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尺蠖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黑茶湖南安化 普洱茶黑茶 黑茶功效与作用

黑茶湖南安化。

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产茶省(区)均有发生,以中南和西南茶区发生严重。 形态特征:成虫:雌体长24—25毫米,翅展67—76毫米。体翅均灰白色,密布黑色小点。触角丝形。前翅基线、中横线和亚外缘线为黄褐色波纹。雄体较雌体小,触角双栉齿状,前后翅基线和亚外缘线灰黑色三卵:椭圆形,长约0.8毫米,蓝绿色,常数百至千余粒重叠成堆,上覆黄色茸毛。幼虫:幼虫体最长可达70毫米,有深褐、灰绿、青绿等色。头部密布棕色颗粒状小点,头顶中央凹陷。前胸背面有2个突起。 蛹:圆锥形,深棕色,长约19—27毫米,头顶有l对黑褐色小突起。臀棘明显,其基部膨大,端部呈针状。 为害作物:为害茶、油桐、乌桕飞樟、柿飞杨梅、扁柏飞杉木等多种植物。 为害症状:幼虫咀食叶片,发生猖獗时常将叶片、嫩茎全部食尽,使成片茶园形成光杆。 发病特点:多数地区一年发生2—3代,华南3—4代。以蛹在根际表土中越冬,次年4月成虫羽化、产卵。 2代区,第一、二代幼虫分别于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有时发生3代,在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发生。 4代区,各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 7月飞 9月和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成虫白天静伏于茶园附近树木主干或建筑物的墙壁上,有趋光性。卵成堆产于茶园周围树木的皮层缝隙内或茶丛枝桠间。初孵幼虫活跃,能吐丝下垂,借风力分散为害。幼虫怕阳光,多在傍晚和清晨取食。老熟后入土l寸左右造一土室化蛹。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假死性,在各代成虫期进行人I捕杀o (2)树干用石灰水涂白,以防止成虫产卵,并有杀卵作用。 (3)结合深耕,耙除虫蛹。 (4)在幼龄幼虫期,每亩喷射90%敌百虫、50%杀螟松或50%二溴磷2,0—2.5两(合1000倍液);或80%敌敌畏].5—2.0两(合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5—2.5两(合1000—1500倍液),或7.5%鱼藤精2.5—3两(合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 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木liao尺蠖


学名 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 鳞翅目,尺蛾科。别名核桃尺蠖、洋槐尺蠖、吊死鬼、小大头虫。分布北起辽宁、内蒙古,南至广东、海南、广西、台湾、云南,东邻滨海,西至陕西、甘肃,折入四川。 寄主 茶树、棉花、玉米、荞麦、梨、桃、杏、李、萝卜等。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整枝叶片吃光,影响光合作用,降低质量。

局部地区发生严重。长江、淮河以北密度较大。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3lmm,翅展54—78mm,翅体白色,头棕黄,复眼暗褐,触角雌丝状,雄短羽状。胸背有棕黄色鳞毛,中央有l浅灰色斑纹,前后翅均有不规则的灰色和橙色斑点,中室端部呈灰色不规则块状,在前后翅外线上各有1串橙色和深褐色圆斑,但隐显差异大;前翅基部有1个橙色大圆斑。雌腹部肥大,末端具棕黄色毛丛;雄腹瘦,末端鳞毛稀少。卵椭圆形,初绿渐变灰绿,近孵化前黑色,数十粒成块上覆棕黄色鳞毛。

幼虫体长70mm左右,体色似树皮,体上布满灰白色颗粒小点。头部密布白色、琥珀色、褐色泡沫状突起,头顶两侧呈马鞍状突起。前胸盾前缘两侧各有l突起,气门两侧各生1个白点。服部第2—10节前缘亚背线处各有1灰白色圆斑。蛹长30—32mm,初绿色后变黑褐色,表面光滑,头顶两侧具明显齿状突起,臀棘和肛门两侧各有3块峰状突起。 生活习性 华北年生1代,浙江年生2—3代。以蛹在树冠下土缝或堰埂、梯田缝中越冬。

