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名茶

发布时间 : 2021-04-09
陕西三大名茶 陕西绿茶 陕西的茶叶

陕西三大名茶。

1.午子仙毫

产于陕西西乡县高中山区五万亩无污染的科技示范茶园内。这里产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兴于盛唐。曾有“午子云雾茶,龙泉洞中水。仙境凤栖亭,品茗清明人”之佳许流传。西乡在明初是朝廷“以茶易马”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午子仙毫创于1985年。

产区位于陕西南部,汉中地区东部,北阻秦岭,南塞巴山,汉水流经此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茶园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处,富含锌硒,无污染。

鲜叶于清明前至谷雨后10天采摘,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干茶每公斤需6.2万个芽头。

午子仙毫是午子绿茶系列的代表产品。形似兰花,色翠显毫,香气持久,爽口回甘。以玻璃杯冲泡,下沉者如初春嫩芽,上浮者若初绽之兰花,十分美观。

2.紫阳毛尖

产于陕西紫阳县汉江两岸的近山峡谷地区,为著名历史名茶,清朝已在名茶之列。制作工艺在近年有所变化,晒青改为半烘炒,品质有所提高。

产区层峦叠嶂,多云雾,冬暖夏凉。土壤多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发育而成的黄沙土和薄层黄沙土,矿物质丰富,土质疏松,是茶树生长的适宜地区。

紫阳毛尖鲜叶采自紫阳种和紫阳大叶泡,茶芽肥壮,茸毛多。清明前10天开采,至谷雨前结束。标准为一芽一叶。

成茶外形条索圆直紧细,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鲜爽回甘。

3.汉水银梭

为陕西省南郑县新创制的名茶,1986年研制成功。因外形扁平似梭有白毫,产于汉水上游,故名。

茶区地处秦岭以北,巴山南麓,汉水上游,为陕西古老茶区。境内丘陵起伏,茶园垂直分布于海拔500-1300米处,鲜叶品质优异。

采制技术十分讲究,为一芽一叶初展与一芽一叶展开两个等级。

成茶扁平似梭,翠绿披毫;嫩香持久并带花香,汤色浅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慧甘。

Cy316.com延伸阅读

天宝贡茗-陕西名茶


天宝贡茗-陕西名茶天宝贡茗是陕西著名的茶品和茶品牌。清明前后,古老的汉阴山城茶香袭人。每年刚上市的名优绿茶“天宝贡茗”供不应求,大街上的茶庄和小巷里的茶叶摊点前,挤满了品新茶、话新茶的人们。色泽隐绿、茸毫显露、细巧似雀舌的茶牙在茶杯中翩翩起舞,沁人心脾的茶香从嫩绿明亮的水面袅袅升起的云雾中飘来,卖茶者自信的微笑,品茶者回味的表情,让人不禁为汉阴重振盛唐名茶雄风的精神而心醉。陕西南部是西北绿茶的重要产区。这里的茶叶源于秦汉,兴于盛唐,历史悠久,久负盛名。陕西茶叶的名优品种繁多,列入《中国名茶志》达32种,包括安康的“安康银峰”、岚皋的“巴山碧螺”和“巴山芙蓉”、城固的“城固银毫”、“勉县的“定军茗眉”、紫阳的“富硒紫阳茶系列产品”、南郑的“汉水银梭”、宁强的“宁强雀舌”、镇巴的“秦巴雾毫”和“秦巴毛尖”、商南的“商南泉茗”、西乡的“午子仙毫”、汉阴的“天宝贡茗”、安康的“瀛湖仙茗”等。陕青内敛、质硬、味滑,具有独特“幽韵”,热茶入口百转千回,周身通畅。汉阴种茶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园栽茶在西周已成为朝廷贡品,这在《华阳国志?巴志》等史料中有明确记载。茶圣陆羽的《茶经》和李肇的《新唐书?地理志》收录的唐代50余种名茶中,将汉阴“茶牙”列为上品,且有“茶牙产于金州汉阴郡”的明确记载。传说唐朝天宝初年,诗仙李白一次酒醉后接旨入朝,唐明皇特允杨贵妃为李白亲侍金州茶牙汤醒酒,岂料李白更为杨贵妃亲手烹制的汉阴茶牙所醉,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千古绝唱《清平调词》三首。如今,这流传已久的千古佳话被编进了西安福宝阁推出的大唐宫廷茶艺表演中。而在唐代国饮“茶牙”故里,已通过国家级权威鉴定的汉阴“天宝贡茗”,使人们在品评“盛唐气象”的悠长回味中,平添了民族复兴的种种遐想。翻越云雾缭绕的凤凰山,来到汉江北岸的漩涡镇天宝山杨家湾。这是文化大师沈尹默昆仲当年每逢春秋佳日自汉阴前往镇巴游玩的必经之地,也是引发他们赋诗咏茶灵感的地方。只见古老的茶山满目新绿,一垄垄茶树吐露新芽,采茶姑娘的手灵巧得如春燕般在茶树枝头上翻飞,采摘的嫩绿茶牙宛若天女撒花似的缤纷落入手臂挎着的竹篮。制一斤清明节前的特级“天宝贡茗”,需采摘一叶一芯的鲜茶牙3万多颗。

