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 : 2019-11-12
普洱茶黑茶 黑茶普洱茶 黑茶和普洱茶

【www.cy316.com - 普洱茶黑茶】

对于喜爱普洱茶的茶虫来说,要成为资深茶虫,仅仅因为普洱茶是生熟的,就知道如何泡普洱茶是绝对不够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普洱茶的知识,你应该从普洱茶的历史开始,并贯穿始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今天,昆仑说茶始于普洱茶的历史。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知道普洱茶的兴衰。

在古代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据东晋昌渠的地方志《华阳国志》,云南茶叶的种植在商周时期传到了巴蜀。《茶经》中的“七海”说:“巫山产橙、南中茶”,都称巴蜀为茶的起源。

三国时期

清代道光《普洱府志》第12卷记载“旧传说武侯穿越六盘山,在友乐留锣,在邙治立钟,在邙传埋铁砖,在宜邦留刘海,在戈登埋马镫,在漫沙放麻袋。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山,曼芝有一棵比第五座山的茶树还大的茶树。据说这是吴侯的遗物,至今仍为蛮族所铭记。”蜀汉总理诸葛亮开发了西南地区,使云南茶叶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

到目前为止,云南仍有茶树是“武侯祠”的传说。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仍有“武侯祠”的传说。吴侯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公元225年,他率领军队向南到达缅甸北部的重要城镇拉简,从而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缅甸的商业路线。因为云南气候潮湿,蚊子多,军队里流行传染病。当地医生用野茶烧水给士兵喝,从而控制了疾病。

诸葛亮意识到了茶的作用。当他南征后回到蜀国时,他看到许多生病的士兵不能跟随他回到乡下,而是留在那里。所以诸葛亮做了两件事,对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是从当地部落首领那里购买茶籽,然后送回蜀国种植。二是让留守的士兵在当地种植茶叶,将来用茶叶作为商品与蜀国交换。

诸葛亮的两次行动不仅为残存的士兵找到了出路,而且促进了当地茶叶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当地基诺族也以诸葛亮为他们的茶祖,每年都举行祭祀活动。

唐朝

唐朝时,陆羽的《茶经》(公元780年)记载,“沏茶者,贾母南部也。一英尺、两英尺甚至几十英尺;在巴山峡谷和四川,有两个人拥抱在一起,切开清洗。它的树像瓜和芦苇,它的叶子像栀子花,它的花像白玫瑰,它的果实像棕榈,它的花梗像丁香,它的根像核桃。

茶叶是中国南方出产的优良木本植物。树的高度是一英尺、两英尺甚至几十英尺。在巴山峡谷和四川地区,有茶树,它们的树干足够两个人拥抱。只有砍掉树枝才能收获茶叶。茶树看起来像瓜和芦苇,叶子像栀子花,花像白玫瑰,种子像棕榈,花梗像丁香,根像核桃树。

唐朝时期,范楚的《舒曼》一书记载了许多关于云南的历史。在此期间,在《舒曼·云南实录·管理下的材料》(公元863年)中,茶从银盛市的群山中流出。分散收集,无采矿方法。蒙古舍曼喝姜、胡椒、肉桂和熟“唱片。银盛市,现为京东县,以群山为界,即哀牢山、五粮山及其剩余的两座山。它涵盖了今天的普洱茶,班纳,临沧,玉溪,红河和老挝,缅甸和越南的部分地区,这是公认的最早的普洱茶产地书面记录。

元明两代改名

元朝时,有一个叫“卜日卜”的地方,因为后来用汉字写成了“卜儿”(当时“儿”没有三分水)。“普洱”一词最早在这里被提及,并从那时起被写入史前。

普洱茶最早被记录为“普洱茶”。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将“普洱”改名为“普洱”,并在卡车上将其归军民宣传部管辖。此后,“普洱”改名为“普洱”。喝普洱茶在明代开始流行。当地明代编年史学家谢昭在他的《典略》一书中写道:“学者和普通人使用的茶都是普通的。”

