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品牌资源 “婺州举岩”

发布时间 : 2021-01-11
岩红茶 名茶产地 凤庆名茶

【www.cy316.com - 岩红茶】

“我们正在全力申报明、清贡茶‘婺州举岩’传统制作工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的普查、研发也已进行了大半年,计划今年四月份‘婺州举岩’重新批量上市。”此间在杭州举行的“婺州举岩”发展研讨会上,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金土对外披露了酝酿已久的对“婺州举岩”的一系列保护计划。

“婺州举岩”早在宋代就已是全国茶苑中的名品,到明清两代更是被列为贡品。在金华双龙一带已有上千年的栽种历史,和金华火腿、金华酥饼一样,是金华为数不多的传统知名土特产之一。产地鹿田一带,层峦叠嶂,峰石玲珑,犹如仙人在此举石,故得“举岩”之名。因其茶汤色如碧乳,历史上又有“香浮碧乳”、“婺州碧乳”之称。“婺州举岩”早在宋代就已是全国茶苑中的名品,到明、清两代更是被列为贡品。世事沧桑,“婺州举岩”几乎失传。一直到了一九七九年,经过当地茶叶技术人员的努力,这一古老名茶才开始恢复生产,并被定为省级名茶。然而近一二十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婺州举岩”无声无息,几近湮没。

潘金土说,“婺州举岩”是祖宗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大名茶品牌资源,像这样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品牌现在已经十分稀缺。“采云间”接过了这根接力棒,也就接过了历史的担子,一定要倾注全力把“婺州举岩”保护和开发好。

据该公司品牌推广负责人黄兴奎介绍,“采云间”已对“婺州举岩”的原种资源、传统制作工艺及传承人等进行了全面普查,并与有关单位协作开展“‘婺州举岩’茶高海拔品种选植与培植”、“‘婺州举岩’茶现代加工技术、设备与产业化示范”两大科研攻关项目,扩大“婺州举岩”的生产加工规模和发展空间。同时,今年将完成对“婺州举岩”茶文化的挖掘整理成籍、专业生产基地建设、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等一系列工作。

潘金土说,为使“婺州举岩”发扬光大,必须要产业与文化相结合。一要实现产业化,二要打响品牌。在产业化方面,“采云间”已计划在二00八年建立一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在品牌推介方面,重点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y316.com扩展阅读

婺州举岩是什么茶


婺州举岩是什么茶?婺州举岩,又称金华举岩,属半烘炒绿茶,产于浙江金华北山村一带。产地峰石奇异,巨岩耸立,此石犹如仙人所举,因而此处所产之茶名曰“举岩茶”。因其汤色如碧乳,古时称婺州碧乳茶。

婺州举岩茶原产于金华北山,这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云雾茫茫,岩洞奇特,具有水石奇观、风雾奇观和洞天奇观独特景观。该市地处金衢盆地东缘,为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17℃左右;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无霜期约250多天,山区降水量较平原为多。鹿田村婺州举岩大部分布于海拔650米左右的山地,终年多云雾,昼夜温差大,砂质红壤土结构疏松,婺州举岩的婺州举岩大都生长在岩石缝隙中,也有栽植在四周山岗斜坡上的。

这里气候条件特殊,曾有“云暗雨来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的诗句,说明这里经常出现高空阳光灿烂,山中云雾翻腾,低空细雨蒙蒙,室内暗淡无光的特殊景象。这里山高林茂,云多、雾重、雨多、泉清,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条件,再加上土壤肥沃,土层厚达1米左右,腐殖质丰富,茶园附近有高儒溪与鹿田水库,水源充足,婺州举岩生长健壮,叶厚芽壮。极利婺州举岩生长。

婺州举岩品质特征

举岩茶品质特征为:外形茶条紧直略扁,茸毫依稀可见,色泽银白交辉;香气清香持久,具有花粉芬芳香味,滋味鲜醇甘美;汤色嫩绿清亮,叶底嫩绿匀整。

婺州举岩功效

1、抗衰老

婺州举岩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婺州举岩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抗菌

婺州举岩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婺州举岩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3、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则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婺州举岩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4、瘦身减脂

婺州举岩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5、防龋齿、清口臭

婺州举岩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婺州举岩茶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婺州举岩茶减轻病况。其实喝婺州举岩茶真的不错,唯一注意的是晚上不要喝的过量,以免引起失眠。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婺州举岩是一种绿茶,产于浙江金华北山村一带。婺州举岩因为未经发酵,因此茶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比较多,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婺州举岩茶


婺州举岩,又称金华举岩,属半烘炒绿茶,产于浙江金华北山村一带。产地峰石奇异,巨岩耸立,此石犹如仙人所举,因而此处所产之茶名曰“举岩茶”。因其汤色如碧乳,古时称婺州碧乳茶。

婺州举岩茶介绍

金华,古称婺州。婺州举岩茶,纠缠于金华县。位于城北的金华山,海拔高150~1200米,像一条长龙横卧于古婺大地,历来一道教名山和溶洞、山林景观著称于世。金华山峰巍峨,林海苍茫,山泉曲曲,云树重重,溶洞争奇,寺观竞荣,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千古神山。

婺州举岩茶原产于金华北山,这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云雾茫茫,岩洞奇特,具有水石奇观、风雾奇观和洞天奇观独特景观。

婺州举岩茶产地环境

该市地处金衢盆地东缘,为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17℃左右;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无霜期约250多天,山区降水量较平原为多。鹿田村婺州举岩大部分布于海拔650米左右的山地,终年多云雾,昼夜温差大,砂质红壤土结构疏松,婺州举岩的婺州举岩大都生长在岩石缝隙中,也有栽植在四周山岗斜坡上的。

