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造就普洱风味的“大神”

发布时间 : 2019-12-04
风味绿茶 普洱白茶的特点 普洱市普洱茶

【www.cy316.com - 风味绿茶】

众所周知,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谈到发酵,就离不开微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参与。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习惯说法,即普洱茶是后发酵的产物。其实,就普洱茶的发酵而言,从茶叶被釆摘之后,其发酵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了。

不仅如此,对于微生物种群与群落来说,它对普洱茶参与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发酵过程,而是在发酵前,甚至是茶叶采摘前——最远可追溯到茶树的生长及一次次的发芽,它就已经存在。而且,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分工有序,可谓功能不凡。

如果说乔木大叶种茶树做为云南特有植物,显示出普洱茶的地理价值的话,那么云南特有的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及分工有序性,则从另一面彰显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怎么理解呢?

1.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是普洱茶地理价值的重要支柱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出生”最早,三十五亿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而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则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人类在发现和研究微生物之前,把一切生物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界——动物界和植物界。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逐步深化,又发现了地球上的第三生命形式——古菌,才导致了生命三域学说的诞生。

该学说认为生命是由古菌域(Archaea)——包括嗜泉古菌界(Crenarchaeota)、广域古菌界(Euryarchaeota)和初生古菌界(Korarchaeota);细菌域(Bacteria)——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域(Eucarya)——包括真菌、原生生物、动物和植物。由此可见,除动物和植物以外,其它绝大多数生物都属微生物范畴。如果把地球的年龄比喻为一年的话,则微生物约在3月20日诞生,而人类约在12月31日下午7时许出现在地球上。

微生物不是以一个个种群单独存在,微生物种群之间往往形成了一个个的群落,与动植物种群之间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云南,由于微生物群落的数目庞大,成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资源。其微生物的种类仅次于昆虫,是云南大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第二大类群。

当我们置身于古茶树之间,贴着泥土的潮湿,嗅着茶花的芳香,感觉到在我们的脚下、空气中、茶树上、根茎下都有上亿微生物菌群的活动,但我们仍对它们知之甚少。以原核生物为例,目前已定名的真菌约有8万种,但据估计地球上真菌的数量约为150万种,也就是说我们已经知道的真菌仅为估计数的5%。

云南微生物的多样性除物种多样性外,还包括生理类群多样性、生态类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在生物进化史上,它们虽然是最先出现的,不过目前存在的微生物可能大部分不是最初的种类,而是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

2.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是乔木大叶种茶的“保护神”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难题:为什么植物所需的水分、无机肥在充分供应之后,植物仍旧不能茂盛地成长?为什么根部不能完全地吸收这些养分?为什么病原菌、病虫害会孳衍繁生而不可收拾?

现代科学已能确认植物生理与微生物间不可分离的共生关系。植物根部分泌物质来供应微生物的需求,同时微生物也生产各种不同物质来回馈植物体,两者实际上乃是共生的伙伴。要使植物生长茂盛,除了水分、养分之外,还需微生物的参与。

其实,当茶树刚一诞生,不管它是一粒茶种还是被嫁接的茶树苗,在它还极其弱小的时候,微生物就已经布满了它的周围。如同“保姆”般呵呼它。我们会发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整体的表面穿着一件微生物的外衣。

于是,它们快速地成立了一个个“团队”(微生物学称之谓“群落”),分工有序地开展工作。一些光合成微生物如光合成细菌作为初级生产者,直接摄取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为茶树光和作用提供一种“媒介”。

乔木大叶种茶树与其它植物一样,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分子氮。植物所需要的氮一般是通过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如闪电和火山爆发时出现的固氮)或工业固氮(将分子氮转化为氨或硝酸盐)等过程才能为植物所利用。于是,另一支微生物固氮细菌接手,持续为茶树“转接”氮源。而且,也有一支微生物群落又将动物排泄物和动植物尸体分解而释放出氨,氨又先后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转变为硝酸盐为茶树所利用。

更大的茶树“保卫战”,则发生在茶树土壤中根茎表面周围约5厘米的根界区,这里重重围绕着高密度的微生物,可谓重兵把守。微生物学称这一类细菌为“根圈菌”。这些微生物的任务是,不仅将植物、动物的排泄物及尸体分解转化,还要由这些微生物分泌出各种有机物,包括氨基酸、低分子醣类、低分子核酸、生长激素及各种酵素等等,来支撑茶树对营养物的需求,对乔木大叶种茶树的生长有显著的效果。

一块土壤内的优势微生物可能影响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育。不适于新环境的优势微生物死亡时,某些适生的新种便起而代之,此时就出现了类似地面上群落演替那样的变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我们在乔木大叶种茶树根部土壤剖面上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分层现象。

还有些微生物更为“激进”,干脆侵入根部组织内,在根细胞繁殖,这类微生物称之为“菌根菌”,它不但不破坏根部组织,却更能与根部细胞交换物质,共存共荣,促使根部活力,增强其吸收力,有利於植物健全的生长与自然抗病力的加强。

没有这些微生物的参与,乔木大叶种茶树就很难存活,更谈不上存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

3.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是乔木大叶种茶天然营养源的“加工厂”

我们说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具有先天的独特性,除了特定的地理、气候与物种的多样性外,特有的微生物的参与也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及微生物的参与不仅帮它抵御外部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并将各种营养源源不断输入其中,使它始终亮丽如新,健壮怡人。

当我们摘下它一片叶子,不管这颗茶树是几百年,还是上千年,其茂密的枝叶,及肥硕的叶片,看不到孊孊老者的半点身影,倒像一个阳刚十足的“壮汉”。常常是令我们惊诧不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期昆仑说茶所讲微生物对乔木大叶种茶的“干预”,仅仅是普洱茶的原料起始的过程,还未涉及普洱茶的加工。待到普洱茶加工过程,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其微生物群落的参与给予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更大。昆仑会在后面的“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中详细讨论。

