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对于普洱茶树的影响丨知识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的茶树 普洱茶古茶树 古茶树普洱茶

普洱茶的茶树。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谁都知道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但并非所有植物都是喜光植物,有的是喜阴植物。

茶树就属于喜阴、耐阴植物。对茶叶生长最佳的光是漫射光,将光照遮挡30%~40%时茶叶品质最佳。日本的有些茶园为了品质甚至人工遮阴。全光照的茶树叶形小、叶片厚、节间短、叶质硬脆。遮光条件下的茶树叶形大、叶片薄、节间长、叶质柔软,茶叶中的含氮化合物量提高,咖啡碱、氨基酸、叶绿素、含氮芳香物质合成量增加,持嫰性好;同时碳水化合物相对减少,茶多酚含量相对降低,茶的涩味降低。

但是很多茶农不懂这些道理,认为增加光照可以增加产量,可以让茶发芽时间提前好满足不懂茶科学道理的外地茶商追求“明前茶”的要求,结果将古茶园中的其他树木大量砍伐,使茶园生态破坏,使遮阴度本来最适合高品质茶叶生长的茶园改成全光照茶园,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有部分“茶专家”也在教茶农这样干。近年来除景迈等少数茶园保护较好外,大多数茶园在不停的砍伐破坏,茶叶品质严重下降,将来这样恶果会留给他们的后人去吞下。

2000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材奖。2007年专著《品鉴普洱》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获云南省教育功勋奖。国家级高级评茶员,普洱茶收藏协会副会长。《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专家组成员。在《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发表普洱茶专文十余篇。

2011年专著《新普洱茶典》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新普洱茶典》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13年《新普洱茶典》评为全国百部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2013年《新普洱茶典》韩文版在韩国出版。2013年应邀到韩国茶博会作普洱茶专题演讲。

2012年在云南电视台“云南讲坛”讲六期普洱茶讲座。2014年应邀在西安茶博会作“大师讲茶”普洱茶专题讲座。2015年在普洱电视台“普洱讲坛”讲六集普洱茶。2015年普洱茶叶节斗茶大赛评委。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树树龄对口感的影响


上百年是时间,是历史,是任何人为和科学不能造出来的。生长百年的树,根会很深,很纵。我们都知道,植物是靠根吸收养份和水份,根深,纵的植物从地下吸收养份和水份当然是得天独厚,生命力强。吸收养份丰富充足,反映在叶面上是肥厚有光泽。说古树茶,并不单代表其树龄长,而是其树龄长代表其根深蒂固,生命力强劲,吸收的养份充足。反映到茶叶上,是其内含物质丰富。

在同一生态上,古树茶要优于小树茶。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同一生态,我们所指的同一生态,是大家都不施化肥、农药,或大家都使用相同的化肥、农药。如果,不施化肥、农药,小树茶会显得淡而涩;如果,使用化肥、农药,小树茶会又苦又涩。

1、千年野生古茶树(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

2、大茶树(宋代树龄500~1000年)

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年)

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清代树龄100~200年)

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5、老茶树(民国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6、小茶树(1949-1976年树龄35~60年)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7、台地茶树(1976-至今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茶树对光照都有什么要求,光照太强会怎样因素环境特性


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光质、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等不仅影响茶树代谢情况,而且也会影响其他生理过程和发育阶段茶树对光质的反应较敏感,在相同辐射能下,茶树叶片光合速率高低依次为黄光>红光>绿光>蓝光>紫光;在相同光量子通量密度下,则依次为红光>蓝紫光>黄光>绿光生长在不同光质光下的茶树叶片,其光合速率有很大差别。茶叶品质成分(如茶多酚、基酸和咖啡碱等)也因光质不同而异。日本已采用黑色寒冷纱、尼龙纱网、无纺布、不同颜色(黄、黑、银灰)尼龙纤维混织纱网,进行覆盖,春茶提前开采,夏、秋茶产量、品质明显提高,不可见光部分的辐射有紫外线和红外线,也对茶树的生育有一定的影响。紫外线在波长为290-400纳米之间对新梢生育和化学成分有影响。有研究发现,在365纳米紫外线处理下能促进茶树新梢的生长,碳代谢旺盛,茶多酚和还原糖等含碳物质明显增加,而含氮物质有所减少。260纳米以下波长的紫外线对茶树伤害较大。

