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温度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生态茶叶 茶叶保存温度 冷库放茶叶的温度

【www.cy316.com - 生态茶叶】

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早生品种约8℃,中生品种10℃左右;10℃~35℃茶树都能正常生长,但18℃~25℃是茶树的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期,茶芽生长旺盛,品质也好。茶树体内的物质代谢是受各种酶所控制的,同一个茶树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它的物质代谢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在1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茶树体内糖类的合成、运输和转化速度加快,由糖转化而形成茶多酚的代谢加速,因此在气温高的夏、秋季合成的茶多酚比气温低的春季多得多,酚氨比大,适制红茶;与此相反,在春季气温较低时,有利于氨基酸的运输和积累,酚氨比值小,适制绿茶。气温过高,不少氨基酸还会加速分解,因此夏茶期间氨基酸的含量明显下降。所以春茶和夏茶品质上的明显差别,主要是气温不同引起茶树体内物质代谢上的变化而形成的。当温度超过35℃时,茶树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内含物的分解和转化不论是红茶还是绿茶品质都比较差。夏茶季节,由于气温升高,还有利于花青茶的形成,无论对红茶、绿茶都是不利的。我国广东、云南、海南等地许多热带茶园,常种植遮荫树或进行喷灌来降温,这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有效措施。温度过高与日照往往联系在一起,日照量大,太阳辐射量大,往往也是高温季节,在这种条件下,氮素代谢不能顺利进行,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就会明显下降。

cy316.com扩展阅读

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水分


水是一切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吸收、物质的形成与转化等等都离不开水。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吸收来的水分虽然一部分供给光合作用,一部分积蓄在茶树体内,但大部分是从叶片的气孔蒸腾而散失。茶树蒸腾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可以调节体温,另一方面还有利于茶树根系吸收更多的养分。茶园在一年里大约消耗水分1300毫米。其中4~9月份耗水较多,约为900毫米;而每天耗水量在1~6毫米之间不等。

茶园供水不良的情况下,茶树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表现为生长迟缓、停顿甚至枯焦死亡。同时,茶树体内的物质代谢趋向水解,单糖和双糖增加,淀粉含量减少,蛋白质、茶多酚的生物合成受阻,含量急剧下降。试验分析,干旱条件下,茶树由于干旱缺水,新梢中的含水量不到70%时,随着叶片枯焦程度加重,含水量急剧下降。由于水分含量的减少,物质代谢异常,叶绿素含量显着下降。因此,光合作用受阻,物质合成代谢受到影响。从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上看,随着叶片枯焦程度加重,其合成速度和积累量明显下降。由此可知,茶树缺水,不仅产量降低,而且品质也将大大下降。因此,干旱期间灌溉是茶园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光照


光照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主要是光照强度和光贡。

(一)光照强度

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部森林地带,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适应于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长,所以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原始型大叶品种对光照强度要求较低;相反,中小叶品种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于森林条件,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南方一些茶区,常利用遮荫(如云南的胶、茶间作等)来提高茶叶产量和改进品质。据试验,适当遮荫(当荫蔽度达30%~40%时),不但有利于茶叶干物质的积累、提高茶叶产量,而且还对茶树本身物质代谢产生影响。遮光后,碳代谢明显受抑制,糖类、多酚类物质的含量有所下降;而氮代谢明显增强,全氮、咖啡碱、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因此,遮光处理后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试验还表明,过弱或过强的光照对茶叶中氨基酸的合成和积累都不利,当日照量为12552~16736千焦/米2时,茶树新梢中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茶多酚的含量有所下降。总的来说,这样的光照对绿茶品质有利。如日本的玉露茶生产,都是在遮荫的条件下进行的。遮光条件下还可减少粗纤维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二)光质

光质对茶叶品质也是有关系的。利用不同颜色覆盖物进行茶树遮荫试验表明,用黄色遮阳网覆盖,去除自然光中的蓝紫光后,茶芽生长旺盛,持嫩性增强,茶叶中叶绿素、氨基酸和水分含量明显提高,而茶多酚反而有所下降。这对改进绿茶的色泽和滋味都有利。在夏茶高温季节,采用覆盖黄色遮阳网这种措施,消除部分蓝紫光可明显提高绿茶品质。同样在云雾多的山区,也由于云雾对光的折射,减少了蓝紫光的照射,使绿茶的品质提高。

