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取样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茶叶 茶叶与茶叶的区别 茶叶主要消费茶叶对美容

茶叶。

取样又称抽样或扦样。是指从一批或数批茶叶中取出具有代表性样品供审评使用。茶叶品质只能通过抽样方式进行检验,因此样品的代表性尤其重要,必须重视检验的第一步工作--取样。为确保规范地完成取样工作,我国专门制定了相关的国家标准(GB/T 8302l《茶 取样》)。

(一)取样数量

取样件数按下列规定执行:1~5件,取样1件;6~50件,取样2件;50件以上,每增加50件(不足50件者按50件计)增取1件;500件以上,每增加100件(不足100件者按100件计)增取1件;1000件以上,每增加500件(不足500件者按500件计)增取1件。

(二)取样、分样步骤

1.大包装茶 大包装茶在产品包装过程中取样时,应在茶叶定量装件时,每装若干件后(按取样数量规定),用取样工具取出样品约250克。所取的原始样品盛于有盖的专用茶箱中,混匀,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500~1000克,作为平均样品,分装于2个茶样罐中供审评用。

大包装茶在产品成件、打包、刷唛后取样时,应在整批茶叶包装完成后的堆垛中,从不同堆放位置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后,用取样工具在每件的上、中、下位置处各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约250克置于有盖的专用茶箱中,混匀。再将茶叶全部倒在洁净的塑料布上。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500~1000克,作为平均样品,分装于1~2个茶样罐中供审评用。

2.小包装茶 小包装茶在产品包装过程中取样时,操作与大包装茶相同。

在包装后取样时,应在整批包装完成后的堆垛中,从不同堆放位置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再从各件内上、中、下位置处,取出2~3盒(听、袋)。所取样品保留数盒(听、袋),盛于密闭的容器中,供进行单个检验。其余部分现场拆封,倒出茶叶混匀。再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500~1000克,作为平均样品,分装于2个茶样罐中,供审评用。

3.紧压茶 砖茶、饼茶取样时,应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再从各件内不同位置处,取出1~2个(块),除供现场检查外,单重在500克以上的留取3个(块),500克以下的留取5个(块),盛于密闭的容器中,供审评用。捆包的散茶取样时,应从各件的上、中、下部位采样,再用四分法或分样器缩分至所需数量。

(三)样品包装和标签

1.样品包装 样品必须迅速装在清洁、干燥、密闭性良好的容器内。

2.样品标签 每个样品的容器都必须有标签,详细标明采样地点、茶名、等级、日期、产地或牌号、批号、取样者以及其他有关交付的重要事项。

(四)操作注意事项

第一,在取样时如发现茶叶品质、包装或堆存情况等有异常表现时,可酌情增加或扩大取样数量,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必要时应停止取样。

第二,在对小包装茶取样时,若总质量未达到平均样品的最小质量值时,应增加抽样件数。

第三,审评用的样品应有所需的备份,以供复验或备查之用。

第四,袋泡茶的拆封混样工作,在审评室内进行。

第五,采用四分法缩分茶样时,对混匀的茶样可先通过“十”字或对角划线,将茶样分为数量相当的4份,再分取相对的2份。如此重复进行缩分,直至获得需要的茶样量。

第六,若大包装茶叶经过搬动或较长时间的运输,尤其要注意取样应包括包装材料内的上、中、下各部位。

第七,取样、分样操作时,应注意环境的清洁状况,避免外来异味混入茶样。

第八,紧压茶、茶砖等茶类忌用电钻钻孔方法取样,以免重金属、油垢及钻孔烟焦味污染茶样。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叶内质审评关于茶叶滋味的审评


茶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茶叶是饮料,其饮用价值取决于茶滋味的好坏。审评茶滋味先要区别是否纯正,纯正的茶滋味可区别其浓淡、强弱、鲜、爽、醇、和。不纯的茶滋味可区别其苦、涩、粗、异。1、纯正茶滋味 指品质正常的茶滋味。浓淡:浓指浸出的内含物丰富,有黏厚的感觉;淡则相反,内含物少,淡薄无味。强弱:强指茶汤吮入口感到刺激性或收敛性强,吐出茶汤时间内味感增强;弱则相反,入口刺激性弱,吐出茶汤中口味平淡。鲜爽:鲜似食新鲜水果感觉,爽指爽口。醇与和:醇表示茶味尚浓,回味也爽,但刺激性欠强;和表示茶滋味平淡正常。2、不纯正茶滋味 指茶滋味不正或变质有异味。其中苦味是茶滋味的特点,对苦味不能一概而论,应加以区别:如茶汤入口先微苦后回甘,这是好茶;先微苦后不苦也不甜者次之;先微苦后不苦也不甜次之;先微苦后也苦又次之;先苦后更苦者最差。后两种味觉反映属苦味。涩:似食生柿,有麻嘴、厚唇、紧舌之感。涩味轻重可从刺激的部位来区别,涩味轻的在舌面两侧有感觉,重一点的整个舌面有麻木感。一般茶滋味,最重的也只在口腔和舌面有反映,先有涩感后不涩的属于茶滋味的特点,不属于味涩,吐出茶汤仍有涩味才属涩味。涩味一方面表示品质老杂,另一方面是季节茶的标志。粗:粗老茶汤味在舌面感觉粗糙。异:属不正常滋味,如酸、馊、霉、焦味等。 茶滋味与香气关系密切。评茶时凡能嗅到的各种香气,如花香、熟板栗香、青气、烟焦气味等,往往在评茶滋味时也能感受到。一般说香气好,茶滋味也是好的。茶香气、茶滋味鉴别有困难时可以相互辅证。