陕西6大名茶盘点


陕西茶叶,简称陕茶。茶树这个植物物种,品种原生地是云贵高原,已有至少6000—7000万年的生存历史了;但茶的最早利用和茶文化的发明与品种原生地没有必然的联系。2019年陕西省茶叶出口实现稳定增长,累计出口66批,共401.9吨,出口额达到1144.6万美元。陕西有好几种比较知名的茶叶,你知道是哪些吗?接下来小编来给大家盘点陕西6大名茶。陕西6大名茶盘点

01.女娲银峰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的这座茶园,位于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平利县从唐朝就开始产茶,兴于明,盛于清,素有“贡茶之乡”美誉。清朝乾隆时,“三里垭毛尖”是乾隆皇帝的贡品。女娲银峰在夏、秋、冬三个季节均可制作,银峰茶采摘只能选最鲜嫩的那一片,十斤的鲜茶叶不过得了区区几两女娲银峰,极其不易。

品质特征:外观全芽微扁匀齐,汤色嫩绿清澈,入口滋味醇厚鲜爽。

02.紫阳毛尖

也叫紫阳毛峰,条形烘青绿茶,原产于陕西紫阳焕古乡、和平乡一带,后来扩展到汉江、任河两岸茶区。清朝时候,紫阳毛尖是当时的十大名茶之一,《西乡县志》记载,“至清代,陕南唯紫阳茶有名。”紫阳是我国四个富硒区之一,底下分布着富硒岩层,这也是紫阳毛尖天然富硒的物质基础。

品质特征:紫阳毛尖条索紧细,显毫,色泽绿润,栗香浓郁,汤色清澈明亮,叶底绿明,肥壮匀整。

03.汉中仙毫

汉中仙毫产自陕西汉中市,这里产茶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出产贡茶和名茶的地方。陆羽茶经开篇就讲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当时汉中叫梁州,已经是全国八大茶区之一了。2005年,汉中市将当地20多种地方名茶整合为“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三种茶,2007年,汉中市茶叶整合为汉中仙毫。

品质特征:汉中仙毫外形微扁挺秀,显毫,嫩香高锐,汤色嫩绿,滋味鲜爽,叶底嫩绿明亮。

04.商南泉茗

产于陕西商南,属半烘半炒的高档优质绿茶。这款茶最初叫“毛尖”,后来改名为“泉水清”。1987年,中国茶叶研究所建议改为“商南泉茗”。

品质特征:外形细嫩显毫,具有嫩栗香、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

05.秦巴雾毫

秦巴雾毫产于陕西省镇巴县,原名“口含茶”,这是因为采茶时都是采嫩芽尖,采茶姑娘每采下一片,就要含在口内,故而得名。1984年,安徽农学院茶叶系陈椽教授到镇巴考察,给“口含茶”取了个颇富诗意的名字——“秦巴雾毫”。“秦巴”,指陕西镇巴;“雾”,指云雾弥漫的自然环境;“毫”,指嫩叶周围白茸茸的毫毛,代表茶叶的品质。

