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金字招牌”目前普洱正在全力打造中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叶中 普洱茶泡完后的茶叶 茶叶中哪些是红茶

茶叶中。

茶是普洱的根源,普洱的灵魂,普洱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普洱人民。

普洱茶是一种伟大的生态,是自然的背景。普洱茶;茶叶是一个伟大的产业,是农民摆脱贫困,提高生活质量的绿色产业;茶叶是一种伟大的文化,继承“包容,团结,拼搏”。普洱精神的承载者;茶是一种伟大的健康,是人们健康和自我修养的不可或缺的生活标准;茶是一个伟大的品牌,它已经取得了着名的领域的组合普洱和产品的名称,它有一个美丽的环境和健康的经济。富有的人。“#Nbsp;

普洱说,并做了同样的事情。近年来,普洱市主动服务并融入“千云茶业云”战略,努力了解标准,了解品牌,获取融资,了解庄园,了解整合,理解“互联网+”,打造普洱茶的“黄金人物”。这些标志来自茶叶产业的现代发展道路,具有普洱特色。目前,全市茶叶总面积165万亩,毛茶产量117,500吨,产值总值255亿元。该地区和生产价值居全省第一位。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重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功收录了普洱京麦山老茶林。普洱井麦山古茶林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已被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认定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最大的古茶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授予他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遗产保护试点(SIPAM)已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完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5月25日,在“天津茶业国际会议,第八届中国云南普洱茶·第十三届中国普洱茶节国际展览会”开幕式上,在浦城举行呃,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诺曼·凯利先生和前总统迈克·邦斯顿共同授予普洱市“世界茶喷泉”,这标志着普洱被认为是全球资源茶

2017年2月7日,普洱党市政府和市政府主动启动国家旗舰,标准,检查,监测,可识别,可检索,可追溯,可靠。普洱井麦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产品。

2019年1月19日,2018年由中国绿色农业联盟和绿色农业发展报告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8年全国有机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里程碑仪式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茶叶荣获“2018年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里程碑”。

2018年4月10日,浙江大学中国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研究所杂志《中国茶叶》,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其他授权机构联合宣布“2018年中国公共区域茶叶品牌”。通过“价值评估”,普洱茶以6410亿元的价格排名第一,比2017年增加4.1亿元。

2019年4月17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第305号广告《44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名单》,普洱芒,爸爸,冷茶农专业合作社和其他32家普洱茶公司批准使用普洱茶。 GI特定产品标识。到目前为止,云南省已批准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的71家公司,其中包括64个普洱市,占该省批准数量的90%,批准的公司数量占到全省第一名。

2019年4月24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认证管理监督体系的数据,普洱德拉市有机茶认证企业数量云南省达到95个,证书达到101个。有机茶普洱认证公司数量和认证数量居全国首位。

许多荣誉“添加到身体”,城市品牌“天赐普洱世界茶源”更值得这个名字。下一步,普洱将提供普洱茶的全套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建设优质基地,加强标准建设,形成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物流体系,协调一体化,发展第一,二,三产品等等,让普洱茶这个“金字招牌”变得越来越鲜明。打造出金字招牌。

精选阅读

普洱茶成立产业联盟 “金字招牌”更耀眼


普洱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黑茶的典型代表,其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大,日前普洱市率先发起成立产业联盟,擦亮了普洱茶“金字招牌”,让它变得更闪耀了。

抓标准、抓品牌、抓融资、抓庄园、抓“互联网+”、抓整合,六招齐下,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监管创新亮点纷呈,多个方面在全省全国领先,普洱市的茶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大增。2016年末,普洱市茶园面积164万亩,干毛茶产量10.67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03.4亿元,面积、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位。

率先开展生态基地建设。以提质增效为目的,以“绿色、生态、有机”为方向,全面提升茶叶品质。近年来,投入3.7亿多元资金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茶园建设,构建生物多样性立体茶园。通过以奖代补、示范户带动等方式,引导全市生态茶园有机转换,全市进入转换期和通过有机认证茶园面积达29.5万亩。

