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采制技术的形成

发布时间 : 2019-11-16
碧螺春的茶毫 碧螺春红茶 碧螺春红茶价格

碧螺春的茶毫。

最早对碧螺春茶采制工艺较为系统记载的是清未民国初朱琛写的《洞庭东山物产考》(1916年):“茶有明雨之名,因摘叶之迟早而分粗细也。采茶以黎明用指爪掐嫩芽,不以手揉,置筐中覆以湿巾,防其枯焦。回家拣去枝梗,又分嫩尖一叶二叶,或嫩尖连一叶为一旗一枪。随拣随放,做法用净锅入叶约四五两,先用文火,次微旺,两手入锅,急急炒转,以半熟为度,过热则焦散而香散,不足则香气未透,炒起入瓷盆中,从帝以扇扇之,否则色黄香减矣。碧螺春有白毛,他茶无之。碧螺春较龙井等为香,然味薄,瀹之不过二次,饮之有清凉醒酒、解睡之功。”

从上述资料看采摘时间从清明至谷雨,采摘标准从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二叶,采后要拣剔,然后入锅手工炒制,方法与现在相仿。

碧螺春系人工炒制,工艺复杂,各个茶农间手法所有不同。1952年前,碧螺春的炒制主要有杀青(当地称“朴”)、揉(当地称“揉”)、沥汁、搓团、焙干五道工序。其中沥汁工序是:当紧握茶叶能挤出茶汁时,起锅放在布袋里,浸入清水中洗漂,挤去茶汁,俗称“沥汁”。经沥汁工序制成的碧螺春条索纤细,外形美观,能卖出较好价格。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东西山成立供销合作社,开展茶叶收购业务,并实行茶叶干评湿评结合的评茶计价方法。沥汁后茶叶因滋味淡薄,得不到好价,再加上当地农业部门的宣传教育,就改掉了沥汁这道工序。1980年,江苏省茶叶学会“碧螺春品质风格研究组”集中省内茶叶战线的各方专家,会同当地制茶能手和基层干部参加,总结整理形成了现行的碧螺春采制技术。

小编推荐

白毛猴的采制技术


白毛猴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民国初。原产地为政和县,它以外形条索粗壮卷曲,白毫显现,犹如毛猴静伏而得名。内质毫香鲜爽纯正,滋味醇和微甘,汤水清绿泛黄,叶底嫩绿、完整、匀净、无杂。

白毛猴制法介于绿、白茶之间,当地亦俗称“白绿”。采制工艺中成茶外形重“保毫”与“做形”,内质着重萎凋适度,使戌品茶香清味醇。

采摘 要事先在春茶前期,选择壮龄的政大茶园,于清明后采其肥壮的1芽2、3叶嫩梢(不采对夹叶),切忌损伤芽叶,尽量保持完整。

萎凋 采回鲜芽叶在微弱阳光下进行复式萎凋或直接用室内萎凋,薄摊于竹席或水筛上,历时很长,需16~18小时,使芽叶中多酚类进行部分酶性氧化,除去苦涩味,萎凋至水分失重25%~30%之时,叶色转暗绿,梗皮皱缩,白毫显露,毫毛如银,叶质柔软如棉,梗折不脆断为适度,过度易红变,不足则叶多青绿,失去传统风格,影响质量。

杀青 杀青锅温掌握在140~150度,先扬炒后闷炒,炒至叶色转青,梗带青黄,手握芽叶柔软,散发青香,无青臭味为适度,即可起锅。

揉捻 杀青叶摊凉散热后进行轻揉,与一般揉捻稍异,是揉搓和茶团旋转相结合,操作轻巧,注意保毫,并结合解决做形,搓揉至条索卷曲,历时约5~8分钟,揉好的湿茶团,每团约50~500克。

初烘 每焙笼可焙小茶团10~15个,将小茶团排列在焙笼中,温度100~110度,焙至五六成干,以茶条不粘手时为适度。

复焙整形 复焙刚开始时,温度掌握在50~60度,边焙边做形,使全部茶条卷曲似小猴。复焙温度不宜过高,以防止芽毫脱落,但也不宜过低,太低水分蒸发太慢,色泽闷黄不鲜,复焙到八九成干时,火温降至40~50度,一直焙至足干。最后经拣剔梗片,即可装箱。

松阳银猴的采制技术


银猴茶产于松阳瓯江上游古市区一带,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峰岭逶迤,云雾缥渺,溪流纵横交错,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7℃,无霜期达240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511毫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形成银猴茶品质提供了先天条件。

银猴茶采制技术精巧。开采早,采得嫩,拣得净是银猴茶的采摘特点。清明前开采,谷雨时结束,采摘标准:特级茶为一芽一叶初展;1~2级茶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

通常,炒制一公斤特级银猴茶,需采7万个左右的芽叶。采回的芽叶应剔除杂物,保持芽叶完整、均匀一致。鲜叶进厂后经6~7小时的鲜叶摊放,方可炒制。炒制工艺主要分头青、揉捻、二青、三青、干燥等五道工序。炒制特点是:高温杀青,揉炒结合,慢速轻炒,边炒边整,烘焙足干。