4.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具有天然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

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除物种多样性外,还包括生理类群多样性、生态类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这是一个繁杂并庞大的系统,只要有一个条件改变,其它也相应发生改变。

我们可以改变一个小的自然环境,但大的自然生态却是无法模拟与复制的。因为它有太多是我们未知的的东西。

还有,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以及目前研究手段的限制,许多微生物的种群还不能分离培养,其已知种占估计种的比例仍很小。

普洱茶为何独特?源于这些看不见的“家伙”。可以说,云南独特而多样化的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使得当地普洱茶资源丰富多样、茶性丰富多样,加上人工干预影响程度以及后期的加工技艺等,就更加造就了普洱茶的多样性。

cy316.cOm扩展阅读

你的普洱被谁改变了风味——仓储


普洱茶的风味会随着陈化的过程而得以转化,在不同的仓储环境下,相应的转化结果也会不同。在良好的仓储状态中的普洱茶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增长,茶叶的品质会得到提升。

当然其风味的变化与储藏的时间、温度、湿度及气压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仓储的条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普洱茶最终的香气和滋味。

来自淮南农业大学的研究,对比了东莞、勐海和昆明的普洱仓储。通过对比这三个不同地区仓储的普洱茶,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它们的区别。该研究通过对东莞、勐海和昆明三地连续三年的贮藏转化做了跟踪分析和实验。

根据其实验结果发现,对比三地仓储的空气湿度和茶样的含水量发现,仓储湿度与茶样含水量成正比。而湿度也同样影响到了茶样的转化程度。

对比三地的茶样,在环境湿度最高的东莞的茶样内含成分(包括茶多酚、水浸出物、茶色素、游离氨基酸、黄酮、咖啡碱)下降速度最快,而环境湿度中等的勐海茶样则稍快于湿度最低的昆明茶样。在陈化速度上,东莞是最快的。但与更干燥的地区相比,湿度较高的仓储会导致普洱的耐泡度降低。

这三个地区的茶样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茶饼的厚度也与湿度成正比,东莞茶样、勐海茶样、昆明茶样。在湿度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茶饼的起泡率会加快,茶饼的外形变化会更大。

同批的茶样在经过三个不同地区陈化过程后,茶样的感官审评上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差异。在香气上,勐海和昆明的茶样香气相对较为纯正,而东莞茶样的香气中掺有一定程度的杂味。在汤色上,东莞茶样的颜色变化较之勐海和昆明也转化得更快,相比之下像仓储时间更久的生普。

由此可见不同地点的仓储对普洱的影响。除了仓储对茶饼外形和香气上的影响以外,在对滋味变化上的影响也很大。

对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个横向比较。产自2016年的麻黑在经过勐腊和上海的仓储转化,和另一款同样产自2016年的麻黑但只经过勐腊仓储转化,两者的在滋味上就有相当不同的偏向。

只经过勐腊仓储的这款麻黑甜度很高,入口柔滑圆润、稳定而具有厚度。

而经过勐腊和上海两地仓储的麻黑依然有高甜的特点,但甜中有带有一丝梅子酸和轻微的咸味。微微的苦味缓慢地化开,没有勐腊仓储的圆润柔滑,多了一份颗粒感和层次感。

普洱茶在不同地区经过仓储陈化,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茶饼外形、香气、到滋味等都会呈现不同的转化效果。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副教授陈文品从2008年起着手研究不同区域的普洱茶仓储研究。将同批次实验茶发送到广州、上海、香港、西安、北京等地进行仓储,每三年对样品数据进行一次横向比较,以探索出在不同地域的仓储环境下,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和效果。

从这项历时多年的研究中采集到的数据发现,上海仓储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西北区以西安仓储效果为佳。

近两三年来,随着各个普洱茶业的发展,各个茶企也着手对仓储进行研究和改良。有些老茶客偏好湿度较高地区仓储的茶,而另一些则认为原产地仓储更能体现普洱的风味。回归到喝茶的本质,还是在“好不好喝”这个点上。对于仓储之争,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喜好自行判断。

揭秘普洱茶的香气


一是普洱茶的香气类型主要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组成。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它的含量和茶树品种的关系密切,云南大叶种含量最高。它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葡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未发酵的普洱茶其内含的芳樟醇呈兰花香气,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二是普洱茶的后续发酵,即陈化的过程,对普洱茶香气的产生与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不同年份普洱茶芳香类物质检测中,发现了多种甲氧基苯类物质,这是因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乙-甲氧基-4-乙基苯等由微生物转移甲氧基阳形成的,是微生物发酵和氧化而形成的物质。同时,普洱茶的香气也随普洱茶陈化的过程产生有续变化。以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为例,其发酵度在20%——30%,普洱茶的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发酵度在40%——50%,其香气偏重于栗香戓木香等;当发酵度处在60%——70%时,则会体现较明显的枣香或浓郁的果糖香;在发酵度达到80%——90%时,会出现淡淡的中药香,香气快速减弱;当发酵度达到100%时,只剩下淡薄的焦糖香。所谓普洱茶最高境界——“无味之味”,并不是一点香气和味道都不存在。焦糖香的出现,证明普洱茶的发酵走到了尽头,再向后延伸,不是发酵的持续,而是碳化和变质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有时间概念的,并非没有终点。同样,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也有时间范畴,不会“持续到永远”。

普洱茶的六大神奇之处


试问:有哪一个种茶,能有这样的贵气:既有皇家的高贵气派,又有普通百姓的亲和谈定,让不同阶层的人得到不同的享受和满足?又有哪一种,能承载时间的重量,让人在品饮中嗅到岁月的芳香?

