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茶文化和茶园发展茶旅 湄潭县打造特色茶旅度假城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茶文化。

时下最热门的旅游,当属茶文化旅游啦,游客可以一边欣赏茶园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谓一举两得啊,不仅能够舒缓身心,还能陶冶情操。近期,在湄潭县,依托茶文化和茶园,发展茶文化旅游,打造特色茶旅度假城,助推茶产业升级转型。

茶旅

9月2日下午,以“中国茶海·休闲湄潭”四季游之“清凉一夏·茶缘之旅”为主题的贵州湄潭旅游推介会在长沙举行。本次长沙推介会是湄潭县针对全国十大高温城市开展的“清凉一夏·茶缘之旅”系列活动的收官之站,湄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行向长沙市旅游界、新闻界介绍了湄潭独特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地理气候环境、丰富的旅游商品、旅行社优惠政策等。

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誉。全县现有中华茶文化博览园和湄潭茶海生态园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湄潭茶文化体验游、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浙大西迁文化体验游等精品游正蓬勃发展,各地游客慕名茶海之阔,千里迢迢纷至沓来。

茶旅

湄潭以茶立县,被称为贵州茶叶第一县,中国第二大产茶区,拥有“茶海”、“茶壶”、“茶汤”、“茶城”、“茶村”5张名片。其中“中国茶海”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连片茶园,面积达6万亩,在2010年被评为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之一。而“天下第一茶壶”“实物造型,壶高73.8米,壶最大直径24米,为目前世界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有“茶汤”之称的湄潭国际温泉度假城,是集度假酒店、度假公寓、温泉洗浴、配套商业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型旅游地。而“茶城”是指中国茶城,耗资10亿元打造,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绿茶交易中心。“茶村”指拥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全村茶园户均约10亩、人均2亩以上,该村与周边金花、龙凤、德隆等茶叶专业村连成一片,构成国家AAAA级景区“茶海生态园”。村内“千壶园”为主格调的“黔北民居”新村更是村内的一道湄潭旅游靓丽景观线。

茶旅

本次推介会吸引了长沙市旅游界、新闻界的朋友、广大市民等近千人参与,在推介会上表演极富湄潭特色的文艺表演、展示茶艺品茗、通过微信摇一摇、有奖问答等互动体验节目,吸引了众多长沙市民参与互动。在湄潭旅游商品展区,咨询湄潭旅游信息、购买旅游商品的市民络绎不绝。

长沙作为湄潭县旅游的重要客源地之一,近年来前往湄潭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在本次旅游推介上,湄潭县推出了对长沙各旅行社的优惠政策,以吸引长沙游客。同时在推介会上,来自新闻界、旅游行业的嘉宾们分别就感兴趣的问题向前来推介的湄潭县政府领导做详细的了解。长沙市旅游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湄潭旅游资源、旅游商品等给予肯定,并表示近期将组织业内人士来湄考察参观,为下一步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础。

Cy316.com延伸阅读

潭江镇:依托茶园生态环境优势 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


时下,将茶叶观光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是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不仅是对茶园的二次利用,也是促进茶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潭江镇,依托当地茶园的生态环境优势,将茶园与旅游有机结合,不仅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还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茶旅融合

千百年来,浩浩荡荡的韩江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潭江茶早已是“儿孙满堂”。天蓝山绿,树茂林丰,走进潭江镇官下村,潺潺的流水与整洁的村道交相辉映,观望连绵万亩的茶园,呼吸着清新的气息,俨然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潭江镇,茶叶发展的气候已经形成,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即以农产品“三品一标”为目标,从文化底蕴、包装设计、茶叶品质入手,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向优质、安全、品牌方向发展,让潭江茶叶占领到一个更有优势的“高地”。

“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适度规模、择优发展的原则,优化茶叶种植区域结构,重点围绕官溪片区打造万亩有机茶生产原料基地。”彭晓东表示,在建好现有的2.9万多亩高标准茶园的同时,逐步对4万多株珍贵的老茶树进行保护性开发,真正把茶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实行高端定制,全面打响古茶树茶乡品牌。

如何传承“名茶”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近几年异军突起。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建设茶歌、茶艺、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食为一体的茶叶强镇,是潭江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探索。

