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茶的香气

发布时间 : 2021-01-11
谈谈茶叶冲泡 白茶的香气 花茶的香气

【www.cy316.com - 谈谈茶叶冲泡】

香气,是茶汤的主要部份。但是人的嗅觉细胞发育得不尽相同! 这是经验上知道的,或许有更科学的根据!有些香气,某些人闻得出 来,某些人就不觉得香!所以,如果讲到细微的香气,并不是每一个 人都闻得到的!但,嗅觉是可以训练的!

以前刚喝茶时,对于香气并不那么敏感,喝了一年之后,对于香气已经有明显的区分,三年之后(茶叶接触多),大概对于所有的香气 都了然于胸。当然有部份香气自己是不觉得香,全凭别人的感受得知 ,于我而言,那种香味只是类似菊花的「闷闷味」。至少,经过训练 之后,嗅觉、味觉都会比较敏感!训练的方法无他,仔细喝、仔细闻 ,而且详加比较,在自己的感受方面应当客观一些!最好有人跟自己 一起品茶,不仅能够弥补自身味觉上的缺憾,而且有意见的交流,对 于泡茶、赏茶是无穷利多!茶香出现的地方大致上有三种:第一种是 闻香杯(后来我就改进用瓷器汤匙)。从闻香杯中闻到香味是要从最高 温闻,温度渐降,香气可能有变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连温度低 到室温时都要仔细闻,不仅可以欣赏茶叶的香气,并且可以分辨出茶 的好坏,甚至制茶手法如何!在最高温时,会有呛鼻的感觉,只有部 份的茶汤在最高温时会呛出香味来,如果是这种情形,冲泡时,尽量 再掌握住更高温泡,可以再冲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经过几秒之后 ,香味就开始呈现,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这是第一道香。之后另 一种香味就会慢慢呈现,也是由淡至浓,由浓至淡。一层接著一层, 甚至到室温时,都还有香味,人家所说杯底留香的茶就是这样!在闻 香的时候,通常嗅觉会疲惫,就是「久不闻其香」的意思,所以应当 每闻几秒就将闻香杯移开几秒,让嗅觉接触到新鲜空气,再闻,才不 至于「入于芝兰之室」!在现今的茶叶,除非是三四年株采的茶叶, 否则火气太大不容易闻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气的数量就越减,恐 怕这个道理有些焙茶人还不知,但是,泡茶人在选购时,应当知道! 当然,选购茶叶时的试泡,香气的表现常被火气包住了(刚焙过的茶, 火气自然在),所以要问清楚焙火的时间,在品咂之后才得以监别。但 是选茶比较好的方式,并非闻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浓者,香气在往 后的表现会比较好。当然,刚制成的茶叶,如果焙火重,香气又足, 保持新鲜的感觉(香气会转、滋味会跳、喝了之后会感到鲜活),当然 是等级以上的茶叶!第二种是茶汤。有些茶,用闻香杯或汤匙或许闻 不出香气来,可是在入口时,会有香气表现出来。当然,跟闻香杯一 样,温度渐减,香气会有变化。不过,可能在一两个月后,会发觉入 口的香气渐减,这是茶叶内部进行反应的缘故,属于正常,或许在别 的地方表现更佳的感觉!早期有人说那是「走味」!如果对于茶叶的 后发酵有一定的认识,我想,「走味」不见得是件坏事。觉得茶叶的 状况值得珍藏,将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库,可减缓茶叶的变化!

第三种是喝完之后,从口中吐出来的香气。会发觉呼吸之间,有 香气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洱茶,有时候在闻香杯、饮用时闻不到某 种香气,饮完后会发觉有一种清香存在。「清香」?20年以上的老□ 洱都可能有这种香味,而这种香气是属于青□洱特有的香气,尤其芽 茶最为明显!当然其他茶种也有类似的情况。

喝茶的场所会影响香气。举出四个地方,如室内、挑高建筑、凉 亭、室外。如果风不大,湿度不大,海拔高度相近,以感觉香气明显 来排列:室外>凉亭>挑高五六米的房子>室内。所以,饮茶闻香和 环境中的气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妨试试看,拿著闻香杯,在室内 和室外比较一下,所谓室外,顶天即可(上面没有遮盖物)。其他如抽 烟、喝酒、喝咖啡…,都有类似情形!所以阳台喝茶一定比室内好; 顶楼喝茶一定比阳台好!一般倒茶区选茶时,各家的营业场所通风情 况应比家里好,香气也比较闻得到!