普洱茶是神奇的!正是因为它的神奇,因而当它制造出那么多的传奇的时候,才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普洱茶的身世是神奇的,更重的是,普洱茶本身就是神奇的……

类属奇 

茶学专家对茶叶的分类,一般按茶叶的色泽、红、黄、黑、白、青六大类。普洱茶曾一度被归类到黑茶类。理由是普洱茶属于后发酵。然而,普洱茶的加工与黑茶的加工有质的区别,黑茶加工的初级原料是中小叶种,且从鲜叶加工至成品是连续完成的。普洱茶则不同,其原料是大叶种加工的晒青绿茶,后发酵是形成品质的关键环节。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除茶树品种外,光学和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普洱茶因其加工特点与品饮风格上的独特性而独树一帜,被独立归为一类。

产地奇 

普洱茶产地地处温暖湿润、云雾缭绕的地域,云南大叶种茶树原产于澜沧江两岸的崇山峻岭之中,丰富的土地和亚热带光、热、水资源为普洱茶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

制作奇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制成的晒青绿茶为原料,经适度潮水渥堆形成,茶叶中的多酚类经过缓慢的后发酵转化作用和人工速成后发酵制作,形成独特的色、香、味,其品质是的形成是在水热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形状奇 

普洱茶除散茶外,还有紧压茶。普洱茶可加工成千奇百态的形状,有小如药丸的茶片,有大小不等的沱茶、方茶、圆饼、棋茶、七子饼茶;有大如南瓜重量不等的金瓜贡茶、竹筒茶、屏风茶等。普洱茶作为中国茶叶特色茶类,除了品质的特殊性外,其多样性的外形赋予了普洱茶深厚的文化底涵。

品质奇 

普洱茶像酒一样,越陈越好,普洱茶制作出来后,需陈处理,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与“茶贵新,酒贵陈”的规律背道而驰。在所有茶类中,只有普洱茶,随着存放期的延长,品质价值不断上升。

饮用奇

普洱茶可泡饮,可煮饮,可加花制成各种花茶。如果用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茶,可泡多道而其味不减,其色仍艳丽。普洱茶的汤色完全可与上好的葡萄酒媲美,在宴席上,用普洱茶替代葡萄酒,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品饮普洱茶可以达到养生健康的目的。

普洱茶文化是一种柔软、古典、神秘文化。它仿佛总想把人带回到生命出发的地方,把人留在美轮美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当你遇到陈年普洱茶甚至是有百年历史的普洱茶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敬畏的情愫——它经过了百年时间的凝敛或历练,时代的风云变幻、世间的人情冷暖仿佛都被它吸进去。靠近它,就是一种古老的返乡,一次魂归!

普洱茶的拼配揭秘


有许多新茶友都不太理解为什么普洱茶要用拼配技术,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其实,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所谓“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某厂生产的普洱茶,他的原料来自多个茶区的春、夏、秋茶,从总体上讲,春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重实,滋味浓醇,而夏、秋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轻,梗长条泡,净度差,滋味欠浓,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所谓“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如用某一茶区原料生产的7级3号普洱茶,条索松扁,多梗含片,但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拼配时可选用另一茶区条索紧实的大号茶或该地区上一级的大号茶做面张,拼入下一级的中下段茶,这样外形的缺陷就被“隐去”,内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所谓“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同级各筛号茶,由于茶区不同,季节不同,山坝区不同,加工来路不同(本身路、圆身路、轻身路),拣剔净度不同,品质参差不一,需要平衡。并且普洱茶的初制(渥堆)由于受温度、湿度、空气、海拔、水质、茶叶含水量、原料储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在发酵过程尚未用仪器、电脑控制的今天,发酵程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忽轻忽重,品质忽好忽次,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批与一批不一样的情况,有的会造成滋味上的干差万别,更需要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文字

普洱茶树年龄揭秘


普洱茶的茶树年龄不同很大因素上直接影响着普洱茶的品质,普洱茶树的年龄分台地茶、小树茶、老树茶、生态古树茶、原生态古树茶、大茶树、千年野生古树茶。

台地茶树(1976-至今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台地茶树

小树茶(1949-1976年树龄35~60年)

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小茶树

老树茶(民国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老树茶

生态古茶树(清代树龄100~200)

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生态古茶树

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

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原生态古茶树

大茶树(宋代树龄500~1000年)

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大茶树

千年野生古茶树(唐代树龄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千年野生古茶树

揭秘普洱茶中的“黄片”


对许多人来说,“黄片”并不陌生。但你知道普洱茶中的黄片是什么吗?其实,并没有一本教科书上有十分明确的关于“黄片”的定义。通常情况下,黄片仅仅是在普洱茶界的提名,并不适用于其它茶类。近代,最早关于黄片的说法是老茶树上的老叶子,长老了颜色会泛黄,就称其为“黄片”或者“老黄片”。

我们现在统称的“黄片”,大多是指采摘茶菁的芽叶中,包含三叶及以上的叶子,但是一般不会超过五叶,所以黄片算不上老叶,只是相对粗老一些。它是在原料筛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标准筛拣出来的部分茶菁。黄片的品质和所选原料茶菁的品质是一致的,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但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

一般来讲,茶叶原料愈粗老,茶多糖含量愈高。等级低的茶叶中茶多糖的含量高于等级高的茶叶。“黄片”由于茶多糖含量高,所以,滋味比较甜醇,又由于咖啡碱、茶多酚等含量相对嫩芽嫩叶较少,所以,少苦少涩,滋味温和。

黄片生长时间较长,茶叶中的一些茶多酚随着生长时间的加长而逐渐变少,入口的滋味不再那么苦涩,显得更为甘甜,适口性也特别强。黄片汤色橙黄,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由于大树叶片内含物质丰富,黄片在当年已经非常好喝,同时它也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陈化的黄片,更加迷人。