这里气候条件特殊,曾有“云暗雨来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的诗句,说明这里经常出现高空阳光灿烂,山中云雾翻腾,低空细雨蒙蒙,室内暗淡无光的特殊景象。这里山高林茂,云多、雾重、雨多、泉清,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条件,再加上土壤肥沃,土层厚达1米左右,腐殖质丰富,茶园附近有高儒溪与鹿田水库,水源充足,婺州举岩生长健壮,叶厚芽壮。极利婺州举岩生长。

婺州举岩茶采制工序

举岩茶采于清明至谷雨间,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炒制1千克干茶需采6万个左右的芽叶。

经摊(摊青)、炒(杀青)、抓(整条)、挺(挺锅)、烘(烘干)5道工序制作而成。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从而保持举岩茶独特的色、香、味、形。举岩茶又因其汤色如碧乳,古时称婺州碧乳茶。

采摘方法

1、手采法

手采法是中国传统的采摘法,各地方法很多,常因婺州举岩树龄、树势和茶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不同而不同。手采汉的特点是:采摘精细,批次多,采期长,产量高,质量好,适于高档茶,特别是名茶的采摘。因此,尽管手采法工效低,费工大,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2、手采的基本方法

(1)打顶采摘法亦称打头采摘法。是俟新梢展叶5-6片叶子以上或俟新梢即将停止生长时,采去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三、四片以上大叶。一般每轮新梢采摘一、二次。采摘要领是采高养低,采顶留侧,以促进分枝,培养树冠。这是一种以养为主的采摘方法,一般宜在一、二足龄婺州举岩和更新复壮婺州举岩(更新后一、二年)上采用。

(2)留叶采摘法也称留大叶采摘法。是当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时,采去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一片或二片大叶。留叶采摘法常因留叶数量和留叶季节的不同而又分为留一叶采摘汉和留二叶采摘法等多种。这种采摘方法的特点是:既注意采摘,也注意养树,采养结合,一般视、树势状况而分别掌握运用。

(3)留鱼叶采摘法也称留奶叶采摘法。是当新梢长到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时,采下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只把鱼叶留在树上。这是一种以采为主的采摘法,是名茶和一般红、绿茶的基本采摘方法。

3、手采法的具体应用

(1)幼年婺州举岩的采摘:幼年婺州举岩的特点是主干明显,顶端优势强烈,分枝疏少,树冠尚未定型,系婺州举岩的培养阶段。采摘的目的是促进分枝,培养枝冠,是定型修剪的补充。因此,一般宜采用打顶采摘法或留叶采摘法。一般第二次定型修剪后,开始打顶采摘,长势强的,春末时即可打顶,留下三、四片叶子。夏、秋梢留二、三处叶子采摘。树势弱的,应延迟到夏茶时开始打顶。

婺州举岩经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进行留叶采摘,春、夏季各留二叶采,秋季留一叶采。当婺州举岩树冠已基本形成,但仍需培养扩大,宜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的采摘方法。

(2)成年婺州举岩的采摘:婺州举岩进入成龄阶段后,便由青年期逐渐过渡到壮年期,树冠进一步扩大,枝叶茂密,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且布满行间,茶叶产量逐年增长,直至达到高峰。成龄阶段是婺州举岩高产、稳产时期。采摘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多要收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应贯彻"以采为主,多采少留,采养结合"的原则。

因此,采摘方法,应以留鱼叶采摘法为主,并在适当季节辅以留一叶采摘法。具体采法,各地经验不甚一致,有的春留一叶采,夏、秋留鱼叶采。有的夏留一叶采,春、秋留鱼叶采。有的全年基本留鱼叶采,而在每季末期留一批叶片在树上。有的则实行留鱼叶和留一叶混合交替采摘。

(3)老年婺州举岩的采摘:老年婺州举岩树冠的特点是生机开始逐渐衰退,枝植随树龄增长而日益衰老,育芽能力减弱,芽叶变小,二、三对夹叶大量出现,树冠鸡爪枝逐渐形成,部分骨干枝出现衰亡和自然更新现象。茶村的衰老期是相当长的,对这类婺州举岩的采摘,应根据衰老的程度而灵活掌握。

婺州举岩衰老前期,树冠还比较宽阔,枝杆尚有一定的育芽能力,能维持一定的产量水平,宜采用留鱼叶采摘和集中留叶的方法,一般多采用春、夏季留鱼叶采,秋季停采集中留养。

婺州举岩衰老中期,树冠鸡爪枝大量形成,育芽能力明显减弱,产量显著下降,这时,须在春茶前进行深修剪,剪后当年宜采用留一至二叶采摘。第二年采用春、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三年后可按成年婺州举岩采摘方法进行采摘,这样,一般可维持3-5年树势。

婺州举岩衰老后期,树冠枝梢逐渐衰亡,出现自疏现象,育芽能力很弱,产量很低,品质不好,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的需要进行重剪和台刈,重新培养树冠,有的则需要改种换植。

重剪、台刈婺州举岩,在剪后一、二年内生长旺盛,顶端优势强烈。采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分枝,培养树冠,宜采用打顶采摘法。重剪婺州举岩,当年夏、秋季即可打顶,留三、四片叶子采摘。第二年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三年采用春、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四年后可按成年婺州举岩采摘方法旱灾行。

台刈婺州举岩,当年一般只养不采,或于秋季打顶。第二年剪后进行打顶采,春梢留三、四片叶采摘,夏、秋梢留一、二叶采摘。第三年采用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四年采用春、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摘。第五年开始,可按成年婺州举岩采摘方法采摘。

婺州举岩茶品质特征

举岩茶品质特征为:外形茶条紧直略扁,茸毫依稀可见,色泽银白交辉;香气清香持久,具有花粉芬芳香味,滋味鲜醇甘美;汤色嫩绿清亮,叶底嫩绿匀整。

婺州举岩茶的功效与作用

1、抗衰老

婺州举岩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婺州举岩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抗菌

