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茶

发布时间 : 2022-02-10
松罗茶功效 松罗茶的功效与作用 碧罗春茶如何冲泡

松罗茶功效。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罗□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向喜欢张岱。读《陶庵梦忆》中的《闵老子茶》一篇,方知明时士大夫饮茶以罗□(念wei)为贵,心向往之,但不知罗□究竟在何处。查了几种书,没有结果,后来也就把此事丢开了。

不久前有机会参加了一次在长兴举办的笔会,期间也曾去长兴的一处产茶名胜顾渚山品茶。那里有唐朝的贡茶院遗址,并知道了顾渚山的紫笋茶,是经过了茶圣陆羽的品题,而声价倍增,成为唐朝的贡茶的。而所谓品题,也不过是《茶经》中的一句: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长城县(即今长兴县)顾渚山谷。

就在已上车要离开长兴时,在东道主散发的一本《长兴紫笋茶文化概览》一书中,意外地发现了罗□也在长兴。□字不常见,查字书它的意思是两山之间。长兴西北部有一条长达十里的山谷,居住者又以罗姓居多,故称罗□。

明朝的熊明遇在他所作的《罗□茶记》中写道,□茗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茶以初出雨前者佳,惟罗□立夏开园,吴中所贵。也就是说,罗岫价茶生长在高山之上,温度较低,发芽较迟,生长较缓,集中了较多的天地精华。一般茶叶以谷雨前采摘者为贵,而罗□茶要到立夏时才能采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所珍贵的茶叶。同在长兴,唐朝时人看重顾渚山,明朝时人就看重罗□了。明朝的李日华在《六研斋二笔》中就这样写道:湖人于茗,不数顾渚山数罗□。有时觉得,许多地方的茶叶,可能是同样地好;而不同时代推重不同地方所产的茶叶,主要是由于文人的品题,而不是由于其内在品质的缘故。饮茶本是雅事,怎能和文化没有联系呢?

陆羽所作的《茶经》,距今年代实在太远;而且唐时喝茶的方法,和今天的多有不同。因此在饮茶的方法上,《茶经》对今天的茶客,已没有多少实际的指导意义。有意思的是《茶经》中的一些判别茶叶高下的标准,比如说野者上,园者次;紫者上,绿者次(生于高山之上,昼夜温差大,嫩芽受冻则自然为紫色);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总的原则是以野生于高山石缝中者为贵。罗岫价茶虽未经过陆羽的品题,却符合上述全部原则。但这样的茶叶,产量不可能多。所以,它是前大众化生产时代的奢侈。在如今十一二月就能吃到春笋的时代,这些原则是不适用的了。

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自己从茶的味道,能尝出茶叶是春采还是秋采;从水的味道,能尝出它的产地。味觉能敏锐至此,可谓神乎其技了。

今日好茶好水不易得,即便有,可能也尝不出它的妙处来了。记得以前进大学时,寝室里来了一个山东同学,喝了从食堂打来的开水,就皱着眉头说:你们上海的水好难喝啊!而我从小喝惯了上海的水,从不知道上海的水难喝。

常常想,人类的科技虽在进步,人类的享受却可能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1986年,我第一次去美国做交流学生。周末学校的食堂关门,要自己烧饭吃。在超市看见的鸡肉又多又便宜,不禁喜出望外,买了许多回去煮食,结果发现肥而无味,跟国内的鸡肉完全是两回事。

当然,现在我们的超市里的鸡,跟美国超市里的鸡味道是一样的了。要吃真正好吃的鸡,一定要去菜场买活的所谓草鸡,而且是真是假还完全取决于小贩的信誉。

也许,我有幸(也许是不幸?)生活在这个中国的食品生产方式发生大转变的时代,还知道以前的食品与现在的食品在滋味上的区别。那么现在的孩子们呢?对他们来说,也许鸡并没有两种滋味,而只有一种,那就是肯德基店里的鸡的味道。

也许,这一过程并不始于我这一代,而是更早,在人们已不再能通过舌头,辨别水的产地,与茶叶采摘的季节的时候

茶文化精选阅读

碧罗雪山 走进那片净土


9天时间走进了三江并流的地域,从怒江到澜沧江,从碧罗雪山到梅里雪山,去感觉她的人文和地理,在飞来寺观壮丽的梅里日出时,藏民告诉我:“你们是有福之人.”是的,当时简直就是幸福!

