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茶俗大全解

发布时间 : 2021-12-19
乌龙茶解腻 黑茶解油腻 茶种类大全

乌龙茶解腻。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娘茶俗大全解”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女婿茶姑娘若未出阁,来串门的小伙子就会特别多。因此,姑娘家要备好茶,待有客人来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

亲家母茶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都要去看望女儿,这就是所谓的望朝。望朝时,身为父母亲要随身携带一些茶、烘青豆、橙子皮伴野芝麻等等东西,这种茶称为亲家母茶。

新娘子茶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去请亲家的亲朋好友和长辈们到新娘子家来喝茶,娘家人这就是去喝新娘子茶了。

请新娘子茶姑娘出嫁后,家里的亲朋好友和要好的邻里,一般都要请新娘子去自家喝茶。如果是远亲,可以在过年正月的时候,邀请新娘子,也可以新娘子回娘家做头趟客时补请。

三碗茶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春节期间,难免亲朋好友要互相拜访,有客到来时,通常女主人须先给客人端上一碗甜茶,并送上祝福语,如:吃了这碗甜茶,年年生活甜如蜜之类的。然后乘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萝卜丝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细嫩的香绿茶,配上一些小茶点。

打茶会村里一些年轻的嫂嫂、年长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相互请喝茶3--5次。当地人称打茶会。一般,事先都会约好到哪家喝茶。主人在约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净茶碗和专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着邻里姐妹们的到来。客人一来到,主人就拿出她们珍藏在家中用石灰缸、甏、罐装的细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入各色佐料,再冲入沸水,双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花花绿绿的茶汤,边品茶边拉家常。她们之中,有的拖儿带女,有手拉孙儿孙女的,有边做针线活边品茶的,淡笑风生,热闹非凡,很有意思。

茶文化精选阅读

日韩茶俗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因为土地、气候、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不同,饮用的茶叶和流传的茶文化也不尽相同,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习俗。就算是和我们毗邻的日韩,关于茶也有着不同的讲究和运用。

韩国的饮食茶

韩国人也喝茶,但大都喜欢饮食茶,喝绿茶或红茶的人不多。朝鲜半岛在新罗和高丽时代,王公贵族中盛行喝茶,但种茶被加以重税,百姓无缘问津。不过,穷人自有穷人的办法,用煮米饭剩下的锅巴做成米茶,以享饮茶之乐。韩国人主张医食同源,故形成了独特的饮食茶,如人参加蜂蜜的人参茶、生姜茶、枸杞茶、桂皮茶、木瓜茶、柚子茶等等。

最有意思的是每年于5月25日举行的茶文化祝祭,这一天也是韩国的茶日。其主要内容有韩国茶道协会的传统茶礼表演,如成人茶礼和高丽五行茶礼以及新罗茶礼、陆羽品茶汤法等。

成人茶礼是韩国茶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具体是指通过茶礼仪式,对刚满20岁的少男少女进行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其程序是司会主持成人者赞者同时入场,会长献烛,副会长献花,冠者(即成年)进场向父母致礼向宾客致礼,司会致成年祝辞,进行献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辞,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礼。这是韩国礼仪之邦对礼节的至高重视,借此来培养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

日本以绿茶为主

日本茶大都是绿茶,没有发酵或半发酵的,制法是蒸熟烘干。也有炒制的,如九州的嬉野茶和柳青茶,但极少。日本人泡茶与中国不同,他们抓一把茶叶放入壶中,冲水后马上就倒,每杯倒一点,轮番几次,使茶汤浓淡均匀,一般只上一杯。茶道用的抹茶,是将茶磨成细粉,冲搅后浓稠如粥,碧绿清香。据考证,日本的制茶与饮茶方法,可能还保持着中国唐宋时代的古风。

日本还有樱花茶、大麦茶、紫苏茶、海带茶、梅花茶等,但这些实际上不能算茶,类似于中国的菊花茶,只是保健饮料而已。如樱花茶,清水中漂几朵腌渍的樱花,美则美矣,但与喝茶是两回事。据说元旦饮之,一年无病无灾,当然,这只是一个承载着人们期待的美丽传说。最近,日本的年轻人也开始喜欢喝中国茶,很多曾一度痴迷于葡萄酒的二三十岁的男性也成了新的品茶一族。

各地茶俗


1、茶与茶俗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上达国家间的礼仪活动,下渗人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礼俗。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的诗句,都说明了我国人民自古好客,有以茶敬客的风俗习惯。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谊,既简朴又方便,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高尚礼节。也是礼仪之邦的中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