婺州举岩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婺州举岩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3、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则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婺州举岩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4、瘦身减脂

婺州举岩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5、防龋齿、清口臭

婺州举岩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婺州举岩茶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婺州举岩茶减轻病况。其实喝婺州举岩茶真的不错,唯一注意的是晚上不要喝的过量,以免引起失眠。

婺州举岩茶的冲泡方法

(1)洗净茶具:(无色透明玻璃杯即可,这种杯子便于充分欣赏和感受名贵绿茶的外形和内质。)

(2)品茶前,先观茶的色泽和形状,从观赏中可以充分领略各种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风韵和工艺特色,称为“赏茶”

(3)冲泡的具体操作有上、中两种投法。上投法。泡时先将85~90°C开水冲入洗净茶杯,然后投入茶叶,稍许,便可观赏到茶叶在水中缓慢舒展、游动的姿态。中投法:先将茶入杯,冲入开水至杯容量1/3时,稍待2分钟,待茶吸水舒展后再冲至满杯。

(4)细品:茶汤凉至适口后,品尝茶汤滋味,宜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同时舌鼻并用,品出茶香,细细领略名茶风韵,此为一开茶。

(5)饮至杯中茶汤尚余1/3时,继续加开水,谓之二开茶、三开茶。冲泡一般以2~3次为宜。若需再饮,那么,要重新放入茶叶冲泡。

婺州举岩茶史追溯

婺州举岩茶因金华旧属婺州治,产茶之地峰石玲珑,巨岩重叠,犹似仙人在此举岩而得名。五代时期毛文锡所著的《茶谱》中即有"婺州有举岩茶,其片甚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之记载。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黄一正著《事物绀珠》、詹景风著《明辨类函》、方以智著《通雅》等书中均将其列为最佳名茶之一。

该茶闻名于宋,兴盛于明,并被列为贡品,至清道光年间仍有进贡。清代末叶濒临失传。20世纪70年代,科技人员根据历史记载,对举岩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挖掘,经过精心培植,举岩茶终于获得重生。1981年全国供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举岩、龙井、紫笋、莫干黄芽同被列为浙江省四大名茶。

婺州举岩远在宋代已被列为全国茶苑的中一枝名秀。宋代吴淑在《茶赋》中,不仅描述了当时举岩茶的品质,并描述了它的保健功效。赋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

到了明代,婺州举岩被列为贡品。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余尝清秋泊钓台下,取囊中武夷、金华二茶试之,固一水也,武夷则芡而燥冽,金华则碧而清香,乃知择水当择茶也。”说明同用富春江七里泷的水泡茶,婺州举岩品质超过久已闻名的武夷茶。

产于金华双龙洞风景区黄大仙景区鹿田村附近。五代毛文锡《茶谱》中有"婺州有举岩茶,片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的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黄一正《事物绀珠》、张谦德《茶经》、詹景风《明辩类函》、方以智《通雅》等均把婺州举岩茶列为当时的名茶之一。

该茶闻名于宋,兴盛于明,并被列为贡品,至清道光年间仍保持芽茶、叶茶两上品种进贡。至清代末叶已名存实亡,制作技术濒临失传。2006年,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通过注资受让商标,组建专家队伍对这只古茶的制作技艺进行挖掘,成功恢复生产,并成功申报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6月,“婺州举岩”和“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名茶的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70年代,有关单位组织科技人员根据历史记载,对举岩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挖掘,加强对老茶园的改造和新茶园的培植,恢复举岩茶的生产。

举岩茶茶条稍紧略扁,茸毫依稀可见,汤为浅黄一色滋味鲜醇甘美。1979-1981年连续三年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1981年全国供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举岩茶与龙井、紫笋、莫干黄芽同被列为浙江省的四大名茶。1989年有茶园2300多亩,产茶1.35吨。

婺州举岩茶产地环境


婺州举岩茶是产于浙江金华的一种绿茶,产地峰石奇异,巨岩耸立,此石犹如仙人所举,因而此处所产之茶名曰“举岩茶”。因其汤色如碧乳,古时称婺州碧乳茶。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婺州举岩茶的产地环境。

婺州举岩茶产地环境

婺州举岩茶原产于金华北山,这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云雾茫茫,岩洞奇特,具有水石奇观、风雾奇观和洞天奇观独特景观。

该市地处金衢盆地东缘,为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17℃左右;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无霜期约250多天,山区降水量较平原为多。鹿田村婺州举岩大部分布于海拔650米左右的山地,终年多云雾,昼夜温差大,砂质红壤土结构疏松,婺州举岩的婺州举岩大都生长在岩石缝隙中,也有栽植在四周山岗斜坡上的。

这里气候条件特殊,曾有“云暗雨来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的诗句,说明这里经常出现高空阳光灿烂,山中云雾翻腾,低空细雨蒙蒙,室内暗淡无光的特殊景象。这里山高林茂,云多、雾重、雨多、泉清,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条件,再加上土壤肥沃,土层厚达1米左右,腐殖质丰富,茶园附近有高儒溪与鹿田水库,水源充足,婺州举岩生长健壮,叶厚芽壮。极利婺州举岩生长。

婺州举岩茶历史溯源

婺州举岩茶因金华旧属婺州治,产茶之地峰石玲珑,巨岩重叠,犹似仙人在此举岩而得名。五代时期毛文锡所著的《茶谱》中即有"婺州有举岩茶,其片甚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之记载。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黄一正著《事物绀珠》、詹景风著《明辨类函》、方以智著《通雅》等书中均将其列为最佳名茶之一。