伴着潺潺的水声我在茶马古道边的小山村醒来,朦胧中看看窗外,天刚泛白。院子里的公鸡开始发出起床的信号,我在脑海中搜寻上一次不是依靠闹钟起床的记忆,大脑返回的信息是“不知道!不记得!”。透过木板的隔断,传来隔壁房间沙沙的穿衣声,我也一咕噜从地铺上起来,下楼洗漱。

不一会,其他驴友踩着嘎吱作响的木板楼梯将一个个硕大的背囊运送下来。

早餐是藏民阿洛家准备的咸香的酥油茶和烤馕。知道后面三天在山里肯定吃不上什么好的,我特别开胃。一口气六个巴掌大的馕饼和三杯酥油茶已经下肚。出得门来,听见清脆的马铃声传来,向导和马夫们来了,马夫们先忙着椿碎玉米喂马。我学着他们抓一把玉米,去感觉马儿带毛肥厚的嘴唇在手上吃食的触感。

屋外,二十几个背囊和大包的食品堆了一地。此行除了我们七人外,还有另外三队人马同行。真想不到走滇藏线茶马古道这么冷门的线路还有如此多的同道中人。马夫们开始装包上马,驴友们也都亮出精良装备,速干衣、冲锋衣裤、登山手杖、防水登山鞋等;更有甚者,由于山里没有手机信号,一哥们竟然连卫星电话都有。“天啊!来了个珠峰科考队的”我咕哝着。

九点一过,各队分批开拔,翻越怒江和澜沧江分水岭碧罗雪山的旅程开始了。我们雇了1名向导、3名马夫、8匹马;其中4匹马驮物,3个女孩和1个有腿伤的男孩骑马,剩下3个徒步。我看了一下海拔表,出发点的高度是1836米。沿着迪麻洛河向上游前进,不出1公里就开始上坡,再走了半小时,后出发的马帮就超越了我们,两条腿就是走不过四条腿。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爬坡到达进山的最后一个小村庄——白汉洛。

分散居住着十几户藏民的小村却有一座百年历史的天主教堂;适逢周日,周围的农牧民都赶来做礼拜。站在教堂的院子里望着开得正盛的格桑花,摸着粗糙的木质廊柱,听着藏民虔诚的唱诗,看着他们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的平和和满足,让我忽然明白,我们追寻万里的幸福和快乐,原来可以如此简单。[page_break]

离开白汉洛村不久便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山中烟云缭绕满目苍翠,远处多条瀑布犹如珍珠项链般挂在山间。阴霾的天空淅淅沥沥地飘下雨滴,与山径上的马粪、泥土、石块混合令路况愈加湿滑,还要不时驱赶在头顶盘旋的屎蝇。我们几个都穿着防雨的冲锋衣,而向导和马夫们却身着普通的棉布衣裤在雨中前进。我问他们:“要不要雨衣?”向导郭小明摇头:“下不大,不怕。”一路上怒江地区的天气就一直印证了十里不同天的谚语,一会儿雨,一会儿晴,阴晴不定。

午后到达当腊桶小草场,午饭很简单,是事先冲好的奶茶和一些干粮。休息的时间不长,但马夫还是将马上的行李全部卸下,之后每次休息他们都是这样做,主要是心痛给马累了。其中一匹仅4个月的小马驹,为了吃奶也跟着翻山,此时正依偎在母亲身边吮吸。

海拔高度已超过3000米,我的速度越来越慢。由于之前抄近路走了一段大陡坡,体力消耗很大,现在只好老实地沿着山径走着之字。我数着步点,100步休息一下。小明悠闲的跟在后面,一面吸着烟,一面哼着曲子,他说:“前面就是崩谷大草场,到那里我们多休息一会。”山头是一大块平缓的草坡,骑马的几个已经到达,隐约的身影在向我们挥手。“望山跑死马”真的没错,怎么走山头始终在不远处招手,我感觉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用劲,心脏好象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似的,口鼻竭力吸取空气中稀少的氧气,初现高原反应的症状。

小明看出我有点支持不住:“急不来,慢慢走,快到了。”又过了20分钟才到达草场,坐在地上望着对面被厚重云层覆盖的高黎贡山脉。正失望呢,突然太阳从云层中了钻出,就在这一瞬间,翻滚云团就象舞台的帷幕突然拉开,巍峨的群峰惊现眼前,怒江大峡谷惊艳登场了。“相机在哪?”这是所有人唯一的反应,我就这么怔怔的看,我想:“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才能注解这气势磅礴的风景。不出十分钟云团又从新聚拢,壮美的表演就此谢幕。

