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熟茶)散茶的加工及工艺介绍步骤哪些工序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熟散 普洱茶工序 普洱茶熟茶

【www.cy316.com - 普洱茶熟散】

普洱茶(熟茶)的加工分为原料准备、潮水、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翻堆、干燥、分筛、拣剔、拼配、仓贮陈化等过程。

原料的准备:普洱茶原料,通过筛分、拣剔,干燥,使水分保持在10%以下。对水分、杂质进行检验合格后,即可付制。

潮水:普洱茶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前在普洱茶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拌匀后即可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

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品质的实质是在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热及茶叶的湿热作用使其内含物质发生氧化、聚合、缩合、分解、降解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形成普洱茶(熟茶)特有的品质风格。影响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的因素很多,其中以叶温、茶叶含水量、供氧等尤为重要。

翻堆:翻堆必须掌握好发醇程度、发酵堆温、湿度及发酵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翻堆般翻堆间隔5~10天,视后发酵场地、堆温、湿度及后发酵程度来灵活掌握。翻堆时要打散团块、翻拌均匀,严格控制堆温在40~65℃,经过几次翻堆后,当茶叶呈现红褐色时,即可进行摊晾干燥。

干燥:普洱茶(熟茶)的干燥切忌烘干、炒干。晒干也尽量少用,普洱茶(熟茶)干燥宜用室内通沟法进行通风晾置干燥。通沟按每隔50~80厘米顺序通沟,下一次按反向进行,如此循环往复至茶叶含水量13%以下即可起堆进行分筛。

筛分:普洱茶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结束后,通过抽样审评,即可按品质差异、级别差异进行归1堆。再按普洱茶成品茶要求配置筛号筛分。各级别对样评定,进行分别堆码。筛分好的级号散茶可以分装包装销售,也可以蒸压后做成紧压成型茶拣剔:拣剔是把茶叶中的杂质除去,即剔除非茶类夹杂物,拣净茶果、茶梗。

拼配匀堆:拼配匀堆指根据茶叶各花色等级筛号的质量要求,将不同级别、不同筛号、品质相近的茶叶按比例进行拼和。

小编推荐

普洱茶(生茶)加工及其工艺介绍哪些步骤过程


普洱茶(生茶)是以普洱茶原料,经拼配、筛分、形成半成品,再按茶叶品质的要求拼配、蒸茶压制、烘房干燥和检验包装等加工工艺制成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的紧压茶。

原料拼配:原料进厂后,对照收购标准样复评验收,按验收等级归堆入仓,级内分10堆级外,共11个堆。同时,检测含水量,达到入仓含水量,方可入仓。付制前,各种普洱茶(生茶),须按不同原料拼配比例取料。原料拼配应根据成品规格的要求,保证内质。

筛分切细:茶厂一般采取按产品单级付制、单级收回。筛分实行联机作业,各级各堆的普洱茶(生茶)原料按比例拼配,混合筛分,先抖后圆再抖,分出筛号茶。

半成品拼配:筛分后的各筛号茶,根据各种普洱茶(生茶)加工标准样进行审评,确定拼入面茶及里茶的比例,经拼堆机充分混合后,喷水进行软化蒸压蒸茶压制一般分为称茶、蒸茶、压模、脱模等工序。

称茶:根据付制压茶水分含量,成品标准干度结合加工损耗率,计算确定称茶的重量。为了保证品质规格,称量要准确,正差不能超过1%,负差不得超过0.5%。称茶动作要熟练、精确、快速,一般先称里茶,再称面茶,按先后倒入铝合金蒸模、投入小标签一张。

蒸茶:普遍使用锅炉蒸汽,高温蒸汽通过管道输入蒸压作业机,将茶迅速蒸热,促进其变色,使于成型。

压模:多数采用冲压装置,装入铝模,置于甑内由带柄的压盖压住,由冲头对压盖加压,压力一般为10公斤左右,使茶块厚薄均匀,松紧适度。

脱模:压过的茶块,在模内冷却定型后脱模。冷却时间视定型情况而定,机压定型较好,施压后稍加放置即可脱模:而手工压制则须经冷却半小时后方可脱模。

烘房干燥:传统制法是把成品放置在晾干架上,让其自然失水干燥到成品标准含水量。现已改用烘房干燥,利用锅炉蒸汽余热,由管道通向干燥室,室内设烘架,下面排列加温管道,水分降到出厂水分要求。