红外线中1200~1600纳米波长范围内对茎的延长生长有一定的意义。茶树是喜散射光、漫射光的耐萌叶用经济作物,光照强度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因而改善光照强度,减少直射光,增加散射光、漫射光,从而达到提高茶叶品质的目的。在空旷的全光照条件下生育的茶树和在荫蔽条件下生育的茶树,器官形态上和生理上有很大的区别。叶片在强光下生长叶形小、叶片厚、节间短、叶质硬脆。而生长在林冠下的茶树叶形大、叶片薄节间长,叶质柔软,遮荫对茶叶品质因素构成的调控作用,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一年四季光照强度各不相同,以夏季光照强度最大,秋季次之,春季最低。对全年三季各轮不同时期新稍一芽二叶蒸青样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氨基酸决定茶叶鲜爽味并影响茶叶香气,三季节中以春季茶叶氨基酸总量最高。茶多酚含量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少由此可见,季节不同其光照强度不同,茶叶品质亦随之不同,春季光照强度最低,绿茶品质好:夏季光照强度高,绿茶品质则差;秋季各项指标介于两季之间。从酚氨比来看,夏、秋两季适合制红茶,因而在品种安排上最好种植红绿兼制的品种。

普洱茶树龄影响口感,不容质疑!


那所谓的古树茶是怎么样的呢?什么才能称之为古树茶。人的年龄长,阅历会丰富;树的年龄长,根会深、粗、纵,所谓根深蒂固。人百年之后,称之为作古。树上百年,如果还活着,大概可称古树了。

在同一生态上,古树茶要优于小树茶。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同一生态,我们所指的同一生态,是大家都不施化肥、农药,或大家都使用相同的化肥、农药。如果,不施化肥、农药,小树茶会显得淡而涩;如果,使用化肥、农药,小树茶会又苦又涩。

1、千年野生古茶树(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

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

2、大茶树(宋代树龄500~1000年)

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

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

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毛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清代树龄100~200)

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毛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

5、老茶树(民国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毛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6、小茶树(1949-1976年树龄35~60年)

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毛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7、台地茶树(1976-至今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毛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普洱茶古茶树的分类知识


1、千年野生古茶树(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2、野放大茶树(宋代树龄500-1000年)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4、生态古茶树(清代树龄100-200)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5、老茶树(民国树龄60-100年)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6、小茶树(1949-1976年树龄35-60年)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7、台地茶树(1976-至今树龄0-35年)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茶知识丨天天喝茶,或许您从未注意过茶树花


普洱茶树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茶叶能喝也能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茶籽可榨油,茶籽油营养价值极高,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脂。

老茶树的树干、树枝液体浸出物是治疗各种心脏病的特效药物,同时还具有辟邪臭、预防人体器官病变的作用……

您可能每天都在喝茶,忽略了茶树花。其实茶树花也能喝,而且有独特的功效,一起看看吧!

山茶花和茶树花的区别

说起茶树花,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山茶花,其实山茶花和茶树花是不同的。山茶花和茶树花同属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虽有相似之处,却各有千秋。

山茶花又名山茶、茶花,属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山茶花品种极多,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卉,也是春城昆明的市花。山茶花为常绿花木,开花于冬春之际,花姿绰约,花色鲜艳。

文中所说茶树花是普洱茶树开的花。花瓣大多为白色,花蕊为金黄色,少数为粉色或者黄色,有微微的芳香。每年农历9月后陆续开放,也有一些茶树花是在10、11月长花蕾,第二年早春才开花。

茶树花是茶树的精华,它既有茶的清香,又有花蜜的芬芳,气味浓郁,口感回甘。茶树花冲泡后汤色明亮清澈,直接食用的话稍微有点苦涩。

茶树花功效

茶树花内含成分具有解毒、抑菌、降糖、延缓衰老、防癌抗癌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其蛋白质、茶多糖、茶多酚、活性抗氧化物质超出茶叶中同类物质含量。茶树花是一种优质蛋白营养源。

