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的,怕只有水了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只有杆的茶 黑茶长毛了 茶叶酸了是不是坏了

只有杆的茶。

茶在未遇见水之前,它是干瘪的树叶标本。

水让它重生,让它有有了第二次生命。Cy316.cOm

喝茶,是简单的事;

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回归简单。

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

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

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

打开精致的茶盒,金色的纸托上,三粒茶珠小小的圆润。

轻轻展开棉纸,条索清晰,银毫隐约,闪着淡淡的光泽。

炉上的水,是深山里的山泉,密封在桶里半年之久,清澈如初。

常说流水不腐。她容身方寸,稳稳地静默,却无半点改变。

我十分讶异她的表现,这或许源于她本质的纯净才能得以恒久。

讲究煮茶的水,源于那本红楼梦。

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出世的妙玉,搜集梅花上的静雪,

存储五年,依旧冰清。

是何等样的茶才有幸与之相融,成就一段芬芳?

由是,连带着宝琴折红梅的图画也深深地烙在脑海中。

每待冬来,飞雪妆江南,一片银装素裹时,

遥想那小园梅林中的女儿们,将一瓣瓣梅红之上的晶莹,收拢在掌心,

看她融成泪滴,成为这茶的最好知己。

水成鱼眼,收回思绪,温杯洗茶。

看茶珠得以水的滋润,渐渐柔软舒展,轻轻舞动。

浅浅的橙色晕染着一壶碧泉,渐成明黄。

我看着她们优雅的曼妙,想着人事的际遇,就像这茶与水一样,是一段缘分。

水不经茶,终是浅白。

茶不遇水,也枉受蚀骨的炙炼。

可是,不管如何,他们终有一逢,也算是不解之缘吧。

但愿,“金风玉露一相逢”时,

水得茶之馨香,茶得水之滋养,演绎出彼此最美好的绝唱。

选一只洁白通透的瓷碗,徐徐注入澄澈的茶汤,端起至鼻端,

一股清凉的香气冲开鼻窍,直抵灵台。

一千多年来,东方人在一碗茶汤中,

感悟生命的真谛,唐朝人煎茶,宋朝人创造了点注的喝法,

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味到茶叶泡水的清香,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

岁月酿成了茶的味道,茶散发出灵魂的清香。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茶艺茶道如何传承,不论是生普的苦香,还是熟普的醇厚;

亦或是绿茶的清淡,花茶的芬芳,红茶的馥郁,

其实全凭一口水的浸润与释放,茶与水有着不能言语的联系。

其实,我不懂茶;懂茶的,怕只有水了。

cy316.com扩展阅读

其实,我不懂茶;懂茶的,怕只有水了


茶在未遇见水之前,它是干瘪的树叶标本。

水让它重生,让它有有了第二次生命。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回归简单。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

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

打开精致的茶盒,金色的纸托上,三粒茶珠小小的圆润。轻轻展开棉纸,条索清晰,银毫隐约,闪着淡淡的光泽。

炉上的水,是深山里的山泉,密封在桶里半年之久,清澈如初。

常说流水不腐。她容身方寸,稳稳地静默,却无半点改变。

我十分讶异她的表现,这或许源于她本质的纯净才能得以恒久。

讲究煮茶的水,源于那本红楼梦。

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出世的妙玉,搜集梅花上的静雪,存储五年,依旧冰清。是何等样的茶才有幸与之相融,成就一段芬芳?

由是,连带着宝琴折红梅的图画也深深地烙在脑海中。每待冬来,飞雪妆江南,一片银装素裹时,遥想那小园梅林中的女儿们,将一瓣瓣梅红之上的晶莹,收拢在掌心,看她融成泪滴,成为这茶的最好知己。