因为黄片老叶比一般的正常叶更粗厚,在冲泡过程中有三个细节要特别注意,一个是水的温度,一个是投茶量,再一个就是泡茶的时间。老叶不怕烫,冲泡水温一定要高,这样才能更好的泡出黄片的味道,家里有煮茶的器皿来煮黄片滋味更佳;其次黄片以甜滑为主,滋味稍淡,泡饮可以稍微增加一点投茶量,当然也是要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再就是正常冲泡很难泡出黄片的滋味,所以需要延长浸泡时间。

揭秘普洱茶的陈韵


陈韵是普洱茶经过陈化后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韵味。它类似子储藏酒的原理,越陈味越足,在储藏的过程中茶的涩感慢慢消失,变得越来越醇厚。

评判普洱茶的陈韵没有任何固定标准,与品酒的年份一样,完全是靠经验判断。只有经验丰富的茶人和品茗者才能从茶汤中品出不同陈化年份的普洱茶的陈韵,享受普洱茶带给品茗者的特殊滋味。每一种普洱茶经过不同时间的陈化后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独特口感。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普洱茶味道太过强烈,也有人说普洱茶味道最为温顺;还有人说普洱茶会刮油伤胃,也有人说普洱茶暖胃益寿。

普洱茶之所以有这些口感的差异,便是因为他们喝到的是不同陈期的茶。通常说来,味道浓烈、有涩味、易伤胃的必是新茶;味道温顺、暖胃的必定是老茶。陈化期在10年以上的普洱茶,青涩味退尽,茶味醇厚,生津回甘。目前存世的50年以上的普洱茶十分稀少,存世最久的是北京故宫中收藏的金瓜贡茶,其陈期已达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微刊丨优质的普洱生茶风味


@沈忠华玩普洱:优质的普洱生茶既具备优质绿茶的营养特点和口感特点,经时间的沉淀,又具备后发酵茶的陈香、甜美、醇厚、滋润等特色;一款普洱生茶,由于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长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不同树龄、不同生长方式,就产生不同的风味;同一泡好生茶,特别是陈期十年以上的优质老生茶,茶汤的风味也在泡制过程中发生着非常喜人的变化。——沈忠华

莫图便益

@农民小子: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卢仝烹茶图》

@嘉荷知茶:南宋钱选的《卢仝烹茶图》,表达了作者与卢仝在精神上归一的隐逸趣味。作者晚年遭遇亡国之痛不愿随波逐流而隐居乡野,流连于书画和山水之间,这幅画以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诗为内容,画中高大的太湖石与蓊郁的芭蕉树交相辉映,卢仝美髯飘洒,坐于平石上,仆人,差人忙于烹茶,表现卢仝得到好茶急于品饮的心情,此画笔墨间展现了卢仝避世隐居洁身自好的品格和道家思想风范,此话传承清朝乾隆皇帝在画上御笔题跋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相

@疯狂大象:施一公:尖端科技技术是买不了的。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仔采访中表示,过去两年间,西湖大学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6000多份申请,择优聘用了近百位世界级科学家,80%以上是中国自己培养、输送出去的优质学子。施一公表示,中国科学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根据他很多年经历以及调研感觉,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大差距,原创性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尖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也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创造。”他表示,“我们需要培养更多配优秀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这是未来中国教育努力的方向也是西湖大学创校的根本宗旨。”

西湖大学前身为西湖高等研究院,2015年两会期间,施一公、潘建伟、饶毅、等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施一公指出,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主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大学,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西湖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土壤之上,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

@EC品牌观察:特斯拉降价被指侵犯用户权益车主到店拉横幅。一位特斯拉车主表示,2月25号提车modelX,3月1号得知官方降价17.43万,新车总共才开了5天。该车主还表示,降价一事导致自己“实际损失20万以上”。车主在博文中贴出购买记录,以及部分车主上门店维权拉横幅的照片。

@这不是历史:胡适在一次座谈会上说:男人也要有三从四德。顿时语惊四座。人们都洗耳恭听。他进而解释说: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育从。说罢,人们都笑起来。接着他说: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话音刚落,全场大笑……

@口袋野史:谭嗣同被捕前与妻子诀别,谭说“告诉后来的人们我为了什么而死”,谭妻说“可是我们还没有孩子”,一向强硬的谭嗣同一下子哽咽了,说出了最绝望的一句话“这样的中国,多一个孩子不是多一个奴隶吗?!”

@爽梁:Sharewithpics

@口袋野史: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丰子恺

@中国艺术品收藏:唐·阎立本(传)《锁谏图》卷,绢本设色,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此图旧传为唐阎立本作,虽为元、明摹本,但仍不失其原有风格。表现的是十六国汉廷尉陈元达,向皇帝刘聪冒死进谏的情景。生性荒淫奢侈而残暴的匈奴君主刘聪,耗巨资为宠妃建宫殿,陈元达冒死进谏,被暴躁的刘聪下令将他全家处斩,后被刘贵妃解救。画中人物关系、表情刻画得极其生动,前半段陈元达用铁链将自己锁在树上冒死进谏的紧张气氛,与后段贵妃的宁静娴雅形成鲜明对照,十分传神。

@老树画画:有时连续几天,脑子空空荡荡。虽然这忙那忙,却像梦游一样。

茶余

@乐读好书:原来岁月并不是真的逝去,他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心里,然后再慢慢的改变我们的容颜。——席慕蓉《岁月》

@读书语录:真正友谊的形成,并非由于双方有意的拉拢,带些偶然,带些不知不觉。——钱钟书

@这不是历史: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后,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谁都有自己的伤心事,成熟不过是善于隐藏,沧桑不过是无泪有伤。——村上春树

