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城市的茶印象,你注意到了吗?

发布时间 : 2019-11-30
黑茶印象 不同茶的口味 黑茶上市了吗

【www.cy316.com - 黑茶印象】

茶可以滋润人的口腔,也能滋养一座城市。在我国,茶叶的品种有很多,人们喝茶的方式也不同,由于地理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因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这也成为每座城市不同的文化基础。

茶,可以养壶,还可以养出一座城市。在中国,茶文化渊源流长,无数的岁月在城市这个大壶中慢慢沉淀,养出各种韵味的“好壶”,让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茶韵味。

泉州:好茶是斗出来的

城市素描:一茶庄里的茶案上围着三五个年轻人,他们每人从包里掏出一小泡茶叶,倒入几个白瓷盖碗中,先对着碗中的干茶细瞧起来,还不时闻一闻。片刻,水开了,同时斟入几个盖碗内,顿时,茶香四溢。一水、二水、三水……几个年轻人一会看看茶汤的颜色,一会将茶杯盖靠近鼻子边闻了又闻,一会抿一口茶闭上眼细细品味,好茶自会博得赞许,而人以茶贵,自然乐此不疲。这种外行人看着傻眼,内行人却乐在其中的就是如今在泉州大大小小茶店里盛行的“斗茶”。

广州——喝茶从早开始

城市素描:广州,西关,一个普通的早晨。一位老人蹒跚地走进一家老茶楼,叫上一壶清茶,两件小点,捧上一叠厚厚的报纸迷着烟阅读起来。过了一会,又有几位老人走上茶楼,彼此寒暄着,茶楼开始热闹起来……

广州,珠江边,晚上八时半,一家人走进沿江的一座酒楼,照样是一壶清茶,一桌子的点心,边看江景边聊天,一家人围坐其乐融融,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

成都:放下一切去喝茶

城市素描:及膝高的竹桌,高矮宽窄都很适合人长坐的竹椅,客人刚刚坐下,堂倌即飘然而至,问明所好何茶,稍过片刻,堂倌大步走来,右手擎锃亮的紫铜大茶壶,左手迅速摆上“盖碗茶”的三件套并在一米开外站定,手臂伸直,以紫铜壶远远注水,如蜻蜓点水。一圈茶碗,碗碗斟得冒尖,却无半滴溅出!在你惊慌之时,只见他小拇指轻轻一挑,那个盖子,一个漂亮的鲤鱼翻身,就恰恰把茶碗盖住了,一段悠闲的时光就在里头慢慢地荡漾开来。

杭州:慢条斯理挑茶香

城市素描:静静伫立于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客人们临湖临窗这么一倚一望,眼睛里也常常会有一种迷濛的感觉——看西湖本来就是养眼的事,点杯茶,红茶绿茶,花茶米茶,顿时茶香馥郁,那简直就是养心了。古筝声里,一个女孩在不远处的灯下安安静静地做陶,心里慢慢就泛起一种古典江南的心潮来。

长沙:喝茶听书两相宜

城市素描:在长沙茶馆,除了喝茶,还多出一项享受:聆听弹词、评书。这是长沙由来已久的茶文化传统,延伸至今。长沙老茶馆的摆设,更能体现出大众的色彩:大都是清一色的方桌板凳。桌上一把茶壶,4个杯,也就是说泡一壶茶可供四客饮用,时间不限,独饮一壶或二三人对饮一壶均可。

上海:茶在咖啡边上

城市素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繁华热闹,纸醉金迷,咖啡馆里的人永远比茶馆里的多很多。茶馆里也有客满的时候,可真正来品茶的人却少之又少,更多的也许只是附庸风雅罢了。皆因喝下去的是茶水,而品出来的则是文化。

北京:模糊的茶背影

城市素描:夏日的北京,燥热难耐,出门在外没走几步就是口干舌燥,正好碰上卖大碗茶的,龙嘴儿大铜壶一开口,淡淡的茶汤就透着清凉,端起一碗就猛灌一气,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其次,至于使什么茶具那就更不在乎了,只感觉一阵凉意从头到脚,那就一个字能形容:“爽!”。

以上就是关于不同城市的茶印象,从上面我们知道,不同的城市在饮茶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从而成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缩影。因为一种茶香而滋养一种生活,因为一种生活而收藏一座城市。朋友们,你们那边的茶印象是怎样的呢?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cy316.cOM编辑推荐

泡茶时,你注意到这个细节了吗?


