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二代”成松阳振兴茶业新生力量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六茶茶业 松阳茶叶 松阳绿茶

【www.cy316.com - 六茶茶业】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制茶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在中国的不少茶叶产地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茶企,而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持久的发展,必然不能只靠一代,茶二代作为茶农的后代,他们需要接过父辈们肩上的担子,帮助茶产业走得更高更远。

去年底,年近五十的松阳县斋堂乡老茶农陈慧兰坐进木山堂茶艺师培训班,利用农闲时节,提升自己的茶文化理论水平。能让种了几十年茶叶的老茶农进课堂学习的人,是松阳的“茶二代”孟雪芬。她在木山堂开创了松阳茶游学新模式,以茶为依托,开展茶艺、茶道等培训活动,在弘扬茶文化、传播茶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

近年来,茶乡松阳涌现出一批像孟雪芬这样的“茶二代”,他们学历高、见识广、思维新,推动松阳茶业走出低端竞争的窠臼,踏上转型发展的新路,成为松阳茶产业振兴发展的新生力量。

松阳县是中国绿茶集散地、全国茶产业示范县,2017年,该县茶叶全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我们以全省4%的茶园面积,生产了全省6%的茶叶,产出了全省8%的茶叶产值。”松阳县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刘林敏告诉笔者。

经过20多年的产业发展,松阳茶产业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茶园防灾能力弱、茶经营主体薄弱等问题。面对茶叶市场的新常态,这批敢想敢闯敢拼的“茶二代”不再像父辈那样走传统的种植、经营模式,转而积极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品质化发展真正提升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茶二代”叶伟明去年投入上千万元,引进日本原装进口抹茶生产设备,让喝茶变成“吃茶”,推动该县茶叶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浙江大学原讲师梅晓芬跟随丈夫、“茶二代”陆俊敏回松阳定居,并开办了茶书院,向“茶三代”讲解陆羽的《茶经》等。而陆俊敏采用小众定制的方式进行线上销售有机茶,销售十分红火。

从生态高效种茶、传播茶文化到多元化开发和销售,松阳茶产业发展的天花板一次又一次被脑洞大开的“茶二代”们打破,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精选阅读

适时防治二代茶黑毒蛾


茶黑毒蛾是我县主要茶树害虫,各茶区均有分布。该虫以幼虫取食茶树成叶和嫩叶,严重时可食尽叶片,对茶树生长及产量影响极大。且茶黑毒蛾幼虫由于虫体上长有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产生奇痒,严重妨碍茶叶采摘及茶园管理工作。生产上常因防治失时,农药不对口而影响防效。 茶黑毒蛾成虫昼伏夜出,有强趋光性。卵成块或散产于茶树中下部叶背、枯枝及杂草茎叶上。喜在杂草丛生、高茶蓬及较荫蔽茶园中产卵。幼虫共5至6龄,高龄幼虫体长24-32毫米,体黑褐色,体背及体侧有红色纵线,各体节瘤突上长有白、黑簇长毒毛。3龄前幼虫群集性强,常十至数十头集中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危害,1、2 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及叶肉,被害叶呈黄褐色网膜枯斑,3龄幼虫残食叶片后留下叶脉;3龄后开始分散危害,常食尽全叶。黑毒蛾幼虫有假死特性,3龄前幼虫受惊后常叶丝下垂或坠地后卷缩,3龄后则大多卷缩坠落地面。 茶黑毒蛾一年发生4代,以第2代虫量最大,以夏茶受害最重。气象因素对茶黑毒蛾发生程度影响较大,气温20-28。C,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茶黑毒蛾繁殖。山区气温适宜、湿度大是茶黑毒蛾成为我县常发性茶树害虫的一大主要原因。 去年7、8月阴雨天气偏多,加之我县部分山区茶园气温低、湿度大,茶黑毒蛾越冬基数较高,缫舍、西亩等地1代茶黑毒蛾发生量较大,我县2代茶黑毒蛾将中偏重发生,个别茶园将重发生。县植保站预测2代茶黑毒蛾2、3龄幼虫高峰期在6月13日前后。为此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1、做好查定工作。确定防治茶园和时间。特别是往年和上代黑毒蛾发生量大的茶园应列为重点调查防治茶园。每亩虫量达4500头的茶园均应全园防治。防治时间6月11-15日。 2、药剂防治。药剂采用1.8%海正阿维菌素每亩16-20毫升加80%敌敌畏60-80毫升或2.5%天王星15毫升加80%敌敌畏50毫升冲水30公斤侧位喷雾。上述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有机茶园防治茶黑毒蛾可采用2.5%鱼藤酮300-500倍、Bt制剂500-1000倍液侧位喷雾防治。