水成鱼眼,收回思绪,温杯洗茶。看茶珠得以水的滋润,渐渐柔软舒展,轻轻舞动。浅浅的橙色晕染着一壶碧泉,渐成明黄。

我看着她们优雅的曼妙,想着人事的际遇,就像这茶与水一样,是一段缘分。

水不经茶,终是浅白。茶不遇水,也枉受蚀骨的炙炼。可是,不管如何,他们终有一逢,也算是不解之缘吧。

但愿,“金风玉露一相逢”时,水得茶之馨香,茶得水之滋养,演绎出彼此最美好的绝唱。

选一只洁白通透的瓷碗,徐徐注入澄澈的茶汤,端起至鼻端,一股清凉的香气冲开鼻窍,直抵灵台。

一千多年来,东方人在一碗茶汤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唐朝人煎茶,宋朝人创造了点注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味到茶叶泡水的清香,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岁月酿成了茶的味道,茶散发出灵魂的清香。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茶艺茶道如何传承,不论是生普的苦香,还是熟普的醇厚;亦或是绿茶的清淡,花茶的芬芳,红茶的馥郁,其实全凭一口水的浸润与释放,茶与水有着不能言语的联系。

有时候,只有茶懂人心


以前,有位地理老师常和我们说:“我们总喜欢祝愿别人一帆风顺。其实,我们知道,那是不可能实现的。”是的,人生那么长,不如意的事占了一大半。许多时候,当我们心情低落、十分失意时,陪伴着我们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杯茶,一杯最懂我们心思的茶。

当我们彻夜难眠毫无睡意,却众人皆睡、环境寂寥孤清时,没有知己与你把酒言欢,也没有深交和你举杯邀明月。这时候,别忘了,我们还有茶。我们可以戳少量茶叶,烧一壶开水,半夜提壶温杯,沏茶冲泡。细啜一口清茶,与茶相伴,任时光滴答流去,毫不吝惜。

在我们遇见无法排解的烦心事儿,把一切烦恼往脑袋猛塞,让自己沉默寡言默不作声时,我们总想找人吐槽,但是翻开手机却不知道该找什么人。这时候,别忘了,我们还有茶。泡一壶清茶,茶叶能够安静地倾听你的诉说,所有的烦恼烟消云散,心情随着茶香由阴转晴,开朗许多。

在我们觉得百无聊赖、好友又无法抽身陪伴之时,不安分的我们总在不大的房子中进进出出,或取出书本想要阅读,或打开电视想看节目,却都无法入心。这时候,别忘了,我们还有茶。起身,烧水,取出玻璃茶具,倒水沏茶,透过玻璃杯,赏茶叶优美的舞姿。

有时候,只有茶最懂人心。只要我们想起茶叶,泡上一壶,茶都会默默地从我们的神态读懂我们的内心,它静静地听着我们的喃喃自语,感受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茶花因缘:花的心思,只有茶最懂


茶,脱俗尘世;花,优雅悦目。茶有茶言,花有花语。当茶、花相遇时,花的心思,只有茶最懂。

自古花与茶便难舍,四时的茶,四季的花,氤氲的茶气,若隐的花香,袅袅交织在一起,如岁月,似浮生。

茶艺衍生出茶艺插花,茶艺与插花,好似一对孪生姐妹。

花,是大自然的笑脸;

茶,是大自然的信笺。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细品轻拨,闲弄的杯盏,浅逸出醉人的芳香。“茶鼎夜烹千古月,花魂晨动九天风”。

那时的月,似有似无的风,都让这一份茶与花的因缘变得不可言语。“花引茶香,相得益彰”,这浅浅一杯的茶,因由花的融入变得妙不可言。

这一份茶与花的念想,谁人可知。

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花语,不同花语又传递出不同的意境。

有茶、有花,居陋室茅屋,房前屋后四季花开,更有兰花、菊花这样高洁之花,点缀简单的生活,丰盈精神世界。

有兰,有菊,有茶,有雅兴。这样的人生有“自觉常年心自宁”的宁静与淡泊和儒家思想、茶道精神,都是相通的。

一个茶室,一座茶台,甚至只是一张摆放着简单茶器的桌子,如果加上一件和茶道相契合的插花,都会让饮茶变得更加雅致。

每一种茶,都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历史与传承,更有着不同的泡法,不同的精神演绎。