华北5—8月羽化,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较强。卵产于树皮缝或石块上,每雌可产卵1000一3000粒,成虫寿命4—12天,卵期9—11天。5月下旬一10月为幼虫发生期,8月为害严重,初孵幼虫有群集性,较活泼,可吐丝下垂借风力传播。2龄后分散为害,幼虫期40天左右,一般6龄,老熟后入土多在3cm深处群集化蛹越冬。防治方法 (1)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清晨人工捕捉。(2)成虫羽化前结合翻树盘在茶干周围lm内挖蛹。(3)震落捕杀幼虫。(4)药剂防治 各代幼虫孵化盛期,特别是第l代幼虫孵化期喷90%敌百虫800一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50%辛敌乳油1500—2000倍液、30%氧乐氰乳油2000—3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6000一8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3000一4000倍液以及其他多种菊酯类杀虫剂,均可收较好效果。一般第一次施药在茶发芽初期,第二次在茶芽伸长3—5cm时为宜。必要时可选用甲氨硷、速灭畏、百硷1号、功夫等杀虫剂加入等量消抗液,防效可明显提高。3龄前用药防治方法参见茶尺蠖。

油桐天蠖


危害地区: 又名大尺蠖。分布于华南、西南、江南茶区。幼虫咬食叶片,虫体大,食量大,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成片茶园秃枝。

形态特征: 成虫:体形较大,翅展35-76毫米,体翅银灰色。卵:椭圆形,蓝绿色,常数百粒重叠成堆,上覆黄色绒毛。幼虫:呈深褐色、灰绿、青绿、灰褐等色泽。蛹:圆锥形,深棕色,头顶有角状突起2个,腹末有长刺1个,突起2个。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4代。以蛹在根际表土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成虫白天多静伏在茶园内荫阴树及附近高大树干或墙壁上。一旦受惊即落地假死,有趋光性,。产卵于茎干树干裂缝处或茶树枝丫之间。每雌虫产卵2000余粒。初孵幼虫性活跃,能吐丝下垂,随风扩散,怕阳光,黄昏至早晨取食,4龄后进入暴食期,经6-7天在根际30厘米以内入土化蛹。巳发现天敌有黑卵蜂、寄生蝇、油桐尺蠖多角体病毒等。

防治方法:

(1) 人工捕捉:利用成虫假死性,在各代成虫期,清晨在茶园附近的大树茎干上扑打成虫。或用石灰水涂白树干,以阻止成虫产卵。

(2) 药剂防治:由于幼虫虫体大,抗药性强,因此,防治时间早,用药剂量较茶尺蠖稍高。药剂品种参照茶尺蠖防治。

(3) 灭蛹:冬季结合深耕,消灭部分虫蛹。

云尺蠖


分布区域:我国西南和华中茶区均有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8—23毫米,翅展约70毫米。雄虫触角短栉齿状,雌虫丝状。翅白色,被有少许黄褐色鳞毛。前翅内、外横线处各有1条黑色波状纹,翅中间近前缘处有一黑色肾状纹,肩角处有2条黑纹,后翅外横线处有1条黑色横纹,翅中间有一黑色环状斑纹,后缘中部有一黑斑。卵:球形,绿色。卵块上覆有黄褐色茸毛。幼虫:初孵幼虫黑色,背线灰白色,成长后体长约45—65毫米,灰绿色。头略呈方形,两侧突出呈角状。前胸背面两侧各有1个角状突起。 蛹:长21—25毫米,宽7—9毫米,黑褐色。 为害作物:食性杂,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油桐、杨梅、大豆、玉米等作物。 为害症状:幼虫咬食叶片呈缺刻,大发生年常将叶片食尽,仅留下叶脉。 发病特点:贵州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第一飞二代幼虫分别于5月上旬、 7月下旬开始发生。卵期1-2—1—5天,幼虫期38—43天,蛹期10—15天。成虫有趋光性,雄虫较雌虫强。雌成虫欠活泼,飞翔力弱,羽化后多在茶树蓬面或乔木下部枝干上交尾,上午9时左右露水微干时产卵。卵产于茶园周围乔木树皮裂缝或建筑物墙壁缝隙内,也可产于茶树的枝桠间。每雌产卵约1300一1600粒。幼虫孵化后就吐丝下垂,借风飘散为害。幼龄幼虫集中栖息于茶蓬叶面,取食叶片上表皮和叶肉,或将叶片啃成小孔洞, 3龄后自叶缘咬食叶片成缺刻, 4龄后白天躲藏于茶树内部的枝干上,到傍晚和清晨大量取食。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土中比蛹。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假死性,在各代成虫期进行人I捕杀o (2)树干用石灰水涂白,以防止成虫产卵,并有杀卵作用。 (3)结合深耕,耙除虫蛹。 (4)在幼龄幼虫期,每亩喷射90%敌百虫、 50%杀螟松或50%二溴磷2,0—2.5两(合1000倍液);或80%敌敌畏 ].5—2.0两(合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5—2.5两(合1000—1500倍液),或7.5%鱼藤精2.5—3两(合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 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

茶尺蠖


英文名称:tea geometrid 拉丁学名: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分布区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等省均有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翅灰白色,前翅内横线、外横线、外缘线和亚外缘线黑褐色,弯曲成波纹状,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外缘有5个小黑点。卵:椭圆形,长约0.8毫米,鲜绿色,孵化前转黑色。幼虫:1龄黑色,每节有环列白色小点和纵行白线。2龄褐色,体上白点、白线不明显,第一腹背有2个不明显黑点,第2腹背有2个褐斑, 3龄体茶褐色,第二腹背有1个“八”字形、第八腹背有1个倒“八”字形黑纹。 4、 5龄体黑褐色,2—4节腹背出现菱形斑纹。蛹:长椭圆形,长10一14毫米,赭黑色。 为害作物:除茶外,还为害大豆、辣蓼飞枫杨等。 为害症状:幼虫咬食叶片,秋茶期为害最重。发生严重时,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影响产量和树势。 发病特点:江苏、安徽、浙江一带,一般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杭州翌年3月羽化。幼虫发生期:第一代4月上、中旬,第二代5月下旬至6丹上旬;第三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以后约每月发生1代。9月下旬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卵期6-10天,幼虫期11—48天(一般15天左右),蛹期7—13天(越冬蛹4个月以上),成虫寿命3—6天。 成虫有趋光性,卵成堆产于茶树枝桠间、茎基裂缝和枯枝落叶间,每雌平均产卵300余粒。幼虫l一2龄多在叶面;3龄后怕光,常躲于茶丛荫蔽处,黄昏至清晨活动为害,具吐丝下垂习性;4龄开始暴食,当食料缺乏时老嫩叶都被吃尽。幼虫老熟时入土约l寸造一土室,化蛹于其中。 天敌有姬蜂、绒茧蜂、核型多角体病毒、蚂蚁、蜘蛛等,其中绒茧蜂寄生率较高。 防治方法:(1)在各代1—3龄幼虫期,选用10%除虫精、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每亩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或90%敌百虫、50%辛硫磷、50%杀螟松、90%巴丹,每亩1.5-2.5两(合1000—1500倍液);或75%鱼藤精每亩2.5—3两(合800倍液)喷杀。 (2)在入土化蛹期,结合深耕灭蛹,或人工挖蛹。 (3)灯光诱杀或雌虫活体性诱杀成虫。 常用药剂: 除虫精溴氰菊酯杀灭菊酯敌百虫辛硫磷杀螟松巴丹鱼藤精

文章来源 :http://www.cy316.com/c/4583453.html

上一篇 :茶树冻害

下一篇:云尺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