优越的生态环境与岩茶品质的关系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岩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武夷山为福建省第一名山,位于东经117。51~117。57,北纬27。29~27。49之间,境内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奇岩,峰岩交错,怪石嶙峋,翠岗起伏,森林密布,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于山中,形成了特殊的微域性生态环境。茶园分布在山凹岩壑里,四周林木葱葱,花草蔓生,茶树生长条件十分优越,采制岩茶自然品质优异。

1.温度:武夷山年均温度17.9℃,绝对,最高温度34.5~C(7月),绝对最低温度1~2℃(1月),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分明,冬短夏长,日夜温差大,极有利于新梢中内含物的积累和转化。

2.雨量:武夷山境内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I800---2200IllIll,降雨季节集中于3~6月,呈现春潮,夏湿秋千、冬润的特点。在茶季降雨量一般都高于100mm,适宜茶树生长。全年雾露较多,空气相对湿度大,均在8O%以上。又因终年岩泉点滴不绝,茶园土壤湿润,茶树新梢持嫩性较强,不易粗老,有利成茶品质提高。

3.光照:武夷山大部分茶园建立在削壁,陡坡或两岩类谷之间.四周密林环抱,阳光穿透密林、岩石间筛射到茶蓬面上,加上深山.雾气笼罩,光照通过水汽层,直射光减少,漫射光增多,光照时间比平地短,并有许多茶园终年无直射光照,因此,对茶树物质代谢产生深刻影响,导致茶叶中各种内含物,尤其是芳香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与其它产区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形成岩茶独特的品质风格。

4.土壤:茶园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4.5---6,为砾质砂壤或壤土,因长期客土,土层较深厚,含较多的腐殖质和多种矿物元素,质地疏松肥沃,透水透气、结构良好。因此,茶树生长健壮,成茶品质好。:武夷岩茶向有正岩、半岩、洲岩之分,其实质是土质差异,

正岩竹窠茶园速效磷、钾高而氮低,洲地赤石正相反,半岩企山茶园介于两者之间。三地茶园的水仙品种不仅长势、产量不同,制出的成茶品质风格差异更大。岩水仙香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水仙香平正、味醇和,有砂糖味,岩韵欠显,洲水仙香较低沉、味醇欠厚,略带涩,无岩韵。这充分说明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形成岩茶优异品质的重要因素,正如唐朝徐夤的评价“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生态环境与茶叶滋味有何关系?影响联系


影响茶叶滋味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之前思思与茶友们分享的茶树品种之外(主要是从树型、叶型、叶色、发芽迟早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详情见于《影响茶叶滋味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一文),生态环境也与其滋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茶友们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便是最好的依据。生态环境对茶叶滋味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茶园纬度与海拔高度、季节、茶园土壤性状。

1、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滋味的影响

茶树生长随纬度而变化,一般纬度低的地方,气温高,雨量充沛,日照强度大。我国的南方茶区就具备此气候特点,生长在此环境下的茶树,叶片较大,叶组织结构疏松,多酚类含量高,酶活性强,做红茶品质好,滋味浓强,而做绿茶滋味苦涩,反之,纬度高的地方,气温低,雨量减少,日照增长,我国北方茶区有此气候特点,生长在此环境下的茶树,叶片较小,叶组织紧密,多酚类含量低,酶活性减弱,叶绿素、蛋白质等的含量增高,做绿茶滋味品质好,而红茶滋味淡泊。

不同海拔高度的影响,主要也是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高山茶园,一般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湿度较大,且土壤肥沃,茶树生长在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有利于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氨基酸)的合成和积累,而茶多酚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这种鲜叶制绿茶滋味醇厚,耐冲泡。

2、季节对滋味的影响

茶树在不同季节的鲜叶其内含成分含量的差异很大,制茶后滋味品质也明显不同。一般春茶滋味醇厚、鲜爽,尤其是早期春茶的滋味特别醇厚、鲜爽。因为春季气候温和,水分适宜,光合作用强度较低,茶树生长正常,氨基酸、果胶物质含量多,多酚类含量少,特别是春茶初期各种成分的含量丰富而又协调,所以春茶初期的茶味特别醇厚、鲜爽。

夏季生长季节,气温较高,日光较强,多酚类及其组分中酯型儿茶素(儿茶素的一种,具有较强的苦涩味和收敛性)的含量高,氨基酸、果胶物质含量较低,使酚/氨比值增大,夏季做绿茶,滋味苦涩,品质差,而制红茶滋味浓厚,品质好。

3、茶园土壤性状对滋味的影响

土壤性状对茶叶滋味的影响主要在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土壤物理性状好,则茶树根深叶茂,根系生长发育好,根系吸收营养物质多,茶叶品质也就好。根据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测定结果,硅质黄壤表层土物理性状好,土壤疏松、透气、透水性能良好,有利于根系及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加速了茶园土壤营养元素富集、贮存和转化利用,进而保证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提高茶叶滋味,如贵州名茶都匀毛尖就产于该土壤。