喘足了气,开始向今天的最高点海拔3900米的巴拉贡垭口冲击。高度的上升连草也变得疏落,山体露出深褐色的岩石,强劲的上升风吹着汗湿的衣服,人冻的直抖。小明破旧的西装也湿漉漉的,我问:“不冷?”他依旧吸着烟:“我习惯了,过了垭口风就小了,快点走吧。”将近下午4点,我们总算翻过垭口,一过垭口风立刻没了。几个马夫坐在路边休息,看见他们用水壶喝水,口干舌燥的我冲上去:“我也来一口。”他们笑着给我,仰头就是一大口,“噗!”我喷了一地,这是他们村里带的苞谷酒。马夫们大笑不止,小明跟上来:“别浪费,给我喝。”他灌了几口就催大家赶路。[page_break]

终于有下坡路了,天气也放晴了,和煦的阳光洒在茂密的森林,清冽的溪水不时穿过山径。下山坡陡所以人都必须下马徒步,约2小时我赶上了腿上有伤在路上歪歪扭扭前进的阿健,他一见到我就把刚才惊险的一幕告诉我。他的马夫虎金华为了等他牵马走在前面,过一个坎时,马身一晃,他那近40斤的大背囊从绳索中松脱,沿着陡坡向下滚去。他还没反应过来,虎金华一跃而下,冲下10几米抓住包带,硬是把包给救上来,好不容易爬斜坡,手脚上被石头划开了好几道口。

阿健说:“我叫他先走到前面找药处理一下。这人要是滚下去是没命的,可他说包没了就麻烦了,太纯朴了,想不到,真想不到。”阿健一直感叹,接着还告诉我,之前有一个女孩好象是有高山反应,我们的马夫熊杰强二话不说把她给背下去了。“天啊!这种烂路哪能背人走?”我也为之惊叹。

又走了1小时,暮色降临,只得用头灯探路。我不时的问小明还有多远?他告诉我就是传来水声的山谷。我的腿已经开始不听使唤,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移动。下到山谷,天已黑透,河水隆隆作响。除了头灯能照到的几米范围,什么也看不到,由于谷地路径并不明显加上疲劳,我失去了方向,小明见我毫无章法的瞎转马上来牵着我走。“怎么还没到?”我又重复老问题,“快了,就在前面。”我跟着小明机械地迈步,脚下如踩云端胡乱地伸腿,滑倒已习以为常。

远处传来口哨声,小明告诉我:“马夫来接咱们了,真的快到了。”晚上8点半终于爬进了色洼隆马牧场的木棚,我摊到在地动坦不得,只能歪着头看小明和马夫搬行李,准备晚饭,他们真是铁人。先到的马夫已经砍了柴,噼啪作响的篝火燃的正旺。不一会,小明将洗好的米和菜架上烧了。

1小时后温暖的火苗才让我缓过劲来,看了一下海拔表。今天总共爬升了2237米,下降了880米,徒步30余公里,走了11个小时。

“这是我自己走的吗?”我真不敢相信,以前爬一次梧桐山都累够戗,它才900多米啊,原来人的潜力真是深不可测的。晚饭我一点胃口也没有,草草吃了点就钻进在地板上的睡袋。[page_break]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起来活动一下手脚,真神了!一点也不酸痛,精神也很好,难道是人的应急反应!早餐是面条,由于在篝火上掌握不好火候成了一锅面糊,可我还是大吃一顿。收拾停当,走出木棚;习惯性先测一下高度,牧场是3150米,今天要翻越的色拉垭口是4000米多一点,应该比较好走吧。正在绑行李的小明说:“上色拉前要过蚂蝗区,小心点。”怕虫的女孩又不停地检查已经绑好的裤脚。

山谷里云蒸霞蔚,松杉高耸,空气湿润的好象空手一握就能挤出水分。通过昨天地狱式拉练今天的脚步轻快许多,不到3小时就经过色拉格丁牧场开始进入蚂蝗区。就这么艰苦的跋涉了近3小时走出了蚂蝗区,登上了此次徒步的最高点——4050米的色拉垭口。天气阴沉,飘着小雨,山峰都被乌云虏走,遥望藏区第一神山梅里雪山的希望破灭。垭口很冷,我们不敢逗留,开始下山由怒江州进入了迪庆州。雨水浸透了手套,手指冻得几乎没了知觉。下山的路不会比昨天好走,溶化的雪水不时漫过路面,十分湿滑。

不远处骑马的女孩大喊:“快过来,冰啊!”我赶紧一路小跑过去,谁知忙中出错,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块,人横着摔了个结结实实,腿已悬在空中,靠手扒住石头才没滑下山,其他人一拥而上将我拽了上去。厚实的手套和裤子都开了口子,腿上更是皮开肉青,大家急忙找出急救药品帮我包扎,真疼的好一阵才缓过劲来。拐着来刚才所说的地点,冰面足有篮球场大小,小明告诉我们那是去年的雪没化完留下的。大家欢叫着冲上去感觉它的光滑和质感。