积极拓展新领域新业态。培育壮大一批骨干电商企业,线上交易额达12.6亿元。目前,全市共有150余家企业在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注册开店,上线产品1948个,其中茶叶所占份额较大。此外,积极开展好茶企业“新三板”挂牌各项服务工作,龙生茶业于今年3月23日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二家、普洱市第一家上市茶企业;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深交所上市工作稳步推进,预计2019年上市。

率先发起成立产业联盟。为探索品牌打造新路子,普洱市以景迈山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发起成立了企业诚信联盟,制定了联盟章程和企业标准,建立了产品可追溯平台,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联盟企业标准,农药残留项目由33个增加到104个。

联盟成立后,成员企业的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1000元提高到3000元。

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生产有记录、加工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使产品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监控,真正做到了让消费者放心、安心、认可。

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在全省率先探索发展庄园经济的基础上,以鼓励、支持“天士力帝泊洱集团”申报4A级景区,开展茶工业旅游试点。引进企业与本土企业澜沧古茶公司合作,计划投资36亿元打造世界首个普洱茶全产业链示范特色小镇,并入选创建全国一流小镇名单,努力为全市乃至全省茶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出示范。

恩施:富硒茶叶金字招牌被擦亮 享有“世界富硒养生茶”美誉


恩施富硒茶是一种富含硒元素的茶叶,属于绿茶的一种,为恩施有名的特色绿茶。由于恩施富硒茶具有高含量的硒元素,因而可以对人体健康起到不错的养生功效,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养生茶饮。而最近,在湖北恩施召开的2017国际茶业大会上,富硒茶叶被授予了“世界富硒养生茶”的称号,恩施富硒茶的金字招牌被擦亮了。

恩施富硒茶

从2017国际茶业大会暨第四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获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富硒养生茶”荣誉称号。

2017国际茶业大会将加快恩施硒茶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推动恩施硒茶走向世界;硒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成为集硒产品营销、硒标准发布、硒产业高峰论坛为一体的全国性盛会。

近年来,恩施州将富硒产业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生态富硒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形成了以富硒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全州现有茶叶种植基地面积140多万亩,茶叶面积占全省茶叶面积的25%以上,位居全省第一位,年茶叶总产量10万吨,综合产值破100亿元,年茶叶出口3000万美元以上。

此外,恩施州还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拥有全球聚硒能力最强的植物“恩施堇叶碎米荠”,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授予恩施市“世界硒都”称号。

国际茶叶委员会于1955年成立,是国际性三大茶叶组织机构之一。其收集和出版有关茶叶生产、进出口、茶园面积等世界性统计资料,具有国际权威性。

昌宁红茶品牌推介会顺利举行 金字招牌“千年茶乡”被擦亮


被誉为“千年茶乡”云南昌宁于日前在昆明顺利举行了红茶品牌推介会,具有诸多茶叶种植资源优势的昌宁县十分注重茶叶品质,同时也通过开展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擦亮“千年茶乡”金字招牌,目前昌宁县计划全力进行全国知名红茶品牌的打造。

采茶

7月29日,昌宁红茶品牌推介会在昆明举行,云南省昌宁县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依托境内31.33万亩茶园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茶叶品种、成熟的加工工艺等4大资源优势,昌宁将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茶品牌,擦亮“千年茶乡”金字招牌。

昌宁县境内至今仍保存着20余万株古茶树,其中部分树龄达千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茶叶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又选育种植出了优质的茶叶品种,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茶叶加工工艺,使得昌宁红茶具有色泽明亮、口感香甜温润等特点,成为滇红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全县实现茶叶综合产值22.3亿元,茶农人均收入3826元。昌宁县副县长聂胜雄表示,为进一步加快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增强昌宁红茶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当地在重视原料安全、提升加工品质、做精红茶产品上下功夫,并在全县范围内启用了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除了向外推介昌宁红茶,昌宁县还组织了当地6家龙头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全县不少茶叶企业正逐步打破提供原材料的单一发展路径,开始注重自主品牌的打造,产品远销国内外。