2、茶与婚礼《七修类稿》中说: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植,可示爱情坚定不移,所以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从唐代将茶作为高贵礼物伴随女子出嫁,到宋代又有了吃茶订婚。这以后,吃茶成为男女求爱的别称。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男女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三茶。旧时在江南一带,将整个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也是将提亲、相亲、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举行婚礼时,还有行三道茶的形式,第一道是白果,第二道为莲籽或枣籽,第三道才是茶叶,都取至性不移之意。吃三道茶时,接第一道茶要双手捧之,并深深作辑,而后将茶杯与嘴唇轻轻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依旧如此,至第三道茶时,方可接杯作辑饮之。

退茶。是贵川三穗、天柱等地区的侗族姑娘退婚时所用的一种方式。退茶,侗语叫做退谢。被父母包办订婚的姑娘,假如看不中对方,不愿意嫁给对方,就用退茶的方式退婚。这种方式不知起于何时,一直流行到20世纪四十年代来。

3、茶与丧俗在我国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并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493年)在遗书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蛊象征茶叶为祭。

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的记载。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南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或三杯茶水与其他祭品一起摆放于炆前祭祀先人的习俗。

此外,茶叶还是随葬品。因故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的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保存遗体。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物品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就有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了。

自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被阴间鬼役饮迷魂汤,以使死者忘却人间之事。故一般成jian时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饮茶后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因而,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是重要的信物。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要用茶叶做枕头。其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茶泡;而是茶叶放置棺内,可消除异味。

婚恋茶俗


婚恋茶俗[Teaandweddingceremony]:婚恋用茶的习俗。

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载少数民族婚俗:湘西辰、沅、靖各州之蛮,男女未嫁娶时,相聚踏歌。其歌有日: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盖《竹枝》之类也。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叙述杭州婚俗,男家送往女家定礼:若丰富之家,以珠翠、首饰、金器、销金裙褙,及缎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清代郑燮《竹枝词》: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屋盖,门前一树紫荆花。茶树为常绿树,古人借此喻爱情之树常绿,爱情之花从一。以茶为聘礼,将茶作为吉祥物,寄托人们的祝愿。

现今,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区,男女青年订婚、受聘、婚宴、婚礼等,仍离不开茶,分别称之为订亲茶、受聘茶、新娘子茶、传茶等。茶与婚姻相联,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更为常见。

闽南春节茶俗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细沙,当我们双手捧着细沙,想要将它们留住的时候,才发现越是抓得紧,越是漏得越快。这不,新年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了。

闽南一带素有产茶,无论是安溪的四大名茶,还是南安茶叶,可谓是让人如雷贯耳的。作为一位地道的闽南人,你可知道,新年时候,闽南有哪些与茶有关的茶俗吗?

在闽南,饮茶叫作泡茶,泉州、厦门的民众对安溪铁观音可谓是情有独钟的。铁观音属青茶类,既有绿茶的清新,又有红茶的甘润,还有普洱茶的醇正,得到了许多茶友的喜爱。在以前,闽南人选择冲泡铁观音的茶具是陶壶。小小的茶壶,小小的茶杯,在一道道繁琐的泡茶工序完成后,饮上这么一杯,唇齿留香,意犹未尽,让人觉生活甚是满足,又好似觉得好似又远远不够的样子。

闽南人的春节里必须有茶,有茶才有年味。,每一道泡茶的程序又有着相对应的名称,譬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等。其中,不乏蕴含这历史典故及精深的历史文化。

正月里,浓浓的新年气氛扑面而来,除了收到红包令人欣喜外,走访亲友讨茶喝,讨糖果吃,也是十分有趣的。在正月,对于家族中的长辈是一定要上门拜访的。客人进门先是互祝新春,问候老辈,然后入坐待茶。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

酒满茶半,斟茶时不可过满,以免失礼,还有可能让客人烫伤。茶具要干净,茶色要均匀,茶汤不可过于浓,也不可过于淡。奉茶时,需要双手端茶,眼睛注视着对方,面带微笑。

新年新气象,让我们共饮一杯新年茶吧。

民间茶俗歌谣


茶俗歌谣为人们在茶事活动中对生产生活的直接感受,其形式简短,通俗易唱,喻意颇为深刻,内容有农作歌,佛句歌、仪式丧礼歌、生活歌、情歌等。四川民间茶俗歌谣十分丰富,具有巴蜀文化的特色。下面看看民间茶俗歌谣吧:

1、农作耕耘的薅秧茶歌

《送茶歌》:“大田栽秧排对排,望见幺姑送茶来。只要幺姑心肠好,二天送你大花鞋”。“青青桑叶采一篮,竹心芦根配齐全。还有大娘心一片,熬成香茶送下田”。《薅秧歌》:“太阳斜挂照胸怀,主家幺姑送茶来。又送茶来以又送酒,这些主人哪里有”。四川农村薅秧有送茶送酒送盐蛋的习俗,农民边薅边唱歌是川西坝子“吼山歌”的重要形式。

2、生活茶俗歌

反映社会底层人生活辛劳的茶俗歌谣有《茶堂馆》:“日行千里未出门,虽然为官未管民。白天银钱包包满,晚来腰间无半文”。《掺茶师》:“从早忙到晚,两腿多跑酸。这边应声喊,那边把茶掺。忙得团团转,挣不到升米钱”。两首茶俗歌谣唱出了他们艰辛和苦情。在反映家庭情感的茶歌《我要去看我的妈》:“巴山子,叶叶塔,巴心巴肝惦爹娘。圆茶盘,端茶来,方茶盘,端花来。不吃你的茶,不戴你的花,我要去看我的妈。”

3、仪式丧礼茶俗歌

仪式歌是四川歌谣中最为丰富的部分,内容最全面的是婚礼和丧礼歌,《赞采茶诗》详细记述旧时丧礼的程序礼仪。唱词:“为儿亲,去采茶。手提筐,身穿麻。山又高、路又窄,哭哭啼啼往前跨。抬头望,见乌鸦,呱呱叫,叫呱呱,叫的昌儿爹(妈)。前日里爹(妈)为儿,今日里儿为爹(妈),好似反哺乌鸦。奏乐师,实在苦,情你吹个《鸦反哺》。朝前走,过山垭,一派青松乱交加。山坡赶羊羊乱跑,好似猛雨打残花。奏乐师,不要慌,不要忙,请再奏一曲《山坡羊》。回头心胆怕,用手扳住茶树桠。思念儿亲双泪洒,盈筐雀舌,满筐龙芽,采得香茶便归家。曲曲弯弯路,重重叠叠垭。不觉红日渐西斜,急转路三忿。……忙烹茶,自吁嗟,思念儿亲泪如麻。……为采茶,上高册,顾不得山遥路远,急急忙忙往前钻!奏乐师,听得端,请吹一调《行乡子》,壮一壮孝子行颜!抬头望,望无边。岷山顶上接云霞,不怕远,来采茶,手提筐筐往上爬。……提起茶叶回家转,烹此新茶与亲餐。一路之上不敢慢,急急犹如虎下山。奏乐师,你辛苦,请你打起包包锣,擂动牛皮鼓,架起大蟒筒,吹首《下山虎》!”这首仪式丧礼歌产于都江堰。都江堰是四川产茶区,茶农一生在高山上种茶采茶非常辛苦,民间以采茶编成唱词作丧礼司仪歌,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和悼念,直接反映丧礼茶俗文化的歌谣还不多见。

4、情歌茶俗歌

情歌是民歌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魅力的部分,这里叙述的茶俗情歌,其语言,感情色彩,及表现出来的民情风俗,都具有四川茶俗风情的特色,把爱情表现的大胆、泼辣、直率、热烈的有《太阳出来照红岩》:“太阳出来照红岩,情妹给我送茶来。红茶绿茶都不受,只爱情妹好人才。喝口香拉妹手!巴心巴肝难分开。在生之时同路耍,死了也要同棺材”。把爱情表现含蓄。委婉的有:《高山顶上一棵茶》:“高山顶上一棵茶,不等春来早发芽。两边发的绿叶叶,中间开的白花花。大姐讨来头上戴,二姐讨来诓娃娃。唯有三姐不去讨,手摇棉车心想他。”《望郎歌》:“八月望郎八月八,八月十五望月华。我手拿月饼来坐下,倒一杯茶香陪月华。我咬口月饼喝口茶,想起我情哥乱如麻”。“四月望郎正栽秧,小妹田间送茶汤。送茶不见情哥面,不知我郎在何方”。《渣渣落在眼睛头》:“红丝带子绿丝绸,默念情哥在心头。吃茶吃水都想你,眼泪落在茶碗头。娘问女儿哭啥子,渣渣落在眼睛头。”以茶为媒,以饮茶、送茶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慕,篇篇美玉,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男女对唱的山歌情歌有:哥唱:“妹儿采茶在山腰,青苔闪了妹儿腰;有心栏腰扶一把,怎奈隔着河一条”。妹唱:“这山采茶望那山,讨得嫩叶做毛尖。哥哥不嫌味道苦,卖茶买来油盐米,娃儿大小笑哈哈。高高山上一棵茶,一对麻雀往上爬。问你麻雀爬啥子,口干舌燥想喝茶?岩上绿了枇杷茶,郎在崖下放木漂。滩陡水急穿云过差点闪断妹的腰”。枇杷茶为四川崇庆县文井江西岸山区所产,树干高十余米,树围数十厘米,史称“尤门贡茶”。这是姑娘们嬉戏唱给小伙们听的山歌情歌。