每一个不同主题的空间、不同主题的茶席,与之呼应的插花选择便各有不同。

追本溯源,“茶花”形成于明代弘治、万历年间(1488年-1595年),茶花之旨,趣在比美茶趣,重视品位,“纯真”的“情”是茶花的精神,“清远”的“趣”是茶花艺术的特质。茶花的插作及摆饰,在古代以斋房室内行之。

明袁宏道在《瓶史》一书中谈到花与茶的关系说:“茗赏者上也”,主张烹茶插花、插花品茗,花茶交映,相得益彰,更能提升花艺的品位。

从品赏的态度而言,如《岩栖幽事》里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品赏茶花亦然,宜雅静、忌人多。

独立一人玩味,与花谈心,最易深入领略器上花草的甘苦情状与花草的意向神态;

二人谈赏品论茶花,最宜领略花木常态之美与插作结构及插作心得之趣;

三人赏玩茶花,将各领花味风情之余,互表花间妙趣与玩赏心得,足可体会茶花插作的个中况味;

至于人多嘈杂,众目睽睽下,对小巧可怜的茶花而言,实有无法消受之感,既无趣味可言,更难领略茶花的真义。

寻一处静谧舒适之地,泡上淡茶一壶,与花相伴,细细品,慢慢饮,看世间人生百态,觅得内心的宁静。

当花与茶邂逅、花的心思,只有茶最懂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娇艳的花儿纷纷绽放,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每逢春日便是赏花的好时节,此时,三五好友结伴出游,欢声笑语中,欣赏美丽的花朵很是惬意。今日春光明媚,花开正好,微风不燥,相约农大看桃花吧!农大的观音湖,有些许小西湖的味道,特别是春晖桥两岸的桃花的味道,尤为醉人。

春天是属于花的季节,花有花语,茶有茶言,不少茶友都相约赏花踏青。当这些花和茶结合在一起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值得寻味。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我们福州的特产茶——茉莉花茶。

【一】花茶?花草茶?花果茶?

花茶,又称香片,与花草茶、花果茶不同的是,花茶是由烘青绿茶作为原料制作茶坯,后在不同季节、不同花期,以鲜花配香,茶叶会利用自己的吸附气味特性吸收花香,从而形成花茶的特有风味,属于再加工茶类。花茶不仅茶香鲜醇,更是花香入水。最著名的花茶,当属福州茉莉花茶,是由茉莉鲜花和烘青绿茶窨(yin)制而成。除此之外根据所用的鲜花不同,还有玉兰花茶、桂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等。普通花茶都是用绿茶制作,也有用其他茶类制成的,有如玫瑰红茶,桂花乌龙茶等。

而花草茶、花果茶,是以植物的花、茎、叶、果实甚至根作为主进行干燥而制成的饮品原料,严格意义上不算是茶,可统称为类茶。你叫流行的有玫瑰花茶、杜仲花草茶、百合花茶等。

【二】何处寻花?

品饮过茉莉花茶的茶友应该都能发现,在茉莉花茶里寻花,只闻其香,不见其形。

茉莉花茶里没有茉莉花却花香馥郁,就在于它的“窨制”工艺。在夜间,茉莉花花瓣微张、将开而未开之时采摘,待到晚上花开飘逸时,与上等的绿茶混合,茶叶充分吸收花香,期间不断翻动茶叶与花,直至花香散尽。

而不见其形是由于花茶在制作工艺中需要经过的重要工艺——“起花”。起花是指绿茶茶胚经过与鲜花拌和、窨制后,用起花机把茶和花分开,且等级越高的茶叶应该筛得越干净。也许有些茶萌新可能会认为多此一举,花朵留在茶叶中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起花工序,多量的花体仍留在茶叶中,冲泡时会使茶汤滋味苦涩,从而影响花茶口感的鲜爽。而且茶叶中是否残留花渣也是评判一款花茶品质好坏的因素之一。近年也有新创茶品,谓“碧潭飘雪”,出于美观考虑,在窨制后加入茉莉干花作为点缀,在冲泡时就可以看到嫩绿的茶叶夹杂着花色花瓣在水中漂浮。

