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感知比认知更重要!如何为什么怎么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为什么绿茶比红茶香 古代茶叶为什么那么重要 为什么红茶比绿茶贵

为什么绿茶比红茶香。

显然,年轻时几乎不喝茶的事实,不管如何的坦荡,都丝毫无法消磨爱上茶后对于茶缘的意志。而且这种意志随着年轮的殷实,最终都会毫不犹豫地坚信:生命里,总会有好茶等候。

至于什么是好茶,每个茶人都有自己的界定。界定的标准不仅有属于茶人们都认可的共性,更多的是属于茶人心绪使然所独有的个性。

所以,好茶与否,从来是茶人内心最柔软的本意。只是这本意虽然源自心灵深处,却始终是茶人最刻意开放的感知;只是这本意虽然因真实而纠结,却因为承载着茶人的意志而不屈不饶地倔强。

莫言说得透彻:这是一场诡秘而又盛大的私人化进程。私人化的意思就是,即使无比错误,也无限正确。有时候,你的无数个回眸,未必能看到一个擦肩而过。有时候,你拿出天使的心,并不一定换来天使的礼遇。

毕竟,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缘也!

翻开中国茶经,六大茶类,数千个品种的静默以待。光是认知完已经算得上大家了,但认知了却不感知算不上真正有闲情的茶人。毕竟,茶事只有上升到“品鉴”层面方能“入道”。而品茶入道,是在有心品鉴的基础上,专属于个体的“私人化进程”。这个过程相对于“认知”,更注重“感知”。

一如某些茶学专业的学者并不是有闲情的茶人一样,他们平日里很难有闲情品茶,而且也完全没有雅兴与时间去感知茶道。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商业造势者们最合适的“品鉴专家”。之所以合适,竟然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屑感知,因为一旦他们真的在乎了,商业造势者们就无法掌控商业结果了。

而民间茶人就不同了,有闲情的茶人对于感知之热情是没有止境的。或许,这种热情在茶学专家们眼里多少有种“无知而无畏”的冲动,因为认知是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的必要条件,而感知只是民间非专业的随性爱好。

但民间茶人并不在意,因为在他们心里,感知永远比认知更重要。在他们心里,品茶,认知而不感知是件痛苦而不可思议的事情。何况,真心感知才是通达于,建立在感知经验之上的“茶品鉴”唯一有效的途径。

有了感知的热情,就具备了随性的心绪,有了随性的心绪,就诞生了苛求茶缘的不屈意志。于是乎,不管是追逐于绿茶轻盈张扬的清香,还是醉意于黑茶沧桑内敛的陈韵;不管是恍惚于白茶若有若无的甘醇,还是沉迷于红茶雍容华贵的温暖。感知的结果可以变,但感知的热情不能变;感知的目标可以变,但感知的心绪不能变。

无论如何,茶缘在,生命里,总会有好茶等候!

精选阅读

洗茶很重要,怎么洗更重要!


今日正巧有闲情和好友喝茶,第一泡都还没喝上,好友就已经聊开了。

“这普洱饼茶的头两道茶汤是要倒掉的,洗去茶上的灰尘和农残。”好友稍显得意地说道,“虽然你是专业的,但我也略知晓那么一二。”

“说得有点门道,但又存在一点问题。”

我解释道,“普洱饼茶是要洗茶,但不是起这两个作用。农药多是脂溶性的,光靠开水是冲洗不掉的。

而且这款茶产自大厂,品质很可靠。”

好友被我整得是一头雾水,“既然茶叶已经合格,那么洗茶是泡着玩吗?”

看到好友又疑惑又好奇的神情,杯小茶的看家本领得拿出来亮亮了。

洗茶的作用是什么?

洗茶真实的作用在于浸润茶叶,让茶叶舒展开,即“润茶”、“醒茶”,茶的香气和滋味之后都会有更好的呈现。

例如,紧压的熟普,存放有一定时间而带有陈味,洗洗能去掉陈气味,又舒展了紧裹的茶叶,茶香和茶味被激发,一举多得。

如同早晨大家刚起床,舒展一下筋骨,伸个腰,一天的精神头也就起来了,洗茶也是这个道理。

所有茶都是洗两遍吗?

其实并不是所有茶都要洗两遍,有的茶甚至没有洗的必要,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不用洗茶的茶叶

绿茶:

原料嫩,工艺上又炒又揉,滋味和香气都易出来,现泡滋味醇香。

红茶:

发酵度高,茶叶出味出香快,可以不用洗茶。实在有洗茶习惯的,宜用60-70℃的温水洗红茶。

洗茶1次的茶叶

白茶:

嫩度高的如白毫银针,茶毫丰富,易阻隔水与茶叶的接触,洗茶一次,有利于其出味出香。

粗老的如贡眉、寿眉,发酵度轻,又紧压成饼,滋味不易出来,可沸水洗茶一次。

乌龙茶:

以香气著称,润茶1次可以激发茶香,让之后的香气层次更丰富。

尤其是颗粒型乌龙茶,如铁观音、台湾乌龙茶,还能让茶叶更好的舒展开。

普洱散茶:

后发酵茶,存放时间长,带有渥堆气、陈气等,需要洗去。

洗茶2-3次的茶叶

普洱紧压茶、黑茶:

紧压后的茶叶需洗茶2次将茶叶舒展,后续茶味可以更好浸出。

如遇到存放多年的熟普、老黑茶,或老茶头,可洗3次以彻底去掉仓储的陈味。

洗茶还需要注意什么?