检验包装:经过干燥的成品茶,进行抽样,检验水分、单位重量、灰分、含梗等,并对品质进行审评。

普洱茶的加工工艺介绍


论到普洱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其根本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制作普洱茶的茶叶,必须是云南大叶种茶。因为,云南大叶种茶树所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物含量一般都高于中小叶种茶树。二是普洱茶特殊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有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之分。关于普洱茶的传统工艺,著名普洱茶专家、云南农业大学邹红杰教授在《云南普洱茶》一书中这样记述:清初普洱茶的制作主要是由茶农完成的。首先茶农们将春天最好的茶加工成芽茶、蕊茶、宫廷团茶贡给皇上。随后采摘的青茶杀青后在太阳下暴晒,先制成晒青毛茶;再经蒸压成型,制成圆形紧茶。这里有两个工艺细节关系到普洱茶最终的形成必须在这里提及。晒青毛茶工艺决定,是绿茶中含水分最多的。

同时在运出产地时要装入竹筐,为防止茶叶齑碎,必须在包装前8小时左右喷洒少许清水,翻拌均匀,将茶潮软,这更加大了其含水量。将这种晒青毛茶从产地运出,用人背大约12天,马驮大约12天到当时的茶叶集散地(总茶店),此时,这批茶已基本完成了一个初步的冷发酵过程,由生茶(未发酵)变为发酵较轻的熟茶。在普洱或思茅总店,一部分散茶经挑拣后内销;一部分蒸压成饼,每7圆为一筒,外包笋叶,这时为使笋叶柔软也要将其浸湿,随后销往藏区。

从思茅经传统的茶马古道→景谷→景东→南涧→祥云→丽江→滇藏线到拉萨。这条路全程需要100余天,尽管路途遥远、空气干燥、气温较低,但茶叶本身和笋叶中包含的水分仍使这些饼茶缓慢地冷发酵,形成云南特有的大叶种后发酵普洱茶,其独特的陈香和浓醇的汤色尤受藏族同胞的喜爱。普洱茶的形成,最初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特定的地理、气候原因和特定的运输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

现代普洱茶的加工始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建立以后,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普洱茶生产供不应求。根据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要求,云南省茶叶公司在昆明茶厂研制人工后发酵普洱茶,在勐海茶厂等国营生产厂家推选现代普洱茶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使普洱茶加工进入了注重科学技术,重视品质和效益的新时期。

通过对茶加工工艺全过程,即从原料、加工工艺、化学成分、品质检评的综合研究,使现代普洱茶的科学理念得以树立。人工后发酵普洱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渥堆发酵等现代科技的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统普洱茶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后发酵过程,整个发酵周期中必须严格按工艺要求完成多次渥堆、晾晒,必须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下完成发酵,人工渥堆发酵普洱茶的过程需要40天左右,完成人工渥堆后普洱茶还需要经过风干醇化→筛分拣剔拼配→灭菌等过程,然后制成紧压茶或散茶等,再经过贮放醇化(后熟)后,才能成为可以饮用的普洱茶。

普洱茶膏的品种及加工工艺


茶膏,是茶中精品、珍品,是制茶工艺的创新,它把饮茶提高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茶膏产饮历史悠久

据记载,茶膏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有“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据此记载可以认为,陆羽在这里所记载的“膏”,还不是制作而成的茶膏,而是指在制作饼茶时,茶汁溢出后的“膏化”现象。

唐代李肇《国史补》中记载的唐代贡茶中有“岳州邕湖含膏”。据此记载,唐代湖南岳州(今岳阳)已生产贡品邕湖含膏。

唐代张舜民《画墁录》中记载:“贞元中常兖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耐之,谓研膏茶”。据此记载,唐贞元(785~805年)中期真正意义上的茶膏出现。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陶谷所著《茗苑录》中记载有贡品茶膏“玉蝉膏”和“缕金耐重儿”。茶膏开始有名称,并出现了多个品种。

据《十国春秋》记载,南唐文通二年(937年)“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据此记载,南唐文通二年(937年)福建建州生产的茶膏耐重儿已作为贡品入贡,但数量少,仅8枚,尤显珍贵。“茶膏”名称正式出现。

北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自己编著了《大观茶论》,对茶膏油以饼面之事认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说明赵佶对珍膏油其面显得更为重视,甚至把“膏”的质量优劣作为鉴别茶叶质量优劣的标准,认为膏稠者是珍品。

至明代,因罢造龙团凤饼贡茶而全部改为散形茶,茶膏亦随之销声匿迹。

到了清代,茶膏再次出现。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茶膏,并通过茶马古道输入西藏,而受到西藏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青睐,特别是活佛级以上僧侣和宗教领袖中更成为茶膏爱好者,同时又禁止民间人士饮用茶膏,因此很多大寺院自建制茶车间,自行熬制茶膏,专供活佛级以上的人饮用。后来茶膏以入贡形式进入清廷,成为皇室贵族的高级茶饮。至清雍正十年(1729年),普洱茶膏等正式成为贡品。

现代普洱茶(熟茶)的制作有哪些工序?