【三】花香茶忆

冰心在《我家的茶事》中回忆起童年是对茶千丝万缕的情愫。“这时我总想起我故去的祖父与父亲,而感到茶特别香洌,我虽然不敢沏太浓,却是从那时起喝到现在”。

犹忆总角之年,猴王牌的茉莉花茶是我所接触的启蒙茶。不仅是家家户户的玻璃杯和搪瓷缸、红金相间的塑料包装,不仅是那位戴着厚重眼镜、手持一杯冒着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的数学老师,不仅是坐在第一排、沉醉于袅袅水汽中茉莉花香气的我,一幕幕都构成了一个时代里的人对茉莉花茶的共有记忆。

这一碗茉莉花茶中别有一番青涩质朴的人生况味,让人不由联想起茉莉花蕾一低头的娇羞和惹人怜爱,茶叶的诚挚容纳与伟岸承载。这一场未成熟的悸动与探索,成全了花茶的香与味的相互融合,犹如蒲苇与磐石般的爱情。在茶烟缭绕中,花茶不言。“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细说茶叶分类,看了之后真的懂茶了!


你对茶叶的了解有多少呢?而你又知道些什么茶呢?今天我们来说说茶叶的分类以及茶叶的相关介绍:

1、绿茶(发酵度:0)

【特点】清汤绿叶

【干茶】颜色为碧绿、翠绿或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

【茶汤】呈绿黄色

【原料】为嫩芽嫩叶,不适合久置

【香型】有清新的绿豆香

【滋味】味清淡微苦

【茶性】较寒凉

【代表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加工】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概念解释】杀青:用高温杀死酶的活性,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揉捻:做形。干燥:固形、失去水分、提高香气、便于贮藏

2、黄茶(发酵度:10%-20%)

【特点】黄汤黄叶

【原料】带有茸毛的芽或芽叶

【香型】香气清纯

【滋味】甜爽

【茶性】凉

【代表茶】君山银针、黄芽等

【加工】鲜叶—杀青—揉捻—焖黄—干燥

【概念解释】焖黄:把茶堆成一堆,比渥堆时间短,由湿热引起物质变化

3、白茶(发酵度:20%-30%)

【特点】绿叶红筋

【干茶】色白隐绿,外表披满白毫,茶汤呈象牙白

【原料】是福鼎大白茶种的壮芽或嫩芽

【香型】香气弱

【滋味】清鲜爽口、甘醇

【茶性】寒凉,有退热祛暑作用

【代表茶】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等

【加工】鲜叶→萎凋→干燥

4、青茶(发酵度:30%-70%)

【特点】绿叶红边

【干茶】呈深绿色或青褐色

【茶汤】呈蜜绿色或蜜黄色

【原料】一芽两叶,枝叶连理

【香型】具有花香果味

【滋味】醇厚回甘,微苦有回甘

【茶性】温凉

【代表茶】铁观音、冻顶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闽北水仙等

【加工】鲜叶→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

【概念解释】摇青:茶叶经过摇动后檫伤叶缘,叶缘细胞被破坏轻度氧化,形成绿叶红边

5、红茶(发酵度:80%-90%)

【特点】红汤红叶

【干茶】颜色为深红色

【茶汤】呈朱红色

【原料】大、中、小叶都有。分为条形红茶和红碎茶

【香型】具有麦芽糖香、焦糖香

【滋味】浓厚略带涩味

【茶性】温和,兴奋神经效能较低,温胃

【代表茶】祁茶、滇红、宁红、宜红等

【加工】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概念解释】萎凋:鲜叶放置一段时间,失去一部分水分;去掉鲜叶的青草味;可能形成

花香味;便于揉捻。发酵:经揉捻工序后,细胞内酶液渗出,与茶叶中多酚类反应进行发酵,这种发酵称为内源性酶促发酵,称之为全发酵

6、黑茶(发酵度:100%)