与硅质黄壤相反的黏质黄壤,表层土物理性状较差,土壤板结紧密,透气、透水性能差,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从而抑制了茶园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减缓了生物小循环,减少了茶园土壤营养富集、贮存和转化利用,造成营养元素流失、损失,从而降低茶叶滋味品质。

关于生态环境和茶叶滋味的问题分享到此,后期思思还将会继续和大家分享其他影响因素,更多详情可添加思思

车云山毛尖的生态环境


车云山位于湖北与河南两省交界的桐柏山区,境内群峰挺拔,山势巍峨,苍山青翠,巨石嶙峋。车云山毛尖就产自这里,并且所产的毛尖品质优异,内质香气清高,具有浓厚的熟板栗香;滋味醇厚,甜凉爽口。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车云山毛尖的生态环境。

车云山毛尖的生态环境

车云山位于湖北与河南两省交界的桐柏山区,境内群峰挺拔,山势巍峨,苍山青翠,巨石嶙峋。特别是千佛塔、百庙、马鬃岭、右耳岩、鹰嘴石、太峨山、刺鼻尖以及双寨等八大风景区把车云山点缀得更为奇丽。这里处处林木蓊郁,清泉长流,每逢遇雨,群山若隐若现;雨后乍晴,团团白云,翻滚于群峰之间,其状如万马奔驰,又似车轮滚滚,车云山因此而得名。所产毛尖,外形紧细圆直,锋毫显露;内质香气清高,具有浓厚的熟板栗香;滋味醇厚,甜凉爽口;汤色嫩黄,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柔软。

1、气温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光照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3、土壤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车云山毛尖的历史

车云山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从六安引种栽培,经茶农精工细制,创造出外形紧细圆直,锋豪显露;内质香高味醇,甜凉生津,色泽嫩绿,汤清叶绿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赛展。

这里产茶历史悠久,远在清代以前即已产茶,到了清代光绪年间,茶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当时有个茶商,从安徽请来制茶师傅,仿制安徽的黄大茶、瓜片茶等;本世纪20年代,当地茶农在吸收黄大茶、瓜片茶等制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创造了一套毛尖茶加工技术,开始了独具一格的车云山毛尖茶的生产。现在,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老河口市等地,都是车云山毛尖销售的主要市场。

本次内容就介绍到这里。车云山毛尖是功效不错的保健茶饮,常饮此茶,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解油腻、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对高压,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解放后,此茶已作为全国名茶之一,载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茶》。

涌溪火青茶叶产地生态环境介绍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其中丰坑的团结岩、阴上岩、岩脚下;盘坑的鸡爪坞、兰花坑、饭井石;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的茶叶自然品质为上。

涌溪全境群山环抱,茶园海拔多在500m左右,也有在800m以上。涌溪火青中的珍品“云雾早”产地小盘坑24道弯海拔1024m。“高山出好茶”。因其海拔高,日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茶树积累物质多,晚间呼吸作用弱,消耗物质少,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又由于山高树荫密集,日照短,漫射光成为主要光线。在这种条件下,茶树叶绿索多,含氮物质、儿茶素、芳香物质丰富。

涌溪是一林茶并举的纯山区,山体高大林密。据《泾县茶叶区划》资料,涌溪茶区成土母岩为黄绿色、暗绿色砂岩、页岩和花岗闪长岩。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土层深厚,疏松,结构良好,富含腐殖质,土壤肥沃。pH值5.5左右,十分宜茶。由于土壤物理状况好,含有机质丰富,全氮和可给态磷含量较高,茶树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使茶树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顺利地进行,有利茶树生长发育,茶叶芽头肥壮,持嫩性强,内含自然物质丰富。

涌溪属泾县东部低山丘陵茶区,年降水量1500mm左右,并且大于100mm的有8个月。相对湿度81,最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这水湿条件的适宜情况下,酶的作用趋向合成方向,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从而促进氨基酸、咖啡碱、蛋白质的积累。纤维素不易形成,茶叶细胞的原生质更好地保持亲水的幼嫩状态,茶叶芽肥壮,持嫩性强,叶片柔软。

涌溪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风力小,一年四季温度调匀,茶树生长平稳。温和的气候,造成涌溪春来早,每年进入三月,气温回升很快,当月上中旬,茶芽就开始萌动,清明左右就要开园采制新茶,开园早,茶叶嫩度好,内含物质丰富。茶叶品质与嫩度有直接关系,嫩度愈好,品质愈高。同时采摘期长,增加采摘轮次,提高茶叶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化佛茶的生态环境