切实抓好第二代茶尺蠖的防治


茶尺蠖是浙、苏、皖等茶区的一种主要茶树食叶性害虫。该虫以蛹越冬,一年发生6-7代。一般情况下,每年第1、2代的虫口发生数量较少,第3、5两代常出现大暴发现象。但由于去年冬季气温偏高,今年早春气温回升又快,因此,害虫的越冬虫口死亡率低,越冬代的成虫羽化不整齐,造成多年未遇的第一代茶尺蠖发生偏重,且幼虫发生不整齐。据在湖南、安徽、浙江等地的调查,局部地块每亩虫口达数万头以上,且同时存在1-4龄幼虫。根据上述情况分析,今年第二代茶尺蠖将偏重发生,幼虫发生也不如往年整齐,给防治带来困难。因此,希望各地密切注意虫情,切实做好第二代茶尺蠖的防治工作。防治适期 茶尺蠖幼虫一般有4个龄期,在不良条件下(如炎热的夏季),会出现一定比例的5龄幼虫,但第二代幼虫均为4龄。在幼虫期间,1-3龄幼虫分布在茶丛表面,食叶量小(占一生总食叶量的23%),抗药性也弱。4-5龄为暴食期(约占总食叶量的77%),幼虫向下转移,分布较隐蔽,抗药性增强。因此,化学防治应掌握在3龄前进行,又以2龄幼虫盛发期防治最好。生物防治(病毒防治)则以1-2龄幼虫期(1龄居多数)进行为好,一般应较化学防治适期提早4-5天。 根据田间抓虫室内观察预测,浙北地区第二代茶尺蠖幼虫于5月下旬孵化,2龄幼虫盛发期在5月底至6月初。但由于茶尺蠖发生区范围广,小气候差异大,幼虫孵化期前后相差可达一个月(5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希望各地加强田间调查,随时掌握虫情,做到适时防治。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选用35%赛丹乳油1000倍液、98%巴丹1000-1500倍液、2.5%功夫4000倍液或5%氯氰菊酯3000倍液等农药喷杀,这些农药可兼治小绿叶蝉、毒蛾类等害虫,巴丹还可兼治茶丽纹象甲(浓度提高为750倍液)。也可用3.2%虫杀净、0.6%清园保等农药1000-1500倍液防治。 2、生物防治:虫口数量发生较少的茶园和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可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虫口数量大的茶园,也可采取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以抑制第三代大发生。 3、喷施方法:茶尺蠖低龄幼虫分布在茶丛上层,喷药时只需将茶丛上层嫩叶层和虫体喷湿;也可挑治发虫中心。这样既可省工省药,又可保护丛内天敌。采用茶尺蠖病毒挑治发虫中心时,可加大用药浓度,以加快幼虫的死亡速度。4.防治次数:根据今年的虫情,茶尺蠖发生较重的地块,第二代幼虫需要进行2次喷药,两次喷药的间隔期为7-10天。

品茶悟道“诚心能够产生力量”


熊渠子是楚国人,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领。15岁那年,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拜名师学射。开始时,老师既不给他弓,也不给他箭,而是让他举石锁。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那总是有道理的。于是他十分认真地用两只手轮换着将50斤重的大石锁一次又一次举起来。起初手还发抖,一年后,便举重若轻,50斤重的石锁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老师便给他换成100斤的石锁继续苦练臂力。5年后,当熊渠子能举起300斤重的大石锁时,老师交给他一把大硬弓,还是没给他箭,老师让他每天对着目标瞄准,拉开弦和放开弦时双手不能有丝毫的颤动。熊渠子按照老师的教导又练了3年空弦,老师终于拿出箭来。这时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强大的臂力外,还练就了一副敏锐精细的眼力,他在老师的指导下,抬弓搭箭,对准目标,百发百中,不论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就连敏捷的野兔子,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准,便都是箭飞靶落,飞禽走兽都不在话下。更为精彩的是,熊渠子百步开外举箭穿杨的本领,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射手。

25岁那年,熊渠子告别师父回家乡,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天走在路上,行至一片荒郊时已是夜问。突然,他看见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边,熊渠子冷不防吓出一身汗,他立刻下意识地抽出箭来,拉开硬弓,奋力朝老虎射去,不偏不斜正好射中。熊渠子赶紧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挣扎。好一会过去了,老虎一点声响也没有,熊渠子想,老虎怎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呢?待他走近一看,哎呀,哪里是什么老虎,原来射中的竟是躺在路边的巨石,而且射出的箭有大半截已深深扎进石头中了。

熊渠子不禁心中奇怪:我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气,竟将箭几乎全射进了巨石之中?于是他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使足力气,朝巨石再射出一箭,只听咣噹一声,箭未中石。熊渠子不服气,连发几箭,尽管使出全身力量,眼前除了箭与巨石相击火星飞迸,却再也一箭未中,箭都不知弹飞到哪里去了。