该茶闻名于宋,兴盛于明,并被列为贡品,至清道光年间仍有进贡。清代末叶濒临失传。20世纪70年代,科技人员根据历史记载,对举岩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挖掘,经过精心培植,举岩茶终于获得重生。1981年全国供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举岩、龙井、紫笋、莫干黄芽同被列为浙江省四大名茶。

婺州举岩远在宋代已被列为全国茶苑的中一枝名秀。宋代吴淑在《茶赋》中,不仅描述了当时举岩茶的品质,并描述了它的保健功效。赋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

到了明代,婺州举岩被列为贡品。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余尝清秋泊钓台下,取囊中武夷、金华二茶试之,固一水也,武夷则芡而燥冽,金华则碧而清香,乃知择水当择茶也。”说明同用富春江七里泷的水泡茶,婺州举岩品质超过久已闻名的武夷茶。

产于金华双龙洞风景区黄大仙景区鹿田村附近。五代毛文锡《茶谱》中有"婺州有举岩茶,片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的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黄一正《事物绀珠》、张谦德《茶经》、詹景风《明辩类函》、方以智《通雅》等均把婺州举岩茶列为当时的名茶之一。

该茶闻名于宋,兴盛于明,并被列为贡品,至清道光年间仍保持芽茶、叶茶两上品种进贡。至清代末叶已名存实亡,制作技术濒临失传。2006年,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通过注资受让商标,组建专家队伍对这只古茶的制作技艺进行挖掘,成功恢复生产,并成功申报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6月,“婺州举岩”和“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名茶的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70年代,有关单位组织科技人员根据历史记载,对举岩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挖掘,加强对老茶园的改造和新茶园的培植,恢复举岩茶的生产。

举岩茶茶条稍紧略扁,茸毫依稀可见,汤为浅黄一色滋味鲜醇甘美。1979-1981年连续三年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1981年全国供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举岩茶与龙井、紫笋、莫干黄芽同被列为浙江省的四大名茶。1989年有茶园2300多亩,产茶1.35吨。

上述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婺州举岩茶外形茶条紧直略扁,茸毫依稀可见,色泽银白交辉;香气清香持久,具有花粉芬芳香味,滋味鲜醇甘美;汤色嫩绿清亮,叶底嫩绿匀整,是绿茶中不错的佳品。

浙江佳茗“举岩”制作工艺


摘要:婺州举岩,又名举岩贡茶,原产地位于浙江金华国家4A级旅游胜地双龙洞顶一带。婺州举岩茶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曾被列为唐朝至五代时期的十大茗品之一,沿袭至明清两朝为贡茶。时至近代婺州举岩制作技艺面临淹没,在新一代专业人士的奋力抢救下,对举岩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挖掘,使得婺州举岩茶的制作技艺才得以恢复。

婺州举岩,因其汤色如碧乳,历史上亦称“香浮碧乳”“婺州碧乳”茶。金华旧属婺州治,产地峰石玲珑,巨石重叠,犹似仙人在此举石,故有举岩之称。据五代十国时期毛文锡《茶谱》所着记载:“婺州有举岩茶,其片甚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李时珍着《本草纲目》 、黄一正着 《事物绀珠》 、詹景风着《明辨类函》 、方以智着《通雅》 等书中均将其列为最佳名茶之一。婺州举岩贡茶采于清明至谷雨间,以幼嫩的芽梢为原料,其成品茶品质特征为:茶外形蟠曲紧结、整齐匀净,色泽绿翠显毫,滋味鲜醇甘美,香气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翠匀整。采云间公司根据传统工艺,与现代机械相结合,经过两年的研究开发,形成了现在的机制工艺。1、鲜叶采摘于清明前后开采,特级鲜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一、二级茶采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鲜叶要求大小均匀完整,不采带蒂头、鱼叶和病虫叶。2、挑选摊青鲜叶采回要严格拣剔,剔除不符规格的芽叶、鳞片、鱼叶、单片及紫芽等,并按不同采摘时间、品种和等级分别及时均匀地摊于竹匾上,摊放厚度2~3cm。摊放场所要求通风良好、无异味、清洁卫生。摊放时间一般要求6~10h,至鲜叶失重10%左右,以至鲜叶稍微萎缩,发出浓厚的花香为度。3、杀青杀青温度及投叶量根据生产规模及选用不同的机械设备机型而异。若选用6CST-4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则当滚筒出叶口处筒腔内气温达90℃左右时,开始均匀投叶,恒温每小时投叶量计20kg左右。杀青叶从入筒至出筒时间2min左右,至鲜叶杀青失重率10%~15%,杀青应视鲜叶嫩度而定,要求杀匀杀透待杀青叶叶色翠绿、香气显露,手捏杀青叶成团但不粘手为适度。4、摊凉回潮杀青机出叶口处设置小鼓风机或电风扇,快速降低杀青叶的温度,及时摊凉冷却,让其回潮30~60min左右,使其芽叶水份均匀分布以利揉捻。5 揉捻选用45型揉捻机,将摊凉回潮后的杀青叶装机揉捻。揉捻机投叶量以揉桶九成满为宜,揉捻加压掌握”轻-重-轻“,特级至一级茶揉捻中先轻压2min,中压2min,再轻压2min左右。反复揉捻6~8min,以揉紧条索又保持芽叶完整略有粘手为原则。6、初烘揉捻叶经及时解块筛分后,立即上烘,防止红变。采用6CST-40型滚筒杀青机或6CH-3型烘干机初烘。当滚筒杀青机进风口温度达100℃左右时均匀上叶,时间2min左右,初烘叶稍有触手感为宜,在出叶口经吹风摊凉后做形。7、做形采用6CCQ-50型电双锅曲毫炒干机做形,锅温达60℃左右时,每锅投叶量8kg左右,双锅往复炒制40min左右,茶条开始卷曲,出锅摊凉20min。8、整形锅温同前,投叶量每锅10kg左右,炒制45min左右,茶条蟠曲、略松,银毫显露,约八成干加温即出锅摊凉。9、烘焙用6CH-3型烘干机或热风自动烘干机烘焙。分毛火、足火。毛火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50℃,时间2min左右,茶叶下机立即摊凉;10、干燥足火进风口温度130℃左右,时间约2min,烘至茶叶含水率5%~6%,外形稍紧细,绿润显毫,茶香清高,手捻茶叶成粉末即可下烘摊凉。11、提香提香在小型厢式提香机内进行,时间约1~2h即可,提香即补香,一般高档举岩不必提香。12、整理、包装筛分割末,清风拣剔,精选分级、包装贮藏。近年来,婺州举岩在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的经营下,在各级涉茶部门及专业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婺州举岩的深度挖掘和保护工作,并制定婺州举岩茶地方标准、保护举岩茶原产地遗址、编撰了《举岩贡茶特刊》、《千年贡茶说举岩》等一系列书籍,时至2008年,婺州举岩茶同西湖龙井茶被列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夕,婺州举岩贡茶作为中国和希腊友谊的纽带,被奥林匹亚博物馆永久珍藏;同年婺州举岩贡茶经商务部核准为国礼茶赠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010年,婺州举岩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为”中华文化名茶“称号。眼下,婺州举岩茶的发展将在产品地理标识保护区范围内扩大种植面积,制定”婺州举岩“地方标准并严格执行,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更好地做大做强品牌。

