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从北非到西欧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土北芪红茶 黑茶老茶 黑茶散茶

土北芪红茶。

西班牙的冷漠

我将视线转向加那利群岛。上世纪七十年代,加那利群岛特别活跃,年进口中国绿茶两千多吨。岛上没有多少人,这些茶叶去了哪儿?

15世纪末,葡萄牙同西班牙谈了一笔交易,葡萄牙将加那利群岛交西班牙管辖,换取葡萄牙继续向前探索新航线的权利。我从巴塞罗那飞往拉斯帕尔马斯,空中时间一个多小时。加纳利群岛距离西班牙本土的距离超过1000公里,而到非洲摩洛哥、西撒哈拉和毛里塔尼亚的海面距离只有百多公里,是一块标准的“飞地”。岛上居民近200万,嗜好咖啡,少量茶叶消费来自非洲移民和打工者。

1580年至1640年,葡萄牙沦为西班牙的属臣国。1885年西班牙又将布朗角到博贾多尔角一带划为它的保护地。同葡萄牙一样,在西班牙以加那利群岛为基地控制的西非地区,除摩洛哥一直认定茶叶外,其他地区在这一时期也不流行茶叶。193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的西属撒哈拉,从来没有通过加那利群岛进口过一丁半点茶叶。为反对西班牙在西撒哈拉的殖民政权,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组成共同阵线。1958年,西撒哈拉爆发武装起义。当年加那利群岛自由港首开中国绿茶进口记录,数量仅7吨,其后每年有几十吨到一、二百吨转口西撒哈拉。西班牙宣布撤出西撒哈拉的1976年,加那利群岛转口茶叶数量跃升到2,289吨。西班牙人走后,摩洛哥控制了西撒哈拉大部分地区,驻员多达15万人。摩洛哥人带来了绿茶消费习惯。不是西班牙人,还是摩洛哥人自己,又在西撒哈拉建立了一个突发的绿茶消费市场。加那利群岛的商人意外地赚了几年的茶叶转口费。当然,鉴于战事频繁便于销售,他们还是精明地要求中国使用中性包装和保密转口数量。1979年非统首脑会议建议西撒哈拉全面停火组织公民投票后,直接贸易环境改善,加那利群岛的绿茶转口生意戛然而止。

西班牙同葡萄牙一样,他们重商,他们最先接触茶叶贸易,可他们对发展茶叶市场并不在心。从南美到非洲,我走过几个西班牙和葡萄牙过去的殖民地,知道在他们统治时期,茶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我几次进西班牙,前后在朋友处住了几个月,一心想搞清楚两个早期海上霸主为什么如此轻怠茶叶。西班牙的情形比葡萄牙还糟糕。我们还拿1910年说事。那年西班牙进口消费茶叶156吨,其后的近百年时间里,数量都在一百吨上下徘徊。整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年进口消费量就几吨,有若干年只有一、二吨的记录,仅仅留个项目位子。西班牙人口比葡萄牙人口多三、四倍,算下来人均年消费茶叶只有几克。近几年数量上到千吨,原因是移民增加了,酒店房间里也会置放一、两包袋泡茶,红绿各一包,显然是被摩洛哥茶叶“文化”了。

在当年肖邦流亡西班牙落脚的小镇法德摩萨,一个妇女带小孩在教堂墙角晒早起的太阳,她手里握着一个金属钵体,一边同小孩讲话一边用管子吸钵里的饮料。问是茶吗,她笑笑,摇摇头,大方的将钵递给我看。马黛茶,我在巴西买过。她是西班牙前殖民地阿根廷过来的移民。看人种,应该是早期西班牙殖民者的后代。小孩看着妈妈,耳濡目染,长大了还会继承这种殖民地嫁接来的文化传统。

1910年,阿根廷进口茶叶1,703吨,其后的40多年时间里,每年进口量保持在一千至两千吨之间。二战结束后,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岛纠纷关系陷入危机,外资和人员纷纷撤离,茶叶输入量1954年垂直掉到31吨,其后几十年,每年仅有几吨进口量。

20世纪下半叶,阿根廷大力发展茶叶生产,面积达到4万公顷,产量4万吨,但全部用于出口,自己不留不喝,有如阿拉伯人大量养猪出口,自己不消费。1990年,阿根廷产茶43,000吨,出口45,966吨,产销倒挂2966吨。差额为上年库存。