口中对于香气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颚跟鼻腔的交接处,所以, 评监比赛茶时,评审都会将少量茶汤饮入口中时,稍微低头,从嘴唇 的左边和右边吸入空气。当吸入空气时茶汤混著空气在口鼻交界处翻 搅,容易让嗅觉感受到茶汤的香气。当然我们喝茶时也可以这样做。 虽然这是很高竿的品监方法,但是建议两点:刚开始时「刺激性」太 大,恐怕要经过个一年半载后,嗅觉才能适应;容易呛到,入口茶汤 尽量少,吸入空气时先轻轻吸,习惯后再加重。 茶汤饮下,口中有翻搅的动作,例如吸气、吞口水的动作,可以 闻到茶的香气。尤其是饮入浓茶时,茶香会渐渐由口腔翻搅而显现出 来。早期,有人用小壶泡(孟臣壶),泡出来的茶汤虽然少但浓得让人 皱眉头,但是,茶香、滋味渐渐呈现出来的那种感觉,好得就像那首 歌「雪…一片一片一片…」。

回甘。回甘的茶,让人有余味无穷的感觉!但是并非所有的茶都 会有回甘的现象。所以这种感觉要好好体会。茶汤下肚后,轻咳,会 有甘味和香气跑出。

所以综上茶香品茗方式得知,如果真的是几个人一起喝茶,声音 岂不是大得惊人?是的,如果遇到一群人喝茶声音嘈杂得很,不是茶 业品监,就是遇到珍奇古玩了!

对于茶香、滋味的监赏,是需要用心体会的。专心是不二法门。 喝茶,专心喝茶,完茶后聊天、赏壶,就专心聊天、赏壶。

当然,曾经听说有人可以喝出茶种、海拔、施肥、制茶方式、茶 龄、年份、、的相异,真的吗?确实有。只要专心,以后自己就是!

精选阅读

谈谈自己制作的茶膏


我的茶膏已经可以每天小小批量产出,可以说说心里的想法。

茶膏的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市场的价格则是比天还高,经过包装之后,市场价格每克大约10-15元人民币,折合每公斤为1万元到1万五千元人民币的价格。高贵价格所包装的茶品,质量如何?口感又是如何呢?

我了解许多机器生产的「膏丸和膏散」。用料和品质基于同业商业关系不好评价!但是,高贵的价格策略对普洱茶的长期发展应该是伤害而不是助益。

所以,我想做出自己的茶膏。最重要的是,经过常时间炉火的熬制之后,我想发现各茶区的毛茶能够呈现的「极致风格」是什么?

另外,还希望能够克服几个问题第一,合理的价格。弃高不可攀的定价和包装策略。期待更多茶人接近、接受茶膏。

第二,原料的控制管理。使用我自己非常熟悉的茶料,为自己做出的每一克茶膏负责。

第三,制作程序的管理与控制。传统工法的生产环境不够理想,必须立刻被调整改进。这点是普洱茶发展过程的当务之急。传统当中必须创新。

第四,仅在传统工序中加入科技管理,提高茶料的出膏比例。弃机器生产没有茶味的「器膏丸、膏散」。经过多次的尝试之后,我炼制的茶膏的出胶、出膏比例明显增加,这点也是降低茶膏生产成本很重要的关键。

我的茶膏在这样的想法之下,做出来了。

很多人问我茶膏的口感如何?

我很希望用咖啡来比喻!茶膏和普洱毛茶之间的关系,有点像雀巢浓缩咖啡和一般咖啡的关系,我指的是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状态。各种不同品类地区的咖啡,作成黑咖啡会有不同的苦味!浓缩咖啡的苦味感更重;但是,产地的差异性还是可以感受、察觉。

不过,炼制茶膏就像烘焙咖啡一样。烧焦的糊味;以及因为过火、过熟的问题都会出现苦味。另外,还有一种苦味,是质地纯净和地区风格的『性格』。这两类的苦味是不同的。咖啡玩家绝对可以分辨期间的高低与差异。普洱茶玩家是否也能够辨识一二呢。

谈谈对茶叶的认识


茶由于品样繁多,高、低品质差异非常大,人们对茶的认识有相当的过程。人们最初对茶的认识比较模糊,大概有点颜色和茶味就称之为茶。有兴趣的人,会不断地向较懂的人学习和提问,自己不断地尝试、印证。然后渐渐地逐步形成自己对茶的认识。

人对茶的认识颇漫长,需反复的学习和印证。以上可知人不易形成自我对茶的认识,但一旦形成是不易改变的。由此可知茶的个体差异和自观性。对茶的认识,有一个崇拜心理,甚至是盲从心理,对崇拜的人,认为比自己喝茶高的人,他们对茶的认识容易接受,甚至盲从。对茶的认识需要勇于否定自我,及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能固步自封,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当成永远的真理,很多人对茶不一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或者认识长时间停留在一个较普通的层面,到不了较高的层面。

茶友无论是从爱好喝茶,或是收藏升价的角度,都应该先正确认识茶,学懂茶。因为,一样东西你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谈得上爱它。你喜爱一样东西,欣赏它,等它升值是一种享受;你不懂,不知它好不好,等它是一种难受,像有些人,附庸风雅、收藏艺术品,根本不懂欣赏,收回来的艺术品也不知好坏,真假,盲目等它升值,你说是怎样的一种境况?茶是多方面,多层面的;认识是有过程的,甚至是有误的。需要有不断学习,和勇于更正的精神。