整合资源培育公共品牌 破解湖北茶“成长的烦恼”


湖北省是我国著名的一个茶叶产地,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湖北茶在中国茶叶中一直拥有较高的地位。湖北省茶叶品种繁多,茶叶品牌众多,但是茶叶的品牌聚合性不高,为了进一步解决这种情况,湖北省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湖北已拥有采花毛尖、恩施玉露、武当道茶、青砖茶等20多个茶叶品牌,但品牌聚集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没有一个能代表湖北茶叶的知名强势品牌。”

方黎说,2016年武汉客厅汉口茶市开业后,他经常深入茶市调研,了解到茶产业存在分散化经营,茶叶品牌多、小、散、弱,茶叶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

“汉口东方茶港是中俄万里茶道起点,中国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是天门人陆羽所著,茶文化在湖北起源,茶品牌却没有在湖北打响。”

如何解决多而不强、小而不精并存的“成长烦恼”?

方黎呼吁,以打造优势公共品牌“楚茶”为切入口,实施“1141”工程,即1个楚茶研究院、1个楚茶主品牌、4个优势基地建设、1个楚茶交流中心,全方位实施“楚茶振兴战略”,整合资源、提档升级、培育优势品牌,助推湖北跻身全国茶叶强省。

方黎建议,由省政府成立“楚茶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建高级智库“楚茶发展研究院”,制定科学、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结合精准扶贫,扶持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打造鄂东大别山、鄂西武陵山、鄂西北秦巴山、鄂南幕阜山四大优势茶叶基地;高标准打造楚茶博物馆,举办“楚茶文化节”“楚茶博览会”等品牌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以上就是关于湖北省政府在茶叶发展中的一些措施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湖北省当地政府为了发展茶叶,采取了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措施,相信这些措施对今后湖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知名茶叶品牌——您必须了解


随着茶叶被人们认可,茶叶的品牌也是越来越多了,对于一些知名的茶叶品牌,您有必要了解一下哦!

1.祁门红茶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始制于1875年,工夫红茶中的珍品,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其茶叶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口感鲜醇酣厚。

“祁门香”所用的茶树是全国茶叶品种审定委员会议定的国家良种“祁门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略向上斜生,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质柔软。

祁红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特级祁红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制作工艺精湛。分初制和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精制则将长短粗细、轻重曲直不一的毛茶,经筛分、整形、审评提选、分级归堆,同时为提高干度,保持品质,便于贮藏和进一步发挥茶香,再行复火,拼配,成为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2.大红袍

武夷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大红袍十大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武夷大红袍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大红袍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大红袍茶泡予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并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皇家享受的贡茶。

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茶"(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3.碧螺春

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列为贡品。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但凡品饮过碧螺春的人,都不由会被它嫩绿隐翠、叶底柔匀、清香幽雅、鲜爽生津的绝妙韵味所倾倒。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人们赞道:“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洞庭碧螺独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为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并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养。其他碧螺春是没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气和青叶气。

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鉴赏一件工艺奇珍,个中妙境,可遇而不可求也。

将它轻轻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之誉。茶叶上带着细细的水珠,约2分钟,几乎全部都舞到杯底了,只有几根茶叶在水上飘着,多数下落,慢慢在水底绽开,颜色浅碧新嫩,香气清雅。而龙井下投五分钟后才开始下落,叶片慢慢被浸润,颜色黄绿,能长时间保持香气。

碧螺春的二水三水入口微涩,甘甜之味反归得很慢,但在齿颊间,余香较远。

“清而且纯”,形容碧螺春真是恰当!冲茶在于一种感觉,不必太看重手法、温度和用量。对于一个初喜喝茶的朋友来说,干茶可以少放些,碧螺春是比较嫩的茶叶,水温低些就好,比如70度,也就是手摸杯子微微觉得烫就可以了。

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

洞庭东山是一个宛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

4.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属绿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具有1200多年历史。西湖龙井,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西湖龙井具有1200多年历史,明代列为上品,清顺治列为贡品,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5.铁观音

铁观音,福建安溪人发明于1725-1735年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七泡余香溪月露满心喜乐岭云涛”。

福建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2011年安溪茶叶协会决定,由安溪县饮香茶叶专业合作社栽培。

