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茶叶走向世界 这几个人功不可没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宁波绿茶 茶叶能泡几个小时不换 茶叶可不可以加蜂蜜

【www.cy316.com - 宁波绿茶】

茶叶是宁波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传统经济作物,宁波茶馆遍地开花,宁波的茶叶更是远销海外,茶文化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一直以来,宁波就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港口,晚清时期还有“半壁江山”之称。从宁波港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去往世界各地的茶叶、茶具和茶籽,不但传播了中国的茶文化,还延续着中外交流的深情厚谊。这当中,有太多令人称道的故事。

荣西禅师:曾在宁波学茶,成为日本茶祖

宁波茶种分别在宋代和清代,直接输出日本、印度,又从这些国家间接输往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茶叶传播海外的最早记载也发生在宁波。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杂志顾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竺济法说,尽管在汉代,已有茶叶传到日本或朝鲜半岛,但有确切记载的是唐永贞元年(805年),在浙东学佛的日本高僧最澄,回国时把天台山、四明山的茶叶、茶籽从宁波带回了日本,部分茶籽种于日本近江坂本日吉神社边,那里如今是日本最古老的茶园日吉茶园。

最澄之后,日僧永忠等人回国,又带去茶叶、茶籽,并将茶俗带回日本,在寺院里兴起了喝茶的风习。宋代,曾两次入宋的日僧荣西禅师,学禅于天童、育王,并精研茶的种、制、饮之法,回国时,带回大量茶籽和宋代流行的沫茶冲点饮法,并以自己在明州、天台山学到的品茶体验和知识,写出了《吃茶养生记》一书,被尊为日本的茶祖。如今,日本京都建仁寺内,还留有“荣西禅师茶德显彰碑铭”,即荣西在该寺的种茶遗址和茶碑,这些文物史迹记录了这位高僧传播茶文化的功绩。

刘峻周:在宁波学茶,又把茶叶种到格鲁吉亚

在《中国茶叶大辞典》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刘峻周(1870-1941),是格鲁吉亚茶业创始人之一。在宁波茶厂任副厂长时,应俄国茶商波波夫之邀,去帮助格鲁吉亚发展茶业生产。至1924年回国。他在那里以茶为业30年,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阿扎里亚博物馆的档案中,保存着刘峻周的照片和他的自传……

昨天,竺济法告诉记者,格鲁吉亚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红茶园地之一,但格鲁吉亚人到19世纪才知道种茶,正式种植茶树是在1893年。这个日子,是根据刘峻周和宁波茶工到那里帮助种茶的时间确定的。

1893年11月,时任宁波茶厂副厂长的刘峻周(广东人,在宁波学制茶技艺)和12位宁波茶叶技师,应波波夫邀请,在宁波采购了大量茶籽和茶苗,从宁波港出发,经海路到黑海沿岸的格鲁吉亚种茶,开创了近代宁波至格鲁吉亚、俄罗斯的另一条“海上茶路”。

在格鲁吉亚,刘峻周他们先种了80公顷茶树,并按中国模式建了小型制茶工厂。3年时间里,宁波茶树在高加索土地上长得很好,且茶叶质量优良,在1900年巴黎世界展览大会上还获得了金质奖章。

后来,刘峻周和茶叶技师们带着家眷,继续在那里推进种茶事业。经反复研究和试验,他们培育了一种新的茶树,并建厂专门焙制红茶,当地人称之为“刘茶”。1910年,沙皇政府授予刘峻周三级奖章,据说刘峻周是得到俄国奖章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没有取得俄国国籍而得奖的第一个外国人。

十月革命后,刘峻周等人把茶叶种植扩大到南北高加索地区。当他在苏联工作满30年时,当时的苏联政府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他也是当地家喻户晓的“茶叶之父”“红茶大王”。

郑世璜:中国茶业出国考察第一人

在江北慈城半浦村,还走出了中国茶业出国考察第一人——郑世璜。

1833年,英国殖民者从中国购买大量茶籽,聘请中国种茶、制茶技工去印度传经,后又移种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锡兰茶叶在英国扶持下,大有压倒华茶之势。1905年,宁波人郑世璜受清政府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周馥派遣,组成中国最早出国的茶业考察团,赴印度、锡兰考察茶业,成为中国茶业出国考察第一人。