谈谈我国茶叶的加工


近年来由于茶叶产大于销,茶区和销区的厂商推出了现炒现买促销手段,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这种商业促销的手段,确实给北方的消费者一些制茶的感性知识,但也误导了北方人认为茶叶加工很简单。真正的茶叶加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一套复杂而精湛的加工工艺和多而先进的制茶机具。并非街头、茶店门前放一个铁锅就可做出好茶的。为了使销区的广大消费者对茶叶加工,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现将我国茶叶加工简介如下:

1、红茶 是全发酵茶,成茶红汤红叶,所以叫红茶。红茶加工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大工序。萎凋要7-8小时,揉捻、干燥要4小时。红茶根据外形不同分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

2、乌龙茶 是半发酵茶,一片叶子部分发酵,部分不发酵,所以叫半发酵茶,成茶既有绿茶之清香,又有红茶醇郁。汤色金黄明亮。鲜叶经过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包揉(闽北乌龙不包揉)、烘干等工序。乌龙茶根据加工方法和品质特点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

乌龙茶加工全程约需13个小时,其中萎凋1一1.5小时,做青7-8小时,杀青6-12分钟,揉捻半小时,烘干40分钟。

3、黑茶 黑茶是紧压茶的原料茶,它不是一种商品茶,一般不能直接饮用。一般比较粗老。加工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它是非酶性氧化的后发酵茶。加工全程约22小时,其中渥堆发酵就需20小时。

黑茶又根据加工的方法和茶叶品质不同分为湖北老青茶(主要是青砖茶原料)、湖南黑茶(主要茯砖茶原料)、四川边茶(主要作康砖原料)、滇桂黑茶(主要作饼茶、沱茶、普洱、六堡茶等)。

4、黄茶 是我国的一种特种茶,它是微发酵茶。也是非酶性微发酵茶。加工要经过杀青、揉捻、闷黄(也叫渥堆)、干燥等工序。它同绿茶所不同的是在杀育后加了一道闷黄工序,所以成茶黄汤黄叶,滋味比绿茶醇和。加工全过程约需60多小时。主要是闷黄时间长。君山银针是黄茶中的珍品。

5、白茶 产量很少,主要产在闽北。它是一种特种茶,加工既不炒,也不揉,只是晾晒和烘干。萎凋(晾晒)时间约70小时,它是一种酶性慢发酵茶,成茶白叶开展略卷,汤色微黄,香气滋昧淡雅,耐冲泡。白牡丹是白茶中珍品。以上是我国初制加工上的六大茶类,它是根据加工方法和成茶的品质特点划分的,也是根据发酵程度,即色变程度而分的。

初制茶一般经过精制加工才能成为商品茶。我国商品茶一般分五大类。即绿茶、红茶、花茶、紧压茶、乌龙茶,近年来有的人把普洱也单独列为一类。绿茶、红茶经过精制,没有改变原有初制茶的内在品质。精制加工是商品茶的需要,是以茶叶的长短、粗细、轻重,通过筛切、风选、拣梗等工序达到分清等级,去掉杂质,充分发挥原料茶的经济价值。所以红茶、绿茶包括黄茶、白茶精制就不在此介绍。下边主要再介绍一下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的简单加工。

1、花茶 花茶是再加工复制茶,它是以绿茶为原料(烘青最好)加窨各种可食香花而成的一种花香茶。首先是把绿茶制成茶胚,然后再采摘鲜花进行窨制。花茶是以鲜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玳玳花茶等。茉莉花茶是大宗。花茶加工原则是,好茶要多窨次,次茶少窨或一次窨制。一般窨一次需28个小时左右。花茶的品质要求是,汤色黄亮,花郁茶香。

2、紧压茶 是以黑茶为原料的再加工的固体茶。加工时,要黑毛茶先筛分、制胚,再经过蒸压成形、发酵干燥等工序。加工全程一般要经15-20天,主要是慢火烘干发酵时间较长,一般都在15天以上。紧压茶多以形态命名,形如砖的叫砖茶,如青砖、康砖、茯砖等,形如饼的叫饼茶,如云南的七子饼茶。形如碗的叫沱茶,如下关泡茶。紧压茶绝大部分是供应边区少数民族的。

3、普洱茶 普洱茶也属后发酵茶。普洱是历史上的滇南重镇(现在是云南普洱县),历史上周围的茶叶都集中到普洱加工,再运往各地销售,普洱茶因此而得名。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茶树上的鲜叶,经杀青、揉捻、晒干等工序,制成晒青毛茶。以它作为原料,经过泼水温堆,发酵等特珠工艺处理制成的,成茶外形粗大、色泽乌润褐红,有陈香,此茶越陈越好。