明太祖朱元璋

明清时期

清朝是普洱茶的全盛时期。根据普洱县的记载,“普洱属于六大茶山...一周800英里,超过10万人进山泡茶。“这显示了当时的盛况。贵族和贵族仍然是高雅的人,喝普洱茶是大势所趋,“冬喝普洱茶,夏喝龙井茶”的习俗非常流行。当时,思茅和西双版纳是主要的原料产地,普洱和思茅则成为加工和配送中心之一。

明清时期,普洱茶(今宁洱县)是辐射六条古茶马道的中心。普洱茶销往中国大陆、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移到香港、澳门、东南亚甚至欧洲。茶已经成为连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的桥梁。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普洱政府正式成立。云南省每年都向朝廷进贡普洱茶。普洱茶因被指定为贡茶而闻名全国。

前普洱县

普洱府的建立最初是为了促进土壤的变化,加强清政府对滇西南边远地区的控制。此时,由于普洱府控制范围的扩大,六大茶山被指定为普洱府控制区。普洱出产的所有名茶都进入了朝廷,摆在皇帝和贵族的桌子上。除了亲自喝茶,皇帝还向英雄和外国使节赠送普洱茶。

茶马古道清明上河图普洱秋收(部分)

甘龙时期,普洱茶销往全国各地,并在全国闻名。它成为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根据《普洱县食品与商品记录》,“普洱茶在全国很有名,每包60公斤可收到6000至7000包茶叶(每包360000至420000公斤)。然而,有成千上万的茶叶制造商(指茶商和工匠)和茶叶消费者到处购买和运输。"

自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来,法国和英国相继在普洱建立了海关,增加了普洱茶向远方市场的出口,普洱茶马古道再次繁荣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

在新中国成立和1956年三大改革完成之前,部分普洱茶由于在普洱茶产区经营一些私制普洱茶而得以保存,被称为“一级茶”。

1951年12月,经中心私营企业局批准,“中茶品牌”(民间名称为“巴中茶”)商标成功注册,因为中茶商标中的茶字是工艺印章,而且因为印章的颜色不同,所以被称为红、黄、绿。这一时期生产的茶被称为“印刷茶”。

1972年,“中茶牌圆茶”停产,改为“云南七子饼茶”。巴中茶的商标仍然被使用。然而,由于红、黄、绿、蓝印刷颜色的不同,“蛋糕级茶”的时代开始了。

古人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穿得很得体。把过去看做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权力的兴衰。视人如镜,可以看到得失。

阅读历史可以从过去学习,了解过去可以从现在学习。喜欢普洱茶的人必须先看看普洱茶的历史背景,欣赏这条绵延的长河中的自然美景。

这篇文章与它的主人——工匠——分享:润土茶业

茶经网小编推荐

千两茶的历史发展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湖南茶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创制出了千两茶,即“花卷”茶。千两茶成品每支净重合老称1000两,故俗称“千两茶”。下面就来了解下千两茶的历史发展。

千两茶的历史发展千两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清道光元年(1821年)之前,陕西商人到湖南安化采购黑茶,为骡马运输方便,减少茶包体积,节约运输费用,将采购的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当时,这种踩压成包的黑茶叫“澧河茶”。后来,陕西茶商又对茶包作了改进,将重量100两散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三和公”茶号,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茶叶重量增加至1000两,采用大长竹篾篓将黑毛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千两茶”。

选用的安化优质散黑茶为原料;在外观上,将散茶筑成圆柱形,柱长五尺(1.665米),柱围1.7尺(0.56米);在外包装上,采用三层包装,茶质更优而卫生,又使外观更美;在加工工艺上,更注重踩压技术与功夫,将茶踩压得更紧密。

千两茶,又分为“祁州卷”与“绛州卷”。祁州卷为山西祁县、榆次等地的茶商经营,每卷(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卷重1100两,产量较少。千两茶,还分为本号和副号。本号茶卷以全白梗黑茶制成,每卷长五尺(1.665米),卷围1.7尺(0.56米);副号茶卷由茶白梗黑茶拼制,每卷长五尺,卷围长1.8尺(0.6米)。