摩洛哥茶叶文化回侵

我从巴塞罗那坐火车去巴黎。尽管我不相信法国会是摩洛哥绿茶市场的缔造者,但毕竟法国在上世纪上半叶50多年时间里扮演了最重要的摩洛哥茶叶供应商角色。感觉上,法国没有西班牙冷漠。上海海关记载,1867年上海出口法国红茶1吨,1869年出口绿茶400公斤。以红茶为主的格局持续到19世纪末,但总数量仅几十吨最多百十来吨。20世纪初,法国干预摩洛哥事务的兴趣越来越浓,绿茶进口转输摩洛哥的数量也节节攀升。1900年法国进口绿茶154吨,红茶却只有22吨。摩洛哥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爆发前后,法国绿茶进口量突然窜到五、六百吨。反对摩洛哥纳入法国势力范围的德国也进口了一百多吨绿茶,而德国从来是红茶进口消费国。到1910年,法国订购数量又翻了一番,达到1,433吨。1911年,摩洛哥爆发反对苏丹和法国侵略者的人民起义,法国乘机占领首都非斯及其他城市。德国派出炮舰开往摩洛哥大西洋海岸的港口阿加迪尔,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这一年,法国绿茶进口量又升到2,343吨。有趣的是,对峙的德国也进口了617吨绿茶应急。两次摩洛哥危机出现,不喝绿茶的埃及都寻找商机,分别订购储备了200吨绿茶。

法国成为摩洛哥的保护国后,几乎垄断摩洛哥的茶叶贸易。进入30年代,法国进口数量有所减少,原因是摩洛哥和周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私运茶叶,摆脱法商控制。抗战一结束,法国经济团来华一单订购600吨绿茶,一船装运,在中国茶叶圈内引起轰动。

听朋友说,巴黎遇有公庆活动,会有天大的茶炉煮茶卖。正好巴黎有个红酒节,于是兴冲冲跑去看。果然,一个大铜炉,几把铜壶,茶水两欧元一杯,茶汤碧绿,飘两片薄荷叶。品了一杯,加了糖的茶水又甜又清凉,道地的摩洛哥茶饮。观察了一会,饮茶者多半是非洲模样的群体。法国同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咖啡消费为主,茶叶消费量很小,这些年有一千多吨绿茶进口,主要是西非移民增加了。一百年前,法国入侵摩洛哥。作为回报,摩洛哥茶叶文化回侵了。

研究世界茶叶传播,离不开参考咖啡发展过程。咖啡在欧洲的市场发展同茶叶海上传入西方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1517年,鄂图曼帝国消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占领了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附近的也门咖啡生产地,成为阿拉伯世界老大。发源并在埃塞俄比亚流行的咖啡饮用方式在鄂图曼帝国风靡一时,伴随土耳其军队攻打维也纳、横扫巴尔干半岛和驰骋地中海两岸。有个传说,人们在撤离维也纳的土耳其军队仓库里发现几袋咖啡,用这些咖啡开了欧洲第一个咖啡屋。1529年,鄂图曼帝国占据了阿尔及尔的西班牙城堡,与摩洛哥仅一山之隔。我先后去了西班牙的马略卡岛、法国的科西嘉岛、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希腊的克里特岛。四百多年前,鄂图曼帝国的强大舰队和铁骑已经用咖啡浓郁诱人的香气熏透了地中海、南欧、中欧和东欧部分区域的山山水水。鄂图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在伊斯坦布尔、在大马士革、在伊斯法罕,我都找一家老旧的咖啡屋点一杯现烤现磨香气熏人肺腑的土耳其浓咖啡品味,我发现他们饮咖啡的精美瓷杯来自中国。茶叶在咖啡之前已经到达中东地区,包括安纳托利亚。咖啡风行渐缓后,许多土耳其人又回到传统的茶叶。他们称茶为“CAY(CHA-HY)”,来自汉语的发音。

Cy316.com延伸阅读

北非绿茶“慕斯”茶艺 一碗茶半碗沫好喝吗价格怎么样


浅咖色的茶水从长嘴银壶里汩汩注入透明的玻璃杯,随着热气散开来的还有薄荷的清香,端起来尝一口,感觉非常甜。这种茶水在阿尔及利亚餐馆和当地人家,都能喝到。这种甜度非常高的薄荷茶,若不是当地人指出,笔者喝不出这竟是中国绿茶。饮用绿茶在阿尔及利亚,甚至整个北非地区都比较普遍。当地人喝绿茶的方式极具地方特色,不仅煮茶,加大量的糖,还要制造“慕斯”,就是通过反复斟茶,让茶汤上漂着一层泡沫,玻璃杯里茶水浅浅一层,大半杯都是“慕斯”,这就是阿尔及利亚人追求的极品。

喝出咖啡的浓厚

绿茶在北非的历史也就200多年,却迅速成为当地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在当地,人们通常会将绿茶和薄荷叶一起煮,然后再加入大量的砂糖,茶味之浓厚,和意式特浓咖啡有些相近。喝茶时,阿尔及利亚人还喜欢配上传统的糕点。这种糕点也十分甜,和茶一起享用,甜上加甜。中国人大多不习惯,可这对阿尔及利亚人来说却是一种享受。