“铁观音”茶树,天性娇弱,产量不大,所以便有了“好喝不好栽”的说法,“铁观音”茶从而也更加名贵。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外形:条索肥壮、圆整呈蜻蜓头、沉重,枝心硬,枝头皮整齐,叶大部分向叶,茶苗背卷曲,色泽乌黑油润,砂绿明显(新工艺中,红镶边大多已经去除)。

内质:香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带有兰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椰香等各种清香味;茶汤金黄、橙黄,滋味醇厚甘鲜,稍带蜜味,鲜爽回甘。

叶底:枝身圆,梗皮红亮,叶柄宽肥厚(棕叶蒂),叶片肥厚软亮,叶面呈波状,称“绸缎面”。

核心特征:干茶沉重,色墨绿;茶汤香韵明显,极有层次和厚度;评叶底应肥厚软亮。

安溪铁观音类型可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鲜香型;韵香型;炭焙型。

6.普洱茶

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

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1800多年的“茶树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随着云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景谷、易武、攸乐、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迈、邦崴、千家寨、镇沅、无量山、勐库。

普洱茶被国家质检总局于2008年5月13日以总局2008年第60号公告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也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08年8月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10号(总第123号)批准发布,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普洱茶拥有1700多年历史,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型色泽褐红或略带灰白,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是发展的好势头被大跃进打乱了,因追求高指标,瞎指挥,强采重摘,茶树大受摧残,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文革结束的1976年,面积到了127万亩,而产量仅有32万担。

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烘青绿茶、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普洱茶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7.福鼎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的茶类。产于福建福鼎,以白毫银针为代表,原产于福鼎太姥山,具有地域、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素为茶中珍品。其品质外形针状,白毫密披,银装素裹,色白如银,熠熠发光,汤色和叶底,浅淡明净,因得白茶之名。传统的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披白毫。制茶过程中,主要靠晾晒和风干,工艺不复杂。加之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炎之疗效。

福鼎大白茶因采摘标准不同而分为白芽茶(太姥银针、白毫银针)和白叶茶(白牡丹、新工艺白茶、贡眉、寿眉);福鼎大白茶因其茶树品种不同而分小白、大白、水仙白三类,采自福鼎本地菜茶茶树者称小白,采自福鼎大白茶茶树者称大白,采自水仙茶树者称水仙白,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在福鼎大白茶茶树只采一芽者,其制成品称白毫银针;在福鼎大白茶或水仙茶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其制成品称白牡丹;在福鼎本地菜茶茶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制成品称贡眉、寿眉。以制茶种类说,先有白毫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

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栏头村(今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8.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华。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所列名品,以及民间传说,六安瓜片于清代中叶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六安瓜片原产地在齐头山周围山区,清朝列为名品入贡,并畅销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京津地区,曾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9.黄山毛峰

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黄山地区,由于山高,土质好,温暖湿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云雾缥缈,很适合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黄山茶在400余年前就相当著名。《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真正的黄山毛峰茶何时创制,据《徽州商会资料》记载,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字静和)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亲自率人到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一带在清朝光绪前原产外销绿茶。自光绪元年漕溪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其芽茶原料选自充头源茶园。则黄山小源之充头源系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因其属黄山干脉南行而转东之南向一个深山窄谷村庄,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实属“高山产好茶”。

10.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河南省知名特产。由信阳茶农创制于民国初年。主要产地在信阳市和新县,商城县及境内大别山一带。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劣质信阳毛尖则汤色深绿或发黄、混浊发暗,不耐冲泡、没有茶香味。

茶树资源保存


茶树资源保存使收集到的茶树原始材料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的技术措施。

茶根保存:在3月份挖取根粗15-20mm、根长10cm以上的茶根,贮存在1℃或5℃温度下,贮藏3年后仍有70%成活率,根据在低温下有效碳水化合物减少率,以及在5℃下呼吸速率两个标准,推知4年生茶根可保存7年,10年生茶根可保存11-12年,最长贮藏时间可保存15年。

枝条保存:采取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秋末冬初枝条,从枝条上剪下20cm长具有5片成熟叶片的中间一段枝条,在2℃和150勒克斯的弱光下进行水培,即将剪下的枝条基部3-4cm浸入水中,可保存1年以上。

花粉保存:采下新鲜花粉在室内用石蜡包装好,冲入氮气,冰冻干燥(在-35℃下冻冰7天,真空干燥2天),然后用塑料袋密封,在-80℃下贮藏,5年后还有67.8-79.6%的发芽力。

种子保存:在1℃下将新鲜种子密封贮存,保持6年仍有73%的发芽率。

扦插苗保存:在春初挖起二年生扦插苗,摘除叶片,不能使茶根干燥,在1℃下密封贮藏,可保存4年,经贮藏的扦插苗可直接取出栽植。

田间种植保存:在保存不同茶树变种和品种在田间种植时,首先必须详细了解所保存的变种和品种长期赖以生存的生态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原产于中国南部温暖湿润地方的变种和品种,只能在温暖湿润地区种植保存。田间种植数量无性系品种,如云南大叶种、祁门槠叶种等是由不同茶树类型组成的,保存这种由群体种子长出的实生苗不能少于100株,否则难以保存群体中多种类型。无性系品种由于是来源于同一株的营养体后代,每一个品种或品系只需在田间栽植5-10株扦插的无性苗即可。

[品牌营销]观安徽名茶 谈历史兴旺


“曲高和寡者”,“八面玲珑者”,安徽茶企的生死劫将不期而至,纵使是邓小平先生赞誉的祁红,或者黄

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历史名茶都将极可能成为明日黄花。

大名鼎鼎的安徽茶叶,历史名茶十有其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家喻户晓,声名远扬。至