小明神秘的说:“前面还有更厉害的呢。”一路下行,在溪流上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天然冰桥,我真叹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河水溶化了下部的冰层,冰面平缓地跨在两岸。马匹已经从中间较厚的冰层上面缓慢通过。阿健由于过于兴奋在冰面滑倒,虎金华又第一个冲过去扶他:“从这里掉下去可是危险啊,这里可有五六米高。”因为这个意外,马夫将我们一个个保护过桥。下到山脚,沿着河滩行走,难得有平地,大家脚下生风走的轻松愉快,下午5点半大部队就抵达杜洼扎楚牧场。[page_break]

第三天主要都是下坡,今天天气晴朗,我们穿行在碧罗雪山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厚厚的苔藓爬满支干,翠绿的松萝挂在树尖随风飘摇,不时能看见各种野果、蘑菇,甚至灵芝。我们忙着拍照,走走停停。中午抵达最后一个山坡,下面就能望见浑黄的澜沧江穿流于山间,终点茨中村也遥遥在望。大家都兴奋不已,真有点“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味道。海拔高度不断降低,天气变得炎热、干燥。

沿着坡度极大的碎石路下行,走得我汗如雨下。小明依旧点着烟跟在后面,还示范下坡不易滑到的走姿。连日的长途奔波,又不同程度受了伤,我们几个走的姿势都成了“铁拐李”。下午3点半全部人马胜利抵达终点——澜沧江边的茨中村,我们7人中有3人全程徒步完成。三天用了25.5小时总计爬升3473米,下降3314米,行程约80余公里。

小明他们四人在村口休息一会,准备立即返回,临行我们跟他结算费用,只见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叠成四方的纸块,小心地揭开早已写好的结算单,向导、马夫、马匹、食物一一列明。

2840块是他们4人、8匹马工作五天(包括返程2天)的报酬。钱交到他手,没点就说对了,经我们一再要求才不好意思地点算一下,又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放进上衣口袋。小明一声口哨,四散吃草的马儿又聚拢过来,我催促他们:“赶快上路吧,天黑前还要赶回昨晚的营地呢。”远处四个矫健的身影向我们挥挥手,很快就消失于密林之中。

天空纯净如洗,远处碧罗雪山层峦叠嶂,群峰逶迤。我想小明他们一定也和我们一样在赶路吧;正是他们的纯朴、坚韧、勇敢、乐天就象这纯净的碧罗雪山美景一样让我们回归了久违的心灵净土。

徽州茶人小传:罗愿


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人。乾道二年进士,宋代著名史志学家。罗愿是南宋议和派代表人物罗汝楫的儿子,他崇尚秦汉古雅风尚,为文髙雅精炼,精洁醇雅,风骨俱佳,朱熹评价他是有经有纬,骨实意丰。罗愿编著的《新安志》是现存徽州乃至安徽省唯一的一部宋代志书,历史价值很高。同样,志书中关于徽州茶叶的生产、品类、贸易以及税赋的记载;不仅是研究徽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徽茶文化的宝贵文献。

罗愿在《新安志货贿》中记载:茶则有胜金、嫩桑、仙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又有不及号者,是为片茶八种。其散茶号茗茶。这不仅介绍了徽州茶叶的种类,也印证了宋代《贡茶录》中:早春英华,来泉胜金诸名茶出自徽州的记载。而贡茶则是一种无偿征用或定额的实物税。