在阿尔及利亚,所有的绿茶都来自中国,主要是珍眉、珠茶和秀眉几个品种,每年进口量达1万余吨。在阿尔及利亚,要喝最好的茶,得去南方,黄沙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在那里,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简单生活,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远离现代生活的喧嚣,沙漠居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烹出一壶好茶。

撒哈拉沙漠在太阳的炙烤下热浪一阵高过一阵。白天人们都尽量待在室内,到了太阳落山后大家才会出门活动。人们会在满天繁星下煮茶,然后把垫子一铺,手支着脑袋就那么随意地一躺,摆上一杯茶,人们便能道出数不尽的奇闻轶事、天方夜谭。要是能再来一把水烟壶就更妙了,你一口我一口,就像我们中国人推杯换盏,好不快活。

天不太热的时候,赶路的旅人会找片柽柳树林,在树荫下吃中饭。微风习习,树影摇曳。吃完饭后他们会从随身携带的牛皮口袋中拿出金属茶具,然后找一些石头垒成灶,就地生火煮茶。

“慕斯”是茶艺精髓

在煮茶和喝茶之间还有一道关键工序,就是制造“慕斯”。“慕斯”是北非茶艺的精髓,所谓“慕斯”就是在茶汤上漂着的一层泡沫,能否在茶杯里打出厚厚的泡沫往往是对泡茶人手艺是否精湛最直接的评判标准。

制造“慕斯”的过程是这样的:泡茶人把茶壶高高举起,下面用一个大杯接着,高浓度的茶水从高处汩汩流下来,通过与空气充分地接触在杯中砸出许多气泡,然后再慢慢地把茶杯中的汤水倒回壶里,把泡沫留在杯中。这样反复几次,杯子里的泡沫就丰富起来,把打好的“慕斯”均匀地分到供客人品茶的小玻璃杯里,最后注入小半杯茶水,一杯撒哈拉风味的薄荷茶才算完成。

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滚开的茶水已变得并不烫口,浓烈的茶汤配上厚重的“慕斯”,口感上如卡布奇诺般绵柔,最神奇的是口味上也得到极大的改善。这是因为茶与空气接触越多,苦涩的味道就会越淡,而茶的甘甜感就会增加。撒哈拉薄荷茶,茶多水少,就算加再多糖,能盖住的也只是苦味,而茶的涩则需要通过丰富的泡沫来化解。其实,这和中国唐宋时期的抹茶有异曲同工之妙。抹茶就需要用茶筅来回刷搅茶汤,使之拌入大量空气,来形成浓厚的泡沫。唐代诗人卢仝有诗云:“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白花”说的就是茶汤上的泡沫。

茶艺与炎热有关

不少中国人认为绿茶加糖喝是暴殄天物,其实北非人喝绿茶的方式是由当地自然环境、饮食习惯、文化传统决定的。当地气候炎热,薄荷茶能清火解暑。加糖可以补充高热环境中的能量流失。

从口感上,薄荷茶不加糖真是咽不下。有一次我在街边的咖啡馆点了一杯薄荷茶,老板十分亲切地询问是否加糖。我犹豫了一下,老板为我准备了无糖的茶,然后将砂糖摆在了茶杯托上。我尝了一口,茶汤又苦又涩,就连薄荷的清香也变成风油精的味道。

北非地区的薄荷茶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口味。在突尼斯,茶里会加入松仁。松仁香和薄荷的清香互相融合,沁人心脾,令人仿佛置身森林。

普洱茶口感从哪来?


一杯好的普洱茶或许不一定就能瞬间给你惊喜,但绝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泛白无光。普洱茶的味道:香,醇,滑,苦,涩,甘。每一个味道,都有其特色,每一款茶,都由这些滋味按不同的比例组成。似乎它就是这样,没有甜的感到牙疼、没有苦的难以接受、没有香的让人觉得腻,每种味道都有那么一点点,总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接受。

决定一款普洱茶味道的因素有哪些?经过整理,使用通俗易懂的话归纳为以下几点,分别是:普洱茶产地、原料、制作工艺、存放环境、冲泡方式。

1、产地气候

茶树生长环境地理海拔条件的不同,决定了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雨水温度湿度情况对茶树本身有影响,如版纳老班章、临沧冰岛、普洱景迈山等各个茶区的茶山都各有特色,气候条件和雨水充沛与否都会对茶叶本质有着较大的决定作用,比如:雨水大雨水多的地方与干旱的地方的茶本质有着截然不同味道。

2、原料产地

茶树生长的树龄以及茶树种类的不同,也会对茶叶本质有影响,台地茶、古树茶、老树茶,五十年、两百年的乔木茶树以及台地茶等各种茶叶鲜叶本身,味道都有着不同之处。春茶和秋茶也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云南的茶叶为例,春茶吸收了秋冬两季土壤的大量养分,叶片中内含物质要比秋茶少,水分也少,所以春茶要鲜嫩许多。