茶叶审评环境


审评环境是茶叶审评工作场所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选择和规范审评的各种主要环境因素、建立满足审评需要的适宜工作环境,是进行审评工作的先决条件。

(一)温度

审评环境温度一般以20℃~27℃为宜。过高的温度,不仅会造成审评人员的不适感、影响审评人员的正常心态,也会给审评操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失误。例如手上出汗,审评人员在称样和沥茶汤时就必须予以注意。而过低的温度,在造成审评人员感觉灵敏性下降的同时,也会因审评杯热量散失过快,影响茶叶的冲泡效果。实验还发现在低室温时,5分钟后冷的审评杯的茶汤温度会比经过烫杯的多下降约20℃。此外,某些茶叶的浸出成分会因温度过低而发生络合,改变茶汤的特征表现,如出现“冷后浑”。同时低温也限制了高沸点气体分子的扩散活动,使香气的表现产生变化。

如果审评室的温度不能达到审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空调进行调节。但需要注意空调排放出的气流方向不能直接朝向湿评台,否则在进行多只茶样审评时,可能会导致冲泡时彼此间温度的不均衡,并干扰香气的审评。在夏季利用风扇降温,也同样需要注意气流对室内局部温度及香气审评的干扰。

(二)光照

审评室要求光照充足、均匀,但不得有直射的阳光。强烈的阳光将导致光化学反应的发生,会改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造成茶叶风味的下降。不均匀的光线会影响审评人员对茶叶色泽的辨识,对外形、汤色和叶底审评也会产生影响。此外,不充足的光线,还容易使审评人员产生压抑感。

在自然光照不足时,可视需要用人工光源进行部分补充或全部以人工光源替代。此时必须注意光照的均匀性,而且不能使用白炽灯泡或类似的发光源,因为此类光源会导致茶叶颜色失真,与茶叶在自然光下的颜色表现出入极大,影响审评的结果。同样道理,审评室的窗户也不可使用有色玻璃。

(三)噪声

审评环境必须保持安静。持续的噪声,对审评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压力,且噪声程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审评人员的压力也会越大。相关的研究表明,强度超过80分贝的持续噪声,就能使人情绪失控,在有意无意之中,噪声会导致审评人员出现情绪波动,这必然不利于准确地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因此必须注意审评室的隔音密封性,并将外源声音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四)异味

审评环境受异味污染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异味随空气飘移污染外,在审评室内使用有气味的清洁剂,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并不是只有令人不快的刺激性臭味会造成污染,化学试剂、化妆品、清洁用品及各种外来的香气,都会干扰审评工作。

在建立审评室时,必须考虑到附近的环境不能存在强烈的气味,更不能在审评室内放置、使用有气味的物品。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审评室内空气的流通,审评室的门窗长时间关闭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不利于审评工作。

茶叶审评之三——香气审评


干嗅茶香:干嗅是两手捧茶叶,将鼻子靠近茶叶吸入茶叶发出的香气。高香茶、新茶、足火茶,干嗅香气必高,而劣质茶、陈茶或水分含量多的茶,干嗅香气必低。

湿嗅茶香:湿嗅是茶叶经沸水冲泡三五分钟后,用漏瓢捞取泡开的茶叶,迅速反复用鼻嗅。也可将茶叶先冲泡在有盖茶杯内,经三五分钟闭盖后再倒掉茶汤,左手拿杯送至鼻口,右手开杯盖,半掩半开,反复嗅剩下泡叶的香气,细心辨别。注意嗅香宜缓吸、短促。评乌龙名茶—武夷山岩茶时,茶汤不倒出,而用杯盖沿杯边来回搅荡茶汤和泡叶,同时用鼻嗅杯盖和茶汤接触部分,将杯盖从鼻前通过到耳边,反复多嗅,直至辨别到香气为止。

嗅泡叶香气时,闻有花香、嫩香、栗香者为佳,闻有闷、霉、烟、焦、油气等异气者品质差。

饮茶不但用味觉享受茶味,以视觉享受茶汤色泽,也可用嗅觉享受茶汤香味。

各种茶都有各不相同的茶香。因茶叶本身含芳香物质,而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及茶多酚等化学成分,亦能形成各不相同的茶香,故茶叶亦称之“香茗”。如“祁门红茶”即具独特而馥郁的玫瑰花香,即著名的“祁门香”;乌龙茶中的“铁观音”茶有天然茶果香,香味醇爽;龙井、寿眉与香片,香气清鲜,透澈心肺,历久不衰;而茉莉花茶,则特别幽香醒神。