“郑世璜的《乙巳考察印、锡茶土日记》,记录了他考察时的见闻,回国后,他又递上折子,叙述了印度、锡兰茶业超越华茶的优势和担忧,还提出了茶业改革的对策。”《古镇慈城》主编钱文华告诉记者,1907年,由郑世璜管辖的江南商务局,在南京设立江南植茶公所,植茶公所是一个茶叶试验与生产相结合的国家经营机构,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茶研究机构,被视为茶科技的发端,“在半浦村内,还留有郑世璜的故居。”

记者在钱文华和半浦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陈卡男的陪同下,来到村内一栋坐北朝南的三合院前,门上牌匾上写着“半浦茶栈”四个字。

“这里就是郑世璜以及郑氏族人的故居。”陈卡男介绍说,郑世璜这一支的族人也从事与茶叶相关的工作,村里人都知道,三合院以前就是茶栈、茶叶仓库,因为年代久远,西侧已经被毁,东侧和中间部分保存得很好,目前供半浦村村民居住,“其中一位村民有感于此,提笔写了半浦茶栈四个字,挂在牌匾上,还弄了一间小茶室,供村民们喝茶、聊天。”

宁波曾占全国茶叶出口“半壁江山”

在竺济法看来,茶和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日本、高丽僧人到中国学佛时,传去了茶叶、茶文化;二是朝廷、官府将茶叶、茶具作为高级礼品,赏赐或馈赠给来访的外国使节、嘉宾;三是通过贸易,输往世界各地。

“日本茶道与韩国茶礼,均是在吸收中国茶禅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而来的,是禅茶东传结出的硕果。”竺济法说,宋代,宁波设高丽使馆,专事与高丽官方往来及海上丝、茶等贸易事务。还有来自阿拉伯、波斯的商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宁波,组成专门贩运茶叶的运输商团,并聚居在宁波城的东门内。这些商人不仅贩卖丝、茶与瓷器,而且把越窑茶具之类的器物输出国外。当时的政府还专门在波斯商人聚居地设置了一个“波斯馆”,波斯巷因此而得名。近年来,市区多次出土波斯陶器,也是海上茶路的最好物证。cY316.com

明清时期,日本指定长崎与宁波是唯一通商口岸,大量茶叶、茶具由宁波运往日本;晚清时期,通过宁波口岸出口的茶叶,尤其是绿茶,仍有全国茶叶出口“半壁江山”之称。

“宁波茶叶、茶具出口年代之早、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均为中国之最。”竺济法说,海上茶路,宁波启航,的确是名副其实。

cy316.cOM编辑推荐

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


佛教对茶文化有何贡献

自古高僧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佛教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

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以茶为媒 让中国茶叶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品种繁多的茶叶品牌为社会大众提供不同的感官体验,满足大众不同的需求。为了发展壮大我国的茶叶文化,将中国的茶叶品牌推向世界,杭州市日前举行了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5月18日,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48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家经销商近万种茶叶及咖啡品种参展。

博览会期间既有六茶共舞,也有茶咖对话,更有中外交融;既是各美其美,又是美人之美,在当前“一带一路”的宏大建设中,为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给出了中国经略、茶叶密码。

“茶产业已成为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茶文化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开幕式上所作主旨演讲说。

香满天下中国茶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绿、红、青、黑、白、黄六大茶类的国家,其中有4类为中国独有。茶博会上,3万多平方米4个展馆内,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茶品类和最好的茶品牌。

在贵州都匀毛尖展区,工作人员傅良万给记者展示来自海拔最高的绿茶产地出产的毛尖,叶芽卷曲,带着白色绒毛,因此都匀毛尖又被称为“白毛尖”“鱼钩茶”。都匀毛尖冲泡的水不能太烫,要晾到80℃才是最佳温度,茶叶匀整有锋苗。

与毛尖的80℃水不同,安化黑茶喜欢滚烫的水。在安化黑茶展区,茶艺师喻林霞架着的一只小火炉上正“咕嘟咕嘟”煮着茶,她说,安化黑茶煮着喝最出香味。展区来来往往的客商来询问、参观,喻林霞告诉记者,黑茶是发酵茶,愈陈愈香,20年茶味道最为醇厚。