3、制作工艺

决定茶叶鲜叶本质不同对不同口感的呈现,不止表现在茶山头与原料。茶工艺是对茶本质鲜叶的进一步强化决定,生茶与熟茶,熟茶与滇红茶,熟茶老茶头与熟茶散茶,甚至与小沱茶这些茶的工艺的不同,决定了这些茶叶的味道也是有不同的。

4、存放环境

熟茶发酵之后存储的环境,存放在昆明和存放在广东的茶仓是有区别的。存放条件也对味道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5、冲泡方式

一杯好茶需要较好的冲泡技巧和冲泡方式,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泡同一款茶叶的冲泡方式,呈现同一款茶叶的口感也是千差万别,甚至于:今天泡出来的跟昨天泡出来的都有不一样之处,喝茶前吃的食物不同,吃了食物喝茶又不一样了。茶具用玻璃还是用紫砂,用盖碗还是用飘逸杯,这些都有非常明显迥异的口感味道呈现。

普洱茶,较其他茶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抵得住流年,经得起时间的拷问。爷爷种茶,孙子喝,时光的痕迹,一点点的在它的香味里沉淀。

如何从挑茶到喝茶?


“小阁烹香茗……亲尝散暮愁。”来自于中国古代的赞叹充分诠释着“茶”在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茶,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品位,也是一种文化。种茶、制茶、烹茶、藏茶都有着不同的讲究。中国的茶道博大精深,茶有茶性,挑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要挑选适合自己的茶,首先我们先来聊聊茶性。

茶叶的分类

中国的茶叶品类繁多,但大多默认分为六类:

绿茶

属于未发酵茶,茶性寒凉,能够清热,解毒,祛火。保留的维生素成分较多,有抗菌、防衰老等作用,适合体质属热的人喝,季节适合夏天、初秋等天气炎热之际饮用。代表的有碧螺春、龙井等。

黄茶

属于轻微发酵茶,发酵程度较低,茶性偏凉,制茶过程中产生的消化酶有助于消化,适合消化不良及脾胃不和的人,季节适合春夏天气稍热时喝。代表的有君山银针、平阳黄汤、大青叶等。

白茶

属轻微发酵茶,发酵程度和黄茶差不多,茶性偏凉,清热润肺、降压降脂,适合三高人群。代表的有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等。

青茶

属于半发酵茶,茶性平,又叫乌龙茶,能够抗衰老、降脂、提神。适合想要美容减肥的人群,季节无特殊要求。代表的有铁观音、大红袍、武夷岩茶等。

红茶

属于全发酵茶,茶性甘温,能够暖胃、开胃口、助食欲。适合脾胃虚寒的人。季节上适合深秋冬季饮用。代表的有正山小种、祁红、荔枝红茶等。

黑茶

属于重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红茶,性温,能够消食、解腻、减肥、利尿。适合想减肥、三高人群。季节适合冬季寒冷时节饮用。代表的有云南普洱、湖南黑茶、雅安黑茶等。

综上,冬季适合喝红茶、黑茶等性温的茶,但是也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衡量,挑选适合自己的茶,才能够起到养生的作用。

喝茶的注意事项

01、品茶宜淡不宜浓

品茶可以给我们带来上述很多好处。但是茶汤太浓对身体也是不好的,浓茶伤胃不说,对我们的肝肾也带来很大的负担,故而品茶最好品淡茶。

02、空腹饮茶不可取

同样,空腹饮茶也不行,茶叶中的成分能够稀释胃酸,引起胃胀,无食欲等胃部不适症状,还有可能引起头晕、失眠、恶心等“茶醉”症状。

03、睡前饮茶要不得

这个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茶有提神的功效,在睡前饮茶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得不偿失。

04、烫茶饮用有风险

同不能饮用烫食一样,茶也不能饮用太烫的,防止烫伤消化道。长期的饮用烫食及烫茶会反复的刺激消化道粘膜,粘膜细胞还有癌变的风险。

如何从茶底判断茶料


看茶底判断茶料,不会完全准确无误,只是“尽可能的估计”。大多数的情况下,好茶自有好料之相;少数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看不见的制程或者是仓储错误,导致好料没能成为好茶。即使如此,研究茶底仍然是爱好普洱茶朋友值得了解的知识。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括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举例说: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台地茶的主力云抗10及14则在6~9对的居多。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帕沙主侧脉11~13对。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班章主侧脉19~21对。﹝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

十二、切碎

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老茶从哪里来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长,喝茶的群体非常大,而且地域差距特别大,但基本上每个地区都会有一些老茶,或多或少。