化佛茶产于云南牟定县的庆丰茶场,该场海拔高1968米,与闻名的化佛山毗邻,山下有全县最大的庆丰水库,形成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化佛茶选取优良的双江勐库良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开展到一芽二叶半开展。通常,炒制一公斤干茶需近2万个芽头。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化佛茶的生态环境。

化佛茶的生态环境

牟定县西起东经110。43’87”,东止东经111。58’5l”;南起北纬27。58’54”;北止北纬28。36’37”;东西长123.764公里,南北宽73.461公里,土地总面积4990.254平方公里,山地占81.9%。境内群峰叠翠,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溪河网布,是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宜茶之地。

南北多以高山与邻县分界,资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北属雪峰山系,南属衡山山系,总的地势走向是南北两边高耸,逐步向资江递降.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7座,干流长2公里以上的溪河296条,主干河资江,境内总流程120.85公里,该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8%。

牟定县地处中亚热带北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2℃,年降雨量1682毫米,相对湿度3-7月为81%。年日照时数1376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97.16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74天,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迟秋来早,春长冬更长。特别是地形复杂,海拔比差大,最高九龙池海拔l622米,最低善溪口海拔57米,气候呈立体分布,有许多适于发展茶叶生产的气候带。

县内土壤,以板贝岩风化发育的土地面积最高,成土母质只要有5种,板页岩占71%,砂岩占20%,石灰岩占6%,花岗岩占2%,还有少量的溪河冲积物。

还发现岩中岩的冰石岩,为国内罕见。土壤多为红壤、黄壤、黄棕壤。上层深厚、据土壤普查测定,早土耕作层l5-20厘米的占43.7%,20厘米以上的占52.3%,含氮中等到丰富的占72%,含磷中等到丰富的占33.4%,含钾中等到丰富的占87.6%,有机质含量1%以上的占有98.9%,pH5.5-7.1之间。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绝大部分适宜栽植茶树,加之双江勐库是全省的主要林、茶产区,植被覆盖率达58.6%,冬暖夏凉,更适宜于茶树生长。

化佛茶制作工艺

1、杀青

在锅径80厘米光洁的铁锅内进行。当锅温160-180℃时,投入摊青叶2-2.5公斤,掌握锅温先高后低,以抖为主,抖闷结合,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当芽叶叶质柔软,略有粘手感,青气消失,起锅迅速降低叶温,以防叶色在湿热条件下闷黄,或产生红梗红叶。杀青历时6-8分钟。

2、揉捻

采用50型揉捻机进行。分初揉和复揉两个过程。初揉历时25分钟,复揉历28分钟,加压程度为空压和轻压,促使芽叶成条和锋苗完整。

3、理条

采用人工推揉方法进行。通过理条,达到理直茶条,揉紧条索的目的,历时2-3分钟。

4、干燥

用烘干机进行,目的是失水、定形和提香。干燥分毛火和足火两个过程,毛火进风温度120-130℃,烘时10分钟左右,当芽叶有刺手感,干度约七、八成时,下烘摊凉。

5、足火

进风温度100-110℃,烘时10-13分钟,烘至足干下机摊凉,装袋保管。

6、筛选拣剔

用七号筛割去粗大芽叶,用十号筛除去碎末,经割头去末后的茶叶通过风选,再行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芽叶和杂物。

7、补火

是装箱前必须的工序,通过补火达到足干目的,防止劣变,便于贮藏。补火在烘干机内进行,进风温度70-80℃,烘时8-10分钟,下机摊凉,过秤装箱。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牟定县境内,茶树分布繁多,自然生长茂盛,并且在9世纪时,化佛茶叶已有相当的产量,能够成批外销,而且品质很好,其开始生产的时期自然更早。过去云南省制定茶标准样必选之地,在省内和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周打铁茶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气温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光照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土壤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官庄毛尖的生态环境


官庄毛尖是一种绿茶,盛于唐代。清乾隆年间官庄介亭毛尖曾为贡品。主产于湖南沅陵官庄的介亭、黄金坪一带。茶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等,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因此出产的官庄毛尖品质优良。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官庄毛尖的生态环境。

官庄毛尖的生态环境

官庄毛尖产于湖南沅陵官庄的介亭、黄金坪一带。官庄地处雪峰山深处,山势雄伟,四周石峰兀立,翠岗起伏,群山环绕,溪流纵横,云深如海。青竹、茶园点缀其间,显得分外秀丽,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为1600~1700mm,由于有优越的植茶生态环境,所产毛尖茶素以香高、味醇而闻名。