品质特征:条扁壮实,毫尚显,色油润;内质香气具有熟板栗香,浓郁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和回甘,叶底鲜嫩明亮,成朵。

06.泾阳茯砖

泾阳茯砖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主要作为边销茶销往边疆,具有“消惺肉之腻,解青稞之热”的功效,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2013年,泾阳茯砖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完成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其制作技艺被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品质特征:“泾阳茯砖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清香持久、陈香显露、清彻红浓、醇厚回甘绵滑。

你还知道陕西有哪些名茶吗?欢迎补充哦~

陕西:深挖茯茶文化 振兴陕西茯茶


近日,在泾河新城茯茶镇举办了以“凝聚丝路精神·做强茯茶产业”为主题的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茯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座谈会。与会期间,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著名经济学家张宝通等1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话“陕西茯茶”的文化与产业发展,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打造中国茯茶之源、壮大“陕西茯茶”产业建言献策。

陕西茯茶

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喻建宏,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飞,以及西咸新区管委会、泾河新城管委会、泾河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和10余家茯茶企业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振兴陕西茯茶 打造世界级茯茶文化产业基地

“茯茶能给人带来阳刚之气,是健康的养生茯茶。茯茶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是茶文化、丝路文化、农业文明的三大结合。”著名文化学者、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从文化角度谈及茯茶产业。他认为,想要让茯茶文化和茯茶产业更好地结合与延伸,茯茶体验很重要。

好的产业就需要好的思路去助力发展。座谈会上,专家们踊跃为陕西茯茶发展建言献策。多位专家都提出建议,期待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在茯茶文化和产业发展上创新发展模式,为振兴陕西茯茶产业发展、打造世界级茯茶文化产业基地做出贡献。

抢抓时代机遇 打造新时代陕西茯茶世界影响力

“茯茶是世界人民的福气,未来应积聚品牌推广力量,集中资源打造新时代陕西茯茶的世界影响力。”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的建议令与会的茶企代表们很受鼓舞。

茶企代表们也纷纷表示,要借助“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机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重点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进行推广,把茯茶文化品牌在这些地方叫响、做强、做大,共同努力打造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中国茯茶之源”地位。

整合产业资源 将陕西茯茶打造成西咸新区优势产业

气氛热烈的座谈会足足持续了4个半小时,与会专家和嘉宾们也普遍表示这么求真务实的座谈会很难得。

座谈会最后,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喻建宏也就与会专家、嘉宾们的建议,对西咸新区就茯茶文化与产业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

喻建宏指出,首先西咸新区将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做优茯茶产业,彰显茯茶丝绸之路活化石、中华养生茶和最具陕西消费产品的魅力;二是要全面启动茯茶产业发展规划和经营策划,要以茯茶镇为平台,为纽带,集聚茯茶产业的发展,整合产业资源,加大茯茶科技研发;三是要积极推动全省茯茶产业发展,打造陕西茯茶产业联盟,形成“南有普洱·北有茯茶”的产业格局,叫响“陕西茯茶”品牌,进而成为陕西名片;四是要全力做优营商环境,为茯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茯茶产业发展提供五星级服务,当好“店小二”。

凝聚健康内涵 铸造阳刚茯茶

——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

有些茶是以弱示人的,但是茯茶却是能给人阳刚之气的,我觉得茯茶可以打造中国饮茶另一半的历史。茯茶之所以能成为阳刚茯茶是因为它的健康养生功效非常好,给你带来健康。因此我们的茯茶也可以称之为阳刚茯茶。

我认为茯茶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茯茶是茶文化、丝路文化、农业文明的三大结合。想要让茯茶文化和茯茶产业更好地结合与延伸,茯茶体验很重要。泾河新城打造的茯茶特色的小镇就很不错。但是我觉得不仅要有茶卖,有茶品,更要从景观、民俗、民意、餐饮上体现茯茶文化,让人增强体验感。

当然,在茯茶品牌的打造中不是仅限于打造一个特色小镇,茯茶传播要找到能承载闪亮性的人物跟事件,以人跟事件作为品牌带动,就可能家喻户晓,不一定局限在陕西。比如在中小学的读本中,让茯茶通过故事的形式渗透,以这种方式传播,也能让大家对于茯茶的认识更加深远。