老茶,当然是从新茶而来,但不是所有的新茶都可以成为老茶。对待老茶,有如中医,经验主义,讲求实效。

老茶的由来,既有文献的记载,也有民间的习俗。

老茶最早的发源地在云南,始见于明代大理白族进士李元阳记述的感通茶:“藏之年久,味愈胜也。”明清时期,感通茶都是云南的名茶。

晒青茶紧压成型后,加工成的七子饼茶,属于普洱茶。敬昌号的马祯祥回忆,民国时期,内销的都是新春茶。销往香港、东南亚的茶,需要存放,有时候甚至存放二三十年之久。

七十年代,普洱茶也是按照香港客户的要求,适度存放后再销售。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台湾《普洱茶》一书提出:越陈越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提炼与弘扬。

2004年简体字版《普洱茶》一书在大陆出版发行,老茶之风兴起。随后《普洱茶续》出版发行,大力倡导: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这个观念深入人心,对普洱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黑茶,四川雅安的藏茶,陕西的泾阳茯茶,湖北赤壁青砖茶,湖南安化黑茶,广西梧州六堡茶,安徽祁门的安茶,都凭借越陈越香风生水起。

老茶另外一个起源地在福建。

由明入清,祥符人(今河南开封)周亮工入闽为官,所作《闽茶曲》中记述武夷茶:“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明明白白的宣称,就是要隔年陈茶。

在闽南、广东、台湾,民间一直就有饮用老乌龙茶的习俗。直到2016年,敢想敢干的闽南茶商,推出了《陈香型铁观音》的国家标准,五年以上的老铁有了合法的地位。

福建福鼎白茶更是响亮的提出了: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最近几年风行全国,老白茶炙手可热。

老茶从明代至今,文献的记载,民间的习俗,相互印证。

茶的味道从哪里来?


茶的滋味,没有咖啡那样苦烈,也不像酒一样老辣,而是苦中有甜,涩中带鲜。但这些味道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涩。茶中涩味的主导物质是茶多酚,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4类物质,其中以儿茶素的含量最高。儿茶素收敛性很强,在口腔内会产生发干、收缩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涩味。

水温会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滚开的沸水会加大茶中茶多酚的溶出度,导致茶味更涩。需要注意的是,用遭受过严重病虫危害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茶叶重,饮用后可能会有不适感,购买时要注意。

苦。茶中的苦味主要来自于咖啡因,它是一种生物碱,有助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保持头脑清醒。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是由茶树的生长环境和品种等因素决定的,比如夏天茶叶生长旺盛,其咖啡因的含量要高于春天,所以夏茶往往味道更苦。同时,咖啡因还能与茶多酚氧化物以氢键络合的形式结合成具有鲜爽味的复合物,从感官上来说,这正是茶汤爽口的主要原因之一。咖啡因对于神经性头痛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甚至可以提高治疗神经性头痛药物的疗效。

咖啡因摄入过多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强烈的刺激,导致身体不适,出现过敏、失眠、手足颤抖、四肢无力、恶心等症状,俗称“醉茶”。预防“醉茶”,要做到饮用清淡的茶水,一般茶与水的比例在1∶50左右,同时最好不要空腹喝太多茶。如果出现“醉茶”,可通过喝糖水或吃甜点的方式进行缓解。

鲜。氨基酸是茶中鲜味的主要

学茶,从识茶到懂茶!


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人们虽然爱茶,但关于茶的知识,却容易混淆。

这里有几条关于茶的小知识,为大家分享。

洞庭碧螺春并非产自洞庭湖

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

抹茶不是磨碎的绿茶

抹茶是一种特殊工艺的茶粉。抹茶粉是以遮阳茶做的碾茶为原料,越绿价值越高,相应的越绿制作难度就会越大。

对茶叶品种,种植方法,种植区域,加工工艺,加工设备都会有更严格的要求。

抹茶是由汉族人发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

花茶并非花越多越好

品质好的茉莉花茶一般含花量很少,只闻花香,不见花干。

桂花茶窨制时不起花,花和茶叶混在一起。

有些花茶含花量很多,多数是拌花茶,有时在销售时,也根据消费者的需要适量拌花。

普洱熟茶才是黑茶

普洱茶是由汉族茶农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后发酵〞即是将己制成的晒青茶,渥堆,洒水,再发酵,加速茶叶的后熟作用。

判断黑茶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黑茶有一个后发酵环节。熟普洱茶的加工工序更加接近黑茶种类的评定,因此,一般将熟普归为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

安吉白茶是绿茶

安吉白茶是一种汉族名茶,产自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

因为安吉白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所以是白色。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最大区别是:安吉白茶是干茶绿色,叶底白色;而真正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是干茶白色,叶底绿色。

君山银针是黄茶

很多人认为君山银针是白茶。其实,君山银针是黄茶。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黄叶黄汤是其主要特点。

冲泡什么茶类选用什么茶具都是有讲究,并不是所有茶类都适宜用紫砂壶。紫砂壶只适于泡黑茶,乌龙茶类。如果用它冲泡绿茶花茶类效果反而不好。

饭后不宜马上饮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饭后马上喝茶,反而会影响消化,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更重要的是,茶叶妨碍了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会使食物中铁的吸收降低50%,长此以往,影响人的消化功能,甚至引起缺铁性贫血。

