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成茶文化公司老板 卖茶创业年收入过百万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文化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www.cy316.com - 茶文化】

90后女孩曾雯雯,毕业后自主创业,以互联网电商为平台,提供卖茶叶、茶艺服务及培训等综合性服务。创业第一年,销售额就已经过百万元大关,虽然到目前为止,公司都是盈利的,但是曾雯雯还是会到一些茶园进行考察,学习与茶农打交道,了解各地茶的差异。

右一:曾雯雯

“女孩子在夏天应少贪凉,多喝点热茶,冬天才不会体寒。”昨日,在武汉静雅茶文化有限公司的二楼茶室,曾雯雯一面熟练地完成了煮、泡、倒茶等一系列动作,一面跟学员讲解着养生的小诀窍。这个深谙茶文化的茶艺师,其实只是一名1993年出生的姑娘。

曾雯雯2014年毕业于长江职业学院,是该校评出的创业先进个人。本是学会计专业的她,在大二下半年与茶结下了缘分。“当时,学校与省妇联合作,为鼓励学生创业而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其中一项是设立在学校对面超市有关茶的项目。”出身孝感农村的她,考虑到家乡种植的茶园销售有困难,于是主动参与到该项目,在超市中干起了销售茶叶的工作。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大三实习时,她选择到一家茶文化公司学习相关技能。工作期间,接受了世界茶艺泰斗张天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专家的指导。每天,她还花一两个小时练习茶艺,看与茶文化相关的书籍,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2015年开始,曾雯雯正式运营自己的公司——武汉静雅茶文化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互联网电商为平台,销售她家乡孝昌本地的绿茶、白茶,并做茶艺服务及培训等综合性服务业务的公司。头一年,销售额就已经过百万元。创业到现在,公司都是盈利的。每隔两三个月,她还会到一些茶园进行考察,学习与茶农打交道,了解各地茶的差异。迄今为止,福建、安徽、四川等地的茶园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每一个学员都会成为自己的名片。”在做培训项目时,曾雯雯特别注重质量,手把手地教他们学好技艺,并给部分学员推荐就业。学员岑玲理从朋友那里知道了曾雯雯的培训很过硬,便每天坐高铁从黄冈的家赶到武汉学习茶艺,十天的课程后,她就顺利“出师”了。

近两年,曾雯雯还经常免费培训长江职业学院的学弟学妹,“技能好的茶艺师,武汉各茶楼的需求比较大。”

cy316.com扩展阅读

90后小伙返乡创业 开荒种茶


返乡创业是现在不少人的选择,但在大城市有房有稳定的工作却还能返乡创业却也是难得。杨雪锋就是如此,作为一个年轻创业他无疑是成功的年纪轻轻就在“北上广深”中的广州拥有房子,但他为了自己梦想选择了卖房创业和老父亲一起开荒种茶。

掉广州的房子,放弃大都市的生活,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进山开荒种茶,努力将家乡的茶文化传播得更远……饶平县浮滨镇90后小伙子杨雪锋对家乡的茶叶有特殊的情结,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开拓他的“茶乐园”。

今年27岁的杨雪锋是个地道的潮州人,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的他,原本在广州经营服装生意。但在几年前,他卖掉了广州的房子,回到老家与父亲一起种起茶来。

8年前,杨雪锋的父亲杨永成在浮滨镇岭头村海拔八九百米高的山头一口气承包了1600多亩山地用以种茶,做起了“开荒牛”。“爸爸是典型的‘茶痴’,他爱茶叶,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茶叶上,一心把家乡的茶叶做强做好,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岭头白叶茶。”杨雪锋告诉记者,他父亲种茶制茶至今已有30多年。父亲杨永成对茶叶的情有独钟,对杨雪锋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坚定了他回家与父亲一起开拓“茶乐园”的信念。

生态茶园

在杨雪锋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家的茶园,与其它修整得齐整的茶园有些不同,这里的茶园有些像是“野生野长”的,随处可见的灌木丛、肆意生长的草株,与满山坡的茶树相互交融,织成漫山绿野。“从茶园开辟以来,我们在种茶的同时延续了这里原有的生态体系,保留山上所有的老树,让茶树在原始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杨雪锋说,这样生长起来的茶树根系能够扎得更深,可以很好地吸收土壤下层的矿物质,制作出来的茶叶散发着一种“自然味”。