贵州雷山紧锣密鼓打造茶叶品牌


牛眼睛杯子高高地举了起来。陈正锋与6位苗家姑娘端着酒杯,深情款款地唱了起来:“你知道吗,有一个地方叫雷山,座落在美丽的黔东南,雷山的苗家最好客,林教授哎,这杯酒请您一口干……”望着情真意切的苗胞,林治教授接过酒来,一饮而尽,突然说出让众人大喜过望的话来:“陈县长,我答应你们,这个顾问我当了!”闻言,陈正锋双眼湿润了。

经《西部开发报·》作合,当代中国顶尖级茶文化专家、茶品牌策划大师林治教授,在赴黎平指导贵州茶协年会途中,于12月4日上午应邀为雷山办了一场讲座。县四大班子所有在家的成员,与各乡镇、部门、产茶村及企业负责人近200人,如饥似渴地听,口问手记地学。其间,县委书记吴育标与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陈正锋说:要千方百计聘请到林教授当顾问!午餐时陈表达了雷山人民这一渴望,林治以“工作太忙,顾不过来”婉拒了。陈又约林3天后折回雷山,观赏西江“天下第一苗寨”,就出现了林治由婉拒到慨然应允的感人一幕。

这,正是雷山紧锣密鼓营造茶品牌的一个缩影。

雷山山高雾多出名茶,其“银球茶”1991年就获国家专利,还成为外交部礼品茶,并畅销中央10多个部委及部分省市。随着种茶面积剧增,该县还需强化品牌营造和市场拓展。去年底,县决策层即作出了相关部署,一出出茶品牌营造的大戏好戏,在今年相继出台。

外出考察,取他山之石攻雷山之玉;携银球茶等雷公山茶叶,到国内茶事活动中,精心展销和吆喝;借助各类传媒,推出软形广告;县委书记吴育标身先士卒,以“传统工艺的就是最好的”观点为精妙切入,在《西部开发报·》上引发专家、茶企、消费者参与的争鸣浪潮,引来全国10多个网站转载和介入;投身贵州十大名茶评选角逐,在49支黔茶中力压群芳成为胜出者……

在一出出大剧中,雷山举办的“游天下西江,品雷公山茶”活动,格外夺人眼球。该县邀请国内茶界、媒体名流和茶企、消费者到西江,央视著名主持人阿丘与众多茶叶专家品茗论道,他深有感触地说“喝酒要喝茅台酒,品茶要品银球茶”。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极大反响,阿丘先生“银球茶好,行”的题词,也不胫而走传为佳话。

“建议雷山依托茶旅互动,推进茶文化和品牌营造,尤其要以打造苗族茶文化艺术团为载体和突破口,能取得三个联系四个征服的效果……”林教授讲座中这一引发雷鸣般掌声的高招,已被雷山县决策层视为金点子予以采纳,正在运作相关资源,筹建一支专门的雷山苗族茶文化艺术团,让其携带雷公山茶叶奔向世界。

在县里品牌新政鼓励下,茶企纷纷打造品牌,走出大山推介品牌。湖南客商陈立社创办的鑫鼎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在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茶事活动后,斥资100多万在北京马连道茶叶专营市场,办起雷山茶叶专营店,又建了冷库,还在凯里、贵阳等地设了销售窗口,该公司鑫球牌“鑫鼎清明茶”等四大系列产品,已成为市场新宠。

福州茶叶单体店也要打造品牌


福建茶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让一些连锁茶业品牌快速成长、壮大。但突出重围的当前还只是少数,在省城福州,许许多多的茶叶单体店不断在洗牌与反洗牌之间苦苦抉择。

有人吃肉,有人喝汤。福州茶业消费额还在不断扩大,在少数连锁店吃肉拿大头,大多数单体店争着喝汤的情况下,能喝到汤也是不错的事了。

大多吃不饱,饿不死

来自安溪的小陈在福州经营茶叶店多年,但至今茶叶店经营仍然没有多大起色。

小陈的茶叶店位于福州某小区,店面30平方米左右,月租金1500元。虽然月租金不高,但加上水电、税务等费用,月开销在3000元左右。

每逢春茶、秋茶上市时节,小陈都会回趟老家从家里或者亲戚处备些茶叶。冬去春来,已经快5个年头了。小陈的茶叶店开得颇为吃力,每个月扣除3000元左右的开销费用,剩余的利润并不多,勉强赚个一两千元。