@段子楼:不管跟谁都混很熟的朋友。

普洱茶膏的三大神奇功效


普洱茶膏的三大神奇功效!什么是普洱茶膏?普洱茶膏的功效是什么?这些你懂吗?别着急,本文简单介绍了普洱茶膏的功效,还不是很了解普洱茶膏的朋友赶紧来看看哦。

一、普洱茶膏三大潜在功效

1、普洱茶膏降血糖的潜在功效

在中国和日本民间,常有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普洱茶膏低聚糖含量较高正好符合这一特性。这是因为:

一是普洱茶膏在多次发酵中,本身就将脂类与蛋白质等物质分解与转化,提高了茶多糖的含量。同时,茶多糖又是生物活性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发酵的降解与转化,又分离出小分子低聚糖。也恰恰是这个小分子低聚糖才是普洱茶降血糖的主要“功臣”。

二是低聚糖(又称寡糖)是通过糖苷键将2~4个单糖连接而成小聚体,它包括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这类寡糖的共同特点是:难以被胃肠消化吸收,甜度低,热量低,又属非胰岛素所依赖,不会使血糖升高,适合于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人食用。同时,它也能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和其它有益菌的增殖。普洱茶内含的低聚糖经代谢产生有机酸使肠内pH值降低,抑制肠内沙门氏菌和腐败菌的生长,防治便秘,并增加维生素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间接起到降血糖的功能。

三是普洱茶膏的原料本身就以粗老叶为主,与民间流传的粗老叶治疗糖尿病有物质等同或相近的基础。茶多糖的含量是随原料粗老程度的增加而递增,原料越老,茶多糖含量越高。

2、普洱茶膏抗癌的潜在功效

抗癌类药品的研究,已是世界性的难题。全球很多科学家近些年来将眼界投入到微生物与酶系上,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到,很多发酵类的产品隐藏了可作为抗癌物质的“药源”。目前国际社会之所以青睐生物制药,也是因为他们越来越看到用生物制备的技术或许能找到这种“药源”。

3、普洱茶膏降血压与降血脂的潜在功效

普洱茶是发酵的产物。很多发酵类的产品,包括普洱茶,都有他汀类物质出现,如络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这些都属于降血脂的药用成分。虽然它们的含量很少,不能替代“药品”,但也具备一定的“靶向”。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际社会医学报告认为,已知他汀类药物(主要是指化学合成)会干扰人体内辅酶Q10,长期服用他汀类药品会出现具有损害肝脏及可能致癌的副作用。因此,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第一个过程不应是一种药物,而代替它的应是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综合设计的营养计划。显然,普洱茶由于他汀类药用成分属于发酵过程的自然产物,不是“西药化学合成”,自然成为这个营养计划的首选。

普洱茶的咖啡碱与茶碱的利尿作用,对缓解高血压及高血脂有潜在的功能。经检测证明,蒙顿普洱茶膏内含咖啡碱是各类茶叶中最高的。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服用如双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呋噻米、氨苯蠂啶等药物。这些药物基本都属于利尿剂。因为利尿的方法是治疗与缓解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普洱茶膏中的咖啡碱通过剌激人体的膀胱同样能够达到利尿作用;同时,由于普洱茶膏中的咖啡碱与茶碱还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都起到降血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普洱茶膏中的咖啡碱能分解血液中的钠离子。我们中国饮食有偏咸的弱点,其含钠的组分太高。因为一个钠离子必然裹挟五个水分子,造成血容量增大,形成对血管壁的压力。普洱茶的咖啡碱能够起到排钠作用,降低血容量,从而间接起到降压作用。

实际上,国际医疗界对治疗高血压一直倡导两种模式:即药用治疗和非药物疗法。而且,非药物疗法优于药用治疗,是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普洱茶膏就属于非药物疗法的范畴之一。

是什么造就了普洱茶的香气,揭晓茶香秘密!


普洱茶香一般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

这些类别的茶香,都是新鲜普洱茶菁众多香味中的一种,也都是普洱茶菁的原香。

这些普洱茶的荷、兰、樟和青香,都必须是经过新鲜的制作工序和自然的贮存过程才能保留下来的。

尤其兰香和樟香,必须是云南旧茶园乔木茶树与樟树混生才具有。

至于目前矮化灌木的新茶园所生产的普洱茶香,就只有荷香和青香了。

清·张泓著《滇南新语》“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女儿茶亦芽茶之类。

“不作团”,指的是不做成型的散茶。

“味淡香如荷”,雨前毛尖非常幼嫩,茶汤很清淡,有莲荷之香气。

最幼嫩芽尖或蕊珠的“少年”普洱茶,会有清淡荷香,

而比较成熟茁壮的“中、老”年普洱茶,则含有幽雅樟香。

普洱茶的兰香是出现在“少年”过渡到“中年”的“青年”期,所以兰香兼具了荷香及樟香之美,而且也比较有含蓄性。

一般未经泡开的干茶叶不容易闻到兰香。同时冲泡功夫也要比较讲究。

普洱茶之兰香

新鲜的普洱茶菁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

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渗透,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较嫩的三至五等普洱茶菁所含樟香较弱,多为兰香的茶香。

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普洱茶之樟香

云南各地都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数米,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茶树的种植生长。

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遮荫的机会,茶树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在樟树枝叶上生有许多小蜘蛛,会垂丝下来,吃掉茶树上的小绿叶虫等病虫。

更可贵的是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这样茶叶便有了樟树香气。

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出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在叶片之中,于是普洱茶便有了独特的樟香。

从普洱茶菁的老嫩来看,所含的樟香浓淡度是不同的,大约由四等茶菁就开始摆脱了荷香的影响,有了较明显的樟香。

六等、七等最壮的茶菁含樟香最强,九等、十等茶菁已是老弱的叶子,所含樟香就渐渐转淡了。

茶菁的老嫩、樟香的浓淡和陈化时间的长短,这三方面条件相互影响,普洱茶就有了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之分,也形成普洱茶樟香多层次的变化。