在山东展区,“中国纬度最高的茶园”;在湘西展区,“神韵大湘西,生态潇湘茶”;在安徽展区,“中国传统十大名茶,安徽独占四席”;在福建展区,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福建三大茶品牌异常抢眼……4个展馆走下来,各个展区林林总总又各具特色,打出了自己响亮的口号。

而在5月17日晚专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嘉宾安排的“世界茶乡·中国之夜”品茶会上,西湖龙井代表绿茶、福鼎老白茶代表白茶、蒙顶黄芽代表黄茶、云南滇红代表红茶、安化黑茶代表黑茶、凤凰单丛代表青茶……一道道最具中国特色的茶,按照由淡及浓的顺序,配合着传统的地方茶点被端到嘉宾面前,一道道慢品,一道道悦享。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东西资源不同、南北气候迥异,造就了各地独具特色的茶品牌,而这些区域特色又共同组成了中国茶独有的中国特色。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市场。据统计,2016年,我国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全世界的60%、42%,均居世界第一。

源远流长茶文化

“三代传承的好茶就像是情感的延续,要坚持于做好茶的精神,不但不能让好茶走味,更要让原生原味的好茶再现,代代相传……”这一番来自台湾茶叶展区“走心”的话,也道出了茶叶人所共同传承的文化和精神。

在此次西子湖畔的茶博会上,除了各级政府、企业和专家大咖们交流碰撞的火花,盈盈缭绕会场的,还有一缕清香隽永的香茗滋味。这个味道,不仅是来自全世界的名茶,更有蕴含其中的深远悠久的中国茶叶文化。

茶马古道,茶船古道,悠悠香茗,传承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小小的茶叶,寄托着厚重的中国味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迄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茶文化,不仅是制茶的文化,更是饮茶的文化。“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在中国十分的普遍。陆羽在《茶经》中就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此后出现的“茶道”“茶艺表演”,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衍伸发展。

在杭州展区,记者就欣赏到了这样一番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茶艺表演——身着中国古典传统服装的茶艺师神态自若、举止轻柔、辗转腾挪、挥袖表演,让人看得目不暇接,不由屏气噤声。据场馆人员介绍,杭州馆展出的,不仅有享誉海外的西湖龙井茶九曲红梅,也有名气稍逊但别有一番滋味的杭州径山茶。

径山茶属绿茶,产自余杭径山。然而它最有名的,当属它的茶筅工艺。茶筅工艺虽在国内鲜有人知,但其实它作为抹茶的鼻祖,一直远销日本的神户、奈良等地,深受海外市场的欢迎。

小小的一片茶叶,不仅承载了我们的民族感情,更是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借助于这一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同世界其他的国家展开更好地交流和融合。茶叶,成了我们走向世界的一张“清新”名片。正可谓“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有容乃大茶为媒

茶,自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起便是贸易重品,其本身能讲历史、传文化。茶咖邂逅,就是一场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味觉盛宴。

韩长赋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从公元5世纪开始,中国茶及茶文化流传到世界各地。现在,全球产茶国和地区已达60多个,茶叶产量近600万吨,贸易量超过200万吨,饮茶人口超过20亿。一代又一代的“丝路人”以茶为媒,以茶会友,架起了各国间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同时,斯洛文尼亚副总理兼农林食品部部长戴扬·日丹发言说,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茶文化,茶不仅仅作为经济作物,更多的是作为文化载体,在本次茶博会中,他感受到了“一带一路”这个政治构想在经济发展、国家互通交流这个大框架下的体现。比如,在交流中,中国和斯洛文尼亚提到了如何共同发展茶文化,或者茶产业的绿色发展,如何在尽量小规模地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提升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他强调,越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就越认识到中国茶是一种健康的饮品,“每天喝上一杯茶就不用看医生了。”

茶咖对话,来自国内外的嘉宾从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艺术与文明等多个维度,品味一番茶与咖啡的异曲同工之妙。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奥斯卡·鲁埃达介绍,哥伦比亚作为著名的咖啡生产国,咖啡文化非常流行,很多人在每日晨起工作的时候都会先去喝一杯咖啡。哥伦比亚以其卓越的咖啡品质闻名于世,根据哥伦比亚咖啡产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口味,特别是有机咖啡,不仅受到人们的喜爱,还吸引人们前往产地参观。大使还说,自己在中国的时候,每天早上喝咖啡,下午喝茶,咖啡和茶的完美结合让他一天都保持清醒,让他的外交活动也能够顺利进行。