吃不饱,饿不死,小陈很感慨,“如果放弃开店又心有不甘,只能继续把店开着,至少还有一些奔头”。其实,“奔头”有多大,小陈自己也没底。

“福州每年平均有10%的茶叶单体店被市场残酷淘汰,相应地又有超过10%的茶叶单体店经营者再次进入这个行业,整体而言,福州茶叶店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之中。”福州茶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在福州开茶叶单体店进入门槛不高,但只要进入这个行业,就会发现,开一个小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暴利账”经不起推敲

很多人在开茶叶店之前,多少都对茶叶的进货渠道做些了解,当然,也算了茶叶的经济账。

只不过算着算着,都觉得卖茶叶是暴利。可一旦开店,就发现原来算的账其实是一笔糊涂账。

“茶叶的确让一些人赚了钱,但说茶叶是暴利也未必见得,因为茶叶附加的经营成本往往被人忽略了,也就是说,单纯地进行加减法,茶叶很容易被人扣上暴利的帽子。”福州茶商王先生告诉记者,卖茶叶的过程中,有时即使自己没怎么赚钱,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卖茶的人还是觉得自己肯定赚了大钱。

今年秋茶上市时,王先生发现,原产地的铁观音秋茶整体行情又上升了些。随行就市本无可厚非,但王先生在销售茶叶时价格却提不起来。

王先生的茶叶店面向的客户群主要是自己认识的一些朋友,平常买茶每500克通常在200元至500元之间,有时每500克千儿八百的也卖一些。由于客户群都是自己的朋友,对应的价格就得有相应的茶叶质量相匹配。

在开茶叶店之前,王先生也觉得茶叶是个暴利,应该比较好赚钱。但开茶叶店之后,王先生分摊了经营成本,发现并没有所谓的暴利。比如,500克秋茶进货价为100元,在去梗筛末之后,净茶的成本上升为140元左右,再加上7元至20元不等的包装费用,成本继续上升。进一步分摊店租、水电、人工等费用,进货价为100元的500克秋茶即使零售价卖到200元,所剩利润已不高。再加上守店多年的时间成本,单体茶叶店在品牌连锁店的夹击下,苦苦支撑。

对策:限量销售的专卖策略

福州五四路一茶叶单体店经营者肖先生每年大约只卖500公斤的茶叶,销售量虽少,却也活得滋润。肖先生的经营法宝就是,每年产茶季自己深入到武夷山产茶区淘一些口感独特的奇种茶,这些淘得的奇种茶质量上乘,茶叶运到福州后,自己再精心包装,配上自己的店名、商标号。由于茶叶质量好,包装上档次,再加上限量销售的专卖经营策略,肖先生不仅轻松打理店面,还结交了大批朋友,当然也赚取了不少利润。

“茶好是关键,更重要的是打造自有品牌。”在福州五四路、温泉公园附近的一些茶叶单体店,其日常经营成本高达2万元左右,但其中不少单体店却能在负荷高运营成本的情况下盈利。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其在产品的选择以及产品包装、定位上的明确恰当有很大关系。茶叶单体店同样要有品牌化的运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茶叶的附加值,比如注册自己的商标,开发部分属于自己的专有包装。

海南:茶叶种植面积萎缩 打造茶叶生产优势区


近年来,海南省茶叶种植面积萎缩,种植面积约为2万亩,产量与全国相比占比小。农业厅为发展海南茶产业,将规划海南省茶叶生产优势区,重点生产优质茶,同时以“农业+旅游”模式,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高度融合与发展。

海南茶园

《2016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海南茶叶产量为967.88吨,同比增长12.1%。但实际上,近年来我省茶叶种植面积在萎缩,总面积约为2万亩,产量于全国而言微乎其微。记者从海南省农业厅了解到,我省是全国唯一可以四季采茶的地区,该厅将鼓励和支持私人承包、收购茶园,支持农垦茶叶集团和民营企业创建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海南春茶比内地早上市3个月左右,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季节优势突出。海南产茶区囊括五指山、琼中、万宁等几个中、南部市县,茶叶种植面积约为2万亩,产量在全国而言占比较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介绍,海南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茶叶出口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海南茶叶出口大幅下降。茶叶种植面积萎缩,限制了海南的产业发展。