最后提一下白茶和黄茶精制,基本同绿茶精制相同,由于数量很少,茶叶品质又同绿茶接近,放在传统的统计上往往把它归到绿茶中,所以商品茶过去常提五大类。从以上加工工艺可看出,街头现炒现买的茶决不是好茶,因为不可能达到加工的标准要求。

谈谈中国包装


一、 前言

这次有幸能去中国参观访问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能和这么多的中国同行们就包装方向的专题进行直接交流,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首先要讲的是,中国的几个城市,无论是春城昆明、古城西,还是首都北京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发展速度对大部分西方人来讲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个在包装领域工作多年的人来讲,中国的包装状况也让我感到惊奇,看到的比我想象的中国及其包装状况更好许多。

中国拥有大量的国土面积和人口,人口分布与结构有它自身的特点,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大国,中国必须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交往和贸易往来,这对整个世界和中国都非常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德国和欧洲市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这势必就牵扯到了产品的包装问题。在此想结合德国的包装情况谈谈对中国包装的一些看法和希望。

二、 对中国包装的整体印象

在中国我看到了中国的政府部门对包装都特别重视,除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这个中心机构外,各个省市还设有分会。至少有30多所高等院校设有包装工程专业,与此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来自包装领域的报纸、刊物的同行们,这一点德国没法与中国相比。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很重视产品的包装,这也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包装本身就属于产品生产的一部分,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在中国好几次都听到了一句专业术语,讲到中国的产品及其包装是“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这个概念和术语已成了中国包装同行的口头语,而且据说已延续了十几年之久。开始时作为一句干革命策语激励大家努力去改进中国的包装是件好事,但是到了今天有些观念也应该有所改变。我们经常在德国市场上看到中国的产品,质量上完全可以与欧洲产品相媲美,而且产品的包装也达到了相当水平,不过很可异价格总是偏低。我们一直在想,为什么中国的产品价格就不能相应提高一些呢?我们认为,中国同行的口头语应改为“一等产品,一等包装,一等价格”。好的产品需要好的包装,好的产品及好的包装就应该卖好的价钱。这不仅是对中国而言,对整个世界都是一样的。

其实,中国包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这对西方来讲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虽然中国有一段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与西方的贸易交往不多,相应的产品包装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反复,但我们高兴地看到,近2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及其包装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三、 销售包装

我们在中国去了一些现代化的超级市场,也参观了不少普通的商店,看到了许多不同的生活用品包装。这些销售包装与德国相比应该说已达到了欧洲的水平。无论是包装的装潢、造型、结构设计,还是包装的印刷质量,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特别是中国的白酒、茶叶包装和喷雾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但设计精美,印刷加工精致,而且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而最后一点是中国的包装同行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另外,许多德国人喜欢吃中国菜,因为中国菜的调料有它特殊的味道。以前进了汉堡的中国商店就像到了厨房一样,空气中飘着调料品的味道,主要原因就是包装材料的阻隔性不好,按包装法规来讲这是不合格的。但这次很高兴地看到,这种现象在超市里的调味品包装上再也闻不到了。

四、 运输包装 运输包装首先要保证产品在运输、储存、装卸过程中不发生损伤,然后还要满足方便、传递信息等的要求。这一点中国的运输包装设计可以说已基本达到了相应的要求。我们看到的电冰箱、彩电等电器的外包装箱强度已达到了一定的质量要求,中国的瓦楞纸箱的质量水平已相当高了,纸箱结构也设计合理。现代运输包装不仅要满足其保护功能,销售包装一样也要美观大方。在购物中心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运输包装,大部分外包装设计印刷质量不错,并且也按相应的标准附有各种标志,这些对国际贸易来讲非常重要。这里也真诚地希望,中国的运输包装都能按照国际标准去设计制造。

五、 纸板包装材料 这次还看到了纸板包装材料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快。大家知道,这种包装材料对环境保护有利,也易于回收处理,因此,纸板包装材料在运输包装方面得到了全球性的广泛使用。它不仅大量用于外包装,而且在内包装及缓冲包装方面也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中国的同行们不仅在瓦楞纸板的使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对蜂窝纸板在包装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从环保与包装废弃物回收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路子,不过在此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即这种纸板的使用肯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它吸收一定量的水份之后,其强度等性能会很快下降。所以除了考虑使用环境气候条件外,有时还要考虑相应的雨水等防护措施。另外,在这种产品投入市场时,一定要弄清这种产品的需求量有多大,市场前景如何?如果大家都盲目地去生产瓦楞纸板或蜂窝纸板,就可能会出现许多不良的后果。

六、 对中国包装的几点希望

1.运输包装的托盘化

现代运输包装要节省人力和时间,实现高速自动化,因为用户要求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自己所需的产品,而且要尽可能地节省成本。托盘集合包装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途径,它能够实现快速装卸,还能降低相应的动力学负载,从而减少运输装卸过程中的破损率。