面向“一带一路” 让茯茶奏响全世界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让丝路兴盛,我们西北的茶叶流通互补才形成了茶叶丝绸兴盛之路,现在我们依然可以说我们的茶叶西北最强。以茯茶为切入点,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把丝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打通,让茯茶产业成为泾河新城消费产业的支柱。

陕西略阳罐罐茶


略阳罐罐茶,久闻大名。不过先前我从未亲口品尝,亲眼观看。虽说在《长安食话》一书中作过简要描述,都是听来的,恐怕也既皮毛,又疏漏。这回再去汉中,有机会到略阳,当然必须做一番实际考察。

略阳是陕西的钢铁基地,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嘉陵江贯通县境。有以摩岩石刻著称的灵岩古寺。县城初具规模。县长徐登奎,中共县委副书记毛全平,极热情地要我逐一参观。但我的兴趣几乎全在罐罐茶。茶而有肉,茶而有盐,普通老百姓天天早起必喝,这,又怎能不令人心向往之?

1996年4月20日,星期六,一大早,县上同志就领我来在横现河镇陈翠英老太太家。生于1934年的陈老太太,健康而且健谈,她边操作,边向我作详尽介绍。她老家在宁强县,四五岁上跟父母来到略阳,十四五岁起喝罐罐茶,十七八岁起做罐罐茶,可说是罐罐茶的一个专家。她说:“罐罐茶,俗称盐茶,略阳中西部地区,跟甘肃接壤的乡镇,大部分都喝,男女老少都喝,天天都喝。旧时请人帮忙干活,早起不给喝罐罐茶,帮工就蹲在巷道里嘟嘟囔囔:‘他妈的!不喝三碗盐茶,咋个上坡哟!’即使给饭吃也不行。外来户不会做罐罐茶的,帮工不悦意,二回再请,不肯来了。”此时她正在炒大肉丁,接着又炒鸡蛋。厨房地上有一盆木炭火,热灰里放着一个带把带嘴的大口陶罐,一个搪瓷大口杯。陈老太太先将她炒好的肉丁、鸡蛋等端到小饭桌上,然后从搪瓷大口杯中向陶罐倾倒茶水,她介绍说:这陶罐里煮的叫“面茶”,是先将干葱、蒜叶、茴香、藿香、生姜、花椒等在水中煮沸。再将用水调好的面糊倒进去,加一点盐,不住地搅拌,到烧熟为止。陶罐中有一双竹筷子,是用来搅拌的,要搅拌到用竹筷子沾起时成为线状,才算成功。搪瓷大口杯烧的茶,用带梗的粗茶,耐熬,味浓。她将调制好的面茶倒入一个个中等大小的饭碗里,端到小饭桌上时,我们看那小小饭桌竟是满丰富的一顿美餐,炒肉丁,炒鸡蛋,炒豆腐,还有一种饼子,叫做核桃馍,每人面前的一碗面茶,看上去跟油茶差不多,可又并无一双筷子供你使用。我们全惊呆了:这难道就叫做“喝茶”么?

这时,一位挺精干的中年妇女,走上来教我们这些从远方来的客人如何吃这一顿罐罐茶。她叫刘惠兰,横现河镇的中共党委副书记,也是本地人,也是一位罐罐茶的内行里手。她教我们把肉丁、鸡蛋等盛入面茶,就着核桃馍边喝边吃。她要我们仔细品尝这罐罐茶的味道,特别指出:煮面茶,一定得有藿香。藿香是一种多年生芳香草本植物,茎和叶可提取芳香油,地上部分可入药,性微温,味辛甘,有解暑、化湿、和胃等功能。我们于是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么香甜可口,并且油而不腻,原来因为有美妙的藿香在其中起作用。

不过我还是有许多的不明白。据说罐罐茶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而略阳原先是个很穷的地方,老百姓恐怕连餬口都困难,怎么享受得起如此豪华的“早茶”呢?这习惯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会不会陈老太太为我们专门制作了这么一顿美味佳肴,而当地的普通老百姓却并不能有如此的口福呢?