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工艺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聘请刘家后人进厂带徒传艺,使少数工人掌握了千两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亦使白沙溪茶厂成为独家掌握千两茶加工工艺技术的厂家。据统计,白沙溪茶厂从1952~1958年共生产千两茶48550卷(支)。由于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白沙溪茶厂始创了以机械生产花卷茶砖取代千两茶,停止了千两茶的生产。1983年,白沙溪茶厂惟恐千两茶加工技术失传,决定将当年在厂加工生产千两茶的老技工聘请回厂传艺带徒,从初夏至深秋历时四个余月,共制作出千两茶300余支。这批千两茶后来以不同渠道和形式,一部分流入各阶层百姓家庭中消费和收藏;一部分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而一部分却流至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1997年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千两茶生产;随着保护知识产权思想认识的提高,为使千两茶这一民族品牌持续发展,1998年白沙溪茶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国家专利申请,获得批准,从而使白沙溪茶厂成为全国惟一合法生产千两茶的厂家。2004年后,随着陈香型茶在茶叶市场上的风行,促进了千两茶生产的发展。

2014年,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深入千两茶优质源产地“高马二溪”进行了深入挖掘,将其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拍摄保留下来,并在2014年7月1日晚10点首播。

千两茶产品特点

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中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

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

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高香。

性状: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其香有樟香、兰香、枣香之别,前者为上,后者为下,梯次以降。

黑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在历史上长期作为政府专控生活用品,专供我国边疆、高原、牧区销售。黑茶历史悠久,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下黑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黑茶的起源

“黑茶”二字,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甘肃通志》)。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发酵特征,实为黑茶无疑。

最早的湖南黑茶是汉代时由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渠江镇生产的渠江皇家薄片,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黑茶也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湖南黑茶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安化渠江黑茶薄片,渠江黑茶薄片呈形状不一的扁平薄片状,源于安化县渠江镇,黑茶薄片又称为黑茶宗祖薄片,民间相传为张良所造,俗称“张良薄片”。汉代时黑茶薄片成为皇家贡茶,称之为皇家薄片或渠江皇家薄片。

四川黑茶起源于四川省,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时茶马交易中早期。茶马交易的茶是从绿茶开始的。当时茶马交易茶的集散地为四川雅安和陕西的汉中,由雅安出发人措马驮抵达西藏至少有2~3个月的路程,当时由于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互变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了发酵,产生了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茶品,因此“黑茶是马背上形成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久之,人们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于是就产生了黑茶。黑茶在中国的云南、湖南、陕西、广西、四川、湖北泉城红、泉城绿等地有加工生产。黑茶类产品普遍能够长期保存,而且有越陈越香的品质。

藏茶是黑茶的鼻祖,也称南路边茶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经过32种古法制成,而且由于持续发酵的原因,所以极具收藏价值,她是古茶类中收藏值最高的茶种。四川省雅安市是藏茶的原产地,已有1300年历史。明代嘉靖年间,陕西泾阳商帮陆续来雅安投身边茶行业。他们的资金雄厚、经商有道,从明到清先后创办了10余家茶号,经营规模很快超过当地川帮,每年认“引”数额占雅安全部的三分之二。藏茶品之“红、浓、陈、醇”。“红”指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特殊工艺持久发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约700种香气化合物,无机物也相当丰富,包括磷、钾、镁、硒等不少于15种矿物质。

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雅安藏茶和滇桂黑茶。

黑茶的发展历史

一、1972~1974年出土的西汉:马王堆古墓里,一篓黑茶,使安化黑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为2300年前。

二、南北朝:约公元5世纪,茶马互市兴起。

三: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礼品中有安化黑茶。

四:五代十国时期毛文锡所著《茶谱》,有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就指安化黑茶。

五、唐代开始,安化黑茶成为历代朝廷贡茶。

六、洪武年间,安化黑茶遭朱元璋钦点为贡茶。

七、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安化黑茶引起三年边疆血战。

八、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安化黑茶成为官茶。

九、清朝年间,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中心,黑茶产量世界第一。

十、民国8年,安化县知事朱恩湛立下的黑茶章程10则。

十一、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安化黑茶产业,得到了全面的规范化发展,安化茶叶生产迅速恢复,并取得很大发展,县境内茶园星罗棋布,黑茶初制香遍各乡村角落。《当代青海简史》记载:到1951年底,西北地区100%的少数民族喝上了茯砖茶。西北各族人民满怀深情地称之为“**党茶”、“毛主席茶”。