在保证茶叶质量方面,杨雪锋延续了父亲一直以来的管理方法。“生态种植管理和制作方式直接决定着茶叶品质的好坏。”杨雪锋介绍道,无论是种茶或是制茶,他们都始终坚持最原始的方法,对茶园里的茶不施肥也不喷药,把茶园里割下来的杂草覆盖在茶株上,变成“绿肥”。而在制茶工艺上,也仍然采用手工摇青的方式,坚持手工制作,以保证茶叶的高品质。“尽管这样出来的茶叶无法做到高产,却能很好地保证它的质量。”杨雪锋说。

茶叶质量保证了,杨雪锋开始思索着如何更好地拓宽销售和传播渠道。近几年,他带着自家茶园生产的茶叶参加国内的各大茶叶展会,并创建了自家品牌的公众号,通过线上线下两步走,不断扩大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如今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到岭头村参观我们的茶园种植,购买我们的茶叶。”不仅如此,杨雪锋还在汕头市区开设了一间茶叶体验村,让更多的人可以认识岭头白叶茶,了解并且爱上潮州茶文化。

对茶的追求,杨雪锋还远不止于此。“我的梦想是想让岭头白叶茶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岭头白叶茶。”杨雪锋说。

心中怀抱着梦想,用诗和远方的心去创业,他是在创业但这更多是在梦和诗,这就是一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这在一步步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古树茶价格猛涨4成 或现百万收入茶农


云南古茶树又火了!今年春茶一株老班章茶王树以32万元/公斤成交的新闻铺天盖地席卷了整个茶业界,古茶树身价倍涨,很多茶农的收入也是一下子增添不少,或许有的茶农百万年收入不是梦。

每年春季是云南各大茶山最繁忙的季节,各地来的茶商布满了云南的各大茶山,有点名气的古树茶早就被早到的茶商团团围住。刚刚开年,一株老班章茶王树成交价32万元/公斤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消息称这棵老班章茶王树头春茶是被来自山东的一个“土豪”,直接拎着一箱人民币,提前支付了“包采”费用。虽然随后西双版纳茶业协会对此事进行了快速辟谣,但古树茶价格飞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古茶树

“每一棵茶树都是摇钱树,通常来说上百年的古树茶,单棵可以产出毛茶五六公斤,按照今年1800元/公斤的收购价,一棵树可以给茶农带来一万元的收入。”易武茶商协会会长、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锡端介绍。

2017年初,受到气候影响,茶产量出现下降,茶叶收购价格相比2016年上涨了近4成。毛茶价格暴涨,2007年普洱茶爆炒后的魅影尚未散尽,今年会不会重蹈2007的覆辙?

十年前,普洱茶因过度爆炒,导致价格勐跌,大量资金遭遇“闷杀”,而这一波新的炒茶客又在接力新一轮的炒作。

“我家的毛茶早就被订购一空了,今年的价格确实不低,一斤毛茶起码在1800元/公斤,相比去年的1300元/公斤,上涨了近4成。这是2007年以来,茶价涨幅最大的一年。”在云南传统茶区易武落水洞,一家黄姓村民告诉记者,即使价格上涨得如此惊人,依然是一茶难求。

“目前碰到的问题不是销路,而是没有足够的帮手帮忙采茶。我们家连60岁的老人都上山了。采茶工一天最低的工资是150元/天,熟手的价格更高。”不过即使人工费勐涨,但依然雇不到人,不少茶农不得不雇佣老挝的工人。

“2007年是鸡犬升天,现在是稀缺古树茶一枝独秀,今年普遍上涨30%以上,有些名贵的品种的涨幅已经翻了一倍。价格高得离谱,毛茶价格比成品还贵,我们今年到现在还没有拿料,准备观察一段时间再说。”易武茶商协会会长、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锡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每一棵茶树都是摇钱树,一棵普通的茶树,可以产5到6公斤的鲜叶,可以制成1公斤左右的毛茶。如果是古树茶,特别是百年以上的古树茶,则可以产20到30公斤的鲜叶,也就是5到6公斤的毛茶,按照今年180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每一株古树茶可以给茶农带来一万元的收入。如果家里有100棵古树茶,那每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100万,不比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赚的少。易武山地区七村八寨的茶农年收入百万的并不在少数。”吴锡端告诉记者。