茶树花与茶叶一样,对人体有很多益处。茶树花生长期较长,所以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特别是抗氧化物质含量很高,其抗氧化能力也比较强。

同时还具有缓解压力、治疗经痛、预防和消除炎症、抑制细菌感染等功效。

长期喝茶树花,有养颜美容安神的功效,并且茶树花集茶树精华于一身,没有茶叶那么强的茶味,反而拥有花蜜的馥郁清香。

茶树花存放和饮用

茶树花开花时会吸引蜜蜂或其他小虫来吸食花蜜。茶树花采摘之后,晒干直接压制,一般不会经过其他处理,所以有的茶树花里会有一些虫卵。

对此情况,建议大家在买茶树花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压制成饼状的,如果存放不当极易发生变质。

茶树花可以单独冲泡饮用,也可以和茶叶一起冲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煮粥、浸酒或者凉拌。

喝茶之余,来一泡茶树花吧!

为什么普洱茶的品质受茶树生长环境的影响?


普洱茶产于云南,并且只有云南才能出产普洱茶。这与云南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云南的生态环境

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的滇南茶区:包括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德宏、大理及红河、文山等市州。综合普洱茶生产历史和至今的品质,较优秀的原料,还是西双版纳的居首。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是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这里常年湿润多雨,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被誉为“植物王国”。一年分为两季,雨季和旱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早晚温差大,雾很重,所以终年云雾缭绕……

在这里生长着6千多亩野生茶树群落,5万多亩清代以来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带。这里野放茶树的生长环境原始,大部分茶树,与其它树木间植共生,生态植被完整......

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才造就了云南普洱茶独特的风味。

茶树生长环境直接影响了普洱茶的品质

进入近现代以来,为了方便管理,追求高产,出现了成行密植,在山地、坡地上成台阶状排列的台地茶园。但是,乔木老树茶因其独特的风味依然备受人们推崇。

乔木老树茶一般分布在深山密林之中,与森林中的各种树木共生,或者茶园周边有很好的森林环境。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茶树,人为干预少,同时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林中生物相生相克,能够靠森林自有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茶树虫害很少,可以不用农药或者基本不用农药,更加有机生态。

生长于森林环境下的茶树,植物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植物很多,茶树有较充足有肥力供应。山间土壤腐殖层厚达15~20cm、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好。茶树肆意生长,枝繁叶茂。

生长于森林环境的茶树,树龄久,根系发达,深埋地下,可以吸收更多的养分和微量元素,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在品饮时茶气足,苦涩度低,滑甜感高,并且耐泡。也正因其内含物质丰富,更具陈化价值,经过时间的雕琢,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生长于森林环境的茶树,与各类植物共生,生长环境原始生态,人迹罕至,山川雨露、飞禽走兽,鸟语花香,茶树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会有更好的山野气韵和更突显的茶气。现在的研究证明,茶树有30﹪左右的遮阴环境品质会更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是这样,普洱茶也是如此。正是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生态为普洱茶树提供了原始生态、湿润多雨、热量丰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普洱茶独特的口感风味,从而名扬天下。

普洱茶树的品种


普洱茶树有哪些品种呢?

茶树为原产于中国及印度之常绿灌木。茶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叶互生,具短柄,叶形有披针状、椭圆形、卵形及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花白色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3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

植物。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树的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云南普洱县有棵“茶树王”,高13米,树冠32米,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茶树。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按树干来分,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

三种类型。

乔木型茶树

形高大,主干明显、粗大,枝部位高,多为野生古茶树。云南是普洱茶的发源地和原产地,在云南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树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径需二人合抱。

半乔木形茶树

有明显的主干,主干和分枝容易分别,但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如云南大叶种茶树。

灌木型茶树

主干矮小,分枝稠密,主干与分枝不易分清,我国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

目前已知最老的野生茶树为云南思茅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大茶树,这颗茶树由天福集团所认养。另一棵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是勐海大黑山巴达野生大茶树,高32米,树龄为1700年。云南作为茶叶圣地,有着深厚的地理和历史渊源。普洱茶的主

产区为今云南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这里山峦起伏,溪涧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堪称得天独厚。

普洱茶的包装丨会呼吸的“外套”


普洱茶让人“失望”了!