于历史恢复性名茶亦有曾冠绝欧洲的,产于安徽石台县的“雾里青”。安徽茶业可谓“一派升平”,而在此

升平的景象背后暗藏的却是四伏危机。

目前的安徽名茶当中,品牌均被严重透支,造成了市场上毛峰泛滥,瓜片横流,在这些名茶的品牌

资源被仿冒者严重透支时,消费者利益也遭到了严重损害,而一些名茶原产地的茶叶协会似乎并没有重

视这个问题,即使是关注到了,也仅仅是采取授权使用商标的做法来收取“保护费”。不明白同样的茶叶

缴纳了所谓的“商标使用费”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批上名茶外衣而入得大雅之堂,可见作为茶叶经济调

控引导的茶叶协会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一些产茶地区采取了几近荒唐的品牌整合运动,即通过大量抛售经统一印制的茶叶罐来使茶叶品牌

传播程度最大化,也不管那茶叶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协会通过这个办法自给自足,于是市面上销售的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或者六安瓜片多数都该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试想这样的茶叶成品能传播茶叶文化,

能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原产地概念被泛化在茶叶行业已经不足为怪了,一些小茶厂往往猛打擦边球来抬高身价,而这些奇

型异状的茶叶对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历史名茶造成的伤害却是深远的。虽然有了注册的“谢正安”正宗

黄山毛峰在抵御着这种来自本土的品牌侵蚀,虽然有“雾里青”等历史茶魁在孜孜探索,但安徽茶叶生存

的大环境一日不革新,不改变,那么这些历史名茶未来有多久委实不敢恭维。

茶叶品牌消费处于朦胧期的今天,皮虽不存,毛将亦附。倒掉一个黄山毛峰的原产厂,对市面上众

黄山毛峰李鬼丝毫没有打击,它们仍会坚忍不拔的自诩为“正宗”,这就是缺乏企业品牌结合历史品牌战

的安徽茶业的悲哀。而作为行业主管的茶叶协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影响,往往会做出一些令人匪夷

所思的事。如安徽池州的茶叶协会将“九华佛茶”品牌进行了招商,这种单纯的资金吸附对发展池州茶叶

行业,提升该地区茶叶品牌整体竞争力有否帮助仍值得商榷。

传闻的华润集团投资茶叶行业最近也“大音稀声”了,对于茶叶行业而言缺乏的并不是支持这个行业

苟延残喘的资金,更多的则是高超的经营意识和手段,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茶叶品牌市场表现不俗者

皆是创新经营者,即使怀揣重金而在经营意识上裹足不前者仍难为黑马,市场是检阅经营水平的唯一道

理。

如今的安徽茶界有两匹黑马,其一是创立正宗黄山毛峰的“谢正安”,另外之一则是靠创新经营起家

的天方茶业。“谢正安”黄山毛峰是秉承历史的正牌产品,按说在市场的表现应该一路高歌,但由于其产

量有限且工艺严谨,因此想凭一茶之技而横扫市场就有些黔驴技穷了。“谢正安”在未有原产地保护,未

形成规模生产之前,是注定仍要饱受来自杂牌毛峰的夹击的,而目前谢正安的另外一个缺陷就是自有销

售渠道薄弱,加之茶叶行业进入壁垒低,稍微携带资金就可以通过整合上、中、下游资源达到迅速长成

的目的,“谢正安”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突破渠道的瓶颈。

后起之秀的天方茶业则是依托快速消费品杀入茶叶行业的,较之“谢正安”而言,天方在品牌传播、

渠道建设方面都有“谢正安”望尘不及的优势。例如聘请毛主席特型演员唐国强及民歌新秀张燕任形象代

言人,也算开了中国茶叶经营的先河。其实,天方在茶叶行业的经营手段仍属粗放式经营,只是作为一

家民营企业天方的经营意识觉醒的要早,要深刻,天方的产品方阵具有了一定规模,产品的市场反应力

更胜一筹。

只是可惜安徽茶界黑马仅此两匹,至于目前在市场晃荡的那些自诩为品牌者,因暂时没有嗅到茶业

大鳄倾盆大口的腥气仍在市场摇曳,殊不知其遭遇收编或者退出茶叶市场舞台只是早晚之事。

依据安徽省的地理分布,完全可以产生几个地域性的茶业集团,通过整合品牌,掌

握通路,建设基

地的上、中、下游缔造,获得新的生存环境,而不该滥竽充数的围剿历史名牌茶叶。安徽可开发的历史

名茶数目不少,如休宁松萝茶等都是位倾一时的娇子,不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市场化运作。

而现状却是仅有黄山毛峰集团和安徽天方茶业集团两家地域性规模茶企,至于宣城、六安等地区能

否孕育出强势规模性茶企仍有待观瞻。茶叶产业化、集团化以及品牌整合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觉

醒的早商机无限,否则只有哀叹和挣扎的份了。

受邓小平先生赞誉的祁红,如今其正宗生产者安徽祁门茶厂欠贷款八仟余万,有如风中残烛。而对

于祁门茶厂现状的形成几代人有几代人的看法,资金匮乏、地理缺陷、市场残酷等都成了祁红飘摇的客

观理由,在祁红作为世界三大高香茶的昨天和今天,其销量已跌至谷底而只占世界红茶销量的1%,与印

度红茶和斯里兰卡红茶的销量呈天壤之别。

目前的祁红一言以蔽之就是一言难尽。在茶叶市场兵燹遍野之今日,陷入困境的远不止一个祁红,

在贷款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天与昨天,祁红门由于没有深刻自省而失去了诸如被兼并、产品结构调整

