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绿茶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大悟绿茶的名称由来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绿茶名称 红茶是绿茶发酵来的吗 不是绿茶的是

绿茶名称。

大悟绿茶是湖北出产的茶叶,听其名就知道是绿茶的一种,它色泽青翠、滋味甘甜、香气浓郁,是一款口感不错的茶饮。大悟绿茶还是湖北的传统名茶,距今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唐朝就作为贡茶供皇家饮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与大悟绿茶名字有关的故事传说,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大悟绿茶的名称由来吧。

大悟绿茶

大悟绿茶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路过九里关,听说了这个故事,亲自跑到黄龙寺去品茶。品后,龙颜大悦,就下圣旨给地方官,要他们年年向宫廷进贡黄龙寺的茶叶。据考证,大悟绿茶名称应始于明朝洪武年间。

佛经《禅门日诵》记载,1393年,进士出身、曾任布政使、按察使、通政使的李道元,因“蓝玉案”逃至大悟山出家。据说李道元出家的大悟寺的僧侣,以谷雨后摘取新茶嫩枝,经过杀青、烘烤等工序,制成金黄色片状茶叶,饮用时,用滚水烫壶,炭火烤壶,待壶内水气蒸发干后,放入茶叶,入滚水冲泡5分钟后,斟出清香鲜亮的茶水来,饮后神清气爽、四体通泰。因大悟山周围地区多流行“疠气”,寺僧以茶相赠,施药治病,无不灵验,人们尊称为大悟绿茶。

以上就是大悟绿茶的名称由来啦,是不是很有趣呢?有没有加深你对大悟绿茶的认识呢?

小编推荐

东方美人茶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东方美人茶的名称由来


我们都知道,台湾是有名的乌龙茶之乡,而东方美人茶就是其中最为有名的乌龙茶,是一种味醇香浓、品质上乘、功效显著的茶叶。东方美人茶还是一款具有悠久历史的茶饮,距今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对东方美人茶这个名字感到好奇,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东方美人茶的名称由来吧。

东方美人茶

东方美人茶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东方美人茶原称膨风茶,相传早期有一茶农因茶园受虫害侵食,不甘损失,乃挑至城中贩售,没想到竟因风味特殊而大受欢迎,回乡后向乡人提及此事,竟被指为吹牛,从此膨风茶之名不胫而走。

台湾光复初期曾任新竹县北埔乡长的姜阿新,在日治时期参加茶展,其参展的茶叶被当时的台湾总督府以一担(100斤)2000日圆高价收购,消息传回北埔村,被地方人士斥为“膨风”,后经报纸披露证实,膨风茶之名才传遍千里,流传至今。后又被文人雅士改称为椪风茶

又相传百年前,英国茶商将膨风茶呈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由于冲泡后,其外观艳丽,犹如绝色美人漫舞在水晶杯中,品尝后,女王赞不绝口而赐名“东方美人”。

以上就是东方美人茶的名称由来,希望能帮到大家。

采摘大悟绿茶有何要求?大悟绿茶的鲜叶有何标准?


大悟绿茶是湖北常见的茶叶,外形秀美、色泽鲜绿、香气清雅、滋味香醇,是一款品质极好的绿茶饮品。大悟绿茶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好的功效,还是一款不错的养生茶饮。我们都知道,大悟绿茶能有如此好的品质与功效,这与其鲜叶的开采是分隔不开的。那么,采摘大悟绿茶有何要求?大悟绿茶的鲜叶有何标准?一起来看看吧。

采摘

一、采摘大悟绿茶有何要求?

1、大悟绿茶的适制品种为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及部分地方群体种等。当茶树有5%-6%的一芽一叶时,即开园采摘。

2、及时分批采摘。按标准分批采摘,先达标先采,后达标后采,用手工采摘,春茶采摘周期以2d-3d(天)为宜,雨天不采摘。

3、鲜叶采摘时,在手中不紧捏,不紧压,用竹筐、竹篓等透气性好的容器盛装鲜叶。

4、采摘时,严禁随带鳞片、茶果等非茶类夹杂物。

5、采摘时间必须符合相关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要求。

鲜叶

二、大悟绿茶的鲜叶有何标准?

1、特级大悟绿茶:纯芽(长短、大小、色泽一致)

2、一级大悟绿茶:纯芽,匀齐度≥85%

3、二级大悟绿茶:单芽≥30%,一芽一叶初展70%,匀齐度≥70%

4、三级大悟绿茶:一芽一叶40%和一芽二叶初展60%

5、四级大悟绿茶:一芽二叶70%,一芽三叶初展30%

6、五级大悟绿茶:一芽二叶50%,一芽三叶50%

以上就是大悟绿茶的采摘要求和鲜叶标准啦,如果没有如此严格的采摘要求与标准的话,想必也不会有如此优质的大悟绿茶。

雪水云绿名字是怎么来的?雪水云绿的名称由来


为何会有那么多的人爱喝茶呢?那是因为茶叶不仅会对人体产生益处,还会给人的味蕾带来独特的口感,饮后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而雪水云绿茶呢,更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绿茶,就连赵朴初先生都对其赞誉有加,是先生在世时最爱饮用的茶叶。很多人都对雪水云绿这个名字感到好奇,那么,雪水云绿名字是怎么来的?一起来看看吧。

雪水云绿

雪水云绿名字是怎么来的?