黑茶是一种自然天成的饮品,今天它能走上大众的餐桌,既是一种偶然的不经意,当然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了解了黑茶的发生发展历史,对于我们怎样选料、加工、储存黑茶应该会有所启发。尊重历史,了解历史,才能还原黑茶的本源。

安化黑茶的历史与发展


安华黑茶2300多年的历史,历史发展为唐初被列为贡茶,宋朝设置专门官市,明朝清朝变成世界闻名,近代开始重新发扬光大。

安化黑茶的历史

1、唐代开始,安化黑茶成为历代朝廷贡茶

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资江边有“阳团茶”,“渠江薄片茶”,经江陵、襄阳,进长安。安化黑茶从唐朝开始成为历代朝廷贡茶。

2、宋朝,在安化设立博易场

宋代熊蕃在《宣和北苑贡录》中,列举的当时全国的几种贡茶中就有安化“芙蓉仙茶”。当时朝廷对安化的评价:唯茶甲诸州县。宋朝因而在安化设置了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博易场)。

3、明朝,安化黑茶遭钦点

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

4、清朝年间,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中心,黑茶产量世界第一

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后,茶业空前兴旺。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资江的两岸,有茶叶专业镇8个,茶号300多家,茶工十万。制茶季节,晋商,陕商,徽商,广州,汉口,兰州等客商齐聚安化,打造了500年“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茶业历史奇观。明清600年,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中心,黑茶产量世界第一。

5、民国八年,镌刻《黑茶章程》

清末民初,安化县黑茶销量稳居湖南首位,来自山西、内蒙古等地的客商长期住在唐家观、江南、黄沙坪及酉州等地收货。

由于需求量大,一些不法之徒趁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短斤少两,严重影响了茶商的利益,给安化黑茶带来了不良后果。为及时纠正这些不良现象,县知事朱恩湛奉民政司令于民国八年七月初一立下的黑茶章程10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是安化黑茶边销茶大发展时期。边销茶,又叫边茶,因用于供应边疆少数民族饮用而得名,属紧压茶,是茶叶的一种,因其种类形状像砖样,传统的重量一般分4市斤、2市斤、l市斤一块,俗称砖茶;因主要在边疆、高原、牧区销售,也是专供茶;由于该类茶叶的大宗品种主要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故于商业经营中称为“边销茶”。

安化黑茶人物

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彭先泽于1939年在安化江南坪筹建了中国第一个黑砖茶厂--湖南省黑砖茶厂"(湖南白沙溪茶厂前身)。致力黑茶砖的研制、理论探讨,先后出版了《茶叶概论》、《茶叶行政》、《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砖》等著作,主编《芙蓉月刊》、《湘茶》及《安化茶叶公司丛刊》,在湖南省的砖茶理论、技术、经营及人才培养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有"黑茶理论之父"的赞誉。

普洱茶属于什么茶 普洱茶的发展史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的种类繁多,茶叶的命名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家知道普洱茶属于什么茶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普洱茶的发展史和普洱茶属于什么茶。

普洱茶属于什么茶

普洱茶因为产于我国云南普洱而得名为普洱茶,那普洱茶属于什么茶呢?普洱茶属于黑茶,制作所采用的原料是普洱当地特有的大叶种毛茶品种来加工制作而成的。普洱茶在加工时由于加工工艺之间存在差别,使制成的茶叶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压制形状方面,由于形状的茶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沱茶、砖茶、金瓜贡茶、千两茶、散茶、饼茶、柱茶、小金沱、香菇紧茶等十种。按有无经过发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两种。

