生4—6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或低矮绿色植物中越冬。翌春桃、李、杏发芽后出蛰,飞到树上刺吸汁液,经取食后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新梢或叶片主脉里。卵期5—20天;若虫期10一20天,非越冬成虫寿命30天;完成1个世代40一50天。因发生期不整齐致世代重叠。6月虫口数量增加,8—9月最多且为害重。秋后以末代成虫越冬。成、若虫喜白天活动,在叶背刺吸汁液或栖息。成虫善跳,可借风力扩散,旬均温15—25℃适其生长发育,28℃以上及连阴雨天气虫口密度下降。)

防治方法 (1)成虫出蛰前及时刮除翘皮,清除落叶及杂草,减少越冬虫源。(2)掌握在越冬代成虫迁入茶园后,各代若虫孵化盛期及时喷洒40%杀扑磷乳油1500倍液或35%赛丹乳油2000—3000倍液、25%辛·甲·氰乳油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1.8%农家乐乳剂(阿维菌素B1)3000一4000倍液、20%叶蝉散(灭扑威)乳油8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害扑威乳油4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敌杀死或2.5%功夫乳油、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3000一400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效果。(3)冬季对茶园使用50%甲胺磷和40%氧化乐果清园,可极大地压低小绿叶蝉的越冬基数,如防治彻底,可将翌年茶小绿叶蝉的高峰期推到6月20日以后。

茶树虫害--茶树茶蓑蛾


学名 Clania minuscula Butler 属鳞翅目,蓑蛾科。别名茶袋蛾、茶背袋虫、茶避债虫等。布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局布密度较大,常造成较大损失。

寄主 茶、油茶、柑桔、苹果、樱桃、李、杏、桃、梅、葡萄、桑等百余种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茶丛光秃。该虫喜集中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2—16mm,足退化,无翅,蛆状,体乳白色。头小,褐色。腹部肥大,体壁薄,能看

见腹内卵粒。后胸、第4—7腹节具浅黄色茸毛。雄蛾体长11—15mm,翅展22—30mm,体翅暗褐色。触角呈双栉状。胸部、腹部具鳞毛。前翅翅脉两侧色略深,外缘中前方具近正方形透明斑2个。卵长0.8mm左右,宽0.6mm,椭圆形,浅黄色。幼虫体长16一28mm,体肥大,头黄褐色,两侧有暗褐色斑纹。胸部背板灰黄白色,背侧具褐色纵纹2条,胸节背面两侧各具浅褐色斑1个。腹部棕黄色,各节背面均具黑色小突起4个,成“八”字形。蛹雌纺锤形,长14一18mm,深褐色,无翅芽和触角。雄蛹深褐色,长13mm。护囊纺锤形,深褐色,丝质,外缀叶屑或碎皮,稍大后形成纵向排列的小枝梗,长短不一。护囊中的雌老熟幼虫长30mm左右,雄虫25mm。

生活习性 贵州年生1代,安徽、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年生l一2代,江西2代,台湾2—3代。多以3—4龄幼虫,个别以老熟幼虫在枝叶上的护囊内越冬。安徽、浙江一带2—3月间,气温l0℃左右,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和取食,由于此间虫龄高,食量大,成为茶园早春的主要害虫之一。5月中下旬后幼虫陆续化蛹,6月上旬一7月中旬成虫羽化并产卵,当年1代幼虫于6—8月发生,7—8月为害最重。第2代的越冬幼虫在9月间出现,冬前为害较轻。雌蛾寿命12—15天,雄蛾2—5天,卵期12—17天,幼虫期50—60天,越冬代幼虫240多天,雌蛹期10—22天,雄蛹期8—14天。成虫害在下午羽化,雄蛾喜在傍晚或清晨活动,靠性引诱物质寻找雌蛾,雌蛾羽化翌日即可交配,交尾后1—2天产卵,每雌平均产676粒,个别高达3000粒,雌虫产卵后干缩死亡。幼虫多在孵化后l一2天下午先取食卵壳,后爬上枝叶或飘至附近枝叶上,吐丝粘缀碎叶营造护囊并开始取食。幼虫老熟后在护囊里倒转虫体化蛹在其中。天敌有蓑蛾疣姬蜂、松毛虫疣姬蜂、桑蟥疣姬蜂、大腿蜂、小蜂等。

防治方法 (1)采花或进行茶园管理时,发现虫囊及时摘除,集中烧毁。(2)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昆虫。(3)掌握在幼虫低龄盛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90%巴丹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4)提倡喷洒每8含1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进行生物防治。

相关文章

.cy316.com/yeshenghongchashumiao/">野生红茶树苗 岩茶的茶树品种 梅占茶树耐寒 六堡茶树种 龙井茶树寿命 大红袍茶树 普洱茶树等级 老茶树的茶叶 龙井黄茶树品种 梅占茶树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