茶税自唐开始,至宋则改称茶课,是一种以实物或货币纳税的制度。而榷茶就是茶叶专卖,其真正实施是在宋代。当时的朝廷规定,茶农产茶不得私自出售,茶商也不得擅自买卖,所有茶叶交易都要经过山场务或榷货务(宋官署名)。而随着榷茶制度的不断变更,朝廷最终在宋太平兴国年间,于全国各地产茶区设立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六处榷货务和十三处山场务,负责对茶实行专卖。而徽州茶叶的榷茶办理,主要是在榷货务的真州(今江苏仪征)和无为军(今安徽巢县、庐江、无为)。罗愿在《新安志茶课》中则是详细列出了在榷货务真州、无为军卖茶场交易的情况,如真州务卖歙茶,有胜金、嫩桑、华英、运合、来泉、先春、仙芝以及不及号等茶类;而在无为军务卖先春、来泉、嫩桑等茶叶。从而使后人清楚的了解南宋时期徽茶产、购、运、销各个环节及茶课的具体管理方式及实施情况。其时,徽州茶区产茶的规模较唐代有所减少,但仍是产茶大区和贸易大区;然茶叶赋税却是种类繁多,数目很大。而罗愿所记载的徽州各种茶类、数量、价格以及商贩自卖茶叶折税等茶课事项,使后人对南宋时期茶农的沉重负担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也为研究南宋时期的徽茶贸易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罗愿还在《新安志卷三山阜》中记载:凤凰山在歙北十五里旧产茶,岁采制不过三、二斤,熙宁中丘寺丞名之曰甘白香。罗愿于南宋淳熙三年记载的这种甘白香茶,是当时的一种十分时髦的蒸青散茶,它也是今天依然时尚的黄山白茶。这不仅说明了宋代徽州茶类品种的丰富,也证明了黄山白茶问世的历史已有千年之久。罗愿在《尔雅翼》(卷十二)《茶》中,关于槚、荼、茶三字关系的解释,似乎是古代茶的一种广义概念。然在今天的《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对于茗茶的解释却是引用了罗愿的诠释。由此可见,罗愿给予茗茶的定义是得到了茶学专家认可的。

在饮茶之风盛行的宋代,罗愿在仕途奔波、繁忙之余,也为故乡留下了一首《茶岩》诗:岩下才经昨夜雨,风炉与鼎一时来。便将槐火煎岩溜,听作松风万壑回。这应该是宋代徽州茶道的真实写照

紫砂壶制作艺人罗航谈紫砂壶收藏:要重视实用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茶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茶的同时,对茶具的收藏不断升温。在常用的茶具中,紫砂壶作为首选日渐受到人们青睐。那么,收藏紫砂壶应注意哪些事项呢?近日,在许昌文峰路塔文化博物馆淘宝商城慈航斋陶艺馆里,记者与宜兴紫砂壶艺人罗航聊起了紫砂壶。

罗航出身紫砂壶世家,自小跟家人在宜兴市丁蜀镇学习制作紫砂壶。罗航说,现在收藏紫砂壶最大的误区是,人们忽略了它的实用功效。当然,这也和一些紫砂壶价格不菲有关。一把壶数万元,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讲确实不敢小视,拿着花了大价钱收藏的紫砂壶喝茶,一旦打碎就一文不值了。

在现场,前来购壶的资深收藏人士赵生先生对此有同样的感受。他说:“老祖宗创作紫砂壶的初衷不是为了放置不用,是为了品茗,如果束之高阁就违背了老祖宗的初衷。”

罗航说,不少收藏紫砂壶的投资者还有一个误区,缺少专业知识却热衷于收藏旧壶,很多赝品、假货就是针对这种人做出来的。现在老壶已经很难收藏到了,而且收藏紫砂壶没必要刻意追求老壶。如果想收藏,不如选一些年轻艺人的作品,价格不是太高,升值空间相对较大。

罗航提醒紫砂壶收藏爱好者,藏家还存在一个收藏误区就是过于追求全手工壶。全手工壶,就是使用工具而不是模具制作的,难度较大,时间和精力花费较多,尺寸大小可以随时调整,具有唯一性。半手工壶含有手工成分,通常是一部分使用模具,另一部分手工完成。手工壶难做,它对艺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现在通常是采用传统手法打出身筒后,为了使壶型标准,再借助模具成型。罗航认为,一把壶的价值不在于到底是否借用了工具,而在于这把壶的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型是否做得规整,比例是否协调,泥料是否好(紫砂泥是经矿石风化、锤炼制成的,紫砂矿有紫、黄、红、绿、黑几种自然色彩),做工是否精细。玩壶玩的是心情,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罗航说,他这几年在创作时以石瓢壶为主,而且一直注重紫砂壶的实用性,拿它来泡茶、养壶、把玩,感觉真的很好,沉浸在一种“人壶合一”的境界。正是基于这种原因,罗航成立了自己的陶艺馆,虽然看上去简陋一些,但重要的是他想把紫砂文化的传承做好。陶艺馆内,他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室。他将紫砂壶的制作工具从宜兴搬到了许昌,从打泥条、拍身筒到制作,可以现场观摩整个制作流程,吸引了一大批喜欢紫砂壶的朋友前来交流。

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刘先生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在这里看看壶、品品茶,体验一种慢节奏的生活,让人的心情非常愉悦,真是一种享受。罗航说,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多了解紫砂壶是怎么回事儿,让收藏爱好者避免走入误区,将紫砂壶文化传承好。

茶,非茶,茶也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宋代学士苏东坡曾说过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可谓一语中的,茶即是禅,禅亦为茶,佛教之修炼境界也可为喝茶之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是茶。