洗茶时,除注意茶的类别外,一般还讲究注水手法和出汤时机。

出汤讲求快速,不长时间浸泡茶叶,不闷泡茶叶,做到水快进快出,避免茶叶营养物质的流失。

好友听完,戏称:“看来喝茶找你是找对人了,今天不但品到了你泡的好茶,还学到了新知识。赶明儿自己在家也试试看。今儿我就赖这不走了,因为这茶,太好喝了!”

喝茶,茶重要,泡茶的水更重要


古有焚琴煮鹤,今有自来水泡老班章。没有好的泡茶水,再好的茶也都失去了韵味。普洱茶的味道虽然浓厚,但韵味则必须要在很好的泡茶水中才能体现出来,茶一旦失去了韵味,名山古寨还不如台地。

茶为水之母,喜欢喝茶的人往往随时都会把一桶好水带在身边。不明就里的人称之为矫情,但作为老茶客深知只有真正喜欢喝茶,而且有能力喝到好茶的人,才会如此讲究。

对于喝茶用什么样的水,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就特别强调“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虽然一千多年前的水文环境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古代雪水泡茶是种享受,在工业文明的今天,雪水泡茶就是作死。但用好水才能泡出好茶这才是根本。

《煮茶记》曾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陆羽喝茶的小故事:唐代宗时期,湖州刺史李季卿在赴任路过扬州时,偶尔与陆羽相逢。李季卿因倾慕陆羽已久,一朝相逢,倍感欣喜,便邀陆羽一起到扬子驿吃饭。

席间﹐李季卿说﹕“陆君善茶,已是天下闻名。这扬子江的南零水也为天下第一名水。今天‘二妙’相聚,可谓千载难逢,岂能虚度!”于是,命随军中一位可信之士带瓶坐船去取南零之水。陆羽则备好煎茶器具等候水至。

过了一阵子,那人取水来后,陆羽马上用勺取水,但看了一下后用勺扬了扬水说﹕“这水是江水,却不是南零之水,应该是临岸的江水。”

那人答道﹕“这是我划船取来的水,有一百多人看见我取水了,怎敢说谎?”陆羽没接话,默默地将瓶水倒出、至一半时忽然停住,又用勺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那人闻声大为惊骇,低下头说﹕“其实我的确是取了南零的水,可船回岸边时摇晃得厉害,瓶里的水洒了一半,我怕您嫌水少,于是就在江岸边将水盛满。您的鉴别力真神了﹗”

李季卿和宾从数十人听罢都大为骇愕。

很多新茶客在购买茶叶的过程中往往一掷千金,但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忽略了泡茶水的作用。以至于在茶店里喝茶是一种味道,回家喝同样的茶是另外一种味道。茶还是那个茶,泡茶的水能瞬间决定一款茶的品质。

水优、茶优、则茶汤优。水劣、茶优,则茶汤劣。这不是茶的问题,喝好茶选好水很重要。

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中,原料比工艺更重要吗?


普洱茶是一种主要产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的茶叶品种,对于稍微了解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的品质主要是跟原料和制作方式有关,但是究竟是哪一个影响更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三分原料,七分工艺”,但是也有人反驳道:“工艺都是骗人的,原料才是关键。”,这两个观点是目前在普洱茶中比较重要,同时也是认可人数比较多的观点。那么,到底是原料重要呢?还是制作工艺重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讲究的是在拥有好的生态原料的前提下,再采取对的工艺。上世纪60、70年代,国营厂省公司曾经在民间走访,走访后总结得出三种民间常见的制茶工艺,分别是:

一.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日晒;

二.采摘——摊晾——杀青——热捂——揉捻——日晒;

三.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日晒——复揉——再日晒。

九十年代中后期,台湾的邓时海教授写的《普洱茶》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核心的论点“越陈越香”。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进步,人们逐渐理解越陈越香的内含,通过工艺、存储之后对比,发现第一种工艺做出来的茶叶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越陈越香的目的,所谓“越陈越香”,不是说普洱茶经过存放后香气会越来越好,而是说它的整体口感表现更佳。

如果杀青完成后再进行一次热捂,这其实是黄茶的工艺,增加茶褐素,茶汤看起来油光泛亮,茶汤厚度、甜感都很好,这种茶在后期品饮时,它的口感并不是那么完美。

第三种工艺中多了一道复揉工序,这样做出来的茶叶,汤色依然是油光泛亮的,但是其他方面同样不尽如人意。

所以说正确的工艺是“越陈越香”的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工艺,就不可能有越陈越香的存在。普洱茶之所以能够越陈越香,是因为它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活性酶。炒茶时,如果锅温太高,就没有办法抖水,在抖水过程中,鲜叶还没熟就已经出现焦边了,此时只能采取焖炒的方式,利用茶叶内的热度把茶叶捂熟。我们在做茶过程中采用低温的方式,是因为锅壁温度偏低的话,我们只需要严格掌握整个鲜叶的温度,在短时间内让鲜叶温度上升到50度以上就可以了。就因为炒茶时锅温偏低,我们才有抖水的时间,低温炒茶时,我们主要靠“抖”来散失茶叶中的热气和含水量。

以上就是关于普洱茶原料和工艺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作用。从上面我们知道,在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因素上,原料和工艺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相对来说,工艺在最终的普洱茶品质中影响更为重要,不同的制作工艺,在普洱茶中的品质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