【干茶】呈青褐色

【汤色】橙黄或褐色

【原料】多为大叶种茶

【香型】具有陈香

【滋味】醇厚回甘

【茶性】温和

【代表茶】青砖、六堡茶、普洱茶等

【加工】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

(普洱熟茶的加工:鲜叶→杀青→揉捻→干燥→晒青毛茶→潮水→归堆→翻堆→干燥普洱

生茶的加工:摊凉→杀青→揉捻→晒干)

究竟怎样叫“懂茶”,这篇文章补全了


上个月发过一篇文章《究竟怎样叫“懂茶”,这篇文章告诉你50%》,后来没有下文了,拖得有点久,今天把它补全。

一篇文章能把这个问题说透吗?也能也不能。

说不能,有些知识,有些经验,是需要积累的,这个无法完全否认。

说能,是这个框架,这些关键点,这个体系,是能讲出来的。何止一篇文章,几句话就能说完,但是还是需要把他掰开揉碎,才能消化。

我们取个折中,来点个眼目,至于具体的知识,你自己随着经历的茶再慢慢补充不急。这个眼目很重要,有了这个,你和别人上手就大不相同!否则你学了很多知识,还是一团浆糊。

在进入更深层次的讨论之前,我们还要再补充一个前提。

什么前提呢?干净!

这个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食品卫生,这个不用多说了,现在基本上都没太大问题,即使有问题也好发现。

第二个层面叫食品安全,这个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基本上能让人不需要考察就能放心的只有古树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有条件深入原产地,或者你找到了让你信任的来源,这里不展开。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需要把品茶做一个类比,品茶像什么呢?说得近一点的,类似于品其他的饮料,比如咖啡、葡萄酒,或者品尝中西美食。这些主要都是嗅觉与味觉上的。如果再拓展一些,类比于视觉、听觉,那我们说像看一幅画,听一段音乐。有了这些类比,思路就打开了,下面就好说了。

好,可以进入正题了。

品茶也好,欣赏任何美好的事物也好,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整体——细节——整体”

整体

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上来对一个曲子,一幅画,会有一个整体的印象,impressing。这个是我们所谓美学的一个直觉,这个非常重要,比具体的参数要重要。

现在通行的茶叶审评,都是参数为基础的,你这个是不是唱反调呢?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参数太具体,就很难和好坏建立联系。有人说,应该根据内涵物质多少来定高低,还真不是这样,适当的盐对一道菜是好,但过度就是不好。我们没法通过咸度、辣度这样的指标来评价菜的好坏。当然更不可能根据红色或者绿色的占比来评价一幅画。

举个例子,茶里的酸味多少是好呢?这个没法具体量化,如果是果酸,或者梅子香中透着梅子酸,那么这个酸度可以略高一些,会拉开口感的层次,并且增加回味。而如果是馊的酸味,或者其他不愉悦的酸味,那一点都不能有。

不仅如此,口感不仅对应科学参数,也是个文化概念。老的咖啡客能接受偏酸的咖啡,而菜鸟不太接受这种口感,因为品鉴的经历,文化等等综合因素会影响你的评价。同样的,偏热带地区的老茶客,对茶中苦涩的接受度远远高于北方的新茶客,这本身没有对错,但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参数不是绝对的。

参数不是不能有,合理的参数往往是抽象的、综合的;比如香气,滋味。这个没法完全量化,是一个综合的感受,所以有合理性。一旦太具体了,就会出问题,适用于绿茶,就不适合普洱茶;或者你用油画的标准衡量水墨,那都是自寻烦恼。

我们一开始,还是要有一个整体的感受,这个是不要预先设计的。预先设计会带来麻烦,你喝过一款糖香饱满的茶,于是你脑子里就盯着一个糖香去品茶,那这款茶可能有很迷人的兰香,或者层次丰富的坚果香,但你过于关注一个点,就会失去整体。

初级的茶友谈茶,常会说一个“霸气”。这个也有很多误解。这个霸气并不是口感的浓度。如果仅仅是浓度,我们可以有太多方法达到“霸气”,比如加大投茶量,增加冲泡时间,选择极为苦涩的品种等等,这如同做菜拼命加辣椒一样,毫无意义。所谓的“霸气”,如果有合理性的话,指的是一个口感的冲击力与爆发力,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个空间感,这还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感受。