普洱茶的发展史

唐代之前

在商朝时期,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先祖就已经开始有制作茶叶的历史了,周朝时期他们还将茶叶进献给周武王,不过那时的茶叶还不叫普洱茶。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征讨孟获的过程中,军队深入密林之中,很多士兵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当地居民告诉诸葛亮喝普洱茶可以治愈,后来诸葛亮就让大军都喝茶,士兵的病情好了很多,后来成功降服了孟获。

唐代至清代时期

到了唐代,茶马贸易发展起来,普洱茶从普洱地区通过茶马古道传向内陆地区与世界的许多角落,促进了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宋朝时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过到了明朝后期普洱茶才真正的命名为普洱茶。清朝末期由于战争等原因,加之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茶叶的发展,普洱茶产量下降。

清朝之后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缘故,云南茶叶产量急剧下降,普洱茶也随之降到了低谷。解放后,普洱茶的产量慢慢回升,到现在,普洱茶的发展迈进了新的篇章,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

以上就是关于普洱茶属于什么茶和普洱茶的发展史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喜欢,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关注。

湖北老青茶发展历史


老青茶属黑茶类,别称青砖茶,又称川字茶,主要产于湖北省内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市、县,所以又称“湖北老青茶”,在湖南省的临湘县也有老青茶的种植和生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老青茶的发展历史。

湖北老青茶发展历史

乾隆之年(1736)茶商雷中万开办“羊楼洞茶庄”,茶庄设于庙场,始制茶砖。《中万公传》有“砖茶之源,万年洞庄”之说,《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等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匾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老茶即老青茶。以老青茶为原料蒸压而成青砖茶,主产始于湖北羊楼洞,又名“洞砖”,而青砖茶面印有“川”字商标,也称“川字茶”。湖北生产“青砖”的历史悠久,久负盛名,18世纪就在欧洲培养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源头就是湖北的港口城市汉口,经我国北方至蒙古高原再至西伯里亚腹地的驼道,然后延伸至整个欧洲(后被水运和铁路取代),19世纪下半叶经中国茶叶的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汉口输出占国内茶叶出口的60%,而且以湖北产老青茶砖比例最大。

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约10年后,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试制砖茶,其后俄国商人亦在汉口设庄压制。压制工具先是木夹,后改用牛皮夹,进而改用机器压,压成砖形茶,以每箱砖片数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不同规格。“二七”、“三九”青砖销往西北各地,以包头市为集散地,统称“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茶销往内蒙,并出口蒙古、苏联等地,以张家口为集散地,称“东口茶”。近40年来,为统一商品规格,只生产“三七”青砖茶。

1910—1915年为青砖茶历史上的盛期,包括湖南、江西流入的一部分原料所制砖茶在内,最高年产量达48万箱(每箱54公斤),后因战祸叠起,销路阻隔,产量锐减。

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大力扶植边销茶生产,使老青茶生产恢复了生机,1977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1978—1982年由于边销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年产量下降至5000吨以下,1983年年产量又恢复到7000吨,近年年产量维持在5000吨以上。

老青茶的制造分面茶和里茶两种,面茶较精细,里茶较粗放。面茶是鲜叶经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而制成。里茶是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晒干而制成。老青茶一般分成洒面、二面、里茶三个等级。

六安篮茶的发展历史


六安篮茶属于黑茶,为历史名茶,“六安品亦精,入药最效”。六安篮茶,始于明代1630年前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六安篮茶的发展历史。

六安篮茶的发展历史

1、明代

明代闻龙《茶笺》:六安品亦精,入药最效。

六安篮茶,始于明代1630年前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属于传统工艺名茶,内销两广及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颇负盛名,因其具有药用价值,在当地被誉为“圣茶”。

2、清代

六安篮茶从明代发端,至清光绪以前,盛极一时,早已名扬天下,得到海内外品茗者的追捧。最享盛名的要属“孙义顺”六安篮茶。具记载“安徽孙义顺茶厂向在六安采摘雨前上上嫰芽,加工拣选不惜资本…”