现代普洱茶主要指经过渥堆发酵形成的普洱茶熟茶,它是晒青毛茶在水热、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快速熟成的一个过程。它的加工主要有以下工序:

一、渥堆:一般将十吨左右的青毛茶堆在一起,均匀洒水,随后盖上麻布。为达到较好的发酵温度,适当的茶叶量是必须的。发酵必须一次完成,如果发酵不足,二次发酵,容易形成夹生饭效果,汤薄味淡。

二、翻堆:渥堆是微生物在水热条件下缓慢的发酵过程,堆温会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必须进行翻堆。翻堆时茶叶要在机器里解散,避免结块和烧心。

三、开沟干燥:发酵结束后,必须在大堆上开沟,通风干燥。整个渥堆工序长短有异,一般是4~6周,也有厂家进行100天左右的长时间发酵。

四、分选。很多厂家会将一堆中不同级别的茶分筛出来,拉开价格档次,按不同级次销售,也就有了宫廷普洱和普通普洱的区别。

五、灭菌:个别发酵车间,在发酵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对人体不利的微生物,这时就需要进行灭菌或微生物灭活处理,才能达到较苛刻的出口卫生检验要求。

六、熟茶可以以散茶形式销售,也可以压成各种紧压茶。

科普|普洱熟茶的九个加工步骤


普洱熟茶和生茶的制作流程有所不同,熟茶是经过生茶毛茶-湿水-反复翻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蒸压-干燥摊凉流程生产出来的。以下是熟茶的九个加工步骤。

1、生茶毛茶

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晒干之后,成为普洱毛青。

2、湿水

水质的好坏对发酵茶的品质影响很大,水质要求清澈,回甘好。优质的地下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发酵茶的首选。

3、渥堆发酵

在室内将湿水后的茶叶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和品质。传统熟茶制作方式,渥堆技术以一次完成为原则,经5-8次翻堆后,使茶青充分均匀发酵,整个渥堆工序约需四到六周。这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掌握好温度、湿度是生产普洱熟茶的关键。

4、出堆

发酵和翻堆工序结束后,为避免茶叶发酵过度,即起堆准备下道工序。

5、解块

渥堆通常会造成茶青结块,传统手工分解。

6、干燥

室内发酵堆开沟进行通风干燥,每隔3-5天开一次沟,交叉开沟,如此循环往复至茶叶含水量低于14%。普洱茶的干燥切忌烘干、炒干和晒干,否则将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

7、分级

用竹筛进行分筛处理,把普洱茶分级为正茶、头茶和脚茶。同时,剔除非茶类夹杂物,如石头、谷壳等,剔除老梗、花、果等茶类夹杂物。8、蒸压

类似生茶蒸制过程。蒸压温度与时间、压力对茶品的香气口感有绝对性的影响,这也是许多大厂与小厂茶品,虽茶区与级别相同,但仍有差别的关键所在。

9、干燥摊晾

将紧压成型后的普洱茶摊开自然风干,时间约2天,或是正反面日晒二小时后,再阴干一天。刚制成的茶品水分含量通常在9%以上,而在静置存放二日左右后,水分含量会渐减(蒸发)到9%左右;但在自然环境存放后,茶品中的水分含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增减。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加工步骤区别


生普洱茶:云南大叶种茶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

采摘:手工采摘一芽两叶为上。

萎凋:摊凉于无直射阳光通风干燥处三十水分,置于竹编竹篾上方。时间视鲜叶含水量及当时气温湿度。

杀青: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炒制后利于揉捻成形。

揉捻:有机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使茶叶成条。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晒青易于保留茶叶的本质原味。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普洱茶:生茶毛茶—湿水—反复翻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蒸压(类似生茶蒸制过程)——干燥摊凉。

渥堆发酵:将湿水后的茶叶按一定厚度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茶叶初加工之青茶初加工工艺介绍步骤条件


青茶,习惯上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青茶的初加工综合了红、绿茶初制的工艺特点即鲜叶先经萎凋,摇青,促使发酵,后进行杀青、揉捻和烘干。成品茶品质兼有红茶之甜醇与绿茶之清香。青茶制作工艺分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