陈老太太和刘副书记听了我的问题,都笑了起来。她们说:你们吃的这罐罐茶,不算是最好的。罐罐茶分三种:罐罐面茶,罐罐油茶,罐罐清茶。罐罐面茶是最普通的一种。罐罐面茶也分各种不同的档次:除开给你们的一碗面茶,要看添加的“调料”贵贱多少来论高低。可以添加鲜肉丁、腊肉丁、鸡丝、炒鸡蛋、烧香菇、花生米、核桃仁、炒豆腐丁,还有麻花、油炸锅巴等等,讲究的,还搞了许多野味,如野猪、野鸡、狗熊、麂子肉等,都切成丝;所有这些统称“调料”。有几种“调料”叫做“几层楼”,一般是“两层楼”、“三层楼”,高级的有“五层楼”、“六层楼”,甚至“八层楼”、“十层楼”。给你们的才只“三层楼”。我们山里人虽穷,可先前养了猪,几乎都是自己吃了,一时吃不完,腌起来,挂起来,慢慢吃。很穷的人家,吃不到多少肉,也要喝罐罐茶,一般的就搞点核桃仁、豆腐丁、土豆丁,再下点黄豆,加点盐。最不行的,没有麦面,用玉米面、一点盐、一枝藿香叶子、一把揉碎的核桃末子。因为大多人家都养一两口猪,大多用猪油炒。当然还得有点粗茶叶。喝罐罐茶,的确成了我们山里人的一种习惯,有人喝了一辈子的罐罐茶,一天都离不开。

她们还讲了罐罐油茶、或称炒茶的制作饮用方法。这是把茶叶、面粉、盐、藿香等放在一起,在罐罐中用菜油翻炒至熟,然后拨到一边,加水,煮沸,倒入小杯饮用的一种功夫茶。油炒的调料,多拨一些时,就稠些;少拨一些时,就稀些。通常是一两个人慢慢地品,就点炒核桃仁。很浓,苦中透香,劲极大,不能多喝。但是喝久了会上瘾的。这是最贵重的罐罐茶,用来款待贵宾。

县上同志给我一份关于罐罐茶的油印材料,解决了我的其他许多疑问。原来这罐罐茶有专门的陶罐,分大号、二号、三号几种,大的约高十五六厘米,直径十一二厘米,小的约高七八厘米,直径五六厘米。罐罐面茶,应该用大号罐煮面茶,二号罐熬茶叶水。罐罐油茶,用三号罐制作,须选较细嫩的茶叶。特点是:“茶汤金黄,油花闪烁,茶香与油香浑为一体。”罐罐清茶则与普通饮茶无多少区别。罐罐茶特别是罐罐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全面,提神解乏,生津化痰,早起饮之,多半天不会饥饿口渴,大人小孩出门上学干活,都觉精神焕发。用以款待客人,更觉生动新鲜,趣味无穷。堪称饮茶与饮食相结合、饮茶与礼仪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习俗。罐罐茶为什么在略阳产生和发展?据说古时这里曾是羌族聚集之地,羌人当时以游牧为生,多食牛羊肉,茶叶是生活必需品。传说三国时诸葛亮为争取羌人,曾在县西设茶店,继而再向西到峡口驿设煎茶铺,在山梁设煎茶岭。罐罐茶大概是这种饮茶习惯的延续与完善。由于略阳后来为汉族居住地,当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种结合。

在横现河镇的这一次美妙的罐罐茶享受,不要说我——关中人,更不要说来自北京的客人,连从本地区来的处长、司机——地地道道的汉中人,竟也从未品尝过。北京客人原以为是一种易拉罐装的饮料呢!汉中主人感叹地说:这不就是我们汉中自己的早茶么!

陕西茯茶介绍


陕西茯茶出自于陕西咸阳泾阳,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她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特别是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泾阳县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从泾阳县城出发到西安城北客运站44公里。茯茶的出现,约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即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初)问世,采用湖南安化黑毛茶为原料,手工筑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称“泾阳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名称由来因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为“茯茶”或“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这批茶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令在指定的销区销售,故称为“附茶”。在清道光年间,将安化黑毛茶中色黄叶粗的甘引用篾篓踩成大包,包重90公斤,运往陕西泾阳压制成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