此外,茶中的大量鞣酸,会与蛋白质结合生成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使肠道蠕动减弱,从而延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导致便秘,因此建议饭后一小时再饮茶,对健康会更好。

红茶冷后变浑浊说明是好茶

很多人在喝红茶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茶汤冷后会变浑浊。这是因为茶中含有茶多酚。

而红茶在发酵时部分茶多酚会转化为茶黄素,茶黄素,茶褐素。在高温状态下咖啡碱与它们都成游离态。

但随温度的下降,它们会通过缔合而成缔合物,并表现出胶体的特性,使茶汤由清转浑而出现〝冷后浑〞的现象。

这与红茶的鲜爽浓强度有关,鲜爽度越强的红茶,冷后浑的现象越明显。

不是所有茶都是越新越好

即使是绿茶,也最好不要刚做出来就喝,新茶会给胃黏膜带来比较大的刺激。

另外绿茶有一定的寒气,最好等它的寒气退去一些后再喝。如果要喝新鲜绿茶,最好是在制成后半个月左右再喝。

除了绿茶之外,其他茶类的最佳饮用期,一般都是第二年。

因为茶在制作过程中会有炒制或烘焙的流程,需要等到火气褪尽,口感才会变得更好,例如黑茶,则是越陈越香。

中医从药理,谈茶的功效


中医认为,茶叶上可清头目,中可消食滞,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饮品。然而,茶叶的产地和品种不同,其药理作用也不一样。

产于安徽者曰松萝,主要作用“化食”;产于浙江绍兴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于福建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于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于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可见茶叶入药有很大的学问。

不仅如此,中医还认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叶也有寒热温凉性味的差别,因此,四季饮茶也要有所区别。

春天,属温,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人们经过漫长的冬季,“内热积贮”,因此应注意驱寒御邪,扶阳固气。此时宜饮花茶与烘焙型乌龙茶。因为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具有理气、开郁、祛秽、和中的作用,烘焙型乌龙茶因为茶气较足,促进机体阳气的生发,并能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属热,赤日炎炎,气候闷热,出汗甚多,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必须补充大量水分。此时宜喝绿茶或清香型茶叶、轻发酵茶叶。因为这咱性味苦寒,清鲜爽口,具有清暑解热、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导等作用。

秋天,属凉,有萧杀之象,空气渐渐干燥,人们感觉皮肤、鼻腔、咽喉干燥不适,这叫“秋燥”。此时宜喝清淡一些的茶,如铁观音、白茶、生普等,色泽绿润,内质馥郁,不寒不热。秋凉饮之,可以润肤、除燥、生津、润肺、清热、凉血。

冬天,属寒,天寒地冻,寒气袭人,人的机体处于收引状态,新陈代谢迟缓,容易罹患“寒病”。此时宜饮红茶、黑茶、陈年老白茶、陈年铁观音。这种茶,叶红、汤红,醇厚干温,滋养阳气,增热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还可以去油腻、舒肠胃。

误区:“茶医百病”。有人认为,茶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饮料,也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殊不知,对有些病人来说,是不宜喝茶的,特别是浓茶。浓茶中的咖啡碱能使人兴奋、失眠、代谢率增高,不利于休息;还可使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患者心跳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尿频,加重心肾负担。此外,咖啡碱还能刺激胃肠分泌,不利于溃疡病的愈合;而茶中鞣质有收敛作用,使肠蠕动变慢,加重便秘。

从茶汤着茶质


很多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会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判断茶叶的品质。但茶汤往往也会暴露很多信息,那如何从茶汤判断一款茶叶的好坏呢?从色、香、味、形判断,是辨别一款茶叶的好坏基本方法。

茶汤和品质的关系

之所以看茶汤就能判断茶叶的品质。是因为茶汤能反应出茶叶在原产地、制作工艺、储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原产地生态优良,茶树长势良好,制成的茶必然清澈明亮。制作工艺精良,没有明显加工缺陷的茶,茶汤亮度好,不会发灰发暗。储运过程把控严格的茶,较少碎末,茶汤干净透明。由此可见,茶汤是辨别茶之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茶汤来辨别茶叶品质呢?