一壶茶可以前后泡几次,有些耐泡的茶,甚至可以泡几十次,有的茶友会发现一个细节,有的人出汤时,不会把茶汤倒尽,会留一点茶汤在壶中,俗称“留根法”。可以说,能留意到这个细节,说明泡茶的水平在不断地进步。

那么“把汤倒尽”和“留根法”这两种出汤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对茶汤口感又有什么影响呢?今天笔者就与大家一起聊聊。

出汤的两种方法:

留根法

出汤时,不把茶汤倒尽,保留一点点茶水在壶中,留给下一泡。这样做可以让连续几泡茶浓度下降不会太快,尤其适合是味淡的茶。

把汤倒尽

冲茶之后,把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一次性倒尽。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这种情况需要把茶倒尽。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小茶壶、小盖碗(约100-250ml)泡茶,或者注重茶的滋味和香气的功夫茶泡法时,需要把茶倒尽。

因为壶的体积小,如果茶汤没有倒干净,留在壶里,会导致茶底又浓又苦,香味还不好。即使下一泡加水冲泡稀释,茶仍然会带有过久浸泡的闷味。通常来说,泡茶一定要耐心把最后的茶汤滴尽,再把盖子打开,防止茶叶受热闷坏。

把茶倒尽,能体现每一泡茶的真实水平,每一泡茶细微的变化都能够感受出来,香气持不持久、滋味耐不耐泡都一目了然。

对于茶类而言,如味浓而浸出较快的茶,如红茶、熟普等;使用功夫茶泡法需要把茶倒尽。尤其是红茶,如果闷泡太久会出现酸涩味。这种情况适用于“留根法”。

“留根法”通常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用杯泡或者大壶冲泡时,二是冲泡滋味较淡的茶时。

用玻璃杯泡茶时,茶水是一直接触不分离的,喝到下半杯,茶汤越来越浓。喝完一整杯,第二杯再冲泡时浓度下降落差很大,到第三杯几乎没什么味道了。所以,可以在杯中保留一定量的茶汤,再冲下一杯。

用大壶冲泡时,通常茶叶会浸泡稍久一些,内含物质浸出较多,如果前一泡不给下一泡留点“根”,第二泡就会淡如水。

“留根法”的使用,对于茶类来说也有所不同。比如滋味淡的茶,如绿茶、白毫银针等,尤其是鲜嫩的新茶,本身滋味比较清淡,而且不太耐泡,如果第一泡全部沥干,第二泡就没有什么味道了。所以每一泡“留根”约1/3,再冲下一泡,这样浓度都不会差太多。

其实,茶叶只要浸泡在水中,内含物质就会不断浸出,也就是说茶汤会越变越浓。采用“留根法”,有稀释前一泡的茶汤的作用,但是否采用这种方法,还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泡茶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多尝试多比较,注重细节。不同的茶要区别对待,如果你能对你要泡的茶了如指掌,那泡出来的茶会越来越好喝。

存茶指南:不同城市该怎样存茶?家庭存茶有哪些误区


存茶是个技术活,分不同茶类有不同的方法,也和地域气候密切相关。如果买来了好茶喝不完又存不好,那真是亏大了。今天,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家庭存茶进阶版,让你从存几片茶到几箱茶,从天南到海北,都不用担心家里的茶坏掉了。

一、川渝地区:温湿度高,抽湿机必不可少

川渝地区没有台风,没有极寒,感觉还算不错的存茶地段。殊不知,夏天的高温和冬天长达3个月的阴雨天却是茶叶的致命伤,堪称绝对高温和绝对湿度。

身处重庆的人们会深有感触,10月打开手机天气显示湿度为82%,而茶叶储存的适合湿度范围为40%—70%。

所以必须得保证茶叶的干爽,最基础的是一定要保留茶叶原包装,尤其是整箱的包装,千万不能打开,然后再将整箱茶叶一起放入大的密封盒内,用封口胶密闭。如果是单片的,也千万不能把棉纸拆开,然后用锡箔纸包好,建议将同一个茶类的茶叶集中到一起放入密闭箱。并且每一个月要去检查一下有没有潮味,单片的可以打开看一下,如果有就要及时控制湿度或者用风扇吹一下。