前几天,发小的爸爸去云南出差,应她要求买了七子饼茶。这家伙都激动疯了,因为传说中的普洱七子饼茶要来了!

嚷嚷着等我回国,和她一起穿得美美哒,摆茶席,拍段小视频发抖音。

然鹅

普洱茶的初次亮相让这位“颜控晚期重症患者”眼前一黑:

普洱茶的外包装真的很独特,简单点说,就是丑!土!脏!像一块拿84消毒液都洗不干净的抹布。

听她一通贬损,额在心里默默地挠墙,呜呜……被严重鄙视了

好像,普洱茶的外套过于“接地气”是一种罪!

它决定了你是否愉快地接受普洱茶,决定了你对于茶的优劣、等级判断。

殊不知,普洱茶的外套是“有所执,有所弃。”

早年间,茶人在古道上运输茶叶的长途跋涉中风雨兼程,对普洱茶的存储要求很高:

一要避免茶叶受潮变质、发霉;

二要避免阳光直射,破坏茶叶的物质成分;

三要在隔绝异味的同时保持通风透气。

这三点对当时的存储技术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什么偏偏选择了笋壳作为包装?这要归功于澜沧江流域竹子生长茂盛的资源优势:

*笋壳的价格是低廉的,就地取材,成本几乎为零;

*材质天然,避免了包装产生化学物质和添加剂的二次污染;

*笋壳坚硬结实,慨当以康为普洱茶遮风挡雨,防晒隔异味;

*透气性好,为普洱茶营造较为稳定的温度,湿度,自由呼吸的微环境,完成后发酵的转化。

所以,笋壳外套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普洱茶相伴至今……

笋壳有诸多好处,但也有垢弊的地方:一方面,多数笋壳都取自野生毛竹,上面常常留有虫卵,所以撬一些老茶的时候,可能还会遇到一两只又肥又大的竹虫;另一方面,茶农们处理笋壳不很精细,所以笋壳上常常留有竹毛,很容易刺伤人。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出口标准的限制,普洱茶采用笋壳包装被认为是“不够卫生”的做法,无法达到出口标准,因此普洱茶的包装都改成了简单的纸盒装。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普洱茶的包装都采用这种颇具时代特征的纸盒。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笋壳的透气性对于普洱茶犹如会呼吸的外套。普洱茶在稳定的温度,湿度,并且避光、透气的半封闭状态下慢慢发酵,才会越陈越香。于是,回归传统的包装样式成了产品的亮点。茶商们在笋壳上烙上品牌标识,而且在笋壳之外,往往还会加装印制精美的纸盒;现代正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经过紫外线杀菌,所以一般都不会有虫卵这个问题;而茶农们逐渐意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于是在清洗笋壳时会加上一道“刷竹毛”的工序,并且也尽量挑选色泽均匀、形状整齐的笋壳。

明代学者许次纾,在《茶疏》中记载:“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

笋壳是竹笋的箨片,较硬实,是天然的原生材料,使茶叶免受外界污染。最初,笋壳采用云南天龙竹、香竹、黄竹做外包装。此类笋壳较为柔软无刚毛,叶型较瘦长,质感细腻,表面反复揉搓没有裂纹。普洱茶在包裹在笋壳里,舒服,透气,而且有一种自然清香的气味。后来因销售量大增,笋壳相对不足,也用其它质地较硬、刚毛较多的笋壳替代。但是,处在产笋期的笋壳甜度较高,容易有蛀虫,基本不使用。

论仓储对于普洱茶的重要性


仓储对于普洱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不是先天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少了仓储来看普洱茶的话,就会显得片面。

众所周知,何为好的普洱茶?那一定是“好原料+工艺精良+优良仓储”。仓储决定着普洱茶的后期走向,包括陈化、外观、滋味口感、价值等等。

一款再好的普洱茶,如果仓储出问题,那么这款茶叶必将受影响。因此,仓储条件就十分重要了,甚至存放地都决定着这款茶的价值和价格。

近些年来,除了原料和制作工艺的概念在不断加强,仓储也提上日程,尤其是细分化的方法成为很多做茶人不断学习乃至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比如,在多年前一直强调港仓、大马仓、广东仓、莞仓,现在又进入到昆明仓、勐海仓,接着又细分下来自然仓、人工仓等。