第一种境界是喝茶是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虽然茶起源于神农氏还只是一个传说,但却揭示了茶来源于普通百姓日常劳动的事实。可以断定,当初中国人将茶作为饮品,主要是由于茶能解渴甚至药用等本身之特性;茶最早也流行于民间,并由民间逐步流向王公贵族阶层。总之,茶为饮者之始,茶只是茶,并无后人所赋于的种种哲理与玄妙,这也算是喝茶最朴素的境界了。

今日人们口渴之际端杯即饮,漫长的商业谈判和政治商谈之中举杯随饮,无聊之际闲坐茶楼小饮打发时间,都算是喝茶之朴素境界,此时人们并不太在意如何冲泡和茶之味道。

第二种境界是喝茶不是茶。

茶流入王公贵族之后,喝茶被赋于了各种哲理和思想,人们喝的已经不再是茶。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茶道、茶艺、茶文化即是喝茶不是茶的典型表现。

就如茶道,人们认识不一,有最简单的以茶水待客之道之说,也有如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认为的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之谈,还有周作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之论。不管论述简单复杂,凡事一旦上升为道,就会被赋予一种超乎寻常的哲理与玄妙,一以言之,即是茶以载道。

因此,时空不同,所载之道也即不同了,譬如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道家强调天人和一;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敬、清、寂,要求人们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朝鲜茶道则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要求人们处事不偏不倚,不枉不正,都充分体现了喝茶不是茶的特点。

今日茶之流行于中国社会各界的最大原因应在于茶可载道,通俗的说是茶是可以任人强奸和意淫的。商人眼里喝茶是制造金钱,文人眼里喝茶是创作,政客眼里喝茶是谋权,僧人眼里喝茶是求禅,道家弟子则喝出重生、贵生、养生之念。

第三种境界是喝茶还是茶。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道破喝茶之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这与佛教之禅相似,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所谓茶道、茶艺、茶文化,透过浮华背后还是原本之茶也。只是此时之茶,已然与朴素境界之喝茶有本质之飞跃,就如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一样,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已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月明星朗,纵俗务繁杂,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解放被囚禁已久的行性。

一人品茗,一杯茶,一个世界,就这样静静地品,慢慢地尝,想着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生活,感恩的心思随着微笑浮上来,满口醇香。若是好友闲暇时坐在一起品茗,闲谈着身边大小事情,或好或坏,都在这一盏茶间,可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所谓能所双泯,物我两忘,回归自然,如是而已。

茶禅 茶心 茶史


茶禅:清真一味悟玄机

茶叶的清淡之性与禅林的疏朗之风有相近之处。茶与禅的关系至少可以从生理学上得到解释:修行人重视坐禅修定,长时间的打坐,使人昏沉疲倦,四肢麻木。为了调济精神、补充营养,又不致违犯戒条,茶水自然成为僧侣们最合适的饮料。

僧侣饮茶之风可上溯到东晋时期,《晋书艺术传》载,后赵昭德寺的道开禅师昼夜不卧,除日服数枚药丸外,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所谓茶苏,是一种用茶叶与果汁、香料配合制成的饮料,相当于如今的天然营养液。

禅茶之风到唐朝尤盛,陆羽《茶经》中记载的煎茶法即源于禅林中。而僧人之间交往酬答,也大抵清茶一杯,参玄论道。所谓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冰,可视为茶道的雏形。

饮茶在禅林中成为固定的制度,是宋代以后的事情。当时禅寺皆设有茶堂,并有茶头专管烧茶;寺中按时击茶鼓召集僧众饮茶。出家人最讲究慈悲与施舍,广结善缘,所以他们常以上等茶供佛,中等茶待客,而僧人自己却只饮些下等土茶。

但茶禅的主要功能在于养生。《神农本草经》认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惰、轻身明目;宋代学者钱易的《南部新书》记: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东都有一僧人年120岁,唐宣宗李忱甚感奇怪,问僧人服什么药而能长寿。其僧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宋代的日本僧人荣西从中国引进了禅寺的饮茶方法,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是饮茶养生学的第一部专著,另一位日僧珠光访华时,就学于克勤禅师,珠光学成回国,克勤禅师特意作书相赠,书曰:茶禅一味。

茶心:灵犀一点通万象

茶本是无情物,却因饮者的学养、操守与品位而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因物赋情,传情见色,便是茶道艺术的真谛。古代有一首《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即把自然界的普通植物升华出一种志存高远的哲学境界,实现了由实用到审美的精神嬗变。