观察茶汤的三要素

观察茶汤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澈度三个方面辨别品质。

1、色度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通常来说,绿茶是浅绿色,红茶是红色,白茶是杏黄,熟普是棕褐色等等,只要这个茶基本符合该茶类的基本特征,就没有问题。

2、亮度

是指茶汤颜色的亮与暗。但亮度往往容易跟颜色混淆,有的颜色看起来很亮眼,比如金黄,有的颜色看起来很暗,比如土黄。

在颜色中,除了色度,亮度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就如红茶,一些优质的红茶汤色十分艳丽,而低档红茶汤色却呈现暗褐,即使在阳光的照耀下却丝毫不觉得明亮。

3、清澈度

茶汤的清澈与否,肉眼就比较容易识别,但仍需注意的是判断的时候必须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如茶毫、茶碎末等。

好茶的茶汤可以允许有一些茶碎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观察清澈见底。或使用玻璃公道杯,是清澈还是浑浊,从侧面看更为明显。

从茶汤角度判断,要注意两点:

1、趁热观察

茶叶泡后,放置过久,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导致茶汤变色和氧气结合,颜色会发生变化,因此,茶色中茶汤之色应从茶叶刚泡好后的茶汤来辨别。

2、选用白瓷碗观察

使用白瓷茶具观察汤色更佳,透明的玻璃用于欣赏茶汤是好的,但是其特性会影响茶汤的真实呈现。

从茶叶迈向茶业


十多年的深寒,犹如醍醐灌顶,湘茶顿悟:成也品质,衰也品质。

网上的一次调查,让湘茶无比尴尬。湖南省茶叶品种成百上千,但广大湖南网民,却回答不出一个能在全球叫响的品牌。与“云南普洱”、“西湖龙井”相比,“君山银针”虽名满天下,但它只是品名,而非品牌;只闻其名,难见身影。

历史不能停滞。你可能无法想象,开水烫、手揉脚踩及太阳晒的土方法,还在湖南省一些地方上演。原始的制作工艺和简陋的加工设备,将湘茶品质逼向了死胡同。你更加无法想象,年龄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茶树,还在为茶厂供应着不再鲜嫩的“鲜叶”。

湖南地理位置优越,纬度适中,适宜茶叶生长。北茶野香清爽,南茶醇香甘厚,而湘茶两者兼备。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包小村认为湖南种植茶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打开网页搜索湘茶历史,扑鼻而来的缕缕茶香,让人沉醉。拥有数千年种茶、制茶、饮茶历史的湖南,素有“茶叶之乡”的美称。摊开历史长卷,名茶不胜枚举,宋代的“芙蓉青茶”,明清时代的“天尖”、“供尖”和“潭州铁色”等茶中珍品,均出自湖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湘茶更是名噪一时,茶园面积达26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年产量突破8万吨,仅次于浙江。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湘茶霸主地位江河日下,茶叶产销形势日益严峻,茶叶库存增加,“卖茶难”引发行业集体性萎缩,茶园种植面积锐减至140万亩,产量降至5.5万吨。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受挫,茶区出现弃采、封园现象。我省一位茶业专家在博文中回忆,当时全省约有80%%的茶叶生产企业出现亏损,累计亏损额达2亿元以上。

茶树老龄化,茶园大都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盛产期已过,茶树品种良莠不齐,且多为中低档次的群体品种,无性繁殖的优良品种极少,仅占茶园面积的10%%。

湘茶的重新起跑,必须从重塑品质开始。省茶叶研究所的一个数据,正从网上传播开来,它印证着湘茶品质改良的方向。从上门推销200万株良种茶苗鲜有人问津,到3000万株被抢购一空,五年

内,该所在良种茶苗销量上实现了“井喷”式发展。茶树品种改良,茶叶基地建设,对湘茶重振而言,意义深远。

今年五月,在长沙县百里茶廊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第一条绿茶炒青自动化加工线正式投产运行,每分钟可以生产精品有机成茶186斤。走进一个900多平方米的无菌生产车间,很难再看到工人的身影。“先前需要130人手工制作,现在仅需要一人操作。”指着眼前这套斥资2000多万的进口设备,公司董事长汤宇踌躇满志。这条自动化程度甚高的生产线,将帮助他实现一个茶企出品名优绿茶的十年之梦。

今年五月,国际茶业大会莅临长沙,湘茶的演出成为网上最为热议的话题。从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到国内最大的个人交易平台淘宝网,相关图像和文字,冲泡出了湘茶的新香和余味。

“黑茶价格堪比黄金!”中国食品工业网上的一道帖子,迅即成为一条最为吸引眼球的新闻。这条网络新闻披露的是,400克一块的桃源黑茶,竟卖出1.28万元天价。

网上的精彩还在继续。会后,来自国内外的订购者、代理商亲往安化、桃源、沅陵,“简直快把门槛挤破了!”生产厂家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从未走出国门的桃源县紫艺茶业有限公司,竟“捡”了500万元的外销“馅饼”。

58家本土茶业企业参展,数千万的内外销订单。湘茶,是否开始了新一轮中兴?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网站论坛上的一道帖子,发出了这样的追问:传统产茶大省湖南,从茶叶到茶业,将如何实现新的跨越?一股浓浓的茗香,从虚拟世界弥漫开来。