这里要谈的第一点是中国的出口产品包装一定要尽可能地使用托盘,由于到了欧洲,装卸转运都是自动化操作,无托盘极不方便。如果再次把包装件堆放到托盘上,即浪费时间,又要增加人力成本,还会加大发生破损的机会。第二点是包装件的尽寸一定要尽可能地与标准托盘尽寸匹配,这个问题经常在汉堡港可以发现。不管包装件集合堆放在托盘后的总体尺寸超出一些还是小一些,对集装箱运输或安全装载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包装件的结构尺寸设计时一定要尽可能地接标准托盘尺寸进行优化设计。

2.包装废弃物与环境保护

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它具有许多功能。但在一部分人眼中,包装仅仅是一种垃圾,而且许多人认为包装废弃物占各种垃圾总量的比便肯定超过30%。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欧洲这个比例是3%左右,在中国也大体上应该是这个比例。但不管怎样,中国有之么多的人口,包装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在环境保护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量。

在中国听到包装界的同行们谈到了塑料袋的白色污染问题,我们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适当提高白色塑料袋的价格,那么用户就要考虑用什么材料的包装袋合算;也可以对居民们进行一定的宣传教育,建议大家尽量使用布袋或筐篮去购买生活用品;动员大家自觉地将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或直接堆放在相应的容器中,对乱扔塑料袋或其它包装废弃物的现象也可进行相应的处罚。

在德国塑料袋的回收处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考虑到塑料袋回收处理的成本高于直接生产新材料的成本,因此德对塑料袋的回收处理主要采用燃烧处理的办法,相应的处理技术已避免消除了塑料回收处理时对环境的污染,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可以被充分利用。

3.避免过包装现象

首先要讲的是无论销售包装,还是运输包装,都要避免过包装现象。直观地来讲就是在保护产品不发生破损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同时,所选用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及结构一定要与内装物相匹配。如果一个价值并不高的产品选用了贵重的材料、复杂的结构来包装,那也属于过包装现象。另外还想说明一点,包装设计也一定要考虑人们的收入水平。中国目前的整体平均收入水平并不是太高,如果都搞成豪华包装,那显然不是所有的消费都都能承受的。要承认中国目前已有许多有钱人,但大部分居民的收入还处于一般水平,而且也不能忘记,还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人生活有乡村,包装设计必须也要想到他们。

七、 结束语

21世纪的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一个经济强国,经济的发展必定也会带动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任何产品都离不开包装,包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肯定也会对包装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目前有这多么的高等院校培养包装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对包装的发展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能到德国与欧洲来学习,也包括包装专业的学习。这样就可以 取长补短,也能更好地了解欧洲对包装的具体要求,这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包装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应该对中国包装的未来充满信心,最起码我们是这么认为的。

谈谈黑茶中的代表茶类


黑茶中的代表茶类:

黑茶因茶色黑褐而得名,一般是以较粗老的毛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堆积做色、干燥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黑茶的紧茶是藏、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生活必须品。 黑茶的主要代表茶类有如下几种:

黑茶:六堡茶

黑茶-六堡茶,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北的六堡山区。

黑茶-六堡茶的制作分为鲜叶萎凋、揉捻、切碎、渥堆、烘干等工序。黑茶-六堡茶的特色在于“蒸”制,即将烘干的茶叶,分等级再投入大木桶中蒸软,然后摊入特制的方底圆身形竹篓中,进仓自然干燥,最后存放一两个月进行陈化,即为成品。

黑茶-六堡茶汤色红浓,滋味浓厚醇和,含槟榔香气,风味独特。该其具有清热润肺,消滞去积的功效。

黑茶:云南普洱茶

黑茶-云南普洱茶,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旧属普洱县管辖,所产茶叶均由普洱县集散,故此得名。

普洱茶的采制工艺及其品格:初制毛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又分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称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品质最佳。以其鲜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普洱茶,香味浓郁,耐泡,汤黄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醇浓。其品种有散茶及以散茶加工成型的沱茶、方茶等紧茶。散茶外形肥大、紧直、完整,色泽黑褐或褐红,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回甜,具有特殊的陈香气,耐贮藏,以越陈越香著称,适于烹用泡饮。普洱茶具有明显的药疗效果,醒酒第一,消食化疾,清胃生津。

黑茶:湖南黑茶

黑茶-湖南黑茶,早期生产主要集中在安化,现已扩大到桃江、沅江、汉寿、宁乡、益阳和临湘等地。

湖南黑毛茶的生产经杀青、初揉、渥堆做色、复揉、干燥赞美一道工序而成。一般分为四个等级,高档茶较细嫩,低档茶较粗老。一级茶条条索紧卷、圆直,叶质较嫩,色泽黑润。二级条索尚紧,色泽黑褐尚润。三级茶条索欠紧,呈泥鳅条,色泽纯净呈竹叶青带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级茶叶张较宽大粗老,条索松扁皱折,色泽黄褐。湖南黑毛茶内质要求香味醇厚,带松烟香,无粗涩味,汤色橙黄,叶底黄褐。以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制的紧压茶有白沙溪茶厂生产的黑砖茶、花砖茶,益阳茶厂生产的特制茯砖茶,安化茶厂生产的湘尖茶等。