如日本茶道鼻祖绍鸥说:放茶具的手,要有和爱人别离的心情,这种心情在茶道中称为残心、茶心,即品茶时一个简单的动作、表情也需具备深沉的思绪与情感,渐渐地生发出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味道,抵达一种形而上的境界,方算是懂茶的人。

茶道唯情,禅道唯心,这是根本的区别;所以相对于禅宗的戒、定、慧、缘而确立了茶道的和、敬、清、寂四大要旨,在出世的精神中融铸着高尚而通脱的世俗道德为人平和、处世恭敬、品质清洁、身心寂静。这种修身养性的境界与传统的儒、道、释的宗教价值观殊途同归。

以茶心观照世相,由茶情推及人情,是一种才情与智慧的表现。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李觏《送黄承伯》诗),洋溢着超拔的才情;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苏轼《汲江煎茶》诗),蕴藉着深邃的哲理。因此有人断言:酒是诗,而茶近乎哲学不置一词而心有灵犀,空杯在握却如揽兵戈风云。

《景德传灯录》载,僧侣问雪峰义存禅师:古人道,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甚么对?禅师答曰:吃茶去。又有僧问保福从展禅师:古人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么生?从展禅师干脆举起茶盏,以无言作答,此举灵犀一点,化通万象,是心灵深处的谐振,非常规可以理喻。试想:于风雨飘摇的午后,坐在古老的瓦屋纸窗下,升一盏红泥小炉,温茶在握,悠然自得地听着梧桐滴雨的天籁,这大概就是赵州茶熟人人醉,卧听空林木叶飞的那种美妙境界罢!

茶史:以茶会友达四海

一部茶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缩影。文道寓于茶道,茶风载以国风,自古及今概莫能外。我国茶史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茶风源于蜀地,起初作为药用,唐代开始人工栽培,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茶叶种植、品类、采制与饮用的专著《茶经》,后来又被译成多种文字远播异域,作者陆羽也被后世誉为茶圣。公元五世纪,茶叶开始传入国外,据考证,英语中Tea一词即来自福建话茶的变音;东非产茶大国肯尼亚的斯瓦希利语中的Chai(茶叶)一词则是广东话茶的变音。

茶文化在宗教发展史上也留下许多佳话。如唐代的日本高僧最澄、空海两位禅师访华留学,回国时带回了中国的茶种和茶具,在寺院栽植茶树;宋代日僧荣西从中国引进了禅寺的饮茶方法,并创作了《吃茶养生记》一书,可以视为日本茶道的经典。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中国茶素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而著称于世,产量高、品种多,目前我国已作为世界茶叶生产、出口大国而雄踞世界茶叶市场。

茶乡 茶事 茶情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乡 茶事 茶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远在广州的我,前不久收到故乡寄来的邮件,刚打开,芬芳四溢。信阳红——三个遒劲有力的字映入眼帘。捧读四叔的附信,一下子,思绪飞回了远方的故土茶乡。

我的家,在信阳毛尖的盛产地,从小,就浸润在浓郁的茶香茶韵茶文化里。特别是姥姥家住在茶山深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茶树。采茶时节,是人们最忙碌的日子,也是人们最欢乐的日子。住在远近四乡的亲戚们,都在忙着采茶、制茶,整个乡村空气里都飘溢着茶的清香。近些年,家乡的茶园面积越来越大,种茶大户越来越多,茶业经济越来越兴旺。采茶人手不够,便吸引来远方一些地方的姑娘、媳妇们,到这里施展她们的聪慧与敏捷。四叔家的小儿子,就是在采茶打工妹里,挑选了一位最俊俏的姑娘做媳妇。

我爱茶,因为我爱茶里的亲情和乡情,更爱植根于乡野民间里的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是一部厚重的人文历史。最难忘,当年在姥姥家上山采野果或是割柴草,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捧起姥姥准备好的茶罐,咕噜咕噜喝下一肚子沁香凉茶,那浓酽凉爽的茶水里,是遥远岁月里的记忆,让人回味无穷。如今,每当家乡的亲朋好友远道而来,便邀他们相聚于幽雅的茶艺馆里,临窗而座,把杯品茗。看茶艺姑娘纤手烹茶,听琴筝悠悠乐音流淌,让服务生续上一壶又一壶好水,冲泡清香甘纯的家乡毛尖,畅饮畅叙畅快之至。