5、儿歌茶俗歌

儿歌是四川民间歌谣中的一朵鲜花,最为有趣和绚丽。《王婆婆,在卖茶》是一首儿童做游戏所唱的茶俗歌,“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了幺姑说闲话”。这是一首用指头做游戏时唱的儿童茶俗歌。先将双手的大拇指中指、无名指撮在一起,各形成一个圈,然后将右手食指穿入左手圈内,将左手小指穿入右手圈内,左的食指与右手小指迭在一起,右手食指代表王婆婆,左手大拇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个观音,右手大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匹马,左手食指和右手小指代表两个童儿,左手小指代表幺姑。游戏时,边唱歌边扣相关的指头。这首茶俗儿歌,形式活泼,易唱易记,老少皆宜。

6、佛句茶俗歌

茶与佛家结缘很早,佛家在寺庙念经等佛事活动饮茶。佛句子《大路边一棵茶》:“大路边一棵茶,不等春来就发芽。问你芽儿发得这么早?烧香居士要茶”。《烧杯香茶念起来》:“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居士上庙来。打开佛门迎接你,烧杯香茶念起来”。这是反映朝山居士和佛家念佛饮茶的茶俗歌。

回族茶俗探究


宁夏回族民间茶俗甚多,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俗,而且还从选茶、赠茶、用茶、点茶、配茶、煎茶、冲茶、递茶、加水、品饮、宴请等诸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茶事礼俗。可以说回族民间茶文化内容丰富,兴旺发达,经久不衰。

宁夏回族民间有谚语云: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响盖碗。每个回族家庭至少有两套盖碗盅子,有的多达十几套。他们喜用盖碗子饮茶,不用缸子和杯子。饮茶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族茶谚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那些上了年纪的回族老人每天清早礼完榜布达(晨礼),有喝早茶的习惯。他们围在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总是要刮一碗子的。这碗子也叫盅子,是一种陶瓷器皿,古代叫茶盏,底小口大。茶碗、茶盖、茶托(长方形叫盅船、茶船)配套,俗称三泡台(好似战地碉堡)。有的茶盖上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小花朵,还有的绘有绿色或黑色阿拉伯文清真字样,既精巧美观,又方便耐用。喝茶先备一壶滚烫的开水,把茶、糖等原料放入盅内,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再喝。用盖碗盅子喝茶有很多好处,民谚云:一防灰(清洁),二防冷(保温),三防茶叶卡喉咙(安全)。

择茶、泡茶、配茶种类甚多,都依经济条件、茶宴大小、宾客身份、生活需要而定。一般常见的有红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糖、枣、茶)、红四品(红茶、红枣、红糖、枸杞)、白四品(白毛尖茶、白糖、芝麻、白葡萄),还有开胃化食的五味茶,即绿茶(苦)、山楂(酸)、芝麻(香)、白糖(甜)、姜(辣),健脾强肾、提神明目的五珍茶(龙眼、枸杞、葡萄干、杏脯、祈门红茶),生津养胃、健身美容的元宝茶(珠茶、红枣、枸杞、桂元肉、葡萄干),提气补虚、强身健骨的八宝盖碗茶(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元肉、枸杞、葡萄干、核桃仁)等。一般回族家庭除山区喝罐罐茶以外,川区回民多喝三香茶和白四品,所选茶叶有茉莉花茶、毛尖茶、陕青茶、红茶、砖茶、珠茶等。家庭条件好的喝龙井、乌龙、碧螺春等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宁夏回族群众还根据需要,自制了明目清心的枸杞泡茶、止咳化痰的锁阳膏茶、滋阴补肾的羊骨髓茶和八宝甜面茶。

