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易贡:砖茶产量大幅提高 茶旅融合助茶农增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黑茶和砖茶 黑茶茯砖茶 贡茶红茶

黑茶和砖茶。

易贡是西藏东南部最著名的地方,境内有西藏自治区唯一的茶场——易贡茶场。随着近两年茶园的扩建,砖茶产量大幅度提高,以砖茶工艺改造为切入点,细化制茶工艺,诠释“易贡康砖”新内涵。为了打造易贡茶场旅游项目,引入市场力量推动发展,预计每年可获利润分成52万元。

易贡茶场Cy316.COm

易贡,藏语意为“美丽的地方”,因地处深山之中,风景别样秀丽静美。平均海拔约2000米的易贡茶场所在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

上世纪90年代,这里出产的茶叶曾蜚声区内外,是西藏名茶。然而后面却因种种原因导致经营不善,难以为继。2010年,易贡茶场被列为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支援单位,由此,新的发展篇章在易贡茶场徐徐展开。

自2016年进驻易贡茶场以来,广东援藏易贡茶场工作组便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工作组发现茶场每年茶叶产量约11万斤,其中砖茶10万斤,占90%以上。

而随着近两年扩建茶园相继投产,2017年茶叶产量将增加到16万斤,到2018年茶叶产量可达20万斤,砖茶产量也会大幅度提高,有可能滞销。加之易贡砖茶加工生产线比较落后,包装比较普通,难以提高价格,目前砖茶价格约25元/斤,而西藏市场上同类黑茶达100多元/斤。考虑到易贡砖茶价廉物美,藏区供不应求,广东业内也有一定的需求,工作组找准切入点,以砖茶工艺改造为切入点,积极组织茶叶加工厂骨干“走出去”学习取经,引进砖茶模具,细化制茶工艺,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设计茶叶包装,诠释“易贡康砖”新内涵,为下一步开拓旅游和内地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易贡茶场游客中心也是广东国资系统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但通过市场调研,工作组发现中心位置偏远,自驾游及团体游客源不足,装修风格缺乏民族特色,自营优势不明显,而茶场又缺乏相关的管理开发经验和资金。因此,工作组利用毗邻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知名度”,找准契合点,充分发挥茶场内“将军楼”、“自治区党校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优势,紧紧围绕游客中心开展营运规划等工作。此外,工作组还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聘请商业公司承包经营、规划开发,引入市场的力量推动茶场旅游产业发展,预计游客中心一期工程每年可获利润分成52万元。

cy316.cOM编辑推荐

浙江茶农“打造品牌+茶旅结合”力保持续增收


茶产业是浙江最具特色的农业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浙江的茶农们坚持走“打造品牌+茶旅结合”的路线,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推动茶旅游和茶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了持续增收的效果,推动浙江省由传统茶业大省向现代茶业强省转变。

坚持品质打造品牌

“别小看这一片小叶子,我们一亩地可以赚到一万多块,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来自湖州安吉56岁的柏德林说出了安吉茶农的心里话。今年,他家360亩茶园的青叶总量会达到5万斤,净利润将近300万元。而在十年前,他家的茶园只是现在的十分之一,茶叶很难打开销路。

安吉白茶园

2008年开始,安吉县引导农户就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安吉白茶生态茶园建设统一标准,通过引导农户规范化生产,打造“安吉白茶”品牌。去年实现产值22.58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000元。

安吉县宋茗白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万富对记者表示,最近几年他们跟订单农户相互合作得很愉快,农民口袋里有钱了,就会都按企业的要求来管理茶园。

“坚持品质、打造品牌”,是浙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发展路径。2014年起,浙江启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提升项目,每年安排中央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对重点产茶县进行集中扶持。其中,首批11个县提升项目已完成建设,共建成高品质标准茶园3.44万亩,带动110多万亩茶园提质增效。各地通过开展茶树品种与技术创新,不断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共培育国家级茶树新品种4个,省级新品种3个,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县19个,涌现出了安吉、武义、新昌、余杭等一批亩产超8000元的高效示范县。

茶旅结合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在做大做强茶叶生产的同时,浙江各地积极推进茶休闲、茶旅游、茶养生及茶体验等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联动的新局面。

“现在我自己想做出一个手工茶的制作,包括采茶体验,给游客一个游玩的体验。到我这里可以住宿可以玩,茶旅结合。”丽水市松阳县农户李贤高的想法,正是当地茶旅融合的最好体现。李贤高家位于茶园的民宿,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800余人次,光旅游年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