3、民国

具史料记载,民国21年就有“六安篮茶”茶号47家,民国22年“六安篮茶”产量已达2000担,在三十年代的电影中仍可看到广东的名门世家开竹篓泡六安篮茶的景象,可见六安篮茶之贵重,极受高端人群的喜爱。

4、历史记载

20世纪初期,岭南和东南亚一带瘟疫流行,一位姓戴的名医开三钱六安篮茶作药引,效果奇好,治好了不少病人。六安篮茶可以治病的消息,从此不胫而走,名声鹤起。因为其稀少珍贵,在岭南和东南亚一带,不仅是一种上乘饮料,而且被视为良药,尊为“圣茶”。

六安篮茶的品质特征

1、六安篮茶的以陈为贵

六安篮茶的好处就妙在一个“陈”字,它陈而不霉,陈而不烂,越陈茶味越醇正。陈年六安篮茶油光十足,紧结不松散,黑亮香醇陈味足,入口丝滑柔顺,醇香浓郁,爽口回甘。

六安篮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制作过程中后发酵形成的,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更为理想。市场上陈年六安篮茶出口至东南亚等地,非常受欢迎。

2、六安篮茶的茶性温和

六安篮茶茶性温和,尤其是陈年六安篮茶,火气已褪尽,茶性更温和,味醇生津,能够祛湿解暑。广东、南洋一带多湿热天气,人们饮用新茶,容易上火,故喜饮此茶,却有科学依据。

3、六安篮茶的药用价值

六安篮茶不仅可消暑生津解渴,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和预防作用。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即六安篮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六安篮茶”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杀菌,解渴生津,消瘴避邪之功效,食之益寿而提神。

4、六安篮茶的收藏价值

质量上乘的六安篮茶值得珍藏,其香味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据说以往香港的茶楼供给客人的往往是普洱,自家饮用的却是六安篮茶。在东南亚地区,六安篮茶更是名声显赫,有条件的人家,几乎都备有六安篮茶,且越陈越受欢迎,越陈收藏价值越高。

四川边茶的发展历史


四川边茶是黑茶,产于四川省,因销路不同,分为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其历史来由悠久,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川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四川边茶的发展历史。

四川边茶的发展历史

茶叶是边疆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对国内少数民族的统治,都把茶叶作为重要统治工具。四川边茶生产历史悠久,宋代以来历朝官府推行“茶马法”,明代(公元1371至1541年)就在四川雅安、天全等地设立管理茶马交换的“茶马司”,后改为“批验茶引站”。清朝乾隆时代,规定雅安,天全、荣经等地所产边茶专销康藏,称“南路边茶”;灌县、崇庆、大邑等地所产边茶专销川西北松潘、理县等地,称“西路边茶”。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茶叶实行“保证边销”的方针,大力扶持边茶生产,使四川边茶迅速恢复和发展,产量超过历史水平,品质不断改进,并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正向连续自动化前进。南路边茶产品有康砖、金尖两品种,年产量15万一20万担,主销西藏、青海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路边茶产品为茯砖和方包两种,产量近5万但,主销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及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

四川边茶自然地理

1、产地分布

南路边茶:过去以雅安、乐山为主要产区,现扩大到全省,集中在雅安、宜宾、重庆、江津、万县、达县等地的国营茶厂压造。

西路边茶:产于四川的邛崃、灌县、平武、崇庆、大邑、北川等地。

2、生长环境

雅安地区南路边茶产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800~2200毫米,空气相对温度77~83%,年日照长达791~1060小时,年平均温度14.1~16.2℃;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580~1800米的丘陵和山区,为黄壤、红紫土及山地棕壤上,呈酸性或微酸性,自然生态循环形成的有机质、矿物质丰富,极为适宜茶树生长。

四川边茶主要品种

1、南路边茶

南路边茶是四川生产的、专销藏族地区的一种紧压茶,过去分为毛尖、芽细、康砖、金玉、金仓六个花色,现简化为康砖、金尖两个花色。南路边茶是四川边茶的大宗产品,以较粗老的鲜枝叶所制的毛茶压造而成。南路边茶鲜叶粗老并包含部分茶梗,须经过较复杂的制造过程才能使有效化学成分铰充分的转化,便于熬煮和饮用。