头青即杀青:在锅径69公分的斜锅或远红外电炒锅内进行。当锅温达150℃左右,投入摊青叶400~600克,以抛炒为主,结合闷炒,做到抛得开,带得轻,捞得净。达到蒸发水分,钝化酶活性,杀匀杀透、清香显露的目的。历时7分钟左右。

揉捻:经摊凉后的杀青叶进行手工轻捻,揉至茶汁稍溢,成条率达95%以上为宜。揉时2~4分钟。

二青:是造形的关键工序。当锅温100~90℃,投入揉捻叶,开始采用揉捻手法,使条索进一步紧结,并散发一部分水分,然后降低锅温至70℃左右,进入造形过程,整个造形过程采用抖、抓、搓、捞四种手法,边炒边做形,塑造条索紧结略弯的外形,历时15分钟左右,起锅摊凉。

三青:三青是定形和提毫工序。通过慢速翻动轻炒,在固定形状的基础上,使其条索继续紧结弯曲,白毫显露,炒至八成干,起锅摊凉。三青锅温80~60℃。历时15~20分钟。

干燥:分初烘和足烘二个过程,初烘烘温75℃左右,烘至九成干,起烘摊凉15~20分钟,使水分分布均匀再行足烘,足烘烘温65~50℃,烘至香气透发,手捻即碎,含水量8%以下,起烘摊凉装箱。

松阳银猴形态优美,内含成分丰富,其品质特点是,外形壮实卷曲多毫,香气浓郁,粟香浓溢,滋味浓鲜,汤色绿明,叶底黄绿明亮。难怪有人饮后称赞道:“客来庄前无须问,郁香便是引路人。”

碧螺春采制技艺介绍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碧螺春茶区每到采茶季节,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茶特点:一芽一叶!香气足 口感很好!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玳玳花茶的采制技术


玳玳花茶是我国花茶家族中的一枝新秀,由于其香高味醇的品质和玳玳花开胃通气的药理作用,因而深受国内消费者的欢迎,被誉为“花茶小姐”。 玳玳(Citrus aurantium var.amara)亦称回青橙,芸香科,柑桔属,常绿灌木,枝细长,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春夏(4~5月)开白花,香气浓郁,果实扁球形,当年冬季为橙红色,翌年夏季又变青,故称“回青橙”,因有果实数代同生一树习性,亦称“公孙桔”。 玳玳花每年开花两次: 春花:开放在4~5月上旬,较白兰、茉莉早,但花期短,仅1个月左右,而花量占全年采收量的90%以上,鲜花质量也好。因此,采花应及时,窨茶用花应采其花朵已开而未开足的为宜。 夏花:主要开在7~9月,很少采收,多让其结果。但专供作花茶之玳玳,则也采花作窨茶原料。采收多在清晨含苞欲放时进行。玳玳花茶一般用中档茶窨制,头年必须备好足够的茶坯,贮于干燥、冷凉的环境中,让其绿茶风格保持如常,尤忌霉变。窨制前应烘好素坯,使陈味挥发,茶香透出,从而有利玳玳香气的发展。 玳玳的开放度与香气浓淡有密切的关系。未开放称“米头花”,香气低淡;含苞待放者为“扑头花”,芳香物随花瓣开裂而散发,进厂后稍摊,散发闷热味后就可窨花,效果最佳;第三种称“开花”,花瓣开裂,花蕊显露,芳香物质已挥发,香气低。因此,进厂之鲜花应立即摊放散热,厚度4~6厘米,雨花则要等表面水蒸发后才会“破头”开放,故应辅以风扇使表面水加速蒸发。 由于玳玳花瓣厚实,芳香油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才容易散发,因此常加温热窨,以有利香气的挥发和茶坯吸香。将茶花拌和后,送上烘干机加温,出烘后立即围囤窨制。

绿茶莲心茶的采制技术


绿茶莲心茶为闽北、闽东一带优质细嫩烘青绿茶的统称,亦是莲心茶的前期成名茶品,创始期在明代中叶或稍前。

采摘:绿茶莲心茶采摘期在清明前后起至谷雨前结束,采摘标准为1芽1、2芽,以1芽2叶为主。

萎凋:鲜叶采回后应及时薄摊,进行自然萎凋或用萎凋槽进行低温吹风萎凋,温度不超过30度,萎凋至芽叶略呈柔软状态时,叶梢下垂、叶缘外卷即为智育。

杀青:需高温,锅温掌握220~240度,每锅投叶量3~3.5千克,全程扬起透炒,约需5分钟,至叶缘略现白点为适度。

摊凉:杀青叶出锅后在水筛上摊凉五六分钟,中间翻抖一次,让热气去除。

揉捻:先不加压,后轻压,注意保毫,保锋苗和避免形成扁条,历时7~15分钟,至茶汁忆初步外溢,叶已成条为适度。

毛火:将揉团解块均匀,即行毛火,温度掌握120~130度(进风温)历时18分钟(机烘),烘至七八成干。

凉索和渥堆:将毛火茶分层薄摊散热,逐步堆积成堆,堆厚20~25厘米左右,渥堆时间2小时以上,但以厚薄程度有所差别,堆厚可短一些,薄时长一些,使毛火茶回潮变软,叶温增高,促进茶多酚的非栈性氧化,使叶色由嫩绿转嫩黄。

足火:经摊凉渥堆之湿坯,再以100~120度温度足火,历时18分钟,即可达足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