虽然这些仓,看起来名目多样,难以有衡量的标准。然而通过这些仓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仓”对于仓储,甚至普洱茶来说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拿90年代的下关销法沱来说,如果是昆明仓的话,在市场上流通起来,可能价格会比广东仓高一些。

为什么呢?因为地域的不同会造就茶叶的转化方向,同时口感滋味也就不一样。“价值决定价格”,那么一旦这些茶流向市场的时候,人们就会对其做一个价值衡量,这时明显的差异化就出来了。同样的茶,同样的制作工艺,最后因为存放地不同,仓储条件不同,价格也许就不一样了!

这是不是说,昆明仓一定就优于广东仓呢?不是。而是仓储的不同,会从茶叶体现出来二者在口感滋味上的不同,喜欢陈、醇的,昆明仓会更适合,而喜欢仓味重点的,广东仓要好点。

长期以来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而此时,陈香味明显的昆明仓,就显得很有优势。

就因口感不同,进而影响概念上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这时候偏向性就会很大。

这样一看下来,“仓”和仓储对于普洱茶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不仅仅是可以从茶叶本质上来说,也可以从消费层面上看出来。

因此,仓储对于普洱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好普洱茶也需要好仓储(不局限于什么“仓”,而是有没有科学的仓储管理),也只有好的仓储,多年以后,才能得到你想要的茶叶,甚至得到你所想象不到的,惊喜的口感滋味。那么你的茶叶无论是自己喝,还是流向市场,才会有价值和价格。否则,仓储不好,好茶叶也可能存废掉!

月光白普洱茶:犹如月光照茶芽


一天,我正在黑茶园品茶,学生小牛拿来一包茶问我说:老师,这是黑茶吗?我仔细端详那茶,形状奇异,上片白,下片黑,犹如月光照在茶牙上。用盖碗一经冲泡,顿觉香气四溢。看汤色先黄后红再黄,清凉透澈。入口品饮,回甘无穷,既具有乌龙的清香,又具普洱茶的醇厚,滋味奇特。我对小牛说:按六大茶类,这茶可算黑茶类,具像这茶名叫“月光白”也被称为“月光茶”,应是普洱茶中的特色茶。小牛问:为什么叫月光白呢?我给她详说。

月光白又名月光美人,也被称为月光白茶、月光茶,是普洱茶中的特色茶。月光白奇香无比,是值得品尝和收藏的上佳茶品。之所以称月光白茶,是它的采摘手法独特。由于其工艺流程对外界秘而不宣,更增添了此茶的几分神秘色彩。此茶选用云南大叶种老树春茶为原料,采摘茶叶必须在有月光的晚上到次日凌晨来进行,在天亮之前必须运到车间,太阳出来之前必须完成初制。其名来历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此茶采用特殊制作工艺,制成的茶,叶面呈黑色,叶背呈白色,黑白相间,叶芽显毫白亮像一轮弯弯的月亮,一芽二叶整体看起来就象黑夜中的月亮,故得名“月光白”。另一种说法是,此茶在夜里,就着明月的光亮,采摘嫩芽为原料,并且从采收到加工完成,均不能见阳光,而仅在月光下慢慢晾干,且采树的均为当地美貌年轻少女,故得名“月光美人”。

巴郎族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与此茶有关:南发来是景洪泰王召孟勐的七公主,她美丽善良,勤劳勇敢,是坝子里泰族美丽和智慧的化身。为了巴朗部落与泰族部落的和平、友好,舍弃王宫天堂般的生活,上山与巴朗人帕艾冷共结连里,共同开创了巴朗社会的新纪元。南发来不仅教会巴朗人开挖梯田种植水稻,并为其大面积人工种茶带来了技术,使巴朗人从树皮遮身走进了文明社会。后来的茶文化,最早就是由巴朗人开创而来。而南发来则被巴朗人尊称为“族母”,即是“茶母”。(另柬埔寨高棉人,则是巴朗人的又一分支,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开创了闻名于世的吴哥文化)。“月光白”茶则是巴朗人从众多茗茶中选用来进贡王族的极品,它被民间称颂如“七公主”般圣洁、高贵,是“七公主”美丽的化身。