菱凋

可采用日光或热风萎凋,将茶青摊于竹匾或簸箕中,摊放量应掌握在0.6~1.0千克/平方米,置日光下萎凋,菱凋叶叶面温度(日晒温度)以30~40℃为宣;温度如高于40℃时宜用纱网遮蔽,以免茶青因晒伤而变成“死青”。视茶青水分消散情况,中间应轻翻2~3次,萎凋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如阳光较弱可延长到30~40分钟。日光萎凋程度一般以茶青第2叶光泽消失、叶面呈波浪状、手触摸有柔软感、闻之青草味散失而略有茶香方可。

如日晒温度在28℃以下或遇雨天时,可采用热风萎凋代替日光萎凋。方法有两种,一是设置热风萎凋室,用干燥机或热风扇的热风经风管导入室内萎凋架下方(切忌热风直接吹向茶青),室内另设空气出入口,使空气对流。热风萎凋室的温度以35~38℃为宜(热风出口温度40-45℃),摊放量掌握在0.6~2.0千克/平方米鲜叶,萎凋时间一般为20~50分钟另一种方式是设置送风式萎凋机,将茶青均匀摊放于萎凋槽内,摊叶厚度5~10厘米,热风出口温度35~38℃,风速40~80米/分钟,时间10~30分钟,中间轻翻2~3次,使萎调均匀雨水叶则要多翻几次,室内热风萎凋以茶青减重率8%~12%为适度。

做青

茶青经日光萎凋或热风萎凋后,移入常温的萎调室,并薄摊于萎凋帘上,摊放量掌握在0.6~1.0千克/平方米,静置1~2小时。待叶缘因水分蒸发而呈波状时进行第1次摇青(茶青搅拌),摇时动作宜轻,只需将鲜叶轻轻拨动翻转即可,时间约1分钟。若翻动过则易使鲜叶受损,引起“包水”现象,致使成品茶色泽暗黑、汤色黄、滋味苦涩。随着摇青次数的增加,动作要逐渐加电,时间亦随之延长,而静置吋间逐渐缩短:若摇青不足则成品茶香气不高,甚至有青味。一般摇青3~5次,每次摇青后静置60~120分钟,最后一次摇青如已至午夜,因气温降低,静置时摊叶宜厚,如初春或冬初低温期,则摇青后宜将茶青装入高60厘米的竹笼中,以提高茶青温度,这有利于内含物质的转化。最后一次摇青后,静置60~180分钟,待青味消失而发出清香(或花香)时即可杀青。

杀青

可用炒锅或杀青机,锅温160~180℃或杀青机250~270℃。杀青时间随茶叶老嫩及投叶量而定,一般每锅3~5分钟。杀至茶叶无青草味,手握叶松软有弹性并有芳香气逸出即可。

揉捻

初揉时,茶叶杀青出锅后,翻动2~3次使热气消失,即用揉捻机揉捻,揉捻3~5分钟后解块。初干跟静置时,将初揉叶解块后置于干燥机初步烘干,至叶表面无水,握之柔软有弹性不粘手(半干)时将初干叶摊于避风处静置3~5小时,再进行包揉。包揉,又称团揉将初干的茶叶先用滚筒杀青机加热回软,至叶温达60~65℃时,将1~2千克在制品装入特制的布巾或布袋中,用包揉机或手工进行快速揉搓。其间要多次复火,反复包揉,适时松包解袋,使水分慢慢消失,外形变得逐渐紧结圆润。

干燥

包揉结束后即用千燥机加以F燥,进口热风温度为100-105℃,摊叶厚度为2~3厘米,时间为25~30分钟。若原料较老,为使外形紧结重实,可用二次干燥法,即先将茶叶用干燥机初烘6~10分钟,摊凉回潮后再用揉捻机复揉整形,然后用80~90℃的温度进行第2次干燥。

普洱茶:普洱茶的加工工艺


一、晒青毛茶加工

1、杀青:茶农大多采用铁锅或半自动滚筒杀青,而茶厂则用滚筒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茶农制作这道工序时是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现在很多茶农也自己购买了半自动的揉捻机械,而各大茶厂则是用大型揉捻机。最初茶农揉捻茶叶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及经验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而机揉则没有那么多讲究。但因为手工茶条索揉捻充分且适度,条索松紧适中,空气流通性大,而机制茶条索紧凑,相对来说没有手工茶发酵快,所以市场上还是以手工茶更为走俏。也有很多茶人潜心钻研,用半自动揉茶机控制时间及力度来达到手工茶的效果,有成功案例,但掌握其技术的为数不多。