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家里来了客人,宁夏回族多用盖碗茶来招待。他们先将盖碗擦洗干净,盛上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掩,将沸腾的开水注入盅碗内,冲出一圈一圈浪花,恰似牡丹开花。泡约五分钟,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茶边喝边刮,不得用嘴吹或吸出声响。否则会被视为不懂茶礼、没有教养之人。喝茶时要留茶汗,不得一次喝干,要边喝边添。左手擎着托盘,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抓住盖顶,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下,茶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绵不断。这一套茶事活动,就贯穿了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确,一次沏妥当,似蜻蜓点水,不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宁夏回族喝茶全在于刮,不会刮就等于不会喝茶。俗话说: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子要刮呢!回族吃油香要掰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禁忌囫囵吞咬,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节之人。喝茶要用碗盖一下一下地刮动,使茶叶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汤汁尽快变温,喝时又不会烫嘴。使用茶盖不仅可以防尘防灰、保温,而且还可起到搅拌茶叶的作用。民谚说: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意思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的甜味,刮第二遍时,茶叶与佐料经过泡制,香味完全散发出来了,这时的味道最佳。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汤色,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回族先民用茶消食,以茶代药,以茶代酒,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茶文化传统。回族婚礼中的提亲裹包,以茶包为主,订婚时亲邻喝定亲茶,结婚时喝喜宴茶,婚后与老人喝阖家茶。某人干事业决心很大,也用下茶来形容,表示坚决,与古代茶不移木同出一辙。

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族的盖碗茶。因为盖碗茶多有糖、红枣、核桃仁、枸杞、桂元肉等配成,本身就是长寿果、益寿果,营养价值极高,所以各类盖碗茶对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不抽烟,不喝酒,盖碗子不离手,这些都是回族养生保健的宝贵经验,从中不难发现饮茶在回族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性。

走进云南茶俗


云南是茶的故乡这里有四十多个县的深山密林中发现了野生大茶树。在哀牢山区镇源县九甲乡千家村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树龄2700年和2500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据西双版纳的古傣文记载,早在1700年前,当地就有茶树栽培。勐海县南糯山上至今生长着800年前的人工栽培茶树,被称为茶树之王。

云南有2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特别喜欢饮茶。在悠长的历史中,茶渗透到了每个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饮茶习俗也多姿多彩。

基诺人从茶地采回鲜嫩的茶叶,洗净晾干后仔细的用手揉软搓细,放进一只大碗中。再加上用柑橘树叶、泡酸的鲜竹笋、可作蚂蚁醋的酸蚂蚁、一种叫做白生的菌、大蒜、辣椒、盐巴等佐料拌和,就成为一碗凉拌茶,基诺族话叫作拉拔批皮。酸、辣、辛、咸、苦中透出一股鲜香,是一盘下饭的好凉菜。

把茶当作菜吃的还有滇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德昂族。他们将从树上采来的新鲜芽叶放进小缸里面,撒上盐巴拌匀,层层压紧,装满为止。放几个月后,需多少掏出多少,拌上香料,便是吃饭佐餐的一道好菜。

景颇族和哈尼族也有以茶作菜的习惯。他们砍来竹子,锯成长约一尺、一端留有竹节的竹筒。再将采来的嫩茶放在太阳下晒,失去二三成水分后,再用手揉搓;或者将采来的新鲜茶树芽叶用锅蒸煮,等到茶叶柔软泛黄时,起锅将茶叶倒在竹帘上再用手揉搓。然后,将茶叶装入竹筒,用木棒分层捣实。到快装满时,用竹叶塞紧筒口,把竹筒倒置,使多余的水分流出来。两三天后,再用泥灰封住筒口,将茶筒插入土中。放上两三个月,竹筒内的茶叶变成金黄色,发出一种特有的茶叶浓香时,取出筒内茶叶晾干,装进瓦罐加进香油腌渍,随时都可以取出作菜,是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菜肴。

烧茶在佤族中流行,佤语叫作枉腊,是一种近于烤茶的方式。首先,烧一壶开水,放在火塘边备用。然后,把茶叶均匀地铺在一块薄铁板上,放在火上烤。等到茶叶焦黄时,将茶叶倒入开水壶中煮。煮好的茶倒入茶盅里,便可饮用。这种茶苦中带甜,散发出一股焦香,在饮茶中别具一格。真正烧的茶是布朗族的青竹茶,他们进山干活想喝茶时,就会砍来一节香竹筒,放进茶叶,装满清泉水,然后放进火堆中烧。在等待烧茶的时间里,他们找来香竹,砍成一节一节的小竹筒,把底部削尖插在地上,成了一排奇妙的高脚茶杯。不一会儿,竹筒里的水烧开了,茶煮好了。将茶从竹筒里倒入插在地上的高脚杯中,人们拔杯而起,就可以品尝这种集山泉的清冽、茶叶和鲜竹的清香于一杯的竹筒茶了。