卢心寄先生是“雪水云绿”这一佳茗的命名者,20多年前就隐于翠浓若滴的桐庐山中研发茶叶精品,终成正果。卢心寄先生介绍说,“雪水云绿”四字皆有出处,不仅符合草木之英的茶者秉性,更融注了中国茶文化精神乃至宇宙万象的渊源和精髓。听起来好像有点儿玄了,但博大精深的东西,往往就集中体现在玄绝奇妙的某一个点上,聚天地之灵,凭自然之造化,借水而发,饱涵“和”之精义,这一片片绿芽便非同小可。毫无疑问,产于“山山皆有茶”、“村村摘新芽”的桐庐,且作为芽型茶精中之精的“雪水云绿”价值几许,已经很清楚了。

以上就是雪水云绿的名称由来啦,看完后,有没有加深大家对雪水云绿的印象呢?没有的话也没有关系,多对关注我们站,后面会有更多的报道的。

南安石亭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南安石亭绿的名称由来


南安石亭绿是福建的历史名茶,是一种极品绿茶,出产于不老亭,由明朝僧人创制,是供奉佛家的专茶,由于其独特的外形条件与芬香气味,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那么,南安石亭绿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一起来看看吧。

南安石亭绿

莲花峰上之石亭又称不老亭,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相传,宋末延福寺僧人净业、胜因两人在莲花峰岩石间发现茶树,便加以精心培育,细加采制,制成的茶为僧家供佛之珍品,和招待来石亭游客的礼品。因茶叶质佳,再加上产于佛门古刹,故饮茶者日增,石亭绿因此而驰名。据记述茶事的摩崖石刻上道:“嘉泰辛酉(公1201年)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既事,登九日山憩怀古堂,回谒唐相姜公墓,至莲花岩斗茶而归。”可见,九日山、莲花峰产的石亭绿名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早在南宋时,斗茶之风就已盛行。到了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莲花峰从由少数僧人种茶发展到众多农民普遍种茶。以莲花峰为中心,乌石山、石坑、石马山、法华山、五华山等数十座山间均发展了石亭茶的生产。石亭茶成为侨乡馈赠亲友的礼品,从此,石亭绿闻名海内外。

以上就是南安石亭绿的名称由来,大家对南安石亭绿的认识有没有更进一步呢。

上饶白眉名字是怎么来的?上饶白眉的名称由来及历史发展


上饶白眉是一种绿茶,是江西新研制成的茶叶,因其外形与眉毛相似,浑身布满洁白的毛毛而得名。那么,上饶白眉名字是怎么来的?上饶白眉的及历史发展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上饶白眉

一、上饶白眉名字是怎么来的?

上饶白眉是上饶县茶技站技术人员和产区职工利用新选育的茶树良种一一大面白嫩芽叶为主要原料,新创制的特种条形绿茶。因外观雪自,白毫满披,形若寿星之眉,故命上饶“白眉”。

一、上饶白眉的历史发展

1、上饶白眉解放前以河红盛名,1956年改“饶绿”。

上饶白眉

2、1968年至1984年从上沪乡洪水坑群体茶园中,选得优良单株,经过系统选育,无性繁殖,而育成“大面白”良种。1984年经省级鉴定为江西茶树良种之一,荣获江西省科技成果奖。

3、1980年创制的名特茶,经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茶检科和有关部门专家以及茶技人员以信阳毛尖、庐山云雾、都匀毛尖等几种名特茶对照审评,大家认为品质优异,适制名特茶。

4、1983年在上饶县尊桥乡茶场创制出新茗茶一一上饶白眉。

以上就是上饶白眉的名称由来及历史发展啦,有没有加深大家对上饶白眉的认识呢。

舒城兰花名字是怎么来的?舒城兰花的名称由来及其美丽传说


舒城兰花是安徽绿茶的一种,是我国优质茶叶品种之一,清朝初期的时候被创制,历史悠久,不仅茶叶品质上乘,还独具一股兰花香,关于舒城兰花名字的由来,有以下两种说法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起来看看吧。

舒城兰花

一、舒城兰花名字是怎么来的?

1、芽叶相连于枝上,形似一枚兰早花;

2、采制是正直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

舒城兰花

二、舒城兰花的美丽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大别山区的齐云山脚下有一座大庄园,园主叫李占山。李占山想强占使女兰花,兰花宁死不从,在姐妹们的帮助下逃了出来,翻山越岭,来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棵茶树,常年有蝙蝠粪为肥,长得格外枝繁叶茂,清明时节就抽出了新芽。小兰花摘下嫩芽叶,带到山下一个孤老太太家里,借锅子炒干后拎到街上去卖。一个穷汉看见茶好,给了兰花五百钱买下茶叶,来到茶馆,将茶泡了来喝后,觉得果然是好茶,茶客们都纷纷要买,穷汉把茶叶分给了大家。

消息传出,有人说,齐云山的蝙蝠仙姑显灵了,卖茶姑娘就是蝙蝠仙姑。李占山得知这个消息后,派家丁四出探察。过了几天,兰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卖,不料被李占山的管家看见,报告李占山说卖茶人就是兰花。蝙蝠洞的茶树终于被发现了,兰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悬崖。结果茶树被李占山霸占,采下茶叶炒制后献给县官,县官献给知府,知府敬献皇上,皇上品茶后,龙颜大悦,御笔亲书"齐山云雾"四字。李占山献茶有功,封为齐云山七品制茶监官。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树枯死了,李占山无茶进贡,只得以假冒真,结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杀了头。后来在兰花坠岩的石缝中,长出了一片茶林,当地百姓采下茶叶,精制加工后品质依然如故,大家为纪念兰花姑娘,便将此名茶取名兰花茶。

以上就是舒城兰花的名称由来及其美丽传说啦,虽然传说有点悲伤,不过呢,舒城兰花还是值得大家品尝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