采摘茶叶

为壮大我省茶叶产业,省农业厅将规划全省茶叶生产优势区,重点生产优质茶,同时以“农业+旅游”模式,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海南茶产业的发展,将重点打生态牌,突出琼茶特色。我省将整合优势资源,支持优势茶叶品牌“走出去”;支持农垦茶叶集团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加工厂;推进茶叶品牌打造成特色旅游产品。加快育种创新,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培育高品质的新品种。同时加大对老茶园改造的资金投入,创建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在茶叶优势区建设有特色的区域性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原料市场,提高茶叶的保鲜技术。

目前可用于治疗癌症的茶叶提取物有哪些?


这两天,英国和印度开发了一个癌症新疗法,将茶叶提取物制成的量子点用于肺癌治疗上,这对肺癌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那么,目前可用于治疗癌症的茶叶提取物有哪些呢?

1、茶叶纳米粒可杀死肺癌80%的癌症细胞

英国和印度研究人员发现,源于茶叶的纳米粒能够抑制肺癌细胞生长,最多能杀死80%的癌细胞,有望用于开发癌症新疗法。

英国斯旺西大学牵头的研究小组用茶叶提取物混合硫酸镉和硫化钠,然后培育溶液,形成量子点,再作用于肺癌细胞。结果显示,茶叶提取物制成的量子点能够抑制肺癌细胞生长,渗透进癌细胞,最多杀死80%的癌细胞。

2、绿茶提取物可抑制CLL患者癌细胞

2010年6月7日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美国梅约临床和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公布:绿茶提取物儿茶素酸酯(EGCG)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具有低毒性和抗癌活性。

“虽然只有相应的Ⅲ期临床试验才可以判定EGCG是否能够延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正常发展,不过,我们在大多数使用该药物的CLL患者身上看到的益处表明,它有适度的临床活性并可能有助于稳定甚至减缓该病的发展。”

此项研究带头人、梅约临床和医疗中心血液学家TaitShanafelt博士说。不过,Shanafelt和Kay博士也强调,EGCG不能取代化疗。梅约临床和医疗中心研究中的所有病人都处于早期状态,而无症状早期CLL病患者在病情进一步发展前,都是无需加以治疗。

3、绿茶萃取物医治皮肤癌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资助的,由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Strathclyde)和格拉斯格大学(Glasgow)教授领导的一个欧洲科研团队,利用从绿茶中提取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化合萃取物(Epl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直接作用于两种皮肤肿瘤,对两种皮肤癌的医治获得显著疗效。

喝茶养生,还可以防癌,但喝茶并不能治疗癌症,有些茶叶提取物却对治疗癌症很有功效,上述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几种茶叶提取物用于癌症治疗的介绍,欢迎大家分享更多茶叶提取物用于治疗癌症的方法。

正在消失的艺术“国粹”茶道


“正在消失”似乎是个矛盾的概念,要么存在,要么消失,很难说哪个时刻某个事物正在消失。但任何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个过程,在历史中它可能只是瞬间,而在我们个人的经历之中,却可能是一个深刻的烙印,一段漫长的经历。我们所要描述的只是一种趋势,也许今天它还存在,但消亡的命运已经注定,我们看着它向末日逼近。这并不是一出悲剧,而是历史的活力所在。旧的消亡,新的诞生,就是这样。