青樟香

青樟香普洱茶的典型代表就是圆茶铁饼普洱茶,也叫“圆铁”,是20世纪50年代云南大理下关茶厂的产品。

那时大理的茶园并不多,茶也不好,于是从勐海茶厂调来了普洱毛茶,而且是最好的四、五、六等茶菁,做成了这批圆茶铁饼普洱茶,这是一批有着青樟香的上好普洱圆茶。

野樟香

野樟香普洱茶的茶种比较多,如百年的“福元昌号”圆茶、20世纪30年代的“鼎兴号”圆茶、“同庆号”圆茶、“宋聘号”圆茶。

以及“红印”、“绿印”圆茶,都是野樟香的极好茶种。野樟香是来自最“壮年”的三等、四等茶菁。

目前仍留下来的“鼎兴号”圆茶,带有一股饱满纯正的油樟香,是倚邦出产的茶香最浓烈的好普洱茶。

淡樟香

淡樟香普洱茶以粗老茶菁制成的最为理想,如陈年的各种紧茶。

普洱紧茶都是以粗老茶菁为原料,甚至是与制造其他茶所剩下的茶菁混合在一块做成的。

普洱茶之荷香

还有许多大叶种茶树不是种植在樟树林底下,但同样长出非常肥硕的茶菁,而且能做出很好的普洱茶。

在这些茶中,有许多都属于上等的好普洱茶,另外一些生长在越南、泰国和缅甸北部的大叶种茶,也多半是不栽种在樟树林底下的,俗称边境普洱,只是缺少兰香和樟香,但幼嫩的茶菁也有清淡的荷香。

普洱茶之青香

“芽茶较毛尖稍壮……女儿茶亦芽茶之类”,以目前普洱茶等级分类,毛尖应该是级外茶,一般不会去制作的。而以芽茶亦女儿茶为一级茶菁,但新鲜的一级幼嫩普洱芽茶是品不到荷香的,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青叶香气。

云南大叶种普洱茶,虽然已经是矮化密植,但是一级嫩叶绿茶仍有一股强烈的青叶香,近乎糯米香。

许多人闻到茶带有青香,就说那一定是边境普洱,并不全然。

20世纪50年代那些“大字绿印”普洱圆茶,也是勐海茶厂的产品。

其中有些并没有樟香,但青香却非常强烈,这些缺乏樟香的“绿印”茶菁,就是来自不生长在樟树林中的云南大叶种茶树。

青香是普洱茶原本的茶香,只是显得比较沉闷油腻,如果加上了樟香,便表现得浓郁而活泼。

荷香、兰香、樟香、青香,是普洱茶至珍至贵的茶香。

这些茶香的形成,除了是优良的普洱茶茶菁外,必须是新鲜生茶的产品,加上自然陈化的过程。

是什么造就了普洱熟茶的“越陈越香”


在后期储存过程中,普洱会发生后氧化反应,大量的微生物参与进来,使得茶的品质有所提高,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越陈越香”。

普洱茶从一出生,在具有品饮价值的同时就兼具投资价值,正是它这种天然的活性以及这种活性带来的品质的不断提升,给它带来了不断提升的市场价值。

我们都知道普洱熟茶有一个独特的渥堆工艺。在渥堆过程中,茶的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茶汤的收敛性和苦涩物质明显降低,普洱熟茶喝起来温和、滋味醇厚。像葡萄酒、陈醋这类发酵食品一样,后期的陈化过程对其品质的提升有重要影响,普洱亦不例外。

在后期储存过程中,普洱会发生后氧化反应,大量的微生物参与进来,使得茶的品质有所提高,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越陈越香”。

普洱茶的陈化是个缓慢的过程。这就如同用粗砂纸打过以后再用细砂纸打磨一样。当然对于要求不高的人来说确实是大可不必。但普洱熟茶要“陈化”出优良的特性,除了后期存放年限重要,同样也离不开精良的原料和良好的存储环境。

只有好的茶料,才能最大程度的凸显陈化的价值;而普洱熟茶只有存放在得当的仓储环境——通风、干燥、清洁的仓储环境,才会更加有助于茶中内含物的氧化过程。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它更大的价值不在于刚生产出来的当下,而在于不断陈化、优化、成长的未来。任何一种普洱茶都有一个品质最佳期,以普洱熟茶为例,不同阶段的普洱熟茶会呈现不一样的品质特点。

1年以内的熟普

一年以内的普洱熟茶,相对而言,并不太适合饮用。茶性较为燥热,口感上或多或少的带有些堆味、仓味。

2-5年的熟普

这个阶段,茶性由燥热转开始转为温润,并开始呈现熟普独特的品质特征:香气浓郁,滋味醇和,甜度展现。适合偏寒体质日常饮用。

6-10年的熟普

这个阶段的普洱熟茶,进入了稳定而迟缓的转化期,茶性温和,老少皆宜。从品饮属性的角度来看,滋味更为醇厚,甜滑细腻。

8-10年的熟普

在老茶客的眼里,存放8-10年的熟茶,最值得一喝。此时渥堆味已退却,陈化的木质香、糯香突出,香、甜、醇、厚、滑的特质得以展现,不过随着年份增加,当中醇香味会适当变淡。

揭秘普洱茶勐海味


勐海,傣语地名,意为勇敢者居住的地方,位于云南省最南端,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总人口33.72万人。世居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这里四季如春,风景秀美,物种丰富,生态环境堪称完美。

据查,勐海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民间有“武侯遗种”之说。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公元225年)到勐海县境内的南糯山,许多士卒无缘无故昏睡不起,百治无效。诸葛亮探视后,即将一手杖植于土中,手杖随之发芽长叶,蔚然成树,诸葛亮取其叶煨水煮汤,令人给病人服用,昏睡士卒即刻清醒恢复正常。据说,这些树木就是茶树。后来,每到清明节、鬼神节、泼水节,当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纪念诸葛亮。