和印象中茶农朴素的气质相反,年青一代的茶农都非常时髦。

在麻黑寨和落水洞两个寨子里,记者发现,茶农几乎是清一色的新款Iphone。茶农张永强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普洱茶的重新热炒,自己家已经买了三部车了,越野车用于上山采茶,皮卡车用来送货,还有一部丰田作为家用。

而在镇上,更是家家户户前店后场的模式,茶已经成为这个镇的血液。

“以前家里还养猪,现在全部都改成种茶了。以前我哥在昆明打工,现在普洱茶热了,他也和我嫂子回到了易武从事种茶工作。”陈阳告诉记者。

除了茶商之外,茶山游也成为了云南旅游的重要一环。三四月份易武的酒店已经是一房难求,此外勐海的布朗山地区则早在一个月前已经没有客房了。

祥源茶业董事长兼总经理邓增永介绍,随着2010年,景洪市提出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该公司正在开发集茶山、民族风情、动植物资源多样性的旅游线路,从景洪市经孟伦植物园,到茶山再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望天树。目前,该集团已在西双版纳投资了酒店。每年的斗茶会的名气已经逐渐赶上泼水节。

茶山不仅吸引了中国游客,也吸引了不少海外游客,在古茶马古道上,遍布了来自英国、荷兰、比利时、美国、加拿大各个地区的人群。

茶道与茶文化解析:后发酵茶


后发酵茶

后发酵茶是黑茶类的一种。黑茶是后发酵茶中最熟悉且最有名的一种。

茶的分类

1.不发酵茶(学名:绿茶类)

泡出来的黑茶

龙井、碧螺春、明前虾目(又名珠芽)、珠茶、眉茶、煎茶和一般绿茶。

2.半发酵茶(部份发酵茶)(学名:青茶类):

a.轻发酵茶(又通称“包种茶类”):白茶、文山包种茶(清茶)、宜兰包种、南港包种、香片、明德茶、冻顶茶、松柏长青茶、铁观音、武夷、水仙。

b.重发酵茶

乌龙茶

3.全发酵茶(学名:红茶类)

按品种分:小叶种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叶种)

按形状分:条状红茶、碎形红茶和一般红茶。

4、后发酵茶

(学名:黑茶类)普洱茶:普洱茶它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它是属于黑茶类

后发酵茶的种类

最有名最熟悉就是黑茶。

最早的黑茶是由四川生产的,由绿毛茶经蒸压而成的边销茶。古时由于四川的茶叶要运输到西北地区,当时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减少体积,蒸压成团块。在加工成团块的工程中,要经过二十多天的湿坯堆积,所以毛茶的色泽逐渐由绿变黑。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这就是黑茶的最初由来。黑茶也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由于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制造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较长时间,所以叶片大多呈现暗褐色,因此被人们称为“黑茶”。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对于喝惯了清淡绿茶的人来说,初尝黑茶往往难以入口,但是只要坚持长时间的饮用,人们就会喜欢上它独特的浓醇风味。黑茶流行于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同时也受到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喜爱,现在黑茶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主要产于湖南的安化县、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主要品种有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藏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等。

云南和成(集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和成(集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坐落于在临沧市临翔区忙畔青龙山,在和成·临沧生态文化创新产业园内有茶叶种植基地2000亩,完全按照无公害有机茶园进行管理种植,2014年12月通过省级考评验收。公司以40年树龄标准茶园茶叶和古树茶为原料,主要生产红茶、普洱茶,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优质健康饮品。

公司秉承“情系乡土,感恩社会”的理念,近年来在保护云南普洱茶茶源地、传承云南茶马文化、新时代普洱茶产品生产研发等多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云南和成(集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单位、云南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单位。

公司分别在:

2006年临沧万亩茶茶艺表演队获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中华茶艺神农奖公开赛优秀奖。

2007年普洱熟砖茶在中国·临沧第二届茶文化博览会—第三届普洱茶神农奖公开赛中获优质奖。

2007年普洱生沱茶在中国·临沧第二届茶文化博览会一第三届神农奖公开赛中获优质奖。

2007年普洱东邦忙麓七子饼茶在中国·临沧第二届茶文化博览会一第三届神农奖公开赛中获金奖。

2011年10月公司申报的“净”熟茶、七子饼生茶、金瓜贡茶、葫芦茶、沱茶、砖茶进入南省档案馆水久收藏及展览。

2012年5月公司申报的“净”邦东忙麓熟茶荣获云香杯金奖,生茶荣获银奖。

2013年5月公司申报的“净”邦东忙麓熟荼荣获云香杯银奖。

2015年在北京国际茶业展公司参评的金瓜贡茶、古树红茶荣获金奖和组委会推介产品。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茶文化:广东潮汕茶文化介绍