拉祜族家里的烤茶与佤族的烧茶差不多,只是不是把茶叶放在铁板上烧,而是装在小陶罐中烤。

西双版纳傣族也爱吃烤茶,烤茶办法与拉祜族差不多。只是他们喜欢先在茶碗中放上一些调味品,如花椒、生姜、桂皮、盐、香糯叶等,然后倒上茶汤。丽江纳西族除喜爱喝油茶、盐茶、糖茶外,还喜爱中一种龙虎斗。在纳西族话中龙虎斗叫作阿吉勒烤。人们先将茶放在小陶罐中烘烤,待茶叶烤到焦黄时,注入开水煮茶。同时,在备好的茶杯中倒进半杯烈酒,然后将煮好茶水倒入盛酒的茶杯。顿时,茶杯中发出轰轰的响声,如雷声滚滚。因此,龙虎斗又叫作雷响茶。

到大理旅游的游客,都会品尝一次白族三道茶。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文化的奇珍,当客人进入客厅坐定后,主人家的女儿或儿媳妇就会捧出第一道茶来。这第一道茶是加糖的糖茶,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盛情欢迎。第二道茶,是只放茶叶的苦茶。按照白族的习惯,喝这道茶是谈往事、叙家常的时候。这时,宾主之间随便交谈,无拘无束,尽兴长谈。谈兴已尽,客人准备告辞前,主人家又捧出第三道茶,茶里放了米花,所以叫米花茶。这道茶是送别客人,祝客人吉祥如意。喝了这道茶,客人便该起身告辞了。

经典西藏茶俗


茶叶是藏族群众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藏族饮茶,有喝清茶的,有喝奶茶的,也有喝酥油茶的,名目较多,喝得最普遍的还是酥油茶。目前,西藏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达15公斤左右,为全国各省、区之首。

所谓酥油,就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搅拌,倒入竹桶内,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至于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类中的普洱茶、金尖等。酥油茶的加工方法比较讲究,一般先用锅烧水,待水煮沸后,再用刀子把紧压茶捣碎,放入沸水中煮,约半小时左右,待茶汁浸出后,滤去茶叶,把茶汁倒进长圆柱形的打茶桶内。与此同时,有另一口锅煮牛奶,一直煮到表面凝结一层酥油时,把它倒入盛有茶汤的打茶筒内,再放上适量的盐和糖。这时,盖住打茶筒,用手把住直立茶筒并上下移动的长棒,不断催打。直到筒内声音从咣当、咣当变成嚓咿、嚓咿时茶、酥油、盐、糖等即混为一体,酥油茶就打好了。

打酥油茶用的茶筒,多为铜质,甚至有银制的。而盛酥油茶用的茶具,多为银质,甚至还有用黄金加工而成的。茶碗虽以木碗为多,但常常是用金、银或铜镶嵌而成。更有甚者,有用翡翠制成的,这种华丽而又昂贵的茶具,常被看做是传家之宝。而这些不同等级的茶具,又是人们财产拥有程度的标志。

喝酥油茶是很讲究礼节的,大凡宾客上门入座后,主妇立即会奉上糌粑,这是一种炒熟的青稞粉和茶汁调制成的粉糊,也是捏成团子状的。随后,再分别递上一只茶碗,主妇很有礼貌地按辈份大小,先长后幼,向众宾客一一倒上酥油茶,再热情地邀请大家用茶。这时,主客一边喝酥油茶,一边吃糌粑,这是不可多见的饮茶风俗。不过,按当地习惯,客人喝酥油茶时,不能端碗一喝而光,这种狼吞虎咽的喝茶方式,被认为是不礼貌、不文明的。一般每喝一口茶,都要留下少许,这被看做是对主妇打茶手艺不凡的一种赞许,这时,主妇早已心领神会,又来斟满。如此二三次后,客人觉得不想再喝了,就把剩下的少许茶汤有礼貌地泼在地上,表示酥油茶已喝饱了,当然主妇也不再劝喝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