谈谈白茶的功效作用与禁忌


白茶为福建特产,是六大茶类之一,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那么白茶的功效与作用,白茶的功效与禁忌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先了解下白茶的功效与作用:白茶中的儿茶素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比家喻户晓的E高出200倍,能改恶人体排毒和进攻效用,据钻研表明,将含有白茶成份的护肤品划拉在肌肉上后,即便被剧烈阳普照耀,也可让招致肌肉晒伤、松弛和毛糙的过氧化物缩小约1/3!因而,在喝茶的同声,别忘了让肌肤也尝尝好味道。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之一、排泄毒素。现代儿童与电视机、游戏机等为伍,电子辐射、环境污染,都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白茶中的茶多酚和脂多糖有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质,与其结合后排出体外的功能,对某些癌症也有早期预防作用。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之二、防治疾病,提高免疫力。白茶含氟量较高,可防龋齿;茶叶中的灭菌成分,可以防治口腔炎,清除口臭,可以补充维生素C的不足,防止牙龈出血;茶叶中的胡萝卜素可代谢合成视紫质以保护视力。从传统医学角度讲,白茶还有清火作用,可“上清头目,中消食滞,下利两便”。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之三、增进食欲。现代家庭孩子“地位”很高,零食吃得多,不肯吃饭的多。适量饮白茶可以消食去腻,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之四、防止肥胖。饮白茶可以去腻减肥,轻身健体,防治心血管病。

理解了白茶的功效我们再来了解下白茶的禁忌, 白茶性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性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胃“寒”者则要在饭后饮用。但白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刺激胃壁的。

饮用白茶的用具,并无太多的讲究,可用茶杯、茶盅、茶壶等。如果采用“功夫茶”的饮用茶具和冲泡办法,效果当然更好。

白茶用量,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太多。其他茶也是如此,饮多了就会“物极必反”,反而起不到保健的作用。这里还要给大家提个醒,肾虚体弱者、心动过快的心脏病人、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便秘者、严重神经衰弱者、缺铁性贫血者都不宜喝浓茶,也不宜空腹喝茶。否则可能引起“茶醉”现象。

对于白茶的功效与作用,白茶的功效与禁忌就为大家介绍到这,相信经过本文的详解大家对白茶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了。

谈谈普洱茶的层次感


层次感这个词做为普洱拼配茶的描述语,现在普遍被喝普洱茶的“大师们”频频提起,但大多追问下去,连大师自己也解释不清楚这是个什么东西。由于层次感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尽多,目前已经不止在拼配茶中用这个词了。那么普洱茶的“层次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层次感,该词来自雕塑专业的浮雕技法中。图案浮雕刻技术,不仅要求有立体感,还要表现出图案的主次,远近、大小、前后等透视关系。在雕刻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变形和压缩,更要符合视觉的合理性,即浮雕的层次感。

后来延伸拓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摄影、茶叶。但随着这种延展,层次感从最初的视觉变到了茶叶的口腔感觉。

用视觉来解释层次感的话是很容易的,只用给你几张图片,你眼睛一看就明白层次感是什么意思。

例图:

那么回到普洱茶汤感上来说,层次感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按视觉的层次感的参数“远近、大小、前后”来说,就是从喝茶开始到喝茶结束这个过程中的茶汤感变化。可见,套用视觉层次感的参数是不靠谱的,原因有几下几点:

1、冲泡的手法

如果你喝的是紧压茶,按照10秒醒茶(洗茶),7秒出汤,那么前面几泡几乎都带着水味的,也就是说茶叶的滋味并没有完全溢出,口感(苦涩、香、生津回甘)跟后面的泡数自然会有不同,而最后面的虽然也带水味,但是跟最开始几泡的水味又是不同的。

2、喝茶的方法

我记得喝茶的方法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讲过,你一杯接一杯连续喝跟每口喝完等待茶滋味在口腔散尽再喝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茶汤的温度也会改变口腔的感觉。

3、描述的方法

你喝过茶后想用文字把你身体的感受写(说)出来,是很难的一个情况。就说普洱茶的香,没吃过甘蔗、冰糖、桂圆的。在茶叶的描述词中,并没有这种专业的词语。用别的气味来代表茶叶的描述,这并不能让更多人了解一个具体的情况,反而使人陷入疑惑。

就像今天谈的这个“层次感”,一个视觉化的描述词,硬要放到口感描述中,这种错位的表述,往往使人陷入无尽的复杂中,结果就是永远无解,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想看茶叶的层次感,用一个吃饭的宽口大碗,投入茶叶冲入沸水静置一段时间,自然可以看到茶汤的层次感,有做茶前辈说茶汤的层数越多此茶越好,但在我看来,这是片面的,并不能全信。因为汤色跟制茶工艺有关系,其中包括晒青茶工艺和拼配工艺。普洱茶的变化随着年份会有一定改变,但是如果一款普洱茶品在滋味完全溢出的情况下出现几种滋味,那么这种拼配的普洱茶只能算是一种失败的拼配。因为不管是拼配茶还是纯料茶,追求的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茶滋味。

❀如何品出茶的香气?