3、晒青:茶农晒干是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茶叶薄摊在阳光下凉晒,晒至茶叶干至90%左右为适度。雨季,茶叶总是晒到一半下雨,茶农把未晒干的茶叶收集起来,等到雨晴时候再抬出去晒,如果雨一下几天,茶农们就习惯把茶叶凉在农家的火塘上方,或者制作一个烘茶小灶把他们用烘干。各大茶厂则一律用脱水烘青的机械完成这道制作工序。

4、筛分:用筛分机械筛分等级,手工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分出粗细、大小、长短后,根据所作商品茶要求的花色、口感进行拼配,再加工制作成型。比如普洱圆茶、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

二、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

传统普洱饼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始生产至今,饼圆寓意团圆,中国人讲究多子多福,故而七片一筒,七子饼普洱茶之名由此得来!制作时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中,使散茶就蒸气受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用手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园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史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既为传统普洱饼茶。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制的铜蒸锅、茶袋、梭片、精工打磨过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贡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为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六个步骤:

1、称重:把茶青具饼型沱型大小而定量,称重;

2、蒸茶:把茶叶具拼配师傅的要求撒面,放上内飞,而后放到一个铁皮做成的圆桶里,桶底有漏蒸汽的小孔,放到特制的铁锅上方蒸软。因为茶叶晒干后很容易脆断,且无一定水分的话茶叶压不成型,所以这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

3、装茶:蒸软的茶叶放到一个定型缝制的布袋子里,裹口定型,这道工序需要工人技术含量很高,才能做出来饼型圆润,厚薄适中,茶窝端正的茶饼,否则茶饼压制出来厚薄不均匀,茶窝歪斜,饼型不圆且茶面条索非常难看。

4、压茶:装袋的茶叶定型完毕放到干净的石板上,压上手工刻琢,内稍微圆弧型的石模!手工力压制十几分钟;各大茶厂则用机器压制!相对来说,机压茶和石模茶最大的区别是机压茶特别是普洱铁饼,紧凑,相对石模饼发酵慢,但饼型保持时间较长;而石模茶较松,发酵相对比机压茶快,但饼型边缘容易松散开来!

5、晾茶:压好的茶饼放到竹子钉做的竹子架上摊晾;

6、包茶:除去外包布袋,用手工绵纸包装,而后用竹壳笋叶、铁丝七片一筒进行包装,传统普洱饼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一件,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70公斤。

民间手工茶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家庭作坊则分工明确!手工茶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紧压茶这两道工序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普洱饼茶”多销往香港及国外。

三、传统普洱方砖茶制作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传统普洱砖茶的制作加工同饼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型和方型模制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制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施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普洱砖茶”销往藏区为最多。

四、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五、普洱心型紧茶制作

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晒青毛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形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昔日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主要销往西藏,少数外销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六、普洱沱茶制作

传统普洱沱茶以晒青毛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柔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型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上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待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完成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主要专销藏区。

茶叶常识:普洱茶散茶的加工制作


普洱茶是云南传统名茶,具有悠久的生产和出口历史,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饮料历来畅销港、澳和南洋一带,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现经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临床试验证明,普洱茶具有降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近年来日、美、英、法、德等国的销量在逐年增加,港澳市场供不应求。普洱茶己成为云南出门茶叶主要品种之一。

随着市场上对普洱茶的需求加大,现在除云南省生产外,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越南、泰国均有普洱茶生产,其中越南生产的部分普洱茶品质己超过普洱茶原产地?云南。云南普洱茶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提高制茶技术及工艺。现在的云南普洱茶产品主要有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大类、云南普洱紧压茶由普洱散茶经高温蒸压塑形而成。因此,普洱散茶的品质决定了云南普洱茶的质量。通过1995-2000年在云南勐海茶厂的研究实践,总结了普洱散茶的加工技术与工艺,以期对云南普洱散茶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1品质特征

云南普洱散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红褐,陈香显着,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并具有时间越久长、品质越佳和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

2加工技术及工艺

云南普洱散茶的工艺流程:

优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毛茶筛分(同规格茶)--握堆--翻堆--干燥--分筛--拣剔--拼配成件--仓储陈化(普洱散茶)