“每年都会有来自潮揭汕、珠三角等地的游客前来小住几天,该村也借机大力发展新农村特色文化体验游,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官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兵介绍,官下村已经找准定位,依托万亩茶园,打造“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彭晓东表示,计划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融合中华传统茶文化、畲族文化进行规划和建设,再推出一批涉茶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茗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实现茶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延伸茶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宁波:象山县力推茶叶发展 实现茶旅融合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饮品。象山县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下辖县,将着手打造茶产业的发展,增加茶农们的收入。象山县的茶叶品牌有十几个,像我们熟悉的象山天茗、天池翠等都是象山县本地的茶叶品牌。近日,宁波象山茶文化促进会、县林学园艺学会联合主办了全县名优茶评比赛,以进一步扩大象山县名优茶的知名度,打造象山茶叶优势品牌,提高象山县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活动期间,缨溪诗社、丹山雅集组织人员考察了南充茶园,听取茶文化讲座,以茶为题创作相关诗词,传播茶文化知识;评茶专家建议茶农精细化管理茶园,农林部门指导茶农进行绿色生产,建设生态茶园……种种举措,旨在力推象山县茶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促进茶产业增效、茶农增收。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并富裕了一方村民。”茶产业已是象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经济来源之一。目前,象山县拥有茶园面积15000亩,知名茶场50多家,遍及全县15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周边县市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各品牌名优茶不断涌现,象山县茶产业曾出现衰落现象。因此,为重振茶叶产业,象山县将推行茶叶公用品牌制度、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推动茶文化传承传播,力推茶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象山县茶叶产业不大,茶叶品牌却有10多个,目前市场上的本地茶叶品牌主要以半岛仙茗、象山天茗、野茗、天池翠、嵩雾一叶等5个品牌为主,但没有一个核心的龙头品牌。宁海有望海茶、余姚有瀑布仙茗、奉化有奉化曲毫,象山县与周边兄弟县市区相比是落后了。为此,象山县需要着手解决品牌多、乱、杂等问题,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和“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大力推进象山县茶品牌整合和塑造,形成象山县茶叶公用品牌制度。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围绕公共品牌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共同开发统一品牌的系列产品,促进一般品牌向名优品牌集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象山县将要着手以茶叶质量安全方面为重心,在生态绿色环保上做文章,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象山县茶叶产品的吸引力。通过生态茶园建设,科学使用农药,倡导采取生物、物理、天敌防控等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逐渐减量使用化学农药,倡导使用非化学类农药,提升象山县茶叶质量安全,逐渐形成象山县象山茶叶生态绿色的特色,让它成为象山茶叶的新的卖点。

“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讲的就文人与茶的故事。茶叶不仅仅是一个饮品,还是一种文化。《宋会要·食货志》曾记载,象山境内“珠山、郑行山(今射箭山)、五狮山、蒙顶山皆产佳茗,珠山产茶尤佳”。可见,象山茶叶久负盛名,为传播茶文化知识,象山县还将认真研究象山茶叶的发展历史、品质特征、文化内涵,加强象山茶文化遗产的挖掘、搜集和整理。开展茶文化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系列宣传活动,不断加强茶文化传播,营造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氛围。

象山县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文化变成旅游品牌,带动象山的茶乡旅游发展,更能推进茶旅的融合,形成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茶旅精品热线”,更能吸引游客,为象山县带来经济发展。

沅陵县:打造特色茶庄园 以茶兴旅促转型


沅陵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碣滩茶就是产自于此,当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因此出产的碣滩茶品质十分优异。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茶旅产业,不仅能够二次利用茶园,还能促进茶农增收致富。在沅陵县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将原本的碣滩茶茶园,打造成为特色茶庄园,以茶兴旅让更多人认识碣滩茶,促进当地茶产业转型升级。

沅陵县

“建设辰龙关碣滩茶庄园,是沅陵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沅陵县委书记钦代寿介绍,庄园将打造成集茶文化旅游、养生、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带。该县以此为核心,推进三乡五镇百里茶廊15万亩现代农业融合产业园建设,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带动1.5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沅陵县近年来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导,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精准脱贫“一号工程”来抓。县里严把品牌、商标、质量、市场等“关口”,建好“潇湘+碣滩茶+企业商标”3级商标体系,支持碣滩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开展碣滩茶品质发掘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红茶、黑茶、大宗茶标准化生产及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等科技项目攻关,实现碣滩茶从单一绿茶到绿茶、红茶、黑茶多类茶一齐发展。该县还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建立线上、线下、人脉三网分销渠道,在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地开设沅陵碣滩茶·大茶网体验店600多家。

为推动碣滩茶从单一产业向茶旅养融合升级,沅陵县今年投资近2亿元,用于茶叶加工及产业园建设。已建成辰州碣滩茶业产业园、凤娇碣滩茶业产业园,并启动官庄碣滩茶文化产业园建设,开发特色茶旅线路3条。凤娇碣滩茶业产业园是茶旅融合发展、“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拥有省内最先进的全自动清洁化生产线,能生产绿茶、红茶、黑茶、白茶4种茶,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新建成示范休闲观光茶园1000亩、观光工厂和旅游体验馆3500平方米,成为当地重要茶产业基地与旅游观光景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