茶叶审评用具


审评室内应配备审评用具,包括审评杯、碗和汤碗、汤匙、电茶壶(烧水壶)、茶样盘、审评台、样茶橱、定时钟、天平、叶底盘或搪瓷盘、审评记录表等。

(一)审评盘

也称样盘、茶样盘,是用于盛装审评茶样外形的木盘。审评盘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用无气味的木板制成,上涂白漆并编号,盘的一角为一倾斜形缺口。正方形的审评盘,规格为长×宽×高= 220毫米×220毫米×30毫米,也有采用规格为200毫米×200毫米×40毫米的。审评盘的框板采用杉木板,厚度为8毫米。底板以五夹板的为好,但不能带异味。

另外,还应备数只大规格的茶样盘,供拼配茶样和分样使用,长×宽×高= 350毫米×350毫米×50毫米,在盘的对角处开缺口。

(二)审评杯

审评杯用于开汤冲泡茶叶及审评香气。审评杯为特制白色圆柱形瓷杯,杯盖有小孔,在杯柄对面杯口上有齿形或弧形缺口,容量为150毫升。审评毛茶有时也用200毫升审评杯,其结构除容量外与150毫升杯相似。审评青茶(乌龙茶)的杯为钟形带盖的瓷盏,容水量为110毫升。但也可用常规的审评杯碗。在某些紧压茶审评中?由于使用的茶样数量较大,因此审评杯的容积也相应较大,评茶杯也使用纯白瓷烧制,其中评茶杯高76毫米,外径95毫米,内径81毫米,容量310毫升,具盖,盖上有一小孔,在杯柄对面一侧的杯口上缘有一呈月牙形的小缺口。评茶碗高60毫米,上口外径117毫米,内径100毫米,容量380毫升。在对某些紧压成形前的茶样进行审评时,有时并无特定的要求,只要保持茶与水比例为1:50(克/毫升)即可。由于速溶茶需审评茶样的溶解状况,须使用透明玻璃器皿进行冲泡,如带有刻度的烧杯等,通常要求器皿容积不得小于200毫升。

(三)审评碗

审评碗用于审评汤色和滋味。审评碗为白色瓷碗,碗口稍大于碗底,容量一般为200毫升。审评杯、碗是配套的,用于审评精茶和毛茶的杯、碗若规格不一,则不能交叉匹配使用。审评青茶(乌龙茶)的碗比常规的审评碗略小。审评碗也应编号。

(四)叶底盘

叶底盘用于审评叶底。叶底盘为木质方形小盘,规格为长×宽×高=100毫米×100毫米×20毫米,漆成黑色。也有用长方形白色搪瓷盘用于开大汤评定叶底。

(五)样茶秤

常用感量为0.1克的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

(六)定时器

常规使用可预定5分钟自动响铃的定时钟(器)或用5分钟的砂时器。

(七)汤碗

碗内放茶匙、网匙,用时冲人开水,有消毒清洗的作用。

(八)茶匙

茶匙也称汤匙。用于取茶汤品评滋味的白色瓷匙。因金属匙导热过快,有碍于品味,故不宜使用。

(九)网匙

网匙用于捞取审评碗中茶汤内的碎片末茶,用细密的60目左右不锈钢或尼龙丝网制作。不宜用铜丝网,以免产生铜腥味。

(十)水壶

水壶是用于制备沸水的电茶壶,水容量2.5~5升。以铝质或不锈钢的为好,忌用黄铜或铁的壶煮沸水,以防异味或影响茶汤色泽。

(十一)吐茶桶

吐茶桶是盛装茶渣、评茶时吐茶汤及倾倒汤液的容器。用镀锌铁皮制成,桶高为800毫米,上直径为320毫米,中腰直径为160毫米,呈喇叭状。也可用塑料桶代替。

(十二)审评表

审评表是用于审评记录的表格。表内分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个栏目,可设置计分栏。为了便于综合审评茶叶品质,表内常设总评一栏。此外,还有茶名及编号或批、唛、数量,审评人和审评日期、备注等内容。

(十三)干评台

检验干茶外形的审评台。在审评时也用于放置茶样罐、茶样盘、天平等。台的高度为850-900毫米,宽度为600毫米,长度视需要而定,台下可设抽斗。台面光洁,为黑色,无杂异气味。

(十四)湿评台

开汤审评茶叶内质的审评台。用于放置审评杯、碗、汤碗、汤匙、定时器等,供审评茶叶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用。台的高度为850~900毫米,宽度为600毫米,长度视需要而定。台面为黑色(也有白色),应不渗水,沸水溢于台面不留斑纹,无杂异气味。

(十五)碗橱

用于盛放审评杯、碗、汤碗、汤匙、网匙等。橱的尺寸可根据盛放用具数量而定。一般采用长×宽×高= 400毫米×600毫米×700毫米。橱的高度上开设5格,设置5只抽屉。要求上下左右通风,无杂异气味。

(十六)茶样贮存桶

用于放置有保存价值的茶叶。要求密封性好,桶内常放生石灰作干燥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