2.1原料

优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2.2毛茶付制

毛茶进人加工厂仓库按级归堆、付制,要求老嫩基本一致,在发酵前进行分筛,起到捞头、割脚的作用,以增进发酵的匀度。

2 .3发酵

普洱茶发酵是一个微生物及其酶性和非酶性氧化的缓慢过程。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色的核心。晒青毛茶一般含水量在9 %-12%,必须增加茶叶含水量才能发酵。增加水分必须根据茶叶老嫩、气温、空气湿度、季节、发酵场地等不同情况,掌握发酵茶叶水分。一、二、三级毛茶发酵初潮水量至28%--30%,发酵中后期25士2%,发酵中期20%--25%c,梅雨季节减少2%--5%的潮水量。青毛茶嫩度愈低,潮水量要相应增加,十级青毛茶发酵初期潮水量至35%--38%,发酵中、后期潮水量至30%--35%,发酵末期潮水量减至25%--30%潮水宜用冷水,因普洱茶发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类缓慢综合发酵的过程,采用大堆发酵、潮水后堆高1.0一1.5m,每堆茶8一10t.发酵成堆后堆表面压水至透湿1、0-l、5cm,盖上湿布。增温保湿以利发酵的进行。

2. 4翻堆

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翻堆技术是影响普洱茶品质和制率的关键,必须掌握好发酵程度,发酵堆温、湿度及发酵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翻堆。翻堆的掌握主要山发酵班、组负责人会同质检人员进行监控,以保证翻堆技术的正确实施。新发酵堆成堆第二天必须进行翻堆,俗称“翻水”,再成发酵堆,以使水分分布均匀。如第一天加水不足,第二天翻水时进行补足至需潮水量。一、二、三级青毛茶完成发酵需翻堆6--7次,青毛茶的嫩度愈低,发酵需翻堆的次数愈少,青毛茶10级翻堆次数可减至四次,翻堆以使所有的茶叶均匀受到湿热、微生物及植物酶的共同作用,达到自然氧化发酵。根据茶叶嫩度的不同,翻堆间隔5--10d,发酵前期5--7d翻一次,发酵中期7--8d翻一次,发酵末期8--10d翻一次,视发酵场地堆温、湿度及发酵程度而灵活掌握。要求翻堆使茶叶无团块,翻拌均匀。严格控制发酵堆温40--65℃。堆温达不到40℃和堆温超过65℃均应进行翻堆,经过几个翻堆周期后,当茶叶呈现红褐色,茶汤滑口,无强烈苦涩味,汤色红浓具陈香时,即可通沟进行摊凉。

2. 5干燥

发酵翻堆结束后,为避免发酵过度,必须进行于燥,普洱茶干燥宜用室内发酵堆通光线法进行通风干燥。当茶叶水分含量20%以上必须每天通一次沟,茶叶水分含量14%-20%,每隔3 - 5d通一次沟,且按顺序通沟,顺序通沟结束后按反方向进行交叉通沟,如此循环往复至含水量至14%以下即可起堆进行分筛。普洱茶二日飞燥切忌烘干、炒干、晒干尽量少用,在万不得已时才用,因晒干可增加损耗达5 %e以上,且普洱茶品质也会有所下降。

2.6分筛

分筛以定普洱茶各号头,筛孔的配置按茶叶老嫩而决定,即”看茶做茶”.根据筛网的配置把普洱茶分筛为正茶1、2、3、4个号头、副茶头子、脚茶两个号头。正茶送拣场待拣,头子进行撒水回潮后,解散团块,脚茶经再分筛处理后制碎茶及末茶。各级别对样评定,进行分别堆码

2.7拣剔

对各级各号头茶进行拣剔,剔出非茶类夹杂物,拣净茶果、茶枝、茶花,根据样茶和客户的不同的要求对茶梗进行拣剔拣剔。结束后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分别堆码待拼配。

2.8拼配成件

调剂不同级别不同筛号品质相近的茶叶,以使茶叶达到样茶标准,然后按比例匀堆后成件,进行仓储或出厂销售。

2.9仓储

因普洱茶发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类等综合发酵的过程,而发酵结束后是一个缓慢的脂化后熟过程、逐渐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风格。其陈香随后期脂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越高。根据此特点,普洱茶成件后必须进行干仓储存,以利脂化作用的缓慢进行,且仓内温度不可骤然变化,如仓内温度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另仓内避免杂味感染,即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

普洱茶有哪些加工工艺?工艺上有什么特点?


一泡好喝的普洱茶犹如一个成功的人,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茶可以随随便便好喝!