依鲜叶加工方法不同,可把毛茶分为两种:鲜叶采割下来,杀青后未经蒸揉而直接干燥的,称“毛庄茶”(亦叫“金玉茶”);鲜叶采割下来,杀青后还要经过较复杂的蒸揉及渥堆做色过程后,始行干燥的,称“做庄茶”。由于“毛庄茶”制法简单,品质较差,在蒸压前均要进行加工以利物质转化,茶区推广“做庄茶”而逐步淘汰“毛庄茶”。

2、西路边茶

西路边茶简称西边茶,系四川灌县、北川一带生产的边销茶,用蔑包包装,分为茯砖和方包茶。灌县所产的为长方形包,称方包茶;北川所产的为圆形包,称圆包茶。现圆包茶已停产,改按方包茶规格加工。方包茶是以筑压在方形篾包中而得名的一种较粗老的蒸压茶,每包重35公斤。

西边茶原料比南边茶更为粗老,以采割1-2年生枝条为原料,是一种最粗老的茶叶。产区大都实行粗细兼采制度,一般在春茶采摘一次细茶之后,再采割边茶。有的一年刈割一次边茶,称为“单季刀”,边茶产量高,质量也好,但细茶产量较低。有的两年采割一次边茶.称为“双季刀”,有利于粗细茶兼收,但边茶质量较低。

有的隔几年采割一次边茶,称为“多季刀”,茶枝粗老,质量差,不能适应产销要求,杀青后晒干即可。西路边茶毛茶色泽枯黄,是压制“茯砖”和“方包茶”的原料。

葛滕茶山的历史与发展


戈登茶山(Goden Tea Mountain)是六大著名古茶山之一,也是历史上因战争等原因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的古茶山之一。据《普洱县志》记载,“当它被用来治疗爬山时,有一棵茶王树,它比所有其他茶树都高。当当地人经常喝茶时,他们首先在这里提供葡萄酒和礼物”。茶树已经死了很久了,但是在爬山的历史上,每年有多达500担茶叶。

加登和其他茶山的衰落受到杜文秀起义对普洱的入侵、曹氏家族对五座茶山统治的终结、友乐起义对宜邦的入侵以及1956年茶叶系统买卖后交通的缺乏的影响。普洱茶再度繁荣时,人们回到山里,清除灌木。散落的古树茶仍然分布在许多山林中,见证了当年的繁荣。在普洱茶繁荣的时代。许多四川人搬到了葛滕和芒芝的茶区。他们的后代仍然说一种不同于当地方言和四川方言的方言。那些年他们带回的小叶子茶籽种下的茶叶继续在山里生长。

葛登茶区位于芒芝茶区和宜邦茶区之间。历史上的葛登茶区和邙治茶区交织在一起。现在,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化,划分它们变得更加困难。目前,葛登和芒芝茶区主要分布在勐腊县向明乡幸福村所辖区域。安乐村委会共有14个自然村322户,包括安乐、杨林、洪图坡、满亚、董家寨、石亮子、新发、建本、新九坊、柏华林、牛根塘一队和牛根塘二队。现有葛登古茶主要分布在蚌埠、新发和芒芝古茶中,主要分布在幼苗林中。

快乐村委会位于杨林村前的一座山脊上。它以前叫做牛肝汤。

目前,戈登茶区的古树茶大多在吸血鬼村。茶园附近的原始寨子已经被移动了大约一公里。由于茶树已经在茂密的森林中浸泡多年,生长缓慢,现在已经被清除了。几百年来,它的高度一点也不像茶树。茶树长得像树,树高2米以上,干径10厘米以上,大小树叶混合。

这个村庄位于北纬22° 05′,东经101° 11′,海拔1311米。土壤主要是红壤。

戈登茶的特点是:黑亮但不够紧,属于泡泡系列,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色,山野浓郁,杯底芳香,苦味不明显,苦味涩,苦味甜,涩味短,甜味好,汤饱满光滑。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的历史发展》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