只有在真正全神贯注、意念专一时,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诚心”所产生的力量。

云南茶业概况简单介绍(二讲)


一、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历程

2014年,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加快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的指示精神,云南省农业厅认真落实推动云茶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云茶产业再上新新台阶,普洱茶产值首破百亿,成为云茶产业的突出亮点。目前,云茶产业处于全国采摘面积第一、产量第二、综合产值第三的位置。全省茶园面积595万亩,采摘面积538万亩,干茶总产量33.5万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70多亿元,其中:毛茶产值111亿元,成品茶产值17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36%。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2400多元,同比增加570元,增长30%。

云茶产业量价齐增,凸显四大亮点:

1.普洱茶量价稳增,产值首破百亿

普洱茶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达11.4方吨,增加1,7万吨,增长18%: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达101亿元,增加31.4亿元,增增长45%。普洱茶平均单价达88.6元/千克,上涨23%。在国内众多传统名茶价格滑坡、传统市场形势低迷的形势下,普洱茶成为国内茶叶市场中的大亮点。

2.产量、产值取得新突破

云茶总产量33.5万吨,增加12.5万吨,增长8.2%实现综合产值370亿元,增加7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首次突破白亿,达111亿元,增增加26.5亿元,增增长31%:二产产值达170亿元,增加45亿元,增长36%,均创历史新高。

3.古树茶知名度继续大

古树茶、名山茶市场继续保持高热,价格持续上扬,产销两,成为茶农增收的亮点如西双版纳州古树茶春茶总产量400吨,实现农业产值超2亿元,同时带动了台地茶鲜叶收购价上扬,部分古茶区台地茶鲜叶收均价达40元/千克以上;临沧市区域名山茶同比上张40%以上。古茶树知名度的扩大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4.产业集中度提高,规模持续扩大

成品茶23万吨,增增加2.4万吨,增长11.5%,茶叶精制水平进一步提高,精制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68%,产值千万以上茶企170多家,增加15家,亿元以上企业达24家,产业集中度提升明显。大益勐海茶厂产值达21亿元,龙头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和成(集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和成(集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坐落于在临沧市临翔区忙畔青龙山,在和成·临沧生态文化创新产业园内有茶叶种植基地2000亩,完全按照无公害有机茶园进行管理种植,2014年12月通过省级考评验收。公司以40年树龄标准茶园茶叶和古树茶为原料,主要生产红茶、普洱茶,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优质健康饮品。

公司秉承“情系乡土,感恩社会”的理念,近年来在保护云南普洱茶茶源地、传承云南茶马文化、新时代普洱茶产品生产研发等多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云南和成(集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单位、云南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单位。

公司分别在:

2006年临沧万亩茶茶艺表演队获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中华茶艺神农奖公开赛优秀奖。

2007年普洱熟砖茶在中国·临沧第二届茶文化博览会—第三届普洱茶神农奖公开赛中获优质奖。

2007年普洱生沱茶在中国·临沧第二届茶文化博览会一第三届神农奖公开赛中获优质奖。

2007年普洱东邦忙麓七子饼茶在中国·临沧第二届茶文化博览会一第三届神农奖公开赛中获金奖。

2011年10月公司申报的“净”熟茶、七子饼生茶、金瓜贡茶、葫芦茶、沱茶、砖茶进入南省档案馆水久收藏及展览。

2012年5月公司申报的“净”邦东忙麓熟茶荣获云香杯金奖,生茶荣获银奖。

2013年5月公司申报的“净”邦东忙麓熟荼荣获云香杯银奖。

2015年在北京国际茶业展公司参评的金瓜贡茶、古树红茶荣获金奖和组委会推介产品。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墨江县茶业概况简述(二)


三、墨江县古茶山(园)

(一)迷帝贡茶古茶山

1.迷帝贡茶古茶山

迷帝古茶山分布于在哀牢山墨江段的团田、新抚、景星、通关等乡镇占茶区,海拔1250米至1940米,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1290毫米。现有茶园8万多迷帝贡茶的原产地是米地古茶园,而米地茶的产地是界牌村,过去是镇沅、新平与墨江三县的交界处(新抚以前属于镇沅,后来划归墨江),故名界牌,这里是古代的交通要道,有着繁盛的集市。

茶马古道从宁洱经通关到镇沅与景东的必经之地,历史上藏区的马帮每年都要经过这里来驮运茶叶。界牌村米地古茶园距离新抚镇政府15千米,主要分布在米地、破木、会余等周边村寨,海拔1300米左右,有茶园近千亩。米地古茶园,面积逾300亩,据考证这些古茶树有近500年的历史,500年左右的现存3600多株,清代补种距今200年左右的有8000株左右。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百姓在稀疏的茶地里进行了间空补种,大概有6万株左右。