月光白茶,汤色先黄后红再黄,越往后泡则汤色越加明澈清透。茶汤滋味醇和清甜,带一股青草的香,与普洱生茶的那种“太阳的味道”明显不同。一个阴柔一个霸烈,风格各异。口感上与传统普洱生茶是两回事,倒是很接近福建产的白茶——白牡丹。口感醇厚饱满,香醇温润。饮后香气馥郁缠绵、脱俗飘逸,既有乌龙的清香,又具普洱茶的醇厚,齿颊留香,回甘无穷。开汤初时飘飘渺渺随气而来的似是蜜香,继之则像清雅的果香或是淡雅之花香。

(谢美生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餐饮文化大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特邀专家顾问,河北省餐饮协会文化顾问,保定市茶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燕赵美食》副主编,出版茶文化专著《茶馨茗馥》;《燕赵美食》、《保定晚报》开“美生谈茶”专栏。获河北省餐饮文化理论研究突出贡献奖。)

影响普洱茶陈化的因素


普洱茶受到了一度的追捧,对于品质好的普洱茶,被追捧的程度更是惊人的,而好品质的普洱茶,与陈化是必不可分的,下面为您讲解普洱茶的陈化因素。

“陈化”是普洱茶发展香气、巩固和完善品质的重要工序,普洱茶特有的品质,香气与陈化有关,因为品质与香气是在陈化过程形成的。影响普洱茶陈化的因素有温度、湿度、氧气等。

普洱茶的陈化因素:

(一)、场所

普洱茶陈化场所十分讲究,一般要有专门的陈化室,室内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淋,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为宜,湿度控制在75%左右,室内要通风,透气、干燥、无污染、无异味、清洁卫生,切忌与其它有异味的物品摆放在一起。陈化室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

(二)、不同类型普洱茶陈化的时间

1、普洱生茶:普洱“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不经过渥堆发酵,而完全靠自然缓慢氧化而成普洱茶,生茶自然陈化过程相当缓慢,视陈化环境条件,至少需要10~15年,在一定的期限内,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2、普洱熟茶: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视陈化环境条件,需要3~5年,其陈化后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三)、措施

新老茶品、生茶熟茶间杂堆放,以老促新;定期翻动,使其陈化均匀;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混放。

(四)、普洱茶陈化的条件

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应注意含氧量、异味、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普洱茶的影响。

1、水分

普洱茶陈化的条件最主要的是水分,水分会直接影响普洱茶品质。

(1)茶叶含水量:是影响品质变化的首要因子,含水量越高,对品质不利的变化速率越大。陈化过程是非酶促氧化过程,水的介质作用仍然十分重要。所以,应保持10%左右的水分。

(2)空气湿度: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良好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需年平均湿度控制在75%以下。所以普洱茶的陈化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

2、温度

普洱茶的陈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较好保持在25℃—30℃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氧化加速,有效物质减少,影响普洱茶的品质。

3、光照

光照能使茶叶内部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因光线中的红外线会使茶叶升温,紫外线会引起光化作用,当茶叶受日光照射后,其色泽、滋味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所以,普洱茶陈化必须避免光线直接照射,一定要避光。

4、空气

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和保持,因此陈化普洱茶的环境非常重要;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普洱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5、忌异味

味异味物质的存在是茶叶吸收异味,品质产生劣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茶叶是一个多孔的疏松体,富含高分子的棕榈酸和萜烯类物质,这些物理和化学特性使茶叶极易吸收异味,因此,在普洱茶陈化室内不能存放其他有异味的物质,诸如香皂、棒脑、油漆、香烟等;普洱茶陈化周围环境也不能有异味,否则茶叶会吸附异味而变质,还要注意必要的通风换气。(资料

品玩丨什么是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茶膏发展史

根据史料,茶膏最早出现于南唐时期。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唐代时期因科技远远没有现在发达,所以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但是依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后来出现民贡的“茶膏”,都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都属于“含膏”的性质。