不过,我们在评价一款茶的时候,还是要尽量避免“霸气”,“柔”这类空泛的词语,这些词语误导性往往大于建设性。

关于这个整体的感受,先说这么多。这个更多的是一种美学直觉,概念少一点更好。我们看到了一幅梵高的画,一下子感觉到了冲击力,感受到燃烧的生命激情,感受到纯真的情怀;我们听到了一首古琴曲“流水”,仿佛来到了松间林下,与风语泉鸣相和,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些都是整体的感受,而非具体分析某个色彩构图,或者某个音符音节带来的,那个是后面的事。

细节

当我们整体有了一个愉悦的感受,我们开始关注到细节。我们试图来理解这种美好,让这种美好可理解,可交流。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参数,或者说一套语言系统了。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同样是茶,不同大类也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岩茶与普洱茶的语言系统也不同,这是和茶的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相关的。邓时海的《普洱茶》最大的贡献还不是整理老茶,这个争议比较多。而是借由品鉴老茶,建立了一个语言系统(当然也是整理总结前人),让品普洱老茶的可交流性大大增加,这个就有意思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升堂入室话品茶:升堂,搜肠掐肾寻妙语》,就是讲这个语言系统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里不详细展开了。

细节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的理解一开始的愉悦感受,随着对这套语言系统的掌握,还能有更多的发现。这就是新茶客和老茶客的区别(前提是没有喝糊涂掉)。我们一开始听京剧,只朦朦胧胧的感觉一点点唱腔的美,随着我们深入,我们能体会不同流派的差异与特色。我们一开始看书法,和我们对笔触、结构有了一定认识再看书法,会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台阶。

回到茶上来,目前的语言系统远远称不上完备,但是仍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们谈喉韵、谈回甘,就是把模糊的美好感受总结出来。但是这些词汇也面临误解,过于苦涩带来的回味,和美好的回甘不一样;喉部的其他刺激和喉韵那种清凉舒适也不一样。

那怎样来把握这种知识呢?只有一个办法,喝好的东西,然后比较。如果你要欣赏好画,那就看博物馆的精品,然后和泛泛之作比较,高下立现。如果你整天去潘家园的地摊练眼,那肯定是越看越糊涂。同样的,如果你经常喝着来路不明的茶,听着各异的说法,也很难有所提高。比如刚开始喝茶的时候,喝了很多“冰岛”,但是越喝越糊涂,因为来源不清,基本没有真的。直到喝到真正的冰岛,鲜明的特点一下子让人记住,建立起标准,那就豁然开朗了。

我见过太多越做越糊涂的茶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口感判断都丧失了,还不如刚接触茶的茶友,那就太遗憾了。说到底,是被各种说法搅浑了,建立了混杂错误的标准。这种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先清零,回到基本的口感判断,然后从头再来。

当然进入到细节,有的东西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比如对香气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这个是天分和工夫并存的,一定程度上勤能补拙。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具备一个基础,只不过没有认真关注到这些点上,没有系统的训练而已,并没有那么神秘。

细节涉及到很多方面,可谈的东西比较多,这个就是我说的,需要经历来填补的东西。如果想深入,就需要我在升堂入室那篇文章里讲的,从一个个概念入手,来全方位的剖析。但是上面讲的大原则和方法更为重要,是清楚和糊涂的分水岭。

整体

我们掌握了大量细节的知识,还需要整体来看,因为整体并不等于细节相加。香气、滋味、汤感、生津、回甘……这些标准也是相对的。厚重一定好吗?咖啡里面劣质咖啡往往是所谓“厚重”的,而优质咖啡更加清纯一些。所以如何认识这些参数,需要我们的综合审美能力,需要我们回到整体。

这个笔触用在这里,简直是妙到毫巅。这个色彩用在这里,真的传神。但是你不能简单的说这个笔触和色彩就是好,是在这个整体中,体现出它的好,随便放在别的地方,未必好。我们所有的参数,都要放在整体中重新认识。