在土地的孕育、雨水的滋润、阳光的爱抚中,终于茶树的枝条上冒出了茶芽。大概茶芽在钻出芽苞的一瞬间也是用尽了浑身解数。黄绿娇嫩的茶芽渐渐长大变成了叶片,一片、两片......待到两叶一芽便开始采摘制作,开启它生命的新篇章。

普洱茶加工工艺: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成型-干燥。在这一道道工序中,茶叶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萎凋:鲜叶采摘后运到初制所进行摊放,也就是萎凋过程。萎凋必然伴随着失水,在走水的过程中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脂溶性糖水解为小分子水溶性糖。同时会散发部分低沸点的青草气。

杀青:一般来说白天采摘,晚上杀青。杀青就是钝化酶的活性,使茶叶停止酶促反应,同时散失水分,使茶叶柔软以利于揉捻。在整个杀青过程中由湿热主导,进行自动氧化作用,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质变。

揉捻:揉捻的作用在于破坏茶叶的细胞壁,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同时通过揉捻使茶叶形成条状。

晒干:日光晒干是普洱茶工艺中的关键工序。晒青毛茶存放若干年后产生迷人的花香,而烘干或炒干的绿茶则香消味劣,比较绿茶和晒青毛茶的香气成分差异巨大。日光干燥时,先期水分高,自动氧化剧烈,同时在短光波的催化下进行光化学反应,茶叶的化学物质可能进行光解,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最后形成清香、乌润、滋味浓厚、茶汤黄亮、叶底油润的晒青毛茶。

蒸压成型:通过高温蒸汽的瞬间作用使茶叶软化,为后期的压制成型做准备。在水汽和热量的作用下,使茶叶再次进行了强烈的氧化反应,同时消散残余的青草气。

干燥:将成型的茶叶晾干或在50℃的烘房中缓慢烘干,以降低茶叶的含水量,方便后期的安全存储。同时,放缓茶叶内含物质的反应,在工艺上给这款茶定性。

普洱茶,素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在完成了上述制作工艺后,剩下的,交给时间!

普洱茶的熟茶工艺


与世界上的其它名茶相比,普洱茶也许是制作工艺最为繁琐复杂的一种。

清朝初年,普洱茶的初制往往是由茶农完成的。通常,六大茶山的茶人们将春天最好的茶加工成芽茶、蕊茶上贡给皇家,然后将采摘下来的茶制成晒青毛茶,再经蒸压成形,制成形状不一的紧茶。这种茶含水量一般较多,在运往集散地前,为了防止茶叶在装筐时被挤碎,常常又要喷一些清水。

这样经过10天左右的路途到达目的地以后,茶叶已完成了初步的发酵。在集散地的茶庄,经严格挑选,一部份散茶内销,其余的蒸压成茶饼,七饼一筒,外包笋叶,然后通过马帮千里迢迢运往藏区,这一程又要花几个月的时间,于是茶叶又经过了一个缓慢的发酵过程,并最终形成了云南特有的大叶种后发酵茶——普洱茶。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无法用精密的仪器探究出普洱茶在运输途中变得越来越可口的本质,只是凭味觉、凭口感、凭品茗之后的浑身舒泰,逐渐坚定了这独特的制作工艺,从这个层面来说,普洱茶的制作实在是“模糊学”的积大成,是中国文化中重感悟重实际在制茶上的具体体现。

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的制作,从晒青毛茶那儿开始分野。与传统的普洱茶制作不一样,现代普洱茶有了一道革命性的工序:渥堆发酵。随着传统普洱茶越来越被茶人认可,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逐年加大,然而又由于云南的大叶种茶茶性强,新茶不易入口,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探索用各种办法,希望能够使刚生产出来的普洱茶就有像存放多年的传统普洱茶那样有柔软滑口的“老陈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终于找到了这一把开启“老陈味”的钥匙。

《云南省茶叶出口公司志》中有一段文字披露了这个秘密:“历史上,普洱茶的后期发酵(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是在长期的储运过程中,逐步完成其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而形成的普洱茶特有的色、香、味风格,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1973年,昆明茶厂采取速成发酵的办法来达到上述品质形成的目的……”这一后发酵工艺的发明,对广大的普洱茶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1983年,云南省经贸厅将普洱茶人工后发酵工艺定为技术保密项目,并由省科委拨出专项经费进行科学试验,经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两年半时间的反复试验研究,得出了普洱茶采用人工接种,缩短发酵期是可行的这一结论。