宋代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改革和建设的时代,从茶叶的采摘、焙制、造形、包装、递运、进贡等诸方面相比唐代制茶更上一层楼,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但是,不幸的是,这种制茶工艺却在明代戛然而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这种变革使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不见踪迹。虽然明朝废止龙团凤饼,但处在边疆地带,远离京城的云南依然借助“茶马古道”的交易继续着团茶与饼茶的生产。此时的制茶工艺远远不如唐宋时期,只是简单的模仿。即使如此,也为后来清朝普洱茶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朝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初创另一种制膏工艺。这种方法显然是借鉴唐宋制作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成了“煮”。

1792年(乾隆57年),普洱茶膏首次做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并就此流入海外。

1925年,清朝皇室解体,普洱茶膏的制作也随之终止。茶膏自此又一次销声匿迹。

现代普洱茶膏的研究始于2002年,到2005年基本完成了对清朝宫廷御茶膏的破译与复原。普洱茶膏制作工艺在中国一脉相承,虽然经历了明代和民国的数百年断代,但最终还是留下了重要的制作工艺。现代制作的普洱茶膏香味十足,陈化后的口感滋味也更好。

茶膏的特点

很多人对普洱茶膏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普洱茶膏就是黑色的膏体。其实,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指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直接点出了普洱茶膏的两款产品,一个是黑膏,一个是绿膏(呈墨绿色)。就黑膏而言,普洱茶膏也不是就一款产品,且每款产品的品质与外观差异极大。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则采用当今最为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其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技术的运用,使现代普洱茶膏的生产过程更科学、更简便、更卫生,相比清朝宫廷普洱茶膏品质更高。普洱茶膏的汤色比普通普洱茶更加通透明亮,因过滤了杂志,茶汤也更加纯净。结合高科技制作工艺后的普洱茶膏,在剔除可能存在的农残等有害物质后,饮用也更加安全。

茶膏的饮用

纯饮方法:这是目前冲泡普洱茶膏最常使用的方法,也是普洱茶膏最流行的方法。它的冲泡方法简单易行,只需一个冲泡的玻璃杯(很多人用玻璃材质的公道杯),及一个或几个品茗杯(按品茶人数确定)的用具,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茶坊均可冲泡与品饮,不受环境的约束。

调饮方法:人们习惯于将不同植物果实,如大枣、桂圆、山楂、枸杞等一些补气、补血又养颜的物品调配到一起饮用,以期达到更高的品饮效果。用调饮的方法饮用普洱茶膏,是茶膏饮用中的“另类”,却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好方法。

茶膏的功效:解酒护肝的功效、消食、解油腻的功效、养胃的功效、抗癌的潜在功能、降血压与降血脂的潜在功能、降血糖的潜在功能。

茶膏的鉴别

陈化周期:从理论上推算,其时间大约为60年。超过陈化期的茶膏,在其内在物质转化完毕后,伴随所含结晶水的变质,茶膏的品质呈下降的趋势。膏体也产生风化戓霉变。

观察外观:一是如果是黑色,表示生产时间不长;二是膏体表面泛出一层白霜,表示已有一段出产时间,而且白霜愈重,证明陈化时间愈长。至于能否依据挂霜的多少来明确年份,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因为挂霜的多少除了有时间因素外,也与存放方式有关,裸露在自然条件下,挂霜既少且慢;反之,在密闭的条件下则挂霜很快;三是当膏体的外观呈现灰色,则是变质的表现,这样的茶膏冲泡后,汤色一定混浊、呈暗红色,并带有大量沉淀物和悬浮物,不适合饮用。

通透性:汤色通透,呈宝石红,证明茶膏内含杂质极少,萃取的环节比较严谨,品质较好;反之,汤色发暗,且有悬浮物,无通透性,证明杂质较多。

滑感:很多茶膏的汤色呈红色,也通透,但是一品,缺少一种厚重感,更缺少滑润度。入口即化、生津极快和回甘持久的普洱茶膏才是佳品。

普洱茶茶膏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太多的坎坷才走到今天的辉煌。当然普洱茶茶膏的好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我认为最好的还是在其经历,所谓茶路漫漫,漫漫茶路。学无止境,我在路上,心永在茶路之上。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光照对于普洱茶树的影响丨知识》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的茶树”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