安吉县境内的12万亩茶园,也摇身一变,不仅是茶叶产地,同时也是天然景区。游客观赏风景的同时,还能亲自体验茶叶采摘炒制等全过程。

茶山变风景,在浙江全省茶叶主产区,茶庄园、茶博园、茶主题公园等遍地开花,2016年全省涉茶第三产业产值52.4亿元。

重庆武隆:千亩牡丹茶助茶农增收


重庆武隆地处中国西南山区,这里多山多水,风景秀丽,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当地政府结合当地地理以及环境资源优势,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产业,除了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外,茶产业将作为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点进行发展。

“我家亲戚种了四十几亩茶,据说效益挺不错的。今年,政府又给我们很多优惠政策,所以,我参加了‘有机茶园新技术’培训,对种植新品种金牡丹茶我是很有信心的。”正在地里种茶苗的牡丹茶种植户冉正芳对笔者说。连日来,在武隆县大山深处的后坪乡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据了解,金牡丹茶(新选203)属灌木类、中叶类,是从铁观音和黄旦的人工杂交一代中采用单株育种发育成的早生品种。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重实,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爽,“韵”味显。海拔在500-1600米之间的后坪乡山高林密,峰峦层叠,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不需要施化肥、农药,非常适合金牡丹茶的生长。

该乡党委政府依靠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政府+技术”的生产方式,引进种植新品种金牡丹茶树1000余亩,并对挑选的有种茶经验的96户农户进行新技术培训。同时,由合作社统一免费供茶苗和技术指导。对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的低收入农户,合作社就向其支付土地租金、负责茶叶的种植和抚育;剩余劳动力还可就地打工。

据悉,到2012年,1000余亩金牡丹茶树预计产优质茶叶约80000斤,实现产值100万多元,将助首批通过有机茶园技术培训并取得证书的96户茶农实现户均增纯收入10000元左右。

茶园机械化管理 采茶机助茶农增收


5月2日讯 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了,现在茶园管理也越来越机械化了,茶叶采收也都用上了采茶机,这种农业机器取代采茶女成了采茶的主流,也帮助茶农提高了采茶效率,促进茶农增收。

茶农用采茶机采茶

4月30日,正值五一劳动节期间,休宁县商山镇1.96万亩茶园进入高峰采摘期,休宁县上井村茶农程四十正在忙着采摘春茶。

“五·一期间正值春茶采摘时节,相比往年手工采摘,机器采摘效率提高很多,现在一天可以采摘鲜叶2000左右斤”茶农程四十高兴地说道。据了解,休宁县商山镇作为中国眉茶第一镇和茶产业加工集聚专业镇,眉茶是当地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国家对茶农购置采茶机进行政策性补贴,当地茶农纷纷购置采茶机来采茶,逐步走上机械化采茶的新路,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率,缩短了采茶周期,保证鲜叶品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也不断促进当地茶叶产业的发现。

采茶机采茶

5月1日上午,在章镇镇的上虞茶场,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上工人们正在用采茶机采制茶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采茶工荒”成为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机采茶叶的方式,不仅加速了茶产业的提速增效,更有效解决了人工荒的难题。

提高茶树产量的对策


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应选择适宜金溪县气候,且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福鼎大毫、福安大白、龙井43等无性系优良品种。

提高种植密度并培养树冠

茶叶产量由树冠上各次采摘时新梢的数量及叶片重量组成。因此,合理密植,增加覆盖度、扩大采摘面,可提高茶树对光能的利用率。

(1) 合理密植:一般19 500~22 500株/hm2;密植30 000株/hm2,采用双条植式为39 000丛/hm2,即112 500~117 000株/hm2。

(2) 培养树冠:要求第三年茶树覆盖度达60%以上,第四年达75%以上,第四年开采亩产达50 kg以上。

适时合理采茶

根据茶树具有早采早发、晚采晚发的特性和“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把草”的经验,一般春茶开采期确定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初日7 d后至5月10日;夏茶开采期在稳定通过20 ℃初日至7月10日;秋茶开采期在日平均气温升达30 ℃时至9月。开采标准一般为春茶新梢在树冠面上达10%~15%,夏秋茶达10%时为宜,细嫩名茶达5%就要开采。

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

茶树属半阴性植物,建园时必须在茶丛周围营造杉树、香樟等防护林和遮阴树。这样不仅可保持水土,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温,而且还可以减少直射光,增加漫射光,使茶叶持嫩性强,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病虫害防治

“清明”前后,用石硫合剂或50%托布津和杀灭菊脂等防治叶枯病和杀死残留在茶树上的越冬虫卵及茶黑毒蛾;立夏至夏至前后用杀灭菊脂等防治茶尺蠖、小绿叶蝉等害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