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茶文化,而在潮汕地区也有着潮汕独有的功夫茶。喝功夫茶是广东潮汕人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无论何时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潮州工夫茶是潮州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广东潮汕的茶文化吧。

潮汕人饮茶文化

从潮汕城市地区到农村,几乎家家都摆设有一套功夫茶具,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潮汕人无论是婚、丧、喜还是庆,都离不开茶,所以功夫茶已经成为潮汕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功夫茶起源

潮汕著名的功夫茶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之后在广东的潮州府一带最为盛行,而品尝功夫茶也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基本每家每户都有功夫茶具,即使是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依然保存着品功夫茶的这个风俗,也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潮汕人喝茶基本步骤

1、品茶

潮汕的功夫茶并没有像中国功夫那样名扬海外,但它作为潮汕茶文化的精粹,对于潮汕人来说,已经不只是简单的一道饮料了,而是生活中的生活。所以潮汕人品茶的方式是慢慢品味,讲究心手协调,与内心的平静融为一体。

2、择茶

选购好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潮汕人喝茶多是铁观音、凤凰茶,他们选茶时一要观形;二要掂重;三要嗅味,他们认为,好的茶叶,有一种纯正的令人愉悦的茶香。

3、择水

冲泡功夫茶最讲究的就是水的质量,潮汕人冲泡茶认定的水质主要标准是:色度不超过15度,无异色;浑浊度小于5度;无异臭味,不含有肉眼可见物: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毒理学及细菌指标合格。

以上就是潮汕茶文化的介绍,由此可见,潮汕当地已经把茶作为待客的最佳礼仪,潮汕人食茶更能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认真,这就是一种文化的沉淀。

各地茶文化之——漳州茶文化


漳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城市。漳州作为海峡西岸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美誉。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漳州的茶叶在全国乃是世界上也是赫赫有名的。那么,漳州的茶文化发展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时就已有种茶饮茶的记载,如周必大(1126-1204)的《次王少府送蕉坑茶韵》、王伟的《清州十咏》、李纶的《临漳志》等。在云霄盘陀岭上(旧称黑龟岭)至今遗有三株宋时古茶树,当地群众称之“宋茶”,相传为岭上二个和尚所种。

入明朝来,就有比较高的茶叶制作技术,所以明末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而且被列入贡品,正德间年贡“叶茶378斤,芽茶500斤”,嘉精间年贡“叶茶400斤,芽茶511斤”。(万历《漳州府志》卷五)在《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等也均有进贡茶叶的记载。可见当时的茶叶已颇有名气,因而促进茶叶种植,明太常寺卿陈天定游平和大峰山佛补祖岩诗句:“寺古多荒瓦,僧贫只荐茶”和天启进士沈起津游诏安九侯山诗句“香炉烟透云根里,雾锁茶园望海台”。不仅说明内山峰产茶,沿海地区也种植成片茶园。时茶叶贸易也渐兴隆,漳州商人往返于武夷山、安溪重金购茶。据《海澄县志》,明中叶就有茶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记载。

清代以来,漳州人不仅制茶技术精湛,而且品茗之风日甚,其烹泡方式--工夫茶艺闻名遐迩。清三十一年(1766年),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亲身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他说:“罢后去省,道过龙溪,邂逅竹园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炉活火,烹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闽三载,只领略一次,殊愧此叟也,”(彭光斗《闽琐记)》,时至今日,乌龙茶工夫茶还在粤东及漳州诏安、云霄沿海各县广为流行。

清末,漳州茶叶声誉鹊起,贸易居全省之冠。光绪年间,漳州市里有号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他们不仅在漳州开业,而且在厦门设立分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年销量据当时记载:光绪二十年前约360担,光绪二十年约1200担,光绪末年约1800担,民初至抗日前夕为2000~6000担。

解放后,漳州茶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漳州已成为闽南乌龙茶出口的重要基地,必将为国家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