茶,实在是地地道道的“国粹”,已经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修养,一种人格力量,一种境界。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所谓茶道,就是有关沏茶、饮茶的礼仪,有一整套形式,用以修身养性,增进友谊,学习礼法。“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是品出来的。中国茶道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宋明。陆羽创立了中国茶道。中国茶道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从神农时期到隋朝是中国茶道的酝酿时期:远古时代无文字记载,但留下了美丽的传说。相传神农身体奇特,肚皮透明,五腑六脏一览无余。按时下气功理论家的推测,神农是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可以凭观察,靠感觉,断定植物入哪经、走哪穴、治什么病。当然,尝遍百草难免中毒。世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据考证成书于先秦的《神农本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陆羽是有几分相信的,《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并肯定茶是“南方之嘉木”。古人还喻为“嘉谷”。嘉者,至美至美也。传说表明:人们在认识茶树过程中进行审意体验,发现茶树具有治病的功效和济世活人的品格。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一原始社会及后来的奴隶社会,人类征对大自然难以抗衡,疾病多,死亡率高,彼此需要帮助,“济世活人”便被十分推崇。茶树便成为这种品格的象征物。

第二个时期是唐代,这是中国茶道的形成时期:前面说过,茶道要以茶文化为依托。而茶文化兴盛的前提条件是饮茶成风俗。到唐代,一发明了蒸青制茶,茶叶品质经高了,饮茶之风渐盛。茶已不是贵族和士大夫们的特有享受品,已普及民间,成“比屋之饮”。《封氏闻见记》又说:“按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范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茶事兴盛的客观条件是茶叶种植业的空前大发展,据《茶经》所载:唐代产茶度分布在8个道、43个州郡、44个县,不再限于云贵川之一隅。茶叶传入东南,得其天时地利,涌现不少名茶。有了这个物质条件,茶事便日渐兴旺。

唐代的茶文化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文人学士深得茶之益处,清醒头脑,增长思维能力,易来灵感,于是争相沤歌茶事。由于文人推波助澜,饮茶和研究茶叶的风气大盛。茶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也是一种可登大雅之堂的世俗文化。二是出了一批茶学专著,有陆羽的《茶经》,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温庭筠的《采茶录》,苏廙的《十六汤品》等,这些茶学专著使茶事成了一门高雅的文化艺能,对茶的认识已条理化、系统化,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茶事已成一门博大精深的涉及多边学科的学问。

第三个时期是宋明,这是中国茶道的发展鼎盛时期:维唐之后,宋代饮茶更为普遍。王安石《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李觏(gò)《盯江集卷十六·富国策一十》云:“茶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世,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宋人吴自牧编撰的《梦粱录》载有“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酒、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同布帛菽粟,成日常生活之必需品,须臾不得。到元代,去掉了酒而成“开门七件事”。

宋代明代商贸繁荣,饮茶成了一大服务行业,由家庭走向社会,由比屋之钦发展到茶肆、菜行、茶亭、茶定、茶摊、茶店、茶馆比比皆是,由独钦发展到办茶会、茶宴聚饮。茶道亦成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荣事不再是个人的享受,已全方位向社会开放,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交及一切世俗生活的载体,一个小小的茶馆竟是社会的缩影。茶道的发展要以茶文化的发展为依托,茶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茶业文学。宋明文人亦如前朝,著诗文歌吟茶事。茶诗数量倍增,内容也有两个突出的变化:一是宋明茶业文学涉及对茶政的批判;二是宋明茶叶文学对茶道艺能的描写更细腻入微。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贵族茶道: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一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肯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茶被列为贡品从客观上讲是抬高了茶叶作为饮品的身价,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刺激了茶叶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名茶。俗贡茶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也确立了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还确立了中国茶道的地位。茶之灵魂被扭曲,茶成了坑民之物,不再济世活人。达官贵人借茶显示等级秩序,夸示皇家气派。贵族们不仅讲“精条”,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用“称水法”一锤定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为求“真水”又不知耗费多少民脂民膏。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但因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存在价值。作为茶道应有一定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其富贵气主要体现在程序上。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

雅士茶道: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他们大多是品茶专家,既然“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茶中自有“黄金屋”,茶中自有“颜如玉”,当年为功名头悬梁、锥刺股的书生们而今全身心投入茶事中,所以,他们比别人更通晓茶艺,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茶艺,著之以文传播茶艺;三则,茶助文思,有益于吟诗作赋。、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一般人做不到,喝的酷叮大醉,头脑发胀,手难握笔何以能诗?但菜却令人思勇神爽,笔下生花。