如果你住的楼层低,湿度则更高,一个有效的抽湿机最好放在存茶的房间里。如果经济条件较好或者存茶的房间较大,当然也可以买一个优质的抽湿机,更加省心省力。

另外,川渝的夏季高温也是足以爆表的,千万不要把茶叶放在太阳晒的房间,如果温度实在过高记得打开空调降温,同时还要记得拉上窗帘,保持避光状态。

二、广东福建:楼层高+空间大的自然仓,实时抽湿

广东福建地区,原本就是茶人的聚集地,那里茶仓的数量太多,茶人们也经验丰富。比如东莞这个存茶的胜地,在那里转化的茶叶可以说是良品。

不少茶人在东莞建立的仓库都选择自然仓,不过得有个前提条件,那便是楼层较高并且空间大(上千平方米),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过多使用抽湿机、空调等机器设备,只要避光,适当通风,保持离地离墙即可。

但放在家庭存茶的话,我们务必把离地离墙工作做得更好些,不只是简单地把茶放在更高的地方,而是为其专门准备货架。

摆上货架之前记得用纸箱包好,还要用封口胶封实箱底,以防虫害,避免老鼠、蟑螂接触茶叶。对于长期保存的茶品,入箱前仍应处理一下,譬如整筒七子饼应细绳捆绑,以防日久松脱,导致受潮,而散茶最好以牛皮纸袋包扎好。

摆放也有讲究,对新的熟普和生普进行分区管理,如果你茶叶多,也可以选择将不同山头分区存放。

广东福建的雨季、回南天会让空气湿度接近于100%,所以在家庭存茶记得抽湿机常年处于启动状态,并且可以在茶叶旁边放置木炭或生石灰进行干燥。

广东福建等地还有最让人抓狂的台风天气,这时一定要做好窗户的防雨、防风效果,如果可以请选择双层窗户,长时间的阴雨天在天晴时应及时开窗通风(高层房屋更佳)。

三、北方地区:暖气房是个温柔乡,但对茶却不是

北方的暖气虽说可以避免茶叶低温,但供暖的房间湿度低,干燥度高,在供暖的房间里茶叶一定要远离暖气管道,并且尽量给房间做好保湿,譬如多种几盆植物,必要的时候使用加湿器。

另外,北方地区太阳十足,一年里晴天居多,日照也多,这时请一定注意存放茶叶的房间要注意避光,关紧窗帘,将茶叶放到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四、青藏云贵:高原城市过于干燥,加湿器必须备上

如果说川渝地区是一个衣服晾不干的地方,自然也有那些干到皮肤发痒的地方,说的就是高原地带,比如西藏拉萨,又比如云贵地区海拔较高的城市。

虽然在这些地方存茶的茶人并不多,但总有些喝不完的茶需要留宿在家里。该地区海拔高导致空气干燥。这个时候我们不仅用不着抽湿机,反而需要一台常年运转的加湿器。

家里选择日常的加湿器即可,而且并不需要加湿过于强大,只要能起到一定加湿作用即可。但切记一定要选择无任何添加的加湿器,如果你把家里那种添加精油的加湿器用在茶叶房间里,那么茶叶一定会串味,得不偿失。

五、家庭存茶这些误区,你一定要避免!

在家庭存茶方面,有一些以往的观念,存在很多错误需要更正。

1、茶叶要不要进冰箱?

需要当年饮用的茶叶不要存太久,建议绿茶和清香型铁观音可以保持在0℃—5℃,而且绝对不能放入家用冰箱,应该使用专用冰箱,用小包装为宜。这样的温度设定,可以避免茶叶从低温环境里拿出来再放进去时沾染水汽,增加含水率,不利于茶叶的品饮与储存。

2、紫砂罐、陶瓷罐、锡罐不好吗?