从品名转身品牌

以“黑马”身份成为茶业大会焦点的黑茶,无疑给湘茶振兴注入了新的思考。

品牌,是横亘在中国茶与世界市场之间的深壑。塑造一个品牌,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岁月的磨练。

作为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接受与认可

。作为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茶叶已脱离商品本身,打上了精神层面的烙印。“茶是中国给予世界的礼物,茶对美国消费者来说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美国茶业协会主席在博客上如此评说“中国茶”。

英伦大陆刮起的立顿红茶风,让湖南茶商更加清醒。立顿虽未栽植一株茶树,却依旧成为消费者热衷的全球第一茶品牌。

茶叶销售只重产地、品名、不重品牌,是湘茶难以称雄的又一重要原因。“中国茶叶,95%%以上在给别人做品牌。”湖南三利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阳的感慨直指国茶“痼疾”。

有网民建言:在众多传统名茶和创新名茶的基础上,湖南茶叶能否打造出传世品牌?

由红到绿的一次转身,让湘茶找到新的舞步。红茶,一度身为湘茶主打出口产品,年出口量曾高达2.5万吨,因没能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而在国际市场日渐萎缩。痛定思痛,湘茶出口不再为他人做嫁衣。2006年,湖南绿茶出口1.37万吨,出口金额2309万美元,居全国第三。销量同比下降10.02%%,创汇却增长上升5.12%%,品牌营造出一条更科学长效的出口模式。

网络媒体对湘茶的关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沙漠之舟”、“猴王”、“湘丰”等湘茶品牌展示图片,在网上一度广为流传;而城市掀起的黑茶消费热,在网上同样刮起了一阵“黑旋风”。

早在十多年前,专家就发现,优质黑茶具有消脂减肥、降血脂等多种保健功能。于是,曾经的边销黑茶,如今不仅成为都市时尚一族的饮品,还跨出国门,走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

“湖南找到了适合茶叶生产的战略思路,黑茶无疑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口。”谈及黑茶,陈晓阳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放眼国际市场,三利进出口有限公司与中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激情碰撞,擦出绚丽火花。授权“中茶”牌商标开发湖南黑茶,中茶公司相中的不仅仅是三利的实力,更是湖南黑茶深厚的文化魅力。

湖南黑茶的“姻缘”,让网民们想起了那似曾相识的普洱传奇,“她也曾受到‘中茶’品牌青睐,嫁入豪门后身价倍增。而历史更为深远的黑茶,携手‘中茶’,让人萌生更多期待。”

“茶叶大省”如何才能成为“茶业强省”

?网上网下,抱有湘茶振兴理想的人士无不热议着这一话题。

湘茶,要成就产业火花,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是必由之路。在长沙县,一条蜿蜒150公里的百里茶廊,绵延出绿色茶园不绝于耳的优美茶歌。2007年5月,一艘湘茶产业之舰在长沙县金井镇启航,湘丰、长春、开慧、福临、金山五家茶企抱成一团,组建成立湖南百里茶廊股份有限公司,探寻产业振兴之路。

作为长沙市四大优势产业带之一,这里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自成一体,已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今年1-5月,百里茶廊实现产值1.66亿元,同比增长75.9%%,项目区内茶农人均增收569元,同比增长42.8%%。”谈及整合的变化,公司总经理张超如数家珍。

高歌猛进的背后,政府搭台不可或缺。6月中旬,在长沙县召开的全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该县利用中央财政1000万元引导资金,实际整合支农资金7670万元集中打造“百里茶廊”的经验赢得与会代表一片喝彩,也收获了网民在“茶叶在线”论坛上所发送的精华帖和鲜花。

从撒“胡椒面”到建“蓄水池”,政府投入政策之变,使茶业集群效应优势凸显。然而,湘茶的中兴还有一段漫漫长路要走。

茶,除了热饮,还能怎么喝?目前在世界饮料市场中,茶饮所占份额达25%%,稳居榜首。但我省茶叶多为原料性商品,缺乏液体饮料以及食品保健、医药等方面的新产品。走进超市饮料柜台,“××绿茶”、“××红茶”、“××清茶”,罐装茶饮琳琅满目,卖得红火。茶酒、速溶茶、茶多酚等茶叶衍生品也逐渐走进百姓生活。

湘茶振兴,路在何方?网上群雄激辩,网下专家指点迷津:不妨围绕茶叶资源组建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提高茶叶经济的增值能力和综合效益。当前,振兴湘茶应对症下药,从改造低产茶园、推广优良品种、组建龙头加工企业、扩大茶叶资源开发利用做起,在推出名优茶的同时,开发茶饮料、茶食品等衍生产品。同时,建立起一个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培育茶叶商品拍卖市场,这对湘茶再度崛起意义非同寻常。

湘茶之魅力,基于生态,精于品质,名于品牌,兴于产业。如此,湘茶愈

浓,愈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