茶助文思,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还有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又相辅相陈,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入仕”的土为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土,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青楼歌妓、艺坛伶人等。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诗兴,三是以茶会友,四是雅化茶事。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文化。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受其影响,又形成其它几个流派。所以说是中国的“士”创造了中国茶道,原因就在此。

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和尚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这是较早的僧人饮茶的正式记载。清钦是宋代以后的事,应当说单道开饮的是当时很正宗的茶汤。壶居士《食论》中说: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长期喝茶可以“羽化”,大概就是唐代卢金所说的“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与韭菜同食,能使人肢体沉重,是否真如此,尚无人验证。作者壶居上显是化名,以“居上”相称定与佛门有缘。僧人饮茶已成传统,茶神出释门便不足为怪。

中国茶道在寺庙香火中熏过一番,所以自带三分佛气。僧人为何嗜茶?其茶道生发于茶之德。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这三条是经验之谈。释氏学说传入中国成为独具特色的禅宗,禅宗和尚、居上日常修持之法就是坐禅,要求静坐、敛心,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其姿势要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通常坐禅一坐就是三月,老和尚难以坚持,小和尚年轻瞌睡多,更难熬,饮茶正可提神驱睡魔;饭罢就坐禅,易患消化不良,饮茶正可生津化食;佛门虽清净之地,但不染红尘亦办不到,且不说年轻和尚正值青春盛期难免想入非非,就是老和尚见那拜佛的姣姣女子亦难免神不守舍,饮茶既能转移注意力、抑制性欲,自当是佛门首选饮料。僧人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种茶,培植名茶。茶产于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最早的茶园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现民间茶园。古代多数名茶都与佛门有关。如有名的西湖龙井茶,陆羽《茶经》说:“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宋代,天竺出的香杯茶、白云茶列为贡茶。乾隆皇帝下江南在狮峰胡公庙品饮龙井茶,封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茶的发现、培植、传播和名茶的研制,佛门僧人立下不世之功。

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

“世俗茶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当它进入官场,与政治结缘,便演出一幕幕雄壮的、悲壮的、伟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历史活剧。唐代,朝廷将茶沿丝绸之路输往海外请国,一借此打开外交局面,都城长安能成为世界大都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茶亦有一份功劳。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西藏,带去了香茶,此后,藏民饮茶成为时尚,一此事在西藏传为历史美谈。唐代,文宗李昂太和九年(835),为抗议榷茶制度,江南茶农打死了榷茶使王涯,这就是茶农斗争史上著名的“甘露事变”。明代,朝廷将茶输边易马,作为杀手铜,欲借此“以制番人之死命”,茶成了明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磋码。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趁机输入湖茶,并作为一项固边的经济措施。

茶作为有特色的礼品,人情往来靠它,挖门子搭桥铺路也靠它。茶通用于不同场合,成事也坏事,温情又势利,茶虽洁物亦难免落入染缸,常扮演尴尬角色,借茶行“邪道”,罪不在茶。茶入商场,又是别样面目;茶入江湖,便添几分江湖气;茶道进入社区,趋向大众化、平民化,构成社区文化一大特色。一个小茶馆就是人间社会的缩影。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茶中有温馨。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条趣。茶不孤傲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综上所述,茶作为俗物,由“茶之味”竟生发出五花八的茶道,可叫官场茶道、行帮茶道、情场茶道、社区茶道、平民茶道、家庭茶道,茶中有官气、有霸气、有匪气、有江湖气、有市侩气、有脂粉气、有豪气、有小家子气,这一切都发端于“口腹之欲”,其主旨是“享乐人生”,非道非佛,更多儒学的内蕴。为了学问完整些、系统些,我们可概称为“世俗茶道”。中国人在,茶道在,但茶道不会再是明清时代的格局。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喝茶讲道,非是简单地熟悉通常的茶艺所讲的韩信点兵、关公巡城一类,甚至也不仅包含日本人所触类旁通的“清敬和宜”那一套,因为,喝茶在中国人早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与艺术、个人修养、道德,甚至日常行为每一方面都紧密关联,而且每一发面都与艺术早已融合在一起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