香气,是茶汤的主要部份。但是人的嗅觉细胞发育得不尽相同。有些香气,某些人闻得出来,某些人就不觉得香。所以,如果讲到细微的香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闻得到的。但,嗅觉是可以训练的!

训练的方法无他,仔细喝、仔细闻,而且详加比较,在自己的感受方面应当客观一些。最好有人跟自己一起品茶,不仅能够弥补自身味觉上的缺憾,而且有意见的交流。

茶香出现的地方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种是闻香杯

从闻香杯中闻到香味,是要从最高温闻,温度渐降,香气可能有变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连温度低到室温时都要仔细闻,不仅可以欣赏茶叶的香气,并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坏,甚至制茶手法如何。

在最高温时,会有呛鼻的感觉,只有部份的茶汤在最高温时会呛出香味来,如果是这种情形,冲泡时,尽量再掌握住更高温泡,可以再冲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

经过几秒之后,香味就开始呈现,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这是第一道香。之后另一种香味就会慢慢呈现,也是由淡至浓,由浓至淡。一层接著一层,甚至到室温时,都还有香味,所说杯底留香的茶就是这样。

在闻香的时候,通常嗅觉会疲惫,就是“久不闻其香”的意思,所以应当每闻几秒就将闻香杯移开几秒,让嗅觉接触到新鲜空气,再闻,才不至于“入于芝兰之室”。

在现今的茶叶,除非是三四年株采的茶叶,否则火气太大不容易闻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气的数量就越减。

当然,选购茶叶时的试泡,香气的表现常被火气包住了(刚焙过的茶,火气自然在),所以要问清楚焙火的时间,在品咂之后才得以监别。但是选茶比较好的方式,并非闻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浓者,香气在往后的表现会比较好。当然,刚制成的茶叶,如果焙火重,香气又足,保持新鲜的感觉(香气会转、滋味会跳、喝了之后会感到鲜活),当然是等级以上的茶叶!

第二种是茶汤有些茶,用闻香杯或汤匙或许闻不出香气来,可是在入口时,会有香气表现出来。当然,跟闻香杯一样,温度渐减,香气会有变化。不过,可能在一两个月后,会发觉入口的香气渐减,这是茶叶内部进行反应的缘故,属于正常,或许在别的地方表现更佳的感觉。早期有人说那是“走味”。如果对于茶叶的后发酵有一定的认识,我想,“走味”不见得是件坏事。觉得茶叶的状况值得珍藏,将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库,可减缓茶叶的变化。

第三种是喝完后口中的香气

喝完之后,从口中吐出来的香气。

你会发觉呼吸之间,有香气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普洱茶,有时候在闻香杯、饮用时闻不到某种香气,饮完后会发觉有一种清香存在。

喝茶的场所会影响香气。举出四个地方,如室内、挑高建筑、凉亭、室外。如果风不大,湿度不大,海拔高度相近,以感觉香气明显来排列:室外>凉亭>挑高五六米的房子>室内。所以,饮茶闻香和环境中的气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口中对于香气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颚跟鼻腔的交接处,所以,评监比赛茶时,评审都会将少量茶汤饮入口中时,稍微低头,从嘴唇的左边和右边吸入空气。当吸入空气时茶汤混著空气在口鼻交界处翻搅,容易让嗅觉感受到茶汤的香气。当然我们喝茶时也可以这样做。

但建议两点:刚开始时「刺激性」太大,恐怕要经过个一年半载后,嗅觉才能适应;容易呛到,入口茶汤尽量少,吸入空气时先轻轻吸,习惯后再加重。 茶汤饮下,口中有翻搅的动作,例如吸气、吞口水的动作,可以闻到茶的香气。尤其是饮入浓茶时,茶香会渐渐由口腔翻搅而显现出来。

保健茶的香气


茶树茶绿茶的香气是叶中多种芳香物质的综合反映,香气的形成和香气浓淡,既受不同茶树品种、采收季节、叶质嫩老的影响,也受不同制茶工艺和技术的影响。据茶学家的研究,从鲜叶、绿茶和红茶中已发现的芳香物质达343种,这还不是最终数字,将来还可能继续发现新的芳香物质。这343种芳香物质,有的只存在于鲜叶中,不存在于绿茶和红茶中,如顺式-3-已烯醛;吡嗪类化合物在绿茶种很多,却不存在于红茶种;又如酯类化合物在红茶中就已发现38种,绿茶中只发现9种。内酯类化合物也有如此类的情况。茶树鲜叶的香气有53种芳香物质组成,绿茶的香气则由136种芳香物质组成,红茶的香气由289种芳香物质组成。说明红茶在制作过程中化学变化最复杂。应当指出,茶树茶茶叶香气的研究,目前只达到定性研究的组成成分、组成变化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还不能确定何种芳香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能代表何种品类的茶叶。