香气清扬的有好茶,香气低沉的也有啊;汤感厚重的有好茶,清纯的也有啊;滋味丰富的有好茶,滋味单纯的也有啊。有的菜是滋味丰富,但有的菜就是吃最纯粹的本来之味,略加烘托就好。有的画富丽精制,但倪云林的就是那么淡淡的涂抹,八大的就是那么潇洒的几笔,谁敢说不好。

再回到整体,这个时候才是看底蕴的时候,你对茶的理解,不仅仅是一开始的直观,也不仅仅是各种参数的剖析,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这个时候,可以谈意境、谈韵味、谈人生。这个背后是你的文化修养,是你的人生境界。

但是这个谈是有基础的,什么基础,就是你对这款茶比较充分的理解。你不能一上来就附会一些什么高雅境界,那没有意义,你连基本的好坏都分不出来,能谈境界吗?也不是学了一些概念就去硬套,那也没有意思。说到底,市场这么混乱,还不是人们为利所驱使,玩一些概念,胡说八道给搅的吗?

说到底,品茶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你当然可以和清茗知音相视一笑。但内心的感受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为利所使的人或许可以得利,但未必能得到这样的享受。

品茶这件事,先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普洱茶市场流行的历史,从易武到班章,所谓霸气,是关注强度的阶段,这个是最最初级的。之后冰岛,是关注单一特点,单一参数的阶段,冰岛是那种很纯粹,很好总结的好茶。之后景迈,开始关注香气(和工艺有关),进入更深的探讨。未来如何发展,其实看了这篇文章,你应该很明白。只不过,大众品鉴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时间罢了。

懂香方能知茶,茶叶的香型都在这儿了!


品茶,主要是品香和品味,而香气,是茶最迷人的地方。

香气曼妙,缥缈无常,捕捉不到,却让人魂牵梦绕。我们追求香气,买鲜花、喷香水、焚香,都是为了那一缕让人神往的香。

茶叶香气组成复杂,形成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品种、地域、栽培条件、鲜叶质量、加工方法等都会影响着茶叶的香气。著成品茶香气归纳为以下九种香气类型,不妨一起看看,你杯中的茶是什么香型?

【毫香型】

干茶白毫显露,冲泡时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称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正常制茶过程均可能会有毫香。

茶叶示例:如银针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则有嫩香带毫香。如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嫩香型】

茶叶的一种鲜嫩香气。凡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

茶叶示例:各种毛尖、毛峰等,如都匀毛尖、紫阳毛尖、峨眉峨蕊、雁荡毛峰等。

【花香型】

茶叶散发出类似的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青花香香型可包括兰花香、枙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的有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红花香等。其品种很多,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会有一些花香特点。

茶叶示例:属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绿茶、红茶。青茶如铁观音、包种、凤凰单枞、水仙、浪菜、台湾青茶等有明显的花香。花茶,不同茶品有其各自的花香,其中以茉莉花香占的比例较大。绿茶中如桐城、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等有幽雅的兰花香。

【果香型】

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

茶叶示例: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红茶常带有苹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红工夫等。

【清香型】

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制茶及时正常的绿茶等;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青茶类摇青、做青程度偏轻及火工不足的,香气也属此香型。

茶叶示例:清香属绿茶的典型香,如竹叶青、恩施玉露、蒙顶黄芽;此外如清香型铁观音也是此香型。

【甜香型】

该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凡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红茶制法,可能会出现这些特点。

茶叶示例:甜香为工夫红茶的典型香型,如宜红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等。

【火香型】

凡鲜叶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烘焙火温高、充足、糖类焦糖化。该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及锅巴香在内。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有黄大茶、武夷岩茶等。

【陈醇香型】

像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后发酵等一系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陈醇香型。很多普洱茶爱好者所推崇的“越陈越香”及“陈韵”,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香型。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茶有陈放的普洱茶、六堡茶等。

【松烟香型】

凡在制造干燥工序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烟的茶叶,一般具有松烟香。

茶叶示例:属此香型的茶有小种红茶、沩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很多时候也是各种香型的综合呈现,可能以一种或几种为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