当地种茶的民族以哈尼族,布朗族、汉族等为主。但在解放前界牌村拥有茶园的都是汉族的地主,迷帝古茶园就属于汉族赵姓家族的,做的是“窝窝茶”之类的传统手工茶。解放后当地政府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于1965年在这里建有村办企业米地茶厂,由墨江茶厂统购统销,并提供技术指导,做出的毛茶交给墨江县茶业公司(墨江茶厂)。界牌以前靠马帮、牛帮运输以及人背,直到1987年才修通公路。

2.“瑞贡京师”的迷帝贡茶

“募人百户,种茶千亩”,明末清初时期,“米地茶”就相当有名,“塘上街”也因米地茶成为当时最繁华的驿站。时至清朝乾隆年间,米地茶作为贡茶进贡北京,传说乾隆皇帝品米地茶,十分赞赏,说“朕品若无数,唯他色香俱佳”,并赐旨“瑞贞京师”。自此,米地茶真正成为清廷贡茶,岁岁进页,直到咸丰年间。

因为有了“瑞贲京师”的流传故事,“米地”逐渐演变成了“迷帝”。1995年,当地政府注册了“迷帝”品牌,中请了商标保护。2007年思茅更名为普洱的庆典上,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斗茶大赛也在紧张而热闹地举行,紫云公司制作的“迷帝茶”获得斗茶冠军,从此“迷帝茶”的名气不胫而走,闪耀在普洱茶界。

如今米地茶采用现代茶园管理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管理,占茶园焕发出勃勃生机,茶叶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保持了古代的遗风,香浓,回甘,色味俱佳。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只用羊粪、油枯等肥料,人工锄草、翻挖茶地,管理完全按有机茶的标准进行管理。目前,新抚乡正在如火如茶打造“迷帝庄园”,探索旅游文化、茶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建成普洱市继柏联庄园之后又一个庄园经济的奇迹。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昆明市茶业简述(二)


宜良宝洪茶树在分类学上属山茶科、茶属、茶种(CameI1asinensis(L)0.Ktze)因其产于宜良宝洪寺周边区域而得名,是地方优良高香型中小叶群体品种,有性繁殖系,在原宝洪寺旧址生长有古茶树2株。产地海拔1600~180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两山万户庄、河西营、江头村、东山梅家营、旧县、马家营等自然村,茶园面积二千余亩。

萌发时间一般为2月中句。开采期早,与省外名优中小叶种产区相比较,开采期早近一个月,极具名优茶产销优势。属小乔木型,树高2米以上,枝干细,且主枝粗细习称。芽绿或黄绿色,白毫丰满,细嫩、秀丽、长型,饱满。

芽叶常温天气采摘下来20分钟后,散发出特殊的花草香;抗寒早抗病虫、耐贫瘠。所制作绿茶碧绿光润、扁直平滑、汤色清澈、鲜爽回甘、经久耐泡,香高液郁持久,风味特征显着具有特殊天然花香。俗有“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荼满屋香”的美誉,其内含物质丰富,茶多酚25.04%,咖咖啡碱4.57%、氨基酸4.07%,儿茶素82.92毫毫克/克。

四、茶叶简史

昆明地区截培制茶的历史可追湖到唐朝。昆明历史名茶有昆明十里香茶、宜良宝洪茶、山西太华茶,有三姐妹的美普。西山太华茶已消亡,十里香与宝洪茶得以留存。十里香原产于昆明金马寺十里堡归化寺周边。《昆明县志》记载,唐代有栽培,明清为1933年曾参加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展出。昆明茶市故有“吃茶要吃十里香,喝水要吴并十星香,香澄满客堂”佳话流传。十里贡茶获获“2010参加上海世博会名茶评优动金奖”和“2011世界绿茶评比大会最高金奖”。

宝洪茶产于宜良县城郊宝洪寺。庸代开始建寺时名相国寺,明代改建后称宝洪寺,宝洪茶系开山和引米茶种,茶因寺得名。康55年《宜良县志》:宝洪茶为著名物产;1948年《新纂云南通志》:宝洪茶与普洱茶评为云南特品:1980年评为省“绿茶品质第一·”;1985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获2011世绿茶评比大会金奖。流传谚语语“屋内炒茶院外香,震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1939年宝洪茶试制呈扇形炒青茶。建国后采用龙井加工工艺制成宜良龙井,称宝洪茶;以细嫩鲜叶采用炒青所制产品称宜春茶。

解放前老茶园大部分荒芜,濒濒临毁灭。改革开放后,昆明市茶叶生产得以逐步发展。里香、宝洪茶在近两年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发展。目前,昆明茶叶种植生产主要集中在宜良家洪,安宁禄缥、草铺,石林螺塘、小密枝村等地。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