总的来说,对于要存茶时间较长,这些罐子都不如密封盒来得靠谱,它们的密闭性都不算强。

另外还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紫砂罐是用来醒茶,不是用来存茶的!一般是将陈茶拿出来在紫砂罐里放置一段时间再品饮时口感会更好,与醒酒的概念类似,所以别再拿紫砂罐来存茶了,你以为它睡了,其实它已经醒了。

3、温湿度应该怎么判断?

一般而言,茶叶适合的环境与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差不多,但我们总不能每天把自己当成测试机器。所以为了你的爱茶平安无虞,建议在存茶的区域放上温湿度计,方便的话可以选择有报警功能的仪器,更加省心。

请把以下6点牢记:

1、避光,建议使用遮光窗帘。

2、密闭环境,茶叶少量可选用密封盒、锡箔袋,数量多请保持原包装加上纸箱,房间里常年门窗紧闭,但适当通风。

3、茶叶须离地离墙,保持干燥,湿度保持在40%—70%之间,绝对不能超过70%。

4、温度不能过高过低,不能大幅度骤变,尽量保持在10℃—30℃之间。

5、避免各种异味,如油烟、吸烟、樟脑丸、香水、化妆品等。

6、原包装不能拆掉。

茶这样的喝法,你学到了吗?


喝茶,是现代许多人保健养生的方式之一。茶作为最健康的保健饮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长期喝茶,有利于养生保健。但喝茶也要注重方法,在茶中加入适当的健康“佐料”,不仅能改善口感、独具风味,更能增加养生保健的功效。

绿茶+山楂,消食健胃

山楂含有果胶、有机酸、山楂黄酮等物质,具有开胃消食、行气散瘀、降脂、降压的作用。

绿茶和山楂结合在一起具有消化、生津开胃,缓解肠胃饱胀、降血脂、利尿的作用。要是消化不良,又不想吃消食片,可以试试此茶。

但是此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喝,气虚或者有胃溃疡之类的胃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喝此茶。

普洱+陈皮,消食

气虚或者有胃溃疡之类的胃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喝山楂绿茶,但是可以尝尝普洱陈皮茶。

普洱茶品性温和,对脾胃刺激小,还能缓解肥腻食物给消化系统带来的负担,陈皮有健脾化痰,解腻留香的功效,他们两者融合在一起,简直是锦上添花,消食的功效更强。

此茶消食功效好,饭后不要马上喝,平时情绪易激动或睡眠欠佳的人,晚上也要少饮或不宜饮。

熟普+蜂蜜,排毒

普洱茶茶性温和,具有养胃、暖胃、清热解毒等功效。蜂蜜含葡萄糖、果糖、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改善血液的成分,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杀菌等功效。两者营养丰富,并具清肠排毒等诸多功效。

普洱熟茶温和的茶性及显著的护胃功能,还能够抵消蜂蜜对寒性肠胃的刺激,长期喝还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红茶+姜驱寒

红茶性温,能温中驱寒,特别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饮用;生姜味辛性温、能温胃补阳。两者强强联手,驱寒保暖不在话下。

在冬天,手脚容易发凉、怕冷的人可以泡上一杯“红姜茶”驱寒保暖。

茉莉+菊花,清肝明目

茉莉花性温,具有芳香化温、醒脾和胃、清肝明目的功效。菊花性微寒,同样具有清肝明目、提神的功效,两者共同出手对肝火盛,头晕头痛,精神紧张人士作用很大,但一般怕冷的人不宜多喝。

茶的喝法有很多,不同的喝法有不同的功效,对保健养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喝茶有茶气,你感觉到了吗


什么是茶气?关于茶气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一款好茶,由于其叶内所含成分,本就浓酽而丰富,在制造为成茶后,经过长期储藏陈化,茶中多糖类和有机锗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

但这些似乎都不足以解释我们所感受到的“茶气”。在我的理解中是,茶汤中的内含物质愈丰富,其形成的聚合晶体愈饱满,它就更能穿透人体内部的层层滞碍,直沉丹田。

一般尤其在喝传统的足火岩茶或者老茶时便特别能够体会,一泡茶下去那种全身五脏六腑的“通达”,许多老茶客喝茶更追求让自己“喝通”才算踏实。

有的人,在喝到陈年老茶时,会产生各种各种体感反应:

有的身体发热,热量下行至脚掌心,以致脚掌心发热汗出;有的上下通气,浑身发麻、身体发暖、手心出汗。

有的先由腹部发热,然后周身流布,浑身通泰;有的额头冒汗;有的是前胸冒冷汗;有的是后背发热出汗;有的前胸发热,后背冒汗。有的感到热气穿喉而过,腹腔与丹田有热气涌动;有的喝了四肢发软,热气不断涌上脑部;有的感到一股热流沿着某个经络走窜,如一股气在脉络中运行。

有的又打嗝又放屁;有的是不停地打嗝;有的觉得前胸和后背不断的出冷汗,皮肤凉凉的;有的当时喝了没太大反应,而第二天上厕所时发现排泄超常顺畅。

有的喝完后感觉浑身疲惫,昏然欲睡;有的刚开始手足发冷,再往后发热汗出;有的全身汗如雨下,衣服湿透;有的双耳通红,有的左耳热,右耳凉……这就是各种各样对茶气的反应。

品饮陈年老茶后,有机锗进入人体,达到补气功效。古往今来饮茶的人多不可计,但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的美妙境界?一来真懂得感知到茶气的人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

“茶水之中,蕴含有能够渗透和疏通人体经络的能量,这就是茶气。”这是对于茶气,最受认可的一种理解,但未必全面。

一切物种的进化,都是从简单到复杂,所受到的外界干扰越大,其结构就会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同样的物种和同样的人之间,越简单,越容易互动,所以,越是自然状态下的茶,其对人体经络的渗透力就越强。渗透力越强的物质,越容易令人产生更加深入和持续的感觉。

“茶气的体验,通常宜在晴天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进行,其实正值两餐之间,众人行谈之际,其时气候不寒不热,人也正好不饥不饱,饮道通畅,耗蓄平衡,此时饮茶,体验最接近客观,也最契合养身之道。

茶气随热而发,因此要热饮,以不烫为度,浓淡适宜。”茶越自然,其气越正。真正能够体验到茶气本身的人,其身体经络必是通透无阻的,这样的身体,就像一个透明隧道,借用喜茶者兄一句话“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茶气是无形的,然而茶气也是客观存在的,有经验的人都有体会。

如果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饮茶有行散的作用,散来自于辛,辛则散,散则行,行则血脉通,这就是气通。有形的茶,通过无形的气,进入人体内部,运行于经络之中、作用于人体相关部位,而引起的人体知觉的变化。

一般来说,由这种知觉的变化大小,来确定茶气的强弱。如果茶气达到了一定强度感觉,促使人体微循环运转得以改善,从而使得人除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热气在体内温流、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打嗝、排气等身体感觉,并在品饮后有一种浸沐在愉悦轻松、飘然安舒的意境感受中,这说明茶气很强;相反,如果喝茶品茗时上述感受不强烈则说明茶气弱。

品饮老茶,能使体气通顺,反映出人身体的微循环正常运转起来了。可以看出,饮老茶对人体的健康所起的作用非同寻常。

也有人说:所谓茶气乃茶之气进入人体内部,而运行于经络之中,如果达到了一定强度感觉,促使毛孔发出微汗,并且渐渐凝聚在骨骼中,成为一种清流,津养着全身的肌骨。

所以感到筋骨在清敛,肌肤渐爽化。如果此时再增加茶气,清敛爽化逐渐浮现,交会成一股温暖而鼓荡,潜在体内窜激,最后津沐在一股飘然且安舒的意境里,飘然欲仙。

自己经过几年不断的体验与实践,渐渐地对茶气有了一些认识:

同一道茶,同一时喝,不是所有人都能明显地体验到茶气。同一道茶,有的节气喝,茶气非常明显,有的节气喝,反而不好喝。同一道茶,不同体质的人喝,每个人的身体反应也不同。同一道茶,在不同的时辰喝,茶气的作用与身体的反应也不同。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作用,只有适用于不同的体质,才更有益健康。冲泡方法不同,会影响茶气的体验。茶气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人即使喝了十几年也没感受到茶气,而有些人却对茶气的感觉十分敏锐,因为它的存在形式是抽象的,所以它又有了那么些玄乎。每个人对茶气的反应不同,或许,这就是人与茶的缘份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