茶咖共舞,“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只为互通互利,永结友好。

在意大利展区,CLICKCAFé公司的斯蒂芬妮用灿烂的笑脸欢迎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中国商户和游客。“中国的茶比意大利的好,意大利没有茶,但是我们有美味的咖啡!”她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不同咖啡的不同制法,而今天带来中国展出的咖啡品牌,也分为偏甜、适中、浓烈,以满足中国顾客的不同需求。斯蒂芬妮说,来参加这次茶博会除了要将意大利人对咖啡的热情传递给中国人外,更重要的还要了解中国茶,寻找一起合作做茶的伙伴。“中国拥有高质量的茶,我们要买过来,在意大利卖出原汁原味的中国茶!”

没几个人知道,这些茶壶泡茶的功效不一般


古有“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之说。茶与器的关系就如同茶与水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茶具的造型,可以影响品茶人的心情,而茶具的材质更是关乎茶的质量和效用。一款好得茶具,不仅可以优化茶的色、香、味,还可以激活出水的活性,让茶水成为真正天然的“琼浆玉露”。

紫砂壶(陶器类)

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

1、保味作用

紫砂壶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2、陈茶不馊

紫砂壶壶盖有孔,能吸收水蒸汽,不至在盖上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水,加速茶水的发酵,因此用紫砂壶煮茶,不仅醇厚芳香;而且不易发馊。即便是储存隔夜茶,也不易起腻苔,有利于洗涤及保持自身的卫生,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

紫砂壶

银壶(金属类)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茶。

1、软水作用

银壶煮水,能使水质变软变薄,有很好的软水效应。古人谓之“若绢水”就是说水质的柔薄爽滑犹如丝绢。

2、去异味作用

银器洁净无味,而且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锈,不会让茶汤沾染异味。银的热传导性强,它能够迅速散发血管的热量,能有效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

3、杀菌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银能杀菌消炎,排毒养生,延年益寿,银壶煮水时所释放出的银离子,银离子具有稳定性极高,活跃性低,导热快、质地柔软、不易受化学物质腐蚀的特性。在水里产生的带正电的银离子可起到杀菌的效果。

银壶

铁壶(金属类)

1、煮茶更香醇

铁壶烧水沸点温度高,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特别是对于陈化时间较长的老茶,高温水能更好地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

2、煮茶更甘甜

山泉水经由山林下砂岩层过滤,含微量的矿物质特别是铁离子和极少的氯化物,水质甘甜,是泡茶最理想的水。铁壶能释放微量铁离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离子,铁壶煮出来的水和山泉水有异曲同工之功效。

3、补铁作用

科学家们早已发现铁是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0.8-1.5毫克的铁,严重缺铁会影响智力发展。实验也证明饮水、烹调使用铁壶、铁锅等生铁制器具,可增加铁质的吸收。因为铁壶煮水能释出易于人体吸收的二价铁离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铁质从而有效地预防缺铁性贫血。

4、保温效果好

因铁壶材料厚,而且密闭性很好,再加上铁的导热性不是很好,所以铁壶在泡茶的过程中,对茶壶内的温度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温效果,这是其他材质茶壶不可相比的天然优势。

铁壶

铜壶(金属类)

1、改善贫血

铜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贫血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多属缺铁性贫血,原因是肌肉缺乏铜,铜的缺乏直接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使贫血难以改善,所适当补充铜元素,对部分贫血有所改善。

2、预防癌症

铜元素能抑制癌细胞DNA的转录过程,帮助人抵抗肿瘤癌。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有佩带铜坠,铜项圈等铜制饰品的习惯,日常生活中多用铜锅、铜杯、铜铲等铜制餐具,这些地区的癌症发病就很低。

3、铜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体内铜元素缺乏才是酿成冠心病的主要祸根。能使心脏血管完好并有弹性的有基质胶原和弹性蛋白这两种物质,在合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含铜的氧化酶。显而易见,当铜元素缺乏时,这种酶合成随之减少,就会对心血管病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铜壶

瓷壶(瓷器)

瓷器茶具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以白为贵,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的茶。

瓷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