茶树茶绿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高温杀青,钝化酶的活性,在极短的时间内阻止叶内化学物质的酶性氧化、分解,迅速固定有效物质,茶叶中的低沸点、具有青草气味的芳香物质如青叶醇、青叶醛等,大量散失,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如苯甲醇、苯丙醇、芳樟醇、苯乙酮等显露出来,成为绿茶香气的主体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叶内物质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了一些香味物质,如紫罗酮、茉莉酮、橙花叔醇等,使绿茶的香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茶叶中的氨基酸与多酚类氧化物结合生成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醛类,参与了香气的组成。可溶性糖类、蛋白质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变化,也产生了一些香气,如花香、焦糖香、果味香等,这些香气对绿茶有一定的“助香”作用,所以绿茶香高而又持久。

茶树茶蒸青绿茶有一种类似海藻气味,这是因为蒸汽杀青时间短,除了含有沉香醇及其氧化物质,还留存一些青草气味的低沸点芳香物质,如已烯醇、具有清香的吲哚和具有海藻气味的二甲硫,也有一些新茶香的芳香物质,如已烯乙酸酯和具有花香的水杨酸甲酯、橙花叔醇等,日本人喜爱此种茶味。中国自明朝起改为炒锅杀青,蒸汽杀青绿茶就很少了。

茶树茶黄茶采用降低火温杀青,同时多闷少抖,形成高温高湿条件,不仅叶绿素遭到大量破坏,茶多酚类化合物也因此发生自动氧化而大量减少,从而改善了茶汤的苦涩味,并形成黄茶特有的金黄色,多糖类、蛋白质的水解,使黄茶形成比绿茶更醇浓的滋味。杀青以后的堆积、干燥工序,使三黄“(色黄、汤黄和叶底黄)和浓醇滋味得到发展和巩固。

茶香气评语


嫩香:柔和、新鲜幽雅的毫茶香。多用于原料幼嫩、采制精细的高档绿茶。

清香: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多用于高档绿茶。

板栗香:又称嫩栗香。似熟板栗的甜香。多见于制作中火功恰到好处的高档绿茶及个别品种茶。

季节香:在某一特定时期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秋茶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西湖龙井茶独有的清香,皆属地域香。

高锐:香气高锐而浓郁。多用于高档茶。

高长:香高持久。多用于高档茶。

清高:清纯而悦鼻。多见于杀青后,经快速干燥的高档烘青和半烘半炒型绿茶。

海藻香(味):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中带有海藻、苔菜类的味道。多见于日本产的上档蒸青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

香高:茶香浓郁。多用于高档茶。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钝熟:香气、滋味熟闷,缺乏爽口感。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

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高火香:炒黄豆似的香气。干燥过程中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常具有高火香。

纯正:香气正常、纯正。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粗青气(味):粗老的青草味(气)。多用于杀青不透的下档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焦糖气:足火茶特有的糖香。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粗老气(味):茶叶因粗老而表现的内质特征。多用于各类低档茶,一般四级以下的茶叶带有不同程度的粗老味(气)。也用于滋味审评。

烟焦气(味):茶叶被烧灼但未完全炭化所产生的味道。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释放出的烟焦气味在制茶叶时被吸收所致。也用于滋味审评。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火香:焦糖香。多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烘、炒温度偏高造成。在不同的茶叶销区,“火香”的褒贬含义不同。如山东一带认为稍有火香的绿茶香气好,而江、浙、沪地区则相反。

酸傻气:香气异味。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红茶初制中制作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水闷气(味):陈闷沤熟的令人不快的气味。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闷堆不及时干燥等原因造成。也用于滋味审评。

焦气(味):茶叶异味。鲜叶在高温下快速失去水分变焦化时产生的异味。见于炒干温度过高的绿茶。审评中也常可见已变硬变黑的叶底。也用于滋味审评。

生青:如青草的生腥气味。因制茶过程中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而产生。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鲜叶用滚筒杀青机所制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多见于夏、秋季杀青不透的下档绿茶。

老火:焦糖香、味。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而产生。也用于滋味审评。

足火香: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陈闷:香气失鲜,不爽。常见于绿茶初制作业不及时或工序不当。如二青叶摊放时间过长的制品。

陈熟:指香气、滋味不新鲜,叶底失去光泽。多见于制作不当、保存时间过长或保存方法不当的绿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陈霉气:茶叶霉变而产生的气味。多见于含水率>10%、又处在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在绿茶中出现陈霉气味,为次品劣变茶。也用于滋味审评。

陈气(味):香气滋味不新鲜。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滋味审评。

钝熟:香气、滋味术语。茶叶香、味缺乏鲜爽感。多用于存放时间过长、失风受潮的绿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