官庄毛尖的品质特点

官庄毛尖茶条肥壮紧细,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完整;香气清爽;汤色翠绿明亮,滋味浓郁,饮后有余甘。

官庄毛尖的历史

据《沅陵县志》记载:“官庄介亭毛尖,唐代盛行,清乾隆时期作为贡品”。“官庄毛尖”早时为晒青绿茶,直到近代才由晒青改为烘青。相传1927年“湘西王”的参谋龚石如,在官庄开了一个“西南茶叶店”,为了争夺市场,使用权力,集各地名茶艺师,改革制茶工艺,将晒青改为烘青,茶叶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又采用特制的小木盒包装,规格多样,有一两、二两、三两、四两、一斤等,木盒精美,小巧玲珑,居家旅游,携带方便,因而“官庄毛尖”爱好者甚多,销售甚广。

沅陵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山区县,沅江由西南入境,横贯境内。全县分为南北两部,江北属武陵山脉,江南属雪峰山脉,境内最高峰海拔1355米,山岭起伏,溪河如织,大小河流达460多条。官庄地处县东南,林深谷幽,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土质肥沃,是优质茶的主要产地。历史上贡茶介亭毛尖就出在官庄附近的黄金坪。

沅陵官庄,是我国古代从东向西,进入大西南的首镇驿站。官庄前面的辰龙关地势险峻,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索有“湘西门户”和“南天锁钥”之称。远在300余年以前,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继而又与清兵相抗衡,兵驻辰龙关,与清兵在这里大开战场,殊死搏斗。1914年,爱国名将蔡锷为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曾率领革命军,凭借着雄关和广大人民的支持,英勇奋战,把袁世凯的10多万军队歼灭在辰龙关外。这里群峰插天,谷径幽回,终年云雾缭绕,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的合适环境。

官庄一带产茶历史悠久。历史上的贡茶“介亭毛尖”,就产于官庄附近的黄金坪。

攒林茶的生态环境


攒林茶产于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又名“攒林云尖”,俗呼“云雾尖”。它产于森林苍苍、秀雾茫茫的永修县云居山中。“云雾尖”在南宋时就列为贡品。云居山上有五老峰、五龙潭、碧溪桥、谈心石、真如寺等著名风景区。这里是“云山绿苍苍,秀雾白茫茫,满山皆青翠,遍野是茶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攒林茶的生态环境。

攒林茶的生态环境

1、气温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2、光照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攒林茶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3、土壤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攒林茶采制工艺

攒林茶的采制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后四、五天采摘,由于原料嫩度不同,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加工。整个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散热、揉捻、整形和干燥六道工序。

鲜叶采来后,“摊青”1~2小时,散失部分叶面水分,促进茶香和便于炒制。杀青后,即将杀青叶置于篾盘中,扬簸1~2分钟,以散发热气,提高净度。

揉捻后的整形,是攒林茶独特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在铁锅中进行,锅温为60~80℃,采用“搓、撒、抖、抓、按”等手法相互交替进行,该茶的独特外形,就在此工序中形成。

最后进行干燥,待茶叶烘至手捏成粉末,含水量在5%以下时下烘,稍经摊凉,包装收藏。

攒林茶的保健功效

1、提神醒脑

陆游在《试茶》写到:“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草换梦回。”说明茶叶有提神醒脑作用。茶叶之所以提神,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咖啡碱能一定程度兴奋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2、杀菌消炎

研究显示,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春季病毒、细菌滋生,多喝攒林茶保健康。

3、促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就是因为饮茶有促进消化的功效。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加速食物的消化代谢。茶中的纤维素也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大鱼大肉,积滞不消化喝攒林茶就可以帮助消化。

4、减少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白血球减少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效果很好。上班族面对电脑时间特别多,不自觉受到辐射伤害,选择攒林茶确实是白领办公首选。

5、延缓衰老

攒林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力和生理活性,能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人体的衰老和疾病,很大程度上与人体中过量的自由基有关。有试验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6、保护牙齿

攒林茶中的氟和多酚类物质对牙齿有益。茶汤可以有效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还配合杀菌消毒的效果,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固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茶水漱口”试验,龋齿率大大降低。同时还能有效清除口臭,清新口气。

7、降血脂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攒林茶产地环境优越,适宜茶树生长,因茶树与林木混杂相生,故名攒林茶。攒林茶品质上乘,内质丰富,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