、市场拓展等外部机遇,而在非借贷不能度日的恶性循环之中越陷越深。

祁红的衰落将是中国茶叶经济史的前车之鉴,顺应时代发展者将如鱼得水,不识时务者将灰飞湮灭

,这就是茶叶行业的残酷竞争现状。能保住历史名茶牌子并可用茶文化攫金者,就不能随波逐流;成不

了顶级品牌的,干脆贩卖快速消费品吧。与其说立顿崛起靠得是其复杂独特的配方,不如说立顿之营销

意识及手段高屋建瓴,立顿赢在持久的品牌传播理念,赢在见缝插针的通路拓展,赢在“我即是我”的产

品定位。立顿不是祁红,不是印度红茶,更不是斯里兰卡红茶,于是立顿成了快速消费品红茶的无冕之

王。

安徽茶叶目前的主流就是典型的两极分化,一种是靠透支他人资源鱼目混珠的剽窃派,另一种就是

梦想靠老字号和茶文化攫金并捍卫尊严的天真派。其实未来的茶叶竞争格局将是谁掌握了更多的茶叶快

速消费品品牌,谁就是真正的赢家,谁有了茶叶奢侈品品牌谁就是真正的主宰。而呈这一竞争态势的目

前只有天方茶叶一家,路漫漫而其修亦远矣。

老字号的接二连三的倒闭已经说明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历史品牌并非万金油,历史品牌的再度崛起

必须要添加新的营销元素,可能是茶文化,也可能是品位,更有可能是个健康概念。不能客观识别自我

的茶企,哪来客观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产品结构的谋略?

惟一的出路是变革,安徽茶叶别无选择。历史品牌需要寻求的是原产地保护,是企业自有品牌的注

册,是增强洞悉茶叶消费潮流的能力,是不断的建设隶属自身的渠道,是将茶叶种类进行细分而找到更

多的生存空间,是系列、长久的进行品牌传播,是打造行销中国甚至行销世界的快速消费品品牌,是多

投入精力开发其他历史名茶,是缔造茶叶奢侈品品牌,是不断的变革自己……

茶路漫漫,汝将上下而求索。文化、理念、概念、品质、内涵、品位一个都不可少。可以放言,未

来的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礼品、保健品以及奢侈品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但茶叶作为工艺品或者礼品

需要走的是从南走到北的艰辛路。茶企对彼之利器的认知程度将决定它的产品策略,熟悉茶的性格将使

茶的泛人格塑造及延伸成为可能。届时的茶将不再是单纯的南方嘉木,而有可能影缩的是其品牌忠诚者

一生的遭遇和历程,这就是茶的拟人化营销,洞悉自我的变革之路。

茶叶的“性销”并非“sex selling”,但自古很多茶叶却与“性”息息相关。如最早的碧螺春,历史上被称

作“吓煞人香”,因其由无瑕少女采摘,并用香腹及体温对茶之本性产生影响,后来受乾隆皇帝推崇而御

赐芳名而名冠天下,这是典型的“性销”。我们这里所指的茶叶“性销”指赋予茶叶一定的产品人物个性,

茶叶,特别是寡闻于世的茶叶之魁,在有超众品质支撑下,有一种人性隐含其中,打造“茶即是人,人即

是茶”的颠峰之作。

从计划经济的合众营销到如今市场经济下的分众营销,市场细分法则为很多茶企创造了更多的发展

机遇,如

安徽天方茶业的八宝菊花茶就以其新颖性在传统茶叶市场分得一杯羹,如今的天方茶业更是借

力市场细分法则成功开发了绞股蓝和银杏保健茶。茶叶营销与一般快速消费品亦有共同之处,人分我合

,人合我分。别人的品种繁杂之时,专心开发单项茶叶产品,塑造强势品牌的大有可为,而别人都专心

做一种产品时,细分产品及品牌将海阔天空。这个辨证的营销法则应该得到茶叶经营者的重视,品牌多

元论对于茶叶经营有一定指导意义。

中国茶叶品牌排行榜 中国著名茶叶品牌有哪些


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是一个茶叶出产大国,而且茶叶市场上的茶叶品牌更是有无数个,每年人们也会根据茶叶的不同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名,那些上榜前十的茶叶,绝对是茶叶中的精品,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中国茶叶品牌排行依据是它们的市场价格,这些上榜的茶叶可以说是市场是价格最高的茶叶。

中国茶叶品牌排行榜

1、云南金瓜贡茶

云南金瓜贡茶是中国茶叶品牌排行榜的第1名,就卖出或100克35万元的高价是普洱史上最贵的茶,这种金瓜贡茶还属于国家二级文物,在中国故宫博物院一直有收藏,在云南人们把这种金瓜贡茶当作神茶,只供人们参观很少有人能真的品尝它了。

2、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也是中国茶叶品牌排行榜的重要存在,他早在中国古代的清朝年间,就是专门恭迎皇帝的专用茶叶,这种茶叶在市场上卖出过20克15.68万元的高价,现在武夷山的6棵母树大红袍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遗产,是绝对稀有的茶叶品种,早在2006年时政府已经下令禁止采收。

3、西湖龙井御前8棵

西湖龙井也是中国茶叶品牌排行榜的重要存在,它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特别是龙井中的龙井御前8棵是中国现在茶叶市场上价格最高的茶叶之一,据说这几棵茶树每年的茶叶总产量只有100克,他在市场上的售价特别高曾经以每千克10万元成交。不过近年来西湖龙井的价格有所下调,这些天价龙井的价格也有回落。

4、太平猴魁

安徽黄产出产的太平猴魁也是中国茶叶品牌排行榜的重要存在它是高山云雾茶的一种,在2007年上海黄山杯的精品名茶拍卖会上,安徽黄山太平猴魁拍出了100克15.9万的天价,而在2009年时,太平猴魁更是拍出了每100克20万元的天价,现在安徽出的太平猴魁已经被称作国礼茶,是茶叶市场上特别稀有的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