渥堆发酵的原理,是提供给毛茶适度的环境,并且控制温度的变化,在一定的时间之下,透过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使茶叶的发酵加速进行。它的实质是以微生物的活动为中心,通过生化动力——胞外酶,物化动力——微生物热,茶叶内含化学成分分解产生的热以及微生物自身代谢的协调作用,使茶的内含物质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在温度、湿度等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普洱茶特有的品质。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记载,在1983年到1985年的三年间,“省茶司”委托相关单位研究“渥堆发酵”,得到如下结论:

“通过反复试验研究,认为普洱茶发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类综合发酵的过程,而发酵结束后,是一个缓慢的酯化后熟过程,逐渐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风格,其陈香随后期酯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越高。酯是有机化合物一类,低级的脂是香气的挥发性的液体,高级的酯是蜡状粘稠液体,是动植物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

“实验认为,普洱茶发酵是微生物及其酶系与茶体酶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起主导作用,而茶体中酶的作用缓慢,占次要地位,这就为人工接种、缩短发酵期提供了依据”。

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因此,必须掌握好发酵温度、堆温,密切注意环境的变化,适时翻堆。

发酵室内要求安装温、湿度计,茶堆四周要插温度计,由专人负责记录温湿度的变化。新发酵堆成堆后第二天必须进行翻堆,俗称“翻水”,再成发酵堆,以便水分分布均匀。

如第一天加水不足,第二天翻堆时须补水,然后再拌匀成堆。一般来说,完成发酵需翻堆5—8次。当然,可根据毛茶的嫩度、发酵场堆温、湿度及发酵程度灵活掌握翻堆的次数。翻堆时要求茶叶无团块,而且得掌握好温度。温度低于40°C,难以达到理想的发酵效果,而高于65°C,则会出现烧心茶叶,造成叶底不展开,味淡,汤色暗。因此,掌握好温度、湿度是生产普洱茶的关键。经过几次翻堆后,当茶叶显现褐红色,茶汤滑口,无强烈苦涩味,汤色红浓具陈香时,即可开沟进行摊凉。

渥堆发酵工艺的发明,丰富了普洱茶的品质,是我国普洱茶生产技术的重大改革与创新,也是中国茶人继17世纪发明红茶技术之后,对世界茶业的又一项重大贡献。现在人们常说的“生茶”、“熟茶”、“轻度发酵茶”、“中度发酵茶”及“重度发酵茶”,往往都是以有无渥堆发酵工艺及渥堆程度来确定的。

通常我们把经过渥堆发酵转熟的普洱茶称为熟茶,如果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贮放,其品质会变得稳定;而毛茶不经过渥堆发酵工序而完全靠自然陈化的茶称为“生茶”,其陈化转熟的过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成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传统。

普洱茶的传统加工工艺


从普洱茶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不同历史阶段的普洱茶加工工艺是不同的。传统普洱茶的加工,主要由茶号茶庄的制作坊制作加工。清代及民国期间传统普洱茶的加工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加工制作风格。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多姿多彩。

传统普洱散茶加工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普洱散茶茶农家家户户可加工制作。

杀青。大多采用锅式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匀目的。

揉捻。揉捻先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揉捻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

晒干。晒干时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叶薄摊在阳光下晾晒,晒至茶叶干至90%为适度。

渥堆。渥堆即将晒干毛茶堆积保温5至6天或更多的时间,这是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一般是先将茶叶泼水吸水受潮,然后堆成一定厚度,让其自然发酵。经过若干天堆积发酵后,茶叶色泽变褐,有特殊陈香味,滋味变得浓而醇和。

晾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用篾席在室内摊开晾干,使渥堆后的茶叶散发水分,自然风干。

筛分。经渥堆干燥以后的茶叶,先解团松散,用筛、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剔成普洱散茶。

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别的铜蒸锅、茶袋、棱片、精工打磨锅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杠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装茶、蒸茶、揉茶、称重、压茶、解茶、晾茶、包茶等工序。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茶紧压茶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

传统普洱圆茶制作传统普洱圆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开始生产至今。传统普洱圆茶制作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使散茶受蒸汽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的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圆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央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即为传统普洱圆茶。包装时每七个圆茶以笋叶包作一包称为“筒”,传统普洱七子圆茶之名由此得来。传统普洱圆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120斤。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制作加工工艺同圆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具和方形模具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具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实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此茶销往藏区最多。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普洱散茶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型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

传统普洱沱茶制作传统普洱沱茶以普洱散茶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形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具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成为传统普洱沱茶。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熟茶)散茶的加工及工艺介绍步骤哪些工序》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熟散”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