勐海境内树龄1800余年的野生型茶王树和树龄800余年的栽培型茶王树,是研究茶树种源、茶叶生产历史状况的活化石,茶学界将这两株茶树和澜沧县发现的邦崴千年过渡型大茶树同称“三大古茶树王”。值得一提的是,树龄1800余年的巴达野生型茶王树与“武侯遗种”历史时间恰好吻合——这充分说明,勐海早在1800多年前就已种茶,勐海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

“高山云雾出名茶”,茶乃娇贵之物,茶树的生长对自然环境亦极为挑剔,勐海在茶叶历史与茶叶贸易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并非诸葛孔明先生一根手杖便可成就的,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

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澜沧江西海岸,属于怒山山脉向南延伸的雨脉部,山脉、丘陵、平坝相互交错,沟谷纵横,崇山独特的地貌系统培养孕育出了座座茶山。此外,勐海境内土壤主要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等类型,这些类型的土壤极宜茶树生长,具有良好的发展茶树种植的土壤条件。

勐海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夏秋季多阴雨天气,冬春季多晴朗天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足,雨量充沛。从光辐射的季节分布看,春多于夏,夏多于秋,秋多于冬,这既有利于茶树越冬的养分积累,也有利于夏秋季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提高;从降雨的时间分布看,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81%,雨热同期,降雨有效性高,完美配合茶树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

“多雾”是勐海气候的显著特点,也是成就勐海茶味的重要因素。每日,自午夜起,水雾便悄然而生,从平坝、山谷间生腾出万缕云烟,茫茫雾海笼罩了整个勐海;而到正午时分,随着阳光的照射,茫茫浓雾又慢慢地消失无踪。“多情”的雾气不但减少了茶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还能够以0.2~0.4毫米的雾露水增加地表水,提高空气的湿度。正因有了浓雾的滋润,普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勐海的茶叶才具有了独特而神秘的茶味。

勐海的生态环境良好,群山绿茵覆盖,山间泉水奔流,水源纯净,空气清洁,为大叶茶种植天堂般的“净土”,因此勐海茶正可谓“集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冰清玉洁,毫无铅华,尽显茶的本真。

在历史上,勐海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

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商路网络,它处于中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与青藏高原之间,为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之间以及我国与邻国之间互通有无提供了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而那些行走在茶马古道之上,风餐露宿穿梭于峡谷河流之间、带着神秘色彩的马帮,则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历史上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勐海居住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25个民族,勐海的“茶文化”也因此呈现出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织辉映的特征。从发现野生茶到驯化种植,乃至到日常祭祀、家居生活,世代居住于勐海的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已在岁月恒久中与普洱茶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布朗族一生中离不开茶,一位精通土罐茶泡制且深谙茶艺、茶礼的布朗族老人岩刀说:“我们布朗族走亲串戚少不了茶;看望病人要带上茶;青年男女求婚要用茶,定婚不得少于两包茶;婚礼更是不能没有茶;不管穷富人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茶树是必不能少的;建盖房屋、立生基定四柱不能缺茶。家家火塘边除了长烟锅、土烟筒,就是土茶罐。

老曼峨位于布朗山乡,这里是中国布朗族最大的聚居地。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据《华阳国志》记载,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古濮人早在商周时即已种茶,作为勐海布朗山最早定居的少数民族,远古的茶香在布朗人血脉里世代流淌。高低错落于大山之间的寨子上方,金碧辉煌的寺院中矗立着一块古老的石碑——这块石碑已有将近1400年的历史了,它表明布朗族在唐朝时就已定居在这里。

拉祜族古语说:“不得茶喝头会疼!”

每到采茶季节,拉祜寨子里年轻的姑娘们熟练地穿梭在壮硕古茶树间,飞快地爬上树顶,双手像蜂鸟一样从嫩叶上掠过,头上装饰的彩线绒花在一片青翠中若隐若现。很快,一箩还带着晨露的茶芽就摘完了——这一幕风景,已经上演了不知多少世代。

“可以一日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饮茶”。“火焯茶”大概算得上拉祜族最喜爱的饮茶方法:火塘边,先烧水,然后抓一把大叶茶放在瓢内,随后拣火塘中的灼燃火炭放入瓢中,快速摇动,使瓢中的茶叶烤得发出香味时,把火炭拣掉,再将茶叶放入茶壶冲上沸水,几分钟过后,一杯酽香浓郁的焯茶就泡好了。“烤茶”和火焯茶算是一脉相承,也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即冲入开水煮制;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适宜。与火结缘之后,茶叶一改翩翩君子的温婉作风,也变得“刚烈”起来,这两种泡茶方式,都浸透着这个“猎虎的民族”果断刚硬的性格,茶水香气浓郁,味道浓烈,举起杯子来猛喝一口,一股冲劲直奔颅脑。

与茶结缘的哈尼人有一整套开辟茶园、选择茶种、培育茶苗、茶园管理、采摘揉制、烹茶饮茶、以茶祭神的茶道体系。这个茶道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立身处世的义理大道,以及深刻的祀神悦祖的宗教内涵。哈尼人的几个最重大节日都和茶息息相关:最重要的节日“嘎汤帕节”期间,连续三天的庆祝活动绝对少不了用最好的普洱茶招待亲戚朋友;四月“茶王节”期间,适逢茶树发新叶,在采摘最嫩最好的叶片炒制成茶之前,通常要先祭拜茶树、祭拜茶王、祭拜祖先。哈尼人相信万物有灵,因而无论到哪里,吃饭前都以滴三滴茶水,表示对各神的崇敬,以祈求平安无事。