姥姥早已逝去多年了,连同关于纯朴乡村的思念,永远萦绕在我记忆深处。时代在变,生活在变,茶乡也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四叔说,这几年,咱茶乡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漫山遍野的生态茶园成了城里人的生态乐园,吸引来周边省、市的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茶乡人根据城里人的饮茶口味和习惯,不断尝试开发茶叶新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大量的调查、论证和研发工作,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信阳红茶。那年春上,当时的省委书记来到茶乡考察,还高兴地给新品种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信阳红。四叔给我寄来的那包新茶就是信阳红,我急忙打开冲泡一杯,只见透明红亮的茶汤,热气缭绕,甜香扑鼻,让我陶醉在家乡的味道里。

茶乡、茶事、茶情,故乡的茶园啊,是我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关于本文《茶乡 茶事 茶情》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有暗语茶语茶礼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叶产量是世界最大的,而中国人习惯以茶会客,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礼仪文化,“以茶待客”是我们最高的待客之道。但是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不同的做法有着不同的暗语。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闽南语),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神奇妙茶虫茶的茶典茶俗


虫茶是云桂湘等地苗族的一种传统饮品,虫茶约米粒大小,黑褐色,一碗开水,撮入10余粒,初时,只见茶粒飘于水面,继而徐徐释放出一根根绵绵血丝盘旋在水中,犹如晨烟雾霭,袅袅娜娜,蜿蜒起伏,散落水中,然后如飞絮般缓缓地散落到杯底。虫茶汁水呈淡古铜色,甘醇爽口,香气清郁宜人,颇似高档绿茶。

虫茶是如何被发现的,已无从查考。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穷苦的山民吃不起茶叶,用化香树叶代替茶叶作饮料,后来不请自来的化香夜蛾在这位山民积贮的树叶上产卵繁殖,终日劳累的山民开始熬茶时并未注意到这些变化,连叶带虫全放入锅里,直到茶水沸腾、香气四溢时才引起了注意。这位山民通过细心的观察、思索和实践,终于发现了虫茶。还有一种说法,清代乾隆年间,湘西城步苗民因不满封建统治揭竿而起。朝廷派兵前来镇压,将苗民围赶入了深山。这样一来,苗民只能依靠采野菜摘茶叶等充饥。不料,这年野菜因干旱而枯死,茶叶全被山虫啃噬一光,剩下的只是遍地虫屎渣。饥不择食的苗民便将这种虫屎渣撮来冲水喝,发觉其味道不赖。于是日后就改弦易辙,干脆喝起了这种所谓的茶,并命名其为虫茶。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它,饮用了它。但说到底,这总是虫类排泄物,登不上大雅之堂,也许有人对它产生一种不舒服的心理,但如果品尝过它的清香和知道它的保健作用,你可能就会喜欢上它的。早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虫茶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饮料。据记载,虫茶具有清热、去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对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较好疗效,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清凉饮料。据说从清代乾隆年间起,虫茶就被视为珍品,每年定期向朝廷进贡。如今,虫茶已闻名海内外。

虫茶的制作过程很奇特。苗族人利用谷雨前后采集的当地野生苦茶叶,或是化香树、糯米藤、黄连木、野山楂、钩藤等野生植物的鲜嫩叶,稍加蒸煮去除涩味后,待晒至八成干,再堆放在木桶里,隔层均匀地浇上淘米水,再加盖并保持湿润。叶子逐渐自然发酵、腐熟,散发出扑鼻的清香气息。

生产虫茶的昆虫很多,而以化香夜蛾分布最广,这种化香夜蛾,在这种香味的引诱下蜂拥而来,并在此产卵。约过10多天后,一条条暗灰色的夜蛾幼虫便破卵而出,布满了叶面,一边蚕食着腐熟清香的叶子,一边排泄着金粒儿。这些小毛毛虫食量惊人,不消多长时间就会把木桶里的腐叶吃光。这时,主人便收集这些金粒儿,剔除残梗败叶,晒干过筛,就得到粒细圆、油光亮、色金黄的化香蛾金茶,即虫茶。更为讲究的是,经阳光暴晒后,还要在铁锅里经180℃高温炒上20分钟,再加上蜂蜜、茶叶,才成为优质的虫茶。

【价值】

虫茶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饮料,据记载,虫茶具有清热、祛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对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较好疗效,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清凉饮料。

据初步分析,虫茶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它含有近20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茶收贮经久,又能消痰顺气,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速溶饮料。经常饮用虫茶,能止渴提神、降压利尿、健脾养胃、帮助消化、顺气化痰、解毒消肿等。据科学分析,它除了具有一般茶叶所含的鞣质和各种维生素外,还含有昆虫激素和止血物质,人们常用它来治疗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和痔疮便血,久服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有一定作用。

虫茶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虫茶饮起来馥郁甘冽,醇香宜人。

【饮用】

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盖子。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用虫茶泡出的茶水清香宜人,沁人心肺,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