傣族与普洱茶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情结。在傣族人的生活中,无论生养婚娶、饮食起居、往来应答、岁时节令、占卜禁忌、丧葬祭祀、信仰崇拜,都离不开普洱茶。传统上傣族聚居于山间平地,竹林、溪水、稻田,一派诗意栖居的景象,似乎与长于山地的茶有所距离,但在勐海,各民族在千百年的长期和谐共存中,文化早已彼此交融,无论是布朗族、拉祜族还是哈尼族的茶文化,同样植根在傣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最普遍的一种茶饮,与拉祜族的竹筒茶在制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棒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次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剖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

生活在勐海大地上的人们,在茶的饮用法则里,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冲泡清单上,各个民族怀着对茶、对天地的独特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新的灵感。在物质充裕得甚至有些泛滥的今天,我们的情感常常会变得麻木,不懂得欣赏,忘记了感恩。在勐海感受古茶醇厚味道的时候,我们深深地感谢那些世代奔走于古茶山之间的古老民族,他们朴素的智慧和汗水,才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普洱茶乡。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云南普洱”在中国的茶叶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清代时,普洱茶成为贡茶。清·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乾隆曾作诗:“驻春才入鱼眼起,建城名品盘中列。雷后雨前浑脆软,小团又惜双鸾坼。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荃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清宫廷专设有普洱茶“贡茶案册”,每年上缴贡茶一千多担,时人将上贡的“普洱茶”皆视为珍品。

以“勐海味”为特征的普洱茶,在国内外饮茶爱好者中长久风靡,成为海内外茶叶市场的热宠,品茶方家赞其“内含物质丰富,外形紧结壮实,色泽墨绿油润,叶底肥厚鲜嫩,香气馥郁飘荡,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甘,久放之后汤色更透亮鲜艳,味道更纯浓爽口,陈香独特持久”,并称其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抑菌降脂,减肥降压”的药用功效,堪称茶中珍品。

由于地处江外(澜沧江以西),交通不便,一直以来,勐海茶山稍显寂寞。直到清末民初,以普洱茶生产和贸易为主的加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繁荣,勐海才逐步成为普洱茶的最大集散加工中心,同时也成为云南重要的对外商埠。

近代以来,勐海在普洱茶的制茶、和推广方面一直都是领风气之先者。1940年,茶叶专家范和钧创建了佛海茶厂(“勐海茶厂”前身),这座完全有别于传统作坊的普洱茶机械化茶厂,揭开了普洱茶千年制造的新篇章,世界上第一所工业化、现代化生产普洱茶的企业就此诞生,勐海漫山遍野的古老茶园就此幻变,成为被世界认知的一流茶品,勐海这个名字,也随着茶厂的扬名天下而闻名遐迩。普洱茶发展史上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云南七子饼茶的生产推广和普洱茶人工后发酵的陈化工艺,也主要在勐海茶厂完成。勐海茶厂的扎根,为日后勐海茶成为中国普洱茶的最大加工基地,乃至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奠定了重要基础。茶产业几经沉浮,但勐海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事件,几乎都对中国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1年,云南省农科院在勐海县建立了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展茶树种质理论研究,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推行“土肥、修剪、采摘、养蓬”关键技术和“密植、速成、高产、稳产”栽培法,实现了云南大叶茶由“乔木”向“矮树”的革命性跃进。1958年,勐海县政府成立了“茶叶办公室”,这是云南省设立时间最早的茶叶技术推广机构,现如今它在茶叶种植、低改和技术推广上仍然发挥着作用。勐海茶厂建立了普洱茶加工工程研究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普洱茶的茶种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支撑。勐海普洱茶是自然的恩赐,是时光打磨的艺术品。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普洱茶进入新的辉煌期,如同古茶树的新枝一般,古老的勐海,勃发出了新的生机。

2014年,勐海县茶园面积51.1万亩,占云南全省8.5%;普洱茶总产量2.9万吨,占全省25.4%;工农业总产值48.8亿元,占全省48%;上缴茶叶税收3.25亿元,占勐海全县总税收的40%。茶叶企业2122户,涉茶商标653件,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有云南省著名商标9件,云南省名牌产品7件,规上茶企8家,大益、陈升号、七彩云南、雨林古茶坊、八角亭、茶树王、神益、宝和祥、六大茶山、一品堂、朗河等新老品牌交相辉映,占据了中国普洱茶的半壁江山;勐海茶厂技术中心实验室获国家认可实验室全国普洱茶行业唯一“CNAS企业实验室”认证,为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在“2014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大益”列中国茶业榜首。

除了茶叶本身的研究、生产与销售之外,勐海县也正在致力于“勐海茶文化”研究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支,许多到勐海旅游的人都是慕“普洱茶乡”的盛名而来。

通过深入挖掘、整理民族茶文化,建设茶艺馆和观光茶园,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以及茶艺表演和培训,勐海县已建成了许多集“旅游、参观、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每年一度的“勐海茶王节”已成为勐海推广“茶文化”的一大亮点,以勐海茶、勐海味——“生态普洱茶、科学普洱茶、安全普洱茶、放心普洱茶、满意普洱茶”为主题的“勐海茶王节”内容包括赛茶大会、勐海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等项目,涉及金芽赛、金手赛、茶王赛(生态茶赛、古树茶赛)、茶艺茶道等竞技比赛,并评选出年度“勐海茶王”。

勐海县以建设“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普洱茶、科学普洱茶、安全普洱茶、放心普洱茶、满意普洱茶的战略行动。围绕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目标,全力建成全国最大、最优、最安全的普洱茶生产加工基地县。

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中国布朗弹唱艺术之乡……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勐海,正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扶优扶强普洱茶龙头企业,扶持优质茶叶原料建设,加强普洱茶品牌建设,全力提升茶叶产业,形成了“大益”、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勐海七彩云南等为龙头的普洱茶精加工企业群,打造普洱茶著名品牌。

勐海——集生态、山地、茶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全国最具特色、最具亮点的茶文化之城正在茁壮成长。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揭秘造就普洱风味的“大神”》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